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发展规划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63131259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 页数:73 大小:10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大兴安岭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大兴安岭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大兴安岭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资源描述:

《大兴安岭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兴安岭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发展规划(7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大兴安岭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发展规划732020年4月19日文档仅供参考 大兴安岭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一五”规划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规划,也是党中央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根据国家和省关于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有关精神,总结“十五”的经验和教训,把握“十一五”的发展基础和环境形势,贯彻落实地委提出的“实施生态战略,发展特色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的战略方针,制定本规划纲要,做为今后五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蓝图和行动纲领。一、“十一五”期间发展的基础和环境(一)“十五”发展回顾“十五”期间,是发展定位清晰、发展活力旺盛

2、、发展势头强劲、发展成效显著、发展前景明朗,取得最大成就的五年;是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五年;是锐意创新、开拓进取、蓬勃发展、全面繁荣,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目标迈出前所未有重大步伐,人民群众得到最大实惠的五年;是书写新的辉煌篇章、发生宏伟巨变、实现历史性飞跃,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十五”取得的辉煌成就,为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奠定了稳健昂扬的坚实基础。1.过去的五年,是思想不断解放、发展思路更加科学的五年。“十五”初期,地委、行署、林业集团公司总结开发建设以来的经验和教训,从林情区情出发,在国有林区率先提出了“实施生态战略,发展特色经济”的总体思路,将大兴安

3、岭发展定位在生态林区建设上,真正使森林资源得以休养生息。经过不懈努力,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2.过去的五年,是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的五年。全境被纳入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试点地区。对森林、湿地、河流、野生动植物等多种资源进行全方位保护,对呼中、南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扩建, 极大地改进了保护区基础设施条件。北极村、双河等6个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省(部)级自然保护区,全区保护区总面积由39.6万公顷上升到112.7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3.49%。采取果断措施主动停止了境内的砂金生产,环境保护和资源恢复工作成效显著。全区 有林地面积达657.7万公顷,比 增长1.7

4、%,活立木总蓄积5.20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8.93%,比 提高1.4个百分点,完成“十五”计划目标。森林防火成绩显著,林地过火率由 的0.21降低到0.035,低于省政府下达的0.5的控制目标。 3.过去的五年,是结构调整进程加速,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五年。初步核算,全区生产总值 实现46.1亿元,五年年均递增6.3%。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617元,按当前汇率计算人均1074美元,五年年均增长6.5%。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初见成效,特色养殖业、绿色食品业、生态旅游业、北药开发业和林产品精深加工业五个生态接续产业初具规模, 实现增加值4.58亿元,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37.8%。城市化进程加

5、快,主要城市增长极作用明显,加区、塔河、漠河和呼玛4个县区 完成生产总值35.2亿元,占全区76.3%。个体、私营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末,个体私营企业达1.4万户,产值达到22.1亿元,年均递增19.7%。4.过去的五年,是固定资产投资最多、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的五年。城镇面貌焕然一新,跻身全省小城镇建设先进行列。加强了农林、水利、交通、通信、供电、供水等重点领域建设,实现了“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五年共完成投资总额58.1亿元,为“九五”时期的2.1倍。特别是574公里的加漠公路建设,使全区公路建设水平提前了20年,填补了我区没有高等级公路的空白。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以地

6、委、行署、林业集团公司办公地点南迁为代表的加格达奇新一轮城区建设全面铺开,拉动了相关产业发展。重点项目进展顺利,漠河机场已完成前期工作,即将开工建设,洛古河大桥已经过国家批复,正在完善前期工作。5.过去的五年,是改革步伐加大、卸除历史包袱最多的五年。体制改革大刀阔斧,社会保障体系取得积极成效。“十五”期间,我区所有制结构进一步改进,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取得新进展,非国有经济的发展潜能得到释放。小企业改制成效显著,经过“股、破、卖、送、换”等多种形式,实现了企业产权制度的根本性转变。到 已实现341户小企业完成改制、盘活资产7.1亿元、撤并林场和分场28个、精简管理人员2081人的目标。6.过

7、去的五年,是城市化、市场化体系趋于完善,人居环境改变显著的五年。全区新建大型综合广场11个,开发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的住宅小区15个,新建经济适用住房和商服用房120万平方米,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15.67平方米。集中供热面积 达到210万平方米,年均递增23.4%。信息化建设迅猛发展, 固定电话用户比 增长近1 倍,移动电话用户增长2.1倍。互联网用户增长6倍,以通达全社会的电子政务和视频会议为代表的信息化建设走在了全省前列。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百姓生活的原则,促进市场体系充分发育,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7.过去的五年,是职工工资增长幅度较大、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的五年。林业职工工资水平持续上升,已

8、由“九五”末期平均4680元增长到 6928元,年均增长8.2%。加大了对历史拖欠工资的补发力度,累计补发拖欠工资1.3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6580元,五年年均递增9.7%,比“九五”末期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3552元,五年年均递增6.0%。8.过去的五年,是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科教兴区力度较大的五年。科技创新步伐逐渐加快,中药“EF”软胶囊、花青素等科研项目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五年间,重点引进推广先进科技成果101个,比“九五”时期增长3.1%;民营科技企业由“九五”时期的11户增加到“十五”时期的51户,增长3.6倍,创造出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教育事业蓬勃发

9、展,总计投入13亿元扩大教育规模,提高办学质量,达到了人均投入全省最高,并率先在全省解决了拖欠教师工资问题。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实行优化教育网点布局,普遍开展了以“打造冰雪基地,创立管乐之乡”为主要载体的特色教育。初高中升学率稳步提高。对中等专业学校实行优化组合,新成立的大兴安岭职业学院调整增设了绿色食品开发等10个专业,招生专业增至18个, 首次打开了省外生源突破口。9.过去的五年,是开放力度不断提高、招商引资稳步增长的五年。进一步加大南联北开,实施全方位开放。“十五”期间,累计实现招商引资额19.3亿元。 实现引资额6.54亿元,比 增长3倍。对俄合作领域不断拓宽, 实现进出口总额836

