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范本:4170

上传人:s****a 文档编号:163304335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9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课题申报范本:4170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课题申报范本:4170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课题申报范本:4170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课题申报范本:417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申报范本:4170(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青少年智能手机使用及依赖对认知发展的影响一、问题提出及研究现状1问题提出智能手机在全世界迅速普及,是目前最大的网络使用终端。据我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 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手机网民飞速增长,个人上网设备进一步向智能手机终端集中。其中, 增长最为迅速的是青少年群体。智能手机由于其本身的特性,包括功能的集合性、内容的个性化、易得性和便利性等多 个方面能够更加促进个体对于手机的使用增加和依赖倾向(Ahn & Jung, 2014; Lee & Cho, 2011;Kwon, Lee, etal., 2013;戴馥璟,刘飞,2015)。而由于青少年群体正处于对世界 的积极探索且自控力较低的发展阶

2、段,其更可能对智能手机产生过度依赖甚至成瘾(Bian & Leung, 2015; Rush, 2011;李昌镐,2014)。因此探讨智能手机使用及依赖对青少年可能带 来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有研究显示,仅仅是将手机放在身旁都可能会影响个体的注意倾向和任务表现(Thornton, Faires, Robbins, & Rollins, 2014),那么长期使用智能手机甚至成瘾的个体,其认知能 力是否也会出现改变呢?而青少年群体还处于认知发展阶段的关键时期,该影响是否还会持 续影响后续的认知发展呢?这些问题都是在无法阻挡和控制智能手机使用的时代急需回答 的问题。2. 课题界定本课题关注青少年的智

3、能手机使用及依赖倾向对其认知功能及其发展的影响,通过采用认知 行为实验和追踪设计来探讨其可能带来的具体认知影响和可能的对认知发展的持续性影响, 从而揭示出其不同程度和不同阶段的影响,并为后续的学校教育和家庭监管策略提供科学依 据。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目前国内外对智能手机使用以及其依赖的研究均处于起步阶段,其中大部分关注智能手机依 赖及成瘾,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测量工具的开发与修订(如Bian & Leung, 2015; Lin, et al., 2014);(2)智能手机依赖及成瘾的影响因素,主要关注智能手机本身因素(如智能化和个人化)、个体特质因素(冲动性和高冒险人格、感觉

4、寻求等)和环境因素(家 庭环境和同伴群体的影响)等方面(如Ahn & Jung, 2014; Hsiao, Chang, & Tang, 2016; Chiu, 2014; Jeong, et al., 2016; Wu, et al., 2013;王珺珂,2014等);(3)智能手 机依赖和成瘾对个体的影响,涉及抑郁、焦虑等个体心理因素和人际关系、学业成绩等多个 方面(Demirci, Akgonul, & Akpinar, 2015; Hadlington, 2015; Li, Lepp, & Barkley, 2015)。已有研究发现,智能手机使用的习惯性和依赖性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抑郁

5、、焦虑和睡眠质 量均有显著相关(Babadi-Akashe et al, 2014;Demirci, Akgonul, & Akpinar, 2015)。 相关研究结果亦证实了智能手机依赖及其成瘾问题的存在及其严重性(苏双,潘婷婷,等, 2014;Flurry, 2015; Kwon, Kim, Cho, & Yang, 2013)。智能手机依赖和成瘾成瘾会给个 体带来消极影响,导致孤独和认知错误,对人际关系、学业成绩、睡眠质量等均产生负面影 响(王慧慧,王孟成,吴胜齐,2015;张琰,孙亮,2015; Hadlington, 2015; Li, Lepp, & Barkley, 2015)。

6、目前来看,对智能手机以依赖的危害还停留在横断层面,并无纵向结果出现,其持续性的影 响还需进一步探讨。但研究者认为,由于智能手机已经逐渐成为个体必备随身之物,其使用已经不可避免,对智 能手机使用程度(包括成瘾倾向)对个体的影响,尤其是影响的具体方面和具体程度均应有 更深入的探索,才能给出实践性的指导(Elhai, Levine, Dvorak, & Hall, 2016)。同时, 目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大学生和成人群体,对青少年群体的关注不够。因此,本研究关注这 一新型行为问题,聚焦其对青少年认知功能的影响,并进一度研究其可能的对后续发展的影 响,以期为该领域进一步的理论建构、实践干预和现实生活中

