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初中语法简编改

上传人:xu****iu 文档编号:163121650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71.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好初中语法简编改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好初中语法简编改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好初中语法简编改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资源描述:

《好初中语法简编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好初中语法简编改(3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名词 动词 形容词一、名词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时间、处所、方位等名称的词。表示人的,如:教师、学生、医生、工人、老板、父亲、母亲、白求恩;表示具体事物的,如:房子、汽车、电话、杨树、鲜花、计算机、因特网;表示抽象事物的,如:精神、物质、关系、友谊、道德、法律、能力;表示时间的,如:过去、现在、今天、明天、春节、元旦、早晨、晚上;表示处所的,如:北京、江南、亚洲、边疆、淮北、中国、美国;表示方位的,也叫方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东、南、西、北、里头、外边、以上、之下、前后、左右。值得注意的是,方位词可以单用,但大多数情况下,它要用在名词的后边,表示事物所在的位置。例如:(1)每一穗花都

2、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例(1)的方位名词“上面”“下面”“上”“下”都是单用。(2)更使我丧气的是脚上的鞋子不知什么时候掉了一只。例(2)的方位名词“上”用在名词“脚”的后边,表示“鞋子”所在的位置。(3)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例(3)的方位名词“外”用在“家门”的后边,表示“紫藤萝”所在的位置。二、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如:说、笑、写、看、走、旅游、休息、工作、学习;表示发展变化的,如:增加、减少、减少、扩大、提高、降低、发生、出现;表示心理活动的,如:爱、恨、喜欢、讨厌、想念、忘记、佩服、重视;表示可能、

3、意愿的,也叫能愿动词,如:能、要、会、敢、得(di)、可、可以、应、应该、愿意;表示趋向的,也叫趋向动词,如:上、下、去、来、进、出、到、过、过去、上来、回去、起来;表示判断的,也叫判断词,只有一个“是”。动词一般用来说明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等。例如:(1)我们在田野散步。(2)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3)我一声不响地挣扎着,扑腾着,身子失去了平衡。能愿动词常常放在一般动词的前面。例如:(1)把皮一剥,我就能吃下去(2)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3)而风和日丽的时候,我却不愿意去“消磨”。趋向动词可以单用,一般多用在其他动词的后边,用来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例如:(1)暴雨夹杂着冰雹

4、,不分点地倾泻下来。(2)不顾一切地纵身跳进那条河。(3)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动词可以重叠使用。动词重叠,一般表示时间短暂或试一试的意思,如“看看、走走、尝一尝、研究研究、考虑考虑”。三、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示人或者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颜色等的词。表示形状的,如:大、小、高、矮、宽、窄、长、短、笔直、弯曲;表示性质的,如:好、坏、美、丑、纯粹、高明、高尚、美丽、诚实;表示状态的,如:快、慢、软、硬、拘谨、悠闲、忙碌、兴奋、激动;表示颜色的,如:黑、白、橙、红、苍白、碧绿、绿油油、红彤彤。形容词可以说明人或事物所具有的性质、状态等。例如:我掀开帘子,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

5、九岁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形容词常常用在名词或动词的前边,起修饰限制作用。例如:(1)这时我是在慢慢地赏玩、领略美好的时光。(2)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英树(3)这朦胧的橘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这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形容词的前边一般可以加“很”“最”“非常”“十分”“极”“多么”等表示程度的词。例如:(1)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2)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3)你们可以想象,我那时脸多么红,心多么慌!形容词也可以重叠使用。形容词重叠,有

6、加重语义的作用,可以把事物的性质、状态、描绘得生动一些。如“高高的”和“很高”,意思差不多,“安安静静”和“很安静”,意思相同,但前者带有描写性,表达上显得更生动。名词、动词、形容词是句子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三类词。这三类词配合使用,构成句子的主体。使用这三类词,要注意名词和动词、形容词和名词的搭配,不要用错。例如:(1)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发现了计算机。例(1)“发现”是指本来就已经存在的东西,随着时间的推移被人们找出来了。“计算机”显然不是本来就存在的,用“发现”不合适,应改为“发明”,(2)母亲望着她,坚硬的目光变得温柔起来。例(2)“坚硬”修饰目光不合适,应改为“严厉”。还要注意不要

7、误用词类,比如名词误用为动词,形容词误用为动词等。例如:(1)这是对他的极大讽刺和耻辱。例(1)“耻辱”是名词,不能受副词的修饰,这里误用为动词;应改为“侮辱”。(2)现在世界上流行着许多发达肌肉的锻炼方法。例(2)“发达”是形容词,这里误用为动词,让它带上了宾语;“发达肌肉”可改为“使肌肉发达”。数词 量词 代词一、数词和量词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在数词中,有的表示确数,如“一、二、千、万”;有的表示概数,如“几、些、多、约”;有的表示序数,如“第一、老二、初五”。量词是表示单位的词。有表示事物单位的物量词,如表示个体单位的“个、台、条、件”,表示集体单位的“对、双、群、类”,表示度量衡的“米

