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第一轮复习三角形

上传人:hao****an 文档编号:163752960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15.0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考第一轮复习三角形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考第一轮复习三角形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考第一轮复习三角形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中考第一轮复习三角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第一轮复习三角形(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龙文教育一对一个性化辅导教案学生学校汇景年级九年级次数第 次科目数学教师日期2015124时段1819课题 三角形复习学案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三角形的全等教学难点掌握三角形、三角形的全等教学目标掌握三角形、三角形的全等教学步骤及教学内容一、 课前热身:1、检查学生的作业,及时指点; 2、通过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了解学生的本周学校的学习内容。3、课前小测二、内容讲解:三、课堂小结:带领学生对本次课授课内容进行回顾、总结四、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学生课外进行巩固管理人员签字: 日期: 年 月 日作业布置1、学生上次作业评价: 好 较好 一般 差 备注:2、本次课后作业:课堂小结 家长签字:

2、日期: 年 月 日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0特殊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两大特性:1、三线合一2、底所在的直线上的点到两腰上的距离与腰上的高的关系。如何构造等腰三角形:(1)垂直平分线造等腰(2)平行线加角平分线(3)平行线截等腰三角形(4)圆构造等腰三角形3、等腰直角三角形:4、等腰直角三角形5、顶角是120度的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三边满足勾股定理。边角间满足三角函数。特殊直角三角形:有30度角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两个斜边的一半是( )直角三角形中的特殊线(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 斜边上的高 )等腰直角三角形:例:如图所

3、示的正方形网格中,网格线的交点称为格点已知、是两格点,如果也是图中的格点,且使得为等腰三角形,则点的个数是A6B7C8D9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4,0),点B的坐标为(4,10), 点C在y轴上,且ABC是直角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C点的坐标为( )【课前热身】1、一副三角板,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则图中的度数是( ) OAB第7题 A75 B60 C65 D552、如果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5cm和6cm,那么此三角形的周长是( )A.15cm B.16cm C.17cm D. 16cm或17cm3、边长为6cm的等边三角形中,其一边上高的长度为 4、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4,

4、其一边长为4,那么,它的底边为 .5 中,分别是的中点,当时, cm 6 如图,ABC中,A = 40,B = 72,CE平分ACB,CDAB于D,DFCE,则DCE = ,CDF = .7如图,为估计池塘岸边的距离,小方在池塘的一侧选取一点,测得米,=10米,间的距离不可能是()A20米B15米C10米D5米【考点链接】一、三角形的分类:1三角形按角分为_,_,_2三角形按边分为_,_.二、三角形的性质:1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_第三边,两边之差_第三边2三角形的内角和为_,外角与内角的关系:_三、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1_叫三角形的中位线2中位线的性质:_3三角形的中线、高线、角平分线都是_(

5、线段、射线、直线)四、三角形的分类(一)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1. 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_;2.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_,底边上的_,顶角的_,三线合一;3. 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_(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1. 等边三角形每个角都等于_,同样具有“三线合一”的性质;2. 三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_,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是_,一个角等于60的_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三)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1. 直角三角形两锐角_2. 直角三角形中30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_3. 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_;4. 勾股定理:_5.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_熟悉以下三角形中常见的基本图形和结论: A+B=C+

6、D ABC的角平分线交于内部一点O,有 ABC两外角平分线ABC的内角平分线延长 交于外部一点O,线与外角平分线交于O点,有 有A=2O【典例精析】例:三角形两条边分别是2cm,7cm,则第三边c的范围_例: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6cm,另一边长为12cm,则其周长( ) A、24cm B、30cm C、24cM或30cm 例如图,在ABC中,D是BC边上一点,1=2,3=4,BAC=63求DAC的度数例、如图,点O是矩形ABCD的中心,E是AB上的点,沿CE折叠后,点B恰好与点O重合,若BC=3,则折痕CE的长为()A、B、 C、D、6【强化训练】1、 如图,以等腰三角形AOB的斜边为直角边向

7、外作第2个等腰直角三角形ABA1,再以等腰直角三角形ABA1的斜边为直角边向外作第3个等腰直角三角形A1BB1,如此作下去,若OAOB1,则第n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Sn_。第1题图2、ABC和DCE都是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ECBAD 点B、C、E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BD,则BD的长 为 ( )(A) (B) 2 (C) 3 (D) 4 。3、如图ABC中,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C、AB于点D、F,BEDF交DF的延长线于点E,已知A=30,BC=2,AF=BF,则四边形BCDE的面积是()第5题图ACEDBF3045CEBAFDA、2B、3 C、4D、44、如图,ABCD,E是BA延长线

