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安全工程)8危险化学品储运和使用安全技术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6364522 上传时间:2020-09-29 格式:PPTX 页数:41 大小:332.4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化学安全工程)8危险化学品储运和使用安全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化学安全工程)8危险化学品储运和使用安全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化学安全工程)8危险化学品储运和使用安全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资源描述:

《(化学安全工程)8危险化学品储运和使用安全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安全工程)8危险化学品储运和使用安全技术(4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8 危险化学品储运和使用安全技术 内容提要:主要介绍危险化学储运和使用安全技术,包括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识、危险化学品储存安全技术、危险化学品使用安全技术、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技术、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基本要求:(1)掌握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识; (2)掌握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基本要求; (3)了解危险化学品使用安全技术; (4)了解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技术; (5)熟悉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1,8.1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识 8.1.1基本概念和分类原则 危险化学品的概念 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

2、其他化学品。 危险化学品分类(按照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 爆炸品、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毒性物质和感染性物质、放射性物质、腐蚀性物质、杂项危险物质和物品,包括危害环境位置。,2,8.1.2爆炸品 爆炸品特性:(爆炸性强、敏感度高) 1.很多炸药,例如梯恩梯、硝化甘油、等具有一定的毒性。 2.有些爆炸品与某些化学药品如酸、碱、盐发生化学反应的生成物是更容易爆炸的化学品。例如:苦味酸遇某些碳酸盐能反应生成更易爆炸的苦味酸盐;雷汞遇盐酸或硝酸能分解,遇硫酸会爆炸。 3.某些爆炸品与一些重金属(铅、银、铜等)及其化合物的生成物,其

3、敏感度更高。例如:苦味酸受铜、铁等金属撞击,立即发生爆炸;雷汞与铜作用的生成物具有更大的敏感度等;为此苦昧酸等不得用金属容器包装。 4.某些爆炸品受光照易于分解。如叠氮银、雷酸银等。 5.某些爆炸品具有较强的吸湿性,受潮或遇湿后会降低爆炸能力,甚至无法使用。如硝铵炸药等应注意防止受潮失效。,3,爆炸品分项 危险货物品名表按运输危险性把爆炸品分为五项: 1.整体爆炸物品:具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2.抛射爆炸物品:具有抛射危险,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品; 3.燃烧爆炸物品:具有燃烧危险和较小爆炸或较小抛射危险,或两者兼有,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品; 4.一般爆炸物品:无重大危险的爆炸物质和物品

4、,万一被点燃或引爆,其危险作用大部分局限在包装件内部,而对包装件外部无重大危险; 5.不敏感爆炸物品:非常不敏感的爆炸物质,比较稳定,在着火试验中不会爆炸。,4,8.1.3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特性 储于钢瓶内的压缩气体、液化气体或加压溶解的气体受热膨胀,压力升高,能使钢瓶爆裂。特别是液化气体装得太满时尤其危险,应严禁超量灌装,并防止钢瓶受热。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不允许泄漏。其原因除有些气体有毒、易燃外,还因有些气体相互接触后会发生化学反应引起燃烧爆炸。例如氢和氯、氢和氧、乙炔和氯、乙炔和氧均能发生爆炸。因此,凡内容物为禁忌物的钢瓶应分别存放。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除具有爆炸性外

5、,有的还具有易燃性(如氢气、甲烷、液化石油气等)、助燃性(如氧气、压缩空气等)、毒害性(如氰化氢、二氧化硫、氯气等)、窒息性(如二氧化碳、氮等,虽无毒,不燃,不助燃,但在高浓度时亦会导致人畜窒息死亡)等性质。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分项 根据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理化性质,分为三项,易燃气体、不燃气体、有毒气体。,5,8.1.4易燃液体 易燃液体特性 高度易燃性、易爆性、高度流动扩散性、受热膨胀性、忌氧化剂和酸、毒性。 易燃液体分项 1.低闪点液体。闪点低于-18的液体。例如:汽油、乙硫醇、二乙胺、乙醚、丙酮等。 2.中闪点液体。闪点在- 18至23的液体。例如无水乙醇、苯、甲苯、乙酰氯、丙烯腈、丙

