教育专题:20古诗两首 (2)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63802990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教育专题:20古诗两首 (2)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教育专题:20古诗两首 (2)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教育专题:20古诗两首 (2)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教育专题:20古诗两首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专题:20古诗两首 (2)(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三学课堂”教学设计 施教日期 年 月 日教学内容20 古诗两首共几课时2课型新授第几课时1教学目标学习石灰吟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掌握生字“焚”,能理解诗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了解作者生平事迹。3能凭借诗歌语言文字,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结合作者生平及当时时代背景体会作者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并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教学资源教材开发:古诗配有符合诗意的插图,生动形象地展示了

2、古诗情景以及意境,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指导学生边观察边展开想象,帮助学生把诗句变成具体的形象,入境悟情,反复诵读,积累内化,想象诗意,体会诗情。相关材料:1. 于谦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浙江钱塘人今杭州。中进士,任地方官十几年。在任期间,于谦严格执法,廉洁奉公,救济灾荒,关心百姓,具有很高的威望,同时也公元年,明英宗贸然率大军出征与北方的瓦剌军作战。土木堡一战明军大败,万人马全军覆没,明帝英宗被俘。于谦临危受命任兵部尚书,扶英宗之弟为景帝,并亲自督战五昼夜打败了瓦剌军,赢得了京师保卫战的胜利,英宗也得以归国。可是回朝后,于谦不仅没有受到嘉奖,反而遭到朝中恶势力的迫害,以叛逆罪被杀害。曾有人劝其逃

3、离,但于谦一生正气。2.石灰的自述我叫石灰。我的前身是石灰石,住在大山里,勤奋的工匠经过千锤万凿把我与大山分离。将石灰石放入石灰窑中与焦炭混合在一起煅烧,就变成了生石灰。经过烈火的考验,我的主要成分发生了变化,由碳酸钙变成了氧化钙。这时的我外形仍然象一块块石头,但浑身雪白。如果把生石灰放进水中,水立即就沸腾起来,像水烧开了一样。如果这时碰到人的肌肤,其烫伤程度要远远超过沸水的烫伤程度。经过这次巨变,我成了另一种形态熟石灰。这个过程把我由块状的石头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我的主要成分也由氧化钙变成了氢氧化钙。不过,这个过程对我而言不算什么。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人们把我洒在猪舍、鸡舍

4、或刷在树上用于消毒杀菌;把我与沙子混合搅拌均匀后用来砌砖,这样砌的砖较为牢固;房子修建好后,还要用石灰浆来粉刷墙壁,让墙壁变得洁白坚硬;许多化工厂用我来处理酸性污水;果农也用我和硫酸铜配成药液来杀菌除虫。学生经验:学生通过五年多的学习,对古诗已经有了较多的经验和体会,了解了古诗的一些特点,对古诗有了一定的情感倾向。对于石灰,大部分学生已有所了解。预习设计1.正确、流利地朗读石灰吟,尝试背诵。2.自学课后1个生字,在书上描红。完成习字册的字、词部分。3.借助工具书或查阅资料,尝试理解课文中不理解的字词。4.搜集作者于谦的资料。5.了解石灰的一些知识、石灰的原料,大概的生产过程等。学程预设导学策略

5、调整与反思第一板块:走进课文(6分钟)1.吟诵两至三首古诗。2.齐读诗题石灰吟。3.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于谦的资料。了解诗人: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诗人于谦。于谦(1398-1457),浙江杭州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公元1421年,考中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山西、河南巡抚,兵部尚书等职。为官清正,不畏强暴,深受人民爱戴。公元1457年,被奸官诬陷杀害,1465年,明朝政府为于谦平反昭雪,并赐谥号为“忠肃”。4.释题:吟:吟诵,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如孟郊的游子吟、白居易的暮江吟、李白的白头吟等。5.质疑。6.读石灰的自述,了解石灰的相关知识。第二板块:初读古诗,抓字眼,明诗意。(9分钟

6、)(一)朗读古诗1指名朗读展示。2在教师指导下练读。3自由练读。4学生评价。 (二)理解诗意学程单:1.默读全诗,小声地说一说词句的意思,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和旁边的同学商量商量。时间:2分钟。2.展示(预设)(1)“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千锤万击:形容开采石灰原料非常艰难。锤,锤打。击,击打、开凿。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经受千锤万击才出深山,烈火烧炼也很平常淡然,好像很平常的事情。首句写开采石灰岩的艰难困苦,表明石灰从出世时就经受考验。第二句写了石灰在烧制过程中要经过烈火的煅烧。面对严峻的考验,却能够从容自若,处之泰然。“烈火焚烧”与“若等闲”,形成鲜明的对照,

