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题:训练案: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63495744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9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教育专题:训练案: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育专题:训练案: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育专题:训练案: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教育专题:训练案: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专题:训练案: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训练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计40分)11872年,上海公共租界当局张贴了当时中国第一张交通告示,内容包括“凡马车及轿子必须于路上左边行走”“凡小车必于路左边往来,唯不许走路旁相近之路及中心行走”“凡马车于十字路口必得走慢”等。这说明A该交通告示由上海市议会制定 B交通规则制定符合三权分立原则C交通规则制定顺应了近代化的趋势 D汽车在上海已经出现并广泛使用【答案】C租界“告示”要求行人靠左走,不许走中心,十字路口慢走等,这种规范行人和车辆的做法,符合社会城市文明和生活的近代化,所以正确的答案是C项。按照所学,租界是国中之国,A项不符合史实。交通规则不是国家

2、政权的组织原则,B项不符合题意;当时汽车尚未发明,D项不符合史实。2史景迁在追寻现代中国一书中曾写到:“在清朝面临的新技术中,铁路是最棘手的”,“很多中国人认为铁路会破坏人类与自然的和谐还使道路和运河工人失业,改变业已形成的市场模式”。这说明A西学传入导致民族工业破产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传统观念阻碍近代化的发展 D国内市场走向开放【答案】C从材料中的“很多中国人认为铁路会破坏人类与自然的和谐还使道路和运河工人失业”等信息可以看出,人们反对修铁路主要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即传统观念阻碍了近代化的发展。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反映西学传入与民族工业的关系,排除A项;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是

3、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国内市场的开放状况,排除D项。3李鸿章重金聘请英国人督修的唐胥铁路,时人戏称为“马车铁路”。缘由是朝廷认为“(蒸汽)机车直驶,震动东陵,且喷出黑烟,有伤禾稼”,运输工人遂只能用驴马拉着车厢在铁道上行走。“马车铁路”的出现说明A近代交通的发展遭到落后势力的羁绊 B民营经济的运营遭到封建政府的阻碍C外国企业的侵略遭到民族主义的痛击 D官僚资本的扩张遭到工人阶级的反对【答案】A根据材料“铁路本应是火车的行进的轨道却遭到民众的反对,改为马车铁路”可知近代交通的发展遭到落后势力的羁绊,A选项符合题意;题干中未提及民营经济和外国企业,BC选项排除;官僚资本出现

4、的时间是1927年后,D选项排除。4清末竹枝词:“千山万壑赴京门,不失人兮不失言。尤便好官订暗码,个中托嘱最温存。”词中描写的是A地铁 B电报 C火车 D轮船【答案】B电报主要是翻译密码,“尤便好官订暗码”说明是电报,B正确;地铁、火车和轮船属于交通工具,A、C和D错误。5历史学家白寿彝1937年曾说:“九十年来中国交通事业之设施,迨非以前数千年间之交通事业所可比拟若和世界各先进国比较这只能算中国交通事业之现代化的开始。”结合材料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新式交通工具包括自行车、轮船、火车、飞机等 B近代中国交通事业虽有起色,但逊色于先进国家C近代交通与古代交通最大区别是牵引动力的变化 D近代交通事业

5、发展缓慢的根源是经济发展不平衡【答案】D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考查交通工具的进步。1840年后,中国引进了西方的自行车,轮船,火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故A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通过材料,可以看出中国近代交通事业发展迅速,但和其他国家相比,只能称之为开始,说明远逊于先进国家,故B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近代交通工具大多采用机器动力,和古代畜力为主的动力相比,这是最大的变化,C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近代交通事业发展缓慢的根源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落后性,这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决定的,D叙述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6“具大神通,经纬纵横。匪夷所思,惯传消递息,捷于影响。穿河贯汉