10、.1万美元,五年年均增长27.4%,比“九五”时期高出20.5个百分点。 全区有对外贸易经营权的企业93户,比 增长4倍,我区产品已出口到世界25个国家和地区,比 增长了1.88倍。境外采伐成果显著,利用现有的口岸、设备及技术优势,积极开展对俄采伐,开展境外采伐的林业局由 的5个增加到10个。生产规模逐步扩大,产量逐年增加,截止 3月末,累计输出劳务4775人次,过境设备544台套,生产木材95万立方米,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0. 过去的五年,是保障体系建设逐步完善、覆盖面加大的五年。提出和实施了“两个必保”, 在全省率先推行了农村贫困人口最低生活保障。建立了地、县、乡三级救助体系

11、,实现了城镇贫困人口和农村贫困人口最低生活保障全覆盖。养老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从 开展了企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率均为100%。扩面的重点开始转向非公有制经济、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等方面。 全区有12.4万企业职工参加了养老保险,参保率达100%。失业保险保障功能进一步增强,失业保险于 实现了地级统筹,到 年底,全区有7.2万职工参加了失业保险,参保率达100%,城镇医疗保险人数达到13.2万人。11.过去的五年,是人的精神面貌变化大、人民生活日益丰富的五年。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增强,“和谐兴安”建设成果喜人。社区建设居于全省前列。“十五”期间,全区把建设和谐社区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12、示范推动,规范运作,努力打造群众满意社区。从满足群众全方位需求出发,从抓硬件建设和夯实社区建设的基础入手,大力加强社区建设,现已有26个社区达到了地委提出的社区建设“一、六、四”目标和“八机一屏一廊一网”的配备标准。文化、体育、广播电视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实施了发展文化事业“七个一”工程。各文化广场和剧院每逢重大节日都有专场演出,每周都有单位和部门举办的文艺演出,每天都有群众自发组织的文化娱乐活动。 广播人口覆盖率达86.2%,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9.91%。体育水平明显提高, 以来获得省级以上奖牌276块。乒乓球馆、游泳馆等体育场馆齐备、设施逐步完善,全民健身运动形成热潮。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进,

13、全区建立了覆盖各乡、镇、林场的卫生保健体系,医疗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群众“看病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十五”期间,我区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若干“瓶颈”制约和不利因素。1.森林资源制约、体制束缚和历史包袱沉重。作为一个因林而立、因林而兴的资源型城市,由于多年来的高强度采伐,使全区林分质量下降,可采资源面临枯竭,旧有的以消耗资源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粗放型“独木支撑”方式已无法维系。由于历史的原因,全区政企合一,且政府建制不全,二县三区财政体制不完整;企业承担政府职能、公益事业、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每年承担政府及公益事业支出巨大;企业贷款总额高,其中有

14、大量不良贷款和不良资产。全区面临新的经济转型期。2.缺乏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巨大拉动作用的重大项目。全区工业基础薄弱,企业布局分散,规模小,科技含量低。 在全部工业企业中,年销售收入500万元的企业仅有16家,一些产业和产品虽已出现产业化发展雏形,但并未形成规模。现有项目规模小,数量少,部分带动性强、投资额度大、影响深远的战略性项目长期停留在规划论证阶段而无明显进展。实施项目数量不多,没有建立起完备的项目储备体系。大部分招商项目也因前期工作深度不够,不能提供翔实的分析资料,缺乏吸引力和竞争力,严重影响招商引资成功率。项当前期工作中“等、靠、要”思想还比较严重,项目等安排,工作靠督促,项当前期工作

15、经费投入不足,达不到相应的深度和要求,不能有效按期推进项目进程,全区上下共同抓重大项目的合力还没有形成。3.就业、再就业矛盾加剧,对社会保障构成压力。由于近几年受资源萎缩、产品结构单一、效益低下等因素影响,下岗失业人员集中,而我区非国有经济和第三产业发展又相对滞后,就业空间狭小,渠道狭窄,导致就业岗位严重不足。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中年人,由于掌握的技能单一,择业观念陈旧,缺乏外出创业的勇气和自主创业的能力,自身的再就业能力相对较低,很难找到合适的岗位。 全区1.5万下岗人员中有 人没有实现再就业。同时,由于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使社会保障特别是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压力在急剧增大,养老保险费征缴

16、收入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金支出需求,多元化筹资尚未制度化。4.城市化仍处于整体较低水平,人口发展停滞不前。受产业发展的影响,全区人口总量逐年下降,特别是最近几年,专业人才呈加速外迁趋势,仅 全区外迁人口就达1.3万人。本地区的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远远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甚至与省内大多数地市相比也不占优势。现有每平方公里不足7人的人口密度意味着只有少数几个县区能够开展最低标准的城镇化建设和服务。而大部分地方的非城镇居民点不但分布分散、面积小,而且所需要的服务也非常有限,区域间的收入和就业机会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没有达到能够吸引那些拥有高素质人才的企业考虑来此投资的水平。(三)发展的外部环境“十一五

17、”乃至今后一段时期,既是必须紧紧抓住且大有作为的“黄金发展时期”,也是各种经济社会问题不断增多并趋于复杂的“矛盾凸现期”。第一,国家实施林业“北休”政策,将使我区木材产量进一步大幅下调,全区处于经济转型期,新的经济增长点尚未形成,原有的产业支撑作用正在弱化,经济发展压力加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转型日益紧迫。第二,完善市场机制、转变政府职能、加速政企分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等方面与历史上形成的体制性障碍和现实中的深层次矛盾进一步冲突,表现更加错综复杂。第三,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引发土地、矿产、能源、水利、交通、人才等方面的约束因素叠加交织,对发展质量和相关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展望“十一五”,全区

