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古代文学常识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63163919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0.6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古代汉语古代文学常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古代汉语古代文学常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古代汉语古代文学常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古代文学常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古代文学常识(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姓氏名号1. 常识(1) 姓的作用:“纪世别类”早期的姓是一种族号。主要作用:“别婚姻”氏 族社会中同姓不婚。“崇恩爱,厚亲亲”氏族社会中,同氏族成员平等地享 有氏族内部的各种权利。奴隶社会中,奴隶无姓。贵族有姓,平民无姓,因此 姓也成了区分社会地位的一个标志。(2)氏:氏是姓的分支,有分尊卑的作用。姓是不变的,而氏的变化很大,可以自 立,常见的自立原因有:以受封的邑名为氏,如:解狐;以所居住的地名为氏, 如:西门豹,百里奚;以官名为氏,如:史墨,司马相如;以祖先的字或谥号 为氏,如:孔丘(宋公孙嘉之后,嘉字孔父)。战国以后,人们往往以氏为姓, 姓氏逐渐合而为一,到了汉代,通称为姓,自天子至一

2、般平民都可以有姓(不 分尊卑)。(3)名字:把名和字连起来称呼表示尊敬,先秦是先字后名,汉代以后是先名后字。2. 着名人物名字韩愈字退之 端木赐字子贡宰予字子我 冉耕字伯牛 曾点字皙(说文:点,小黑也。皙:人色白也。) 颜回字子渊(说文:渊,回水也。) 樊须字子迟(须、迟都有待的意思。)孔鲤字伯鱼屈原名平,字原(尔雅释地:大野曰平,广平曰原,高平曰陆。) 诸葛亮字孔明唐代 柳公绰字宽元代 周权字衡之清代学者 方东树字植之 曾参字子舆 晋代 山涛字巨源三国 赵云字子龙(云从龙)宋代 陆游字务观 秦观字少游(旅游观光) 岳飞字鹏举清代学者 潘耒字次耕汉代 吴平字君高唐代诗人 罗隐字诏谏 北宋词人

3、晏殊字同叔 孔丘字仲尼(丘:山丘,鼓起来的样子。史记记载孔子:“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 丘云。”) 王粲字仲宣(粲:粟之精者【一鲜一明】。宣:天子宣室【一扬一明】。义素相近) 陈琳字孔璋(琳:美玉。孔:非常。璋:玉名,羊圭为璋。圭,瑞玉也) 曹丕字子桓(丕、桓皆有大的意思)付毅字武仲班固字孟坚 孔融字文举(说文:炊气上出也。从鬲,虫省声。举,起也。) 徐干字伟长(干,长胁也。)阮瑀字元瑜(瑀,石之似玉者。瑜,美玉) 应玚字德琏(玚,大圭,尺二寸。琏:胡琏也,夏商祭祀时用华美的小玉器。) 刘祯字公干(题曰桢,旁曰干。桢:坚木。桢干:版筑之具,筑墙时所用的木柱。)二、古代官职1. 三公九卿:三公是

4、中国古代最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已有此词,西汉今文经学家据、等书以为三公指司马、,学家则据周礼以为、太师、太保为三公。西汉初承秦 制辅佐皇帝治国者主要是丞相和。另有最高军事长官太尉,但不常置。从武帝时起,因 受经学影响,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也被称为三公。西汉时九卿是列卿或众卿之意。先 秦文献中有三公九卿之说,但秦并没有这种制度,西汉初也不见九卿名称。仅武帝以后 由于儒家复古思想的影响,人们就以秩为一类的高官附会成古代。(1)三公1. 丞相,政府最高行政长官,有一个秘书处,下辖九卿。2. ,最高军政长官,?负责管理全国军事事务,但他平时没有军权,战时也要听从皇帝 的命令,而且要有皇帝的符节才能调

5、动军队,军权实际上也是掌握在皇帝手里。3. ,主要管理记事,其地位相当于副丞相,主要职责是管理图籍、奏章,监察文武百 官。御史大夫下设,驻在皇宫;,弹劾中央和皇宫一切事;,中央派到地方各郡负责监 督郡守的御史。?(2)九卿是指古时中央政府的多个高级官员,指官位很高的人。秦汉时期的卿,不一定是九个 人,九卿言其官职完备。1. ,掌管宗庙礼仪,地位很高,属九卿之首;2. ,掌管宫殿警卫;3. ,掌管宫门警卫;4. ,掌管宫廷御马和国家;5. ,掌管司法审判;?6. ,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务;?7. ,掌管皇族、宗室事务;?8. ,掌管租税和财政收支;9. ,掌管专供皇室需用的山海池泽之税及官府手工业。

6、2. 三省六部:(1) 三省在中央设立三师、五省(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和内侍)。三师、三公只是一种荣 誉虚衔。五省之中,只有尚书、门下、内史三省才是真正的中枢权力机构(秘书省掌 图书典籍,职任较轻;内侍省掌侍奉宫掖,委以宦官)。三省各有明确分工。1.内史省(后改为中书省)中书省,古代官署名。魏曹丕始设,掌管机要、发布政令的机构。 沿至隋唐,遂成为全国政务中枢。改为内史省”。中书省掌握行政大权,它与掌管军 事大权的枢密院,合称二府”。元代以中书省总领百官,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 军、监察三权。门下、尚书两省皆废,故中书省较前代尤为重要。地方行政一部分亦 由中书省掌握。明初沿用,洪武十三年废中