6、,事更离奇,欲报平安,暗牵线索纵万里关山信不迟,笑鱼笺雁帛,无斯火速”这段材料说明通讯工具具有什么特点A 传达信息快 B信息传播的准确 C信息传播的内容丰富 D电讯业发展迅速【答案】A根据“纵万里关山信不迟,笑鱼笺雁帛,无斯火速”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有线电报,具有传达信息快的特点,故A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信息传播的准确”“内容丰富”,排除BC;材料反映传达信息快,无法体现电讯事业的发展是否迅速,排除D。71922年上海的公共汽车公司在报纸上打出这样的营业广告:“要求事业速成,必须交通便利,要求事业速成,必须时间经济,请看欧美列强由人力车而马车,由马车而脚踏车而汽车、电车,愈来愈省时间,有利于农工

7、商学各界。”这则广告 A旨在引导民众正确看待西方文明 B说明新式交通已为广大人民所接受C认为新式交通有助于提高效率 D体现出了对西方文明的盲目崇拜【答案】C根据材料“请看欧美列强由人力车而马车,由马车而脚踏车而汽车、电车,愈来愈省时间,有利于农工商学各界”可以看出公共交通有利于提高效率,促进事业发展,C选项符合题意。上海公共汽车公司打广告是为了宣传自身企业,而不是指引人们正确看待西方文明,A选项排除。B项材料只是这家公司的广告,并没有说明实际效果,排除。材料是一种商业行为,看不出对西方文明的盲目崇拜,D选项排除。81885年出现了成都的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对上述现象起关键作用的

8、是A互联网的发展 B交通运输业的进步 C大众报业的发展 D电报业的发展【答案】D本题考查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材料中“1885年成都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表明由成都到上海的信息传递非常之快,结合19世纪这一时间段,只能选择电报业。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短短数年,电报线遍及各省,民用电报事业普遍开展。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互联网发展出现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与材料时间不相吻合,排除A项;交通运输业和大众报业无法体现成都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B、C两项排除。9科学技术是推动时代进步的重要力量。从“马拉火车”的天下奇观到磁悬浮列车的运行,“行行复行行”的

9、历史面貌下,其所反映的是 交通事业近代化的开始 新式交通工具改变民众生活 交通工具左右地区经济发展交通事业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的进步A B C D【答案】D根据材料“从“马拉火车”的天下奇观到磁悬浮列车的运行”可知体现的是新式交通工具改变民众生活和交通事业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的进步,正确,D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与交通近代化的开始无关,错误,AB选项排除。交通工具左右地区经济发展的说法与材料无关,错误,C选项排除。10唐山机务段火车头纪念碑上镌刻着:“中华铁路,师夷之技,源口口始,于龙号起几多艰难,历经风雨。”文中口口所指的铁路是A淞沪铁路 B唐胥铁路 C京张铁路 D京汉铁路【答案】C材料中的龙号指的

10、是这条铁路修建于大清朝,材料中“师夷之技”,指的就是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材料中“几多艰难”,可见当时修筑铁路非常艰难,结合所学可知指的是京张铁路,故C正确;淞沪铁路位于上海,A错误;唐胥铁路和京汉铁路不符合题意,排除B和D项。11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 B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C清朝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 D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答案】D结合关键字眼“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我们可以判定答案是D;根据题中关键字眼“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

11、可知,没有迷信的内容在里面,也没有天朝大国思想,既然政府修建了铁路,就不能说拒绝引进西方技术,因此ABC错误排除。12中国近代上海轮船招商局的经营广告词宣称:“发展中国航运,促进对外贸易。预定客货仓位,代客报关装货,代理水火保险,办理仓储堆栈,欢迎监督。接受批评”。从广告词中能够直接获得的信息是中国近代航运业已经出现 轮船招商局业务范围较大 轮船招商局资金雄厚 打破了列强垄断中国航运的局面A B C D【答案】C材料“发展中国航运,促进对外贸易”说明中国近代航运业已经出现,轮船招商局打破了列强垄断中国航运的局面,故、正确;材料“预定客货仓位,代客报关装货,代理水火保险,办理仓储堆栈”反映了轮船

