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芥酸低硫苷杂交油菜新组合可行性研究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63227634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低芥酸低硫苷杂交油菜新组合可行性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低芥酸低硫苷杂交油菜新组合可行性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低芥酸低硫苷杂交油菜新组合可行性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低芥酸低硫苷杂交油菜新组合可行性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芥酸低硫苷杂交油菜新组合可行性研究(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一、总论:(一)概述:双低杂交油菜皖油17(原代号9605)由安徽省滁州市农科所于1996年育成,2001年8月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是安徽省“九五”科技攻关新成果。该组合属“三系”杂交种,其早熟性和丰产性居国内同类品种先进水平。两年省区试和生产试验,平均较秦油2号分别增产7.96%和9.31%,平均生育天数较秦油2号少4天。种子芥酸1%,硫苷30mol/g。皖油17适宜在我省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推广种植,以取代秦油二号等双高品种,促进油菜生产的优质化。(二)预期目标:1、总体目标:项目执行期内达到:A.生产杂交种12.5万公斤,质量达国标二级以上,实现杂交种销售额275万元,种子生产者

2、和经营者获利(含税)91万元。推广面积7万公顷,增收菜籽1.5万吨;为畜牧业提供低硫苷优质饼粕9万吨。B.实现制种和高产栽培技术配套,制订高产制种技术规程和高产栽培技术模式。2、阶段目标:A、2002年:主要是在全省进行示范推广,以及制种和高产栽培配套技术研究。计划制种20公顷,生产杂交种1.5万公斤;秋种面积1万公顷;参加长江中下游区试。B、2003年:计划制种140公顷,生产杂交种11万公斤;秋种面积6万公顷;继续参加长江中下游区试,并在适宜地区进行小面积试种、示范。3、资金投入及使用计划:该项目计划投资总额320万元,其中自筹120万元(已投入50万元),申请无偿资助200万元。具体用项

3、和使用时间见表1、表2:表1 资金使用计划表单位:万元 项目年度试种示范配套技术研究品质分析仪器购置设施维修年度合计2002403010805021020034010102030110项目合计80402010080320表2 自筹资金使用计划表单位:万元总额已投入2002年2003年120504030二、成果的先进性分析:我国双低油菜育种始于八十年代初期,至98年底,全国审定双低油菜品种(组合)已超过50个。但目前双低品种(组合)普及率只有40%左右,主要原因是目前双低品种综合农艺性状不及双高品种。由于受到基因源的限制,优而不丰、优而不早、优而不抗等问题都比较突出。皖油17较好的解决了优质与丰

4、产、早熟、抗病的矛盾,初步实现了优、丰、早、抗之集成。这就是该成果的主要创新点和巨大的开发利用价值。秦油2号是我国公认的双高代表型杂交组合,油研七号是“九五”以来在我省及长江下游地区面积发展较快的双低杂交组合。大量试验结果证明皖油17的综合农艺性状均优于上述两个杂交组合。两年省区试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皖油17与秦油二号菌核病田间病指虽然相当,但平均产量高9.31%,平均生育天数少4天;与油研七号产量虽然相当,但田间菌核病病指低16,平均生育天数少2.1天。皖油17是安徽省滁州市农科所承担的省“九五”科技攻关成果,知识产权属滁州市农科所独家所有。三、实施方案分析(一)转化内容与技术路线论述:该成

5、果转化包括三项主要内容:1、“三系”繁殖和制种技术的研究完善,以及杂交种的生产。通过播栽期试验和行比筛选、花期调控等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制种纯度和制种产量,并制订制种规程。2、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和完善。通过多因子正交试验,筛选最佳栽培模式,做到良种良法配套,以便充分发挥该成果的增产潜力。3、示范推广。在高产栽培技术配套的情况下,通过示范、宣传,计划2002年秋种全省推广面积1万公顷,2003年全省种植面积达到6万公顷。示范采用点片结合的方法,根据我省南北生态条件差异较大的情况,分为沿江江南、江淮之间和淮北三大片,每片除设立多个示范点外,同时再设立10公顷左右的丰产方,以扩大宣传效果。(二)组织

6、实施方案论述制种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主要由项目申报单位滁州市农科所承担,试验主要在所内和大柳镇试验基地进行。示范推广主要由安徽省种子公司和农技推广总站承担。省种子公司和农技推广总站自“八五”以来一直是项目申报单位的攻关合作伙伴。省种子公司拥有现代化的种子检测、加工设备和广泛的试验、示范网络。省农技推广总站具有完善的推广体系和技术服务网络。与种子公司、农技推广总站进行合作,实现科研、行政和企业三结合,实践证明是进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好形式。1994年当滁州市农科所育成安徽省第一个杂交油菜“皖油九号”时,正是上述三家合作开发,在品种审定的当年,面积就达到5万公顷,第二年发展到10万公顷。(三)产

