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重点知识点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63254317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6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重点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重点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重点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重点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重点知识点(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章:基础心理学1. 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可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 能力和人格。2. 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3. 灵长类动物的心理发展到了思维萌芽阶段。人的心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4.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5. 冯特于 1879 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看作是科学心 理学诞生的标志。6. 构造心理学创始人是冯特和他的学生铁钦纳,采用内省实验法; 机能主义心理学创始于杜威和安吉尔,詹姆士为这一学派奠定了思想基础,主 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强调心理适应功能,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行为主义由华生创立,主张心理学要抛开意识,径直去

2、研究行为,心理学研究 行为的任务,就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S-R)之间的规律性关系,通过控制环境 去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格式塔心理学,魏特海默、克勒、科夫卡,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建立 完形心理学。精神分析,弗洛伊德,人的心理包含两个主要部分:意识和无意识,把人的心 理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和超我。人本主义心理学以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 认知心理学的信息加工观点: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加工过 程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生理心理学主要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7. 大量的神经细胞集中的地方叫做神经中枢,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最低级的部位,除传递信息

3、外,完成一些简单的反射,如 膝跳反射等。脑:脑干、间脑、小脑和端脑。 脑干:延脑(延髓)、桥脑和中脑三部分,是脑最古老的部位,也是维持生命 的基本活动的主要机构。经延脑的椎体交叉要向对侧传导,支配呼吸和心跳 的中枢;脑干网状结构,是调节睡眠与觉醒的神经结构。 间脑:丘脑是大脑皮层下,除嗅觉外所有感觉的重要中枢;上丘脑参与嗅觉 和某些激素的调节;下丘脑调节着内脏系统的活动;底丘脑调节肌张力,使 运动能够正常进行。 小脑:表层是灰质,深层是白质与脊髓相反,其功能是保持身体平衡,调节 肌肉紧张度,实现随意运动和不随意运动。8. 大脑皮质的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机能:颞叶以听觉功能为主;枕叶以视觉功能为 主

4、;顶叶以躯体感觉为主,中央后回是躯体感觉中枢;额叶以躯体运动功能为主, 中央前回是躯体运动中枢;大脑底面与大脑半球内侧缘的皮层边缘叶以及皮 下的一些脑结构共同构成边缘系统,是内脏功能的合计体内环境的高级调节控制 中枢,也是情绪的调节中枢。9. 大脑两半球的解剖结构基本上是对称的,但其功能又是不对称的,这种功能的 不对称性叫做“单侧化”。10. 对于右利手的人来说,他的左半求艳遇功能占优势;右半球空间知觉和形象 思维功能占优势。11. 巴甫洛夫认为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 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或工具条件反射12.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5、。分为外部 感觉和内部感觉。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触觉、温觉、冷觉和痛觉) 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机体觉又叫内脏觉)13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感觉 阈限;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成反比。14. 感觉适应:在外界刺激的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红光能保护 对暗适应。15. 感觉后像: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还能暂时保留一段时间的感觉形象。 正后像:感觉后像和刺激物的性质相同; 负后像:后像的性质与刺激物性质相反。16. 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17. 联觉:本来是一种刺激能引起一种感觉,现

6、在还是这种刺激却能同时引起另 一种感觉这种现象。18. 各种感觉视觉: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在380纳米78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视细胞 层上有两种视觉神经细胞,锥体细胞(分辨物体细节和颜色,是明视觉)杆体细 胞(分辨物体的明暗和轮廓,是暗视觉)。三个特性:色调取决于波长,明度取 决于光波的物理强度,彩色饱和度取决于彩色中灰色所占的比例。色觉异常分为: 色弱、不分色盲和全色盲。听觉:1620000 赫兹的空气振动是听觉的适宜刺激。人类听觉感受性和年 龄有关,20 岁以前随年龄的增长感受性逐渐提高,60 岁以后随年龄增长感受性 逐渐降低。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嗅觉:是最古老的感觉。味觉:舌面的

