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词练习(36首)

上传人:hao****an 文档编号:163751850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7.5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考古诗词练习(36首)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考古诗词练习(36首)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考古诗词练习(36首)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中考古诗词练习(36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古诗词练习(36首)(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考复习之古诗练习(36首)1. 钱塘湖春行(1) 本诗选自_,作者_是_代大诗人,字_,晚年又叫_。(2) 钱塘湖春行以_为线索,描写了西湖_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_的感情。第_句和第_句是颔联,_联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3) 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B.三四两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C.五六两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的春景。D.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4) 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2、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5) 解释诗句中加点的词语。几处早莺争暖树_最爱湖东行不足_2.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 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_。天净沙是_,秋思是散

3、曲的_。(2) 天净沙秋思作者_,是_代著名_作家、_家。他与_、_、_被称为“杂剧四大家”。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_”。(3) 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_、_、_, 与“夕阳”相呼应的是:“_”,与“天涯”相呼应的是:“_”,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_”。 体现“思”字的一句是:“_。”(4) 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D“断肠人”句中的

4、“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5) 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了诗人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B这首小令,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C这是一幅秋景图,又是一幅绝妙的秋思图。图中有景有人,人和景都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最能表现“秋思”。D这首小令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象;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6) 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

5、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3. 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等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1) 解释加点的字。 (理解并记忆)故人具鸡黍_青山郭外斜_把酒话桑麻_还来就菊花_过故人庄_(2) 过故人庄的作者是_代的_ ,他与_并称为著名的_诗人,该诗一二两句写的是_,主要表达方式是_,三四两句写的是_,主要表达方式是_。(3) 全诗先叙事,交代_的原因;再写景,由_而_地描绘了一幅山村优美风光

6、;然后再_,写临窗对饮,畅淡农事,写出了_的田庄生活;最后写再约重阳赏菊。景、事、人融为一体。(4) 这首诗尾联的“就”字有什么作用?(5)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 “左迁”一词的意思是_。(2) “杨花落尽子规啼”,杨花落尽,子规啼叫,诗人撷取这两种景物加以描写,既点明了作诗时间,又采用_手法,抒发了_。(3) 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作者将“愁心”形象地寄给“明月”,随朋友直到僻远之地。B.朋友被贬僻远之地,诗人用夜郎之名,使人联想古夜郎国,以见其

7、边远。C.诗人同情友人的不幸遭遇,把“愁心与明月”一起寄给身处夜郎的友人。D.这是一种艺术想象,最能体现诗人内心同情的深切和真挚。(4) 诗歌中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5) 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6) 首句中两种景物的描写,既点明了节令是_,又含有_。(7) 三、四两句抒情,运用_,表达了_。(8) 表现对远方朋友的慰问,表现挂念友人命运之情无时不在,并有此心明月可以作证的诗句:_(9) 本诗表达悲凉气氛的句子:_(10) 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_(11) 下列

8、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C“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知人心,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E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5. 夜雨寄北(1) 李白、杜甫在文学史上有“大李杜”之称,而本诗的作者_和杜牧则有“小李杜”之称。(2) 用“/”画出古诗的朗读节拍。 君 问 归 期 未 有 期, 巴 山 夜 雨 涨 秋 池。 何 当 共 剪 西 窗 烛, 却 话 巴 山 夜 雨 时。 (3) 对

9、夜雨寄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好友相见的无奈。 B“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己处境的孤寂凄冷。 C“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与好友促膝深谈的深切期盼。 D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 (4) 夜雨寄北诗中写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诗句是:_;写出了对未来欢聚的向往之情的诗句是:_ ,_。 (5) 诗人想像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中,和妻子一起一边剪去燃尽的烛芯,一边回味这巴山的绵绵夜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怎样的心情? 6.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1) 词中“_,_。”一联工整流畅,风韵天然,是深受人们赞赏的名句。(2) 晏殊在浣溪沙(一曲新词)中伤花惜时

