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63506692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29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4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教案第( )页第三单元单元内容及知识结构这是一个名人单元。其间向我们介绍了古今中外的一些名人。前三篇写的是邓稼先、闻一多、贝多芬,第四篇写的是群像,有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和左拉。文言文孙权劝学,写的是我国古代名人。这些文章人文内涵丰富,都各有侧重地写出了名人的品格、气质和生活道路,颂扬了他们对人类的贡献。教学这些课文,如果稍有小心,就有可能教成历史课中的人物介绍,所以在让学生感受名人精神力量的同时,教师应该把握好这个“度”,既要体现文章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性,也要很好地把握工具性,从而使学生在自身的人格素养上和语言品析能力上都有所得。单元教学目标1、 知识和能力

2、目标、掌握每课的生字、词,正确注音,懂其意义。、要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感悟作者对人生的态度,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学习本单元,要揣摩各种文体的特点,感受语言风格。2、 能力培养目标教学本单元可以让学生先去查找本单元涉及到的名人相关资料,让学生先感受名人的人格魅力,从而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因为本单元文章的语言特色不同,所以应该加强朗读教学,通过朗读对不同特色的语言进行体味、感受、理解课文。针对每篇文章不同的语言特点,加强运用语言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对学生进行速读训练,速读后再结合默读和朗读,以进一步把握课文。3、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人生意义,感受人间的关爱和温情

3、。、 品味名家的人生历程,诱发自己的人生体验,感悟人生哲理,感受人文精神的熏陶,汲取精神营养,培养健康的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教学时应继续注重朗读训练,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出感情,培养语感。要引导和鼓励学生说出对课文的整体感受,通过师生互动、交流,进一步把握课文内容。课时安排 10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教案第( )页课 题 邓稼先课型:讲读第 一 课时设计理念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也是一篇人物传记。课文以中华几千看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的民族情结、年的朋友觉悟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本文没有系统介绍邓稼先的事迹,文中还插入了古文、诗歌、电报等

4、内容,但主题是集中的: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者杨振宁教授在中国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文中写的是与他有年情谊的好友大科学家邓稼先的事迹,让我们在感受到他对友人的崇高敬意之余,更能感受到他的一颗赤子之心。读来宛若一壶浓郁的情感之茶,令人长久回味!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速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2、结合默读和朗读,进一步深入课文,体会作者取舍材料的艺术和谋篇布局的手法3、理解句式的运用完全服从于表现情感的需要。2、过程与方法(一)学生交流查找到的有关杨振宁与邓稼先的资料。(二)速读全文,概括课文六部分的大意。(三)学生默读全文,思

5、考:本文作者为什么没有介绍邓稼先的具体事迹,而是着重叙写他的精神与气质以及自己与邓稼先的交往?(四)重点研究文章第五部分。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教学重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深入理解发课文的思想内容。学习根据中心的需要选择和剪裁的方法。 教 具 录音机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教案第( )页教 学 内 容、 步 骤老师活动学生活动学习方式及媒体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看过电视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吗?电视所展现的中国人研制两弹的经历,其中有一位很大的科学家,被称为“两弹之父”的人就是邓稼先。今天我们就一起跟随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

6、宁博士来认识一下这位伟大的科学家邓稼先。二、出示目标(略)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意,完成下列各题。 1.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3.“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试阐释这两句话。 4.“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四、课堂设计: 1教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先把你认为比较精美的词语用小圆圈标示出来,然后按照“我发现词语用得好,它好在”的句式组织好语言,准备精彩发言。 同学们

7、阅读课文,然后发言讨论,教师补充完善,归纳出下列词语的妙处: 任人宰割: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教师:请同学们运用跳读的方式再次快速阅读课文,先用波浪线把你认为美妙的句子或段落标示出来,然后按照“我发现句子或段落写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的句式组织语言,准备再次闪亮登场发言。归纳学生发言: 3教师:同学们肯定还有许多发现,诸如在修辞手法上、标点符号上、结构安排上、描写方法上等,请仿照上述句式,用形象的语言陈述出来。 调动学生情感朗读指导朗读练习出示目标放朗读材料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教案第( )页教 学 内 容、 步 骤老师活动学生活动学习方式及媒体 学生发现文中的对比、排比等修辞方法