7、书省,由皇帝直接统领六部。明永乐帝时 设,机要之任开始归“内阁”。负责起草诏令。?2.门下省“门下省为官署名称。东汉时即设侍中,秩比二千石,属于少府,职掌为侍从皇帝左 右、赞导众事、顾问应对,皇帝外出,则侍从参乘。门下省原为皇帝的侍从机构,南 北朝时权力逐渐扩大,北朝政出门下,成为中央政权机构的重心。隋唐时与中书省同 掌机要,共议国政,并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其长官称侍中,或称 纳言、左相、黄门监,皆因时而异。其下有黄门侍郎、给事中、散骑常侍、谏议大夫、 起居郎等官。?3尚书省。南朝宋得名,前身为尚书台”。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来。是魏晋至宋 的中央最高政令机构,为中央政

8、府最高权力机构之一。尚书省”的组织机构于隋朝定 型。以唐代制度为例:有吏部、礼部、兵部、刑部、民部、工部等六部,下辖吏部、 主爵等24司。六部尚书都以所在“部为名,而以所在司为名。负责执行诏令。(2) 六部:三省的长官侍中、中书令、尚书令相当于秦汉时期的宰相。??尚书省是国家最高行政 机关。其下设吏、礼、兵、度支(后改为户)、都官(后改为刑)和工六部,与诸寺、 台分别处理各类事务。每部设为最高长官,总管本部政务。开始的时候,六部叫做六 曹,即六个办事机构。六部的长官为尚书。六部的设置成为后代封建国家中央政权的 固定制度。1吏部中国古代官署。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下设四

9、司:明 清为、验封司、稽勋司和考功司。司的长官为郎中,副长官为员外郎,其属官有主事, 令史,书令史等。文选清吏司掌考文职之品级及开列、考授、拣选、升调、办理月选。 验封司掌封爵、世职、恩荫、难荫、请封、捐封等事务。稽勋司掌文职官员守制、终 养、办理官员之出继、入籍、复名复姓等事。考功司掌文职官之处分及议叙,办理京 察、大计。2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曾称地官、 大司徒、计相、等。明清时期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 事宜。其内部办理政务按地区分工而设司。各司除掌核本省钱粮外,亦兼管其他衙门 的部分庶务,职责多有交叉。?3礼部:中

10、国古代官署。南北朝北周始设。隋唐为六部之一。历代相沿。长官为礼部尚书。考 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礼部下 设四司,明清皆为:掌嘉礼、军礼及管理学务、科举考试事;祠祭清吏司,掌、凶礼 事务;,掌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掌筵飨廩饩牲牢事务。4兵部:官署名。隋始置,六部之一,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源于三国魏五兵 制。曹魏始置五兵(中、外、骑、另U、都)尚书,另有有关军事的驾部、车部、库部 等曹。各曹设郎。隋始合为兵部,以尚书为主官,侍郎为次官。迄至清末,历代沿袭, 职权则不尽相同。宋、辽、金、元兵部不辖兵政。明代号为“本兵”,权最重,凡官军 选授

11、简练,均为其掌。清光绪三十二(1906),废兵部,改设陆军部。?5刑部:中国古代官署。隋文帝定六部制度,初沿北齐置都官,主官为尚书;次官,炀帝定为 侍郎。后代均以刑部掌法律刑狱,与最高法院性质的大理寺并列。明清两代,刑部作 为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与督察院管稽察、大理寺掌重大案件的最后 审理和复核,共为三法司制”。刑部的具体职掌是:审定各种法律,复核各地送部的 刑名案件,会同九卿审理监候”的死刑案件以及直接审理京畿地区的待罪以上案件。? 6工 部: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为掌管营造工程事项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曾称冬 官、大司空等。工部起源于周代官制中的冬官,置尚书五人,其三曰

12、民曹。后汉以民 曹兼主缮修、功作、园苑之事。西晋以后置田曹掌屯田,又有起部掌工程,水部掌航 政及水利。后周依周官,置冬官府,长官为大司空。隋代开皇二年始设立工部,掌 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3. 郡县制:中国古代继宗法血缘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盛行于秦汉。郡县 制是古代在地方政权上的体现,它形成于时期。唐乾元元年(758)年,改郡为州,郡 县制废。(1)郡,是以下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秦始皇统一后,国土空前广袤,分天下为三十 六郡。 “郡”设郡守、等,分掌行政、兵事、监察职责。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设置于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同级地方行政机

