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基础知识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6317744 上传时间:2020-09-26 格式:PPT 页数:115 大小:36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农业产业化基础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15页
农业产业化基础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15页
农业产业化基础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15页
资源描述:

《农业产业化基础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产业化基础知识(1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农业产业化基础知识,四川农业大学 杨文钰,第一章 概 述 一、中央和国务院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方针政策,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当前,要完善强化支农政策,建设现代农业,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

2、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第一要务是生产发展。实现生产发展是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农业 核心是科学化 特征是市场化 途径是产业化 手段是集约化 目标是三化,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要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发展大宗农产品期货市场和“订单农业”。 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快立法进程,加大扶持力度,建立有利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信贷制度。,在保证资本金充足、严格金融监管和建立合理有效的退出机制的前提下,鼓励在县域内设立多种所有制的社区金融机构,允许私有

3、资本、外资等参股。 大力培育由自然人、企业法人或社团法人发起的小额贷款组织,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管理办法。 引导农户发展资金互助组织。 各地可通过建立担保基金或担保机构等办法,解决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抵押担保难问题,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可给予适当扶持。,二、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大意义,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是确保基本农产品增长和农民增收,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的必由之路。 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步骤。 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举措。,三、 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和特征,(一)农业产业化的内涵 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或龙头企业为依托建设起来的包括科研开发、教育

4、培训、生产基地、产品加工和商业贸易等一、二、三产业紧密结合,相辅相成,五位一体的综合性产业集团。,实质是在农村对农业(包括农林、牧、渔各业)及其产前、产后相关产业部门,以市场为导向,按照互惠互利原则进行适当组合、改造、拓展,形成集科教、产加销、贸工农于一体的实行企业化管理的利益共同体。 目的是达到农业经济总体效益最高,实现可持续发展,满足社会生产、生活的多种需要和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二)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特征 1.生产专业化和布局区域化 (1)生产专业化 方式:实现社会化分工,产前、产中、产后诸多环节的专业化分工,种养加、产供销相互独立的系列化生产经营。 优势:

5、降低生产费用,赢得竞争优势,从而提高产业链的整体效率和经济效益,使农业以一个专业分工明确的又融为一体的产业身份参与市场竞争和分享高附加值。,(2)布局区域化 通过调整农产品结构,逐步形成与资源特点相适应的布局 按照比较优势原则,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确立主导产业,实行连片开发,建立生产基地。 2.经营一体化 组织形式 ,按照产业链和企业经营性质,使种养加、产供销形成一条龙,农工商实行一体化经营,实现效益最大化,从而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 3.服务社会化 国家各级部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社会上的各种服务机构. 为农业产业化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服务.,4.管理企业化 龙头企业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

6、要求,规范经营管理带动农业产业经营企业化。 如因地制宜对联合农户采用合同(契约)制度、参股分红制度、全面经济核算制度,互惠互利,自负盈亏,讲求效益,对全系统的营运和成本效益实行企业式管理,从而使龙头企业和农户互相依托,共同发展。,四、农业产业化经营与传统农业经营的区别,(一)基本内涵的区别 传统农业经营是一个产品生产部门,是人类特别是农民谋生的物质生产部门,而不是产业,本质特征是自给性和封闭性。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管理体系和经营方式,是一、二、三产业紧密结合、相辅相成和五位一体的综合性产业集团。它的本质特征是生产专业化、布局区域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和管理企业化。,(二)生

7、产组织形式的区别 传统农业经营的生产是一家一户分散的、超小规模家庭生产方式,农工商、供产销是分离的。 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调整农产品结构,逐步形成与资源特点相适应的规模化布局。将一家一户的分散种养联合成千家万户的专业化生产,创造区域性的产品优势和规模优势,(三)生产管理方式的区别 传统农业经营的管理完全依靠政府部门或农民自己来进行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管理是全系统的营运和成本核算实行企业式管理,(四)产品的形式和产品销售的区别 传统农业经营所生产的产品大部分直接用于农业人口消费。 农业产业化经营生产的农产品很少以初级产品的形式(原料)直接进入市场,而是通过产后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形成高一级的产品进入市场

8、,获得比初级产品更高的效益。,第二章 农业产业化的构成要素,实施农业产业化的基本条件: 1.要具有符合市场需求的主导产业和产品; 2.主导产业要具有相对资源优势,包括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区域特色,并具有较高的商品率; 3.一个主导产业要有系列的开发项目,并能通过深度开发延长产业链条;,4.要有运作灵活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 5.要建立农业产业化的运行机制; 6.政府要有引导和扶持农业产业化的意识,要有相关的政策和法规作保障。,第一节龙头企业,一、龙头企业的概念、特征与类型 1.概念 依托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建立的,规模较大,辐射带动作用较强,具有引导生产、深化加工、服务基地和开拓市场等综合功能,与基地