6、烯酸清烘漆、硝基清漆及磁漆等。 3.高闪点液体。闪点在23至61的液体。例如二甲苯、氯苯、正丁醇、环己酮、糠醛、松节油、醇酸清漆、环氧清漆等。,6,8.1.5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易燃固体 易燃固体系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燃烧迅速,并可能散发出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但不包括已列入爆炸品的物品。 易燃固体特性: 1.易燃固体的主要特性是容易被氧化,受热易分解或升华,遇火种、热源常会引起强烈、连续的燃烧。 2.易燃固体与氧化剂接触,反应剧烈而发生燃烧爆炸。例如:赤磷与氯酸钾接触,硫磺粉与氯酸钾或过氧化钠接触,均易立即发生燃烧爆炸。 3.易燃固体对摩擦、撞

7、击、震动也很敏感。例如,赤磷、闪光粉等受摩擦、震动、撞击等也能起火燃烧甚至爆炸。 4.有些易燃固体与酸类(特别是氧化性酸)反应剧烈,会发生燃烧爆炸。例如:发泡剂H与酸或酸雾接触会迅速着火燃烧,萘遇浓硝酸(特别是发烟硝酸)反应猛烈会发生爆炸。 5.许多易燃固体有毒,或燃烧产物有毒或有腐蚀性。例如:二硝基苯、二硝基苯酚、硫磺、五硫化二磷等。,7,自燃物品 自燃物品特性: 自燃物品多具有容易氧化、分解的性质,且燃点较低。在未发生自燃前,一般都经过缓慢的氧化过程,同时产生一定热量,当产生的热量越来越多,积热使温度达到该物质的自燃点时便会自发地着火燃烧。 凡能促进氧化反应的一切因素均能促进自燃。空气、受

8、热、受潮、氧化剂、强酸、金属粉末等能与自燃物品发生化学反应或对氧化反应有促进作用,它们都是促使自燃物品自燃的因素。,8,遇湿易燃物品 遇湿易燃物品特性 1.与水或潮湿空气中的水分能发生剧烈化学反应,放出易燃气体和热量。例如: 2K+2H2O2KOH+H2+热量 CaC2+2H2OCa(OH)2+CHCH+热量 即使当时不发生燃烧爆炸,但放出的易燃气体积集在容器或室内与空气亦会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而导致危险。 2.与酸反应比与水反应更加剧烈,极易引起燃烧爆炸。例如: NaH+ HClNaCl+H2+热量 3.有些遇湿易燃物品本身易燃或放置在易燃的液体中(如金属钾、钠等均浸没在煤油中保存以隔绝空气),

9、它们遇火种、热源也有很大的危险。 此外,一些遇湿易燃物品还具有腐蚀性或毒性,如硼氢类化合物有剧毒,应当引起注意。,9,8.1.6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特性 1.氧化剂中的无机过氧化物均含有过氧基,很不稳定,易分解放出原子氧,其余的氧化剂则分别含有高价态的氯、溴、碘、氮、硫、锰、铬等元素,这些高价态的元素都有较强的获得电子能力。因此氧化剂最突出的性质是遇易燃物品、可燃物品、有机物、还原剂等会发生剧烈化学反应引起燃烧爆炸。 2.氧化剂遇高温易分解放出氧和热量,极易引起燃烧爆炸。特别是有机过氧化物分子组成中的过氧基很不稳定,易分解放出原子氧,而且有机过氧化物本身就是可燃物,易着火

10、燃烧,受热分解的生成物又均为气体,更易引起爆炸。所以,有机过氧化物比无机氧化剂有更大的火灾爆炸危险。,10,3.许多氧化剂如氯酸盐类、硝酸盐类、有机过氧化物等对摩擦、撞击、震动极为敏感。储运中要轻装轻卸,以免增加其爆炸性。 4.大多数氧化剂,特别是碱性氧化剂,遇酸反应剧烈,甚至发生爆炸。例如过氧化钠(钾)、氯酸钾、高锰酸钾、过氧化二苯甲酰等,遇硫酸立即发生爆炸。这些氧化剂不得与酸类接触,也不可用酸碱灭火剂灭火。 5.有些氧化剂特别是活泼金属的过氧化物如过氧化钠(钾)等,遇水分解放出氧气和热量,有助燃作用,使可燃物燃烧,甚至爆炸。这些氧化剂应防止受潮,灭火时严禁用水、酸碱、泡沫、二氧化碳灭火剂扑