13、构成为“道”。县级一下有“乡”、 “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此外,还有负责地方治 安并兼管公文传递的“亭”。(2)县,是郡的下级行政机构。县的长官称县令,由朝廷任命,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管 理政财、司法、和兵役。郡守通过每年的考核和平时的检查,对县令的工作进行考 察。4. 州、道、路与行省制(1) 州、道、路:唐代依山川形势划全国为10道,道下辖府、州(府州同级),府和州 再分别下领各县。后因增设节度使,成为后期的道一节度使一府(州)一县制,不 过后道已为虚设,唐末实际上还是三级制。宋初承袭唐制,后改为路制。路下为 府或州(府虽与州同级,但地位要略高于州)下再领县。宋后期增设军、监两类行 政

14、单位,视其辖区大小或归与府州同级,或归与县同级。明代全国分两京与13 (俗称13省)。两京直隶皇帝,而(省)下辖府,府下领州,州下领县。(路一级行政区 划在明朝则被完全废除了)(2) 行省制: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简称“行省”。我国 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行省制的内容:中央:中书省-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管辖大都及周围地区。(2)地方:(行省或省)-中书省的派出机构-管辖11个行省(包括 管理北方的、管理东北的和西南的云南行省等)。(3)在中央设,西藏成为元朝的正 式行政区。(4)设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元代行省下辖路,路下领府或州,府 和州下辖县(不过后期也出

15、现直隶府、直隶州,与路并列隶属于行省(清朝边疆设 置军辖区,内地设省制(省下辖府和直隶州,府下领散州和县(后期增设直隶厅其 地位低于府,但高于直隶州。变成府一厅一州一县。清朝督抚总管全省政务和军事, 下面设主管财政的布政司和主管司法的按察司,还有提督(高级武官)学政(主持 教育科举)、粮道(主管粮食)、盐道(主管盐政)和河道(主管水利)等属官,一 般一省只有一个布政司,但也有里外,比如江苏设布政司两人,一驻江宁,管理江 北,一驻苏州,管理江南(清朝的道仍有两种:分守道和分巡道,分别是布政司和 按察司的派出机构,不是正是的地方官员。5. 品阶勋爵(1)品阶:品阶是我国古代国家官员级别高低的标志,

16、将官员分为若干等级, 通称为品”;以某些称号来表示官员应享有某一级别的待遇,称为阶”。 品即品级,是官吏的级别,往往分为流内、流外各九品。而在一品之内, 又有上下阶之分,因此称作品阶(品节制度始建于秦代,到了汉代已经 比较严谨,当时用如干石来表示官职的高低。最高三公,为一万石,最 低只有11斛,总分22级。魏晋时期,官分九品,品内继续分为上中下, 正从等阶的品级制度。这种制度后代一直沿用。(2)勋爵: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 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如汉初既封 皇子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为王,为梁王,为淮南王等;魏曾封为陈王; 唐郭子

17、仪被封为郡王;清太宗皇太极封阿济格为英亲王,多铎为豫亲王。 再如宋代封莱国公,王安石封公,司马光为公;明代封韩国公,封曹国 公,封诚意伯,封新建伯;清代封一等毅勇侯,封二等恪靖侯,封一等 肃毅伯。勋官是授给有功官员的一种荣誉称号,有品级而无职掌。北周 时本以奖励有功的战士,后渐及朝官。隋置上柱国与柱国以酬军功勤 劳,皆无职掌,凡十一等。初名散官,至唐 始别称为勋官。置上柱国、 柱国、上护军、护军、上轻车都尉、轻车都尉、上骑都尉、骑都尉、骁 骑尉、飞骑尉、云骑尉、武骑尉,共十二阶,自正二品至从七品,皆无 职掌,称为勋官。历代相沿,大体同唐,品级或有小异。元无武骑尉。 明无上柱国而有左、右柱国,另

18、有文勋官左右柱国、柱国、正治上卿、正治卿、资治卿、资治少尹、赞治尹、赞治少尹、修正庶尹、协正庶尹 十一阶,清废。清代勋和爵合而为一。三、古代地理1. 古代地区划分:(1)周:镐京、雒邑。(2)陈国,妫姓,公爵。妫姓,系颛顼后裔,传至子孙帝舜娶帝尧二女娥皇,女英 女英生子商均。商均后代虞奄父为周的陶正,其子满娶周武王长女太姬,太姬 生陈申公,陈相公。陈系武王元女太姬之后。封国地为今陈县。 国都宛丘(今 河南淮阳县)(3)杞国,姒姓,公爵。系夏禹王之后。封国地为今开封府雍丘县。(4)宋国,子姓,公爵。系商王帝乙之长庶子,曰微子启。封国地为今河南东部、 江苏西 北部、安徽北部,中心为河南商丘(国都)

19、。(5)虞国,姬姓,公爵。系周太王次子仲雍之后虞仲。由于其兄周章已经为吴君, 别封其为虞。封国地为今河东太阳县。(6)虢国,姬姓,公爵。系王季子虢仲,文王之弟。封国地为今陕县东南之虢城。(7)齐国,姜姓吕氏,侯爵。系周功臣,曰吕尚,死后谥号为太公(俗称姜太公) 封国地为营丘(今山东潍坊昌乐县)。时曾至薄姑(临淄西北五十里),之后,仍 以为都城。(8)纪国,姜姓,侯爵。系太公次子。封国地为今寿光市。(9)鲁国,姬姓,侯爵。系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公姬旦,佐文王、武王、成王有功 乃封其长子周公旦于曲阜,以辅周室。都城曲阜。(10)管国,姬姓,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鲜。封国地为今河南信阳县。(后与蔡 叔