7、更加衬托出石灰的顽强。(2)“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板书:粉骨碎身、清白留世)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纵然粉身碎骨全不惧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间。这两句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示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第三板块:再读古诗,想意境,悟诗情。(11分钟)1.不怕磨难、不畏艰险2.这两句写出了石灰的什么特点?(勇于献身、清白留世、洁身自好)齐读3、4两句。3.小结:石灰的高贵品质并指导学生练读全诗,读出对石灰的尊敬。4.由这样的石灰你会想到什么样的人?(刚强勇敢、勇敢奉献、勇于牺牲的英雄)于谦是不是这样的人呢?第四板块:三读

8、古诗,融情感,练诵读。(7分钟)1.(他要做个像石灰一样清清白白的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齐读全诗,读出赞扬之情。第五板块:总结(3分钟)深情地诵读石灰吟。第六板块:明确任务,完成作业(4分钟)第一板块: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同学们,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朝气蓬勃,弥久不衰。我们从小一直学古诗,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你还记得哪些诗?(指名吟诵两至三首古诗)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有名的诗石灰吟(板书课题),齐读诗题。3.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于谦的资料。4.释题:吟:吟诵,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如孟郊的游子吟、白居易的暮江吟、李白

9、的白头吟等。5.质疑:作者为什么要吟诵石灰呢?大家了解石灰吗?课件出示石灰的自述,引导学生了解石灰的相关知识。第二板块:初读古诗,抓字眼,明诗意。(一)朗读古诗1.指名朗读展示。2.正音。3.范读,明确节奏。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4.指名读,要读出韵律美。(二)理解诗意1.光读通读顺还不够,咱们还要把它读懂了。通过预习,你知道字词的意思了吗?现在能不能读懂词的大概意思。1.出示学程单。2.巡视,了解学习情况。3.导学(1)“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千锤万击:形容开采石灰原料非常艰难。锤,锤打。击,击打、开凿。若等闲:好像

10、很平常的事情。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经受千锤万击才出深山,烈火烧炼也很平常淡然,好像很平常的事情。首句写开采石灰岩的艰难困苦,表明石灰从出世时就经受考验。第二句写了石灰在烧制过程中要经过烈火的煅烧。面对严峻的考验,却能够从容自若,处之泰然。“烈火焚烧”与“若等闲”,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衬托出石灰的顽强。(2)“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板书:粉骨碎身、清白留世)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纵然粉身碎骨全不惧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间。这两句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示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第三板块:再读古诗,想意境,悟诗情。1.讨论

11、交流:读1、2两句你想到了什么样的情景?“千、万”说明次数多,这个词说明了什么?(抓住“千锤万击”引导学生想象山石承受千锤万击以及烈火焚烧的情景)。见到此情此景,你体会到了石灰的哪些品质?(不怕磨难、不畏艰险)齐读1、2两句。3.过渡:石灰还受到了什么磨难?读3、4两句,这时你看到了什么画面?这两句写出了石灰的什么特点?齐读3、4两句。4.小结:石灰高贵品质并指导学生读全诗,读出对石灰的尊敬。5.由这样的石灰你会想到什么样的人?(刚强勇敢、勇敢奉献、勇于牺牲的英雄)于谦是不是这样的人呢?第四板块:三读古诗,融情感,练诵读。1.于谦仅仅是写石灰吗?他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齐读全诗,读出赞扬之情。2

12、.于谦是个怎样的人呢?(课件出示于谦生平事迹)了解于谦生平事迹及当时时代背景,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朗读古诗,深入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1)(出示)于谦: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民族英雄。公元1421年,考中进士,他为官清正,不畏强暴,救济灾荒,关心百姓,深受人民爱戴。于谦外出巡按江西,昭雪了被冤枉的几百个囚犯。这样的人值得我们景仰吗?齐读全诗,读出景仰之情。(2)(出示)正统十四年,蒙古瓦剌部大举入侵,宦官王振挟持英宗亲征导致英宗被俘,震动朝野。于谦升任兵部尚书,全权负责京师防御。当时朝廷中有些人主张南迁,于谦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反对南迁,并拥立景帝,率京师群众击退瓦剌

