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23届高三上学期11月全真模拟考试(七)语文试题及答案高三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163275074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9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江苏省2023届高三上学期11月全真模拟考试(七)语文试题及答案高三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江苏省2023届高三上学期11月全真模拟考试(七)语文试题及答案高三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江苏省2023届高三上学期11月全真模拟考试(七)语文试题及答案高三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江苏省2023届高三上学期11月全真模拟考试(七)语文试题及答案高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2023届高三上学期11月全真模拟考试(七)语文试题及答案高三(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江苏省2023届高三上学期11月全真模拟考试(七)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三绝密启用前 江苏省2023届高三全真模拟考试 语文第七模拟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引发了学

2、界的长期争论:良渚文化能不能作为中国文明的代表? 有学者认为,中国史前文化的演进一直由先进的中原地区引领。这是因为中原地区地处核心位置,被周边地区尊奉为“中国”。而“最初的中国”呼声较高的竞争者,包括夏王朝时代以洛阳游计品盆地为中心的二里头文化,以及尧统治时代晋南临汾盆地的陶寺文化。分布于环太湖地区的良渚文化只是处于被引领的地位。 也有学者依据“仰韶古国”的发展模式,总结出中国早期文明看重王权、军权而排斥神权的特征。他们认为这样的社会发展模式更加务实,通过祖先崇拜维系的社会群体也更加稳定,这才能成为三代文明之开端。而良渚社会虽然王权、军权和神权并重但仍以神权为主,无节制地将社会财富大量挥霍于非

3、生产性的宗教祭祀上,掏空了社会机体正常运转和持续发展的基础,使社会失去进一步发展的动力,这种模式必然失败。 另有学者指出,中国史前文化的演进并无强势中心主导。距今6000年至5300年期间,各地区独立奋进,在自身传统基础上发生“裂变”,都达到过相当高的文明程度,出现众多古国;在独立发展的同时,各地区也因密切交流和“撞击”,形成了一个“最初的中国”。这个“中国”并非占据“天下之中”的某个高级文明体,而是覆盖“九州”范围的文化共同体。良渚文化和中国文明的关系正需在此视角下认识。 从良渚文化遗址看,当时的古城融合各地区优势,已达到前所未有的社会发展高度:兴建了中国史前时代第一个都邑;首次完成大规模水

4、利系统的建设;对农产品大量控制,拥有“国营”农场;社会上层对大规模手工业生产进行管理,在古城内及周围区域发现了玉器、石器等作坊;完成了萨满式宗教的系统化,使之成为疑聚和管理社会的重要手段;制度化的王权和军权已形成。良渚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正表明学界对其文明发展水平的认可。 (摘编自李新伟良渚文化和“最初的中国”) 材料二: 读懂良渚,首先要读懂良渚玉器。在良渚文化中,那些镌刻在玉制礼器上的标识,承载着礼制规范的意义。 世界上早期的古代国家,政权和信仰无不结为一体。良渚先民将玉看作自然界中最美丽、最稀有的矿物,因此用玉来祭祀神灵,表现王权。而在长江下游地区,从良渚文化的多个遗址出土的多件

5、玉器、象牙器、漆器甚至陶器上,我们都看到了相同的“神徽”,意味着先民有统一的信仰崇拜。 良渚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实际上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在陕西榆林神木石峁古城出土过被切成片的玉琮,在广东石硖文化的遗址中也有玉踪出土,而在更晚的商代殷墟和金沙遗址都有仿良渚的玉琮被发现。由此可见,随着良渚玉器的广泛传播,良渚文化的影响力遍及九州。 良渚古城遗址,不仅是浙江的文化印记,更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印记和文明圣火。我们从良渚文化的传承中,也看到了中华文明从多元走向一体的过程。 (摘编自陆遥美丽良渚探源中华) 材料三: 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申遗成功一年来,已有150余万人次参观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和良渚

6、博物院。良渚古城遗址是超大超复杂型考古土遗址,如何保护是重大课题。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依靠数字赋能,创新文化遗产保护。遗址公园围绕保护管理全域化、信息化、集成化的要求,织密“日常巡查十科技预警”的保护网,实现5G信号全覆盖。 良渚博物院与故宫博物院互办展览。为期3个月的良渚文明故宫特展,汇集260件(组)良渚玉器以及商周、汉代等仿良渚风格玉器,接待国内外观众50余万人次。同时,良渚文化“云展览”“夜游博物院”等活动陆续推出,累计在线吸引观众上亿人次。 此外,考古工作者每年将选一到两个遗址点进行精细化解剖发掘,供游客参观。良渚实验考古作坊,也将成为游客体验场所。眼下,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还在继续提升、

