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常用针刺补泻手法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63323217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29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四常用针刺补泻手法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四常用针刺补泻手法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四常用针刺补泻手法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资源描述:

《四常用针刺补泻手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常用针刺补泻手法(2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四)常用针刺补泻手法(四)常用针刺补泻手法分单式补泻手法、复式补泻手法分单式补泻手法、复式补泻手法1、单式补泻手法:又分为捻转补泻、单式补泻手法:又分为捻转补泻、提插补泻、疾徐补泻、迎随补泻、呼提插补泻、疾徐补泻、迎随补泻、呼吸补泻、开阖补泻、平补平泻。吸补泻、开阖补泻、平补平泻。单式补泻手法表名称名称补法补法泻法泻法捻转补泻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时间短,大指向前,食指向后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时间长,大指向后,食指向前提插补泻先浅后深,重插轻提,幅度小,频率慢,时间短以下插为主先深后浅,轻插重提,幅度大,频率快,时间长,以上提为主疾徐补泻进针慢,出针快进针快,出针慢呼吸补泻呼气

2、时进针,吸气时出针呼气时出针,吸气时进针迎随补泻针尖随经脉循行方向顺经而刺针类迎着经脉循行方向逆经而刺开阖补泻出针后按闭针孔出针时不按闭针孔,或摇大针孔平补平泻进针得气后,均匀地提插捻转2、复式补泻手法、复式补泻手法复式补泻手法是单式补泻手法的综合应用,复式补泻手法是单式补泻手法的综合应用,是由单式补泻手法进一步组合而成。是由单式补泻手法进一步组合而成。(1)烧山火(补法)烧山火(补法)将针刺入腧穴应刺深度的将针刺入腧穴应刺深度的上上1/3(天部),(天部),得气后行捻转补法,再将针刺入得气后行捻转补法,再将针刺入中中1/3(人部),(人部),得气后行捻转补法,然后将得气后行捻转补法,然后将针

3、刺入针刺入下下1/3(地部),(地部),得气后行捻转补得气后行捻转补法。如此反复操作法。如此反复操作3次(可配合呼吸补泻次(可配合呼吸补泻法的补法),即将针按至地部留针。法的补法),即将针按至地部留针。临床多用于治疗冷痹顽麻、虚寒性疾病等。临床多用于治疗冷痹顽麻、虚寒性疾病等。(2)透天凉法(泻法)透天凉法(泻法)将针刺入腧穴应刺深度的将针刺入腧穴应刺深度的下下1/3(天部),(天部),得气后行捻转泻法,再将针紧提至得气后行捻转泻法,再将针紧提至中中1/3(人部),(人部),得气后行捻转泻法,然后将得气后行捻转泻法,然后将针紧提至针紧提至上上1/3(天部),(天部),得气后行捻转得气后行捻转泻

4、法,将针缓缓地按至下泻法,将针缓缓地按至下1/3。如此反复。如此反复操作操作3次(可配合呼吸补泻法的泻法),次(可配合呼吸补泻法的泻法),即将针紧提至上即将针紧提至上1/3留针。留针。临床上多用于热痹、急性痈肿等实热临床上多用于热痹、急性痈肿等实热性疾病。性疾病。六、留针与出针六、留针与出针(一)留针:(一)留针:静留针和动留针。静留针和动留针。临床上留针与否、留针时间的长短应根据临床上留针与否、留针时间的长短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具体情况而定。一般病证可酌情留针一般病证可酌情留针15-30分钟。分钟。而慢性、顽固性、疼痛性、痉挛性疾病,而慢性、顽固性、疼痛性、痉挛性疾病,可适当增加留针时间,如

5、急性腹痛、三叉可适当增加留针时间,如急性腹痛、三叉神经痛、痛经等,留针时间可达数小时。神经痛、痛经等,留针时间可达数小时。小儿一般不便留针。小儿一般不便留针。有些病证,只要针下得气,施术完毕即可有些病证,只要针下得气,施术完毕即可出针,如感冒、发热等。出针,如感冒、发热等。刺络放血亦无须留针。刺络放血亦无须留针。(二)出针(二)出针拔针时要以左手拇指、食指或食指、拔针时要以左手拇指、食指或食指、中指固定被刺腧穴周围皮肤,右手持中指固定被刺腧穴周围皮肤,右手持针轻微捻转退至皮下,然后迅速拔出,针轻微捻转退至皮下,然后迅速拔出,或将针轻捷地直接向外拔出。或将针轻捷地直接向外拔出。若拔针后,针孔偶有