7、的智能手机使用指导提供依据。4. 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当前时代,智能手机使用已经成为当下时代不可避免和阻挡的趋势,关注智能手机使用 及依赖对青少年认知发展的影响,一方面能够揭示其具体认知影响机制和一定的持续性影 响,研究结果能够为当前的学校教育和家庭监管提供科学的依据;另一方面,结合实验和追 踪方法探讨对青少年的认知发展的影响,能够为该领域提供一个较新的研究视角。最后,较 为系统地探讨智能手机使用对青少年认知发展的影响,也能为相关职能部门和教育管理的政 策制定提供建议。二、课题研究内容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共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智能手机的存在对个体认知功能的影响。采用行为实验,探讨智能手机的存在对

8、个体 认知功能的影响执,分别探讨个体的记忆和注意的抑制控制和转换能力的影响,分别采用回 忆范式、Flank范式和线索靶子范式来进行探讨。(2)智能手机使用及依赖对青少年的注意偏向和抑制控制功能的影响。采用行为实验的方 法,探讨智能手机成瘾者是否对智能手机相关线索存在注意偏向和抑制控制。实验采用 Brignell, Catherine 等(2009)的线索靶子任务,又根据 Fox,Russo 和 Dutton(2002)的空 间线索任务稍作改动,以分别比较在有效线索位置上对靶刺激的反应时以及在无效线索位置 上对中靶刺激的反应时。前者考察的是注意警觉,如果被试只是对智能手机相关图片更加警 觉, 那

9、么只有在线索-靶子匹配才会出现注意偏向;后者考察的是对情绪信息的抑制控制。(3)智能手机使用及依赖对青少年认知转换功能的影响。采用改进后的线索靶子范式,对 不同使用和依赖程度的个体进行任务转换能力的探讨。实验设计采用2(使用程度:正常使 用,手机依赖)X2(线索靶子相容性:一致性,不一致)的混合实验设计。我们预期,智 能手机依赖的任务转换能力会优于正常使用被试。(4)智能手机使用及依赖对青少年认知发展的长期影响。采用追踪研究设计,分别采用基 线、半年和一年的追踪点测试来探讨智能手机使用及依赖倾向对青少年认知功能的影响。三、研究思路与实施方法本课题共包括四个子研究,整体研究思路和框架如下:智能手

10、机使用及依赖对青少年的认知发展是否存在影响研究一 智能手机的存在对青少年认知功能的影响 行为实验考察即时影响研究二 智能手机的使用及依赖对注意倾向和抑制控制的影响行为实验考察即时影响研究三智能手机的使用及依赖对认知转换的影响行为实验考察即时影响研究四智能手机使用及依赖对青少年认知发展的长期影响追踪设计探讨长时影响具体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如下:3.1 研究一 智能手机的存在对青少年认知功能的影响 本研究包括两个实验,分别探讨智能手机的存在对不同程度的智能手机使用者的抑制控制和 转换功能的影响。3.1.1实验一实验程序采用的是抑制控制的Flanker范式,黑色屏幕中央先呈现一个白色“ + ”

11、作为注视点,呈 现时间1500毫秒,间隔500毫秒后,出现白色的目标刺激1500毫秒。目标刺激由五个箭头 构成。中央箭头的朝向可能与两侧箭头的朝向一致也可能不一致。被试对中央箭头的朝向进 行判断,忽视两侧箭头的朝向,要求反应既快又准。如果中央箭头朝左,那么被试就用右手 食指按B键,如果中央箭头朝右,那么被试就用右手食指按N键。程序共分为一个练习block 和4个正式实验block。练习block共12个试次,一致和不一致的试次各占一半。正式实 验每个block包含36个试次,每个block结束后均有休息时间。3.1.2实验二实验程序 使用的是线索靶子的任务转换范式,所有的被试在分组之后会进行手