18、改革发展迎来三大新机遇。一是国家实施的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政策将为全区去除企业社会性负担,加快经济转型提供政策保证。国家将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增强企业调整改造的内在动力,有步骤地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进一步搞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和分流安置企业富余人员,减轻企业负担,从而为我区发展提供新的宏观政策环境。二是新时期中国林业正处于破坏与治理“相持”阶段的结论,总结反映了大兴安岭林区做为中国东北最大的国有林区的区域林业发展的现实特点和主要问题,对深入落实全区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为我区调整和明确发展方向,定位在生态林区提供了理论依据。三是国家和黑龙江省实施对俄战略合作

19、升级,为极具地缘优势的大兴安岭迅速优化整合资源配置,增强区域经济关联度,集中力量培育对俄经贸合作产业带,由单纯贸易为主向以贸易带动加工战略方向转变,加速构建以资源开发为依托,以口岸为前沿的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沿江开放格局,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良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既有重大战略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只要我们把握好发展机遇,勇于创新,妥善协调处理好各类矛盾,努力实现大发展、快发展、科学发展,就能够完成经济转型期的战略任务,为全面建设林区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实施生态战略

20、,发展特色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为纲领,以“生态立区、工业富区、项目兴区、打造园区、富民强区”为战略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统筹经济、社会、生态、城乡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区域竞争能力,推进信息化、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现代化进程,激发全民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的热情,力争经过五年到十年时间的努力,将大兴安岭建设成为“生态良好、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社会和谐”的社会主义新林区。(二)基本原则1.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坚持把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与改进人民生活、与保护生态、与政治文明建设并重。2.坚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重在突出优势,形成

21、特色。树立“不求其多,但求其特”、“不求其全,但求其精”的新理念,选准发展方向,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3.坚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作为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4.坚持推动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有机联动。坚持富民为本、强区为基,实现富民与强区的统一。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二元结构向现代经济社会结构转变。5.坚持发展开放型经济,加强区域内全面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合作、良性互动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在重视开拓国内市场的同时,把拓展国际市场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基本取向,加快实

22、施“走出去”战略步伐。6.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形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适宜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环境,实现发展、改革、稳定的有机统一。7.坚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依法治区和以德治区的基本方略,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认真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三)发展目标根据大兴安岭地区区位地理条件、资源优势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在“十一五”及其以后一段较长的历史时期,全区发展目标是:重点推进“123456”系统工程,即“一道、二区、三极、四地、五园、六业”。建设一个对俄开放跨国通道、两个国家级区域(保护一个国家级寒

23、温带森林生态功能区、建设一个国家级寒温带生态示范区)、三个重要经济增长极(加格达奇、塔河、漠河)、四个省级基地(森林工业基地、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北药开发基地、特色养殖基地)、五个园区(漠河、呼玛互市贸易区、加格达奇、塔河、漠河工业园区)、六个产业体系(特色养殖业、绿色有机食品业、北药开发业、生态旅游业、林木产品精深加工业、矿产开发业)。1.经济目标。规划到 ,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64.6亿元,按可比口径年均增长8.3%。人均生产总值比 翻一番,达到11892元( 1487美元),三次产业比例为32:20:48。五年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达到95亿元,年均增长

24、10%以上。2.社会目标。人口总数控制在54.3万人左右。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6岁,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 %左右,“五险”覆盖率均达到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5%,婴儿死亡率控制在26.3以下。3.人民生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0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30元,年均分别增长8.3%和5.0%,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6.9平方米,恩格尔系数30.9%。农村住房砖瓦化结构比重为39.2%。 4.资源环境。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森林覆盖率达78.60%,活立木总蓄积达5.35亿立方米。在经过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验收的基础上,加大建设力度,争取迈入国家级“生态区”行

25、列。经过5年的发展,切实提高统筹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综合竞争力,形成城乡布局统一规划、基础设施相互配套、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保障体制基本接轨、社会事业互为补充的发展格局,取得全面建设林区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性进展。三、“十一五”期间主要任务经历四十多年特别是“十五”期间的发展,大兴安岭正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期,也是一个重要的经济转型期,全区面临着林业经济转型、林区重新定位、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等历史任务。“十一五”期间,要把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和国家生态利益放在首位,既不能走放弃发展、单纯保护环境的路子,也不能走无视环境保护、单纯发展经济的路子。要注重与“十五”计划的连续性,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

26、效益兼顾,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并举,彻底改变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促使经济增长由以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消耗为主,向主要提高资源利用率方向转变,实现林区经济整体转型,探索出一条具有大兴安岭特色,代表中国国有林区发展水平,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三赢”的生态发展之路。 (一)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提高整体核心竞争能力“十一五”期间,要贯彻循环经济理念,发挥市场调节和政府调控两个手段,运用投资和政策两个杠杆,依托独特的生态环境、富集的自然资源、多项国家优惠政策优势和对俄边境线长且森林资源开发利用领域宽的区位优势,稳步调整传统产业,优化提升后续产业。实施“特色产业3

27、21工程”,即打造加区、塔河、漠河三个工业园区,培育高纬度寒带珍贵皮毛交易市场和绿色森林食品交易市场两个特色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一个大兴安岭特色产品研发中心。突出财源项目建设,壮大生态工业规模。引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规划到 ,生态旅游、特色养殖、绿色食品、兴安北药、生态工业、对俄边贸业等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增加值38.6亿元(现价),占GDP总量的56%,年均增长22.2%。工业化既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全区未来地方财税收入的主要来源。根据大兴安岭的实际,未来5年,要坚持 “不污染环境、不破坏资源、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按照与环境功能相适应布局”的原则,重点发展以木