9、农户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利益机制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流通企业、专业批发市场或合作经济组织。,2.特征 姓“农”: 它必须是以农副产品为原料或货源的加工企业、流通企业、批发市场或合作经济组织; 属“龙”: 必须具有较大的生产经营规模,具有较强的带动辐射作用; “一体”: 建立真正的一体化的经营机制和利益机制。龙头企业必须与基地农户之间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机制。,3.龙头企业的类型 加工企业做龙头 流通企业做龙头 批发市场做龙头 合作经济组织做龙头 科技实体做龙头,二、龙头企业必须具备的素质 (一)雄厚的资金实力 农业投资具有周期长、风险大的特点 ,要求长期资金必须占有一定比例

10、(二)技术创新的能力 龙头企业具有技术创新的能力,可以大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并从市场上获取超额利润,使参与农业产业化的各方分享技术创新所带来的收益,这是农业产业化组织的生命力。 (三)市场开拓的能力 建立在广泛收集和整理市场信息、对市场需求作出准确判断、不断开发新项目并开展市场营销工作等基础之上的。唯有具备市场开拓能力,企业才能最终实现生产与市场的对接,才能有效地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才能真正起到带动干家万户农民闯市场的作用。,三、龙头企业的作用 (一)支柱作用 龙头企业凭借自己的技术优势和先进设备,可以对农副产品进行深度加工、系列开发、多次转化增值,提高农业的比较利益。 (二)桥梁和纽带作用

11、龙头企业,可以把分散经营的小农户联结起来,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和组织化程度,实现与千变万化的国内外大市场的联结,增强了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三)引导作用 龙头企业凭借自己信息灵通的优势,可以通过国内外的市场需求信息,引导生产基地和农户调整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生产适销对路的农副产品。 (四)支持作用 龙头企业凭借自己较强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从互惠互利的原则出发,对农副产品生产基地进行适当的扶持和服务。 (五)开拓作用 龙头企业凭借自己的经济实力强、规模大、信息灵、产品优、销售体系健全等方面的优势,可以开拓、扩大和占领国内外市场,而市场的开拓又可以为产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张奠定坚实的

12、基础。,四、龙头企业存在的问题 (一)规模较小,层次不高,带动能力弱 (二)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 初步形成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分配机制,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经常出现违约现象,导致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矛盾增多,削弱了龙头企业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 (三)竞争无序,产权不明,管理薄弱,五、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 (一)鼓励创办龙头企业 扶持对象:具备一定开发农副产品的能力,并能组织加工销售、开展服务的国有、集体、个体、私营企业,如:一大批乡镇企业;一部分大中企业;一批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为主的中外合资企业。 (二)支持技术改造 1引进先进设备 2大力推广农科教与龙头企业联姻,有利于加快科技成

13、果的转换和培养现代化适用人才,(三)提高龙头企业的营销能力 1发现、培养、使用营销人才 2建立、健全销售体系 从扩展专业化流通载体出发,大力发展为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服务的专业市场和外埠窗口,建立、健全销售体系,多层次、多渠道搞好产品流通。 (四)运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龙头企业 目标:实行股份合作制或股份制,强化经营管理,逐步把龙头企业建设成为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使其能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方法:一方面,要制定规划,逐步培养一批大型龙头企业。另一方面,按目标,将企业改制、改组、改造与加强管理结合起来,提高经济效益。,(五)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1. 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至少要

14、靠合同(契约)来取代外部市场的一系列一次交易,以此来实现外部市场交易内部化和经营一体化。 2. 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通过资产关系作为联结纽带和利益调节机制。,第二节生产基地,一、生产基地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充分发挥自然优势 建设生产基地,可以充分利用各地的自然条件,扬长避短,做到以最少的消耗取得最大的产出。 (二)有利于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 促进地区之间的分工协作,推动农业社会化大生产,能够带动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从而提高基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三)有利于扩大经营规模 能够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形成小群体、大规模生产格局,形成商品批量,有利于提高农业规模效益。 (四)有利于先进技术的

15、应用 能够促进农业专业化生产,扩大经营规模,为农户和服务组织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创造条件,也对农业劳动者提高技术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五)有利于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和竞争力 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优势,形成规模化基地生产,能够做到你无我有、你有我多、你多我优、你优我廉,从而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六)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能够把分散的千家万户联结起来,为了维护共同的利益,采取共同的行动提高谈判能力,从而改变一盘散沙、任人摆布的状况,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二、生产基地的内涵及类型 (一)生产基地的内涵 生产基地是指围绕龙头企业或市场建立的,联结众多农户形成的某种主导产业的专

