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题:【2015中考物理常考易错点】专题二光现象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63531698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8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教育专题:【2015中考物理常考易错点】专题二光现象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教育专题:【2015中考物理常考易错点】专题二光现象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教育专题:【2015中考物理常考易错点】专题二光现象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教育专题:【2015中考物理常考易错点】专题二光现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专题:【2015中考物理常考易错点】专题二光现象(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专题二 光现象易错清单1. 影和像影在不同词语中的含义不同. 如:“阴影”或“影子”指光线被挡住后的阴暗区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倒影”一般指由于光反射形成的虚像,如树在水中的倒影;“电影”、“投影”、“摄影”等屏幕上的画面是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实像.像分为实像和虚像. 物体通过透镜可能成实像,也可能成虚像. 成实像和虚像的区别是:成像原理不同. 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光学器件会聚而成像为实像;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光学器件后发散,反向延长相交形成的像叫虚像.成像性质上的区别. 实像是倒立的,虚像是正立的.接收方法上的区别. 实像既能被眼睛看到,又能被光屏接收到;虚像只能被眼睛看到,不能被光屏接收到.

2、 另外,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小孔所成的像是实像.2. 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形成及矫正区别(1)近视眼的形成及矫正:近视眼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的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使人的眼睛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 矫正方法是在眼前放一个凹透镜.(2)远视眼的形成及矫正:远视眼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因此,来自近处某点的光还没有会聚成一点就到达视网膜了,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光斑. 矫正方法是在眼睛前放一个凸透镜.3. 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1)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能产

3、生各种色彩,因此把红、绿、蓝三种色光叫做光的三原色.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三种颜料混合可以调出不同的颜色,因此把红、黄、蓝叫做颜料的三原色.(2)透明物体的颜色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该物体透过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该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名师点拨知识点:透镜中的三条特殊光线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图示及说明:凸透镜凹透镜过光心的光通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传播方向不变通过凹透镜光心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传播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与凸透镜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与凹透镜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发散,这些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虚焦点过

4、焦点的光通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延长线过凹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例】完成下列三条特殊光线的光路图:【解析】凸透镜中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则折射光线过焦点.凸透镜中折射光线过焦点.则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焦点.指向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射出.不管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答案】 提分策略【趋势总览】从近三年的各地中考来看,对本部分的考查呈现如下趋势:1. 光学部分的常见题型有填空题、选择题、作图题和实验题.2. 分析近几年中考试题,考点主要分布在以

5、下几方面: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凸透镜成像规律和光的颜色等;一般重点考查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及透镜成像方面的知识.3. 与生活相关的试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现象、折射现象等问题;作图题一般考查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和光通过透镜的光路图;实验题一般考查探究平面镜成像和探究凸透镜成像.2015年的中考命题方向预测: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考查区分各种基本光现象;重视考查光学作图题;重视考查实验探究题.【锦囊妙计】1. 理解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介质是指光可以在其中传播的透明物质. 理解均匀介质是指两点:一是同一种介质;二是这种介质的密度均匀.2. 认识光的

6、传播速度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0108m/s.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最大的,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一定相同. 光在空气中传播比在真空中传播稍慢一点,通常情况,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也可认为是3.0108m/s.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是真空中的,在水中是真空中的.3. 正确理解光的反射定律理解反射定律从两点着手:(1)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2)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记作:“两角相等,三线共面,法(线)居中间”.可见对于一条确定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是唯一的. 因此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4. 正确理解光的折射规律(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

7、,它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光的折射.(2)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别的透明物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或别的透明物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对上述规律有以下几点要注意: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不是和界面的夹角;同样,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也不是和界面的夹角.光射向两种透明物质的分界面时,将同时发生光的反射和折射. 反射光线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光线遵循光的折射规律.光垂直射向两种透明物质分界面时,通过分界面后的光传播方向不变,这时光线的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均为零度.如果增大或减小入射角,折射角

8、就随着增大或减小;光从透明物质射入空气时,如果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时,入射光线就会全部被反射,这时没有折射光线,这种现象叫全反射.折射现象的光路是可逆的.【典例】周末,同学们组织起来到森林公园参加野外考察活动时,发现了一颗高耸入云的银杏古树,向导说:“这可是这片原始森林里最高的树!”同学们立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人建议测量一下树的高度,同学们正在为怎样测量一筹莫展时,物理老师建议:“同学们,动动脑筋,利用你们随身带的卷尺和一小块平面镜就能达到比较精确的测出这棵大树的高度!”(1)在图中画出示意图表示同学们的测量方法,并简述实验步骤.(2)用字母表示需要测得的物理量,并写出计算大树高度的表达式.