28、材精深加工、矿产开发为代表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工业。规划到 ,实现工业总产值42亿元,比 增长50,年均增长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7亿元,比 增长40,年均增长7。1.适度集中、深度开发,提升传统木材精深加工根据我区林产工业企业分布的特点,以“适度、深度、集中”为原则,规划按照三个重要区域进行布局调整。一是在大兴安岭南部以恒友家具公司为龙头发展家具制造业,重点发展以落叶松为主的中高档实木家具和以人造板为主的板式家具和集装箱底板制造业。二是在大兴安岭中部以新林区、呼中区、塔河县发展前景好的中高密度板企业为龙头,发展人造板、集成材制造业,重点发展中高密度板、刨花板、细木工板,并结

29、合市场需求,进行人造板二次加工,在高档家具、室内装饰、装修、车船制造等行业开拓人造板新的消费领域。三是在大兴安岭北部以西林吉林业局均质刨花板企业为龙头,重点发展刨花板制造业。同时还要以宜家木业公司为龙头发展集成材、实木门窗、木屋等产品来带动我区木制品行业发展。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力度,大力挖掘现有企业生产潜力,提高企业达产率,逐步压缩过度消耗资源的产品规模。对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企业提供电力、能源保障,限制对粗加工企业原料的供应。实施“原木不出区时间表”,规划到 ,林产工业实现产值 14.8亿元,真正做到原木不出区。做大做强新林高密度板厂。充分利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支持,在年产10万立方米的基

30、础上,进行技改和扩建。与我区的各种人造板制造企业进行优化组合,整合家具制造业。积极引入区外人造板家具企业与之联合进行家具生产。以此为契机对我区的家具制造业进行重新整合,逐步扩大产品规模,实现品牌战略,加快集团化管理、规模化生产,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产品名牌化,原料来源、市场销售外向化。“十一五”期间要进一步加大对进口木材的加工规模,力争扩建到年产20万立方米,在生产高密度板和家具的同时,配套生产结构材,以延长产业链和提高效益,将其建设成为全区林木产品精深加工的龙头企业。利用洛古河界江大桥、口岸工程将要实施建设以及对俄森林资源开发的机遇,主要依托进口木材为原料,加速漠河县10万立方米均质板项目、

31、阿木尔林业局3万立方米刨花板和呼中区10万立方米胶合板项目建设。2.强化勘探、集约经营,大力发展矿产开发业发挥全区资源富集的优势,将矿产开发定位于大兴安岭未来经济增长中最具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做为地方财源项目切实加大投入力度,规划到 ,全区矿产资源开发初具规模,实现产值12亿元。煤炭总产量达到500万吨,新建砂宝斯、老沟、富克山、旁开门等岩金矿山,岩金总产量达到2万两,综合回收岩金年产0.5万两,年总产量达到2.5万两。根据大兴安岭地区矿产资源的特点与分布,将全区划分成三个矿业经济区。 北部矿业经济区:包括漠河县、塔河县北部。以开发利用煤、岩金为主,重点开发霍拉盆煤田各煤矿、砂宝斯岩金矿、富克

32、山岩金矿、老沟岩金矿、三十二站岩金矿等。重点加强在漠河一带的岩金、砂宝斯一带的白云岩和菱镁矿以及二根河一带的岩金勘探工作。快速扩建古莲河煤矿,将其生产能力由60万吨扩建到120万吨。东部矿业经济区:包括呼玛县、塔河县东部,松岭区及新林区东部。以开发利用岩金、铁、钛、煤、陶粒为主,重点开发椅子圈煤矿、绣峰陶粒矿、旁开门岩金矿、瓦拉里岩金矿、北西里钛铁矿等。西部矿业经济区:包括加格达奇区、新林区、呼中区、塔河县西部、松岭区西部。本区以寻找岩金、铜、有色金属、煤、化工用蛇纹岩、硅石、水泥用大理岩、饰面石材及其它非金属为主。重点开发古利库岩金矿、卫江硅石矿、新林区水泥用大理岩、新林区化肥用蛇纹岩矿等。

33、建立并强化矿产资源开采总量调控机制,提高矿产资源保护与资源利用率。积极争取列入省勘查范围,加大国家和省勘探投资力度,争取和鼓励多渠道投资,经过市场化运作进行商业地质矿产勘探,开发适应市场需要的矿产品种,加快本地区的煤、岩金、黑色金属、铜多金属、硅石、水泥用大理岩、新型墙体材料用陶粒等矿产资源的开发,限制建筑用砂、石、砖瓦用粘土、石墨的开采,尽快研究开发砂宝斯岩金矿、老沟岩金矿、富拉罕岩金矿、旁开门金银矿和古利库银金矿。鼓励对兴隆沟北西里钛铁矿的研究开发。非金属矿产要加强水泥用大理岩、硅石、饰面用石材、陶粒、白云岩、珍珠岩、膨润土等矿产的开发利用。规划到 ,开采普通砂石粘土和煤炭矿山的数量减少到

34、 的80%,基本实现矿山开采规模与矿区(床)资源储量规模相适应。3.面向市场、巩固发展,构筑区域特色养殖业经过完善饲养管理体系、建立良种繁育体系、健全疫病防治体系、加强产品营销体系、提升饲料供应体系等五个支撑体系,使我区从现在的以生产商品型畜产品为主,逐步向以生产种源型畜产品为主转变,培育出适应性更强、质量更优的兴安狐貂良种品系和兴安马鹿良种品系,把大兴安岭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高纬度寒温带毛皮动物种源地和商品生产交易基地。积极争取国家给予特色养殖业疫病防治体系建设投入,力争用3年时间使新林区、呼中区、松岭区都有一个国家级的动物疫病检测站。规划到 ,特色养殖业实现产值14.06亿元,畜产品加工业实