7、扩建,良渚博物院将有一条长长的“良渚文化艺术走廊”,把遗址公园和博物院“串”起来,游客可以一路走,一路感受品味。 良渚古城遗址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有力推动遗产地的乡村振兴、生活富美,也为当地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文化内涵和创新因子。 (摘编自江南良渚文化有声有色) 1下列对于“最初的中国”理解与材料内容不符的一项是(3分) A一些学者认为地处核心位置的中原地区一直被周边地区尊奉为“中国”,引领着中国史前文化的演进。 B一些学者认为以洛阳盆地为中心的二里头文化和晋南临汾盆地的陶寺文化是“最初的中国”的两个中心。 C一些学者认为良渚社会以尊奉神权为主,在宗教祭祀上耗费大量社会财富,这种社会模式不可能是中国

8、文明的开端。 D一些学者认为中国史前各地区都曾达到过相当高的文明程度,出现众多古国,相互碰撞交流形成“最初的中国”。 2根据出土的良渚玉器来分析,下列结论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玉器作坊的发现,表明社会上层对大规模手工业生产的管理已有相当水平。 B镌刻在玉制礼器上的标识,意味着先民相较于神权更注重的是礼制规范。 C良渚文化多个遗址出土的玉器中有相同的“神徽”,说明先民有统一的信仰崇拜。 D陕西、广东等地古城遗址出土的玉琮,证明良渚文化的影响力遍及九州。 3市民为良渚文化遗产保护献计献策,下列建议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开办良渚玉器展,并进行线上同步直播。 B提供双语讲解器,提升博物院接待

9、水平。 C创立考古科普周,给游客提供发掘机会。 D打造“云博物院”,让参观者多方位体验。 4结合材料来看,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有哪些意义?(4分) 5如果你支持“良渚文化能代表中国文明”这一观点,请依据材料陈述理由。(6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寒冬的逆行者,春天的先行者 李元胜 这是一个格外孤独和空旷的春天。阳光仍旧明媚,公园里却没有成群的孩子奔跑、嬉戏,湖畔或山上的茶舍也没有茶客聚集。一座座城市和它们的民众,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似乎被远远隔离在春天之外。我也不例外地禁足在家。 但是春天还是来了,透明的春天巨人,人间的欢乐或者艰难,都

10、不影响它坚定而又悄无声息的步伐。我感觉到了它震撼人心的脚步声。 我所居住的是个老小区,当时选了顶楼,虽有漏雨和爬楼梯之苦,但改造后却获得了一个简易的屋顶花园。为减轻夏天的烈日之威,我做了几处花台,还搭了一个紫藤花架,兼可避小雨。自此,小花园就成了我观察和学习植物的实验室。在这个特殊时期,小花园不再是观察自然的补充,它几乎成了我守望春天的唯一嘹望塔。 春节前夕,在有点儿令人不安的气氛中,我来到小花园,想让自己冷静冷静。很意外地发现有一棵李树有点儿异样,似乎挂满星星点点的白霜,定睛一看,它细铁丝一样的树枝上竟吐出了新花。每一朵都小小的,开到一半,像还不能完全睁开的新生儿的眼睛。这可不是一般的李树,

11、它是一棵早李,比其他的李树要早开花一个月,清明节前就会结出李子。它简直是一棵春天的消息树。小区里,红梅会紧接着蜡梅开放,待一地落英之后,暂时没什么花了,就像歌剧的序曲之后,全场出现了短暂的寂静。但是,当早李花开放之后,春天的正式演出就开始了,美人梅、玉兰、红叶李紧随其后,大地终于重回鲜花的怀抱。真的,早春的多数花瓣都呈现出一种围拢、合抱之势。大地并不是孤单地悬浮在宇宙中的,她由这些短暂而脆弱的小手合抱着,温暖地合抱着。 这棵早李很矮小,还没有我的个子高。而我另外一棵李树,是江安李,树龄有15年,就高大多了。一个月以后,江安李就会开花了。不像早李开花这么羞涩,它一大团一大团地开,在蓝天之下就像灿

