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2012年自考“土地资源管理”课程考试大纲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63214378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天津2012年自考“土地资源管理”课程考试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天津2012年自考“土地资源管理”课程考试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天津2012年自考“土地资源管理”课程考试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天津2012年自考“土地资源管理”课程考试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2012年自考“土地资源管理”课程考试大纲(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土地资源管理 (2009年4月修订版) 课程代码:3366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土地资源管理 课程代码:3366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土地资源管理是农村经济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属于土地科学学科体系的一个分支学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土地资源管理是研究土地资源利用活动中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经济规律的科学。该课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对传统的土地资源管理内容进行更新,基本形成了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土地资源管理体系;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增加了土地可持续利用经济分析的教学内容,将课程体系从研究传统意义上的

2、人地关系即土地利用问题、土地分配问题扩展到以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注重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的应用,将传统的马克思土地制度理论与西方制度经济理论加以融合;在强化土地资源管理理论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数量经济分析的方法,主要是运用数量经济学模型,分析土地利用的经济问题,如成本效益分析、土地规模经济、土地可持续利用经济分析等。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考生基本掌握土地的基本特性与功能,理解人地关系原理、土地报酬规律及规模经济原理,对地租理论、土地价值与价格理论及其内涵能够正确把握和分析,能独立思考如何协调好土地利用和土地分配中人与地的关系,以及如何提高土地的综合生产

3、力和综合经济效益,以发挥土地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基础作用。了解土地利用中的基本制度与政策,并能针对我国的具体实际情况加以分析。在学习过程中,要求理论结合实际,注重课程内容的实践运用。三、与本专业其他相关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学习本专业其他课程的重要专业课程。特别与土地经济学、资源经济学、农业经济与管理和管理学等课程有着紧密联系。第二部分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 绪论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让考生理解、掌握土地的综合概念、内涵和综合特性,人地关系内涵,土地问题形成原因,了解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及基本任务。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土地的综合概念与特性功能(重点)识记:土地的综合概念与

4、内涵;土地的综合特性。理解:土地的基本功能与用途(二)人地关系、土地问题的概念与内涵(重点)识记:人地关系的概念与内涵;土地问题的概念与内涵;当前我国面临主要土地问题。理解:土地问题的形成原因(三)土地资源管理的学科性质与研究对象(一般)理解:土地资源管理的学科性质与研究对象。(四)土地资源管理的基本任务(一般)理解:土地资源管理的基本任务第二章 人地关系原理及土地的供给与需求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让考生理解、掌握人口经济理论,土地供给与需求的概念,土地需求理论与供给理论,土地供求关系调控,理解土地增长对土地资源压力和土地生产潜力和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概念。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

5、)人地关系理论研究的历史趋向(一般)识记:人地关系的内涵。(二)人口发展与人口可持续发展原理(次重点)识记:人口问题的实质与内涵,人口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内涵、战略。理解:马克思主义人口论和人口经济原理。(三)土地的供给与需求(重点)识记:土地供给(自然供给、经济供给)、土地需求的概念,影响土地自然供给和经济供给的制约因素,影响土地需求的因素。理解:土地经济供给表现的两种形态。应用:试述我国土地供求的特点与调控。(四)人口压力与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分析(次重点)识记:土地生产潜力、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概念,缓解我国人地关系紧张状态的途径。理解:人口增长对土地资源的压力。第三章 土地报酬规律与土地集约

6、经营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让考生理解、掌握土地报酬递减规律,三阶段分析,土地集约利用经营及我国实行土地集约经营的途径。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土地报酬规律概述(一般)理解:近代土地报酬规律的内涵,马克思主义对“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分析。(二)生产要素配合原理与生产函数理论在土地报酬运动三阶段分析中的应用(次重点)理解:应用生产函数对土地报酬运动物质数量关系的三阶段分析(三)土地集约经营(重点)识记:土地集约度、土地集约经营、土地粗放经营、土地受容力的概念。(四)实现我国土地集约经营的主要途径(重点)理解:实现我国土地集约经营的主要途径。第四章 规模经济原理与土地规模经营一、学习