20、度,武庚作乱,无后,其国遂废。)(11)蔡国,姬姓,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度。封国地为今河南汝宁府上蔡县。后 与管叔鲜,武庚作乱,留后以祭祀。 都城汝南(今河南上蔡县西),后迁州来 (今安徽凤台县)。以州来为下蔡,汝南为上蔡。(12)卫国,姬姓,侯爵。系王同母少弟,为康叔。封国地为今北京冀州。先后建都 于(河南淇县)、(今河南滑县东)、(今河南濮阳县西南)。(13)滕国,姬姓,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绣。封国地为今山东滕州市。(14)晋国,姬姓,侯爵。系武王少子,曰姬唐叔虞。封于唐,后改为晋。封国地为 今山西平阳府绛县东翼城。都城唐(今山西临汾市西)、绛(今山西翼城县东南)、 晋景公迁至新田,仍

21、称绛(今山西曲沃县西南)(15)杨国,杨姓,侯爵。系黄帝后裔,武王分封其弟叔虞于唐邑(山西翼城)。 出公子齐,生伯侨,天子封为杨侯,以国为姓。(16)蓟国,姬姓,侯爵。系帝尧之后裔。封国地为今北京顺天府。(17)燕国,姬姓,伯爵。系周同姓功臣,曰召(shao)公。封国地为今幽州蓟县。(18)魏国,姬姓,伯爵。系周同姓功臣,曰毕公高。封国地为今河南开封府高密县。(19)曹国,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振铎。封国地为今济阳定陶县 都城)。(20)成国,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武。封国地为今山东兖州府汶上县。(21)霍国,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处。封国地为今山西平阳府。(22)秦国,嬴姓

22、,伯爵。系玄帝姬颛顼后裔。封国地为今陕西西安。(西周初期, 归周附庸。平王东迁,封为诸侯。) 国都原居雍城(今陕西凤翔县)、献公迁 至栎阳(今陕西高陵县东北)、孝公迁至(今陕西咸阳市东)(23)吴国,姬姓,子爵。系周太王长子姬泰伯之后。封国地为今吴郡。国都吴(今 江苏苏州市)(24)楚国,芈姓,子爵。系玄帝姬颛顼后裔。封国地为今丹阳南郡枝江。 国都丹阳(),楚武王迁至郢(今湖北江陵县北)。(25)莒国,嬴姓,子爵。系少昊之后。封国地为今莒县。(26)邾国,曹姓,子爵。系陆终第五子晏安之后。封国地为今山东邹城。(27)许国,姜姓,男爵。系伯夷之后,曰文叔。封国地为今许州。郑国,伯爵。前806 年

23、,郑国的开国君主建都陕西华县。第二任君主迁都郑州 荥阳的,第三任君主迁都郑州新郑的遗址,直到灭亡。郑国立国共计 432 年, 传位 20 君,建都郑州新郑395 年。郑国主要的版图位于今天的河南省中部。 越国,国君为,国都会稽(今浙江绍兴)(28)战国:齐()、楚()、秦()、燕(:今北京市)、赵(:今河北邯郸)、魏(:今河南开封)、韩()(29)秦代36郡:?河?太原郡?郡?郡 东郡?郡 郡?郡?郡?郡?郡 汉中郡 郡?郡??郡云中郡?郡?上谷郡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辽东郡?郡桂林郡象郡邯 郸郡 砀郡 薛郡 长沙郡( 30、 汉代 13 州:1.司州/司隶州 东汉州名。亦称司隶校尉部。东汉时辖

24、郡七,县一百零六。治所,即州行政机构所在地,在 洛阳县。洛阳故城址在今河南洛阳东北。司隶州的辖境相当于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山西 南部及陕西渭河平原。郡:河东郡,河内郡,河南郡,弘农郡2. 青州 青州,东汉州名。辖郡、国十一,县六十五。治所临淄县,故城址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北。 辖境相当于今山东临南以东的北部地区。徐州3. 徐州,东汉州名。辖郡、国五,县六十二。治所郯县,在今山东郯城县。汉末移治下邳, 在今江苏邳县东。三国曹魏移治彭城,即今江苏徐州。辖境相当于今江苏长江以北及山东南 部地区。郡:东莞郡,琅琊国,彭城国,东海国,下邳郡,广陵郡。4. 兖州 兖州,东汉州名。辖郡、国八,县八十。治所昌