12、招商局业务范围较大,故正确;材料信息并不能说明轮船招商局资金雄厚,故错误。故正确,故选C,排除ABD。131876年看似平凡。但在这一年的1月21日,中国近代第一位驻外使节郭嵩焘正式赴英就任;4月,左宗棠率军攻入新疆。下列现象在这一年也已发生的是A北京领事用电话与总理衙门官员沟通 B上海轮船招商局船队活跃于主要港口C“大清邮政局”递送员派送报纸 D清政府正在全国各地自办有线电报【答案】B电话1882年传入中国,排除A;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于1872年,故B项正确;大清邮政局创办于1890年,排除C;有线电报最早自办于1877年台湾,排除D。14詹天佑京张铁路工程纪略自序:张家口距京师驿路计四百余

13、里,既属重镇,又当孔通,不但互市之要区,实亦西北之屏藩以此项路工实关大局由此推断,京张铁路的修筑A推动了交通的近代化进程 B使中国出现铁路建设的一个高潮C遭到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 D有利于促进经济交流与巩固边防【答案】D从材料“张家口距京师驿路计四百余里,既属重镇,又当孔通,不但互市之要区,实亦西北之屏藩”中可以看出,修筑京张铁路有利于促进北方地区的经济交流与发展,巩固西北地区边防,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京张铁路与交通近代化的关系,故AB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京张铁路修筑过程中的阻碍因素,故C项排除。15有人说,中国近代新式交通的发展虽然带有一定的半殖民地性质,但它毕竟使中国社会发生了一些积

14、极的变化。这些变化不包括A新式交通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B新式交通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C新式交通使中国与世界联系增强 D新式交通使中国的经济实现独立【答案】D近代中国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经济上具有半殖民地性质,新式交通虽然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但未能使中国经济实现独立,D项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项。中国近代新式交通的发展使人们的出行方式发生了变化,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加强了与外部的联系,其他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B、C三项。16近代中国在“靠左走”还是“靠右走”的选择中有过反复。我国历来都是“靠左走”国家,但在汽车进入中国后,出现了南北各不相

15、同的两种行车方式南方靠左,北方靠右。后来,在日本入侵时期,沦陷地区汽车靠左行驶。抗战胜利后,因美国汽车大量出现,国民政府又改为靠右行驶。这说明A近代中国主动学习西方工业文明 B中国近代交通发展带有殖民色彩C交通规则最早出现于鸦片战争后 D中国近代交通规则发生根本变化【答案】B材料信息“在日本入侵时期,沦陷地区汽车靠左行驶。抗战胜利后,因美国汽车大量出现,国民政府又改为靠右行驶”说明列强侵华对中国行车方式的影响,这充分体现了中国近代交通发展带有殖民色彩,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出“主动学习”,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交通规则最早出现的时间信息,故C项不符合题意;D项错在“根本变化”,材料无法体现

16、出近代交通规则的根本变化。17近代以来,中国交通和通信工具有了很大的进步。按在中国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交通和通信工具,正确的是 公共汽车 无线电报 电话 自行车A B C D【答案】C公共汽车于1924年出现于上海地区,无线电报在中国创设于1906年,电话于1882年传入中国,自行车于19世纪中后期进入中国,所以在中国出现时间最晚的应该是公共汽车,出现最早的应该是自行车,故排除A、B、D项,故选C项。18下表反映了近代上海交通业的变迁,据此可推出的结论是A近代上海交通的变迁体现了时代的特征 B上海的自然力交通已被机械力交通所取代C人们在上海出行首选的交通工具是汽车 D人力车的大量存在阻碍

