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与中医药

上传人:daj****de2 文档编号:163531762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1.6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诸子百家与中医药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诸子百家与中医药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诸子百家与中医药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诸子百家与中医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诸子百家与中医药(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讲 诸子文化与中医药战国末期,中国古代哲学进入了建立体系、创立学派的学术 大争鸣、大发展的重要时代。在这一非常时期中,使以往长 期积累的大量文化资料、思想资料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深 化,春秋时期官学垄断地位的被打破、禁锢的学术思想被释 放,于是“诸子百家之学”的兴起和争鸣便应运而生。虽然 号称“百家” 实际仅有十个学术流派。东汉班固汉书艺 文志诸子略序称:“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皆 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 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论,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 其言虽殊,譬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仁之与义,敬之与和, 相反皆相成也若能修六艺之术 ,而观此九家

2、之言 ,舍短 取长,则可以通万方之略矣.”所举十家为儒家、道家、阴阳 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包 括上自春秋下至秦汉的众多学者。在这十家学术流派中,对传统文化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儒、墨、 道、法四大学派。中医学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在其理论 构建过程中,“诸子百家”的学术思想很自然地渗透于其中, 并用以解释相关的生命现象,解决相关的医学问题。本章就 “诸子百家”学术思想对黄帝内经理论体系的影响作以 述尧,在解析中医药理论形成的文化背景同时也论证黄帝 内经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结晶。道家 道家是春秋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术流派之一,老子是其创始人 及学术代表人物,后经战国中期的杨朱、关

3、尹、尹文、宋鈃、 庚桑楚、子华子等齐国“稷下学宫”知名学者的继承和发扬, 成为当时较大的思想流派之一。老子著道德经五千言, 是一部用韵文写成的哲理诗。继承老子思想的主要有战国时 期的庄子,后人往往并称“老庄”,以概先秦道家学派。主 要观点为:道气论、无为论、辩证观。道气论1道为“无”,是宇宙的本原,先天地的客观存在。 道有体用,从道体看,它是宇宙的本原,作为“天下之始”, 道是“无”。从道用看,它是法则秩序,具有昼行不殆、对 立统一、天人一体、自然为本、无为五部委等客观规律。“有 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

4、逝曰远,远曰反。”(道德经第 25 章) 作为宇宙本原的“道”,其生成宇宙万物的模式是:“道生一,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道德经第 42 章) 这是用数学公式来表示道生万物的过程。一为道之最初生成 物。一分为二,即阴与阳。阴阳和而产生第三者,再繁衍而 生万物。此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另一种表述 形式。首章云:“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表明 “无”即是“道”,“有”则为“一”,实际也包括“二”、“三” 以至万物。可以表示为:“道”(无) “一”(有) “二” (阴阳) “三”(阴阳和合) “万物”。2“道”为气,道即是气,气即是道;道为“

5、一”,通天下 一气耳。(气一元论)稷下道家明确直接地以“精气”名“道”,提出了精气 学说,建立了气一元论。管子内业篇说:“精也者,气 之精者也。气,道乃生,生乃思,思乃知,知乃止矣。”“道 无根无茎,无叶无荣,万物以生,万物以成。”精气不仅为 万物生成的本根,也是生命活动和精神活动的起源,这种把 人们的思想、智慧归结为“精气”运动的产物,是唯物地解 释形神关系所作的最初尝试。 3“道”为规律,是无为无形的宇宙本初的自然节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25 章) “道”字古已有之,本义为道路,引申为法则、方法或主张、 学说、德行。在法则、规律的层面上,道德经认为道是 “独立而

6、不改,周行而不殆”,具有永恒性、运动性。二)无为论 无为论是道家的基本理论之一,强调人到应同天道一样,顺 乎万物之自然,遵从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反对人为的干扰、 征服和破坏。但人道又不完全等同于天道,人道要有人的参 与,不是无任何作为,要因势利导、因性任物、因民随俗, 给外物创造条件,使其自然化育、自然发展、自然完成。“无 为”实际上是一种合乎自然的”有为”。道德经39 章提出: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19 章云:“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16 章云:“致虚极,守静笃。”庄子将老子无为的思想向消极方向作了发展,主张超脱 形骸,物我两忘;同时把“自然”同“为”和“无为”结合 在一起思考,明确提