8、和细节描写等,并争先发言。教师总结归纳出下列内容: 本文在语言运用上颇具特色。排比的运用,节奏感鲜明,增强了语言气势;对比的运用,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长短句的结合,又使文气活跃,抒情味浓厚,感染力强。 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主题式的小标题,运用“板块”并列的结构,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杰出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示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使人物形象显得悲壮而豪迈,伟大而崇高,读来令人仰止。 4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用的是发现阅读法,它也是一种科学的阅读方法,是写读书笔记的一种模式。阅读散文、小说等形象性的文学作品会经常用到它,它能让我们体验到

9、阅读发现的乐趣,培养我们的阅读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望同学们在今后的阅读中多加实践。适时点拨小结讨论师生互动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教案第( )页 板书设计邓稼先杨振宁 历史背景杰出的历史性人物 生平经历的贡献两弹元勋鞠躬尽瘁 崇高的爱国情怀 气质品质-真诚坦白朴实奉献精神 伟大事业的人格魅力 工作情况身先士卒不怕牺牲教后记: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教案第( )页课 题 邓稼先课型:讲读第 二 课时设计理念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也是一篇人物传记。课文以中华几千看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的民族情结、年的朋友觉悟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本文没有系统介绍邓稼

10、先的事迹,文中还插入了古文、诗歌、电报等内容,但主题是集中的: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者杨振宁教授在中国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文中写的是与他有年情谊的好友大科学家邓稼先的事迹,让我们在感受到他对友人的崇高敬意之余,更能感受到他的一颗赤子之心。读来宛若一壶浓郁的情感之茶,令人长久回味!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速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2、结合默读和朗读,进一步深入课文,体会作者取舍材料的艺术和谋篇布局的手法。3、理解句式的运用完全服从于表现情感的需要。2、过程与方法(一)学生交流查找到的有关杨振宁与邓稼先的资料。(二)速读全文,概

11、括课文六部分的大意。(三)学生默读全文,思考:本文作者为什么没有介绍邓稼先的具体事迹,而是着重叙写他的精神与气质以及自己与邓稼先的交往?(四)重点研究文章第五部分。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教学重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深入理解发课文的思想内容。学习根据中心的需要选择和剪裁的方法。 教 具 录音机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教案第( )页教 学 内 容、 步 骤老师活动学生活动学习方式及媒体一、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1、听写生字词2、学生读课文二、出示目标(略) 三、精读课文,探究问题1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句式多变。有时句式十分

12、整齐,有时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句式的运用完全服从于表现感情的需要。你能举出几个例子来加以说明吗?(有时句式十分整齐,例如“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部分,举了1898年“任人宰割”的四个例子;又如“两弹元勋”部分,按时间顺序介绍邓稼先的简历和贡献,句式也相对整齐;又如,第五部分第四段,句式也比较整齐。有时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例如“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这一部分中,第四段介绍奥本海默的性格和为人,长句和短句就交错使用。句式多变,是为表达思想感情服务的。句式排列整齐,往往造成一股气势,好念,读者印象深刻。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形成一种交错美。长句便于表达较复杂严密的意思;短句显得活泼,节奏快。结合起来用,有

13、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 2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第一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小引”,等于是个帽子。第六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总结。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部分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它是以同奥本海默对比的方式突出地表现了邓稼先的气质、品格和奉献精神。第四部分从另一角度,写出邓稼先贡献之大。这一部分也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扩展。第五部分则是重点写出了邓稼先的深厚博大的民族 调动学生情感研读读指导合作研读出示目标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教案第( )页教 学 内 容、 步 骤老师活动学生活动学习方式及媒体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