8、、千克、公里、吨”;有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动量词,如“次、回、趟、遍”。单音节量词一般可以重叠,表示每一个都包括在内,如“个个、条条”。数词和量词常常连用,构成数量词。表示事物单位的数量词常常用在名词的前边,如“一本书、两件衣服、三杯茶”;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数量词常常用在动词的后边,如“去一次、说一遍、跑一趟”。数量词也可以重叠。重叠后的数量词修饰名词时,表示数量很多,如“一队一队的人”“一堆一堆的书”;修饰动词时,表示按次序进行,如“一个一个地说”“一本一本地念”。如果数词是“一”,重叠时后一个“一”可以省略,如“一队队”“一个个”。要注意数量增加和减少的表示法。数量增加要用倍数或百分数。可

9、以说“增加了”或“增加到”,前者不包括底数,后者包括底数。如,从5增加到10,可以说“增加了一倍”或“增加了100%”,也可以说“增加到两倍”。数量减少只能用分数,可以说“减少了”或“减少到”,前者指净减的数量,后者指净剩的数量。如从20减少到5,可以说“减少75%”或“减少了四分之三”,也可以说“减少到25%”或“减少到四分之一”。数字可以构成一些固定的说法,这时的数字是泛指,不表示实在的数量,而且往往有一定的附加意义。如“三思、九死一生、三番五次、五光十色、三六九等”等,表示数量多;“三三两两、三言两语”等,表示数量少;“一知半解、颠三倒四、丢三落四、三心二意、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等,带有

10、贬义;“一言九鼎、十拿九稳、十全十美、一表人才、一帆风顺”等,带有褒义。二、代词代词是代替其他的词或者短语、句子的词。代词有三种:一种是代替人或者事物名称的人称代词,如“我、你、他、它、我们、你们、他们、她们、它们、咱们、自己、人家”;一种是起区别作用的指示代词,如“这、那、这样、那样、这儿、那儿、这里、那里、这么、那么、那么样、各、每”;一种用于提问的疑问代词,如“谁、什么、怎样、哪、哪儿、哪里、多少、几”。代词代替某类词,就具有这一类词的语法功能。如人称代词可以代替名词,就具有名词的语法功能;“这么、那么、这样、那样”等可以代替动词、形容词,就具有动词、形容词的语法功能。例如:(1)白求恩

11、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代替名词)(2)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代替名词)(3)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代替副词)使用代词要注意:(1)“他们”的使用范围比较广,除了用于男性,男女兼有的复数,都可以用“他们”。(2)“我们”指说话人,有时为了表示亲近,也可以包括听话人;“咱们”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3)指示代词“这”用于近指,“那”用于远指。(4)代词一般是实指,有时也可以用来虚指,指称不确定的人或事物。如“你看着我,我看着你” “哪里有困难就到哪里去”。副词 连词 介词

12、一、副词副词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动作行为的范围、时间、频率、语气等或性质状态的程度的词。常用的副词有:很、更、最、非常、都、只、才、就、已经、曾经、刚刚、立刻、马上、忽然、终于、大概、简直、难道、没、不,等。副词主要用来修饰、限制动词和形容词。例如:(1)我轻轻地叩着板门,刚才那个小姑娘出来开了门。抬头看见我,先愣了一下,后来就微笑了,招手叫我进去。这屋子很小很黑,靠墙的板铺上,她的妈妈闭着眼平躺着,大约是睡着了例(1)中,“先”“就”表示时间,修饰的是动词,显示了这两个动作的前后承接;“很”表示程度,修饰的是形容词,说明屋子“小”“黑”达到的程度很高;“大约”表示估计,修饰的也是动词

13、,说明是自己的猜测。例(2)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例(2)连用“仿佛”“已经”“满”三个副词,修饰表示判断的动词“是”。“仿佛”表示情势,好像、似乎的意思;“已经”表示时间;“满”表示范围。这句话,从闻到花的甜味联想到果实累累,用虚写展现了诱人的丰收美景。如果不用这几个副词,句子变成“树上是桃儿、杏儿、梨儿”,就不符合实际,也没有丰富想象的意味了。副词前后呼应或与其他虚词配合使用,可以把两个语言单位组织起来,起一定的关联作用。例如:(1)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2)只要你高兴,我就满足了。二、连词连词是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用来表

14、示并列、选择、转折、递进、因果等关系。常见的连词有:和、跟、同、而、或、或者、而且、并且、虽然、但是、如果、只有、只要、因为等。例如:(1)凭这点高明处,我们就不必叹息生命的短暂和藐小了。(连接两个形容词,表示并列)(2)物候资料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连接两个动词,表示选择)(3)莺雀的羽毛暗淡而缺少光彩(连接词和短语,表示并列)(4)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连接分句,表示转折)三、介词介词经常用在名词、代词或者名词性短语前面,同这些词或短语一起修饰或限制动词、形容词,表示时间、处所、方向、对象、方式、目的、比较等。例如:(1)从第一组开始值日(

