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题:三下数学第23单元集体备课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63551607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3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教育专题:三下数学第23单元集体备课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教育专题:三下数学第23单元集体备课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教育专题:三下数学第23单元集体备课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教育专题:三下数学第23单元集体备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专题:三下数学第23单元集体备课(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认识千米主备人:张开雁 审核人:潘平平 总第 12 课时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书20-21页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实用价值。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千米的吨的含义,知道1千米=1000米,结合生活经验和简单推算感受1千米的实际长度。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千米有多长的长度观念。教学准备:课件、米尺教学过程复备栏珠心算训练:拨一拨: 293 62

2、4 786 算一算: 436 439 357 87 61 246一、复习导入1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让学生互相比划并说说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2出示题目:给下面的物体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铅笔长18( ) 一枚1硬币厚约3( ) 学生跑道一圈长250( ) 课桌长约10( )3课件出示教材第20页例1,提问:这是沪杭铁路,它的全长是180( )提问:为什么沪杭铁路的长度要用千米作单位? 4举例: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或者听说过千米?(学生一般会说在公路路碑、汽车导航、汽车仪表显示、地图上等)5教师出示教材20页的图片,你知道每幅图片上的数字表示

3、什么含义吗?说明: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可以用字母“km”表示。千米又叫公里。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千米。二、互动新授1初步体验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1)师:1千米到底有多长,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课前的活动。出示照片我们学校的跑道从( )( )大约是100米,你怎么记住它的?(学生会用自己走的步数和走的时间来记忆100米)明确:像这样的100米,我们走10次就是1000米,也就是1千米。(板书1千米=1000米)教师指导学生读出这个算式时,要注意前面的数和后面的单位之间要停顿一下。提问:1千米里面有几个100米?(10个)追问:走100米你走了多长时间?如

4、果让你走1000米要多长时间?组1000米的感受和100米的一样吗?(2)完成教材第21页“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组织交流,说说是怎样思考的?(3)提问:课前我们做过调查,我们学校的环形跑道一圈是多少米?几圈是1千米?学生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回答。回答预测 一圈200米,5圈是1千米一圈250米,4圈是1千米一圈是400米,2圈半是1千米说说,你感觉1千米长吗?自由交流,2强化概念想一想,从学校门口往南走到哪儿是1千米?现在从脑海里想象从学校门口走到哪儿大约是100米,要走10个100米,该从学校门口走到哪儿?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21也“想想做做”第1题。追问:老师家离学校有

5、5千米的路程,如果你是老师,你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去上班?请简述理由。2完成教材第21页“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说说是怎样思考的。3完成教材第21页“想想做做”第4题引导学生看图,并说说图中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了千米可以用字母“km”表示,了解了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作业设计:1补充习题20页2小明家离学校500米,他每天上学、回家要走2个来回。他一天要走多少米?合多少千米?板书设计: 认识千米 1千米=1000米一圈200米,5圈是1千米一圈250米,4圈是1千米教学反思:认识吨主备人:张开雁 审核人:潘平平 总第 13课时 上课时间:

6、 教学内容:书22-23页教学目标:1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1吨的概念,培养用吨这个单位估计物体质量的能力。2.知道并掌握1吨=1000千克,学会吨与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教学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吨,指导1吨=1000千克,学会吨与千克之间的换算。教学难点: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形成印象。教学准备:课件、1桶10千克的水教学过程复备栏一、情境导入珠心算训练:拨一拨: 273 384 866 算一算: 427 646 676 87 61 2461提问: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质量单位?(克、千克)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师:板书:1千克=1000克2谈话:同学们,课前老

7、师请大家去观察和了解货车的载重量,谁愿意把你了解到的信息与大家交流?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从学生的回答中捕捉有关吨的信息。课件出示教材第22页图片,提问: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这样的图片,码头上这些集装箱,火车皮所运送的都是很重的或大宗的物品,通常用什么作单位呢?(吨),明确,吨可以用字母“t”来表示。 二、互动新授 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吨(1)课件出示一袋100千克的大米谈话:一袋大米重100千克。你平常见过这样的一袋大米吗?提过它吗?提过的说说感受。学生回答,交流感受课件出示,一袋袋地出示,学生跟着100千克、200千克地数,贴满10张,提问,每袋100千克,10袋多少千克?(板书:1000千克)