8、上一点,AB=AE,连接CE交AD于点F,若CF平分BCD,AB=3,则BC的长为 5、将一副三角尺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若=14cm,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cm2. 6、 已知长方形ABCD,AB=3cm,AD=4cm,过对角线BD的中点O做BD垂直平分线EF,分别交AD、BC于点E、F,则AE的长为 7、如图,在等腰中,F是AB边上的中点,点D、E分别在AC、BC边上运动,且保持连接DE、DF、EF在此运动变化的过程中,下列结论: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四边形CDFE不可能为正方形 ;DE长度的最小值为4; 四边形CDFE的面积保持不变;CDE面积的最大值为8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 ABCD8、如图

9、,ABC中,AB=AC,AD、CD分別是ABC两个外角的平分线(1)求证:AC=AD;(2)若B=60,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9、如图,直角中,点为边上一动点,交于点,连结(1)求、的长;(2)设的长为,的面积为当为何值时,最大,并求出最大值全等三角形【课前热身】1、(2011威海) 在ABC中,ABAC,点D、E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点F在BC边上,连接DE,DF,EF,则添加下列哪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BFD与EDF全等O(第2题图)BAPAEFABBBF=CFCA=DFEDB=DEFEFBADC(第1题图)2、(2009年临沂)如图,OP平分,垂足分别为A,B下列结论中不一定成立

10、的是( )A B平分C D垂直平分【考点链接】1全等三角形:_、_的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有:_、_、_、_.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除以上的方法还有_.3.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_,_.4. 全等三角形的面积_、周长_、对应高、_、_相等.【典例精析】例1 已知:在梯形ABCD中,AB/CD,E是BC的中点,直线AE与DC的延长线交于点F. 求证:AB=CF. 例2如图所示,在等腰三角形ABC中,C=900 ,AC=8,F是AB边上的中点,点D、E分别在AC、BC边上运动,且保持AD=CE,连接DE、DF、EF。在此运动变化的过程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DFE是

11、等腰直角三角形 四边形CDFE不可能为正方形 DE长度的最小值为4; 四边形CDFE的面积保持不变; CDE面积的最大值为8 CDAFA. B. C. D. B例3如图,将ABC绕着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20,B点落在位置,A落在位置,若,则的度数是( )A.50 B.60 C.70 D.80 (3题图) (4题图) 例4如图,.(1)要使,可以添加的条件为: 或 ;(写出2个符合题意的条件即可)(2)请选择(1)中你所添加的一个条件,证明.强化训练】1、(2011德州)如图 AB=AC,CDAB于D,BEAC于E,BE与CD相交于点O(1)求证AD=AE;(2)连接OA,BC,试判断直线OA,

12、BC的关系并说明理由2、(2011泰安)已知:在ABC中,AC=BC,ACB=90,点D是AB的中点,点E是AB边上一点(1)直线BF垂直于直线CE于点F,交CD于点G(如图1),求证:AE=CG;(2)直线AH垂直于直线CE,垂足为点H,交CD的延长线于点M(如图2),找出图中与BE相等的线段,并证明3、(2011日照)如图,已知点D为等腰直角ABC内一点,CAD=CBD=15,E为AD延长线上的一点,且CE=CA(1)求证:DE平分BDC;(2)若点M在DE上,且DC=DM,求证:ME=BD4、(2011临沂)如图1,将三角板放在正方形ABCD上,使三角板的直角顶点E与正方形ABCD的顶点

13、A重合,三角扳的一边交CD于点F另一边交CB的延长线于点G(1)求证:EF=EG;(2)如图2,移动三角板,使顶点E始终在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上,其他条件不变,(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5、如图,点C为线段AB上任意一点(不与A、B重合),分别以AC、BC为一腰在AB的同侧作等腰ACD和等腰BCE,CA=CD,CB=CE,ACD与BCE都是锐角且ACD=BCE,连接AE交CD于点M,连接BD交CE于点N,AE与BD交于点P,连接PC(1)求证:ACEDCB;(2)求证:APC=BPC6、在ABC中,AD是ABC的角平分线(1)如图1,过C作CEA