12、烂的积雪。这两棵李树的先后开花,正是春天巨人浅一脚深一脚踩过我的小花园留下的脚印,前一脚浅,后一脚深。无论深浅,雁过留影,都会溅起美丽的白霜或积雪。而且,这脚印还深深地留在每朵李花的子房里,先开的早李苦涩,后开的江安李甜美,它们记录了春天里的挣扎和怒放。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消息,早李羞涩的花朵给了我莫大的安慰。那一天空气寒冷刺骨,也没有阳光,它为什么要选择在这么困难的一天开花呢?我在楼顶一边跺着脚暖身,一边推敲着,这些孤傲独立在季节前沿的花朵,带着对坏天气的不屑和抗议,固执地把自己最美好的东西展示出来。茫茫众生中,总有一些不妥协者,替我们登上万山之巅。早李也是这样的不妥协者。寒冬里的逆行,也必

13、然是春天前的先行,它们以疲倦而弱小的花朵欢呼着春天浩浩荡荡由南向北,严冬已被围城作困兽之斗,而它们正是兵临城下的先锋。 几天之后,重庆出太阳了。重庆人说,冬天晒太阳,能把骨头缝里的湿气晒走。耀眼的光线里,我又来仔细看那棵早李,它的花已经开得繁密了,枝干上裂开了很多口子,里面有绿色的嫩芽伸出来。如此寒冷的时候,这棵早李全身上下裂开了上百个小口子,然后从伤口中长出花,长出叶。一个生命,要在一个全新的春天活下去,是一个疼痛而艰难的过程。 我决定每天到小花园做操、观察,要让身体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以便能够承受将来的远足,不能因户外活动的突然减少而导致体质下降。 早李的开花,就是沉睡着的小花园的一个翻身

14、。小花园就这样醒了。 常春油麻藤伤痕累累的茎干上爆出了一堆堆小拳头,这些小拳头会慢慢松开,做一个飞翔的手势。是的,它的每一朵花都会变得像一只紫色的小鸟。但是,这个过程非常漫长,整整一周时间,小拳头不过是长大了一点点。 养心草是我从山西带回来的,在小心呵护下,由一根长成了五根,但是秋天它们就枯萎了。我不知道它们的地下根茎是不是还活着,所以没敢动。现在,就从枯萎倒卧的茎干旁,窜出来几十个绿色的芽头,每天都在长高。 还有好几棵铁线莲,它们的藤干比早李更像细铁丝。这些细铁丝上突然窜出来无数芽头,以惊人的速度开始长高,一天看三次,三次样不同。 大自然就这样展示它的神秘力量:常春油麻藤是时针,养心草分针,

15、铁线莲秒针,把我的小花园变成了一个有呼吸的活着的时钟。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端写公园、湖畔、山上茶舍的空荡无人,写一座座城市的民众不得不禁足在家,交代了写作背景,渲染了令人不安的紧张气氛。 B文章说屋顶花园在这个特殊时期“几乎成了我守望春天的唯一嘹望塔”,突出了“我”在新冠疫情下生存的艰难,却也包含着几分欣慰。 C“大地并不是孤单地悬浮在宇宙中的,她由这些短暂而脆弱的小手合抱着,温暖地合抱着”,这说明这个春天并不孤独、空旷,反而让人振奋。 D文章说“我决定每天到小花园做操、观察”,这段文字表明“我”深深地受到了“早李”的鼓舞,振作起来,扫清了

16、疫情带来的阴霾。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善于运用铺垫,如为了突出早李花给自己带来的巨大安慰,就先极力地表现春天的孤单和空旷,描写城市和民众被远远隔离在春天之外。 B文章在描写中恰当地进行评论,如“一个生命,要在一个全新的春天活下去,是一个疼痛而艰难的过程”,既刻画了事物的特点,又深化了文意。 C作者观察细致,想象奇特,按照常春油麻藤、养心草、铁线莲的形状将它们分别比作时针、分针、秒针,把小花园比作时钟,突出大自然的神秘。 D文章特别富有隐喻义,它把早李当作寒冬的逆行者来写,突出它忍受寒冷的伤痛却给人们带来希望的品质,也暗含着对现实中逆行者的赞美。 8本文

