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63576215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 免疫学 课程类型: 选修课总 学 时: 36 讲课学时: 36 学分:2.5适用对象: 生物工程专业 、生物技术专业先修课程:生物化学 细胞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基因工程 遗传学 生理学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免疫学是研究生物机体识别“非自身”的抗原物质并对其作出应答反应的复杂生理生化过程及其调控、遗传的基本理论与应用的科学。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特别是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形成了一门有众多分支学科的独立学科,既有自已独立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又与细胞学、医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生命科学许多领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掌握免疫学的基本知识,既是生物学类、医

2、学专业所必须的要求,又广泛、深入地应用于生命科学甚至超出此范围,为人类卫生健康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为科学研究提供独特的方法。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免疫学科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了解免疫学科的现代发展与其它生命学科的连接,掌握免疫学在细胞水平与分子水平的发展。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一、 绪论疾病传染与免疫学的发展:人类与天花战斗例;免疫科学的诞生与发展:创立,实验免疫学发展,近代发展(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免疫学的概念要览:自然免疫,获得免疫;免疫应答;免疫学应用实践:医学预防、诊断、治疗;免疫病;免疫学分支了解疾病传染与免疫学的发展历史,免疫学应用实

3、践:医学预防、诊断、治疗;免疫病;熟悉创立,实验免疫学发展;掌握免疫学的概念要览:自然免疫,获得免疫;免疫应答二、 抗原抗原的基本概念及类别:抗原与免疫原,抗原类别;抗原的分子基础:分子组成、大小、结构;抗原决定簇概念与蛋白质结构关系;抗原表位研究方法;抗原的免疫特性:外源性,免疫方式,半抗原问题;侵染性抗原:细菌结构与致病性及免疫性,真菌结构与致病性及免疫性,病毒的结构与致病性及免疫性;疫苗:常规疫苗,重组疫苗,多肽疫苗,DNA疫苗的概念与发展了解疫苗:常规疫苗,重组疫苗,多肽疫苗,DNA疫苗的概念与发展;熟悉抗原的基本概念及类别,侵染性抗原;掌握抗原的分子基础:分子组成、大小、结构;抗原决

4、定簇概念与蛋白质结构关系;抗原表位研究方法;抗原的免疫特性:外源性,免疫方式,半抗原问题三、 抗体抗体结构:免疫球蛋白证明,免疫球蛋白结构实验证明过程,免疫球蛋白功能区;免疫球蛋白的类别:IgG,IgM,IgA,IgE,IgD的结构区别与特性;免疫球蛋白证明,免疫球蛋白结构实验证明过程,免疫球蛋白功能区:基因结构(实验证据,轻链与重链);免疫球蛋白的基因重排与表达;免疫球蛋白基因的多样性的过程;免疫球蛋白的的合成分泌:体液免疫应答与抗体的产生(转换机制、影响因素等);免疫球蛋白的表达、装配与分泌了解免疫球蛋白的基因重排与表达;免疫球蛋白基因的多样性的过程;熟悉免疫球蛋白证明,免疫球蛋白结构实验

5、证明过程,免疫球蛋白功能区;免疫球蛋白的的合成分泌掌握免疫球蛋白证明,免疫球蛋白结构实验证明过程,免疫球蛋白功能区,免疫球蛋白基因的多样性的过程四、 补体系统补体存在的生物学证明实验过程;补体的组成及理化性质:成分命名,组成成分,理化特性;补体活化的三大途径:经典途径(活化物质、活化顺序)凝集素途径(活化物质、活化顺序)替换途径(活化物质、活化顺序)及三者比较;补体反应的调控:血清中调节蛋白,细胞膜上调节蛋白;补体的生物学效应:溶胞功能,补体活化与炎症关系;补体生物合成与补体缺陷:补体基因,生物合成过程,补体缺陷病了解补体存在的生物学证明实验过程,补体生物合成与补体缺陷;熟悉补体的组成及理化性

6、质:成分命名,组成成分,理化特性掌握补体活化的三大途径:经典途径(活化物质、活化顺序)凝集素途径(活化物质、活化顺序)替换途径(活化物质、活化顺序)及三者比较五、 免疫系统的细胞与组织器官淋巴组织器官的结构与功能:初级淋巴器官(骨髓,胸腺),次级淋巴器官(淋巴结,脾脏及外周组织),淋巴细胞循环;免疫系统的细胞: B细胞(来源、发育过程及标记),T细胞(来源、发育过程及标记)自然杀伤细胞吞噬细胞,粒细胞等了解淋巴细胞循环;熟悉初级淋巴器官(骨髓,胸腺),次级淋巴器官(淋巴结,脾脏及外周组织);掌握 B细胞(来源、发育过程及标记),T细胞(来源、发育过程及标记)六、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主要组织相