15、表起始)(2)往北走(表方向)(3)沿着河边跑步(表处所)(4)从早到晚不闲着(表时间)(5)给病人送药(表对象)(6)依照他的样子做(表方式)(7)由于着凉他病倒了(表原因)(8)比前几天热多了(表计较)下边是一首常用介词及用法的顺口溜,把它记下来:自、从、以、当、为、按照,由于、对于、为了、到,和、跟、把、比、在、关于,除了、同、对、向、往、朝用在名词代词前,修饰“动”“形”要记牢。助词 叹词 拟声词一、助词助词是起辅助作用的词,没有独立性,意义最不实在。助词一共有三种。1、结构助词包括“的、地、得、所、似的”。“的”主要用在名词前头,“地”主要用在动词前头,“的”“地”前后两部分之间是修

16、饰和限制关系。例如:我提着这灵巧的小橘灯,慢慢地再黑暗潮湿的山路上走着。这句话中,形容词“灵巧”修饰名词“小橘灯”,中间用“的”;形容词“慢慢”修饰动词“走”,中间用“地”。“的”还可以附着在名词、动词、人称代词或形容词的后边,构成“的”字短语,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1)和我一同玩的是许多小朋友。(2)这支笔是你的,我的在书包里。(3)大家跳下船,双喜拨前蒿,阿发拨后蒿,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得”主要用在动词之后,表示补充或说明。例如:(1)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2)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所”用在一部分动词的前边,组成一个名词性成分,用来

17、修饰名词(后边要加“的”),或代替名词(后边有的加“的”,有的不用加)。例如:(1)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却在到赵庄去看戏。(2)秋天晚上,我们所看到的最亮的星星织女星。(3)果然不出我所料。“似的”附着在词或短语的后边,相当于“像一样”,用来作比喻,或者说明情况相似。例如:(1)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第向船尾跑去了。(作比喻)(2)忽然一阵冷风吹来,浓云像从平地上冒出来似的,刹时把天遮得严严的。(表示情况相似)2、动态助词包括“着、了、过”,附着在动词的后边,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其中“着”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中;“了”表示已经完成;“过”表示曾经发生过。例如

18、:(1)昆虫停止了生命,游蛇停止了运动,植物终止了生长,失去了绿色(2)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3)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3、语气助词语气助词主要包括“了、吗、呢、啊、呀、吧、哪、啦”等,放在句子末尾,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或感叹等语气。例如:(1)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看不见藤萝花了。(陈述)(2)世界上有不经过风吹雨打而成熟的果实吗?(疑问)(3)可是有什么办法呢?我饿啊!(疑问,感叹)(4)孩子,让我们多谈谈心吧,让妈妈多讲讲当“馋丫头”时的故事给你们听吧。(祈使)(5)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感叹)(6)这小家伙精得很哪!(感叹

19、)(7)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感叹)二、叹词叹词是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的词。叹词主要有“唉、哎、嗨、喂、哎呀、哎哟”等。叹词一般都是单用,独立成句。例如:(1)啊!海滩上,居然有这么多人在乘凉。(表示感叹)(2)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表示感叹)(3)哎呀,美极了!真是美极了!(表示感叹)(4)喂,你听见了没有?(表示呼唤)(5)“嗯,我们听了非常高兴。”两个骗子齐声说。(表示应答)三、拟声词拟声词是摹拟人或事物声音的词。如“哈哈、嘭、哗啦、叮、轰隆隆”等。例如:(1)羊儿咩咩地叫着,由放羊的孩子赶着回圈了;乌鸦也呱呱地叫着回巢去了。(2)我甚至可以不时地抬头看看天上吱吱喳喳飞过去

20、的小鸟。(3)接着走出一个小旦来,咿咿呀呀的唱。(4)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汉语组合的主要特点我们在前一册讲了各种词类,接下来要讲到短语、单句和复句,这就涉及到组合的问题。组合,就是采用一定的方式,依靠一定的语法手段,把两个或两个以上较小的语言单位组织起来,构成一个较大的语言单位。各种语言都是组合而成的,但是不同的语言组合特点各有不同。汉语组合主要有哪些特点呢?首先,汉语以语序和虚词为组合手段。我们知道,英语在组合时有单数和复数,主格和宾格,现在时和进行时等数、格、态方面的形态变化,汉语则没有这些变化。汉语是依靠一定的语序或虚词由小到大层层组合而成的。语序,也就是语言

21、的顺序。语素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词,词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短语,词或短语按照一定的顺序组合成句子等等。同样两个语素,由于组合顺序不同,表达的意思会完全不同,比如“天蓝”和“蓝天”、“年青”和“青年”等等。因为,语序作为一种组合手段,它在汉语中区别语意的作用。进一步,同样两个词,按照不同的顺序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短语,如“学校管理”和“管理学校”,“伟大祖国”和“祖国伟大”。再进一步,同样的短语或分句,按照不同的语序组合起来,也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有这样一个故事:过去有一个法官,非常贪财。他在自己的审判台上放着两块牌子,一个写着“情有可原”,一个写着“理无可恕”。告状的要是给他送钱,他就把“理无可恕”的