16、业生产区域和生产组织形式。 生产基地是区域化布局的具体表现,是主导产业在地域上的表现形态,是扩大农户外部规模的一种形式,是联结农户的一种组织形式,(二)生产基地的类型 1按基地生产内容分类 种植业生产基地、林业生产基地、畜牧业生产基地、渔业生产基地 2按生产基地联结农户的方式分类 协会型生产基地 合作社型生产基地 。 统种分管型生产基地 服务组织型生产基地 行政指导型生产基地,三、建设生产基地的原则 (一)适地布局原则 把生产基地布局在最佳区域内,做到自然适宜、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 (二)技术先行原则 (三)可持续发展原则 生态平衡要求生物多样化,基地建设要求生产专业化,

17、这是一对矛盾。如处理不好,必然破坏资源、环境、生态平衡,贻害无穷。因此,要利用其规律性因势利导、避害兴利,做到可持续发展。,(四)集中化生产原则 生产基地建设必须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于一定地区、一定产业和一定产品,形成商品批量,这就要求做到生产专业化,坚持规模开发,坚持集约化经营。 (五)一体化管理原则 龙头导向:生产基地必须围绕龙头企业来建设,必须按龙头企业提出的技术规程和所需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进行标准化生产,必须按合同把产品交售给龙头企业。 组织创新:通过组织创新,提高农民专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四、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的现状 (一)依托行政区划,地区和部门间分割严重,导致经济

18、辐射作用较弱,功能发挥受到限制,与市场需求脱节。 (二)投资渠道单一,自我发展能力不足 多为政府投资,投资数额有限,用于科技改进、引进和培训的费用则更少。再者,由于缺乏激励手段,社会、企业等缺乏投资热情,使其自我发展能力受到制约,后劲不足。 (三)基地建设规模小、档次低、配套性较弱,五、生产基地建设的基本思路 围绕龙头建基地,连片开发扩基地,突出特色强基地 (一)改善基础,连片开发 有计划地选择一定区域,统一规划,集中投入,改善基础,专业开发,就能很快形成产业化生产基地。 (二)调整结构,产业集中 主要做法是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形成主导产业的区域集中布局。 (三)由点到面,规

19、模扩张 专业户到专业村,到专业乡,最后数乡一业,多村一品,(四)同业合作,联合生产 在家庭经营基础上,打破社区界限,采取协会、联合会、专业合作社、企业联合集团等组织形式,把选择同一生产方向的农户及单位联合起来,从事同一种农产品的生产。 (五)龙头对接,基地转化 国家有计划、有步骤地在我国主要农产品产区选建了各种农业商品基地,要实现与龙头企业的对接,可直接转化为产业化生产基地。,(六)完善基地社会化服务体系 健全以乡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基础,以国家专业技术部门和龙头企业为依托,以农民自办服务组织为补充的多种经济成分、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服务体系,从良种繁育、种苗提供、饲料供应、技术服务、加工、运

20、销、信息等各方面为基地提供服务。 (七)加强法制建设,确保基地建设稳步发展 签订规范化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经济合同,尽快健全生产基地的法律保障体系,使基地建设走向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八)提高农民的素质,1.团队意识:众人拾柴火焰高 2.市场意识:商品、规模 3.长远意识:要吃得眼前亏、忌跟着市场跑 4.科技意识:先进技术、标准 5.法律意识:合同、守信,第三节主导产业 一、主导产业的含义及与其他产业的关系,二、主导产业的作用 上连市场 下接农户 建设中介组织 培植生产基地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吸引外来资金投入和生产要素流入,三、确立主导产业的原则 (一)市场需求原则 国内外市场需求是推动产业发展

21、的最大最直接的动力,是确立农业产业化项目的重要前提和最高准则。 (二)资源优势原则 1要全面正确认识资源优势 2要准确把握和利用资源优势 准确把握资源优势的标准:一是资源的开发具有市场前景;二是资源具有规模开发的优势;三是具有开发这种资源所必须的生产要素的聚集手段。,3要积极创造优势 小的气候资源优势、人才资源优势、技术资源优势、政策优势都是可以创造的。 4要拓宽视野看优势 扩大视野,把本地的某种优势与外地的、外省的甚至是国外的其他优势结合起来,为我所用。 (三)产业关联度最大化原则 产业关联:就是在社会生产中不同产业之间的相互联系,有纵向和横向之分。,(四)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原则 布局合理,