7、品市场调查与竞争能力预测我省是油菜生产大省,目前年种植面积140万公顷,主要品种有秦油2号、皖油九号、油研七号、华杂4号等。我国加入WTO后,秦油2号、皖油九号等双高品种不得不退出生产,油研七号等目前使用的双低品种由于抗性不强,受到菌核病严重影响,丰产不丰收。全国情况也与省内基本相似。优质、高产、早熟、抗(耐)病的皖油17此时进入市场,应该是最佳时机,必将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安徽省常年油菜种植面积140万公顷,其中双高品种近50%,加入WTO后,皖油17仅省内就有70万公顷的面积可供发展。假如被取代品种以秦油2号为代表,试验证明,皖油17比秦油2号增产9%左右,单产按2250公斤/公顷计算,则

8、70万公顷可增收菜籽157.5万吨。70万公顷年需杂交种140万公斤,每公斤种子按22元计算,种子年产值可达3080万元,种子生产者和经营者年获利1019.2万元。今年秋种因种子紧缺,不少群众纷纷要求扩大制种。因此,该成果的开发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社会经济效益巨大。(四)投资预算与资金筹措:该项目需资金总额预计320万元,计划申请国家科技部成果转让无偿资助资金200万元,自筹120万元(其中已投入50万元)。自筹资金主要来源于自育的杂交油菜“皖油九号”种子生产经营及成果转让技术提存。表3 资金使用明细表单位:万元项目年度试种示范配套技术研究仪器购置设施维修品质分析资助自筹小计资助自筹小计资助自筹

9、小计资助自筹小计资助自筹小计2002202040151530552580401050551020033010400101020020030305510合计5030801525407525100404080101020(五)项目实施风险评价从市场来讲,时逢我国加入WTO,双高油菜品种即将退出生产,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双低杂交油菜皖油17此时进入市场,对发展我国优质油菜产业尤如雪中送炭,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成果本身育性稳定,制种和栽培技术已有一定基础,在项目实施期内,完全能够成熟配套。因此,该项目实施总体上风险较小。但农业成果应用易受灾害性气候影响,项目实施中如遇灾年即可能在规定年限内达不到预期面积和

10、社会经济效益。为尽可能减少影响,项目将在水利等生产条件较好的地区实施,以把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六)实施计划论述:该项目任务主要分为四项:1、制种技术研究:通过播期、行比、花期调控等试验,筛选最佳制种技术,制订高产制种技术规程。计划在2002年2003年完成 。2、高产栽培技术研究:通过多因子正交试验,筛选最佳栽培模式,制订高产栽培技术规程。计划20022003年度完成。3、杂交种生产:项目期计划生产杂交种12.5万公斤,其中2002年1.5万公斤,2003年11万公斤。4、示范推广:项目期内推广总面积7万公顷,其中2002年秋种1万公顷,2003年秋种6万公顷。各任务及完成时间详见下图。任务

11、 任务四 任务三 任务二 任务一 时间2002年1月 6月 2003年1月 6月 12月四、预期效益分析(一)成果转化目标分析皖油17已于2001年8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项目申报单位滁州市农科所早在1994年就与省种子公司等有关单位联合,开发杂交油菜皖油九号,合作十分成功。皖油17的开发,决定继续延用原来形式,目前各项有关工作已在进行中。项目实施后,制种、栽培等各项配套技术更加完善,完全可以满足产业化生产的需要。(二)经济效益分析项目期内计划推广面积7万公顷,生产杂交种12.5万公斤,增加产值275万元,种子生产者和经营者可获利91万元。(三)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分析皖油17抗

12、性较好,生产中可以大量减少农药用量,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熟期早,有利于调整茬口和缓解劳畜力紧张矛盾。低芥酸、低硫苷等品质特性不但能提高我国油菜籽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同时还可以改善我国人民食用油营养水平和促进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从而有力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如前所述,如果以其取代秦油2号等品种,每公顷可增收菜籽225公斤,可使广大农民直接受益。(四)产品单位售价、盈利及推广应用预测。根据目前市场杂交油菜种子行情,可以预期到“9605”的售价为22元/公斤,其中生产成本为9.12元/公斤,经营成本为5.60元/公斤;生产者和经营者共获利7.28元/公斤。项目期内,生产杂交种12.5万公斤,可实现销售

13、额275万元,获经济效益91万元(详见表4、表5、表6)。表4 单位产品(种子)生产成本效益预测表单位:元/公斤单位产品生产成本售价效益农资用工灌溉机械技术费合计2.54.00.561.061.09.12122.88表5 单位产品成本售价预测表单位:元/公斤单位产品经营成本售价盈利生产费用技术费用加工费用包装费用行息合计121.4220.217.6224.4表6 2002-2004年成果推广应用效益预测表 项目年度种植面积(万公顷)杂交种产量(万公斤)成本(元/公斤)售价(元/公斤)含税盈利(万元)200211.514.722210.92200361113.722280.08200410141