22、牌子摆在前边,把“情有可原”的牌子房在后边;告状的要是没有送钱,他就把两个牌子调换一下,变成“情有可原,理无可恕”。可见,同样两个短语,摆放的顺序不同,表达的意思就可能完全不同。汉语组合的另一个手段就是借助虚词。词、短语、单句等,可以依靠一定的虚词进行组合。比如“妈妈”“爸爸”可以组合成“妈妈和爸爸”或“妈妈的爸爸”;“快”和“好”,可以组合成“又快又好”“越快越快越好”“不仅快而且好”等等。这样一些词语,由于在组合时使用了不同的虚词,表达的意思也不相同。也就是说,在汉语中,虚词也有一定的区别语意的作用。其次,汉语的组合非常容易。由于汉语是依靠语序和虚词层层组合,没有数、格等形态方面的约束,所

23、以组合起来非常容易,只要事理上能够讲得通,或者符合语言习惯,就能够组合在一起,不需要任何形态上的变化。比如“沙发”是一个词,可以说“大沙发”“小沙发”“长沙发”“短沙发”,是形容词与名词的组合;也可以说“牛皮沙发”“木头沙发”,是名词与名词的组合,还可以说“折叠沙发”“转角沙发”等。不管是怎样的组合,都没有形态变化。再看下边几个组合:提高水平水平提高“提高”和“水平”既可以放在前边,也可以放在后边,但是不管放在哪儿,都是同一个样子,词形上没有任何变化。他是班长班长是他“他”和“班长”不管出现在哪个位置上,样子也都是一个,没有任何变化。由此可见,只要事理上能够说得通或者符合人们的语言习惯,有了语

24、序和虚词的帮助,汉语组合起来相当容易。第三,汉语各级语言单位的组合关系基本一致。语素组合成词,词组合成短语,词和短语组合成单句,单句组合成复句等等,虽然是不同的语言单位的组合,但它们的组合方式(直接组合或关联组合)、采用的组合手段(语序或虚词)、所形成的组合关系(主谓、动宾、偏正等)基本是一致的。这一点我们在讲解短语、单句、复句时还会陆续讲到。短语及短语的类型(一)什么是短语词和词组合起来,构成短语(也称词组)。“吃”是一个词,“米饭”是一个词,它们组合成“吃米饭”,就成了短语。前边说过,汉语的组合是依靠语序和虚词来完成的,短语也不例外。也就是说,词和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序或依靠一定的虚词组合成

25、短语。例如:提醒幸福心中的鹰挖荠菜天上的街市斑羚飞度阿长与山海经驿路梨花我的信念这两组短语中,左边一组都是依靠语序直接组合的,右边一组都是借助虚词组合而成的。词和词组合起来构成短语,这些词就成了短语的成分。短语的组成成分主要有主语( )、谓语( )、宾语( )、定语( )、状语( )、补语()和中心语(一般不标注)。这些成分我们将随着各种不同类型的短语分别加以介绍。需要说明的是,我们下边提到的各种短语,一般以两个词组合而成的简单短语为例。(二)短语的类型从结构关系看,短语可以分为主谓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后补短语、并列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等。下边分别介绍这几种短语。1、主谓短语主谓短语

26、是由两个表示被陈述与陈述关系的词组成的短语,其中表示被陈述的对象的是主语,用来陈述的是谓语。主语一般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一般由动词、形容词充当。例如:老师讲课脸红他讲话心情好小明走她聪明电话响桃花红大家唱歌我们高兴2、偏正短语偏正短语是由名词、动词或形容词与在它们前头起修饰作用的成分组成的短语,其中名词、动词、形容词是中心语,修饰名词的成分是定语(有的定语后头要用结构助词“的”),修饰动词、形容词的成分是状语(有的状语后头要用结构助词“地”)。定语、状语与中心语的关系,是偏和正的关系。例如:(我的)老师恭敬地鞠躬(清晰的)字迹小心地翻阅(一个)顾客完全相信(可爱的)人更加坚强(可贵的)精神多

27、么漂亮左边一组都是由定语和中心语组成的偏正短语,右边一组都是由状语和中心语组成的偏正短语。3、动宾短语动宾短语是由动词和后边受动词支配的成分一起组成的短语,其中受动词支配的是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结果、处所等。宾语主要由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的短语充当。例如:敬畏生命吃包子热爱生活夸奖我爱好文学写文章庆祝回归修铁路安排工作盖房子4、后补短语后补短语是由动词、形容词和在它们后边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成分一起组成的短语。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成分是补语(有些补语前头要用结构助词“得”)。例如:盛满好极了吓跑热死了牵回去大得多抱起来暗得很打量一番翻了一阵左边一组都是由动词及其补充成分一起组成的动补短语,右边一组