7、出了对“自然”的“因”和“顺”,即 因顺自然。淮南子也通过“因”界定为“无为”,并吸收 儒法精神,把因君势依法度、因臣资用众能、因民性得民心、 因风俗行教化纳入无味的实际行动中,从而实现了对无为理 论的创造性发挥,使无为与有为达到了有机整合。 (三)辩证观 老子是先秦时代的辩证法大师,开创了尚柔、主静、贵无的 辩证体系。1。老子比较系统地揭示出事务对立统一(依存、联系)的 现象和规律。在道德经中列举出大量对立的概念 。如:美丑,难易, 长短,高下,前后,有无,损益,刚柔,强弱,祸福,智愚 巧拙,大小,生死,胜败,攻守,进退,静躁,轻重,虚实, 阴阳。它们都是对立的统一,一方不存在,对方也就不存

8、在。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 前后相随。”(道德经2 章)2。老子概括了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变化,指出事物都向 它的相反方向变去,这种变化是道的运动。“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道德经58 章) “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道德经 76 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道德经40 章)3。老子据事物向对立面转化这一原则,提出了认识世界和 对待生活的态度,要贵柔、守雌,反对刚强和进取。这种片 面强调以柔克刚、以弱胜强、以后制先的观点也反映了其辩 证法思想的局限性。“柔弱胜刚强。” (道德经36 章)“天 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9、” (道德经78 章) (四)对中医药理论的影响道家学说对中国古代医学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黄帝 内经的天人观、生命观、养生观、疾病观等,无不显示着 浓厚的道家色彩,其中反复出现的“道”、“一”、“虚”、“静” 等字,似仍保持着老庄之学的原义。 道气论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建构中医药 学理论体系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黄帝内经反复强调“道 在于一”,并提出了“天地之道”、“阴阳之道”、“经脉之道”、 “营气之道”、“卫气之道”、“持脉之道”、“标本之道”等, 强调把握事物规律的重要性。同时,黄帝内经直接继承 了稷下道家的精气说,把精气(或气)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 和生成人体及维持生命活

10、动的基础,并进一步解决了精气与 形神之间的辩证关系。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 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 命之曰人。”素问五常政大论说:“气始而生化,气散 而有形,气布而藩育,气终而象变,其致一也。”“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思想,深刻影响黄帝内经 养生和治法理论。形成了内经法时守度、因势利导的治 疗观念和顺应自然、恬淡虚无的养生方法。内经在老子辩证法思想的影响下,不仅运用阴阳的对立 统一和五行的生克乘侮阐释人体的生理、病理,指导疾病的 诊断治疗,并进一步提出了“升降出入”、“邪正虚实”、“寒 热进退”、“病之逆从”、“正治反治”、“补虚泻实”、“标本缓 急”

11、等诸多对立的概念,在更深层次上反映辩证思维的特征。 二、儒家汉书艺文志诸子略说:“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 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 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於道 为最高。”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为孔子(公元前 551前479 年)。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曲阜)人。儒家传人 将孔子的言论辑成论语,体现了孔子的主张。战国时孔 子有影响的继承者为孟子、荀子等人。汉代董仲舒弘扬孔子 之学,为汉武帝所采纳,形成儒术独尊的局面,开此后两千 余年封建社会文化以儒学为正统的先声。儒家经典主要有儒学十三经。儒家本有六经,诗经、尚 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

12、秦始皇焚书坑儒 ,据说经秦火一炬,乐经从此失传;东汉在此基础上加 上论语、孝经,共七经;唐时加上周礼、礼记、 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尔雅,共十二经;宋时 加孟子,后有宋刻十三经注疏传世。(一)儒家文化 的基本思想理念1。仁者爱人“仁”作为一种精神品质,孔子视之为最高的道德原则,礼 的理论基础。在论语及儒学的其他著述中,仁的思想一 以贯之。“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智。子曰:知人。”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 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论语颜渊)“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

13、成仁。”(论语卫灵公)“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孟子离娄上“仁者爱人。”(孟子离娄下)“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礼记中 庸)经儒家的宣扬,仁成为最高的道德观念和必备的品质。 内在的仁具有伟大崇高的道德价值,把自己与天地万物视为 一体,达到“天人合一”之境界。仁与不仁不两立,仁是社 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标准,忠君孝亲治国安邦的精神武器。 要而言之:(1)人文主义:以人为本的思想;即“仁”;(2)道德精神:宗法伦理中心主义;即“礼”,表现:孝、 慈、仁、义、礼、知、信、忠、亲、勇、诚。儒家的道德精 神确实是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但也导致