35、现销售收入10.28亿元,实现税金0.62亿元。要以岭南为基本区域,重点发展鹿业养殖。鹿产品精深加工以新林区和韩家园林业局为重点。规划到 ,全区鹿存栏达到6万头,成为全国最大的鹿养殖基地和全国优良马鹿引种集散地,全区鹿产品深加工产值达到2.25亿元。以岭北为基本区域,重点发展貉、狐、獭兔等珍贵毛皮动物养殖。毛皮精深加工以图强林业局为重点。年加工能力达到100万张,并建设成为全国高纬度优良寒温带毛皮动物种源集散地和珍贵皮毛交易市场,同时建成年生产4万吨毛皮动物饲料加工企业。积极开展我区独有的珍贵冷水鱼类的保护与养殖,引进、推广珍贵冷水鱼类的人工养殖技术,使全区更多的宜渔自然水域和人工养殖水面逐步

36、得到充分合理、有效的开发利用,不断提高珍贵冷水鱼类养殖生产的规模。规划到 ,全区养鱼水面达到2万亩,水产品产量达到1300吨。4.重点突破,发挥“北奇神”品牌优势,壮大绿色食品产业要健全和完善绿色食品质检体系。整合地区现有检测资源,建成标准化、规范化,得到国家认证具有正式资质的检测体系,形成以加格达奇为中心,辐射全区的食品安全检测、检验网络,使以“北奇神”品牌为代表的我区绿色食品在市场营销中最敢叫响绿色品牌、最敢做出诚信保证,促其向强、优、大的规模化战略方向发展。规划到 ,实现产值7.6亿元,上缴利税0.76亿元,力争成为全国最大的AA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之一。要在完善提高3万亩国家级

37、、10万亩省级绿色食品基地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绿色食品标准监控耕地面积,规划到 ,绿色食品播种面积达到100万亩,产量达到10万吨。建立绿色食品生产、管理、销售、服务标准化体系。加大“北奇神”品牌整合力度,扩大绿标使用权和使用领域,规划到 ,使获得绿色(有机)食品标志使用权的产品增加到120个,有机标产品要达到全国、全省前列。一手抓种薯产业,一手抓加工产业,把马铃薯产业做大,建设全国脱毒马铃薯优良种薯产业化基地,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种薯种植面积扩大到2万亩,加工用原料基地突破10万亩,以解决丽雪精淀粉厂原料困扰局面。加快亚麻精深加工项目建设,规划加工能力达到10万吨。大力发展以木耳养殖和深加工为代

38、表的绿色森林食品业,规划到 ,全区木耳养殖规模达到3亿袋,产量达到1万吨,形成自有品牌。加快推进野生浆果饮料系列饮品的开发和AA级北极泉矿泉水提档升级步伐,野生浆果精深加工以塔河县为重点,进一步扩大规模,建设符合现代物流要求的塔河绿色森林食品交易市场,规划到 ,全区绿色食品交易量要达到8亿元。推进“兴安蓝莓”商标的注册工作,在可能的情况下申请“原产地”保护标志。积极与娃哈哈、汇源集团等名优大饮料生产企业联系,争取 矿泉水实现年产10万吨规模。5. 发挥优势、明确定位,塑造神州北极旅游品牌围绕“找北”、“找冷”、“找纯”、“找静”、“找美”、“找奇”、“找自然”的定位,面向国际、国内加大“北东北

39、”的宣传力度,用“神州北极”这一品牌,依托我区冰雪、森林、界江、湿地等独特景观,带动整体发展。在精心规划的基础上,强化宣传,使全国乃至全世界知道大兴安岭、认识大兴安岭、向往大兴安岭,“十一五”期间,创立至少1家国家级4A级旅游景区。规划到 ,年接待人数5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实现6.26亿元,国外旅游收入实现525万美元。近期以“三点一线”为重点,实现重点突破,重点建设加漠公路沿线和漠河、塔河、加格达奇,以点带面,促进旅游业发展。科学规划旅游路线,建设漠河塔河加格达奇呼中漠河旅游环线,加强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家庭宾馆。以加格达奇为轴心,完善嘎仙洞及布苏里山庄游、黑龙江界河探源游、北

40、极村夏至游和胭脂沟手工淘金游、漠河口岸的对俄边境游、中国北极水上和冰上游、塔河鄂伦春民族风情游等6条旅游路线。重点将北极村观光游旅游线提升为省级旅游路线,解决至北极村和洛古河口岸的输变电线路建设。加快开发兴安湖度假村及滑雪场易址改扩建、营林技术推广站生态旅游区、古里野生动物园、塔河鄂伦春民族风情园、北极村综合景区、龙江源头景区、胭脂沟景区、与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联合开发的鲜卑民俗文化景区等旅游项目。加快旅游机构与旅游人才培训的基础性建设。重点是完善机构,理顺关系,以资产重组和现代企业制度为基础建立旅游企业,吸引和加快培训旅游人才,组建地区旅游培训中心。加大重点景区和节庆的宣传投入,制定鼓励

41、措施,加大旅游产品开发和促销。经过开发、设计和经营纪念性、工艺性、实用性旅游购物品,使旅游购物成为大兴安岭旅游业收入的重要渠道之一,形成比较完善的旅游购物品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网络。6.依托科技、强化基地,加速培育北药接续产业以科研为突破,以基地为依托,以标准化生产为规范手段,以采集利用为辅助,以提供中间体为过渡,培育壮大北奇神药业企业龙头。规划到 ,北药产业实现产值4.75亿元。将我区北药开发的加工业、种植业、采集业、养殖业进行总体合理布局。龙头企业建设(工业园区)建设重点放在加格达奇区、新林区和塔河县。以保健食品、天然药物提取、饮片加工为主,逐步发展药品生产。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联合开