17、公共交通的发展【答案】A根据表格内容可知,近代上海传统的交通工具,如马车、轿子和马等逐渐绝迹,近代交通工具如脚踏车、汽车、公共汽车和有轨电车等逐渐兴起,所以近代上海交通的变迁体现了时代的特征,故选A项;上海的人力车大幅度增加,因此不能说明上海的自然力交通已经被机械力交通取代,故排除B项;上海的交通中人力车所占比重较大,因此不能说明人们在上海出行首选是汽车,故排除C项;公共交通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状况息息相关,不能说明是因为人力车的大量存在阻碍了公共交通发展,故排除D项。19河北霸州于2009年成立中国自行车博物馆,馆内的自行车史话厅对自行车的历史有如下介绍:“19世纪初,自行车首次从欧洲传入中国

18、。19世纪末,自行车遍布城市大街小巷,上海出现不少车行,经营自行车及零配件。抗战期间,三轮脚踏车风行于市,自行车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代步工具。新中国成立后,至80年代形成自行车生产体系。”请指出其中有几处错误A1处 B2处 C3处 D4处【答案】C 19 世纪中后期自行车传入中国,题干中的材料为“19 世纪初”错误;20 世纪初,自行车遍布城市大街小巷,题干中的材料为“19 世纪末”错误;建国以来自行车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主要代步工具,题干中的材料为“抗战期间”错误;综上所述,题干中的材料共有3 处错误,故C 项正确;ABD不符合史实,故排除。20洋务运动的代表企业有李鸿章于1872年组建的轮船招商

19、局等。轮船招商局于1877年收购美资旗昌轮船公司后,规模逐渐壮大。下图是该企业在18721883年的航线图。下列对该企业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以海外航运为主要业务 B成功压制西方航运业发展C可作为民族工业的研究史料 D其航船采用柴油机驱动【答案】C洋务运动中官办企业的开办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因而轮船招商局的发展史对研究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故C项正确;从图中可见,海外航线是不定期的,而国内及沿海航线是长期的,因而该企业是以国内航运为主要业务的,故A项错误;成功压制西方航运业发展显然不符合事实,B项错误;柴油机是19世纪90年代发明的,故D选项错误

2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CCABDACDDCDCBDDBCACC二、材料分析题(60分)21(2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世界铁路发展历程时间成就1761年第一条铁路在英国巴兹铺设1782年英国人瓦特发明能转动轮子的蒸汽机1803年英国人特爱维狄制成蒸汽机车1829年罗伯特(史蒂芬孙侄子)发明的火箭号机车创下47公里的最新记录1857年英国首先使用了钢轨1863年世界第一条地下铁路在伦敦通车1883年柏林商品交易会首次展出电气火车1890年第一条电气化地下铁路在伦敦通车1925年第一辆柴油机车在加拿大使用1964年子弹列车开始在日本东京与大阪

21、之间的铁路上运行,平均时速163公里1981年法国的高速火车刷新了客运火车的最高时速世界纪录,里昂到库尔塔兰,时速达到515公里摘编自中东铁路纪念馆馆藏资料材料二:中国铁路发展历程时间成就1876年淞沪铁路由英资怡和洋行投资兴建,1876年7月3日,从天后宫北到江湾段通车营业,引起轰动。1881年唐胥铁路开工建设,长9.3公里,有利于当时开平煤矿的煤运。1909年京张铁路建成。由詹天佑设计并负责建造。1956年大连机车车辆厂试制出中国首台“和平”号大功率干线货运机车。2006年青藏铁路通车摘编自宓汝成中国铁路发展史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中国高速铁路发展迅速。2017年,中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

22、大、运营速度最快、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高速铁路网络,总里程位居世界第一。这不仅改善了国内交通,而且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大动脉,从中国杭州、义乌等地出发的中欧班列可以抵达荷兰、德国、西班牙等国。摘编自中国高铁缔造强国复兴之路(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世界铁路发展的特点(8分)及作用(6分).(1)特点:英国长期处于领先地位;运行速度不断提高;从英国扩展到其他国家;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科技进步推动铁路发展。作用: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加速了工业化进程;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2)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中国铁路发展的原因。(14分)(2)原因:列强侵华