7、容性复合物的实验证据;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结构与功能:第一类分子,第二类分子结构区别与各自特征;肽与MHC分子的结合结构基础;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基因结构及遗传:遗传多态性,连锁不平衡,单元型遗传;MHC的检测原理及应用:表型检测,基因型检测,疾病易感性原理了解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的实验证据,MHC的检测原理及应用;熟悉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基因结构及遗传:遗传多态性,连锁不平衡,单元型遗传;掌握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结构与功能:第一类分子,第二类分子结构区别与各自特征;肽与MHC分子的结合结构基础七、 抗原抗体反应及应用抗体的制备:抗血清制备,单克隆抗体制备(杂交瘤选择原理的应用),基因工程抗体制备

8、,催化性抗体制备;抗原抗体反应原理:抗原抗体作用热力学与动力学分析,抗体亲和力测定,半抗原反应,多价抗原反应;常见免疫分析方法:免疫沉淀(沉淀反应,凝胶扩散反应,免疫电泳,),免疫标记(放射免疫分析,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荧光免疫分析等),免定位分析,抗原抗体反应应用(亲和层析,生物传感器)了解抗血清制备,基因工程抗体制备,催化性抗体制备;熟悉常见免疫分析方法:免疫沉淀(沉淀反应,凝胶扩散反应,免疫电泳,),免疫标记(放射免疫分析,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荧光免疫分析等),免定位分析;掌握单克隆抗体制备(杂交瘤选择原理的应用),抗原抗体反应原理:抗原抗体作用热力学与动力学分析,抗体亲和力测定,半抗原反应

9、,多价抗原反应八、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免疫应答基本概念:特异性与非特异性,主动免疫,被动免疫,无应答概念;免疫应答基本过程:抗原递呈细胞类别与作用,T细胞活化条件学说,抗原免应答外源性抗原应答(MHC-II传递)内源性抗原应答(MHCI传递);细胞凋亡与免疫:凋亡特征,凋亡检测,凋亡与免疫了解细胞凋亡与免疫;熟悉免疫应答基本概念:特异性与非特异性,主动免疫,被动免疫,无应答概念;掌握外源性抗原应答(MHC-II传递)内源性抗原应答(MHCI传递)九、免疫调节抗原对免疫应答的调节;抗体对免疫应答的调节:反馈调节,亲和力调节,对免疫细胞调节作用;免疫网络调节效应;免疫细胞对免疫应答的调节:T细胞的免

10、疫调节,B细胞,巨噬细胞等的免疫调节;细胞介素与免疫调节:细胞介素分类,白细胞介素类别与生物学效应,其它细胞因子(干扰素等)的作用;免疫耐受:生物学功能发现过程,形成条件及诱导途径,免疫耐受机理了解抗原对免疫应答的调节,免疫耐受机理;熟悉细胞介素与免疫调节:细胞介素分类,白细胞介素类别与生物学效应,其它细胞因子(干扰素等)的作用掌握抗体对免疫应答的调节:反馈调节,亲和力调节,对免疫细胞调节作用;免疫网络调节效应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绪论重点:免疫学的发展概况。难点:免疫学基本概念。第二章 抗原重点:抗原的基本概念。 抗原的分子基础。难点:抗原的免疫特性。 三代疫苗的生产原理。第三章 抗体重

11、点: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功能区。难点: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及多样性。 免疫球蛋白的合成。第四章 补体系统重点:补体的组成、理化性质。 补体活化的三途径。难点:补体反应调控。 补体缺陷。第五章 免疫系统的细胞与组织器官重点:淋巴组织器官的结构与功能。免疫系统的细胞。难点:免疫系统的B细胞功能。免疫系统的T细胞功能。第六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重点: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结构与功能。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基因结构。难点:肽与MHC分子结合的结构基础。MHC的检测原理及应用。第七章 抗原抗体反应及应用重点:抗体的制备。抗原抗体反应原理。常见免疫分析方法难点: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抗原抗体作用的热力学与运动学。

12、免疫沉淀、免疫标记方法学第八章 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重点:免疫应答基本概念。免疫应答基本过程。难点:内外源性抗原免疫应答。细胞凋亡与免疫。第九章 免疫调节重点:抗原抗体对免疫应答的调节。免疫细胞对免疫应答的调节难点:细胞介素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及地位。免疫耐受。五、实践环节 独立开课。六、 参考性教学时间安排课程内容授课学时绪论4抗原4抗体2补体系统4免疫系统的细胞与组织器官4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4抗原抗体反应及应用6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3免疫调节3七、考核方式 期末问答题八、教材和主要参考书教材:免疫学导论,于善谦 王洪海 朱乃硕 叶荣高等,高等教育出版社,第1版,2002年。参考书: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金伯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版,2001年。 免疫学基础,Rotti主编,影印本,高等教育出版社,第1版,2001年。大纲制订人:彭益强制订日期:2009-8-3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