14、身的崇高精神,是中国男儿歌中的“男儿”一类的人物。这一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 3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介绍? 按理说,邓稼先是“两弹”元勋,文章应把重点放在叙述邓稼先对研制“两弹”的巨大贡献上。现在这样写,原因在于:第一,作者是大科学家,写的也是大科学家,科学家写科学家,着眼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气质、品格、价值观、人生道路等方面,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事件具体细节的描写上。第二,作者与邓稼先有着50年的友谊,写这篇介绍邓稼先的文章,包含着作者对老朋友的不尽的思念;同时,写邓稼先的人生道路,又渗透着自己人生中某些与邓稼先相同的东西。因此,这篇文章常常从作者自己与邓稼先

15、的交往这个角度写,这样势必就不会着力介绍事件的具体细节。第三,作者与邓稼先虽然有50年的友谊,但分隔大洋两岸二十余年,对邓稼先工作的具体情况不可能很了解,掌握材料不会很多。加上这又是一篇短文,不宜铺开来写。因此,像现在这样写,扬长避短,是很高明的。 四、总结全文四、布置作业:课后练习题 适时点拨小结讨论师生互动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教案第( )页 板书设计邓稼先杨振宁 巨大的贡献 奇丈夫 永恒的骄傲 无私的精神教后记: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教案第( )页课 题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型:讲读第 一 课时设计理念这一篇文章不是人物传记。本文以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作者着力

16、表现了他作为“学者方面”的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事迹。两部分互为补充,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以及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跃然纸上。本文具有诗化的语言美。本文的语言具有诗歌的特点:凝炼、含蓄、生动、形象,富有情感性、跳跃性。成语或仿成语结构短语的使用、文言词语以及大量对句的运用,使文章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增强了文章的气势,也更有力地烘托了闻一多先生的高尚品格,表现了人物的个人魅力。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朗读全文,画出文中精辟的语句。2、精读、细读文中优美的语句,体味文中语言的优美。3、对文中优美的句式进行仿写,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4、学会积累

17、和创造优美语言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 (一)学生交流查找到的有关闻一多先(二)学生自主朗读全文,边读边画出语言中一些精辟的语句,并进行小组交流。读完后再思考一下:文中选取了哪些典型事例,并概括出来。(三)找出文中优美的语句进行朗读,分析,让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可采用教师范读,或者放录音、录像等,激发学生的感情,调动学生诵读本文的积极性。然后让学生进行试读,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对这些优美的语句进行仿写,并感情地朗读自己所写的语句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闻一多严谨治学,敢说敢做、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要格,做一个高尚的人。教学重点重点研读第五段。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 具

18、录音机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教案第( )页教 学 内 容、 步 骤老师活动学生活动学习方式及媒体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会唱“七子之歌”吗?这首歌就是著名的爱国诗人、学者、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在七十年前创作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闻一多先生的学生臧克家写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来了解一下他伟大的人格和精神品质。二、出示目标(略) 三、整体感知全文,思考下列问题1、一篇文章不是人物传记,却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文章的后半部分,着力写闻一多先生是“大勇的革命烈士”。然而,闻一多先生一生中主要身份是学者、诗人。因此,这篇文章前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前期怎样

19、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闻一多先生前期潜心于学术,后期投身于民主运动,这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但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是始终如一的。)2.这篇文章写得十分精粹,全文只有一千多字,就突出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思想品格的最本质特征。精选的典型事例,精致严谨的结构,精练的诗一般的语言,精当的抒情性议论,使这篇文章充满了感人的力量。(1)结构严谨。作者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上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闻先生“学者的方面”;后

20、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表现闻先生“革命家的方面”。在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使衔接紧密,过渡自然。(2)选材精当。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能以少胜多。对作为“学者的方面”,作者只选取了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加以调动学生情感出示阅读思考问题合作研讨课文出示目标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教案第( )页教 学 内 容、 步 骤老师活动学生活动学习方式及媒体表现;对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则选取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这三件事作为例证。闻先生一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可以记述的事很多很多。作者只从大量材料中选