7、不同部位对四种基本味觉刺激的感受性是不同的。舌尖对甜、 舌边前部对咸、舌边后部对酸、舌根对苦最敏感。皮肤感觉:对冷觉和温觉比较容易适应,痛觉则难以适应。 平衡觉又叫静觉,感受器是内耳中的前庭器官 运动觉又叫动觉,感受器分布在肌肉、筋腱和关节中。 内脏觉又叫机体觉,包括饥饿、饱胀和渴的感觉。19. 知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物体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20. 知觉的基本特性整体性:知觉具有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物体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 起来成为一个整体的特性。选择性:人们就要根据感觉通道的容量和自己的需要,把一部分物体当做知 觉的对象,而把其他对象当做背景。恒常性:知觉条件发生了变化,知觉

8、的映像却保持相对稳定不变的知觉特性, 又称常性。理解性:在知觉外界物体时,人们总要用过去的经验对其加以解释,并用词 把它揭示出来。21. 知觉的种类空间知觉:大小知觉、形状知觉、方位知觉、距离知觉和方位知觉。时间知觉:是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运动知觉: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产生的知觉。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这种歪曲往往带有 固定的倾向。只要具备了错觉产生的条件,错觉是必然产生的,通过主观努力无 法克服的。22.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 按内容可分为形象记忆、情景记忆、情绪记忆、语义记忆和动作记忆; 按是否意识到可分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按能否加

9、以陈述分为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认知心理学按照信息保存时间的长短以及信息的编码、储存和加工方式的不同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容量为59个单位)和长时记忆。记忆的过程:识记保持回忆(再现)/再认23. 遗忘:对识记过的材料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或者发生了错误的回忆或 再认。艾宾浩斯通过识记无意义音节的记忆实验,获得了大量研究成果,其中一 项是查明了遗忘的进程。从保持曲线来看,以往的速率开始很快,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往的速率越来 越慢,呈负加速形,即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干扰分为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记忆材料在系列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发 生的影响叫做系列位置效应。24.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

10、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主要特征是间接 性和概括性。思维的分类: 按思维形态可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抽象思维是用词进行 判断、推理并得出结论的过程。按探索问题答案方面的不同,可分为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按思维是否具有创造性分为再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25. 概念: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性的反映,这种反映是以词来标示和记载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成反比。26.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迁移的作用,原型启发的作用,定式的作用(人们在 从事某种活动前的心理准备状态,会对后边所从事的活动产生影响)27. 语言是社会现象,是语言学研究的对象;言语则是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研究 的对象。28. 言语活

11、动的中枢机制:运动性言语中枢,又叫布洛卡中枢,其受损时会造成 表达性失语症言语缺陷;听觉性言语中枢,又叫威尔尼克中枢,其受损时会造成 接受性失语症;视觉性语言中枢受损时,不能理解字词的含义,叫做失读症;书 写中枢受损时不能写字、绘画,叫做失写症。29. 表象: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想象以表象的内容为素 材,来源于表象,却和表象有本质的差别。30. 意识是人类大脑所特有的反映功能,是人的心理和动物心理的根本区别,是 物质发展到最高阶段的产物,也是自然进化的最高产物。仪式是在觉醒状态下的 觉知,觉知就是觉察。31. 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睡眠,有四个阶段,进入快速眼动睡眠阶段;梦。

12、32. 注意: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只是心理活动或 意识活动的一个特点,是心理过程的一种状态,注意不是一种心理过程。33. 注意的种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注意转化为无意注意,叫做有意后 注意或者随意后注意。34. 注意广度:在同一时间内,意识所能清楚的把握的对象的数量叫做注意广度, 又叫注意范围。约为59个项目。35. 注意的稳定性:对选择的对象注意能稳定地保持多长时间的特性。 注意的起伏:在稳定注意的条件下,感受性也会发生周期性的增强和减弱的变化,这种现象叫做注意的起伏,或注意的动摇。注意的分散:和注意稳定性相反的注意品质是注意的分散,即平常所说的分 心。注意的