22、可以使产业化项目本身和相关产业协调发展,节省物耗、能耗,提高总体功能和总体经济效益。 (五)优势产品优先原则 从已经形成的优势产品中,选择和确立主导产品和农业产业化项目,目标比较明确,投资少,见效快。 (六)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原则 选择和确立主导产业和农业产业化项目时,必须是国家的产业政策所支持、鼓励发展的产业,而不是国家限制发展的产业。,第四节 市场体系 一、市场的功能和构成要素 (一)市场的功能 1交换功能:市场为商品交换提供场所。 2实现功能:生产商品的耗费和商品的价值只有通过市场的交易得以补偿和实现。 3检验、评定功能: (二)市场要素 1市场主体:商品的生产者、经营着、消费者 2市场客

23、体:商品、资金、技术、信息、劳动力 3市场运行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风险机制和调控机制。,二、农村市场体系的现状和问题 (一)市场体系不健全,基础设施落后 (二)市场主体发育程度低 (三)市场运行不规范 (四)市场环境不完善 三、加强市场体系建设 (一)完善农产品市场 重点是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完善,根据商品的流向、仓储设施、交通运输条件合理布局,形成以全国性的批发市场为龙头,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并存、设施完备的市场网络。 (二)建设要素市场 土地市场、劳动力市场、金融市场建设,(三)培育市场主体 1.要根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将国有、集体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改造成产权明晰、具有法人资

24、格的独立主体,直接参与市场竞争。 2.加快粮棉油流通体制改革,实行政府宏观调控下的市场化经营。 3.积极培育农村市场中介组织,发挥其沟通信息、协调生产、调控价格、保护农民利益、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 4.鼓励和引导农民适当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专业化水平,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四)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 1.要对已有的法规不断完善,使市场法规的内容配套、协调。 2.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树立起市场法规的权威性。 3.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改变传统观念。 (五)强化政府对市场的监督管理 1.要建立健全统一的规范化市场监管机制。 2.要建立健全规范的政府对市场的调控机制。,第五节社会服务体系 一、社会化

25、服务体系的重要作用 (一)农民联合走向市场的桥梁 (二)政府联系农民的传感器 (三)龙头企业联结农户的纽带 (四)农业专业化的润滑剂 (五)农业规模化的黏合剂 (六)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的催化剂 (七)农业产业化的新生长点和有效载体,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类型 (一)现有的国家经济技术机构 (二)龙头企业兴办的各种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 (三)各种专业性合作经济组织兴办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 (四)个人兴办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 (五)合股、合作办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三、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现状 对于实现农业增产增收,推动农业经济两个根本性转变,促进农业产业化发挥了重大作用。 不足之处 产权关系模糊,

26、责权利不清,内部运行机制不规范; 服务组织与政府的关系不清, 经营意识差,福利色彩浓厚,造成资源浪费和集体资产流失; 规模小,实力差,服务能力不强,带动力较弱,与农民的服务联结还不够紧密; 社区局限性大,服务面不够宽,服务内容系列性差。,四、构建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基本思路 (一)转变政府服务组织的职能 (二)强化集体服务组织的功能 (三)大力发展新型合作服务组织 (四)积极扶持与引导民营服务组织 (五)深化产业化实体服务,五、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一)农业社会化服务要逐步形成产业化 (二)农业社会化服务要形成一个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多功能的服务网络 (三)提高服务水平,增加农业社

27、会化服务的技术含量 (四)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1提供和完善相应的物质、技术和资金条件 2转变职能,制定优惠政策,保障农业社会化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3健全法制体系,为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第三章 农业产业化的运行机制,第一节 组织机制 一、农业产业化的组织结构 (一)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组织形式 1纵向一体化经营 龙头企业+基地+农户 通过合同等方式与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 等有关的企业组成综合体 2横向一体化经营 相同专业化企业或组织在经济上、组织上的联合,(二)农业产业化的主要模式 1龙头企业带动型 企业+基地+农户 (1)实力强 (2)带动范围大 (3)产业链

28、延伸 (4)有原料主要供给区域 (5)利益分配机制较完善 2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 依托农业合作社,或农民专业协会等合作经济组织,把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从事某种农产品的生产资料供应、产品收购、运输、贮存和加工等一系列产前、产中、产后的一体化经营。,3主导产业或主导产品带动型 围绕这些主导产业或主导产品,搞初级农产品的加工、贮藏、营销等,形成以主导产业或主导产品为主体,向产后延伸增值的产业链的一种组织模式 。 特点: (1)主导产业或主导产品规模大 (2)专业化水平较高 (3)区域性强 (4)产后增值作用明显,4中介组织带动型 行业协会+企业或经纪人+农户 5市场带动型 专业市场+农户 以专业化