21、取了这六件事,就已经把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现出来了。(3)精于剪裁。对材料的使用,作者根据表现中心的需要,有取有舍,有繁有简。 3.语言生动形象,精练含蓄,富于感情和音乐美。(1)生动形象。不仅描写的语言是形象的,叙述和议论的语言也是形象的。叙述语言和议论语言的形象化,使文章生动,富于感染力。(2)精练含蓄。 (3)富于感情。这篇文章的叙述、描写抒情化,令人无法分清哪些是记叙,哪些是抒情。 (4)富于音乐美。作者善于使用成语或仿成语结构,这些成对的句子,有些具有对比的性质,有些则是并列的性质,有的是更为整齐的对偶句。4.夹

22、叙夹议的写法。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是夹叙夹议。作者实际上是以议论来结构文章的。第一、二段是第一部分的叙述的纲领,第七段是第一部分的总结,这两处都是议论。第八、九两段是第二部分的纲,最后一段则是第二部分,也是全文的总结,这两处也都是议论。这篇文章多次用到照应,有首尾照应,有行文前后的多次照应,有行文与题目的照应。多种方式的照应,使文章的结构严谨,而且形成了一种旋律,一种气势,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而所有这些照应,又几乎全是议论。由此可见议论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 四、细读全文,画出精辟的语句,然后复述课文大意,并说出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适时点拨

23、小结讨论师生互动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教案第( )页 板书设计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臧克家 写作唐诗杂论学 者 写作楚辞校补 卓越的学者 写作古典新义 口的巨人起草政治传单 行的高标革命家 群众大会演说 大勇的烈士 参加游行示威教后记: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教案第( )页课 题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型:讲读第 二 课时设计理念这一篇文章不是人物传记。本文以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作者着力表现了他作为“学者方面”的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事迹。两部分互为补充,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以及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跃然纸上。本文具有诗化的语言美。本

24、文的语言具有诗歌的特点:凝炼、含蓄、生动、形象,富有情感性、跳跃性。成语或仿成语结构短语的使用、文言词语以及大量对句的运用,使文章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增强了文章的气势,也更有力地烘托了闻一多先生的高尚品格,表现了人物的个人魅力。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朗读全文,画出文中精辟的语句。2、精读、细读文中优美的语句,体味文中语言的优美。3、对文中优美的句式进行仿写,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4、学会积累和创造优美语言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 (一)学生交流查找到的有关闻一多先(二)学生自主朗读全文,边读边画出语言中一些精辟的语句,并进行小组交流。读完后再思考一下:文中选取了哪些典型事例,并概括

25、出来。(三)找出文中优美的语句进行朗读,分析,让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可采用教师范读,或者放录音、录像等,激发学生的感情,调动学生诵读本文的积极性。然后让学生进行试读,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对这些优美的语句进行仿写,并感情地朗读自己所写的语句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闻一多严谨治学,敢说敢做、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要格,做一个高尚的人。教学重点重点研读第五段。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 具 录音机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教案第( )页教 学 内 容、 步 骤老师活动学生活动学习方式及媒体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会唱“七子之歌”吗?这首歌就是著名的爱国诗人、学者、民主战士闻一

26、多先生在七十年前创作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闻一多先生的学生臧克家写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来了解一下他伟大的人格和精神品质。二、出示目标(略) 三、整体感知全文,探究下列问题1.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把这些话找出来,说说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是用两个句子完成过渡的。“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是对前一部分的全面概括,然后指出这只是闻先生的一个方面。“闻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句领起了文章的后一部分。这两个句子关联得十分紧密,“仅还”“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这都是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学者的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是呼应紧密的提法。作者在两个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