25、邑县,在今山东金乡西北。辖境相当于今山 东西南及河南东部。郡:陈留郡,济阴郡,山阳郡,任城郡,东平国,东郡,泰山郡,济北 国。5. 豫州,东汉州名。辖郡、国六,县九十七。治所谯县,在今安徽亳州。辖境相当于今淮河 以北伏牛山以东的河南东部,安徽北部。郡:陈郡,汝南郡,安丰郡,弋阳郡,颍川郡。6. 幽州 东汉州名。辖郡、国十一,县九十。幽州治所蓟县,在今北京大兴县西南。辖境相当于今北 京市、河北北部、辽宁南部及朝鲜西北部。郡:代郡,上古郡,范阳郡,燕国,渔阳郡,右 北平郡,辽西郡,昌黎郡,辽东郡,玄菟郡,乐浪郡,带方郡。7. 冀州冀州,东汉州名。辖郡、国九,县一百。冀州治所常山国高邑县。三国曹魏移

26、治信都县,在 今河北冀县。辖地相当于今河北中部和南部、山东西部、河南北部。郡:中山国,常山郡, 河间郡,渤海国,安平国,清河郡,魏郡,赵国,巨鹿郡。(冀州、并州:由于这两个州的 地图是连在一起的,所以我把这两个州的内容放在一起,方便联系地图看。)8. 并州 并州,东汉州名。辖郡九,县九十八。并州治所晋阳,在今山西太原西南。辖境相当于今山 西、内蒙古自治区、河北、陕西的部分地区。郡:雁门郡,新兴郡,太原郡,西河郡,乐平 郡,上党郡。9. 荆州 东汉州名。辖郡七,县一百一十七。荆州治所汉寿县,在今湖南汉寿县北。汉末移治襄阳县, 在今湖北襄阳市。辖境相当于今湖北、湖南大部,及河南、贵州、广东、广西等

27、省的一小部 分。郡:魏兴郡,上庸郡,新城郡,襄阳郡,南乡郡,南阳郡,江夏郡,长沙郡,零陵郡, 武陵郡,桂阳郡,衡阳郡,建平郡,南郡。10. 扬州 东汉州名。辖郡、国六,县九十二。扬州治所历阳,在今安徽和县。汉末移治寿春,在今安 徽寿县。辖境相当于今安徽淮河和江苏长江以南及江西、浙江、福建三省,湖北东部、河南 东南部。郡:蕲春郡,庐江郡,丹阳郡,吴郡,会稽郡,鄱阳郡,临海郡,豫章郡,临川郡, 庐陵郡,建安郡,吡陵典农校尉部。11. 凉州 东汉州名。辖郡、国十二,县九十八。凉州治所陇县,在今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三国曹 魏移治姑臧县,在今甘肃省武威市。辖境相当于今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区和青海湟水流域

28、, 及陕西西部。郡:敦煌郡,酒泉郡,张掖郡,武威郡,西平郡,金城郡,陇西郡,南安郡, 广魏郡,安定郡,扶风郡,京兆郡,北地郡,冯诩郡。12. 益州 东汉州名。辖郡、国十二,县一百一十八。益州治所雒县,在今四川广汉。汉末移治成都, 在今四川成都。辖境相当于今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大部,及陕西、甘肃、湖北的一小部 分。郡:阳平郡,武都郡,汉中郡,巴西郡,梓潼郡,巴东郡,广汉郡,东广汉郡,巴郡, 涪陵郡,江阳郡,踺为郡,汉嘉郡,蜀郡,永昌郡,云南郡,建宁郡,兴古郡,朱提郡,样 珂郡,越隽郡。13. 交州 东汉州名。辖郡七,苍太十六。交州治所龙编,在今越南河内以北。三国孙吴移治番禺,在 今广东广州。辖

29、境相当于今广东、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大部分,及越南的一部分地区。郡:交 趾郡,郁林郡,苍梧郡,朱崖郡,高凉郡,南海郡。14. 雍州 (兴平元年设置,此时天下共有十四州)汉光武帝定都洛阳,设立过雍州,但是不久取消。 兴平元年(公元194 年),分凉州和三辅地区置,成为正式行政区,辖郡九。其范围包括原 凉州部分和司隶校尉部的长安及附近的三辅,治所就在当时东汉末代皇帝汉献帝的临时所在 地长安(31)唐代十道1.关内道唐贞观元年(627)初置 ,关内道在古雍州地理范围,初辖,另兼治单于安北都护府,辖地 相当于今陕山秦岭以北,宁夏贺兰山以东,内蒙呼和浩特市以西,阴山、狼山以南的河套地 区。开元二十一年(73

30、3),将关内道长安(今陕西西安)附近地方分出,另设京畿道。始设关内 道采访使,以京官遥领。乾元元年(758)改为观察处置使。关内、京畿二道同治长安。关内 道属贞观十道、开元十五道之一。领陇、泾、原、宁、庆、鄜、坊、丹、延、灵、威、会、 盐、夏、绥、银、宥、胜、丰,和安北都护府、单于都护府,共21 个府州(2 个都护府)。2.河南道唐贞观元年(627)初置,辖境在黄河之南,故名,东尽海,西距函谷,南滨淮,北临河。 领虢、陕、汝、郑、滑、汴、许、陈、蔡、颍、亳、宋、徐、泗、宿、海、濮、曹、登、莱 密、青、沂、兖、淄、齐、郓、棣、濠和河南府,共30 个州府。辖境相当于现在的山东省、 河南省全境,江苏

