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沪教版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摸底专项练习题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163619702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六年级沪教版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摸底专项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六年级沪教版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摸底专项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六年级沪教版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摸底专项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六年级沪教版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摸底专项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沪教版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摸底专项练习题(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六年级沪教版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摸底专项练习题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阅读理解。天净沙秋 天净沙秋思元白朴 元马致远孤村落日残霞, 枯藤老树昏鸦,轻烟老树寒鸦,小桥流水人家,一点飞鸿影下。 古道西风瘦马。青山绿水, 夕阳西下,白草红叶黄花。 断肠人在天涯。注释枯藤:枯萎的枝蔓。昏鸦:黄昏时的乌鸦。昏,傍晚。人家:农家。古道:古老荒凉的道路。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瘦马:骨瘦如柴的马。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处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1“飞鸿影下”的意思是_。2结合注释说说画横线句的意思。_3这两首元曲都是描写秋天景色的,但全曲中并无一个“秋”字,

2、而是用不同的景物来表现:天净沙秋中描写的景物有_;天净沙秋思中描写的景物有_。4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下列对这两首元曲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净沙秋选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远及近,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表达了作者积极身上、乐观开朗的处世态度B.天净沙秋思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选用“枯藤”“老树”和西下的“夕阳”等景物,将“断肠人”的情感寓于其中,充分表达了作者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C.这两首元曲都运用景物描写,写出了秋天的萧瑟。作者运用“孤村”“落日”“残霞”“枯藤”“老树”“昏鸦”这些景物表现了寂寞、无助的内心世界2. 古诗阅读。观书有感文/唐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3、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1“半亩方塘一鉴开”把_比作_。2“渠”在本诗中指什么?渠水非常清澈的原因是什么?_3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3. 课内阅读。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1解释下面的词语。(1)擢:_ (2)素:_(3)盈盈:_(4)脉脉:_2把诗句中的叠词画上横线。关于这些叠词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些叠词的运用使整首诗音韵和谐,质朴清丽,情趣盎然。B这些叠词读起来朗朗上口,为整首诗营造出一种欢快的气氛。3这首诗借神话传说中_和_的故事,表达了妇女对丈夫的_之情。4

4、这首诗主要描写的是谁?把能体现主要人物情感的诗句写在下面。_4.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清平乐黄庭坚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1词,又称长短句,极盛于_,“清平乐”是_名。2根据这首词的内容,作者写的应是_时节,表现了强烈的_之情。3本词语言轻巧,词味隽永,表达了词人_的感情。4这首词写春,运用的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试分析使用这种手法的妙处。_5. 课外阅读。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本诗的

5、韵脚是_,描写的季节是_。2给下面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1)“乱花”的意思是(_)A指花朵大小不一,显得很杂乱。B各种颜色的野花。(2)“渐”的意思是(_)A渐渐。B进。(3)“欲”的意思是(_)A副词,将要。B欲望。3解释下面的诗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_4判断,对的画“”,错的画“”。(1)本诗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漫步西湖所见到的明媚风光。(_)(2)本诗是一首唱给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赞歌,诗歌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孤山寺和白云。(_)(3)“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使读者产

6、生丰富的联想。(_)(4)“早”字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之情。他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情态,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_)5诗人抓住了哪些具有春色的景物来描写西湖早春的景色?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_6. 读古诗完成练习。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1给下面古诗中的汉字注音连:_友:_洛:_2找出古诗中整体认读音节的字,写在下面横线上。_3把含有后鼻韵母的字写在下面的横线上。_4把最后一句诗用拼音写在下面的横线上。_5这首诗的作者是:_,表达了诗人_的思想感情。6因为古代交通不便,朋友亲人分离是很伤感的,所以,

7、古人留下了很多送别的诗,你能默写一首唐代诗人李白的送别诗吗?_7. 课内阅读。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1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作者是_代的_。体裁是_,“卜算子”_,“送鲍浩然之浙东”是_。2“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抒写了词人_。这句既写送_,又送_,表达了词人对_的留恋,对_的深情。3“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这两句写出了词人_溢于言表,对友人鲍浩然的_也隐藏在词句中。4“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几句中,词人把水比作_, 把山比喻为_,巧妙形象地描绘出眼前这

8、幅_。8. 读古诗,完成练习。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1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生气:_恃:_抖擞:_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希望上天能重用有用的人。B.诗人希望统治者能打破常规,重用人才。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后两句诗的意思。_9. 阅读与理解。观书有感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1选择相应的字义,填上序号。鉴:镜子照仔细看;审察可以作为警戒或引为教训的事(1)水清可鉴( ) 铜鉴( )引以为鉴( ) 鉴别( )活:生存,有生命在活的状态下活动,灵活生动活泼;不死板工作产品(2)活捉( ) 活水( )

9、 活跃( )重活( ) 活人( ) 出活儿( )2这首诗借景喻理,以作比,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方塘如此清澈,是因为有源源不断的流进,人要想变得更加睿智,就要。3请将“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所展现的画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_4关于读书、做学问,有许多精辟的名言佳句给我们以启发。请试着写出三句。_5结合你的读书体验,谈谈你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理解。_10. 古诗鉴赏。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别枝:_社林:_2画“_”的句子从

10、_觉和_觉两个方面描写了农村的丰收景象。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下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话来说说。_11. 诗歌赏析。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宋)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1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_2这首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_3诗歌赏析,请你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答案画上“”。“白雨跳珠”写出了雨(急而大小而疏);“忽吹散”写出了雨(持续时间长持续时间短)的特征;“水如天”写出了雨(大小)。从而感受到这个时节的天气是变化无常的,骤雨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4诗人50岁时又来西湖赏雨,还写下了“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

11、。”结合这首诗想想: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12. 阅读下面的小诗,完成问题。山高路远(汪国真)呼喊是爆发的沉默沉默是无声的召唤不论激越还是宁静我祈求只要不是平淡如果远方呼唤我我就走向远方如果大山召唤我我就走向大山双脚磨破干脆再让夕阳涂抹小路双手划烂索性就让荆棘变成杜鹃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1下列诗句中哪句最能表达诗的中心( )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B.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C.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D.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2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认为最可怕的不是人生的大风大浪,不是人生的各种坎坷,而是平淡无奇,单调乏味的生活。

12、B.面对困难和挫折,面对机遇和挑战,勇敢者应该“走向远方”“走向大山”。C.从“走向远方”“走向大山”可以看出作者厌恶都市生活,渴望宁静平淡的生活。D.全诗洋溢着经历人生风雨,战胜艰难的沧桑感。3诗中加点的“呼喊”和“沉默”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理解。_13. 对比阅读下面文段,体会表达。_,_。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_,_。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1补充诗句。2第一首题目是_,第二首题目是_。3“何当”的意思是_,“任尔”的意思是_。第一首中“快走”意思是_,“走马观花”中“走马”意思是_。4这两首诗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_14.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寒食唐韩翊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1这是一首_诗。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官们,却得到皇帝特赐的火烛,享有特权。2诗歌前两句用、两字点明仲春景色;后两句用、点明享受特权的对象。3简单分析诗歌暗寓讽喻的特色。_4今天人们用此诗中的_渲染春天的美丽景色。5诗歌首联当中“无处不”可不可以改为“处处都”?为什么?_7 / 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