10、的两句是“_,_。”(3) 这篇短小的令词,既有伤春惜时之意,又有思友抒怀之情,词的上阙写_,下阙写_(4) 词中被人誉为“天然奇偶”的句子是“_,_。”(5) 选出对本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怀念旧时友人的词。词中“夕阳”“花”“燕”都可以理解为虚指往日岁月和昔时友人,是熟悉的事物或感情的象征。B.“花落去”既指芳春匆匆归去,又指惋惜美好生活的消逝。其实,人生的盛衰浮沉、生死聚散,如同花开花落。C.着一“独”字,点醒题旨,词中的“听词、饮酒、天气、亭台、夕阳、落花、归燕”无一不是“独徘徊”中所见、所忆、所感。D.全词用语香艳,用词雕琢,词句清新婉转,语言工整精巧,笔姿摇曳,情韵动

11、人。7. 观书有感观书有感(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1) 这首诗表面写景,实际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这是什么写法?_(2) 请解释“源头活水”。_8. 竹里馆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1) 竹里馆选自 ,作者( ),是( )朝著名诗人。9. 春夜洛城闻笛(1) 从体裁方面看,这是一首( )诗。(2) 贯穿全诗的线索是:_(3) 这首诗用词严谨,照应严密。诗中 飞 与 散 呼应,谁 与 ( ) 呼应, 春风 则与标题中的 ( ) 呼应,折柳 为别离曲,故有与末句中的 ( ) 相呼应。(4) 散入春风满洛城 的

12、意思是:_(5) 此夜曲中闻折柳 一句,为什么不说听了一支“折柳曲”,而说在乐曲中听到“折柳”,其原因是:_(6) 表现主旨的诗句是:_10. 逢入京使逢入京使(唐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1) 逢入京使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的两句是 , 。(2) 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是 , 。(3) 诗人“双袖龙钟泪不干”的原因是什么?_(4) 诗人刘熙载曾说“诗能于易处见工,便觉亲切有味”,请结合本诗的最后两句,谈谈你的看法。_11. 春望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_,恨别鸟惊心。烽火

13、连三月,_。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 解释诗中加点的字 城:_搔:_浑:_烽火:_(2) 在诗中空缺处填入原诗句。(3) 首联写什么?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怀? (4) 颔联寄_于_,表达_之感,运用了_的修辞。(5) 用衬托手法写由于国破家亡,使人极度悲伤变得更加苍老的诗句是_。(6) 本文以_为线索,表达了诗人_之情。(7) 表达思念亲人的句子是_。12. 使至塞上(1) 此诗选自_,作者_,_ (朝)诗人。此诗是开元二十五年,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边塞时所作。(2) “_,_。”描写边塞奇特壮丽的风光。(3) 此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_(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

14、项是( )( ) A、首联写作者出使,已经过了属国的居延这一地方。一个“单”字,写出了他出使的孤单与无奈。 B、颔联借用比喻,写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塞,像北归的大雁一样进入胡天,显得形象而生动。 C、颈联中,“孤烟”、“长河”、“落日”,写出了大漠景色的单调与荒。“直”“圆”写出了边塞人民不惧生活艰苦,奋勇向前以圆美好愿望的豪情斗志。 D、尾联意思是说在萧关遇到巡逻侦察的骑兵,才知道都护还在很远的燕然山。至此,并未交待“出使”结束,给人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 E、全诗叙事与写景相结合,而重点在于写景,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画面宏大,意境开阔,景色壮丽的塞外风光图。(5) 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

15、日圆”_13. 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 从表达方式看,诗的首联属于_,它交代了远渡的_和此行的_。(2) 诗的颔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是从哪一角度来写的?试用散文语言改写这两句诗。_(3) 颈联的描写视角与颔联是否相同?这两句的描写角度又有何不同?诗中的“天镜”和“海楼”分别指什么?试用散文语言改写这两句诗。_(4) 诗的尾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为什么称面对的长江水为“故乡水”?“万里”一词与诗的首联中哪个字相照应?_14. 早寒江上有怀(1) 早寒江上有怀是一首_的五言律诗