7、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让考生理解、掌握规模经济与经营内涵,规模经营原理,我国农地规模经营问题,城市土地规模经营效益分析等。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规模经济和规模经营的概念与内涵(重点)识记:规模经济(内在经济和外在经济)、规模效益。理解:适度规模经营的内涵。(二)农业土地规模经营(重点)识记:西方各国农业土地规模经营发展经历的历程、发展规律和基本形式,制约我国农户、农场经营规模的主要因素,实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基本条件和规模标准、政策取向和途径。理解:我国农业用地规模经营的理论基石、各试验区的成效,如何确定农业土地规模经营形式和适度规模经营的度?(三)城市土地规模经营(一般)识记:城市

8、土地的特点理解:城市土地规模经营效益的体现。第五章 地租理论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让考生理解、掌握地租的本质及其种类,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的主要内容,地租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应用。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地租的概念、性质与形式(重点)识记:地租的概念和内涵,绝对地租、垄断地租的概念,广义地租的基本形式,经济地租的基本形式。理解:级差地租与级差地租的区别。(二)西方古典地租理论(一般)理解:李嘉图与屠能差额地租学说的区别。(三)马克思主义地租原理(次重点)识记:马克思主义地租原理包括哪些方面?(四)我国的社会主义地租(重点)识记:社会主义地租的基本形式。理解:社会主义地租的性质与特点

9、,社会主义地租的经济意义。应用:试述社会主义地租的分配。第六章 地价理论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让考生理解、掌握地价的内涵及特点,马克思主义土地价值与价格理论,地价评估方法,土地价格制度创新及管理。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土地价值与价格理论(一般)识记:土地价格的概念和经济意义。理解:马克思主义土地价值与土地价格原理。(二)影响土地价格的因素及土地价格变动的规律(次重点)识记:土地价格的制约因素理解:土地价格的变动规律(三)土地估价方法(一般)理解:马克思“地租资本化”法、纯收益资本化法、市场比较法、替代成本法、剩余法。(四)土地价格机制与土地价格制度创新(重点)识记:城镇土地基

10、准土地价格、农用地基准土地价格、标定土地价格、交易土地价格的含义。理解:土地价格制度创新。(五)土地价格管理(重点)应用:土地价格管理的基本措施。第七章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让考生理解、掌握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概念和基本模式,农业生产资源的供求关系和配置原理。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概念与基本模式(重点)识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概念。理解: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三维结构框架”的理论。(二)农业生产资源优化配置的理论及其应用(次重点)识记:农业生产资源的配置原则。理解:农业生产资源的供求关系。第八章 土地利用分类与空间配置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

11、学习,让考生理解、梦轩阁掌握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分类的概念,土地利用地域分工涵义和原则,土地利用区域规划的涵义和规划体系以及土地利用区位选择。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土地利用的分类(重点)识记:土地利用分类的概读者居念、目的与原则,我国新土地管理法中土地利用分类。(二)土地利用地域分工(一般)识记:地利用地域分工的原则。理解:土地利用地域分工的涵义。(三)土地利用区域规划(重点)识记:土地利用区域规划的涵义和意义。理解:农村区域规划、城市区域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含义。(四)土地利用区位选择(一般)识记:土地利用区位选择的经济意义,城镇用地的含义。理解:屠能的农业区位论,城镇用地的区位选

12、择。第九章 土地可持续利用概论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让考生理解、掌握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概念、原则和制约因素,土地可持续利用管理评价标准与指标体系以及我国土地利用问题与可持续利用战略。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概念与内涵(重点)识记:土地可持续利用概念与基本原则。(二)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制约因素(重点)理解:限制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因素。(三)土地可持续利用管理评价标准与指标体系(次重点)识记:土地可持续利用管理评价标准与原则。理解:土地可持续利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四)我国土地利用问题与可持续利用战略(重点)应用:我国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我国实施土地可持续利用战略。第