28、都是由形容词及其补充成分一起组成的形补短语,它们一起统称为后补短语。5、并列短语并列短语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并列组成的短语,词和词之间是平等的联合,没有轻重主次之分。例如:报纸杂志老师和同学改革开放唱歌和跳舞雄伟壮丽讨论并通过聪明、美丽而善良光荣而艰巨听、说、读、写妈妈、爸爸和我6、介宾短语介宾短语是由介词和后边的宾语一起构成的短语,用来表示时间、方位、处所、对象等等。例如:向沙漠(展开攻势)从北京(来)在外面(按了两下)往北边(走)对大家(说)比我(高)关于学习(的问题)沿着河岸(走)在学校在深山中(露宿)7、的字短语的字短语是由名词、代词、动词或形容词等加“的”组成的短语

29、。的字短语可以用来代替名词,相当于一个名词的功能。例如:集体的大家的小红的别人的吃的红的用的大的短语的扩展短语是由词组合而成的。最基本的组合时两个词,上边举的大都是包含两个词的短语。但短语的组合又不限于两个词,有时是三个或多个词,如“中学语文教材”“认真学习语法”是三个词,“中学语文教材教法”“我们认真学习语法”是四个词。这些多个词的组合实际上是两个词的组合扩展而来的。例如:改善生活努力改善生活努力改善百姓的生活最大努力改善普通百姓的生活尽最大努力改善普通百姓的生活“改善生活”是最基本的组合,通过增加修饰成分一步一步地扩展成了一个复杂的短语。短语的扩展主要是延伸式的扩展,也就是把原有的一个或两

30、个词与其他的语言单位组合,构成更复杂的短语。延伸式的扩展主要表现为偏正关系,如上例是以“改善”和“生活”为中心,分别给它们增加修饰性成分,从而扩展成复杂的短语。又如:珍珍叫喊珍珍大声叫喊珍珍大声叫喊起来珍珍突然大声叫喊起来胆小的珍珍突然大声叫喊起来短语的扩展也可以是并列式的扩展,也就就是给原有的一个或两个词增加几个并列的成分,组成更复杂的短语。例如:慈爱、公平慈爱、公平、伟大美丽、慈爱、公平、伟大讲短语的扩展,可以使我们明白:短语有简单的,有复杂的,简单的短语只有两个词,复杂的短语不止两个词,其中还可以包含短语。另一方面要注意,短语扩展不是堆砌词语,而使表达的需要,使语意更加丰富。比较下边两个

31、句子:火、米饭和洗脚水,把我们身上的疲劳、饥饿都撵走了。温暖的火、喷香的米饭和滚热的洗脚水,把我们身上的疲劳、饥饿都撵走了。例给例的三个并列成分都加上了修饰语,表达的意思显然丰富多了,而且还带上了浓浓的温情。使用短语应注意的问题短语是由不同的成分组合而成的,因此组合时就要注意成分之间的配合。成分之间的配合有两个原则:一是要合乎事理,二是要合乎语言习惯。主谓语中,主语和谓语配合要得当。比如,我们可以说“数量增加”“质量提高”,但不能说“数量提高”“质量增加”;可以说“红旗飘扬”“雪花飞舞”,但一般不说“红旗飞舞”“雪花飘扬”,等等。动宾短语中,要注意动词和宾语能够配合。比如,我们可以说“端正态度

32、”“下定决心”,不能说“端正决心”“下定态度”;可以说“发现目标”“解决困难”,不能说“发现困难”“解决目标”。从以上可以看出,主语和谓语、动词和宾语都有搭配问题,如果两个成分配合不当,就会影响语意的准确表达。例如:最近,珍珍的学习明显下降了。大路两旁,到处都种植这果园。“下降”一般是指高度或数量说的,如我们可以说“飞机下降”“气温下降”;而学习既没有高度也没有数量,所以例说“学习明显下降”不合事理。可以改为“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因为成绩有高低、多少之别。例“种植”的对象应该是“果树”,而不是“果园”。如果要保留“果园”,可以把“种植着”改为“是”。偏正短语当中,定语、状语在表达上很重要。它们

33、对中心语所表示的事物、动作行为或事物的性状起修饰作用,能够使语意表达准确、生动、形象。定语、状语的使用要恰当,要符合所修饰的对象的特点,否则就起不到应起的作用,甚至会影响语意的表达。例如:各种读书声汇成一支动听的歌声。会上,他积极地听取了大家的批评意见。例的“一支”是数量,不能限制不可数的“歌声”。如果把“歌声”改为“乐曲”或“交响乐”,这个句子就通了。例“积极”修饰“听取”,不合乎语言习惯,应该把“积极”换为“认真”。修饰语要当用则用,不当用则不用,要用得合适,否则就会让人产生堆砌、累赘的感觉。例如:同学们把校园打扫得干干净净,迎接10月1日得国庆节。非常雪白的墙壁,晃得人眼睛都睁不开了。例

34、的定语“10月1日”是多余的,因为“国庆节”就是“10月1日”,这是不言而喻的。例的“非常”也是多余的,因为“雪白”本身已包含程度,是指“像雪一样白”。此外,并列短语表示并列的几种事物、几种动作行为或并列的几种性状,使用时要注意几项并列一定要恰当,否则就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特别是几种事物并列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关系。下边几个例子中的并列短语都有并列不当的毛病:这个商店出售食品、水果和糕点。晚会上表演了音乐舞蹈和气功等文艺节目。参加这次活动的都是共青团和中学生。我们应该培养自己解决问题、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例中的“食品”包括了“水果和糕点”,不能把它和“水果”“糕点”并列在一起。这句话可以