13、军,使千百万人民免遭涂炭,局势转危为安。景泰八年,景帝病重,英宗复位,于谦却遭受诬蔑被定为谋逆罪,判处死刑。此时,于谦后悔了吗?他会对自己说些什么吗?引读第3、4两句。(3)(出示)于谦被杀之后,按例应该抄家,可抄家的官员到于谦家时,才发现于谦家里什么也没有,除了生活必需品外根本就没有多余的钱财。于谦死的那天,阴云密布,天下百姓痛心疾首,齐声为他呼冤。看到这儿你有什么感想?于谦的一生正像他诗中写的一样:(引读全诗)。第五板块:总结于谦的一生如石灰一样,后人评价他:“有巍巍定难之功,有侃侃立朝之节,有孜孜及民之惠,有徼徼律贪之洁。”今天我们学习他的石灰吟,就是学习他的崇高精神。人已远去,精神长存

14、,无限的感动,化作深情的诵读。第六板块:布置作业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堂作业:补充习题第一题和第三题中的第一小题。课外作业:1.背诵默写石灰吟2.阅读于谦石灰吟的姊妹篇咏煤炭。 “三学课堂”教学设计 施教日期 年 月 日教学内容20 古诗两首共几课时2课型新授第几课时2教学目标学习古诗墨梅1学会诗中“砚、冕、乾、坤”这四个生字,理解“墨梅、洗砚池、淡墨痕、 好颜色、清气、满乾坤”等词。2能借助工具书自己解释王冕的墨梅,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3能联系诗人的生平,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己品格高洁、孤傲的胸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2、能联系诗人的生平,感受诗人借咏梅来

15、表达自己品格高洁、孤傲的胸襟。教学资源教材开发:古诗配有符合诗意的插图,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古诗情景以及意境,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指导学生边观察边展开想象,帮助学生把诗句变成具体的形象,入境悟情,反复诵读,积累内化,想象诗意,体会诗情。相关材料:学生经验:学生通过五年多的学习,对古诗已经有了较多的经验和体会,了解了古诗的一些特点,对古诗有了一定的情感倾向。对于梅花,大部分学生已有所了解。预习设计1.正确、流利地朗读墨梅,尝试背诵。2.自学课后1个生字,在书上描红。完成习字册的字、词部分。3.借助工具书或查阅资料,尝试理解课文中不理解的字词。4.搜集作者王冕的资料。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第一板块:

16、走进课文(3分钟)1.了解梅花。2.了解诗人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预设:王冕,字元章,号竹斋,元代著名画家、诗人。他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画梅。他曾在自己隐居的居所旁种梅千株,称为“梅花屋”,所以王冕又别号“梅花屋主”。第二板块:读古诗,抓字眼,明诗意。(12分钟)(一)朗读古诗1指名朗读展示。2在教师指导下练读。3自由练读。4学生评价。 (二)理解诗意学程单:1.默读全诗,小声地说一说诗句的意思,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和旁边的同学商量商量。时间:3分钟。2展示。(1)交流字词的意思。洗砚池:画家洗砚的水池。传说晋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在洗砚池边练习书法,池水因此变成黑色。淡墨痕: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

17、分为几种,如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迹。清气:清香的气味。这里指纯洁的人品,高尚的节操。乾坤:天地,人间。(2)联系古诗,想想、说说王冕笔下的这株梅花究竟有什么特点呢?王冕为什么要强调“吾家”呢? (骄傲自豪)欣赏出示墨梅图这淡淡的墨梅又给了你怎样的感觉?(素洁、淡雅、不俗气)闭起眼睛想象,此刻你做了一个深呼吸,闻到那香气了吗?预设:站在小溪头,鼻翼间却有香气飘逸;来到了林间,那香气依然追随。即使回到家里,心间依然还有那梅花的香味在萦绕。无论何时,无论何处,每个人都能闻到那梅花的香味。真是“不要人夸颜色好,只流清气满乾坤。” (3)这是一株什么样的梅花呢?(素洁淡雅、高

18、洁不俗、不要称赞、不计名利)第三版块:读古诗,融情感,练诵读。(15分钟)1读下面的两句诗:画梅须具梅骨气,人与梅花一样清。2可以联系你预习时查找的资料,也可是借助老师提供的资料,同桌讨论讨论。色淡清雅高洁气清淡泊清高、不计名利 2阅读王冕的生平资料。3说说对王冕,对这墨梅的体会。(王冕写梅花色淡气清,不在意别人的夸耀,更不需要别人的奉承。其实是在写自己品行高洁,不计名利)4王冕为何如此喜欢梅花呢?为何种梅三千株,还自称为“梅花屋主”?学了这首诗,你知道原因了吗?(王冕喜欢的是梅的高洁、清雅的品格,希望自己也能像梅花那样) 第四版块: 总结(5分钟)1一朵朵色淡气清的梅花在诗人的笔下凝成的是一