6、出血,是由于刺若拔针后,针孔偶有出血,是由于刺破血管所致,可用消毒的干棉球轻按破血管所致,可用消毒的干棉球轻按压片刻。压片刻。七、异常情况处理七、异常情况处理针刺如操作不慎,疏忽大意,或犯刺针刺如操作不慎,疏忽大意,或犯刺禁,或针刺手法不当,或对人体解禁,或针刺手法不当,或对人体解剖部位缺乏全面的了解,在时也会剖部位缺乏全面的了解,在时也会出现一些不应有有异常情况。出现一些不应有有异常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晕针、滞针、弯针、断针、血肿晕针、滞针、弯针、断针、血肿(一)晕针(一)晕针1、原因:、原因:多见于初次接受治疗的患者,多见于初次接受治疗的患者,可因精神紧张、体质虚

7、弱、过度劳累、可因精神紧张、体质虚弱、过度劳累、饥饿、或大汗、大泻、大失血之后,饥饿、或大汗、大泻、大失血之后,或体位不适,或施术手法过重,而致或体位不适,或施术手法过重,而致针刺时或留针过程中发生此现象。针刺时或留针过程中发生此现象。2、表现:、表现:突然出现头晕目眩、面色苍突然出现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慌气短、出冷汗、恶心欲吐、白、心慌气短、出冷汗、恶心欲吐、精神疲倦、血压下降、脉沉细。严重精神疲倦、血压下降、脉沉细。严重者会出现四肢原厥冷、神志昏迷、二者会出现四肢原厥冷、神志昏迷、二便失禁、唇青紫、脉细微欲绝。便失禁、唇青紫、脉细微欲绝。3、处理:、处理:立即拔针,让患者平卧,头立即拔针

8、,让患者平卧,头部放低,松开衣带,注意保暖。部放低,松开衣带,注意保暖。轻者休息片刻,给予温开水或糖水或轻者休息片刻,给予温开水或糖水或热茶,一般可渐渐恢复;重者可在热茶,一般可渐渐恢复;重者可在上述处理情况下,指压或针刺人中、上述处理情况下,指压或针刺人中、内关、合谷、太冲、足三里等,若内关、合谷、太冲、足三里等,若仍不省人事,可采用急救措施。仍不省人事,可采用急救措施。4、预防:、预防:主要针对晕针发生的原因加以主要针对晕针发生的原因加以预防。如针前要做好解释工作,以消除预防。如针前要做好解释工作,以消除疑虑。疑虑。(1)尽量采取卧位,尽可能选择舒适自)尽量采取卧位,尽可能选择舒适自然且能

9、持久的体位。然且能持久的体位。(2)取穴适当,不宜过多,手法亦宜)取穴适当,不宜过多,手法亦宜轻轻。(3)对于饥饿或过度疲劳者,应待其进)对于饥饿或过度疲劳者,应待其进食或体力恢复后再针。食或体力恢复后再针。(4)医者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神态变化、)医者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神态变化、询问其感觉。做好预防后,晕针还是可询问其感觉。做好预防后,晕针还是可以避免的。以避免的。(二)滞针(二)滞针指在行针时或留针后医者感觉针下涩滞,指在行针时或留针后医者感觉针下涩滞,捻转、提插、出针均感困难,而患者则捻转、提插、出针均感困难,而患者则感觉疼痛的现象。感觉疼痛的现象。1、原因:、原因:患者紧张或因疼痛,或当针刺

10、入患者紧张或因疼痛,或当针刺入腧穴后,患者局部肌肉强烈收缩,或行腧穴后,患者局部肌肉强烈收缩,或行针手法不当,向单一方向捻转针太过,针手法不当,向单一方向捻转针太过,以致肌肉纤维缠绕针体所致。以致肌肉纤维缠绕针体所致。留针时间过长,有时也可出现滞针。留针时间过长,有时也可出现滞针。2、表现:、表现:针在体内捻转不动,提插、出针针在体内捻转不动,提插、出针均感困难,若勉强捻转、提插,患者痛均感困难,若勉强捻转、提插,患者痛不可忍。不可忍。3、处理:、处理:若因患者精神紧张,或肌肉痉挛若因患者精神紧张,或肌肉痉挛而引起的滞针,可嘱患者不要紧张。而引起的滞针,可嘱患者不要紧张。医者用手指在邻近部位做