29、市场或交易中心为依托,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充分发挥专业化市场的辐射带动作用,节省农产品交易成本,提高农产品运销效率和经济效益,达到“发展一处市场、带动一个产业、繁荣一方经济、富裕一方农民”的目的。,6科技带动型 科技园区+农户 以农业科技园区或开发区为龙头,通过不断引进先进实用新技术,并成为高新技术成果的孵化器,促进区域农产品的开发和更新换代,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农户的生产,推动区域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产业化开发 。 科技人员+农户 开发中心+农户 围绕市场需要,兴办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中心,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二、组织要素的作用 (一)龙头企业的组织带动作用 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组织的核心

30、 发挥组织者、带动者、市场开拓者以及服务中心、信息中心、营运中心等的中枢作用 “风险共担”与“利益共享” ,利益结合是核心 (二)市场主体要素的组织载体作用 从农产品的生产环节来看,农民是最主要的市场主体 从农产品加工来看,企业是最主要的市场主体 从销售环节看,市场组织是主要的主体,(三)中介组织的组织纽带作用 连接农户与市场 生产性 :为农户和企业提供种子、化肥、农药、农用塑料薄膜等农业生产资料和技术装备等信息服务的经济调节性组织。 流通性中介 :主导产业服务的工农商经济联合体、专业协会、研究协会等经济性调节组织。 其它:金融、投资及信息、技术服务方面的市场组织。,(四)政府的组织引导作用

31、政府职能:提供公共物品 ,不直接干预微观经济发展进程 ,从宏观上协调社会与经济的发展。 政府的经济管理行为以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为准绳,旨在为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从宏观上协调社会与经济的发展。,第二节 决策机制,一、决策的含义 决策: 根据预定的目标作出的任何行动决定 农业产业化决策职能: 准确地确定主导产业的项目,建立某一主导产业的生产、加工、销售整体组织项目的管理,以及项目起止时间、管理机构、负责人、权责利的经营机制。 二、决策的影响因素 (一)社会经济环境 1经济体制改革 形成一个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使各环节都能得到合理利润。,2行政行为 作规划、制订政策、搞服务 3政策保护 各项

32、政策,应特别强调保护农民利益,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 4资源条件 自然条件、经济条件 5市场导向 以需(销)定产,以此调整生产结构,加强市场预测,通过市场使自然优势变成商品优势,达到经济优势的目的 6农村工业化水平 培植乡镇企业,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二)企业内部资源和能力 企业内部资源和能力是指人财物等资源,以及企业财务能力、营销能力、管理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等。 (三)竞争 根据竞争对手的数量、实力,扬长避短,在竞争中取得和保持优势。 (四)风险 除自然风险外,还存在市场风险、政策风险和技术风险等。在决策时,要分析特定农业产业化项目的主要因素、有关合作风险倾向和承受能力、契约的合理性等。,三、决策

33、类型 (一)经营方针决策 指为实现经营目标而制定的具有针对性、方向性和原则性的行动纲领。 1确定经营方针的依据 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主管部门的指导性计划; 市场供求水平和价格水平; 当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量; 企业的经济技术条件,包括人、财、物、技术水平等; 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2确定经营方针的原则 (1)发挥比较优势原则 (2)以需(销)定产原则 (3)综合利用原则 :一是劳动力、土地和其它生产资料的综合利用;二是指农副产品的综合利用。 (4)动态平衡原则 :在平衡中发展,在发展中平衡 3经营方针的类型 (1)专业经营 一个企业只从事一个生产部门、一种产品或一个生产阶段的经营。 优点

34、: 能够最有效的利用企业的资源优势; 有利于应用先进科学技术和高效率的机器设备; 有利于发挥劳动者的专长; 有利于组织生产资料供应和产品运销,进一步降低成本。,缺点:不利于利用企业的其他资源,尤其是劳动力及副产品;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比较大,一旦遭受风险,企业的销售收入及利润将受到严重影响。 (2)综合经营 一个企业将专业化经营与多种经营相组合的战略,称为“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简称综合经营 。 优点: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各种资源和副产品,均衡利用各种生产要素,稳定企业现金收支,便于产品运销、增值,分散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大大缓解农产品卖难。 缺点:投入较多的资金和技术,不易形成规模优势;技术水平

35、和员工素质提高难度较大。,(二)投资决策 投资是指投放一定数量的资金以期未来能获取收益的经济活动 1企业内投资 流动资产投资:目的性强,资金占有时间短,容易回收,决策相对容易 固定资产投资:为了产品更新换代、扩大生产能力和环保等,因此投资占用量大,周期长,风险大,决策相对困难。 投资决策程序为 :项目的提出 评价(现金量、时间占用、风险、成本和回报) 决策 执行 再评价,2企业外投资 企业在其主营业务以外,以现金、实物、无形资产,或者购买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方式,向其他企业的投资,包括境外投资。 注意选择投资对象、投资方式、投资回报和投资安全。,(三)营销决策 企业识别、分析、选择和发现市场机