35、改为“这个商店出售水果和糕点等食品”。例中的“气功”不属于文艺,不能和“音乐、舞蹈”并列。如果把“文艺节目”改为“节目”,这个句子就没有毛病了。例中的“共青团员”和“中学生”所指范文有交叉,“共青团员”中有“中学生”,“中学生”中也有“共青团员”,因此这两个词不能组成并列短语。这句话可以改为:“参加这次活动的都是共青团员,其中一部分是中学生。”例面对一个问题,先“解决”,然后再“观察”“分析”,这显然不合事理。如果说成“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个并列的短语就没有毛病了。句子和单句人们用语言进行交际,传递信息,是以句子作为基本的使用单位的。句子由词或短语构成,有一定的语气语调-能表达一

36、个相对完整的意思,能完成简单的交际任务。从结构上说,句子有单句和复句之分。单句是由短语或单个的词构成的,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组合而成的。大多数单句是由短语带上一定的语气语调(书面上用语气助词和句号、问号或叹号表示)构成的。例如:“死海是一个咸水湖。”这是由主谓短语“死海是一个咸水湖”带上叙述语调构成的单句。只有少数单句是由单个词构成的。例如:“立正!”这是由动词“立正”带上命令语调构成的。单句有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之分。由主谓短语构成的单句称为主谓句。从表达的角度看,主谓句中谓语的表达作用更重要。根据充当渭语的成分的不同,主谓句也有几种不同的类型。例如:(1)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2)

37、一切生物都离不开食物。 这是谓语以动词为主体的动词渭语句。(1)赵州桥非常雄伟。(2)会变色的花很多。这是谓语以形容阋为主体的形容词谓语句。(1)今天星期五。(2)一斤苹果五角钱。这是谓语以名词为主体的名词谓语句。(1)小李这个人性格非常好。(2)爷爷一句话都没有说。这是由主谓短语作谓语的主谓谓语句。由其他短语或单个词构成的单句称为非主谓句。例如:(1)禁止吸烟!(由动宾短语构成的非主谓句)(2)多可爱的小生灵啊!(由偏正短语构成的非主谓句)(3)进来!(由动词构成的非主谓句)(4)飞机!(由名词构成的非主谓句)句子的成分和句子的主干句子由不同的成分构成。句子的成分主要有主语、谓语、宾语、补语

38、、定语、状语和中心语。这些句子成分可以由单个词充当,也可以由短语充当。比较下边两个句子:(1)石拱桥出现。(2)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这两个都是主谓句,都有主语和谓语。不过前一句的主语是由名词“石拱桥”充当的,谓语是由动词“出现”充当的。后一句的主语不变,谓语则是由动词“出现”、状语“在世界桥梁史上”和补语“比较早”充当。这些状语、补语和中心语与主语、谓语都是句子的成分。这个句子的成分可以用下面两种线条符号标示出来: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或:石拱桥| 在世界上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前边是主语,后边是谓语,下边不必再加横线。)在构成句子过程中,各种句子成分所

39、起的作用不完全一样,其中有些成分决定着句子的基本结构,它们是句子的主干、有些成分是附着在主干上的“树叶”,对主干起修饰、限制、补充等作用。所谓句子的主干,是指把句子中的定语、状语、补语(即“枝叶”成分)逐层压缩掉之后剩下的部分。句子的主干一般是由主语或主语中心语、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和宾语或宾语中心语组成的。例如: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这是一个主谓句,主语由偏正短语充当,包含中心语“方法”和定语“统筹”;谓语由动宾短语充当,而宾语又是一个偏正短语,其中包含着中心语“方法”和“一种”“安排工作进程”“数学”三个定语。只要把这些定语逐层压缩掉,剩下的部分“方法是方法”就是这个句子的主

40、干。碰到一个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找出它的主干,不仅有助于弄清句子的基本结构,准确理解它所表达的意思,而且有助于检查句子的结构和句子成分的搭配有没有毛病。例如:(1)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2)今天的青年担负着在本世纪把我国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把第一句的所有定语、状语都压缩掉,剩下的主干是“发现提供证据”,可以看出,这个句子的结构是完整的,句子成分的搭配是合理的;第二句的主干则是“青年担负建成强国”,很显然,句子的结构是不完整的,谓语中心语“担负”和“建成强国”不搭配,“担负”后边一般要有“任务”“使命”“责任”等