23、的产物;洋务运动的推动;新中国建立,实现民族独立;一五计划;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科技自主创新的推动。22(3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从1840年至1919年,我国铁路总长达10926千米。1876年英国怡和洋行在上海和吴松间修筑了一条14.5千米的窄轨铁路,被清廷看作奇技淫巧,花费巨款赎回拆毁。清末30年中,建成京奉、京汉、京张、津浦四条官办铁路干线以及华北的正太等线;西南的滇粤等官商所办各线,总长约达9292千米。其中列强利用各种方式侵夺路权在华建筑的铁路达3718千米,占铁路总长度的40%以上。纵观民国初期的铁路,除京绥、陇海、粤汉等铁路稍有成效

24、外,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第十一卷)材料三 晚清社会男子服装呈现出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并行不悖的景观。特别是风云激荡的辛亥前夜,衣着打扮不仅代表着个人的服饰习惯,而且代表了个人的某些政治倾向,从而使服饰本身超越了它所具有的文化意味。摘编自孙燕京主编的晚清遗影(1)观察材料一,与传统交通工具相比,新式交通工具有何进步之处?(8分)(1)牵引动力变化;运输更加便捷;更有利于国计民生;速度更快;运力更大;费用更低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修筑铁路的特点(6分)并分析其原因。(10分)(2)特点:官办、官商合办和列强兴办共存;进展缓慢,未连成铁路网络;发展

25、曲折;利用率低(铁路分布不平衡)。原因: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腐败无能;守旧势力阻挠;列强争夺筑路权;社会政局动荡不安;经济财政、技术、经验管理等方面存在不足。)(3)根据材料三,概括近代中国男子服饰的特点。(4分)(3)中西服饰并行不悖;带有政治色彩;(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主要因素。(4分)(4)外来先进技术、文化影响;政治变革的推动。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训练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计40分)11872年,上海公共租界当局张贴了当时中国第一张交通告示,内容包括“凡马车及轿子必须于路上左边行走”“凡小车必于路左边往来,唯不许走路旁相近之

26、路及中心行走”“凡马车于十字路口必得走慢”等。这说明A该交通告示由上海市议会制定 B交通规则制定符合三权分立原则C交通规则制定顺应了近代化的趋势 D汽车在上海已经出现并广泛使用2史景迁在追寻现代中国一书中曾写到:“在清朝面临的新技术中,铁路是最棘手的”,“很多中国人认为铁路会破坏人类与自然的和谐还使道路和运河工人失业,改变业已形成的市场模式”。这说明A西学传入导致民族工业破产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传统观念阻碍近代化的发展 D国内市场走向开放3李鸿章重金聘请英国人督修的唐胥铁路,时人戏称为“马车铁路”。缘由是朝廷认为“(蒸汽)机车直驶,震动东陵,且喷出黑烟,有伤禾稼”,运输工人遂只能用驴马拉着

27、车厢在铁道上行走。“马车铁路”的出现说明A近代交通的发展遭到落后势力的羁绊 B民营经济的运营遭到封建政府的阻碍C外国企业的侵略遭到民族主义的痛击 D官僚资本的扩张遭到工人阶级的反对4清末竹枝词:“千山万壑赴京门,不失人兮不失言。尤便好官订暗码,个中托嘱最温存。”词中描写的是A地铁 B电报 C火车 D轮船5历史学家白寿彝1937年曾说:“九十年来中国交通事业之设施,迨非以前数千年间之交通事业所可比拟若和世界各先进国比较这只能算中国交通事业之现代化的开始。”结合材料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新式交通工具包括自行车、轮船、火车、飞机等 B近代中国交通事业虽有起色,但逊色于先进国家C近代交通与古代交通最大区别