9、【解析】本题可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测量,方法见下图所示.测量步骤:将平面镜放在水平地面上,人沿着树根A与平面镜B之间的直线,眼睛看到地面上的平面镜前后位置的移动,人在镜中恰能看到树梢D的像D时,记下此时人在地面上的位置.C. 用卷尺量出A、B间的距离a,B、C间的距离b,人眼离地面的高度h.计算方法:因为ABDCBE,所以有ADCE=ABCB,即Hh=ab,则有:树高H的表达式为H=h.方法总结:在解答物理问题时,经常要用到数学知识,因此数理结合是解答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光学基本定律特点共同点光的直线传播传播方向不变光路都是可逆的光的反射定律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光的折射定律5. 怎样记住凸透镜成像的

10、初步规律有四种方法可供采用:(1)利用凸透镜的应用加以记忆. 照相机、幻灯机和放大镜都是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制成的,弄清了这些仪器的原理就记住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列表将像距、像的情况和应用填入表格内.物的位置像的位置像的性质物像同异侧应用举例u2fu=2ffu2fu=fuf(3)口诀记忆.成像规律口诀涵义解析一倍焦距分虚实u=f时不能成像;uf时成实像.即:焦点是凸透镜成虚像或实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定大小fu2f时成倒立、缩小实像;u2f,所以15cm2f,所以f7.5cm,所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5cm.故选D.4. C5. A6. 发散凹解析 放上透镜的会聚点A要比不放透镜的会聚点B更要

11、远离透镜,由此可知,该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该透镜是发散透镜即凹透镜.7. 正立放大远5解析放大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如图所示,在鉴定文物时,考古学家常用放大镜观察文物的细微部分,这时他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如果在文物上有两条裂纹,其夹角是5.在成虚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大,像变大.要想看到的像更大些,应该将放大镜离裂纹稍微远些.若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10倍,则他看到的角度还是5度.8. (1)b. 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但折射角总是小于入射角(2)入射角较小时,入射角i与折射角近似成正比关系;当入射角较大时,正比关系不再成立解析 (1)b表格中入射角i从10逐渐增大到80,折射

12、角随之从6.7逐渐增大到40.6,而且对应的折射角总是小于入射角.故答案为: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但折射角总是小于入射角.(2)从表格中数据还可以看出:入射角为10.折射角为6.7;入射角为20,折射角为13.3=26.7-0.1;入射角为30.折射角为19.6=36.7-0.5;入射角为40.折射角为25.2=46.7-1.6;入射角为50.折射角为30.7=56.7-2.8;可见,入射角较小时,入射角增大几倍,折射角近似增大几倍;入射角增大的倍数较大时,这种关系不再成立.故答案为:入射角较小时,入射角i与折射角近似成正比关系;当入射角较大时,正比关系不再成立.9. 反射10. 6030

13、11. (1)确定像的位置像距和物距的大小关系(2)没有换不同位置再测几组数据,所得结论具有偶然性(3)反射折射(4)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做实验12. 如图所示13. (1)乙乙(2)丙(3)大于发散解析 (1)因凸透镜的凸度越大,焦距越小,所以实验中测得甲图焦距为10cm,再将甲分别挤压成乙图、丙图的形状,并分别测量焦距,由图可以看出,乙图的凸度比丙图大,则测得焦距小于10cm的是图乙;因为乙的焦距比丙的焦距小,所以会聚能力强,因此乙模拟的是近视眼.(2)由图可知,甲、乙、丙透镜中焦距最大的是丙,用甲、乙、丙透镜分别对着远处的某一物体,相对而言,丙透镜的物距最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增大.可知其中像距较大的是丙图.(3)近视眼患者戴的是凹透镜,凹透镜的四周的厚度要比中间的厚度厚,故这种超薄镜片的边缘厚度大于0.05mm.此镜片对光有发散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