42、发机制,组建北药开发研究所和北药中心实验室。中草药规范化生态种植区以岭南、呼玛县、沿江地区为主,连带交通沿线,辐射全区。以岭南、沿江等适宜种植区域为集约化种植区,以各苗圃为良种种苗繁育基地,提高林下资源利用率,对重点区域首先保证林下药业发展利用。扩大重点企业生产能力。以鹿茸、鹿血、鹿鞭、鹿尾、鹿骨、鹿胎等为主要原料,加快开发鹿的复方制品。保健品加工重点扶持蜂蜜、北奇神茶、偃松精深加工产品,大力开发以花青素为主要成份的终端天然植物保健食品。在加格达奇区和塔河县各建设1个符合GMP标准的饮片加工企业。加快种植业基地建设。种苗基地建设以白桦种植基地为重点,建设岭南中药材种植基地,扩大韩家园林业局、呼

43、玛县五味子种植基地和抚育面积,扩大加格达奇林业局林药兼作种植基地规模。重点扩大五味子、防风、柴胡、龙胆草、黄芩、穿龙薯蓣、黄芪等品种的种植。重点扶持呼中区、呼玛县、塔河县、加格达奇区药用真菌基地建设。完善北药山野资源采集生产基地建设。在做好储量调查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实行总量控制,有序采集,以塔河县、阿木尔林业局为中心重点采集收购越桔。以呼中林业局为中心重点采集收购偃松籽。以加格达奇区和松岭区为中心,重点采集收购黄芪、防风、桔梗、白藓、苍术、龙胆、柴胡、金莲花等药用植物资源。 (二)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深入实施继续深入实施“天保”工程,坚决按照“十一五”采伐限额确定的产量标准,严格“三总量”

44、控制,杜绝计划外采伐。抓住国家提出“北休”政策有利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对“天保”工程进一步补充完善,在大幅度降低木材产量同时,积极探索完全停止商品材生产和争取国家完善在各方面的配套扶持政策,实现由用材林区向生态公益林区的重新定位。对重点资源开发区生态环境实施强制性保护,推进营造林工程,保护好湿地和水资源,发挥森林保持生态平衡、改进气候条件、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等长远的效益,使森林面积和蓄积有所增加,森林资源结构性矛盾得到初步缓解,最终实现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森林防火方针,制定长远规划,统筹安排,分期投入,标本兼治,着重在增加林火信息管理、指挥、通讯等的科技含

45、量,加强航空护林、生物防火林带和防火隔离带、基础设施、专业队伍及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等方面的建设,使其具备能够控制不发生特大森林火灾的能力,力争在 内使大兴安岭地区的森林防火工作达到国际现代化的林火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区林火预防和林火扑救的综合能力,林地过火率控制在0.5以内。坚持分区施策、因地制宜原则,合理调整营林生产布局。采取南改北促、近造远封的措施,坚持“宜封则封,宜改则改,宜造则造,宜抚则抚,宜促则促”的原则。对岭南的低质林实施改造,在岭北加大人工促进更新力度,对城镇和城镇周边以及近山区加大造林绿化力度,对远山区实施封山育林。一是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力争用3-5年的时间,搞好近山区宜林

46、荒山荒地、退耕还林地、废弃的场址及矿体迹地的人工造林或植被恢复,人工更新造林1.6万公顷。二是坚持封育并重的原则。对当前生产能力尚不可及经营的远山区林地,加大封育力度,改变森林质量,提高森林覆盖率,达到改进森林结构、充分发挥森林多种功能的目的。三是采取优化森林措施。对南部林区的林分质量较差、针叶树种比例较低、天然更新能力不强的低质低效林进行改造,按着“栽针保阔、见缝插针”的原则,适当栽植乡土针叶树种,改变森林逆向演替,遏制寒温带针叶林林缘退缩的趋势。四是充分发挥森林的自然恢复能力。对北部次生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中,具有天然下种更新能力的林地,采取天然更新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方式进行恢复。五是

47、加大人工更新造林力度。对重度、极重度火烧迹地,采取人工更新措施,恢复森林植被。以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为目标,以森林病虫预警、控灾和检疫系统为主体,构架“三位一体”的布局合理、类型齐全、设施先进、管理高效的森林有害生物预警控灾体系,实现对森林有害生物的实时监控、准确预报、区域封锁、有效控制。规划安排森林有害生物防治面积4.9万公顷, 标准地监测1.23万块。到规划期末,使成灾率降低到3.5,无公害防治率提高到80%,测报准确率提高到85%,种苗产地检疫率提高到100%。危险性有害生物发生范围有大的压缩,常发性有害生物发生危害程度大幅度下降,基本实现有害生物的可持续控制。坚持“加强资源保护、

48、加快基地建设、积极驯养繁育、合理开发利用”的方针,以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为根本,以保持生物物种的种类和数量的可持续发展及控制生态环境恶化为目的,以野生动植物物种及栖息地、湿地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为基础,加大投入,促进野生动植物保护事业的健康发展,实现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良性循环和永续利用。积极争取嫩江源湿地保护示范项目的启动,加大对湿地保护和植被恢复措施的研究,提高湿地功能和保护管理水平。(三)加快对俄合作战略升级步伐抢抓机遇,统筹规划,加大培育和做强对俄经贸科技合作主体、市场开拓、大通道和互市贸易区建设的工作力度。进一步开拓俄方市场,利用俄方资源,实现对俄经贸科技合作升级。以漠河县和呼玛县为

49、重点,采取超常措施,全力推进对俄经贸科技合作向更高层次跨越,实现对俄能源原材料投资合作、进出口加工基地建设、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科技合作基地建设等四个方面的突破。规划到 ,对俄贸易额达到1600万美元,年均增长35.5%;边境过货量年均增长58.7%,过货量达到200万吨;口岸年出入境总人次年均增长50%,达到15万人次。加快通道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扩大公路、铁路运输能力,提高运输效率,加快漠河机场和洛古河波科洛夫卡黑龙江大桥建设。积极争取建设古莲至洛古河口岸公路、长缨至兴安口岸公路、古莲至洛古河铁路、长缨至兴安铁路和洛古河、兴安、呼玛三个口岸等项目。根据俄罗斯中