14、中国古代政治上重 人治、轻法制,在认识上重德性、轻知性的弊端。2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也称为中庸观、中和观。中和观念在中国早已产生, 尚书即有“允厥执中”、“作稽中德”之语,易经也反复提到“中行”、“中正”、“中节”等,皆为“尚中”思想 至论语正式提出了中庸的概念,孔门后代又多有发挥。论语雍也:“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何宴集解:“庸,常也,中和可常行之道。”郑玄注:“中 和之为用。庸,用也。”论语先进:“子曰:过犹不及。”论语学而:“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以节之,矣不可行 也。”至礼记中庸又进一步发挥了孔子的中庸观,曰:“

15、喜 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 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 万物育焉。” 从尚书、论语到礼记,“中”所表示的是正确的方 法,“和”所反映的是一种理想状态。执中致和,就是通过 正确的方法,实现美好的理想,达到事物发展的最佳境界。 贵和谐、尚中道,义在宇宙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最好的秩序和状态,这一思想在中国 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3。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儒家文化的宇宙论体系和主导思想,也是中西文 化的基本差异之一。“天”是自然、神明、义理三位一体。 天人关系涉及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 家国

16、之间的关系,其和谐精神主要体现为:(1)人与自然的 和谐统一。(2)人事关系的和谐。(3)民族与民族、国与国 关系的和谐。可以说“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对整个中华民 族的思维方式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影响。4。内圣外王 “内圣外王”一直是儒家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条主线,与道 德伦理论、心性论、修养论密切相关。其目标对于个体来说 达到理想人格而成圣贤,对社会来说是实现大同理想。内圣 外王的具体内容表现在“三纲领”“八条目”。“三纲领”是 “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条目”是格物、致知、 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古之 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

17、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休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这种“格 物致知”的认识方法和“修齐治平”的道德修养形成了中华 传统美德的精神支柱。此外,儒家本周易提出三才观,强调发挥天时、地利、 人和的中和作用。 “天命观”强调自然 规律对社会人生的 主宰作用,主张君臣等级和王道霸道之理。(二)儒家思想对中医药学的影响 儒家的仁者爱人、内圣外王观念促成了中医学“医乃仁术” 的医德思想和治国类比治医的观点,奠定了中医社会医学和 伦理医学的思想基础;天人合一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医 学对生命和疾病认知的各个方面,构建了中医学天地人三才 医学模型;儒家的天命观

18、促成中医对生命科学认识重视遗传 禀赋和体质的个体差异;“以和为贵”的中庸思想形促成了 中医学中和、平衡的原则,并应用于生命观、疾病观、防治 观各个方面;君臣王道德等级观念影响中医脏腑的贵贱主 次、方药的君臣佐使等理论。三、阴阳家 阴阳家是先秦时期重要学派之一,主要以管仲学派和邹衍为 代表。因其中心思想为阴阳五行学说,故名。汉书艺文 志称:“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敬顺昊天,历象 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阴阳家将古代科学知 识和占卜巫术相混杂,他们掌握了自然界变化的一些规律, 但又以天象来比附人事的吉凶祸福。管仲学派的阴阳五行学说一项根本性的内容,就是“圣王务 时而寄政”。因为他们

19、认为,“阴阳者,天地之大理也;四时 者,阴阳之大经也;刑德者,四时之合也。刑德合于时,则 生福,诡则生祸。”(四时)他们认为阴阳的消长变化是天 地的根本道理,而四时运行是阴阳的根本规律,刑政和德政 要适应四时。以邹衍为代表的阴阳家实际是阴阳与五行合论流派, 倡导阴阳对立统一规律,并用以解释宇宙万物的发生及演化 过程;用五行特性及归类方法,解释宇宙万物间的广泛联系; 将阴阳合五行两套理论相结合,解释宇宙万物的起源、演化, 甚至历史变迁和社会更替。其著名观点有“大小九州论”和 “五德终始论”。认为金、木、水、火、土五德之运也是阴 阳二气作用的结果,故“深观阴阳消息”,可知“终始五运 之德”。邹衍阴