14、3.722187.92合计1726.5178.92注:盈利部分为生产者和经营者共同盈利。五、支撑条件分析(一)申报单位基本情况安徽省滁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全民事业主管单位:市科委通讯地址:安徽省滁州市丰乐路133号农科巷21号邮 编:239000(二)单位转化能力论述滁州市农科所是安徽省实行科研体制改革较早并很有成效的农业科研单位,十分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工作。1994年育成安徽省第一个杂交油菜皖油九号时,当年就联合省种子公司等有关单位,进行开发推广,品种审定的当年种植面积就达到5万公顷,第二年达到10万公顷。“九五”期间开发成果创收 407.5万元,相当于同期该所财政拨款的55.5%。参与项目

15、科技人员11人,其中正高职称1人,副高职称6人,这些科技人员从事成果转化工作时间都在5年以上,积累了丰富经验。该所在本地和青海省有多处种子生产、试验基地。具有气相色谱仪、紫外分光光度计等现代化种子品质检测仪器设备。项目技术负责人张志国同志,大学本科,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从事油菜科研三十余年,先后主持省“八五”、“九五”、“十五”科技攻关项目,育成油菜常规品种四个和杂交油菜皖油九号、皖油17等。获省科技进步一、三等奖各一项,四等奖三项。国家计委、人事部、农业部等六部委曾授予“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工作者”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三)单位职工队伍情况滁州市农科所属事业性农业科研单位,建所于195

16、6年。现有在职职工71人,其中技术人员 29人,大专以上学历22人,正高职称1人,副高职称6人。从事技术开发22人。主要管理人员6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5人,高级职称4人。法人代表吕斑,1962年出生,大学本科,植保专业,副高职称,长期从事农技推广和技术开发工作。(四)单位管理情况滁州市农科所从事科研体制改革较早,成效显著。该所从1993年开始实行事业单位企业管理,财务实行室、组核算,用人一律实行聘任制,经济指标和岗位责任明确,奖罚分明。市文明创建达标单位,2000年获市科研管理二等奖。(五)单位财务经济情况该所经济状况较好,开发创收能力强。2000年审计反映,帐面资产996.8万元(另有500

17、万元手续待办),银行存款41.6万元,库存油菜种价值60万元。1994年5月至2000年12月,总计创收948.7万元,是财政拨款733.8万元的1.3倍,其中科技开发创收407.5万元。(六)合作单位的开发能力项目合作单位省种子公司,是我省从事作物品种开发最早的单位,技术力量强,设备先进,经验丰富,试验、示范网络遍布全省,与兄弟省市也有广泛的联系。1993年开始合作开发我省第一个杂交油菜皖油九号,双方配合默契,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六、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说明(一)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安徽省农业工程设计院安徽省农业工程设计院是我省农业系统专门从事农业基建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规划等技术咨询服务

18、的设计单位。目前,设计院拥有职工总数30人,其中高级技术人员9人,中级技术人员6人,初级15人,在各类农业资源开发、规划、畜牧、水产养殖、饲料加工、种子、棉花仓贮加工、冷冻等方面具有很高的业务水平和丰富的设计经验。单位主要负责人:张瑄,联系电话:0551-2672986。(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人员:李洪,编制单位项目负责人,年龄33岁,学历本科,专业:工程经济,工作单位:安徽省农业工程设计院,职务:副院长,职称:工程师孙桂庚,编制单位技术负责人,年龄30岁,学历本科,专业:农业工程,工作单位:安徽省农业工程设计院,职称:工程师赵皖平,年龄35岁,学历本科,专业:农业经济,工作单位:安徽省农业

19、工程设计院,职称:高级经济师。张志国,年龄57岁,学历本科,农业:农学,工作单位:安徽省滁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职称:农业推广研究员。余华胜,年龄35岁,学历本科,专业:农学,工作单位:安徽省滁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职称:高级农艺师。邓衍明:年龄25岁,学历本科,专业:农学,工作单位:安徽省滁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职称:助理农艺师。 七、有关附件目录:1、品种审定证书2、安徽省第四轮杂交油菜新组合区域试验汇总报告、生产试验汇总报告3、品质检测报告4、安徽省“九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课题)合同5、审计报告6、法人证明双低杂交油菜皖油17示范推广及产业化可行性研究申报单位:安徽省滁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编制单位:安徽省农业工程设计院编制时间:二一年九月目 录一、概论1二、成果先进性分析2三、实施方案分析3四、预期效益分析7五、支撑条件分析9六、编制说明11七、有关附件121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