50、国石油管道建设进展,积极配合国家适时提出和开展建设兴安至大庆输油管线方案研究,加大引进俄电合作力度。加快进出口基地及互市贸易自由区、加工区建设。规划建设洛古河、呼玛进口加工区;洛古河、兴安、呼玛三个边境互市贸易区;争取在俄赤塔州建设一个自由贸易区。针对俄对岸木材、煤矿、铜矿和丰富的石油资源,加大对俄能源原材料开发项目储备和开发力度,积极购买资源开发权和勘探权,以此吸引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合作。积极配合黑龙江振戎公司开展在俄赤塔州阿玛扎尔地区建设年产60万吨纸浆厂项目,提供配套服务和组织木材原料进口。争取扩大享受国家优惠政策贷款贴息规模,以俄赤塔州和阿穆尔州为重点,以阿木尔林业局为龙头,不断探索适合

51、境外环境的经营管理模式,加速向俄方优化重组全区闲置的大量木材生产能力,积极推广“独资”、“股份制”的管理体制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机制,推动生产经营方式由过去的以分段承包经营为主向生产、运输、加工、销售一体化方向转变,劳动组织形式由过去的以个人组织小规模输出劳务为主向以林管局或林业局组织产业化独资或股份制经营方向转变。建立合同主体和项目主体,逐步形成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格局,使其成为全区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规划到 ,采伐100万立方米,输出劳务5000人,过境采伐设备1040台套;加工木材5万立方米,输出劳务200人,过境加工设备25台套。加大对俄农轻产品生产销售基地及流通体系

52、建设。争取在俄赤塔、阿穆尔两州各建一个农轻产品交易中心及大兴安岭政府驻赤、阿办事处。鼓励支持市场主体赴俄农业开发,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在沿边口岸互市贸易区内建设出口产品交易中心及冷藏、保鲜仓储设施。谋划构建以加格达奇为中心,辐射两个口岸,一个通道,内接国内市场,外接俄赤塔、阿穆尔两州及俄腹地的国际现代物流体系。(四)加速推进城市化进程按照有利于资源管理、小城镇建设、文教卫生发展、节约费用、降低成本的原则,加快林场改革和撤并力度,与林业生产力调整相同步,加快城市化建设进程,将区域城镇布局与林业生产相结合,撤并结合,实现城镇人口的合理流动,扩大中心城镇的城市人口规模,缩小战线,以点代面,场乡合并。

53、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水平经营,根据现有资源分布和年生产任务量,对林场布局进行合理调整。规划到 ,撤并林场18个、贮木场6个、经营所3个。增强大兴安岭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集中力量建设加格达奇区、塔河县、漠河县、呼玛县等区域性中心城市,强化城市的区位优势,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延伸辐射能力,带动乡村和周边地区发展,构建布局合理、规模适度、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体现特色的现代林区城镇体系。将首府加格达奇区建成一个市场发育全、科技型、旅游型的地级中心城市,将漠河县建设成为全区开放程度最高的外向型旅游城市,将塔河县建设成全区工业发展中心,将呼玛县建设成农业产业化、外向型城市

54、。理顺城市管理体制,积极推进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盘活城市资产。“十一五”期间,要继续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加强土地有形市场建设,积极推进土地市场化配置进程,进一步落实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规范协议出让土地行为,严格执行划拔用地目录,按照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强化供地管理,提高土地资产运营水平。加大土地收购储备工作力度,努力增加土地储备总量,加强土地执法督查,增强政府调控土地市场能力,建立长期稳定可靠的建设资金财源。盘活城镇基础设施的存量,实行经营权的招标拍卖,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建立多元化投资体制,积极利用国外资金(经过BOT或TOT等方式)和银行贷款及利用国债资金等方式来

55、经营和管理城市。推行特许经营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垃圾和污水处理收费措施等政策,以确保城镇化加快发展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需求。发挥城乡在产业聚集、经济带动、教育中心、文化传播的载体作用,构造城市产业集群,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五) 统筹城乡发展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研究农民的现实需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着眼农村的发展远景,立足当地的具体条件,经过积极科学地引导,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对现有基本农田、耕地的整理和保护,积极推行WTO框架内的“绿箱”政策和“黄箱”政策,各级政府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

56、经常性的增长幅度。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拓宽农民就业和增收空间。抓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规划到 ,争取我区15000个富余劳动力全部接受系统培训。开展“绿色证书”工程培训工作。规划到 ,绿证工作要消灭空白村,做到每户有一个绿色证书工程培训合格的绿证学员。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重点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体制、农村金融和土地征用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激发农村活力。要大力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重点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贫困户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改进贫困村医疗条件,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村级防病治病水平,

57、实现农村初级卫生保健,消灭地方病。加强农业专业技术干部培训工作,不断增加扶贫开发投入,坚持把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放在增加贫困人口的收入上,着力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规划到 ,使全区19个贫困村,1411个贫困户,4585人的贫困人口彻底实现脱贫。贫困户人均收入达到3000元,100%的贫困村实现通电、通路、通广播、通有线电视,贫困户家庭电话普及率达50%以上。彻底消灭危房,提高人畜饮水质量,要达到村村有深水井,争取实现户户通自来水。特别是要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强化规范管理,实现应保必保。积极稳步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工作,探索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深化救灾救济体制改革,

58、并建立以生活救助、教育救助、医疗救助、法律援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救助体系,使农民和城市居民一样,能够享受社会福利和基本的社会保障。(六)加强基础产业建设1.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工业园区是招商引资的最好载体,是增强环境吸引力、有效聚集生产要素的最佳途径,是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有效措施,是调整经济结构、城乡结构、所有制结构,确保经济超常规、高速度、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十一五”期间,规划以加格达奇区、塔河县、漠河县为重点建设三个生态工业园区,规划在加格达奇区以煤转油、改性尼龙管、毛皮集散地为主要生产经营项目建设工业园区,在完成总体规划和详规的基础上完成动迁和“三通一平”工作;在漠河县重点发展人造