36、会,采取营销组合策略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一系列活动过程。 1产品销售计划 (1)作用:用以反映计划期产品销售数量和收入,它是企业年度计划的重要组织部分,也是制定财务收支计划的重要依据。 (2)基本出发点:应以最少的耗费,及时地以较高的价格把产品销售出去,回收货款。,2. 产品策略 (1)产品组合决策: 产品组合策略是指一个企业推进给市场的全部产品或和产品项目的组合或结构,即企业的业务经营范围。产品组合决策包括扩大产品组合、缩减产品组合、产品线延伸策略。 (2)产品生命周期 指产品进入市场到被淘汰出市场的全部过程。 一般分为四个阶段: 产品引入阶段、市场成长阶段 市场成熟阶段、市场衰退阶段,3定

37、价决策 (1)定价策略 地区定价策略、折扣定价策略 差别定价策略、产品组合定价策略 心理定价策略 (2)定价方法 成本费用导向定价法 需求导向定价法 竞争导向定价法,4 分销策略 分销或分销渠道,是指产品在其所有权转移过程中,由生产领域进入消费领域的途径,以及相应设置的分销机构。 在现代市场营销活动中,大部分农业生产企业并不把产品直接销售给最终消费者或用户,而是借助于中间商进行销售。一个完整的分销活动,是通过分销主体中间商,运用不同的分销渠道,实施分销策略。 农产品分销渠道的设计应主要考虑顾客特性、农产品特性、中间商特性、竞争特性、企业特性等因素。,5促销策略 促销策略是指卖方向买方传递信息,

38、促进产品销售的一系列报道、说服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帮助消费者认识产品的特点、性能,引进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产生购买行为,从而达到扩大销售的目的 。促销的基本方式包括两种。 人员推销: 非人员推销:策略、公共关系策略和营业推广策略,四、决策过程 (一)确定决策目标 为使决策目标明确合理,必须注意: 目标要符合实际; 目标必须明确具体; 目标要有挑战性; 目标的考核性; 区分目标的重要程度和主次顺序。,(三)拟定备择方案 所拟定的全部备择方案中应当把所有的可能方案包括无遗 不同的备择方案必须是相互排斥 (四)评价与选择方案 1评价方案 技术的科学性;成本与效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的

39、可能性;潜在问题和不良影响等 2选择方案,第三节 利益分配机制,农业产业化是多元经济利益主体参与而构成的经济共同体。 一、利益机制的形成 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是农业产业化各主体在各经营环节上实现利益平衡的手段和工具。 利益机制的形成受到两方面因素制约 市场交换关系的制约; “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内“非市场安排”关系的制约。,二、利益机制的类型 (一)资产整合型 企业或企业集团以股份合作制或股份制的形式,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 以入股的形式进入二、三产业,以股东身份分享企业从事二、三产业的部分利润。 (二)利润返还型 “龙头”与农户之间有严格的合同关系,确定农户提供农产品的数量、

40、质量和收购价。同时,确定“龙头”经营组织的价格标准和按惠顾额返利标准。,(三)合作经营型 由农户之间按某种专业需要自愿组织的联合体;由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所有制单位与农户多方组成的专业化服务公司; 由国有或集体商业以及供销、资金、技术、信息等专业性服务组织与农户结成的利益共同体 。 (四)中介服务型 企业通过一些中介组织在某一产品的生产合作过程的各个环节上,实行区域联合经营,生产要素大跨度优化组合,使生产、加工、销售相连接,实行产业化经营。,(五)价格保护型 龙头企业对农户的农产品,以保护价进行收购,以此与农户建立稳定的联系。一方面解决了农产品“卖难”问题,另一方面也为企业建立了可靠的基地

41、。 (六)市场交易型 龙头企业对农产品的收购量通过纯粹的“买卖”活动进行,与农户不签订合同,自由买卖,价格随行就市。,三、建立利益机制的原则 (一)产权明晰是建立合理利益机制的前提 (二)确立农户在产业化中的主体地位 (三)“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 (四)市场导向原则 (五)因地制宜地原则 (六)利益机制的规范化、制度化,四、利益分配的方式 (一)利益补偿 松散型“公司+农户”模式中利益分配的主要方式 (二)利益分成 紧密型“公司+农户”模式中 (三)按股分红 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企业与农户进行利益分配的主要方式 (四)转移支付 通过各种转移支付手段为农民提供农业生产环节系列服务,对农民进行