11、救。 6.有些氧化剂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和腐蚀性。例如铬酸酐、重铬酸盐等既有毒性,又会灼伤皮肤;活泼金属的过氧化物有较强的腐蚀性。操作时应做好个人防护。 7.有些氧化剂与其他氧化剂接触后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放出大量热而引起燃烧爆炸。如亚硝酸盐、次亚氯酸盐等遇到比它强的氧化剂时显还原性,发生剧烈反应而导致危险。所以各种氧化剂亦不可任意混储混运。,11,8.1.7有毒品 有毒品特性 这类物品的主要特性是具有毒性。少量进入人、畜体内即能引起中毒,不但口服会中毒,吸入其蒸气也会中毒,有的还能通过皮肤吸收引起中毒。所以除不得经人口及吸入大量蒸气外,还应避免触及皮肤。 为保证人身安全,对有毒品特别强调以下几点

12、: 1.有毒品在水中的溶解度越大,其危险性也越大。因为人体内含有大量水分,所以越易溶解于水的有毒品越易被人体吸收。 2.有些有毒品虽不溶于水,但能溶于脂肪中,同样能通过溶解于皮肤表面的脂肪层侵入毛孔或渗入皮肤而引起中毒。,12,3.有毒品经过皮肤破裂的地方侵入人体,会随血液蔓延全身,加快中毒速度。因此,在皮肤破裂时,应停止或避免对有毒品的作业。 4.有毒品通过消化道侵人人体的危险性比通过皮肤更大,因此进行有毒品作业时应严禁饮食、吸烟等。 5.固体有毒品的颗粒越小越易引起中毒,因为颗粒小容易飞扬,容易经呼吸道吸人肺泡,被人体吸收而引起中毒。 6.液体有毒品的挥发性越大,空气中浓度就越高,从而越容

13、易从呼吸道侵人人体引起中毒。其中无色无味者比色浓味烈者难以察觉,隐蔽性更强,更易引起中毒。 有毒品分项 有毒品分为剧毒品和毒害品二项。 剧毒品:具有非常剧烈毒性危害、食人致死的化学品。 毒害品:有毒品中除剧毒品以外的均为毒害品。,13,8.1.8放射性物品 放射性物品特性 具有放射性,能自发、不断地放出感觉器官不能觉察到的射线。放射性物质放出的射线可分为四种:射线,也叫甲种射线;射线,也叫乙种射线;射线,也叫丙种射线;还有中子流。但是各种放射性物品放出的射线种类和强度不尽一致。 如果上列射线从人体外部照射时,对人的危害很大,达到一定剂量时易使人患放射病,甚至死亡。如果放射性物质进入体内时,射线

14、的危害最大,其他射线的危害较大,所以要严防放射性物品进入体内。 许多放射性物品毒性很大。 不能用化学方法中和或者其他方法使放射性物品不放出射线,而只能设法把放射性物质清除或者用适当的材料予以吸收屏蔽。,14,8.1.9腐蚀品 腐蚀品特性 强烈的腐蚀性、毒性、易燃性、氧化性。 腐蚀品分项 腐蚀品分为酸性腐蚀品、碱性腐蚀品、其他腐蚀品三项。,15,8.1.10危险化学品标志 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由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 13690)规定,该标准对常用危险化学品按其主要危险特性进行了分类,并规定了危险品的包装标志,既适用于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包装标志,也适用于其他化学品的分类和包装标志。

15、标志的种类:根据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和类别,设主标志16种,副标志11种。 标志的图形:主标志由表示危险特性的图案、文字说明、底色和危险品类别号四个部分组成的菱形标志。副标志图形中没有危险品类别号。 标志的使用原则:当一种危险化学品具有一种以上的危险性时,应用主标志表示主要危险性类别,并用副标志来表示重要的其他的危险性类别。 标志的使用方法:按GB 190的有关规定执行。,16,17,8.2 危险化学品储存安全技术 8.2.1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基本要求 储存要求 1.必须储存在经有关部门批准的危险化学品仓库中,必须遵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其他有关的规定。 2.必须储存在专用仓库、专用场地或者专用