31、省北部和安徽省北部。治洛州洛阳县(现在河南洛阳市东北)。开元中分 置都畿道,治洛州洛阳县(现在河南洛阳市东北),辖河南府河南郡、汝州临汝郡,共2个 府州。河南道遂改治汴州,今河南开封县治。 同时,河南道也是今河南省名的由来。 3.河东道唐贞观元年(627)初置,辖境在黄河之东故名,故名,东距常山,西据河,南抵首阳、太 行,北边突厥,领太原府和蒲、晋、绛、慈、隰、汾、沁、辽、岚、石、忻、代、云、朔、 蔚、潞、泽,共 18 府州。治河中,今山西永济县治。基本地域在今山西省和河北省西北部。 4.河北道唐贞观元年(627)初置,辖境在黄河之北,故名,东并海,南临于河,西距太行、常山, 北通渝关、蓟门,

32、(渝关即今山海关,蓟门即今居庸关),领怀、魏、博、相、卫、贝、邢、 洺、恒、冀、深、赵、沧、德、定、易、幽、瀛、莫、平、妫、檀、蓟、营 24 州和安东督 护府。为今河南江河以北及山东、河北之地,包括河北大部、河南、山西、北京、天津的一 部分,治魏州,在今河北省大名县东。同时,河北道也是今河北省名的由来。5.山南道 唐贞观元年(627)初置,在终南太华之南,故名,东接荆楚,西抵陇蜀,南控大江,北距 商华之山,统荆、襄、邓、唐、随、郢、复、均、房、峡、归、夔、万、忠、梁、洋、金、 商、凤、兴、利、阆、开、果、合、渝、涪、渠、蓬、壁、巴、通、集等州。今湖北大江以 北,汉水以西,陕西终南以南,河南北岭

33、以南,四川剑阁以东大江以南之地,治襄州,今湖 北襄阳县治,后分为山南东西道。6.陇右道 唐贞观元年(627)初置。为十道之一。因在陇山之右(西),故名。据唐六典卷3:辖境“东 接秦州,西逾流沙,南连蜀及吐蕃,北界朔漠”。相当今甘肃陇山六盘山以西,青海省青海湖以东 及新疆东部地。开元二十一年(733)置陇右道采访使,治所在鄯州(今青海乐都县)。乾元元年 (758)废。但作为地理区划名称,直至五代时仍被沿用。7.淮南道 唐贞观元年(627)初置。领扬、楚、滁、和、濠、庐、寿、光、蕲、申、黄、安、舒,共 计 14 州、57 县。相当于现在的江苏省中部、安徽省中部、湖北省东北部和河南省东南角, 即淮河

34、以南,长江以北,湖北应山、汉阳以东的江淮地区门,治所在扬州(今江苏扬州市)。8.江南道 唐贞观元年(627)初置,辖境在长江之南,故名,东临海,西抵蜀,南极岭,北带江,领 润、常、苏、湖、杭、睦、歙、婺、越、台、括、建、福、宣、饶、抚、虔、洪、吉、袁、 郴、江、鄂、岳、潭、衡、永、道、邵、朗、澧、辰、巫、施、思、南、黔、费、夷、溱、 播、珍等州,为今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及江苏、安徽、湖北之大江以南、四川东南部、 贵州东北部之地,治越州(今绍兴市区)。9.剑南道 唐贞观元年(627)初置,废除州、郡制,改益州为剑南道,治所位于成都府。因位于剑门 关以南,故名。开元年间置剑南节度使。安史之乱后,

35、乾元元年(758 年)分为剑南西川节 度使和剑南东川节度使。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大部,云南省澜沧江、哀牢山以东及贵州省北端、 甘肃省文县一带。10.岭南道 唐贞观元年(627)初置,治所位于广州(今广州市),辖境包含今广东全部、广西大部、云 南东南部、越南北部地区。开元时将福州、泉州、建州、汀州、漳州五州(今福建省)划给 江南东道(32)元代 10 省:元朝在全国共设 10 个行省,即、河南江北、陕西、四川、甘肃、 云南、江浙省、江西、。而山东、山西、河北和内蒙古等地则称为“腹里”,由直 辖。(33)明代 15 省:明代在全国设置十五个省级单位,包括:、?、陕西、山西、山东、 河南、浙江、江西、四

36、川、广东、福建、广西、贵州、云南。以上共十五个省 级单位,为明朝稳定的统治区域,称为“两京十三布政司”。(34)清代 18 省:清朝对明代省级政区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最终将督抚的辖区与省 的辖区调整为一致,同时督抚也真正称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到乾隆中期,全 国确定为 18 个省级行政区,分别为直隶、江苏、安徽、陕西、山东、河南、陕 西、甘肃、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 其中直隶、四川和甘肃三省不设巡抚,分别由直隶、四川和陕甘总督直接管辖, 共 15 个巡抚;设直隶、两江(江苏、安徽、江西)、陕甘(陕西、甘肃)、四川、 闽浙(浙江、福建)、湖广(湖南、湖北)、两