42、间接价值补偿,第四节约束机制 建立约束机制的三条途径: 1. 靠道德观念、行为准则和较高的法律意识; 2. 运用法律手段; 3. 通过产权的流转和重组,建立资产关系。,一、市场约束机制 二、合同(契约)约束机制 保护价格: “完全成本平均利润”。当市场价高于合同价时,随行就市;当市场价低于合同价时就按最低保护价收购。 三、股份制或合作股份制约束机制 四、租赁约束机制 维系企业与农户关系的纽带是返租契约和关于租让土地的农民就业安排协议。,第五节保障机制 一、组织保障机制 产业化经营组织载体(龙头企业)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二、制度保障机制 (一)合同产销制度 (二)保护价格制度 (三)非市场安排

43、三、技术保障机制 技术要求为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技术路线为梯次拓展、循序渐进。,四、物资保障机制 多头保障,达到及时 、足量、优质、低价 五、资金保障机制 启动 发展 六、管理保障机制 观念、手段、机构 七、风险防范机制 (一)政府应加大农业风险投入 (二)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商业性农业保险相结合 (三)推行“农业互助保险”模式 (四)建立风险基金,第四章 农业产业化的标准化管理,第一节 企业管理标准化 一、企业标准化的概念、种类和任务 (一)企业标准化的概念和内涵 企业标准化: 指以提高企业管理效益和效率为目的,对企业范围内需要统一、协调的技术、管理和工作事项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标准化。 企

44、业标准: 对企业范围内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要求、管理要求和工作要求所制定的规程。它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据。,(二)企业标准的种类 1、企业标准的种类 在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情况下,制定的企业产品标准; 为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进步,制定的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的企业产品标准; 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选择或补充的标准 工艺、工装、半成品和方法标准; 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等。,2、企业管理标准的种类 管理基础标准、技术管理标准、环境管理标准、质量管理标准、信息管理标准、生产组织管理标准、经济管理标准、行政管理标准、标准体系评价管理标准等 (三)企业标准化

45、的任务 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化的法律、法规,实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制定和实施企业标准,并对标准的实施进行检查,以实现标准化效益。,二、制定企业标准的原则及程序 (一)制定企业标准的原则 1.贯彻国家和地方有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2.保证安全、卫生,保护消费者利益,保护环境; 3.有利于企业技术进步,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改善经营管理和增加社会经济效益; 4.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5.合理利用国家资源、能源,推广科学技术成果,有利于产品的通用互换,符合使用要求,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6.有利于对外合作和贸易。,(二)制定企业标

46、准的一般程序 编制计划、调查研究 起草标准草案、征求意见 对标准草案进行必要的验证 审查、批准、编号、发布。 具体参照企业标准化工作指南企业标准体系 技术标准体系的构成和要求、企业标准体系 管理标准体系的构成和要求,三、农业企业标准 1.概念: 农业企业标准是由农业企业自行制定、发布的标准,也是对农业企业本身范围内需要统一、协调的技术要求、管理要求和工作要求所制定的标准。 2.要求: 有利于合理利用国家资源,有利于推广农业科学技术成果,并应做到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市场适应性强,符合使用消费要求。,四、企业管理标准化 1. 农业企业标准化: 用标准化原理和方法进行企业管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科学

47、管理方法 ,而农业企业科学管理就是对农业活动用符合客观需要和可能的规范加以约束以达到人们预期目的的过程。这种约束规范即为农业企业标准,这个过程即为农业企业标准化。 2. 涉及内容和考虑因素: 市场的需求性、技术的先进性、经济的合理性、安全性和可靠性等,既要考虑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也要考虑生产、加工、物流和消费等。,第二节 基地环境标准化,一、基地环境的概念及其内涵 基地环境质量:指植物生长地和动物养殖地的空气环境、水环境和土壤环境质量。 二、基地环境标准化的内容 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重点监控四个环节 产地环境的监控 生产过程的管理 产品质量的检测 包装标识的规范,(一)无公害农产品基

48、地建设 1.无公害农产品的概念: 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者初加工的食用农产品。 2.认定条件: (1)产地生态环境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环境标准 (2)集中连片有一定规模;有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管理机构和专职技术人员; (3)有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4)基地内农产品质量达到省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标准; (5)基地内农产品有注册商标; (6)有完善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二)绿色食品基地建设 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要求 绿色食品初级产品和加工产品主要原料的产地,其生长区域

49、内没有工业企业的直接污染,水域上游和上风口没有污染源对该地区直接构成污染威胁,从而使产地区域内大气、土壤、水体等生态因子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2.监控的主要对象 水体、土壤和大气,另外需要对农作物所施用肥料的种类、数量、品质进行调查,对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药剂种类和数量进行调查。,(三)有机食品基地建设 大气: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 3095)所列一级标准。 水:农田灌溉用水评价采用国家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渔业用水评价采用国家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畜禽饮用水评价采用国家地面水质标准(GB 3833);加工用水评价采用生活用水标准(GB 5749)。 土壤