16、储存室内,储存方式、方法与储存数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并由专人管理。 3.剧毒化学品以及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化学品必须在专用仓库内单独存放,实行双人收发、双人保管制度。储存单位应当将储存剧毒化学品以及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地点以及管理人员的情况,报当地公安部门和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备案。 4.危险化学品专用仓库,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对安全、消防的要求,设置明显标志。危险化学品专用仓库的储存设备和安全设施应当定期检测。 5.储存的危险化学品应有明显的标志。,18,6.储存危险化学品的仓库必须配备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其仓库及场所应设专人管理,管理人员必须

17、配备可靠的个人安全防护用品。 7.危险化学品露天堆放,应符合防火、防爆的安全要求,爆炸物品、一级易燃物品、遇湿燃烧物品、剧毒物品不得露天堆放。 8.储存方式:根据危险化学品品种特性,实施隔离储存、隔开储存、分离储存。根据危险品性能分区、分类、分库储存。 9.各类危险品不得与禁忌物料混合储存,灭火方法不同的危险化学品不能同库储存。 10.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建筑物、区域内严禁吸烟和使用明火。 11.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19,危险化学品出入库管理 1.储存危险化学品的仓库,必须建立严格的出入库管理制度。 2.危险化

18、学品出入库前均应按有关进行检查验收、登记, 3.经核对后方可入库、出库,当商品性质未弄清时不准入库。 4.装卸、搬运危险化学品时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做到轻装、轻卸。严禁摔、碰、撞击、拖拉、倾倒和滚动。 5.装卸对人身有毒害及腐蚀性物品时,操作人员应根据危险条件,穿戴相应的防护用品。 6.装卸易燃易爆物料时,装卸人员应穿工作服,带手套、口罩等必需的防护用具,操作中轻搬轻放、防止摩擦和撞击。 7.各类危险化学品分装、改装、开箱(桶)检查等应在库房外进行。 8.不得用同一个车辆运输互为禁忌的物料。包括库内搬运。 9.在操作各类危险化学品时,企业应在经营店面和仓库,针对各类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准备相应的

19、急救药品和制定急救预案。,20,消防措施 1.根据危险化学品特性和仓库条件,必须配置相应的消防设备、设施和灭火药剂。并配备经过培训的兼职或专职的消防人员。 2.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建筑物内应根据仓库条件安装自动监测和火灾报警系统。 3.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建筑物内,如条件允许,应安装灭火喷淋系统(遇水燃烧危险化学品,不可用水扑救的火灾除外)。 4.危险化学品储存的企业应设有安全保卫组织。危险化学品仓库应有专职或义务消防、警卫队伍。无论专职还是义务消防、警卫队伍都应制定灭火预案并经常进行消防演练。,21,人员培训 1.仓库工作人员应进行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对危险化学品的装卸人员进行必要的教

20、育,使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操作。 3.仓库的消防人员除了具有一般消防知识之外,还应进行在危险化学品库工作的专门培训,使其熟悉各区域储存的危险化学品种类、特性、储存地点、事故的处理程序及方法。,22,8.2.11危险化学品储存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分析 物质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助燃物、着火源。 危险化学品储存发生火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九种情况: 1.着火源控制不严。 2.性质相互抵触的物品混存。 3.产品变质。 4.养护管理不善。 5.包装损坏或不符合要求。 6.违反操作规程。 7.建筑物不符合存放要求。 8.雷击。 9.着火扑救不当。,23,8.5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8.5.1事故

21、应急管理的内涵 预防:从应急管理的角度,防止紧急事件或事故发生,避免应急行动。为预防、控制和消除事故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环境的危害所采取的行动 预备: 事故发生之前采取的行动,主要是为了建立应急管理能力。它把目标集中在发展应急操作计划及系统上。 响应:故发生期间和发生后立即采取的应急与救援行动。目的是尽可能地抢救受害人员、保护可能受威胁的人群,尽可能控制并消除事故。 恢复:使生产、生活恢复到正常状态或得到进一步的改善。,24,1.预防阶段 安全法律、法规、标准 灾害保险 安全信息系统 安全规划 风险分析、评价 土地勘测 建筑物安全标准、规章 安全监测监控 公共应急教育 安全研究 税务鼓励和强制性