59、板生产项目,充分规划好对俄经济开发工业园区;将塔河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循环经济工业示范园区,重点发展山特产品生产交易,特别是野生浆果深度加工和北药开发。积极发展民营企业和高科技企业,用市场经济的办法,充分发挥市场在发展循环经济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按照防治结合和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生产全过程控制、分散治理与集中治理相结合等防治措施,使之真正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龙头、对外开放的窗口、体制改革的示范、城市建设的样板。要按照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原则严格管理,按照发展的要求分阶段建设,杜绝重复拆迁等浪费投资现象发生。加大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缩短建设周期,加快项目落

60、地投产进程,增强承接产业转移的吸引力。在搞好规划、提升水平的基础上,主动加强与国内大型企业集团、风险投资机构和科研院所的协作,加大引资引智力度,给予更加优惠的扶持政策,对每一个入园项目,从招商到建设,包括建成投产后的运营,都要落实服务责任制,明确专人跟踪服务,对重大项目组建专门班子一抓到底全程负责,帮助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土地、资金、环境等问题,努力创造一个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环境。要进一步完善激励政策,积极创造条件,对园区实行“税外无费”政策、封闭式管理,提升园区建设与管理水平,任何部门和单位不经园区管委会同意,一律不准擅自进园区检查、收费、罚款,确保园区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不受干扰。增

61、强园区经济对工业的聚集、辐射和带动作用。2.加快以水电为代表的电力产业建设。“十一五”期间,重点推进塔林西水利枢纽项目工程建设,加快三间房、加北水库、纳古水电站项当前期工作,加大古莲河坑口电站扩建力度,实施全区主网改造与省网连接工程,进一步加大引进俄电力度,加强和改进农村输配电设施,彻底解决无电乡镇村屯问题,提高电网电能的输送能力,实现电网的经济稳定安全运行。3.完善和提升交通网络。“十一五”期间要以完善县际及农村公路的路网布局,提高县际及农村公路通达深度、技术状况及整体服务水平为目标,进一步加快公路建设和运输建设步伐,建设路线12条,建设总里程1229公里。集中资金加强加格达奇至呼玛、林海至

62、呼中以及十八站至韩家园等通县公路建设;根据国家对西部地区通乡公路建设的政策支持,作好我区通乡公路的规划和建设,力争尽快完成县、区、林业局和口岸之间的高等级公路建设以及农村公路改造;加大力度扶持和扩大公路交通运输规模,加快县(区)、乡镇客运站和公路沿线停靠站建设与改造,为人民群众出行创造良好的公路交通环境。通县公路重点实施未通高等级公路的县(区、林业局)和边境口岸,使全区所有县、区、林业局和口岸之间实现高等级公路相连接。通乡公路要重点实现8个乡镇硬化路面的建设。加快与公路相配套的客、货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建设和改造乡、村客运站24个,力求形成以加格达奇区为中心、县(区)为重点、辐射乡村的功能完

63、善的公路运输网络。根据省公路网化工程的布局,积极向上级争取建设鹤岗北安加格达奇、伊春加格达奇、洛古河泰来、同江加格达奇、黑河呼玛塔河、嫩江呼玛公路,力争对加漠公路进行升级改造,开展加格达奇泰来高速公路项当前期工作。继续做好漠河3C级支线机场的开工前准备工作,争取在“十一五”初期建设完成,开通漠河至哈尔滨、北京等地航班,改进航空运输条件;同时积极筹措资金,逐步把加格达奇机场扩建为3C级支线机场。做好古莲至洛古河铁路的前期工作,并着手做好长缨至兴安口岸铁路前期准备工作。加快洛古河、呼玛口岸的港口建设,积极发展黑龙江客货运输,经过水上运输的发展促进沿江经济的发展。4.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十一五”期间

64、,要以黑龙江、呼玛河、额木尔河、多布库尔河为重点开展防洪工程建设,新建、扩建和整修加固大江大河堤防25公里。依法治水,加强规划,把城市规划与防洪规划结合起来,保证防洪减灾工作的要求。开展甘河堤防建设,使其达到50年一遇的标准。以呼玛县农业开发区及岭南农业开发区为重点,开展农田水利和水土保持、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新增除涝面积5万亩。农田堤防的防洪标准由现在的五年一遇提高到十年一遇,水土保持治理面积达到885万亩。积极开展“北水南调”工程可行性研究和小水电代燃工程建设步伐,建设漠河额木尔河水电站。加强各县区农村饮水安全及以漠河县、呼玛县乡镇为重点的供水工程建设,基本解决人畜饮水、防病改水、无水源村等

65、问题。(七)加快生态示范区建设,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经过完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建设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提高环保执法能力,建设应急监测体系,提升环境信息网络化水平,不断加强环境监管能力,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加强嫩江、黑龙江流域水污染防治,积极争取国家及省对嫩江流域、黑龙江流域污染防治项目和资金的支持,加快流域内水土流失治理和防护林建设。强化对全流域的环境监控。流域沿岸各城镇要开展区域综合整治工作。强化重点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和恢复,组织实施生态功能保护区环境保护建设规划。对重要生态功能区实施抢救性保护,建设黑龙江、嫩江源头上游水源涵养生态功能保护区,使该项目区生态环境明显改进,恢复和完善生态功能,提高水源涵养能力,控制水土流失,保护生物多样性,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加大对现有的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力度,建立范围适度、类型完整、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自然保护区体系。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和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协调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环保投入要达到GDP的1.5%。推动资源的综合利用、回收利用和循环使用,严格新建项目审批,提高环保准入门槛。全面推行对规划和建设项目进行环评,将预防为主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