13、十章 各类土地可持续利用与管理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让考生理解、掌握耕地利用的特征与原则、存在问题及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保障机制,城镇用地的特点及利用原则和管理措施。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重点)识记:耕地的供给与需求的概念,耕地利用原则。理解:耕地利用的特征,我国耕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应用:我国耕地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保障机制。(二)城镇用地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次重点)识记:城镇用地的特点、利用原则与管理措施。第十一章 土地制度概论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让考生理解、掌握土地制度的概念、构成及功能,我国土地制度的变迁以及土地制度改革的理论趋向。

14、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土地制度的概念与构成(重点)识记:土地制度的定义,构成。理解:土地制度的功能。(二)我国土地制度的产生与变迁(一般)理解:我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变迁,我国现代集体土地所有制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三)土地制度改革及其理论趋向(次重点)识记:土地制度改革的含义。理解:土地制度改革的理论趋向。应用:当前结合我国国情,理解我国的土地制度改革与趋向。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一、考核目标的能力层次表述本课程的考核目标共分为三个能力层次:识记、理解、应用,它们之间是递进等级的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基础上。其具体含义为: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

15、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二、指定教材土地经济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刘书楷、曲福田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版。三、自学方法指导1、在开始阅读指定教材某一章之前,先翻阅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知识点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突出重点,有的放矢。2、在了解考试大纲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考核知识点

16、和考核要求,在阅读教材时,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对基本理论必须彻底弄清,对基本方法必须牢固掌握,并融会贯通,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内容体系。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重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加以整理,这可从中加深对问题的认识、理解和记忆,以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整个内容,可以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同时,在自学各章内容时,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切勿死记硬背;同时在对一些知识内容进行理解把握时,联系实际问题思考,从而达到深层次的认识水平。4、为了提高自学效果,应结合自学内容,尽可能地多看一些例题和动手做一些练习,以便更

17、好的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做练习之前,应认真阅读教材,按考核目标所要求的不同层次,掌握教材内容,在练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回顾与发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题时应注意培养逻辑性,针对问题围绕相关知识点进行层次(步骤)分明的论述或推导,明确各层次(步骤)间的逻辑关系。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目标总要求和各章掌握的知识点。2、应熟知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并深刻体会与理解各知识点的考核目标。3、辅导时应注意指导考生加强本学科研究方法的训练,加强考生自学能力、观察和思维理解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18、4、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准,指定教材为基础,避免随意超纲。5、辅导时协助考生理解知识点的能力层次,不可将试题难易与能力层次直接挂钩。6、辅导时应突出重点,对学生要启发引导,不可让学生死记硬背。7、辅导时应要求学生刻苦学习,钻研教材,独立思考,勤于提问。8、助学学时:本课程5学分,建议总课时90学时,助学时分配如下:章 次内 容学 时第一章绪论10第二章人地关系原理及土地的供给与需求10第三章土地报酬规律与土地集约经营8第四章规模经济原理与土地规模经营8第五章地租理论10第六章地价理论10第七章土地资源优化配置6第八章土地利用分类与空间配置8第九章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6第十章各类土地可持续利用与管

19、理6第十一章土地制度概论8合计90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考核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2、试卷中不同能力层次的度量比例大致是:“识记”为30%,“理解”为40%,“应用”为30%。3、试题难易程度应合理:易、较易、较难、难比例为2:3:3:2。4、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占65%,次重点占25%,一般占10%。5、试题类型一般分为:名词解释、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等。6、考试采用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50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为及格。六、题型示例(样题)(一)名词解释:土地(二)填空题:土地自然供给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它是 弹性的供给。(三)单项选择题 土地的概念是就土地作为( )而讲的。 A矿产资源 B.生产资料 C.自然资源 D.可再生资源(四)多项选择题土地的经济特性包括( )。A.供给的稀缺性 B.利用方式的相对分散性 C.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 D.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 E.利用后果的社会性(五)判断题对级差地租理论作出完整而系统研究的是大卫李嘉图 ( )(六)简答题简述土地自然供给的制约因素。(七)论述题现阶段我国如何实现耕地供求平衡,缓解人口对耕地的压力。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