41、词语作宾语或宾语中心语。这个句子缺少这类词语,因此使人觉得话没有说完全。一个句子镇南关,如果谓语中心语前面有否定词语(“不”“没”“没有”等),要把否定词语放在主干当中,以免主干和原句的意思相反。例如: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没有放弃对岩石的破坏。这句话中的“没有”应该保留在句子的主干中,否则“生物放弃破坏”就改变了句子的本意。句子的用途句子的用途主要有四周那个,我们据此将句子分为四种类型:告诉别人一件事得,是陈述句;询问别人一件事的,是疑问句;要求别人一件事得,是祈使句;表示自己的某种强烈感情的,是感叹句。1、陈述句在说话和写作中,陈述句用得最多。陈述句是用来陈述事情的句子,用陈述语调,句终在

42、书面上用句号表示。陈述句有肯定的陈述,也有否定的陈述。肯定的陈述,可以用“是”字句或一般的肯定句式表示。例如:(1)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2)沙漠地区空气干燥,日光的照射特别强烈。(3)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否定的陈述,则要在谓语中心语前边使用“不”“没”“没有”等。例如:(1)沙丘的前进并不是整体移动的。(2)苏州园林绝不讲究对称。(3)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4)(我国陕西榆林地区,雨量还充沛)没有多少风沙。2、疑问句疑问句是用来向别人提出问题的句子,用疑问语调,句终在书面上用问号表示。有的疑问句末尾还有“吗、么、吧”等语气词。有一种疑问句是

43、用疑问代词“谁、什么、哪里、怎样、多少、为什么”等来提出疑问,要求针对这些疑问词来回答问题。例如:(1)主人家时谁?(2)碎石是从哪里来的呢?(3)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4)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5)死海海水的浮力为什么这样大呢?有的疑问句只是在陈述句的基础上加上疑问的语调,或者用语气词“吗、呢、吧”等表示疑问,要求对提出的问题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例如:(1)你现在就去?(2)地球是圆的吗?有的疑问句提出并列的几个问题,要求选择其中一个作出肯定的回答。例如:事后我追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邓稼先而感到骄傲?有的则用肯定否定相叠的方式来提问,要求

44、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例如:(1)地球是不是一个滚圆的正球体呢?(2)不知邓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3、祈使句祈使句是用来要求别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的句子。祈使句用祈使语调,句末可以有“吧”“呀”等语气词。在书面上,语气强烈的用叹号,语气较和缓的用句号。祈使句分为要求和禁止两类,有命令、请求、催促、劝说等不同语气。禁止类祈使句一般都有“不要”“不准”“禁止”“严禁”“勿”“别”等表示禁止的词语。例如:(1)死海是怎样形成的呢?请先听一个古老的传说吧.(要求)(2)让我告诉你们关于地球生命乐章中的一个小乐曲的故事吧。(要求)(3)时候不早了,快点走吧!(要求)(4)不要再安阳

45、不注意功课了!(禁止)(5)不准随地吐痰!(禁止)(6)请勿吸烟!(禁止)表示请求的祈使句还可以采用疑问句的形式,这样可以把话说得更委婉些,带有商量的口气。例如:借你的笔给我用一下好吗?4、感叹句感叹句是用来表示某种感情的句子,用的是感叹语调,在书面上用感叹号,句末常有“啊、啦、了”等语气词,也可以不用。例如:(1)哈哈!(2)真美!(3)哎哟!好痛!(4)看,梨花!(5)山,好大的山啊!(6)这是一些多么句有诱惑力的数字啊!使用句子要注意的问题1、成分搭配要合理在一个句子例,各个成分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实质是意义的搭配。句子成分的意义搭配,既要符合事理,又要符合语言习惯,否则就会造

46、成搭配不当,如主语和谓语不搭配,动词和宾语不搭配等。例如:自从妈妈给他买了游戏机,明明的学习明显下降了。“下降”是就高度或数量说的,“学习”无所谓高低多少,所以不能说“下降”。(1)十年的教学生涯使她积蓄了相当多的教学经验。(2)大哥哥、大姐姐们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这些新入学的小弟弟、小妹妹和我们的行李。第一句“积蓄”的一般是钱财、力量,“经验”一般说“积累”。第二句中“小弟弟、小妹妹”可以“接待”,“行李”怎么能“接待”呢?2、句子结构要完整一个正确的句子,在结构上必须是完整的。所谓完整,不是说每个句子都必须有主、谓、宾、定、状、补,而是说根据表达的需要,应有的成分不能欠缺或残缺,否则会影响意思

47、的表达。例如:(1)从他上学的那天起,就对语文产生了深厚的兴趣。(2)对于高考生落榜问题,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第一句能作主语的“他”放在了“从”的后边,使全句失去了主语。第二句介词“对于”误用,也使全句缺少主语。(1)中国人民正在努力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2)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第一句的主干是“人民努力”,“努力”干什么,没有说完,使得全句缺少谓语中心语。第二句错吧“接受”的宾语“义务教育”当成了整个句子的宾语,使得全句缺少宾语中心语。3、语序要合理语序就是各种句子成分的排列顺序。语序不合理常常表现在并列词语、多项定语和多项状语的排列顺序上。例如:在