16、,作者是唐代著名山水诗人_。(2) 早寒江上有怀中思念家乡和亲人的诗句是“_,_。”它与_的诗_里的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_。”有异曲同工之妙。15.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1) 描写洞庭湖的名句是_。(2) 形成对偶的两组句子是_(3) “欲济无舟楫”的本义是_,比喻义是_。(4) 翻译“端居耻圣明”: _(5)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描写洞庭湖壮观景象的句子是“_,_。_,_ 。”表达渴望出仕而无人引荐的句子是“_,_。”其中“_,_。”二句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6) 怎样理解“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_16. 黄鹤楼(1) 黄鹤楼描写登楼所见的句子是“ , 。”体现作者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17、“ , 。”传说李白登黄鹤楼曾想题诗,可见到此诗即佩服之至,并说“ , ”。(2)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_亦荆吴形胜之最也。_(3) 找出文中介绍黄鹤楼命名由来的句子。_(4) 描写黄鹤楼外貌的语句有哪些?_(5) 本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6) 请你回忆一下,再写一首关于黄鹤楼的诗句_17. 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1) 这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_,诗人与_策马辞行,情意绵绵,动人肺腑。(2) 送友人以浮云孤飞、来去不定喻游子之心和以落日将下、依依不舍喻故人之情的诗句

18、是“ , 。”借马鸣犹作别离之声,衬托离情别绪的诗句是“ , 。”(3)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说明了什么?18. 秋词(1) 秋词中描写文人骚客每到秋天就悲叹人生的萧条悲凉,抒发作者对秋日的喜爱之情的诗句是:_(2) 秋词中表现了秋高气爽的季节特征并写出了诗人的感受、志向和情趣的诗句是:_(3) 诗人一反过去文人悲秋传统的句子:_,_。(4) 通过鹤飞冲天的图景,抒发诗人凌云壮志的豪情的句子:_,_。(5) 秋词中直接表达秋日胜春朝的诗句是“ , 。”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诗人豪迈乐观之情的诗句是“ , 。”19.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

19、河入梦来。对本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B、诗的三、四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C、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D、“僵卧”道出了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20. 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 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_(2)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_ 21.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 本词有一端小序,其作用是_。文中说的“子由

20、”是词人的_,其名为_,他和苏轼,_并称文坛“三苏”。(2) 全词以问句开篇,上阕问_,下阕问_,归根到底是在问_。(3)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化用李白把酒问月诗句“_,_”。(4) 词的上阕,写词人“_”的想象,词中描绘了一个_的境界,表现了对_的追求。词的下阕写“无限”时对_的探求,全是词人内心的_,从表达方式看主要是_。(5) 词中最富有哲理的一句是_,_,_。(6) 写出词人对天上宫阙向往的句子:_?_。_,_。(7) 写出天上与人间,幻想与现实,出世与入世两方面都吸引着词人,使词人处在矛盾中的句子:_,_,_。(8) 写词人的思想从天上的幻境回到地上的现实,表现了词人对人间生活

21、的赞美和热爱的句子:_,_。(9) 写月光转移的句子:_,_,_。(10) 词人用埋怨的口吻对月亮无可奈何发问的句子:_,_?(11) 蕴含哲理的句子:_,_,_。(12) 流露词人美好祝愿的句子:_,_。(13) 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22. 山坡羊潼关怀古(1)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2) 为什么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3. 行路难(其一)(1) 诗人、面对华美的酒席,却用_、_、_、_四个连续的动词,形象地表现了自己_的心情。(2) 诗人在“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22、”两句中,运用了的修辞方法,形象地表明了_。(3) 诗人在第7句和第8句中用了两个典故,诗人用典的作用是什么?答:_(4) 最后两句诗,诗人的感情陡起,请说说诗人表达了什么感情,应该如何理解这种感情?答:_ (5) “斗十千”的“金樽清酒”,“直万钱”的“玉盘珍馐”,为什么勾不起诗人的食欲?答:_(6) 诗人拔剑四顾看到了什么?答:_(7) “闲来”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理?答:_ (8) 有一位同学在好友的毕业留言上写下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句话,他想表达什么意思呢?请结合这首诗谈一谈。答:_ 24.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 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风怒号( ) 三重( )茅 挂