11、循按动作,或医者用手指在邻近部位做循按动作,或弹动针柄,或在附近再刺一针,以宣散弹动针柄,或在附近再刺一针,以宣散气血,缓解痉挛。气血,缓解痉挛。若因单向捻转而致者,须向相反方向将若因单向捻转而致者,须向相反方向将针捻回。针捻回。4、预防、预防:(1)解释工作。(解释工作。(2)进针时应避)进针时应避开肌腱。(开肌腱。(3)行针时手法宜轻巧,不可)行针时手法宜轻巧,不可捻转角度过大,或单向捻转。(捻转角度过大,或单向捻转。(4)若用)若用搓法,应注意与提插法配合,则可避免搓法,应注意与提插法配合,则可避免肌纤维缠绕针身而防止滞针。肌纤维缠绕针身而防止滞针。(三)弯针(三)弯针弯针是指进针时或将

12、针刺入腧穴后针身在弯针是指进针时或将针刺入腧穴后针身在体内形成弯曲的现象。体内形成弯曲的现象。1、原因、原因(1)医者进针手法不熟练,用力过猛过速。医者进针手法不熟练,用力过猛过速。(2)针下碰到坚硬组织。()针下碰到坚硬组织。(3)留针时)留针时改变了体位。(改变了体位。(4)因针柄受外力碰击,)因针柄受外力碰击,或因滞针处理不当而造成弯针。或因滞针处理不当而造成弯针。2、表现、表现针柄改变了进针时或留针时的方向和角度,针柄改变了进针时或留针时的方向和角度,伴有提插、捻转和出针困难,而患者感伴有提插、捻转和出针困难,而患者感到疼痛。到疼痛。3、处理、处理(1)出现弯针后,便不能再进行提插、捻

13、)出现弯针后,便不能再进行提插、捻转等手法。转等手法。(2)轻度弯曲,可按一般拔针法,将针慢)轻度弯曲,可按一般拔针法,将针慢慢地退出。慢地退出。(3)若针身弯曲较大,就注意弯曲的方向,)若针身弯曲较大,就注意弯曲的方向,顺着弯曲的方向将针退出。顺着弯曲的方向将针退出。(4)若弯曲不止一处,须视针柄扭转倾斜)若弯曲不止一处,须视针柄扭转倾斜的方向,逐渐分段退出,切勿急拔猛抽,的方向,逐渐分段退出,切勿急拔猛抽,以防断针。以防断针。(5)如患者体位改变,则应嘱患者恢复体)如患者体位改变,则应嘱患者恢复体位,使局部肌肉放松,再行退针。位,使局部肌肉放松,再行退针。4、预防、预防(1)要求医者施术手

14、法要熟练,指)要求医者施术手法要熟练,指力要轻巧,避免进针过猛、过速。力要轻巧,避免进针过猛、过速。(2)患者体位要舒适,留针期间不)患者体位要舒适,留针期间不得随意改变体位。得随意改变体位。(3)针刺部位和针柄不得受外物碰)针刺部位和针柄不得受外物碰压。压。(四)断针(四)断针断针又称折针。是针体折断在人体内。断针又称折针。是针体折断在人体内。1、原因、原因(1)多因针具质量不佳,或针身、针)多因针具质量不佳,或针身、针根有剥蚀损伤,而术前失于检查。根有剥蚀损伤,而术前失于检查。(2)针刺时将针身全部刺入,行针时)针刺时将针身全部刺入,行针时强力提插、捻转,致肌肉强力收缩。强力提插、捻转,致

15、肌肉强力收缩。(3)留针时体位改变或滞针时未及时)留针时体位改变或滞针时未及时处理,并强力抽拔,或外物碰压。处理,并强力抽拔,或外物碰压。2、表现:、表现:行针或出针后发现针身折断,或行针或出针后发现针身折断,或部分针体浮露于皮肤之外,或全部没于部分针体浮露于皮肤之外,或全部没于皮肤之下。皮肤之下。3、处理:、处理:医者必须从容镇静,嘱患者切勿医者必须从容镇静,嘱患者切勿变动原有体位,以防断针向肌肉深部陷变动原有体位,以防断针向肌肉深部陷入。若残端部分针身露于体外时,可用入。若残端部分针身露于体外时,可用手指或镊子将针起出。若断端与皮肤相手指或镊子将针起出。若断端与皮肤相平或稍凹陷于体内者,可

16、用左手拇、食平或稍凹陷于体内者,可用左手拇、食二指垂直向下挤压针孔两旁,使断针暴二指垂直向下挤压针孔两旁,使断针暴露体外,右手持镊子将针取出。若断针露体外,右手持镊子将针取出。若断针完全深入皮下或肌肉深层时,应在完全深入皮下或肌肉深层时,应在X线下线下定位,手术取出。定位,手术取出。4、预防、预防(1)认真检查针具,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则)认真检查针具,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则要剔出。要剔出。(2)避免过猛过强地行针,在行针或留针)避免过猛过强地行针,在行针或留针时,应嘱患者不要随意更换体位。时,应嘱患者不要随意更换体位。(3)针刺时不宜将针身全部刺入腧穴,应)针刺时不宜将针身全部刺入腧穴,应留部分针身