8、指出:1000千克就是1吨,即:1吨=1000千克。(板书:1吨=1000千克)2结合实际,进一步认识吨。(1)师:课前我们侧脸了自己的体重,你的体重是多少?(指名回答)教师请体重大约是25千克的同学站起来。谈话:三年级的小学生大约重25千克。4个学生的体重约是100千克。(指名4个学生站在一起,感受100千克)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把这个这4个学生都压在你身上,感觉怎么样?100千克重不重?想象一下,如果把40个学生全部都叠在你身上,会怎样?1000千克重不重?提问:估计一下,小组里所有同学的体重大约有多少千克?全班同学的体重呢?全班同学的体重相加,有1吨吗? 学生进行估算,并汇报。(2)实物出

9、示装有10千克水的水桶,指名上来掂一掂。 提问:觉得重吗?这是10千克的水,10桶这样的水是100千克,多少桶这样的水是1吨?(100桶10千克的水)(3)小结:称比较重的或大宗的物品,通常用吨作单位。 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22页“想想做做”第1题指导学生看图,让学生说说图中每种物体重1吨,各有多少?总结汇报:一头牛重500千克,有2头牛刚好是1吨;一袋水泥重50千克,20袋水泥重1吨;一只猪重100千克,10只猪重1吨,一桶油棕200千克,5桶油重1吨。2完成教材第23页“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吨与千克的单位换算,交流时,说说自己思考的过程。3完成教材第23页“想想做做”第6题 出

10、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并说说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提醒学生看懂“限载60吨”)提问:能用什么方法来计算? 学生完成后,展示学生的不同解法。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质量单位吨,它通常用来计算比较中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用字母“t”表示,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是1000,即1吨=1000千克。作业设计:1补充习题21页2一辆载重5吨的卡车,要装6台850千克的机器,有没有超载?板书设计: 认识吨 1吨=1000千克100桶10千克的水是1吨。教学反思:课题: 练习三主备人:张开雁 审核人:潘平平 总第 14 课时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书24-25页教学目标:加强对千米和吨的认识,能利用它们之间的

11、进率进行单位间的换算,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1.掌握单位间的换算。2.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千米和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千米和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过程复备栏珠心算训练:拨一拨: 3294 4724 4527算一算: 646 643 546 -87 -461 -645一、复习导入 1提问: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长度和质量单位?(板书:千米 吨) 2举例说明,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千米?(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等的长度)什么情况下使用吨?(称比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 3小马写了一篇数学日记,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件出示) 周末,我和小精明约好上动物园

12、参观。我一起床就冲到卫生间,在牙刷上挤上2千克的药膏开始刷牙,并洗了脸妈妈给我准备了一杯250千克的牛奶和一个400千克的面包,我吃完早餐,来到动物园,动物园里的动物真多呀!有重45吨的小羊,4千克的大象,80克的小熊猫,真可爱!我们还看到一辆载满约4克粮食的大货车正在动物园门口卸货呢! 引导:说一说,你觉得这篇日记可笑的地方在哪里?应该怎么改? 二、基础练习 1完成教材第24页“练习三”第1题出示题目,让学生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填完后让学生读一读,最后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24页“练习三”第2题 (1)说一说:米和千米、千克与吨之间的进率 师归纳:米和千米、千克与吨之间的进率都是100

13、0 板书:1000米=1千米 1000千克=1吨 (2)填一填:让学生讲结果填入括号内。 3. 完成教材第24页“练习三”第3题 (1)让学生看图、读题。提问: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2)让学生一次解决教材上的问题 4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三”第4题 先出示图,让学生读题,并了解题中所提供的信息,再让学生列式,并说明列式的理由。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三”第5题 先让学生读题,然后指名回答,并让学生说说解题依据。 2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三”第6题 先让学生看懂题意,了解题中所提供的信息,从同角度分析问题,然后让学生列式解答,再组织交流。 3完成教材第25