27、句子,在两句之间又注意彼此的关联,这样就使两个部分的过渡十分自然。)2.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肖像有许多具体描写。例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目不窥园。又有细节描写,例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凡此种种,能起到具体再现闻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二、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注意其中加点部分的意思。 1.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作”,起。“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20年代,闻

28、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调动学生情感出示阅读思考问题合作研讨课文出示目标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教案第( )页教 学 内 容、 步 骤老师活动学生活动学习方式及媒体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的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3.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第2句就全句而言也是比拟),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

29、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4.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的四壁”引自闻一多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课文中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5.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三作业:课外收集:闻一多先生的事迹

30、很多,试为本文补充一两个事例。适时点拨讨论师生互动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教案第( )页 板书设计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臧克家 写作唐诗杂论学 者 写作楚辞校补 卓越的学者 (做了再说, 写作古典新义 口的巨人做了也不说)起草政治传单 行的高标革 命 家 群众大会演说 大勇的烈士(说了就做) 参加游行示威教后记: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教案第( )页课 题音乐巨人贝多芬课型:自读第 一 课时设计理念课文向我们展示了贝多芬作为常人、超人和伟人这三个层面的真实形象。他有常人的喜怒哀乐:不耐烦、生气、感动、叹息、软弱;有超人的坚强意志:不向厄运低头;也有作为伟人的惊人的艺术才华以及他用整个生

31、命来实现的面对苦难的英雄心:“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与邓稼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等课文作比较阅读,看看作者表现人物的角度及侧重点有何不同,看看不同国籍、不同时代、不同领域、不同性别的伟人们有着何种相同的精神特质。有比较才有鉴别,在比较中,才能更加准确地把握本文的特色,更高层次地进入阅读境界,更深刻地理解人生、认识世界。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速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2、结合默读和朗读,进一步深入课文,体会作者取舍材料的艺术和谋篇布局的手法。3、内容理解上,以深人人物内心世界为主;学习人物外貌描写表现人物性格2、过程与方法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

32、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注重质疑问难与互相切磋;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阅读方法上,以抓要点精读为重点: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教学重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深入理解发课文的思想内容。一是体会伟大音乐家的人格魅力,二是学习文章描写人物外貌的技法 教 具 录音机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教案第( )页教 学 内 容、 步 骤老师活动学生活动学习方式及媒体一、导入新课 由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引出,下面就请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位很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吧。二、出示目标(略) 三、 整体感知,完成下列问题 1、谁了解贝多芬?请给大

33、家做一介绍 2、字词识读(检查预习) 深邃sui4 踌躇chou2chu2 磐pan2石 重荷he4 门槛kan3 3、整体感知全文完成下列问题整 把握:这篇文章记叙了客人访问贝多芬的经历,表现了贝多芬超出常人的坚强意志及其不向厄运低头顽强的精神。四、 问题研讨1 P99 (一) 一(1-5)女佣介绍贝多芬的情况。二 (6-26)客人本人拜访贝多芬的情况,再现贝多芬的形象。第1层(6-24)贝多芬下楼和客人交谈第2层(25)贝多芬和客人共进晚餐第3层(26)贝多芬回忆他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第4层(27)用贝多芬的语言袒露出他的内心世界四件事:1客人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 2贝多芬与客人交谈 3

34、贝多芬与客人共进晚餐4贝多芬回忆他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 小结:层次清晰,脉络清楚,按照访问的顺序来写。2从课文中找出贝多芬的语句,从外貌描写到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说出其作用,归纳出贝多芬的主要性格特征。调动学生情感朗读指导出示思考题合作研讨出示目标互动合作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教案第( )页教 学 内 容、 步 骤老师活动学生活动学习方式及媒体(1)外貌描写 7小节:表现出生活的贫困窘迫9小节:表现出贝多芬的愁苦及苦难的压力6、9小节:表现出贝多芬具有超出常人的坚强意志,不向厄运低头,对不幸遭遇不低头不屈服的抗争精神。小结:文中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肖像描写技巧,从远到近,从上到下进行描