13、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 引去的现象。36. 注意转移:由于任务的变化,注意由一种对象转移到另一种对象上去的现象。37. 注意分配: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几种不同活 动的现象。38.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39. 动机是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 或内部动力。动机的产生:内驱力和诱因。40.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越低的需要力量越强,它们能否得到满足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生存,因而 较

14、低的需要层次又叫缺失性需要,高层次的需要又叫生长需要。41.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 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情绪指情感反映的过程,也就是人脑的活动过程。既可用于人类,也可用于 动物,具有情境性和易变性。情感则被人用来描述具有深刻而稳定社会意义的情感,用于人类,具有稳定 性和持久性。情绪和情感的功能: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和信号功能。 情绪和情感变化的维度:动力性、激动度、强度和紧张度。42. 按情绪的状态,也就是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可以把情 绪划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心境是一种微弱、持久而又具有弥漫性的情绪体验的状态,通常叫心

15、情。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状态,具有明显的生理 反应和外部行为表现。应激是在出现意外事件或遇到危险情境时出现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43. 人的高级情感包括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44. 意志是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并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 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行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行动,要通过克服困难才能达到。45. 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准备阶段:双趋式冲突、双避式冲突、趋避式冲突、双重趋避式冲突。 执行决定阶段46. 意志品质:意志的自觉性、意志的果断性、意志的坚韧性和意志的自制性。47. 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48. 能力

16、的分类:按结构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按能力与先天禀赋和社会文 化因素分为液体能力和晶体能力;按能力涉及的领域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 社会交往能力;按创造程度分为模仿能力、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49. 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类型的差异、能力发展早 晚的差异。50. 人格是各种心理特性的总和,也是各种心理特性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51. 人格的特性:独特性、整体性、稳定性、功能性以及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52. 气质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 特征。53. 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 表1-1(p85左右)54. 气质类型及神经过程

17、的特点:胆汁质,强但不平衡;多血质,强、平衡且灵 活;黏液质,强、平衡但不灵活;抑郁质,弱、兴奋过程更弱,抑郁质的人感受 性高但耐受性低。55. 如何看待气质类型:气质具有稳定性和可塑性;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气 质类型不决定一个人成就的高低,但能影响工作的效率;气质类型影响性格特征 形成的难易;气质类型影响对环境的适应和健康。56. 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 特征。57. 弗洛伊德把人格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遵循快乐原则,需求直接的满足; 自我,遵循现实原则;超我,是道德化了的自我,抑制本我的冲动。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1. 奥尔波特对社会心理学的

18、定义: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2. 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和反应系统。勒温的公式:B=f(P,E)行为是个体及其情境的函数,即个体行为是个体与其 所处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3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社会学习论、社会交换论、符号互动论和精神 分析论。社会学习论起源与行为主义,班杜拉和沃尔特斯提出。学习的机制:联想、 强化、模仿。4. 社会化是个体有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由于社会急剧变化,对个 体重新进行社会化的过程叫再社会化。5. 个体社会化的基本条件:较长的生活依附期、较好的遗传素质。6. 个体社会化的主要载体:家庭、学校、大众传媒和参照样本。

19、7社会化的类型:语言社会化,个体社会化从掌握语言开始,全部社会化往往 是以语言社会化为条件的;性别角色社会化,性(生物学)、性别(人格特质) 以及性别角色(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道德社会化;政治社会化。8. 社会角色是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9. 社会角色分类:按获得方式分为先赋角色和成就角色;按行为的规范化程度分 为规定性角色和开放性角色;按功能分为功利型角色和表现型角色;按其心理状 态分为自觉角色和不自觉角色。10. 角色扮演:角色期待、角色领悟以及角色实践。11. 角色失调: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角色失败。12. 自我又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是个体