14、页“练习三”第7题。 先让学生读题,重点理解“动车从上海出发经过南京开往北京” 指的是哪些路程。再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最后组织交流,并让学生说出解决问题的过程。 4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三”第8题 先让学生同桌之间交流课前了解到的黑龙江、黄河、长江和珠江的长度,并填写表格,再指名汇报。 5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三”思考题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最后指名汇报结果。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 2布置作业,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三”第9题作业设计:1补充习题22-23页2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个西瓜重约4( ) (2)一辆卡车可装货5( ) (3)一个鸡蛋约重

15、50( ) (4)一头大象重约5( ) (5)淮安到南京约200( ) (6)汽车每小时行驶约85( ) (7)一条蓝鲸的重约40( )(8)两座城市之间的距离约80( )板书设计: 练习三 1千米=1000米 1吨=1000千克教学反思:课题: 从问题出发分析和解决问题(一)主备人:张开雁 审核人:潘平平 总第15课时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书27-29页教学目标:1. 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选择分析问题的思路,分析题目表示的数量关系,进而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能力。2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发展学生连贯、有序、有层次的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如何从问题开始想,根据

16、数量关系,线找出与这个问题直接相关的两个条件,再把上述条件中的未知项作为新的问题,并继续寻找与它直接相关的另外两个条件。教学难点:根据问题分析数量关系。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复备栏珠心算训练:拨一拨: 4357 2424 2238 算一算: 463 356 368 685 87 -261 -246311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没们,你们有去过商场购物吗? 出示商场购物情景图,提问:如果你有100元,这些商品你想买什么?还剩多少元? 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启发引导。 二.互动新授 1.教学例1 (1)出示教材第27页例1情境图。 谈话:小明和爸爸今天也到商场购物,他们带

17、300元去运动服饰商店购物。他们可能买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利用课件把画面集中放大运动服和运动鞋的场景中(见教材第27页图),让学生认真观察画面。 提问:小明和爸爸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可能花多少元? 学生计算,并说出多种可能,教师相应板书。 师明确: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因为选择不同,有多种方法,购买不同价格的运动服和运动鞋,剩下的钱是不同的。 (2)出示问题:小明和爸爸带300元,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最多剩下多少元?先让同桌互相讨论,最多剩下多少元?再指名汇报。师小结:购买的商品价钱最低,剩下的钱就最多。提问:你能根据问题说出数量之间的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吗?学生独立思考后,把

18、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学生汇报交流。 剩下的钱等于带来的钱减去用去的钱,可以先算用去多少元。 求最多剩下多少元,可以先算购买价格最低的运动服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引导:先想想每一步可以怎样算,再列式解答。(3)想一想,如果买3顶帽子,付出100元,最少找回多少元?提问:你能根据问题说出数量之间的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吗?学生汇报交流: 2.思考: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我们要在读题后要弄清题目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可以从问题开始想,根据问题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要根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选择分析问题的思路。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根据问题说出数量关系式,并说说缺少什

19、么条件。 (1)出示问题(1),引导分析:从“桃树比梨树多多少棵”想到的数量关系是什么?(桃树的棵树梨树的棵树=多的棵树) 追问:有了这样的数量关系,要求这个问题,还缺什么条件?(2)学生独立分析问题(2),先根据问题写出数量关系,再说说缺少什么条件。 教师强调,在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时,关键是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第2题 让学生观察表格,并说明题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独立列式解答。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得到启发。 3.第3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在小组里交流,并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加深理解。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数量关系。

20、 四、课题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从问题想起解决问题的策略,我们在解决问题时可以从问题想起,寻找已知条件,再找出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作业设计:1补充习题24页2张叔叔要加工560个零件,他从8时开始,每小时加工76个零件,到15时能完成任务吗?板书设计: 从问题出发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找相关的已知条件 根据数量关系式列式教学反思:课题:从问题出发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二主备人:张开雁 审核人:潘平平 总第 16课时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书29-31页教学目标:1经历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会通过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

21、题。 2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探究问题的意识。教学重点:用线段图辅助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用线段图辅助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复备栏珠心算训练:拨一拨: 4357 2424 2238 算一算: 355 578 456 246 -287 -261 246 462一、谈话导入谈话:同学们,咱们身上穿的上衣和裤子是谁买的?你有自己去买过吗?今天我们就去商场看看。二、互动新授 1.教学例2。 课件出示教材29页例2的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1)理解图意。 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2)画