35、写,次序井然,以行传神,表现了贝多芬的生活遭遇,个性气质和特有的精神世界。(2)20小节 :贝多芬把耳聋的自己比作是“倒落的火山”,“熔岩”指他的创作激情,他的意思是说,正当他对音乐的理解更进一步,创作欲望旺盛之时,遭到耳聋的打击,他不甘心就此放弃他的音乐事业。表现出他与不幸命运抗争的决心。21小节:贝多芬以他整个生命和激情从事音乐创作,音乐在贝多芬笔下和心里,已经成为生命的象征,而乐队只能奏出有声的音符,却不能传达出心灵的律动和生命的节奏,即贝多芬“心里的音乐”,表现出贝多芬的伟大,用音乐抒发情感,用音乐表现自我信念和意志。(3)动作描写8小节:表现贝多芬对音乐的执着。六、总结:人物形象:贝

36、多芬:独立而骄傲 沉郁而坚强 严肃而善良 热爱自然 追求自由 献身音乐适时点拨小结讨论师生互动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教案第( )页 板书设计音乐巨人贝多芬何为独立而骄傲 女佣介绍沉郁而坚定 独特的气质 严肃而善良 坚强的个性拜访者观察 热爱自然 追求自由主人自己开口献身音乐贝多芬:独立而骄傲 沉郁而坚强 严肃而善良 热爱自然 追求自由 献身音乐教后记: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教案第( )页课 题音乐巨人贝多芬课型:自读第 二 课时设计理念课文向我们展示了贝多芬作为常人、超人和伟人这三个层面的真实形象。他有常人的喜怒哀乐:不耐烦、生气、感动、叹息、软弱;有超人的坚强意志:不向厄运低

37、头;也有作为伟人的惊人的艺术才华以及他用整个生命来实现的面对苦难的英雄心:“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与邓稼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等课文作比较阅读,看看作者表现人物的角度及侧重点有何不同,看看不同国籍、不同时代、不同领域、不同性别的伟人们有着何种相同的精神特质。有比较才有鉴别,在比较中,才能更加准确地把握本文的特色,更高层次地进入阅读境界,更深刻地理解人生、认识世界。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速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2、结合默读和朗读,进一步深入课文,体会作者取舍材料的艺术和谋篇布局的手法。3、内容理解上,以深人人物内心世界为主;学习人物外貌描写表现人物性格2、过程与方法

38、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注重质疑问难与互相切磋;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阅读方法上,以抓要点精读为重点: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教学重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深入理解发课文的思想内容。一是体会伟大音乐家的人格魅力,二是学习文章描写人物外貌的技法 教 具 录音机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教案第( )页教 学 内 容、 步 骤老师活动学生活动学习方式及媒体一、导入新课 朗读全文 听写生字词二、出示目标(略) 三、 整体感知,完成下列问题 问题研讨 让学生阅读课文,找出自

39、己不理解的语句,在班上提出来,同学们互相解答。1“你们竟敢到狮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是什么意思?答案略2为什么贝多芬说“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答案略3怎样理解“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答案略4“请看一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多夫引申开的”这句话该如何理解?答案略5 分析理解并且讨论20小节和27小节答案见前四、 要求学生选择班上同学进行肖像描写,然后全班进行交流,看谁写得最传神。朗读指导出示思考题合作研讨写作训练出示目标互动合作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教案第( )页 板书设计音乐巨人贝多芬何为贝多芬:独立而骄傲 沉郁而坚强 严肃而善良 热爱自然 追求自由 献身音乐教后记:2010201