17、描写了早李花的哪些特征?请简要概括。(4分) 9文章先写早李,然后写常春油麻藤、养心草等,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加以简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史思明乘胜西攻郑州。李光弼整众徐行,至洛阳,谓留守韦陟曰:“贼乘胜而来,利在按兵,不利速战。洛城不可守,于公计何如?陟请“留兵于陕,退守潼关,据险以挫其锐”。光弼曰:“两敌相当,贵进忌退。今无故弃五百里地,则贼势益张矣。不若移军河阳,北连泽潞,利则进取,不利则退守,表里相应,使贼不敢西侵,此猿臂之势也。夫辨朝廷之礼,光弼不如公:论军旅之事,公不如光弼

18、。”陟无以应。 冬十月丁酉,下制来征史思明,群臣上表谏,乃止。史思明引兵攻河阳,使骁将刘龙仙诣城下挑战。龙仙恃勇,举右足加马鬣上,慢骂光弼。光弼顾诸将日:“谁能取彼者?孝德请行。光弼问:“须几何兵?”对日:“请挺身取之。”光弼壮其志,然固问所须。对日:“愿选五十骑出垒门为后继,兼请大军助鼓噪以增气。”光弼抚其背而遣之。孝德运矛跃马搏之,斩首,携之以归。贼众大骇。 周挚复收兵趣北城。光弼速帅众入北城,登城望贼曰:“贼兵虽多,器而不整,不足畏也。不过日中。保为诸君破之。尔辈望吾旗而战,吾飐旗缓,任尔择利而战,吾急飐旗三,则万众齐入,死生以之,少退者斩。又以短刀置靴中日:“战,危事,吾国之三公,不可

19、死贼手。万一战不利,诸君前死于敌。我自刭于此,不令诸君独死也。”诸将出战,项之,廷玉奔还。光弼望之,惊日“廷玉退,吾事危矣。”命左右取廷玉首。廷玉曰:“马中箭,非敢退也。使者驰报,光弼令易马。遣之。光弼连飐其旗诸将齐进致死呼声动天地贼众大溃斩首千余级捕虏五百人溺死者千余人周挚以数骑遁去思明不知挚败尚攻南城光弼驱俘囚临河示之。乃遁。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安史之乱)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光弼连飐其旗/诸将齐进致死/呼声动天地/贼众大溃/斩首千余级/捕虏五百人/溺死者千余人/周挚以数骑遁去/思明不知挚败/尚攻南城/ B光弼连飐其旗/诸将齐进/致死呼声动天地/贼众

20、大溃/斩首千余级/捕虏五百人/溺死者千余人/周挚以数骑遁去/思明不知挚败/尚攻南城/ C光弼连飐其旗/诸将齐进/致死呼声动天地贼/众大溃/斩首千余级/捕虏五百人/溺死者千余人/周挚以数骑遁/去思明/不知挚败/尚攻南城/ D光弼连飐其旗/诸将齐进致死/呼声动天地/贼众大溃/斩首千余级/捕虏五百人/溺死者千余人/周挚以数骑遁/去思明/不知挚败/尚攻南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丁酉此处指干支纪日中的丁西日,其前一天是丙申日,后一天是戊戌日。 B垒门,垒指古代军中作防守用的墙壁,故“垒门”指军营中的正门。 C三公,是我国古代地位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隋唐

21、时指太尉、司徒、司空。 D使者,是指受命出使的人或奉命办事的人。此处和“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同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光弼认为自己和韦陟各有所长,自己在辨别朝廷礼仪方面虽然不如韦陟。但在安排军旅事务作战方面韦陟却不如自己。 B皇帝下制书要亲自讨伐史思明,在大臣们的劝谏下停止了亲征,另一方面,史思明让刘龙仙去辱骂李光弼,挑战河阳驻军。 C孝德请求出战刘龙仙李光弼派遣了五十名骑兵为孝德殿后,他抚摸孝德后背的动作表现出他对部下的肯定、爱护和激励。 D李光弼治军军纪严明,当看到廷玉从前线跑回时,就让左右去斩杀廷玉以示众,廷玉解释说自己的马中箭,才幸免于