28、是牵引动力的变化 D近代交通事业发展缓慢的根源是经济发展不平衡6“具大神通,经纬纵横。匪夷所思,惯传消递息,捷于影响。穿河贯汉,事更离奇,欲报平安,暗牵线索纵万里关山信不迟,笑鱼笺雁帛,无斯火速”这段材料说明通讯工具具有什么特点B 传达信息快 B信息传播的准确 C信息传播的内容丰富 D电讯业发展迅速71922年上海的公共汽车公司在报纸上的营业广告:“要求事业速成,必须交通便利,要求事业速成,必须时间经济,请看欧美列强由人力车而马车,由马车而脚踏车而汽车、电车,愈来愈省时间,有利于农工商学各界。”这则广告 A旨在引导民众正确看待西方文明 B说明新式交通已为广大人民所接受C认为新式交通有助于提高效

29、率 D体现出了对西方文明的盲目崇拜81885年出现了成都的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对上述现象起关键作用的是A互联网的发展 B交通运输业的进步 C大众报业的发展 D电报业的发展9科学技术是推动时代进步的重要力量。从“马拉火车”的天下奇观到磁悬浮列车的运行,“行行复行行”的历史面貌下,其所反映的是 交通事业近代化的开始 新式交通工具改变民众生活 交通工具左右地区经济发展交通事业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的进步A B C D10唐山机务段火车头纪念碑上镌刻着:“中华铁路,师夷之技,源口口始,于龙号起几多艰难,历经风雨。”文中口口所指的铁路是A淞沪铁路 B唐胥铁路 C京张铁路 D京汉铁路11据记载

30、,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 B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C清朝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 D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12中国近代上海轮船招商局的经营广告词宣称:“发展中国航运,促进对外贸易。预定客货仓位,代客报关装货,代理水火保险,办理仓储堆栈,欢迎监督。接受批评”。从广告词中能够直接获得的信息是中国近代航运业已经出现 轮船招商局业务范围较大 轮船招商局资金雄厚 打破了列强垄断中国航运的局面A B C D131876年看似平凡。但在这一年的1月21日,中国近代第一位驻外使节

31、郭嵩焘正式赴英就任;4月,左宗棠率军攻入新疆。下列现象在这一年也已发生的是A北京领事用电话与总理衙门官员沟通 B上海轮船招商局船队活跃于主要港口C“大清邮政局”递送员派送报纸 D清政府正在全国各地自办有线电报14詹天佑京张铁路工程纪略自序:张家口距京师驿路计四百余里,既属重镇,又当孔通,不但互市之要区,实亦西北之屏藩以此项路工实关大局由此推断,京张铁路的修筑A推动了交通的近代化进程 B使中国出现铁路建设的一个高潮C遭到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 D有利于促进经济交流与巩固边防15有人说,中国近代新式交通的发展虽然带有一定的半殖民地性质,但它毕竟使中国社会发生了一些积极的变化。这些变化不包括A新式交通改

32、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B新式交通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C新式交通使中国与世界联系增强 D新式交通使中国的经济实现独立16近代中国在“靠左走”还是“靠右走”的选择中有过反复。我国历来都是“靠左走”国家,但在汽车进入中国后,出现了南北各不相同的两种行车方式南方靠左,北方靠右。后来,在日本入侵时期,沦陷地区汽车靠左行驶。抗战胜利后,因美国汽车大量出现,国民政府又改为靠右行驶。这说明A近代中国主动学习西方工业文明 B中国近代交通发展带有殖民色彩C交通规则最早出现于鸦片战争后 D中国近代交通规则发生根本变化17近代以来,中国交通和通信工具有了很大的进步。按在中国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交通和通信工具,正确