19、个个清雅高洁、淡泊清高、不计名利的人,我们喜欢梅花,就要学习梅花,像墨梅一样只流清气满乾坤!让我们记住“画梅须具梅骨气,人与梅花一样清。”2朗读这首诗,读出王冕的志趣和高贵品性来。第五版块:明确任务,完成作业(5分钟)第一板块:导入课文1.( 板书:梅)梅花,开放在万花凋零的严寒季节,傲冰斗雪。她既有冰肌玉骨的仙姿,又能先于众花报春,寒气越重,他的清香越芬芳。因此梅花历来都是诗人们吟诵的对象。这节课,我们读的就是元代著名画家、诗人王冕的墨梅。(补充板书:墨 )2了解诗人说到王冕,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已经学过的课文少年王冕中我们就认识他了,谁可以向我们大家介绍介绍?(出示:王冕,字元章,号竹斋,

20、元代著名画家、诗人。他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画梅。他曾在自己隐居的居所旁种梅千株,称为“梅花屋”,所以王冕又别号“梅花屋主”。)3.如此爱梅的王冕,一生画过许多幅墨梅,他不仅喜欢画画,还喜欢在画面空白处题上诗,以留下当时的心情感受。今天我们要读的就是王冕为这幅墨梅画所题的诗.第二板块:初读古诗,抓字眼,明诗意。(一)朗读古诗1.指名朗读展示。2.正音。3.范读,明确节奏。4.指名读,要读出韵律美。(二)理解诗意1.光读通读顺还不够,咱们还要把它读懂了。通过预习,你知道字词的意思了吗?现在能不能读懂词的大概意思。1.出示学程单。2.巡视,了解学习情况。3.导学(1)交流字词的意思。(2)联系

21、古诗,想想、说说王冕笔下的这株梅花究竟有什么特点呢?王冕为什么要强调“吾家”呢? 生读诗句。出示墨梅图这淡淡的墨梅又给了你怎样的感觉?我想问问大家,你闻到的是怎样的梅香?请大家闭起眼睛想象,此刻你做了一个深呼吸,闻到那香气了吗?你现在站在小溪头,鼻翼间却有香气飘逸;你现在来到了林间,那香气依然追随。即使你回到家里,心间依然还有那梅花的香味在萦绕。无论何时,无论何处,每个人都能闻到那梅花的香味。真是“不要人夸颜色好,只流清气满乾坤。” (3)这是一株什么样的梅花呢?板书:(素洁淡雅、高洁不俗、不要称赞、不计名利)(4)现在你可以联系古诗的内容,尝试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说说这是一株什么样的梅花吗?

22、(生说诗意) 第三版块:读古诗,融情感,练诵读。1同学们,王冕之所以写墨梅这首诗,仅仅是为了表现梅花的色谈气清吗?曾经有人用这样的一句话来称赞王冕:(出示)画梅须具梅骨气,人与梅花一样清。你是如何理解的呢?可以联系你预习时查找的资料,也可是借助老师提供的资料,同桌讨论讨论。.2补充王冕的生平资料。3读着王冕的简介,你是否对王冕,对这墨梅有了更深的体会?4王冕为何如此喜欢梅花呢?为何种梅三千株,还自称为“梅花屋主”?学了这首诗,你知道原因了吗?小结:对呀!(板书)王冕已与墨梅融为一体,墨梅的形象就是作者的形象。这首诗表面是在写墨梅,其实讲述的是诗人自己的志趣,志向。想想我们之前学习的石灰吟亦如此,像这一类的古诗就是就是“托物言志”。第四版块: 总结1一朵朵色淡气清的梅花在诗人的笔下凝成的是一个个清雅高洁、淡泊清高、不计名利的人,我们喜欢梅花,就要学习梅花,像墨梅一样只流清气满乾坤!2让我们记住“画梅须具梅骨气,人与梅花一样清。”最后让我们再来朗读这首诗,读出王冕的志趣和高贵品性来。第五板块:布置作业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堂作业:1练习与测试第一、第二题。2补充习题第三题中的第二小题。课后作业:1补充习题第四题。2背诵、默写墨梅。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