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归园田居》(其三)教案

上传人:y****n 文档编号:163765869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5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八年级语文《归园田居》(其三)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归园田居》(其三)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归园田居》(其三)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归园田居》(其三)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归园田居》(其三)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八年级语文 归园田居(其三)归园田居(其三)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陶渊明的生平情况及诗歌的写作背景;2、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3、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并当堂背诵诗歌。过程与方法目标:1、 整体感知诗意,通过对景物描写的分析,体味文中情景交融的意境美,诗人从中体现出来的情趣美;2、通过朗读与背诵感受诗歌的韵律与节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正确评价陶渊明放弃官场、归隐田园的生活道路选择,培养学生的修身意识;2、 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2、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诗意,通过对景物描写的分析,体味文中情景交融的意境美,诗人从中体现出来的情趣美;2、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教学难点】对文中“但使愿无为”的“愿”的理解,以及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和坚定的人生追求。【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点拨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语设计在进入课程的学习之前,我想请同学们先来做一道选择题。(出示幻灯片)此时在你面前有两条路:1、官服加身,名利双收;2、朝九晚五,平淡恬静。你们会怎样选择呢?请一二位同学说说

3、自己的看法。(教师不予点评)大家的选择都有各自的理由,但其实我们都在做同一件事:舍与得(出示幻灯片)。舍与得之间充满人的一生,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也曾经做过这样的选择。他选择的是做一个日出而作,日暮而息的农夫。归园田居组诗写于他归隐田园的第二年,其中包含了他对自己舍官归家的感想和思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学习陶渊明的舍与得。(出示幻灯片、板书)二、走近作者 陶渊明我们并不陌生,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他的散文桃花源记,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他的个人资料。(出示幻灯片) (全班回答)三、背景简介此诗写于陶渊明归隐的第二年。归隐之前,还有一个典故,那就是“不为五斗米折腰”。(出示幻灯片)这个故事讲

4、的是:公元405年,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授印去职。离开官场回到家园,从事耕读,这首诗描写的就是农家生活。强调:陶渊明的这次辞官回家是最后一次,从此再也没有出仕。四、解读题目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就好像是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文章的标题往往能够向我们传达或暗示许多的有效信息。提问:“归园田居”这个标题的题眼是哪个字?大家从这个字想到了什么?(出示幻灯片)明确:“归” 从何而归? 官场为何而归? 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归向何处? 田园归去如何? 那么,诗人归隐之后的生活是怎么

5、样的呢?五、听录音范读,整体感知。1、易错读音: 秽hu 荷 h 长zhng2、韵脚:3、学生朗读4、划分节奏六、解读诗歌1、诗中有一处引用了典故,请把它找出来。汉书杨恽传:“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倾豆,落而为箕。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出示幻灯片) 明确: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语言特点:平实 亲切2、从这一句诗我们能够获得哪些信息?(出示幻灯片)明确: 地点:南山 去豆田的目的:锄草 锄草的原因:草盛 豆稀 (板书) 季节:春末夏初3、 因为“草盛豆苗稀”,非锄草不可呀。于是说干就干“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诗人一大早就来到田里清楚杂草了,那什么时候才回去呢?(“带月荷锄归”)等到

6、月亮出来了才扛着锄头回家。从这一句诗可以看出作者锄草干了多久?(一整天)“带月荷锄归” 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出示幻灯片)(结合图片)明确: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4、 现实生活如此清贫的陶渊明,居然没有丝毫抱怨,也没有对官场的留恋,反而在诗歌中隐去了现实生活的艰难和困顿,将归隐后的田园生活写的如此美好,这是为什么呢?种种原因归结为一句话,写在诗歌中,你们找到了吗?(出示幻灯片)明确:“但使愿无违”(板书)5、“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 明确:这里的“愿”具体指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

7、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上“为五斗米折腰”强。6、 再读诗歌,体味其中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出示幻灯片)明确:这首诗表现了田园劳作之乐,从中流流露出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归隐田园的自豪、愉悦之情。七、在音乐中感受陶渊明的归隐生活。八、讨论:陶渊明被后世称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 对于他的隐逸思想,你如何评价? 教师总结:陶渊明的归隐是出于自己的意愿。田园生活让他疲惫、烦躁的心得到放松和平静,正如学者叶嘉莹所言在古今诗人之中,能够直接面对人生的苦难悲哀,而且真正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的,只有陶渊明。当然,他也不得不为自己所选择的这条道路付出了劳苦饥寒的代价。 九、课

8、堂小结 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人的区别也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什么时候该舍,什么时候该得,有的人却不能,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有一段话是这么说的: 其实天很蓝,阴云终要散。其实海不宽,此岸连彼岸。其实梦很浅,万物皆自然。其实泪也甜,当你心如愿。其实,舍与得,都在于你们自己心中。同学们,生活中的你会如何面对“舍”呢?你想得到的又是什么呢?我们可以做到陶渊明的境界吗?最后,让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再来背诵陶渊明的诗歌,体验诗人超脱的境界吧。十、布置作业1、用散文的手法改写归园田居(其 三),注重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2、结合归园田居组诗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怡然自得的归隐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