37、广(广西、广东)、云贵(云南、 贵州)8 个总督,山东,山西和河南三省务总督,由巡抚兼理总督职责。2. 同名异地:(古)北京,唐指今山西太原,宋指今河北大名,金指今辽宁凌源。 (古)山东:一般指崤山以东,但也有指太行山以东的。(今)北京,春秋战国至南北朝叫燕,金叫中都,元叫大都。(今)南京,战国时称金陵,三国改为建业,晋改为建康,隋改为丹阳郡,唐江宁郡,北 宋称江宁府,南宋称建康府,明称应天府后又称南京,清再称江宁府(文人)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扬州”是 当时的名称,“广陵”则是古称,汉代称“广陵”。(雅称)张继的枫桥夜泊“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38、姑苏为苏州别称, 因苏州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另外还有如:成都别称“锦官城”,扬州别称“维扬”3. 名山大川:(1)河(一般专指黄河)(2)江(一般专指长江)(3)五岳(东岳泰山【太山、岱山】、西岳华山【太华】、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 嵩山【后加入】)(4)关【函谷关(春秋到战国在今河南灵宝、汉武帝时给为今河南新安县)】(5)山东(一般指崤山以东,泛指战国时六国,因为秦在崤山以西)(6)河东、河西、河内、河外(指黄河今流经山西陕西那一段,在河南省内北部为“河 内”)(7)江东、江左:长江下游现江苏南部一带(8)江西、江右:长江下游现安徽中部(9)四渎:天文志:“东井南垣之东四星曰四渎,江、河

39、、淮、济之精也。( 10)五湖:近代一般以洞庭湖、太湖、洪泽湖为“五湖”。古代的说法不同,如国 语、史记中的五湖专指太湖,或太湖及其附近的湖泊。在地理通释十道山川考 中 ,原先的五湖名称是指、洞庭湖、巢湖、太湖、。 ( 彭蠡即鄱阳湖。鉴湖到了清代则被 洪泽湖代替。 )?( 11)大泽有云梦,今湖北省长江南北,本为两泽,江北为云,江南为梦。今洪湖等是 云梦遗迹。4. 历代首都:夏朝(公元前21 世纪到公元前16世纪)都城在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商朝(公元前 16 世纪至公元前 11 世纪)都城在毫,今河南商丘北。公元前 14 世纪, 商王盘庚迁都到殷,今河南安阳。西周(公元前11 世纪至公元前77

40、1年)都城在镐京,今陕西西安西。东周(公元前770 年至公元前221 年)都城在洛邑,今河南洛阳。东周分春秋和战国两 个时期。秦朝(公元前221 年至公元前206 年)都城在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西汉(公元前206 年至公元23年)都城在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东汉(公元25 年至 220 年)都城在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三国(公元220 年至 280 年)魏的都城在洛阳,今河南洛阳东;蜀的都城在成都,今四 川成都;吴的都城在建业,今江苏南京。西晋(公元265 年至 316 年)都城在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东晋(公元 317 年至 420 年)都城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南北朝(公元 420 年至 58

41、9 年)南朝经历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都城都在建康, 今江苏南京;北朝的北魏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公元493 年,迁都洛阳,今河南 洛阳东;东魏的都城在邺,今河北临漳西南;西魏的都城在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北 齐的都城在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北周的都城在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隋朝(公元581 年至 618 年)都城在大兴,今陕西西安唐朝(公元618 年至907年)都城在长安,今陕西西安。以长安为京师,657 年以为东 都,时为陪都制。690 年,以太原府为北都,至742年,以京师为西京,改东都为东京, 改北都为北京。757 年 12 月置,号为西京,与南京成都府,中京京兆府,东京河南府,

42、 北京太原府合为五京,至此,唐五京正式确立五代(公元907 年至 960年)梁、汉、周的都城在今河南开封;唐的都城在今河南洛阳。 北宋(公元960 年至 1127 年)都城在东京,今河南开封。北宋王朝共有四京,即东京、 西京、和南京、北京南宋(公元1127年至 1279 年)都城在临安,今浙江杭州。元朝(公元1271年至 1368 年)都城在大都,今北京。明朝(公元1368年至 1644 年)都城在应天,今江苏南京。后迁都顺天府(今北京)。 清朝(公元1644 年至 1911 年)初期都城在盛京,今辽宁沈阳。公元1644 年迁都顺天 府。5. 常用名词: 【中华】上古时华夏族居四方中的黄河流域

43、一带,故称“中华”,后常泛指中原地 区。?【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始于春秋、战国时代,州名 说法不一,书禹贡作: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后成为中国的 别称。?【四海】指天下、全国。如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 意”。原为泛指之词,九州之外即为“四海”,又因古代人以为我国疆土四周环海,故称 中国为“海内”,外国为“海外”,“四海”则指天下。另外“四海”也指四邻各族(九 夷、八狄、七戎、六蛮)的居住区域。论语“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六合】指天地和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泛指天下。如过秦论中有“履至尊而制 六合”。海内南经中有“地之所载,六合之间