20、对其存在状态的认知,包括对自己的 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的认知。13. 自我的结构:物质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理想自我和反思自我。14. 身份的定义:是由个体的社会地位及处境地位决定的自我认同。15. 身份的特点:客观性、主观性、多重性、稳定性和契约性。16. 自尊是个体对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17. 影响自尊的因素:家庭中的亲子关系、行为表现的反馈、选择参与和扬长避 短、根据相似性原理理性地进行社会比较。18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认知者的经验,认知者的动机与兴趣,认知者的 情绪。19. 印象形成过程中的几种效应: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光环效应:个体对认知对象的某些品

21、质一旦形成倾向性印象,就会带着这种倾向去评价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也叫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现象;刻板印象: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叫刻 板印象,具有社会适应的意义,能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20. 印象形成过程中的信息整合模式:加法模式、平均模式、加权平均模式和中 心品质模式。21. 印象管理指个体以一定的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常用的印象管理策略:按社会常模管理自己、隐藏自我与自我抬高、按社会 期待管理自己、投其所好。22. 影响归因的因素:社会视角、自我价值保护倾向、观察位置、时间因素。23. 社会动机的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维持与调节功能。动机强度

22、与活动效率之间的关系大致呈倒 U 型曲线,即中等强度的动机,活 动效率最高。24. 主要的社会动机:亲和动机、成就动机、权利动机、侵犯动机。亲和起源于依恋。亲和的作用有满足个体的某些社会性需要,获得信息,减 轻心理压力,避免窘境。影响亲和的因素:情境因素、情绪因素、出生顺序。侵犯行为的影响因素:情绪唤起水平、道德发展水平、自我控制能力、社会 角色与群体、大众传媒的影响。25. 几种基本社交情绪:社交焦虑、嫉妒、羞耻、内疚。嫉妒情绪的特点:针对性、持续性、对抗性、普遍性。26. 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的总评价和稳定性的反应倾向。态度的成分: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传入行为倾向成分。一般地说,态度的 三

23、种成分是协调一致的。在它们不协调时,情感成分往往占有主导地位,决定态 度的基本取向与行为倾向。27. 态度的功能:工具性功能、自我防御功能、价值表现功能、认知功能。28. 凯尔曼认为态度形成包括依从、认同和内化三个阶段。29身体语言是非语词性的身体符号,包括目光与面部表情、身体运动和触摸、 姿势与妆饰、人际距离等。目光接触是最重要的身体语言沟通方式。人际距离:公众距离(12-25 英尺)、社交距离(4-12英尺)、个人距离(1.5-4 英尺)、亲密距离(0-18 英寸)30.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沟通与交往中建立起来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特点包 括:个体性、直接性和情感性。31. 自我暴露与人际

24、关系的深度:自我暴露的广度和深度是人际关系深度的一个 敏感的“探测器”。自我暴露的程度由浅到深,大致可分为四个水平:情趣爱好 方面,态度,自我概念与个人的人际关系状况,隐私方面。32. 人际吸引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 定形式。33. 影响喜欢的因素:熟悉与邻近,相似与互补(互补可视为相似性的特殊形式), 外貌,才能,人格品质。34. 从众是在群体压力下,个体在认知、判断、信念与行为等方面自愿地与群体 中的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从众行为的的特点:引起从众的群体压力可以是真 实存在的,也可以是想象的;第二,群体压力可以在个体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作 用,使个体通过理

25、性抉择,选择从众,也可以是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影响; 第三,从众行为有时虽然不符合个体的本意,但是却是个体的自愿行为。35. 从众行为的原因:寻求行为参照,对偏离的恐惧,群体凝聚力。36. 社会促进也称社会助长,指个体完成某种任务时,由于他人在场而提高了绩 效的现象。社会促进有两种效应:结伴效应、观众效应。37. 社会懈怠也称社会逍遥,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任务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 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日常称“磨洋工”。38. 模仿是在没有外在压力的条件下,个体受他人影响仿照他人,是自己与他人 相同或相似的现象。塔尔德的“模仿律”:下降率、几何级数率、先内后外率。39. 爱情、婚姻与家庭大