22、线段图。 提出问题: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买一套衣服要多少元? 追问:你能理解买一套衣服的意思吗?引导: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今天我们还请来了一位数学小助手,它的名字叫线段图。我们可以借助线段图来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明确:观察黑板上的线段图,要求一套衣服一共要多少元,也就是求裤子和上衣的价格一共是多少元。我们可以在所求的问题上画上括号,写上问号。(教师将线段图补充完整)你能根据问题说出数量之间的关系吗?(上衣的价钱+裤子的价钱=一套衣服的价钱)你是怎么列式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可能回答:方法一:先算买一件上衣要用多少元,483=144(元);再算买一套衣服要用多少元,144+48=1

23、92(元)。方法二:先算一套衣服一共有几个48,1+3=4;再算买一套衣服要用多少元,484=192(元)。 (如果学生没有说到方法二,可省略) 2.想一想:如果求买一件上衣比买一条裤子多用多少元,应该怎样解答?(1)提问:你能说出这道题的数量关系吗? 学生讨论,说出数量关系式。指名回答,教师板书。上衣的单价裤子的单价=上衣比裤子多用多少元? 引导思考:在这个数量关系里,哪一个量是直接告诉我们的?(裤子48元)要先求的是那一部分?(上衣的价钱)和上一题相比,什么不变?(已知条件)什么变了?(所求问题)问题改了,线段图要不要改?怎么改?学生尝试画图,教师巡视指导。(2)追问:现在你能解答这道题吗

24、?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交流反馈回答,教师板书。方法一:先算一件上衣的价钱,483=144(元);再算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多多少元,14448=96(元)。方法二:先算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多出几个48,31=2;再算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多多少元,482=96(元)。3.比较:上面两题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解答的过程呢?(学生讨论)指名回答,教师适时引导。相同点:(1)已知条件相同,问题不同。(2)都可以根据问题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3)题中数量关系不同,解题的方法也不同。(4)上衣的价格不知道,都要先算买一件上衣多少元。三、巩固练习1.“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读线段图,根据问题说出数

25、量关系式,并说说各可以先算什么。2.第2题。让学生阅读小芸和小力的话,并从中说说获得的信息。3.第3题 先指名说说所求的问题是什么,数量关系是什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线段图,表示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四、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1.补充习题25页2. 假日实践活动小队共有3组,每组12人,在一次植树活动中,他们每人植树14棵,这个小队共植树多少棵?板书设计:从问题出发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画线段图483=144(元) 144+48=192(元)。 教学反思:课题: 练习四主备人:张开雁 审核人:潘平平 总第 17 课时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书32页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

26、过程中,灵活运用合适的策略整理相关信息,感受画线段图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2.通过观察、交流、迁移等活动,提高学生运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感受运用策略整理信息的必要性,提高运用策略能力教学难点: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提高运用策略能力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复备栏珠心算训练:拨一拨: 4686 2422 3684 6453算一算: 467 466 582 523 -234 -248 -246 -512一、谈话导入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借助从问题想起和画线段图的策略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本节课,我们将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复习。二、基础练习1.教材第32页“练习四”第1

27、题。(1)出示题目,让学生根据问题说出数量之间的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分析:还剩的米数等于总长度减去已修的米数;求还剩的米数,等于总长度减去8天修的米数。已修的米数:458=360(米)还剩的米数:520360=160(米) (2)出示线段图,让学生先说说这道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然后说出问题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指名列式解答。面粉的袋数:6022=38(袋)一共的袋数:60+38=98(袋)2.第2题(1)让学生阅读题目的已知条件,说说你知道了什么。(2)让学生说出数量关系,画出线段图,确定先算什么,并列式解答。师板书:(3)提问:要求楼下比楼上多多少个座位,我们必须知道什么

28、条件?你能将上题的线段图改一改吗?师板书:3.第3题提问:从问题想起,要求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缺失什么条件?出示两幅情景图,让学生讨论:你能看懂两幅图吗?小宁走到的地方一样吗?(小宁从距动物园600米,距植物园900米的地方走到距动物园300米,距植物园600米的地方) 4.第8题出示问题(1),并提问:从问题开始,要求一共缴纳的水费,数量关系式什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出示问题(2),让学生仔细读题,说出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三、巩固练习1.第4题解决问题(1):让学生先读题,从问题想起,说说数量关系,画出线段图,再列式解答。解决问题(2):在问题(1)的基础上,说出数量关系,更改线段图,再