50、: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三、加强基地环境标准化建设的对策 (一)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三)完善基地建设的支撑和保障体系,第三节 动植物种养技术规程化,动植物种养技术规程化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动植物生产全过程的系统标准化,包括农业生态环境、农业投入品、农作制度与生产操作技术、生产管理与服务、产品质量及其监控等诸方面标准的制定与贯彻实施。,一、产品种养技术规程的概念 产品种养技术规程是指为合理生产优质农产品,并在生产、作业、业务处理等方面为提高效率而制定的规范(标准),二、动植物种养技术规程化现状与问题 处在较为落后的状况 三、动植物种养技

51、术规程化的主要特点 (一)自然适应性 (二)延伸性 (三)区域性 (四)专用性 (五)多样性 (六)复杂性与综合性 (七)经济、社会适应性,四、优质安全农产品的生产技术规程 (一)无公害食品生产技术标准 包括无公害食品生产资料使用准则和无公害食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两部分 (二)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 包括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使用准则和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两部分 1种植业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种植业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系指农作物的播种、施肥、浇水、喷药及收获等各个生产环节中必须遵守的规定,主要内容表现在: 植保 作物栽培(含施肥) 品种选育方面 耕作制度方面 2畜牧业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畜牧业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52、系指畜禽在选种、饲养、防治疾病等环节必须遵守的规定 3水产养殖业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同上,(三)有机食品生产技术标准 病虫草害防治方面 污染控制方面 水土保持方面 五、推进动植物种养技术规程化的战略性措施 (一)强化农业生产标准化意识 (二)建立配套的技术标准体系 (三)因地制宜地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标准 (四)加强农业生产科学技术创新 (五)加强动植物物化栽培或饲养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第四节 产品加工标准化,一、农产品加工的概念与内涵 农产品加工是指用物理、化学等方法,对农产品进行处理,以改变其形态和品质,使之更加适合消费者需要的过程 二、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污染预防 保证作为原料的农产品的质量 加工企

53、业需具有严格的管理系统、良好的卫生条件 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工艺、物理加工方法 运用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简称HACCP)和良好良好操作规范(简称GMP方法,从原料开始对各个生产环节进行监控 ),第五节 产品质量标准化,一、农产品质量标准的概念和要求 (一)农产品质量标准的概念与内涵 质量标准就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对动植物、微生物及其产品的每一质量因素,所确定的最佳平均值和允许的上下限 (二)农产品标准中的质量要求 农产品标准的核心 农产品标准中的质量要求内容(示例如下图),二、优质安全农产品的质量标准 (一)无公害食品产品质量标准 无公害食品产品质量标准是衡量无公害食品最终产品质量的指标尺度 无

54、害化生产管理是实现无害化生产目标的关键,(二)绿色食品产品质量标准 绿色食品产品质量标准是衡量绿色食品最终产品质量的指标尺度 绿色食品产品标准主要包括原料要求、感官要求、理化要求、微生物学要求等四个方面。 1.原料要求 2.感官要求 3.理化要求4.微生物学要求 (三)有机食品产品质量标准 基本要求: 原料来自天然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或野生天然产品;,产品在整个生产加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有机食品的加工、包装、贮藏、运输要求; 生产者在有机食品的生产、流通过程中有完善的追踪体系和完整的生产、销售的档案; 必须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的认证。,三、推进产品质量标准化的对策 加快各级各类农业标准的制定

55、,以形成统一权威的、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 加快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加强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第六节 产品贮藏运输标准化,物流,系指物的流通,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农产品物流是农业产业化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现农产品增值的必然要求 农产品贮藏运输是农产品物流的关键部分 一、农产品包装 概念:农产品包装是为了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运输、便于贮藏、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材料、容器及辅助物的总称。,食品包装的基本目标:较长的食品保质期和货架寿命;不带来二次污染;减少原有营养及风味的损失;低包装成本;贮藏、运输方便、安全;增加美感,引起消费欲望 对包装的几个要求: 包装材料的选择 包装技术的选择 重视食品标签的使用和维权 二、农产品贮藏运输 农产品(含食品)的贮藏运输主要要求,须根据农产品的类别、特点、包装要求、储藏要求、运输距离及季节不同等采取不同的手段; 在贮藏运输过程中,所用工具(容器及运输设备)必须洁净卫生,不能产生污染; 在贮藏运输过程中,农产品禁止与农药、化肥和其他化学制品等一起运输、存储。,三、促进农产品物流业发展的对策 (一)建立和完善物流技术标准化体系 (二)推广先进适用的物流专用车辆和设备 (三)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 (四)树立大物流理念 (五)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