48、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碰到一个问题,总要先观察,然后分析分析,分析完了才有可能解决;不可能观察后就解决,然后再回过头来进行分析。这是一件珍贵的妈妈从北京买来的礼物。这句话中,“礼物”有三个修饰语:“一件”是数量,“珍贵”是性质,“妈妈从北京买来的”是来源,但是它们的顺序有点乱,可以改为:“这是妈妈从北京买来的一件珍贵的礼物。”今天是我们学校建校50周年的纪念日,到处校园里充满了换歌笑语。“充满”的状语“到处”顺序也不对,应该放在主语“校园里”的后边。不同句式的选择和运用1、主动句和被动句主动句就是主语是施事者,谓语用来说明施事者发出的动作、行为的句子。

49、被动句就是主语是受事者,谓语用来说明受事者所遭受的动作、行为的句子。例如:(1)空气和水中的酸类,腐蚀了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2)(沙丘)所到之处,森林全被摧毁,田园全被埋葬,城郭变成丘墟。(3)奴隶们被投入死海,并没有沉到水里淹死,却被波浪送回岸边。第一句是主动句,“腐蚀了岩石的一部分物质”是“酸类”产生的行为。第二、三句式被动句,“森林”“田园”“奴隶们”都遭受了一定的动作行为。如果一个句子既有施事者又有受事者,那么这个句子既可以用主动句来表达,也可以用被动句来表达。例如:(1)人们把地中海沿岸称为西方文明的摇篮。(2)地中海沿岸被人们称为西方文明的摇篮。(这个“人们”可以省略)这两个句子

50、的意思基本相同,但第一句是主动句,第二句是被动句。那么,遇到两种句式都可以使用时,到底选用哪一种好呢?其实,句式本身无所谓好坏,关键要看表达的着眼点在哪里。以上边的句子为例,如果着眼点要说人们的情况,应该采用第一句,顺着说下去可以是:人们在这里发现了什么或人们准备在这里干什么等等;如果着眼点在地中海,就要采用第二句,然后以地中海为话题,接着说明地中海的有关情况。主动句和被动句各有用处,要根据表达的需要来决定采用哪一种句式。一般说来,用主动句的时候比较多;但在一定情况下,使用被动句也有好处。例如:(1)它们(沙砾)被风吹向高空,被水带入大海。(2)黄河中下游河水变得浑浊,谁都知道这是西北黄土高原

51、被破坏的结果。第一句强调了沙砾所处的被动地位;第二句既强调了西北黄土高原所遭受的结果,也省略了尽人皆知而不必说出的施事者,使得语句简介。2、肯定句和否定句前边已经讲到肯定句和否定句。有时同一个意思,既可以用肯定句来表达,也可以用否定句来表达,只是语意轻重、语气强弱上有细微的差别。比较下边两句的肯定句和否定句就可以体会到这一点:(1)有了草皮覆盖地面,即使有风,刮起的沙也不多(很少)(2)估计将来有可能在沙漠里用便宜的半导体做屋顶,人住在里边冬天不冷(暖和),夏天不热(凉快)。这两句如果都采用肯定句,就显得语意重了些,分寸感把握得不太好。一般说来,同样一句话,用否定句比用肯定句语意要轻些,语气要

52、弱些。但是用双重否定句式,比用肯定句式语意往往反而会重些强些。例如:(1)而我们利用这种方法来考虑问题,是不无裨益的。(2)这封短短的信给了我极大的感情震荡,一时热泪盈眶,不得不起身去洗手间整容。前一句用双重否定“不无”,强调用这种方法考虑问题的好处,比单纯肯定“是有裨益的”语意要强。后一句的“不得不”双重否定,强调除此以外没有别的办法,比用“只好”语气要强烈。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双重否定句要准确,不要把句子的意思说反。下边几句话就把意思表达反了:(1)不要否认岩石是坚固不坏的。(2)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来在到达南极之前,实际上并非不真正了解气候到底有多大的威力!(3)这样的风速对于人类的生存来说

53、,无疑不是一种严重的威胁。(4)稼先虽有“福将”之称,难道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吗?对偶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意义相关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成对地排列起来,叫对偶。例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两个句子,结构相同(都是主谓句),字数相等,上下两句词性相对,意义上相互补充,是个非常工整的对偶。构成对偶的两个句子可以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个事理,在内容上互相补充,这就是正对。比如: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这两个比喻,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了石拱桥的特点,非常形象,是正对。构成对偶的两个句子可以从正反对立的两个方面说明同一事理,在内容上

54、相反或相对,这就是反对。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两句用一个工整的反对,表现了鲁迅先生对待敌人和对待人民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我国古代诗文里很早就运用了对偶的这种修辞格。例如:(1)瀚海阑千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2)沉舟则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4)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这些对偶非常严格,不仅字数相等,结构相对,而且同一句中词与词之间平仄变化相应,上下句之间相对的词语词性相同。现代文章对对偶的要求就比较宽了。例如:(1)大自然中的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在运动着:这里再死亡,那里在生长;这里再建设,那里在破坏。(2)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第一句中上下分句有重复的字词,第二句中上下分句词性也不是完全相同,但这两句都是对偶,只是要求得没那么严格罢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