14、D交BA延长线于点E,若F为CE的中点,连接AF,求证:AFAD;7、ABC中,ACB=90,AC=6,BC=8点P从A点出发沿A-C-B路径向终点运动,终点为B点;点Q从B点出发沿B-C-A路径向终点运动,终点为A点点P和Q分别以1和3的运动速度同时开始运动,两点都要到相应的终点时才能停止运动,在某时刻,分别过P和Q作PEl于E,QFl于F问:点P运动多少时间时,PEC与QFC全等?请说明理由8、在等边ABC中,D为射线BC上一点,CE是ACB外角的平分线,ADE60,EFBC于F(1)如图1,若点D在线段BC上求证:ADDE;BCDC2CF;(2)如图2,若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1)

15、中的两个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常过一腰上的某一已知点做另一腰的平行线9、已知,如图,在ABC中,AB = AC,D在AB上,E在AC延长线上,且BD = CE,连结DE交BC于F求证:DF = EF巩固练习:1.以下列各组线段长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1cm,2cm,4 cm B8 crn,6cm,4cm C12 cm,5 cm,6 cm D2 cm,3 cm ,6 cm2.若线段AB=6,线段DC=2,线段AC= a,则( ) Aa =8 Ba =4 Ca =4或8 D4a83.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 cm和10 cm,则此三角形的周长是( ) A15cm B20cm C2

16、5 cm D20 cm或25 cm4.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之比为1:1:2,则这个三角形的三边比为_.5.如图,四边形ABCD中,AB=3,BC=6,AC=3,AD=2,D=90,求CD的长和四边形 ABCD的面积二:【经典考题剖析】 1.三角形中,最多有一个锐角,至少有_个锐角,最多有_个钝角(或直角),三角形外角中,最多有_个钝角,最多有_个锐角2.两根木棒的长分别为7cm和10cm,要选择第三根棒,将它钉成一个三角形框架,那么第三根木棒长xcm的范围是_3.已知D、E分别是ABC的边AB、BC的中点,F是BE的中点若面DEF的面积是10,则ADC的面积是多少?4.正三角形的边长为a,则它的

17、面积为_.5.如图,DE是ABC的中位线, F是DE的中点,BF的延长线交AC于点H,则AH:HE等于( )Al:1 B2:1 C1:2 D3:2三:【课后训练】 1.下列每组数分别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的一组是( ) A1cm,2cm,3cm B3cm,4cm,5cm C5cm,7cm,13cm D7cm,7cm,15cm 2.过ABC的顶点C作边AB的垂线,如果这条垂线将ACB分为50和20的两个角,那么A、 B中较大的角的度数是_3.如图,OE是AOB的平分线,CDOB交OA于C,交OE于D,ACD=50o,则 CDE的度数是( ) A175 B130 C140 D15

18、54.如图,ABC中,C90 ,点E在AC上,EDAB,垂足为D,且ED平分ABC的面积,则AD:AC等于( ) A1:1 B1: C1:2 D1:45.在ABC中,AC=5,中线AD=4,则AB边的取值范围是( ) A1AB9 B3AB13 C5AB13 D9AB136.如图,直角梯形ABCD中,AB CD,CBAB,ABD是等边三角形,若AB=2,则CD=_,BC_.7.如图所示,在ABC中,A50,BO、CO分别平分ABC和ACB求BOC的度数8. 已知:ABC的两边AB=3cm,AC=8cm (1)求第三边BC的取值范围; (2)若第三边BC长为偶数,求BC的长; (3)若第三边BC长

19、为整数,求BC的长9.已知:如图,正ABC的边长为a,D为AC边上的一个动点,延长 AB至 E,使 BE=CD,连结DE,交BC于点P(1)求证:PD=PE;(2)若D为AC的中点,求BP的长.10、如图所示,在ABC中,A50,BO、CO分别平分ABC和ACB求BOC的度数11.如图,AB=AE,ABCAED,BC=ED,点F是CD的中点(1)求证:AFCD;(2)在你连结BE后,还能得出什么新的结论?请写出三个(不要求证明)中线倍长法的应用例一 、求证: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小于其他两边和的一半。已知:如图,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求证:AD (AB+AC)小结:(1)涉及三角形中线问题时,常采用延长中线一倍的办法,即中线倍长法。它可以将分居中线两旁的两条边AB、AC和两个角BAD和CAD集中于同一个三角形中,以利于问题的获解。练习:1、已知:ABC中,AB=4cm ,BC=6cm ,BD是AC边上的中线,求BD的取值范围。2、在ABC中,AC=5,中线AD=7,则AB边的取值范围是( ) A、1AB29 B、4AB24 C、5AB19 D、9AB193、已知:AD、AE分别是ABC和ABD的中线,且BA=BD,如图 求证:AE=AC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