17、在体外,以便于针根折断时取留部分针身在体外,以便于针根折断时取针。针。(4)在进针行针过程中如有弯针,应立即)在进针行针过程中如有弯针,应立即出针,切不可强行刺入。对于滞针等亦应出针,切不可强行刺入。对于滞针等亦应及时正确地处理,不可强行硬拔。及时正确地处理,不可强行硬拔。(五)血肿(五)血肿指在针刺部位出现皮下出血并引起肿痛。指在针刺部位出现皮下出血并引起肿痛。1、原因:针尖弯曲带钩,使皮肉受损,或、原因:针尖弯曲带钩,使皮肉受损,或刺伤血管所致。刺伤血管所致。2、表现:出针后,针刺部位肿胀疼痛,继、表现:出针后,针刺部位肿胀疼痛,继则皮肤呈现青紫色。则皮肤呈现青紫色。3、处理:若是微量的皮

18、下出血而局部小块、处理:若是微量的皮下出血而局部小块青紫,一般不用处理,可自行消退。若局青紫,一般不用处理,可自行消退。若局部肿胀疼痛较剧,青紫面积大而且影响到部肿胀疼痛较剧,青紫面积大而且影响到活动功能时,可先进行冷敷止血,然后再活动功能时,可先进行冷敷止血,然后再在局部轻轻按揉,以促使瘀血消散吸收。在局部轻轻按揉,以促使瘀血消散吸收。4、预防:针刺前要仔细检查针具,熟、预防:针刺前要仔细检查针具,熟悉人体解剖部位,避开血管针刺,出悉人体解剖部位,避开血管针刺,出针时立即用消毒干棉球揉按压迫针孔。针时立即用消毒干棉球揉按压迫针孔。八、注意事项八、注意事项1、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时,、饥饿

19、、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立即针刺。不宜立即针刺。2、妇女怀孕期,不宜针腹部、腰骶、妇女怀孕期,不宜针腹部、腰骶部腧穴;经期亦不宜针三阴交、合部腧穴;经期亦不宜针三阴交、合谷、昆仑、至阴等通经活血的腧穴谷、昆仑、至阴等通经活血的腧穴(若非调经需要)。(若非调经需要)。3、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止的患者,不宜针刺。4、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痛、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痛的部位,不宜针刺。的部位,不宜针刺。6、胸、腹、胁、背部、缺盆、颈项部、胸、腹、胁、背部、缺盆、颈项部等脏腑所居之处的腧穴,不宜直刺、等脏腑所居之处的腧穴,不宜直刺、

20、深刺,深刺,(这些部位最好不要针刺,以(这些部位最好不要针刺,以免发生意外事故)。免发生意外事故)。过深会伤及内脏,过深会伤及内脏,在胸部还可能导致创伤性气胸。在胸部还可能导致创伤性气胸。部分常见病的针刺处方:部分常见病的针刺处方:肘关节损伤:压痛点、曲池、手三里、合肘关节损伤:压痛点、曲池、手三里、合谷。谷。外感头痛:百会、肾俞、太溪。外感头痛:百会、肾俞、太溪。腰痛:肾俞、腰眼、委中。腰痛:肾俞、腰眼、委中。腹痛:中脘、神阙、足三里。腹痛:中脘、神阙、足三里。牙痛:合谷、下关、颊车。牙痛:合谷、下关、颊车。晕厥:人中、中冲、涌泉、足三里。晕厥:人中、中冲、涌泉、足三里。高热:大椎、十宣、曲池、合谷。高热:大椎、十宣、曲池、合谷。风疹:曲池、合谷、三阴交、血海、膈俞风疹:曲池、合谷、三阴交、血海、膈俞(7)感冒:大椎、风门、列缺。感冒:大椎、风门、列缺。外感咳嗽:肺俞、列缺、合谷。外感咳嗽:肺俞、列缺、合谷。软组织损伤:软组织损伤:肩部:肩髃、肩髎、肩贞肩部:肩髃、肩髎、肩贞肘部:曲池、小海、肘部:曲池、小海、腕部:阳池、阳溪腕部:阳池、阳溪腰部:肾俞、腰阳关、委中腰部:肾俞、腰阳关、委中髋部:环跳、秩边、居髎髋部:环跳、秩边、居髎膝部:膝阳关、梁丘、血海、膝眼膝部:膝阳关、梁丘、血海、膝眼踝部:解溪、昆仑踝部:解溪、昆仑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