23、罥( ) 塘坳( )布衾( ) 广厦( ) 大庇( ) 突兀( )(2) 解释下面诗句中加点的词语。八月秋高风怒号_卷我屋上三重茅_高者挂罥长林梢_俄倾风定云墨色_布衾多年冷似铁_骄儿恶卧踏里裂_长夜沾湿何由彻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_(3) 杜甫,字_,唐代伟大的_诗人。自称少陵野老,因曾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员外郎,故世称_。(4) 2公元759年岁末,杜甫一家辗转流浪到四川,在_西郊浣花溪旁建了这座“茅屋”,后人把这里叫做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歌”是_。25.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胡天八月即飞雪(即:_)将军角弓不得控(控:_)瀚海阑干百丈冰(阑

24、干:_)风掣红旗冻不翻(翻:_)去时雪满天山路(去时:_)(2) 吟诵下列诗句,挑选句中的一个字仔细品味,说说它的好处。胡天八月即飞雪。_愁云惨淡万里凝。_(3) 诗歌前十句描写的是边塞风光,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特点。_26.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 本诗押韵的字是_,韵脚是_(2) 这是一首送别诗,交代送别的地点的句子是_;虚写景物的诗句是_。(3)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意思是什么?(4) 对本诗首联赏析有误的是( )A.“城阙”指长安,送别之地,“五津”采用借代手法,泛指四川,杜少府上任之地。B.在长安而望“五津”,可“望”并不是实写,这是诗人的想象,使人感到气象宏伟。C.既“望”

25、中可见,则此行并非远别,因而有不必伤别之意,这两句为全诗奠定抒情基调。D.这两句承题,叙将别之时的景象,借景抒情,有依依不舍之意。27. 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1)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您是否同意说本文诗的风格是沉郁悲壮?为什么?(3) 此诗篇幅短小,但是内涵丰厚,请谈谈您的理解.28.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

26、弄扁舟。(1) 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思想核心是一个字:_。(2) 将开头两句诗翻译成现代汉语_(3) 开头两句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_(4) 诗人在此诗中运用了比喻的方法,请举一例说说其作用。_(5) 诗的最后两句表现出了诗人消极的态度,对此,你如何认识?_29.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于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1)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的诗题中_揭示了这首诗描写的主要内容?(2) 诗中那些景物表现了“早春”的景象?(3) 如果将诗中的加点字“最”换成“真”好不好?为什么?30. 望江南(梳洗罢)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

27、白蘋洲。温庭筠(1) 这首词写一女子_的情景,表现了她_的情怀。(2) 这首词由开头“梳洗罢”的希望到“皆不是”的_望再到“肠断”的_望,不见所思,怎不令人感叹悲伤。(每空填一字)(3) 这首词用一“_”字写出了登楼远眺的女子盼夫早归的孤寂落寞之情。而“_”一句则表现了思妇“女为悦己者容”的喜悦心情。(4) “_”一句是全词感情上的大转折,与首句的欢快情绪形成对照;又和“_”的空寂焦急相连结,承上启下。船尽江空,人何以堪!希望落空,幻想破灭,这时映入她眼帘的是“_”,这也正是她的痛苦心境移情于自然景物而产生的一种联想类比。而“_”一句则是全词的最强音。(5) 温庭筠,_朝诗人、词人,他是第一个

28、大量写词的文人,是“_”派的开创者。他的词对写闺情,音律和谐,词风主导_,在词史上有较大影响,但梦江南这首词风格却是_。(6) 下面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梳洗罢”,仅三字就概括出思妇为迎接归人而精心梳洗打扮,表现出她切盼重逢的心情。B、“过尽千帆皆不是”,作者通过思妇看遍一艘艘驶过的客船来写她的一次次失望,充分体现了她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过程和内心痛苦。C、这首词中的楼、帆、水、洲溶入了思妇由喜悦到痛苦失望的情感变化,构成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D、这首词景物突出,情感起伏,风格秾艳精巧,全次没有粉饰、刻板之语,多用白描、直叙手法,却有含蓄、细腻。(7) 下面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9、A、这首词选择“望江楼”作为思妇的盼归场所,用江上景物烘托心境,曲折表现她盼夫归心之切。B、“过尽千帆皆不是”以归船之多写思妇等待之久,反映出思妇失望之深。C、“斜晖脉脉水悠悠”表面上写水,实际上是暗喻思妇望穿秋水的眼神,赋予“斜晖”与“水”以人的感情。D、这首词写了很多内容,就时间而言,只写了黄昏的等待;就景物而言,写了楼头、千帆、斜晖、江水以及白蘋洲;就人物情感而言从希望写到失望再到“肠断”的绝望。31. 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0、(1) “老夫”“太守”指_。“孙郎”指 _。本词从表达方式上看,上片以_为主,下片以_为主;从内容上看,上片写_,下片写_。全词抒发了作者_,也委婉地表达_愿望。(2) “左牵黄,右擎苍”中,其中“黄”指_ ,“苍”指_,这是_的修辞手法。“天狼”比喻_。(3) 上片中“_”一词形容随从之多,“_”一词形容随观者之众,“_”一词极言人群行走之快。下片中,“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一句,表明词人人虽然年事已高,但还有_。(4) 从词中“_”一词可知出猎的季节是冬季。作者在词的上片写打猎的威武场面,用“_”一字总领下文,突出了豪壮之气势,而“_”一字又透露出作者隐约的怨愤之情。(5)