22、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对曰:“请挺身取之。”光弼壮其志,然固问所须。 (2)万一战不利,诸君前死于敌,我自刭于此,不令诸君独死也。 14李光弼为什么不同意韦陟的请求?请简要分析。(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弥牟镇驿舍小酌 陆游 邮亭草草置盘孟,买果煎蔬便有余。 自许白云终醉死,不论黄纸有除书。 角巾垫雨蝉声外,细葛含风日落初。 行遍天涯身尚健,却嫌陶令爱吾庐。 (注)角巾,有棱角的头巾,为古代隐士冠饰。陶潜读山海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23、首联“草草”与“有余”相映成趣,人在旅途,杯盘草草,但买果煎蔬,小酌有余。 B“除书”指任命官员的文书,颔联流露出诗人对前途的绝望,醉死有日,授官无期。 C诗人借“角巾垫雨”这一细节表达了慕贤之意,同时也表现了吟赏风雨的幽怀雅致。 D颈联描写驿舍所见所闻,蝉鸣日落,富有情致,既点出时令,也为下文抒怀作铺垫 16诗歌尾联化用陶诗,有什么好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马援诫兄子严敦书中,马援以父母嫁女作比,谆谆告诫侄子们,尽显长辈关爱的句子是:_,_。 (2)“雁”是古诗词里常见的意象,李清照在诗词中也常用“雁”结合其他诗句表情达

24、意,增强感染力,如一剪梅里特别突出雁行归来时“_”的环境,又在声声慢里强调经过的雁阵与自己“_”,都衬托出不得团圆的孤苦。 (3)诸葛亮作为忠君爱国、济世扶危的贤相,为后世仁人志士追思。杜甫在蜀相里以“_”,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其的无限哀思;而陆游在书愤里以“_”,把其放在历史长河里赞颂其无与伦比。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一本好书,如同一位良师益友,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闲暇时品一杯清茶,读一本好书,会让你感到,无限放松与惬意。一个人的修养品德和读书,而好书离不开好的作者,更离不开优秀的传播者与解读者。

25、文化语言的传播者,语文专家,河南省教育学会执行理事长吴伟老师爱书如命。走进他的家,就仿佛走进了书的森林王国,到处是书香的味道。他说:“一个人的文化修养、道德品行是长期读书积累而来的”。他酷爱读书写作,有时看书,不知有多少次趴在书桌上睡觉。他在字林中穿行,在书海里遨游,在知识的天空中飞舞。他是文化的传播者和解读者,用人格魅力诠释文字的博大精深。呕心沥血,潜心钻研,成就了今天的吴伟。书是他的生命,传授知识是他的使命,从寒窗苦读到今天的功成名就,用他的话说,没有书,就没有今天的似锦前程。他做到了读书的高境界,为他人“传道、受业、解惑”,用自己采集酿就的知识,成为一部令人受用不尽的“书”。 18依次填

26、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心旷神怡休戚相关废寝忘食卓尔不群 B沁人心脾息息相关宵衣旰食卓越不凡 C沁人心脾休戚相关宵衣旰食卓尔不群 D心旷神怡息息相关废寝忘食卓越不凡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他做到了读书的高境界,为他人“传道、受业、解惑”,用自己采集酿就的知识,使自己成为一部令人受用不尽的“书”。 B他达到了读书的高境界,为他人“传道、受业、解惑”,用自己采集酿就的知识,成为一部令人受用不尽的“书”。 C他达到了读书的高境界,用自己采集酿就的知识,为他人“传道、受业、解惑”,使自己成为一部令人受用不尽的“书”。 D他做到了读书的高

27、境界,用自己采集酿就的知识,为他人“传道、受业、解惑”,成为一部令人受用不尽的“书”。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一般来说,北方人爱喝红茶、花茶,南方人爱喝绿茶,边疆各少数民族爱喝紧压茶,比如蒙古人爱喝奶茶,藏族人爱喝酥油茶。有饮茶谣云:“早茶一盅,一天威风;午茶一盅,劳动轻松;晚茶一盅,提神去痛;一日三盅,雷打不动。”。四川的茶馆集政治、经济、文化功能于一身,苏杭的茶馆以幽静雅致著称,广东的茶馆与“食”结合,北京的茶馆富于文化韵。北京作为古代帝都,有大茶馆、

28、书茶馆、红炉馆、清茶馆、野茶馆等,老北京的大茶馆是具有多功能的饮茶场所。 茶文化是介乎物质与精神文明之间的文明,它以物质为载体,在物质生活中渗透着丰富的精神内容。茶作为一种精神文化,是从饮茶品茗开始的。进入中唐,茶成为日常生活饮料,禅寺茶风的兴盛推动了文人茶文化的形成,禅寺成为文人茶文化的发源地。“茶会”则成为联结茶与文人的桥梁,一般由僧人邀请文人到寺院中品茶,借此机会赋诗酬唱,进行切蹉交流,茶会实际上是品茶会兼赋诗会的一种形式。唐代陆羽组织的大型茶会杼山茶会,也是一种大型诗会,这种茶会一直到清代都延续不绝。随着文人对饮茶的参与和推动,逐渐形成了独立的文人茶文化。给亲朋寄茶,一般都是茶诗同寄,