26、致了解一下,心中有数。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1心理发展的动因: 遗传因素决定心理发展(高尔顿):被称为遗传决定论,心理发展受遗传 因素决定的。 环境因素决定心理发展:被称为环境决定论,心理发展是由环境因素决 定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华生是代表人物。 遗传与环境共同决定心理发展 通过社会学习获得行为发展:观察学习、替代强化。代表人物班杜拉。 社会文化因素决定心理发展:心里的实质就是社会文化历史通过语言符 号的中介而不断内化的结果。 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儿童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 互作用的结果(皮亚杰);认知发展本质的适应理论和主动建构学说,图 式、同化、顺应、平衡;心理起源与动

27、作,动作是心理发展的源泉。2. 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 以认知结构发展特点为标准划分心理发展年龄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 岁左右)感知运动图式 前运算阶段(2-6、7 岁) 泛灵论、自我中心主义、不能理顺整体和部分 的关系、思维不可逆、缺乏守恒。具体运算阶段(6、7 岁-11、12 岁)具有守恒性、脱自我中心性和可逆性。 形式运算阶段(11、12 岁及以后)思维形式摆脱思维内容、进行假设 演绎推理。 人格特征为标准划分年龄阶段,代表人物艾森克婴儿前期: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 婴儿后期: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 幼儿期: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童年期: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青少年期:形成角色的

28、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 成年早期: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成年中期: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 成年后期: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厌恶3. 婴儿期是指个体从出生到 3 岁的时期。4. 动作发展对婴儿心理发展的意义:动作是婴儿心理发展的源泉;动作是婴儿心 理发展水平的指标;动作的发展使婴儿获得探究环境的新手段和主动权;动作的 发展促进婴儿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5. 婴儿动作发展遵循的原则和顺序:从上到下发展的头尾原则、由内向外发展的 远近原则,还有从大动作向精细动作发展的大小原则。6. 感知觉是个体认知发展中最早发生,也是最先成熟的心理过程。深度知觉:吉布森“视觉旋压装置”,从六个多月开始,婴儿具有

29、深度知觉。7. 婴儿主义的发展是从不随意主义发展到随意注意,从受客体刺激物的外部特征 所制约发展到受主体内在心理活动控制。8.1.5-2.5 岁的婴儿是掌握母语基本语法的关键期,3 岁末基本上掌握了母语的 语法规则系统。9. 婴儿气质类型按活动特性划分(巴斯):情绪性、活动性、冲动性和社交性。 按三种类型划分(托马斯和切斯的五维度):容易抚养型、抚养困难型、发展 缓慢型。10. 婴儿兴趣的发展:先天反射性反应阶段(出生至百日前后)、相似性物体再认 知觉阶段(半岁前后)、新异性事物探索阶段(1 岁前后)。11. 婴儿的社会性微笑:自发性微笑阶段,这是生理反射性微笑,不是社会性微 笑;无选择性的社

30、会性微笑;有选择性的社会微笑。12. 婴儿的社会性哭泣:自发性的哭,应答性的哭,主动操作性的哭。13. 分离焦虑与陌生人焦虑是指婴儿在离开母亲,遭遇陌生人和陌生环境的情况 下,产生惊恐、躲避反应。14. 婴儿的社会性依恋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之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 也是婴儿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15. 婴儿依恋的类型(安斯沃斯):安全性依恋、回避型依恋、反抗型依恋。16. 婴儿自我的发展过程:主体我的自我意识(一周岁前后,显示出主体我的认知):婴儿把自己作为 活动主体的认知;婴儿能把自己与他人分开。客体我的自我意识(两周岁前后):婴儿开始把自己作为客体来认知;能运 用人称代词“你、我、他