33、的是 公共汽车 无线电报 电话 自行车A B C D18下表反映了近代上海交通业的变迁,据此可推出的结论是A近代上海交通的变迁体现了时代的特征 B上海的自然力交通已被机械力交通所取代C人们在上海出行首选的交通工具是汽车 D人力车的大量存在阻碍公共交通的发展19河北霸州于2009年成立中国自行车博物馆,馆内的自行车史话厅对自行车的历史有如下介绍:“19世纪初,自行车首次从欧洲传入中国。19世纪末,自行车遍布城市大街小巷,上海出现不少车行,经营自行车及零配件。抗战期间,三轮脚踏车风行于市,自行车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代步工具。新中国成立后,至80年代形成自行车生产体系。”请指出其中有几处错误A1处 B

34、2处 C3处 D4处20洋务运动的代表企业有李鸿章于1872年组建的轮船招商局等。轮船招商局于1877年收购美资旗昌轮船公司后,规模逐渐壮大。下图是该企业在18721883年的航线图。下列对该企业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以海外航运为主要业务 B成功压制西方航运业发展C可作为民族工业的研究史料 D其航船采用柴油机驱动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二、材料分析题(60分)21(2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世界铁路发展历程时间成就1761年第一条铁路在英国巴兹铺设1782年英国人瓦特发明能转动轮子的蒸汽机1803年英国人特爱维狄制成蒸汽机车1829年罗伯特(

35、史蒂芬孙侄子)发明的火箭号机车创下47公里的最新记录1857年英国首先使用了钢轨1863年世界第一条地下铁路在伦敦通车1883年柏林商品交易会首次展出电气火车1890年第一条电气化地下铁路在伦敦通车1925年第一辆柴油机车在加拿大使用1964年子弹列车开始在日本东京与大阪之间的铁路上运行,平均时速163公里1981年法国的高速火车刷新了客运火车的最高时速世界纪录,里昂到库尔塔兰,时速达到515公里摘编自中东铁路纪念馆馆藏资料材料二:中国铁路发展历程时间成就1876年淞沪铁路由英资怡和洋行投资兴建,1876年7月3日,从天后宫北到江湾段通车营业,引起轰动。1881年唐胥铁路开工建设,长9.3公里

36、,有利于当时开平煤矿的煤运。1909年京张铁路建成。由詹天佑设计并负责建造。1956年大连机车车辆厂试制出中国首台“和平”号大功率干线货运机车。2006年青藏铁路通车摘编自宓汝成中国铁路发展史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中国高速铁路发展迅速。2017年,中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运营速度最快、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高速铁路网络,总里程位居世界第一。这不仅改善了国内交通,而且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大动脉,从中国杭州、义乌等地出发的中欧班列可以抵达荷兰、德国、西班牙等国。摘编自中国高铁缔造强国复兴之路(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世界铁路发展的特点(8分)及作用(6分).(2)依据材料二

37、、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中国铁路发展的原因。(14分)22(3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从1840年至1919年,我国铁路总长达10926千米。1876年英国怡和洋行在上海和吴松间修筑了一条14.5千米的窄轨铁路,被清廷看作奇技淫巧,花费巨款赎回拆毁。清末30年中,建成京奉、京汉、京张、津浦四条官办铁路干线以及华北的正太等线;西南的滇粤等官商所办各线,总长约达9292千米。其中列强利用各种方式侵夺路权在华建筑的铁路达3718千米,占铁路总长度的40%以上。纵观民国初期的铁路,除京绥、陇海、粤汉等铁路稍有成效外,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第十一卷)材料三 晚清社会男子服装呈现出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并行不悖的景观。特别是风云激荡的辛亥前夜,衣着打扮不仅代表着个人的服饰习惯,而且代表了个人的某些政治倾向,从而使服饰本身超越了它所具有的文化意味。摘编自孙燕京主编的晚清遗影(1)观察材料一,与传统交通工具相比,新式交通工具有何进步之处?(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修筑铁路的特点(6分)并分析其原因。(10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近代中国男子服饰的特点。(4分(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主要因素。(4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