22、措施,25,2.预备阶段 国家政策 应急预案(计划) 应急通告与报警系统 应急医疗系统 应急救援中心 应急公共咨询材料 应急培训、训练与演习 应急资源 互助救援协议 特殊保护计划 实施应急救援预案,26,3. 响应阶段 启动应急通告报警系统 启动应急救援中心 提供应急医疗援助 报告有关政府机构 对公众进行应急事物说明 疏散和避难 搜寻和营救,27,4. 恢复阶段 清理废墟 损失评估 消毒、去污 保险赔付 贷款和核批 失业评估 应急预案的复查 灾后重建,28,8.5.2应急预案的基本概念 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的重大事故或灾害,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行动、尽可能地减少事故导致的人员伤亡

23、、财产损失和对环境破坏,在事故后果和应急能力分析的基础上,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方案,包括在应急准备、应急行动和现场恢复等方面所做的具体安排。 应急预案明确了在突发事故发生之前、发生过程中以及刚刚结束之后,谁负责做什么,何时做,以及相应的策略和资源准备,是事故救援活动的指南。,29,法制基础,组织体制,运作机制,保障系统,应急救援体系(SEMS)构成(框架结构),30,应急救援预案(计划)应急体系的发展 1982年,欧共体工业活动中重大事故危险法令(塞韦索法令),提出了重大事故预防与救援问题 1984年,印度博帕尔事故,促进各国修改法律法规、完善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 1986年,美国提出紧急事故

24、应急计划和社区知情权法案 1993年,ILO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提出应急计划要求 2001年,911后美国成立国土安全部 2002年,中国安全生产法规定企业与政府制定应急预案,31,32,33,34,中国应急管理机制形成过程 2002年5月,广西南宁市应急联动系统正式运行,成为中国最早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 2003年年初,上海市启动编制工作,经过两年努力,编制完成上海市灾害事故紧急处置总体预案,这是省级政府中最早编制应对灾害事故的预案。 2003年5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公布。 2003年7月,国家提出加快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建设的重大课题,国务院办公厅专门成立“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25、工作小组”。 2003年9月,北京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预案公布。,35,2004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要求各省人民政府编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在2004年9月底前报国务院办公厅备案。 2005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25件专项预案、80件部门预案,共计106件。 2005年7月2223日,国务院召开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标志着中国应急管理纳入了经常化、制度化、法制化的工作轨道。 2006年1月8日,国务院发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已编制了国家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级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均已编制完

26、成。,36,8.5.4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应急预案过于简单、粗略,只能作为一般的管理规章,缺乏可操作性; 2.应急预案并未按科学的程序制定,缺乏充分的应急能力评估和风险评价、资源评估等; 3.应急预案的要素和功能论述不全,不能满足应急的要求; 4.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差,很多应急的方法和措施不具体,责任不明确; 5.应急预案中的应急指挥和应急管理方面的叙述,缺乏相关部门之间必要的协调,存在矛盾或重复现象,造成事故应急行动时职责不清、指挥不力、操作混乱的局面; 6.预案制定后,并未很好的宣传、培训、演练、维护与实施。,37,8.5.5应急救援预案的分级,38,8.5.7应急预案的

27、编制过程 1.收集资料,参阅现有预案; 2.成立预案编制小组; 3.危险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 4.编制应急预案; 5.应急预案的评审与发布; 6.应急预案的实施。,39,8.5.8重大事故应急预案核心要素,40,8.5.9应急救援预案的主要内容 1.基本情况 2.危险目标的确定 3.应急救援组织机构设置、人员组成和职责的划分 4.报警、通讯联络的选择 5.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的工艺处理措施 6.人员紧急疏散、撤离 7.危险区的隔离 8.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 9.受伤人员现场救护、医院救治 10.应急救援保障 11.预案分级响应条件 12.事故应急救援关闭程序 13.应急培训计划 14.演练计划 15.附件,4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