29、而收到茶后,也需以诗相谢。()唐代杜甫和白居易、宋代苏东坡、元代耶律楚材、明代徐渭等诗词大家给我们留下诸多咏茶佳作。白居易一生嗜茶成癖,留下五十多首咏茶诗。苏东坡咏茶诗有几十首,曾把“佳茗”比作“佳人”,且嗜茶到了梦中也不忘饮茶的地步,成为一段佳话。 人们品啜香茗时,往往达到一种物我两忘的人生境界。煮叶索句、乐在清茗的东方饮茶神韵,在一定意义上,不仅孕育了炎黄子孙的生命之躯,还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品格与精神内涵。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茶兴助长诗兴,诗酒之外又一种特定的创作形态就是茶与诗构成的。 B诗兴助长茶兴,诗酒之外又一种特定的创作形态就是诗与茶构成的

30、。 C茶兴助长诗兴,茶与诗构成了诗酒之外又一种特定的创作形态。 D诗兴助长茶兴,诗与茶构成了诗酒之外又一种特定的创作形态。 22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2年3月21日,兴华中学高三班会课上,班委会计划收看中央电视台“主播说联播”节目,并组织同学讨论。 事件一:中美高层战略对话结束。 康辉(中央电视台知名主持人)评论:对话要比对抗好。通过这次战略对话,中国传递出了自己的声音,更展现了中国和这个世界互动的基本原则:我们已经完全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可以平视西方

31、和美国了。“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时代已经不同了,今天,我们无需仰视,也不会接受被俯视。平视,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力量,一种自信的力量。 事件二:三星堆遗址最新考古发现。 康辉评论:打开这些文物“盲盒”的时候,感受到的是“震撼”,是惊艳,这也再次告诉了世界,中华文明是灿烂辉煌、源远流长的。我们常说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这也正是我们今天可以平视这个世界的底气所在。 事件三:3月21日,是一个节气,(2022年的)春分。(春分是农耕的重要时节,春分节气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 康辉评论:草木蔓发,春山可望。只要我们坚定做好自己的事情,做更好的自己,做更强的自己,

32、就永远没有人可以居高临下地俯视我们。 “闻天下,定家邦”。作为班会主持人,请联系生活与实际,结合自己的感受与思考,围绕“主播说联播”的主要内容,写一篇800字的班会开场词。 绝密启用前 江苏省2023届高三全真模拟考试 语文第七模拟答案 1B2B3C 4表明良渚古城遗址的历史文化价值得到学界承认,提醒我们以融合的视角认识文明的起源;有利于良渚古城保护;有利于促进遗址所在地的可持续发展。 5良渚古城已达到前所未有的社会发展高度;良渚文化的影响力遍及九州;良渚文化的传承体现了中华文明从多元到一体的发展过程。 6B7C 8形状:小小的;颜色:洁白;开放时间:非常早;精神:坚强而不妥协。 9先写早李,

33、尽情展现早李的特点,突出了逆行者给人带来的希望,使读者加深对主旨的了解 然后写常春油麻藤、养心草等,突出春天确确实实已经到来,表现了对未来的信心。 这样写符合时间顺序,有利于读者理解文章思路和内容。 先写早李,后写其他花,由主到次,由先到后,使叙事清晰、主次分明。 10A11D12B 13(1)(白孝德)回答说:“请允许我挺身前往取来刘龙仙的人头。”李光弼被他的壮志感动,但还是坚持询问他究竟需要多少人马。(2)万一在战斗中形势不利,你们在前面抗敌被杀而战死,我会在这里自己用刀割颈自杀,不会单单让你们战死的。 14敌我双方实力相当,撤退是大忌。现在没有理由地丢弃五百里土地,会助长敌人的威风。此时进军才能做到表里照应,攻守自如。 参考译文: 史思明率兵乘胜西攻郑州,李光弼整军缓缓而行,到了洛阳,对留守韦陟说:“叛军乘胜来攻,我们应该按兵不动,不宜与敌速战速决。看形势洛阳城难以坚守,你有什么计策呢?”韦陟请求留兵于陕郡,退守潼关,占据险要之地,以挫敌锋锐。李光弼说:“两军相当,贵进忌退,现在没来由地放弃?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