29、列式解答。2.第5题提问:这两题的问题是什么?(还剩多少页没有看)数量关系是什么?(总的页数已看的页数=还剩的页数)解题过程相同吗?为什么?(不同,因为已知条件不同)让学生列式解答,并交流反馈:(1)323=96(页) 15096=54(页)(2)40+32=72(页) 15072=78(页)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身边的问题吗?师小结:解决两步计算问题的方法:应先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通过题目中所给出的两个已知条件求出中间量,然后把中间量作为已知条件,联系另一个已知条件求出题中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同,方法也不同。作业设计:1补充习题26-27页2

30、王老师用120元钱买了4筒羽毛球,每筒里面有5个,每个羽毛球多少钱?板书设计: 练习四 4、18+7=25(盆)25+18=43(盆)答:两个班一共搬走43盆。80-43=37(盆)答:还剩37盆没有搬。教学反思练习四(2)主备人:张开雁 审核人:潘平平 总第 18 课时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书33页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合适的策略整理相关信息,感受画线段图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2.通过观察、交流、迁移等活动,提高学生运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感受运用策略整理信息的必要性,提高运用策略能力教学难点:综合运用知识解决

31、问题,提高运用策略能力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复备栏珠心算训练:拨一拨:3353 7242 4684 4686算一算: 426 466 734 813 -234 -272 -36-412一、谈话导入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借助从问题想起和画线段图的策略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本节课,我们将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复习。 二、基础练习 1.教材第33页“练习四”第6题。 先让学生自己独立计算,然后采用开火车的方式进行解答。 解答时,说一说你是如何思考的? 2.第7题 (1)让学生阅读题目的已知条件,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提问:从问题想起,要求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缺失什么条件? 出示两幅情景图,根据图中指路牌

32、上的信息,让学生讨论:你能看懂两幅图吗?小宁走到的地方一样吗?(小宁从距动物园600米,距植物园900米的地方走到距动物园300米,距植物园600米的地方) 引导学生认识,要求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先要算出小宁5 分钟一共走多少米。 3.第8题 出示问题(1),并提问:从问题开始,要求一共缴纳的水费,数量关系式什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出示问题(2),让学生仔细读题,说出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三、巩固练习 1.第9题 (1)让学生阅读题目的已知条件,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提问:从问题想起,要求萝卜和黄瓜一共有多少千克,应该怎么求呢?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要求蕃茄比萝卜多多少千克,又要怎么解

33、答呢? 让小组展开讨论,然后请小组代表发言。 2.第10题 先引导学生观察图形,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小组可以讨论。弄清题意后回答,甲商店每袋牛奶的现价是426=7(元),乙商店每袋牛奶的现价是488=6(元)。所以乙商店卖得全家一些。 3第11题先让学生理解题意,然后讨论。第二个问题,可以从做完家务后是9:45,推算出离10:00还有15分钟,也可以由9:00到10:00相隔60分钟,减去已经用的45分钟,还有15分钟。 思考题: 可以先引导学生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再启发他们由线段图直观地看出:今年小芳与妈妈的年龄差正好是小芳年龄的3倍,因此,可以先算小芳的年龄,再算妈妈的年龄,即:今年小

34、芳的年龄是273=9(岁),妈妈的年龄是94=36(岁)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身边的问题吗? 师小结:解决两步计算问题的方法:应先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通过题目中所给出的两个已知条件求出中间量,然后把中间量作为已知条件,联系另一个已知条件求出题中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同,方法也不同。作业设计:1补充习题28-29页2花店运进一批鲜花,其中玫瑰花有75朵,百合花比玫瑰花少15朵,康乃馨的朵数是玫瑰花的4倍。(1)玫瑰花和百合花一共有多少朵?(2)康乃馨比玫瑰花多多少朵?板书设计: 练习四 小芳的年龄:273=9(岁) 妈妈:94=36(岁)答:小芳的年龄是9岁,妈妈的年龄是36岁。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