20、阳五行和论观点被内经全面接受,认为“五 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 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素问天元纪大论)全 面接受并运用阴阳五行理论,解释相关医学知识,并由此构 建了以素问的阴阳应象大论、金匮真言论、六节 藏象论为代表的和新医学命题“四时五脏阴阳功能系统结 构模型”。 它对中医学的影响,一是启示内经吸取阴阳五行学说的 基本精神,结合医疗实践,研究人体生命活动,形成中医学 特有的医学思路和方法。二是重视四时季节交替、阴阳消长 对万物和人生命活动的影响,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以 四时阴阳为万物与人生死之本。三促进了内经疾病预测 理论和方法的形成,如素问脏气法时论以四

21、时昼夜阴 阳消长、五行休王之时预测疾病间甚生死以及灵枢九宫 八风的九宫占术等。四、名家 司马谈论六家要指:“名家使人俭而善失真,然其正名实, 不可不察也。” 战国中期以后,百家争鸣的学术界出现了一 股强大的名辩思潮。这股思潮的特点是在相互辩难中注意分 析名词,概念和命题,考察名实关系,探讨思维规律和方法。 即名家,又称“辩者”、“刑(形)名家”、“明辩家”。 名家学术思想的创立者有老子、孔子、管子、荀子、墨子等, 后来经惠施和公孙龙等人的发展,成为学术一家。名家的辩 证逻辑与希腊的形式逻辑以及古印度的隐名学说三者被称 为世界古逻辑学三大流派。明辩家注重“名”与“实”关系 的论证,主要观点有惠施

22、的“合同异”和公孙龙的“离坚白”。 推理方法主要是取象类比。 惠施认为:“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 异,此之谓大同异。”墨子提出“同异交得”和“二必异” 的重要命题,相当于现代哲学中的“同一性”和“差异性”。 内经论证人与宇宙发生发展变化的总规律是相同的,但 人又不同于宇宙万物,这种观点在生理、病理、养生、治疗 各个方面都有具体体现 。如“阳盛则热”、“阴虚则热”、“阳 虚则寒”、“阴盛则寒”,治疗中“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等都是“合同异”思想的体现。 公孙龙的“离坚白”观点与“合同异”相反,认为“假物取 譬,以守白辨”。所谓“假物取譬”就是取象类比思维。内经将其作为认识人

23、体各系统相互联系、人体五脏系统与自 然界万事万物联系、构成天地人医学模型的主要思维方 法。五、墨家墨家 先秦学派之一,创始人墨翟,世称墨子,这也就是墨 家之名的由来。汉书艺文志诸子略中说:墨家者流, 盖出于清庙之守。茅屋采椽,是以贵俭;养三老五更,是以 兼爱;选士大射,是以上贤;宗祀严父,是以右鬼;顺四时 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及 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推兼爱之意,而不知别亲 疏。 墨子的主导思想是“历物十事”:“尚贤、尚同、兼爱、非攻 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天志、名鬼”。在认识论方面提 出了“三表法”:认为主次当推究来历,祥察实情,以及考 验实用三者。这

24、是中国历史上首次提出实用是检验理论标准 的认识论观点。内经在确定医学理论时严格遵守“三表法”原则,所论 的诊法、病症、治疗、养生等理论的建立是墨子“祥察实情” 认识原则的体现,这些理论都是古人长期在生产生活中对天 地万物、生命现象、气象物候、临床实践等实情祥察的基础 上提出的,并充分体现“实用”的价值取向,这也是至今仍 有效指导临床诊疗的原因所在。 墨子强调“兼爱”和“尚同”,考虑更多的是他人的利益和 幸福。内经作为以医学为主体的百科全书式的典籍,其 医学的目标和任务正是以解除大多数人的身心疾苦为宗旨 的高尚事业,是墨子“兼爱”思想的践行者。六、法家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他们以

25、主张“以 法治国”的“法治”而闻名,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 法。这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 据,后来的汉朝继承了秦朝的集权体制以及法律体制,这就 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与法制主体。法家在法理学方面 做出了贡献,对于法律的起源、本质、作用以及法律同社会 经济、时代要求、国家政权、伦理道德、风俗习惯、自然环 境以及人口、人性的关系等基本的问题都做了探讨,而且卓 有成效。法家源于春秋时期的管仲、子产,战国时期有李悝、商鞅、 申不容、慎到等人,后期则以韩非子、李斯为代表。韩非子 是集法家思想之大成者,在理论上提出了进化的历史观、功 利的道德观和集“法”、“术”、“势”为一体的