40、1学年度第二学期教案第( )页课 题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课型:自读第 一 课时设计理念这篇文章写了四位作家。学习这篇课文,首先要把握作者所写的四位作家的外貌和性格特点。作者善于抓住四位作家在肖像和性格上的特点,各有侧重地描写他们的肖像、行动和语言。哪个作家在哪一方面最有特点,就着重写哪一方面。文章刻画的是人物群像,但这些人物有共性,也有个性。学习本文,既要认识个体的个性,又要认识整体的共性。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速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2、结合默读和朗读,进一步深入课文,体会作者取舍材料的艺术和谋篇布局的手法。3、内容理解上,以深人人物内心世界为主;学习人物外貌描写表现人物性格2、过程与方

41、法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注重质疑问难与互相切磋;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阅读方法上,以抓要点精读为重点: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四位作家的高尚情操,共同志趣,相同的文学主张,体会友人之间的真挚友谊教学重点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揣摩文章怎样抓住人物特点,体现人物不同的修改,最终实现以形传神的艺术效果学习准确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 具 录音机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教案第( )页教 学 内 容、 步 骤老师活动学生活动学习方式及媒体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同样世界上也没有两

42、个完全相同的人。我们在刻画人物形象的时候,要表现出他们的不同之处,就必须抓住他们的特点。不少作家善于抓住人物的特点表现人物,使人物形象活灵活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法国作家莫泊桑的一篇刻画人物的文章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二、出示目标(略) 三、让学生交流查阅有关作者及四位作家的资料四、整体感知全文内容一、 检查预习情况1、 正音:魅mi 皙x 捋lu 踝hui 谬mi 颅l 膺yng 琐su2朗读课文2从课文中找出贝多芬的语句,从外貌描写到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说出其作用,归纳出贝多芬的主要性格特征。四、整体把握课文主旨:这篇文章描写了福楼拜等四位作家在星期天聚会的场面,表现了他们对事业的执着的追求、博

43、学多识的才干及深厚的友谊。五、问题研讨1、熟读课文,分别概括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和左拉的肖像、语言、行动和性格的特点,并用表格说明。人物肖像语言动作性格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左拉2、让学生揣摩课文中人物描写的句子,比较几个人物不同的写法。调动学生情感朗读指导出示思考题合作研讨出示目标互动合作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教案第( )页教 学 内 容、 步 骤老师活动学生活动学习方式及媒体作者善于抓住四位作家的性格上的特点,各有侧重地描写他们的肖像、行动和语言。哪个作家在哪一方面最有特点,就着重写哪一方面。见板书写作家的肖像、语言、动作,是为了表现他的性格特点。3、本文写了四位作家,作者是怎样组织

44、材料、安排结构的? a、按时间顺序来写: 第一个 屠格涅夫 过了一会 都德 注意语言标志 接着 左拉 渐渐地 人越来越多b、像舞台剧结构时间:星期天地点:福楼拜家(六层楼的一个单身宿舍)人物:福楼拜为核心人物,屠格涅夫、都德、左拉逐个登场主要内容:每个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 人物之间的交流4、描写中间,插入一些抒情和议论,有什么作用? 有助于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使读者更深刻地认识这四位作家。 如:第3小结的议论,使读者对这两位大作家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抒情、议论的句子。并对其作用作简要分析。五、小结,布置作业:体味莫泊桑在本文中所运用的准确而生动的语言,从文中找出例子

45、来分析说明。适时点拨小结讨论师生互动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教案第( )页 板书设计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莫泊桑 左拉:最详细具体 都德:较详细 形成鲜明对比肖像描写 福楼拜:略写 屠格涅夫:一句话,最简略 1、没有具体铺开写,只是概述了他们的说话内容 语言描写 2、描绘了谈话的声调仪态 3、对口才也做了一些评论 福楼拜:全文中心人物, 详写 左拉:坐相比较特殊, 也较详细动作描写 都德: 略写 屠格涅夫: 一句话写作家的肖像、语言、动作,又是为了表现他的性格特点教后记: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教案第( )页课 题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课型:自读第 二 课时设计理念这篇文章写了四位作家。学习这