12、机的处理(视线内外位 置的区别),然后完成以下实验程序:每个实验序列开始都会在屏幕中央呈现一个“+”作为 注视点1000ms,要求被试在实验过程中将注视点保持在此位置,接下来会随机呈现一个正 方形或菱形线索,间隔一段时间后,再在正方形或菱形之中随机呈现一个白色的数字(1 9)。要求被试根据线索的形状进行任务判断:如果线索形状为菱形,则做大小判断;如果线 索形状为正方形,则做奇偶判断,被试按键后间隔 1000 ms 即呈现下一个数字。电脑自动 记录被试的反应时与错误按键。实验一共有20个实验序列,每一个实验序列呈现21个数字,并且同一数字不连续出现,每 个实验序列第一个数字不予分析。所有实验序列

13、中共包括 200 次转换实验条件和 200 次 重复实验条件,转换实验序列与重复实验序列中线索-靶子的时间间隔为500ms或1000ms 各10个。3.2 研究二不同程度的智能手机使用及依赖对相关线索的注意偏向和执行抑制功能研究 3.2.1实验材料图片材料:选用Su,Liu &Pan(2016)开发的智能手机图片系统,其中智能手机相关智能手机 相关图片31张,与智能手机无关的标准化图片15张。3.2.2研究设计实验采用3 (被试类型:成瘾,依赖,正常,)X2C靶子-线索是否匹配:靶子-线索匹配, 靶子-线索不匹配)X2(呈现时间:500ms,2000ms)X2(线索类型:智能手机有关线索, 智

14、能手机无关线索)的混合实验设计。3.2.3实验程序首先会呈现注视点500ms,随即线索图片会随机出现在界面左边或者右边(左或右概率为 0.5),随后图片呈现500ms或者2000ms后消失,在图片消失后,界面的左边或者右边(左 或右概率为0.5)将出现一个朝上或朝下的箭头(上或下概率为0.5),然后被试用键盘对箭 头方向进行判断,每个试次之间的时间间隔为500ms或者1500ms以避免被试的反应定势。 本实验共包括96个trial。3.3 研究三智能手机成瘾和网络游戏成瘾者的转换功能差异3.3.1实验设计3 (依赖程度:成瘾,依赖,正常)X2(条件预知性:预知,未预知)的混合实验设计。 3.3

15、.2实验程序每个刺激图片都是由一个两位自然数,一个单字词,以及长方形(9.0cmX5.5cm)背景组合而 成, 其中数为2099 的80个自然数,40个奇数, 40个偶数;词为80个高频词,40个名词, 40 个动词;背景为红色或蓝色,规定红色为数的奇数偶数判断, 蓝色为词的名词动词判断.数与词的字体均为黑体, 颜色为白色. 数与词配对(偶数与名词配对, 奇数与动词配对;对 按键反应规定, 奇数/名词按一个键, 偶数/动词按另一个键), 且对称地分布在长方形背景 上,左右位置被平衡.整个刺激图片呈现在屏幕中央.每个任务序列(trial)包括连续进行 的两个任务先行任务、后继任务,按键反应判断数

16、(奇数/偶数)或词(名词/动词). 实验 条件为预知条件和未预知条件, 任务序列分重复序列(数-数、词-词)和转换序列(词-数、数 -词).40个重复序列(20个数-数序列和20个词-词序列随机混合)构成一个预知任务重复组, 共有4组. 40个转换序列(20 个词-数序列20个数-词序列随机混合)构成一个预知任务转 换组, 也有4 组在未预知条件下,每组中既有重复序列又有转换序列, 20个重复序列(数- 数、词-词各 10 个序列)与 20个转换序列(词-数、数-词各10个序列)随机混合成一个任 务混合组, 共有 8 组。3.4 研究四 智能手机成瘾和网络游戏成瘾者的转换功能差异3.4.1 研究设计 采用追踪设计,分别在基线、六个月、一年测量个体的智能手机使用、认知功能,以探讨其 持续性影响。3.4.2 研究工具 智能手机使用及依赖倾向,采用智能手机使用及成瘾倾向量表,认知测量程序来测量。3.4.2 研究程序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青少年群体约1200 人左右,进行为期一年的追踪,期间 采用行为测验和问卷调查来持续测量青少年的智能手机使用和认知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