26、政治观点。认 为人类历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社会不同阶段有各自的 特点和主题,所以应当遵循“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异”的 处事原则,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可以归结为某种利害关 系;认为政治上应该以“法”治国、以“术”治官、以“势” 守之。内经全面接受并运用了法家“以法治事”的原则,认为 医生必须以“法”诊病、治病、制方。如诊病的三部九候遍 身诊脉法、人迎寸口二部合参诊脉法、独取寸口诊脉法、尺 肤诊法、虚里诊法等;治疗疾病更应严守法度,“用针之服, 必有法则”(素问八正神明论)具体为“虚则补之,实 则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逆者正治,从者反治”等; 组方也要遵循君、臣、佐、使法度,才能达到“谨

27、道如法, 万举万全,气血和平,长有天命”(素问至真要大论) 的最终诊疗效果。法家“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异”的动态灵活的处事原则, 促成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等理论发生,成为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发生的文化背景。七、兵家兵家是中国古代对战略家与军事家的通称,又特指先秦对战 略与战争研究的派别。兵家的重要著作有孙子兵法、吴 子、孙膑兵法、司马法、六韬、三略和尉缭子 等。 兵家集大成者是孙武的孙子兵法,他认为“兵者, 国之大事”,提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注重了解情况, 全面地分析敌我、众寡、强弱、虚实、攻守、进退等矛盾双 方,并通过对战争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掌握以克敌制胜。

28、他还 提出“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谓之神”, 强调了战略战术上的“奇正相生”和灵活运用。孙吴兵法中军事哲学相当深刻,影响所及,给内经理论 打上了深深的兵家烙印。如“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 归,此治气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孙子兵法军争)。灵枢逆顺直接引用兵法 论治:“无刺熇熇之热,无刺漉漉之汗,无刺浑浑之脉,无 刺与脉相逆。”后世就有“用药如用兵”之论(徐灵胎医 学源流论)。兵家对内经学术体系形成的影响,一是兵 家的敌我势力消长观促进了内经邪正相争病因病机论的 形成。二是兵家强调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等多方面有利因 素克敌制胜的思想,使内经注重医生具备广

29、博知识,诊 病掌握全面情况,治疗采取综合措施。三是兵家重视战略、 战术研究,内经则提出“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灵 枢九针十二原),強调精研医术,在论治中有毒药攻邪、 食以养正的策略,攻邪避实就虚、因势利导、给邪出路等战 术。八、农家 我国古代农学概念是广义的,包含农、林、牧、渔,含有许 多生物学知识。中国古代农业领先于世界,战国时就有许行“为神农之言”(孟子滕文公上),至汉书艺文志 收载神农20 篇、野老17 篇(均佚),形成了农学体 系的雏形。与西方农学不同之处在于,它注重生物与环境的 整体统一,是一种生态系统模式。具体而言,它重视天时、 地理、气候、生物等环境因素对农作物、林木、渔类的

30、影响, 是开放式的农学体系。农学生态学知识和研究方法,对于内 经有较深的影响,其一是引导人们在生态大系统之中研究 人的生命活动,认为人生于天地之间,与万物合一,因而一 方面要尊重和顺应自然,另方面也可以利用自然,开发天然 药物治病,为人类服务。如运气七篇有五类生态盛衰模型, 详论气候变化规律及其对人和生物的影响,促使内经诊 治学说重视天时致病因素、強调因时、因地论治;素问至 真要大论提出“司岁备物”,认为司岁之气造就药物性味 专长,可以备取治病,为天然药物的形成、治疗原理的采集 提供了理论基础。二是农本思想对内经确立脾胃为后天 之本、药食同源,提倡食养、食疗的学术思想,发挥了决定 作用。九、杂

31、家 杂家是战国后期出现的试图折中、杂糅诸子思想的学术流 派,具有“兼儒墨,合名法”的特点,代表作是吕氏春秋 和淮南子。杂家兼采先秦诸子各家之说、兼收并蓄的学 术立场对内经理论的形成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内 经也采用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学术态度和立场,使其医 学理论丰富多彩。内经还直接引用淮南子相关篇章 的观点解释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其对疾病的影响。如淮南 子天文训云:“清阳者,薄靡而为天; 重浊者,凝滞而 为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清阳为天,浊阴为 地。” 综上所述,内经虽然成编于史记、淮南子之后的 西汉中晚期,但其理论与先秦诸子之学几乎是相伴发生的, 其学术思想乃至遣字用词都深受诸子之学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