31、”称呼自己和他人。客体自我意识的出现是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次飞跃。17. 幼儿期是指 3 岁至 6/7岁的儿童时期。18. 游戏是幼儿期儿童的主导活动:幼儿的游戏主导着他们认知和社会性发展; 幼儿的各种学习多是通过游戏活动进行的;游戏是幼儿教育的最佳途径。19. 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无意识记忆为主,有意识记忆发展较迅速;形象记忆 为主,词语记忆逐渐发展;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同时发展并相互作用。20. 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具体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开始萌芽。思维具体形象性的特点:可塑性、动态性。21. 幼儿期是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关键期。22童年期的年龄范围在六七岁十二三岁,属于小学阶

32、段。学习是小学儿童的 主导活动。23. 童年期记忆发展,策略:复诵策略、组织策略、系统化策略、巧妙加工策略。24. 童年期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征:本质特征是认知发展的具体运算阶段;从 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皮亚杰采用含有道德判断的对偶故事,将童年期的道德认知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前道德阶段,他律道德阶段,自律道德阶段。25. 友谊是同伴关系的高级形式。26. 影响选择朋友的因素:相互接近;行为、品质、学习成绩和兴趣相近;人格 尊重、心理和谐并相互敬慕。27. 少年期的年龄是指1112岁至1516岁。这一阶段生理发育迅速。28. 少年期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

33、的矛盾; 心理断乳与精神依托之间的矛盾;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之间的矛盾;成就感与挫 折感的交替。29. 少年期记忆的发展:记忆广度达到一生中的顶峰;对各种材料记忆的成就都 达到高值。30. 少年期思维的发展,形式运算阶段思维的特点。31. 少年期自我意识的发展:少年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32. 少年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风度;深切重视自己的 能力和学习成绩;强烈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有很强的自尊心。33. 第二逆反期,少年逆反期的表现:为独立自主意识受阻而抗争;为社会地位 平等的欲求不满而抗争;观念上的碰撞。34. 青年期的年龄范围约在1718岁到35岁。35. 确认

34、自我认同感是青少年期的重要发展任务,艾里克森提出,自我同一性的 确立和防止社会角色的混乱是青年期的发展任务。其认为青年期自我同一感的确 立是自我分化和整合统一的过程。36. 柯尔伯格提出了道德推力发展的系统理论,两难故事“海因兹偷药”,提出三 个水平六个阶段: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37. 中年期一般指3560岁这段时期。38. 中年期人格特征:中年期人格结构的稳定性;中年期人格的成熟性包括内省 日趋明显,心理防御机制日趋成熟,为人处世日趋圆通;中年期性别角色日趋整 合,出现男性“女性化”,女性“男性化”的变化趋向。39. 老年期是指 60 岁至衰亡的这段时期。40. 老年期人格特征

35、的变化:不安全感,表现在身体健康和经济保障两方面;孤 独感;适应性差;拘泥刻板性并趋于保守;回忆往事。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1. 变态心理学是一门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2.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 标准化的区分(李心天):医学标准、统计学标准、内省经验标准、社会适应标 准。心理学的区分原则(郭念锋):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心理活动的 内在协调性原则;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常见的心理异常的症状:3. 感知障碍:1)感觉障碍:感觉过敏、感觉减退、内感性不适2)知觉障碍: 错觉,病理性错觉不能接受现实检验,在意识谵妄状态时,错觉带有恐怖性质; 幻觉:

36、根据感觉器官的不同分为幻听(命令性、评论性、争论性)、幻视、 幻嗅、幻味、幻触和内脏性幻觉;按体验来源分为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 按产生特殊条件分功能性幻觉、思维鸣响(患者能听到自己所思考的内 容)、心因性幻觉。4.思维障碍:(详情见书上)1)思维形式障碍:思维奔逸、思维迟缓、思维贫乏、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 破裂性思维、思维不连贯、思维中断、思维插入、思维云集、病理性赘述、 病理性象征性思维、与此新作、逻辑倒错性思维。2)思维内容障碍: 妄想:是一种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关系妄想、被害妄想、特殊意义妄想、物理影响妄想、夸大妄想、自罪妄想、疑病妄想、嫉妒妄想、钟 情妄想、内心被揭露妄想。 强迫观念

37、又称强迫性思维,是指一种观念或概念反复地出现在患者脑海 中。 超价观念。5注意障碍、记忆障碍与智能障碍(详情见书)6. 自知力障碍:指患者对其自身精神病态的认识和批判能力。7. 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绪障碍:1)情绪高涨:面带笑容,自诉心里高兴2)情绪低落:面带愁容,表情痛苦悲伤3)焦虑:在缺乏充分的事实根据和客观因素的情况下4)恐怖:遇到特定境遇或某一特定事物,随机产生与处境不符的紧张、害怕 心情。8. 以性质改变为主的情绪障碍:情绪迟钝、情绪淡漠、情绪倒错。9. 意志行为障碍:1)意志增强2)意志缺乏3)意志减退4)精神运动性兴奋5)精神运动性抑制:木僵、违拗、蜡样屈曲、缄默、被动性服从、刻板

38、动作、 模仿动作、意向倒错、作态、强迫动作。10.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妄想性障碍:精神分裂症(发作期自知力基本丧失)、妄想 性障碍、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11. 心境障碍:1)躁狂发作:情绪高涨、思维奔逸、精神运动性兴奋。2)抑郁发作:情绪低落、思维缓慢、语言动作减少或迟缓。3)双向障碍:情绪高涨和情绪低落交错发作。4)持续性心境障碍:持续性并常有起伏的心境障碍。12. 神经症:是一种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持久的心理冲突,病人觉察到或体验 到这种冲突并因之而深感痛苦且妨碍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五个特点如下:意识 的心理冲突;精神痛苦;持久性;神经症妨碍着病人的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没 有任何器质性病变作

39、为基础。13. 心理冲突的常形有两个特点:与现实处境相联系,涉及大家公认的重要生活 事件;它有明显的道德性质,不论你持什么道德观点,你总可以将冲突的一方视 为道德的。14. 心理冲突的变形:与现实处境没有什么关系;不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变形 是神经症性的。15. 应激相关障碍又称反应性精神障碍或心因性精神障碍。16. 急性应激障碍:在遭受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后,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发病, 病程为数小时至数天。17. 创伤后应激障碍:又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从创伤到发病间的潜伏期可从数 周到数月不等。18. 适应性障碍:通常在遭遇生活事件后1个月内起病,病程一般不超过6个月。19. 心理生理障碍:进

40、食障碍、睡眠障碍。20. 癔症:又称歇斯底里,是一种没有器质性病变,以人格倾向为基础,在心理 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产生的精神障碍。21. 许又新评估心理监看的三类标准:体验标准、操作标准、发展标准。22. 郭念锋的是标准(看)23. 心理正常、心理不正常、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的划分。24. 心理不健康状态分类: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性问题(可疑 神经症)。25. 一般心理问题是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 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26. 严重心理问题:是有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强烈、持续时 间较长、内容充分泛

41、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27. 压力:是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28. 压力源:生物性压力源、精神性压力源、社会环境性压力源。29. 强大的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有时近似于PTSD,被称为“灾难症候群”, 三个阶段:惊吓期、恢复期、康复期。30. 塞利把压力分为三个阶段:警觉阶段、搏斗阶段、衰竭阶段。第五章:心理测量学知识1. 测量: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定义包括三个元素:事物、素 质、法则。数字是代表某一事物或该事物某一属性的量,具有区分性、序列性、等距性 和可加性。2. 测量要素:参照点和单位。3. 测量量表:根据量表的精确程度,斯蒂文森将测量从低级到高