44、,四海之内”。?【八荒】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犹称“天下”。诗品中有“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杜甫寄韩谏议注“美人娟娟隔秋水,濯足洞庭望八荒”。?【中原】又称中土、中州,以区别于边疆地区。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 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西河】又称河西,黄河以西的地区。?【江东】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 所指区域有大小之分,可指南京一带,也可指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即今 苏南、浙江及皖南部分地区称作江东。?【江左】即江东。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江表】在中原人看来,长江以南

45、地区为长江之外,故称江表。赤壁之战中有“江表英豪,咸归附之”。?【江南】长江以南的总称,所指区域因时而异。?【淮左】淮水东面。?【山东】顾名思义,在山的东面。但需注意的是,因“山东”之“山,”可指崤山、 华山、太行山、泰山等数种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关东】古代指函谷关(古函谷关在今天河南灵宝市东北,新函谷关在今天河南新 安东)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杜甫兵车行“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关中】不同朝代所指范围有所不同,秦时指函谷关以西地区。后泛指自函谷关以 西战国末期秦国故地。杜甫佳人“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西域】古代

46、称我国新疆及其以西地区。?【朔漠】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单称“朔”,泛指北方。?【百越】又称百粤、诸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统称为百越。古文中常 泛指南方地区。?【五岳】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乐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 山。?【京畿】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隋唐 以后称“辅”。?【三秦】指潼关以西的秦朝故地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封给秦军三位降将, 故得名。史记项羽本纪中有“是时,还定三秦”。?【郡】古代的行政区域。秦统一天下设三十六郡,隋唐后州郡互称,明清称府。?【道】汉代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设道,这是一种

47、行政特区,与县相当。唐代的道,先 为监察区,后演变为行政区,是州以上一级行政单位。明清在省内设道,其中守道是小 行政区,而巡道只有监察区性质。?【路】宋元时期行政区域,相当于现在的省。?【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四、古代历法1. 四季与节气(1) 四季异名表(2) 春:阳春、青阳、艳阳、阳节、淑节、韶节、青春、苍灵、三春、九春(3)夏:朱明、朱夏、炎序、炎节、炎夏、清夏、朱律、长嬴、三夏、九夏(4)秋:素商、高商、金天、白藏、素节、商节、萧长、凄辰、三秋、九秋(5)冬:元冬、元英、元序、清冬、严节、寒辰、岁余、安宁、三冬、九冬(2)24节气:在古代,通常将到夏至之间的

48、时间段(约365.25日)也就是岁实(回归年), 分割为24段(每段约15日2时5),每段起始于一个节气,依次为:冬至(12.22)、小 寒(1.6)、大寒(1.21)、立春(2.4)、雨水(2.19)、惊蛰(3.5)、春分 3.20/3.21 )、 清明(4.5)、谷雨(4.20)、立夏(5.5)、小满(5.20)、芒种(6.5)、夏至(6.22)、 小暑(7.7)、大暑(7.22)、立秋(8.7)、处暑(8.23)、白露(9.7)、秋分(9.23)、 寒露(10.8)、霜降(10.23)、立冬(11.7)、小雪(11.22)、大雪(12.7)2. 天干地支与时辰(1)十二时辰读音与别称:子

49、)、丑(ch&u)、寅(yin)、卯(mdo)、辰(ch。n)、巳(si)、午(wu) 未(wei)、申(shen)、酉(you) 戌(xu) 亥(hai)1.夜半【ye ban】:子夜夜分中夜未旦宵分2.鸡鸣【ji mi ng】:荒鸡3、平旦【pi ng dan】:平明旦明黎明早旦日旦昧旦早晨早夜早朝昧爽旦日旦时4.日出【ri chu】:日上日生日始日曦旭日破晓5.食时【Shi shi】:早食宴食蚤食6隅中yu zho ng】:日禺禺中日禺7.日中【ri zhong】:日正日午日高正午亭午日当午8.日昳【ri die: 日昃日仄日侧日跌日斜9.晡时【bu sh】:馎时日馎日稷夕食10.日入【

50、ri rul:日没日沉日西日落日逝日晏日旴日晦傍晚11 .黄昏【hudng hun】:日夕日末日暮日晚日闇日堕日曛曛黄12.人定【馆nding】:定昏(2)十二个时辰对应的五行如下:23-1时为子时属水,1-3时是丑时为太,3-5时为寅时 属木,5-7时为卯时属木,7-9时为辰时属土,9-11时为巳时属火,11-13时为午时属火, 13-15时为未时属土,15-17是为申时属金,17-19时为酉时属金,19-21时为戌时属土, 21时-23时为亥时属水。五行有阴阳之分,奇数为阳偶数为阴。在具体的预测中,时辰有 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组成,不是简单地单以一个地支论断。(3) 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源自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 地支。天干地支组成形成了古代纪年历法。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 两者按固定的顺序相互配合,组成了。3. 常见术语a. 朔:每月初一b. 既望:十六c. 望:十五d. 朏:每月初三e. 晦:每月最后一日f. 弦:月亮与太阳成90度角。(上弦:初七/八,下弦:22/23日)g. 旬:十天为一旬。h. 仲春/夏/秋/冬:起初指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后分别指二月、五月、八月、十一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