46、篇课文,首先要把握作者所写的四位作家的外貌和性格特点。作者善于抓住四位作家在肖像和性格上的特点,各有侧重地描写他们的肖像、行动和语言。哪个作家在哪一方面最有特点,就着重写哪一方面。文章刻画的是人物群像,但这些人物有共性,也有个性。学习本文,既要认识个体的个性,又要认识整体的共性。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速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2、结合默读和朗读,进一步深入课文,体会作者取舍材料的艺术和谋篇布局的手法。3、内容理解上,以深人人物内心世界为主;学习人物外貌描写表现人物性格2、过程与方法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注重质疑问难与互相切磋;在熏陶感染中培养

47、学生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阅读方法上,以抓要点精读为重点: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四位作家的高尚情操,共同志趣,相同的文学主张,体会友人之间的真挚友谊教学重点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揣摩文章怎样抓住人物特点,体现人物不同的修改,最终实现以形传神的艺术效果学习准确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 具 录音机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教案第( )页教 学 内 容、 步 骤老师活动学生活动学习方式及媒体一、导入新课 朗读课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听写生字词二、出示目标(略) 三、整体感知全文内容 进入情境,感知氛围。 教师范读全文,或通过多媒体播放课文朗读,让学生进入情境,感知这个家庭聚

48、会的浓郁的学术人文氛围和艺术生活色彩。 让学生用一句话表述所感知到的环境氛围: 这是一个_的聚会。 例:这是一个轻松的家庭聚会。 这是一个充满学术气氛的聚会。 这是一个气氛热烈的聚会。 这是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聚会。 这是一个充满生活色彩的聚会。 这是一个有着浓郁的人文氛围的聚会。 这是一个充满了心灵内在的欢乐的聚会。 这是一个志同道合者的聚会。 二、把握群体形象的共性。 1.文章刻画了哪些人物形象? 文章刻画了四位作家: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左拉。 2.这些人物形象的共性是什么? 其共性是:对于文学有着共同的爱好与执著的追求,都有着狂热的理想和对于生活的激情,都是思想深刻而又博学多识的。 三

49、、认识个体形象的个性。 学生熟读、细读课文,分别概括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和左拉的肖像、语言、行动和性格的特点,并列表格加以显示。 师生共同总结,明确四位作家不同的个性气质: 福楼拜:热情奔放,容易激动,和蔼可亲,博学睿智。调动学生情感出示思考题合作研讨出示目标互动合作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教案第( )页教 学 内 容、 步 骤老师活动学生活动学习方式及媒体屠格涅夫:怀有狂热的理想,醉心文学事业,博学多识。 都德:生性活跃,健谈,厌恶腐朽的生活方式。 左拉:温和,寡言,坚毅,聪慧。 四、展开讨论,开拓延伸。 1、你认为对文学创作而言,这些作家的共性与个性有着怎样的意义?2、文学作品的个

50、性与作家的个性有着怎样的关系?3、从事任何一种事业,如果仅仅注重共性而忽略了个性或者仅仅注重个性而忽略了共性,会产生怎样的结果? 讨论交流之后,可于课外针对“共性与个性”的话题写一篇读后感。适时点拨小结讨论师生互动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教案第( )页 板书设计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莫泊桑 福楼拜 : 屠格涅夫 都德 左拉 教后记: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教案第( )页课 题孙权劝学第 一 课时课型:阅读设计理念本文用文言形式讲述故事,并通过故事说明人生的道理。学习文言文要在准确理解文句意思基础上简练概括课文内容要点。并深入理解故事做阐述的道理。课堂教学应以多形式诵读为主,通过合作学习,理解内容,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和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积累词汇。2、准确把握句中的停顿3、正确进行翻译,理解文章内容,明确所阐述的道理。2、过程与方法朗读法:文言文教学从朗读开始,在读中理解文章内容。质疑法:对于文章的重点难点要采用质疑的方法,利用工具书自主学习,遇到疑难讨论学习。3、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白后天教育对于成才的重要性,从而好好学习。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文章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