31、词中用典贴切:一是“_”,表现_;二是“_”,表现_;三是“_”,表现_。(6) 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左牵黄,右擎苍”一句,运用借代的修辞方法,塑造了诗人出猎时左手牵黄犬,右手擎苍鹰的豪迈潇洒的形象。B“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一句,描写猎队武士的装束打扮,并以千骑飞驰的勇武气势来烘托亲率猎队的诗人自己。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以冯唐自比,企盼有朝一日得到信任和重用,戍边杀敌,报效朝廷。D“西北望,射天狼”一句,用代表“贪残侵掠”的天狼星暗喻屡犯边境的辽和西夏,表达了诗人渴望抗敌戍边的雄心。(7)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首典型的豪放词,体

32、现了苏轼的词“豪迈奔放”的特点。B. 这首词上片以孙权自比,写出猎的阵势,气概豪迈。C.词的下片写请战,表达了自己的雄心壮志,情豪志壮。D.词中通过“老夫聊发少年狂”表现出作者对朝廷的厚望,其中“狂”字,贯穿全篇。(8) 对这首词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老夫擎苍”三句,不仅写出了打猎时威武的阵容,而且突出了作者少年的豪情。B词的上片“卷平冈”一语,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C词的下片作者以冯唐自喻,表达了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D词的上片以记叙为主,语言风格粗犷、豪放;词的下片以抒情为主,语言格调婉约、纤柔。32.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

33、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1) 词中写主人公打算的一个短句是_。(2) 这首词通过“_”“_”两个外在的动作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哀伤。(3) 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首句“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了季节特征,表明此时已到仲春时节。B这首词第二句“日晚倦梳头”,是通过日色已晚而作者仍无心打扮来表达内心的哀伤。C这首词用“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叙述了作者哀伤的原因和哀伤的程度。D这首词用“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一句夸张而形象地表明了自己愁之深重。33. 商山早行(1) 商山早行这首诗,处处紧扣一个

34、“早”字,请你写出有关“早行”的词。(2) 简要解释“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诗意。34. 醉花阴(1) 如何学习李清照的这篇作品?(2) 此词作何寄托?(3) 此词有何创作特点?(4) 此词如何抒写思夫的愁绪?35.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1) 韩愈被“左迁”的缘由是(用原诗句回答)_。(2) 点明作者报国之志的一句是_。(3) 找出两个生动的动词,并试作分析_36. 望月有感(1) 直接表现百姓因战乱而四散逃难的句子是_(2) 颈联除了运用对偶外,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3) 比喻来表达在异乡飘泊的孤独的诗句_(4) 由望月而牵动骨肉相思之情的诗句是_(5) 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前两联写由于战乱、饥饿,家业无存,田园荒芜,家中亲人四海飘泊。B. 尾联是想象之语,虚实结合,表达了兄弟们同时望月产生的怀乡思亲之情。C. 全诗语言平实,不事雕琢,意蕴深厚,真挚动人,体现了白居易诗歌的特点。D. 全诗通过描写骨肉离散之苦,深刻地揭露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6)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是广为传诵的名句。请简要分析其妙处。_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