42、级分成四种水平: 命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等比量表。4. 心理测量的性质:间接性、相对性、客观性。5. 按测验的功能分类: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人格测验 按测验材料的性质分类:文字测验、操作测验 按测验材料的严谨程度分类:客观测验、投射测验 按测验的方式分类:个别测验、团体测验 按测验的要求分类:最高行为测验、典型行为测验6. 常模团体:是由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人所组成的一个群体,或者是该群体的一 个样本。7. 常模团体的条件:群体的构成必须明确界定;常模团体必须是所测验群体的代 表性样本;样本的大小要适当(一般最低不小于30或100个,全国性常模一般 应有20003000人为宜,样本大

43、小适当的关键样本要有代表性);标准化样组是 一定时空的产物。8. 取样的方法: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组抽样和分层抽样。9. 常模:一种供比较的标准量数,由标准化样本测试结果计算而来,它是心理测 验时用于比较和解释测验结果的参照分数标准。10. 常模分数:施测常模样本后,将受测者的原始分数按一定规则转换出来的导 分数。11. 常模类型:发展常模、百分位常模、标准分常模。常见的标准分数:T分数(M=50, SD=10),标准九分(M=5, SD=2),标准十 分(M=5.5, SD=1.5),标准二十分(M=10, SD=3),离差智商(M=100, SD=15)。12. 比率智商(发展常模)

44、离差智商(标准分常模)表示个体智力在年龄组中所处的位置。13. 常模分数的表示方法:转换表法、剖面图法。14. 信度:指同一受测者在不同时间内用同一测验(或另一套相等的测验)重复 测量,所得结果的一直程度。信度只受随机误差的影响,随机误差越大,信度越 低。15. 信度评估的方法:重测信度、复本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评分者信度。16. 影响信度的因素: 样本特征。相关系数受样本是否异质及样本团体平均能力水平的影响 测验长度。测验越长,测验的测题取样或内容取样就越有代表性;测验越 长,受测者的猜测因素影响就越小。增加测验长度的效果应遵循报酬递减原则, 过长有时会引起受测者的疲劳和反感而降低可靠性。

45、 测验难度 时间间隔。只对重测信度和不同时测量时的复本信度(重测复本信度)有 影响。以再测法或复本法求信度,两次测验相隔时间越短,其信度系数越大;间 隔时间越久,其他变因介入的可能性越大,受外界的影响也越大,信度系数便越 低。17. 效度:指所测量的与所要测量的心理特点之间的符合程度,或者简单地说是 指一个心理测验的准确性。测量的效度除受随机误差影响外,还受系统误差的影 响。18. 效度的性质:相对性、连续性。19. 效度评估的方法:内容效度、构想效度和效标效度。20. 影响效度的因素:测验本身的因素、测验实施中的干扰因素、样本团体的性 质、效标的性质。21. 测验的项目分析:定性分析和定量分

46、析。定量分析主要是指对题目难度和区 分度等进行分析。22. 项目区分度,也叫鉴别力,是指测验项目对受测者的心里特性的区分能力。23. 难度和区分度都是相对的,是针对一定团体而言的,绝对的难度和区分度是 不存在的。较难的项目对高水平的受测者来说区分度高,交易的项目对低水平的 受测者来说区分度高,中等难度的项目对中等水平的受测者区分度高。第六章:咨询心理学知识1.心理咨询师是运用心理学及相关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心理咨询的技术 与方法,帮助求助者解除心理问题的专业人员。2.心理咨询的主要对象可分为三大类:一是精神正常,但遇到了与心理有关的现 实问题并请求帮助的人群。二是精神正产,但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产生心理障碍 导致无法正常学习、工作、生活并请求帮助的人群。三是特殊人群,及临床治愈 或潜伏气的精神病患者。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