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翻译复习资料

上传人:wuli****0220 文档编号:163118602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英汉翻译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英汉翻译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英汉翻译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英汉翻译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汉翻译复习资料(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英汉翻译复习资料第一节 西方翻译理论的发展概略, 翻译的定义,翻译的任务一、1、西方翻译理论经历了哪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语文学阶段第二阶段:结构主义阶段第三阶段:解构主义阶段第四阶段:文化翻译阶段2、什么是翻译?翻译是把一种语言表达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传达出来,以达到沟通思想情感,传播文化知识,促进社会文明,特别是推动译入语文化兴旺发达的目的。3、翻译作为一种双语转换活动,其本质究竟是什么?第一,翻译是一门科学。第二,翻译是一种技巧。第三,翻译是一门艺术。第四,翻译是一种风格。第二节 翻译的标准1、翻译的基本标准翻译的根本问题有两个:忠实与通顺。2、翻译的最高标准忠实而通顺是翻译的基本标准;在此

2、基础上,还能充分传达出原作的神韵,则可视为翻译的最高标准。3、 翻译的过程一般来讲,可将翻译过程概括为:理解、表达和校核三个步骤。第三节 可译性的限度无对等词,文化冲突以及可译性的限度这三个因素是英汉语言文化差异在翻译过程中的主要体现。了解这三种英汉殊异现象、他们产生的原因和在英汉翻译中的具体体现对于译者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充分认识语言的差异性,深入研究和探讨其特点和规律,再进行比较,才能选取尽可能贴切、准确的词语和句式来表达原文的含义和语言特色,实现最佳的翻译效果。第四节 直译与意译;异化法与归化法直译和意译是两种基本的翻译方法。直译有助于保留原文的格调并引进新鲜、生动的词语、句法结构和表

3、达方法,从而使译语不断丰富、日益完善,同时能保留原文的异国情调或称“洋味儿”。而意译则便于调和原文与译文形式上的矛盾,使译文通顺流畅,符合译语的语法规范和表达习惯。需要强调的是,直译不是死译或硬译,不是生搬硬套,逐字照译。直译强调“留其形”而“达其意”,意译不是任意增删,不是胡译或乱译。意译则强调“传其神”, 不需要“留其形”。异化法与归化法异化和归化可以看作是直译和意译的概念延伸,但又不完全等同于直译和意译。直译和意译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语言层面处理形式和意义,往往是单个词,短语或句子采取何种翻译方法,形式、意义和语言风格是否忠实的问题。而异化和归化则突破了语言因素的局限,将视野扩展到了

4、语言、文化政治、意识形态和美学等因素。(一)归化法归化是遵守目的语文化当前的主流价值观,对原文采用保守的同化手段,使其迎合本土的典律、出版潮流和政治需求。换句话说,归化就是译者使译品向译入语的读者靠拢,尽量用符合译入语文化的表达方式进行翻译活动,尽量隐藏原语文化中异质的东西而向译入语靠拢,从而使读者不需要太多努力、也没有太多障碍地理解译文。译者的手法包括删除意识形态方面存有敌意的文字,根据本土价值观或思想观念进行改写,恪守本土语言规范等。归化法是“采取民族中心主义的态度,使外语文本符合译入语的文化价值观,把原作者带入译入语文化”,换句话说,就是改造外来文化,使其本土化。归化法,在理论上把语言看

5、作是交际的工具,在翻译实践中强调译文的通顺,使译文读者读起来像是读母语的创作。译者尽力把文化因素的差异加以缩小,改变,调整译文语言,使译文通顺自然。(二)异化法异化法则是“偏离本土主流价值观,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差异。译者通过尽可能地将原语文化中的同质和异质的东西按照原作者的意图向译品读者展示,而不需要太多的考虑译入语文化与之差异之处的翻译方法。译者的手法则包括尽力保留文化异质成分,包括可能引发抵触情绪与敌意冲突的成分,强令译入语适应原文的词语搭配、句法结构,偏好在词汇层使用音译或不译的手段等。接受外语文本的语言及文化差异,把读者带入外国情景。也就是接受外来文化或是外国化。异化法,实际上是移植

6、。译者设法保留原语的语言与文化特点,让读者了解异国风情、异国文化和异国语言的特点,以补充、丰富本民族语言的表达法。【例4】 Unless you have an ace up your sleeve, we are dished. 【译文1】 除非你有锦囊妙计/胸有成竹,否则就我们输定了/就被吃定了。【译文2】 除非你袖中藏有王牌,否则我们就输定了。【分析】 译文1中用锦囊妙计来翻译an ace up ones sleeve,从异化的角度来看,这里存在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英语的an ace up ones sleeve 是西方人玩牌时藏在袖中的“王牌”,而“锦囊妙计”则是古代宫廷争斗和疆场征战

7、时封在“锦囊”中的神妙计策。两者有着完全不同的文化内涵,引起不同的联想。如果用来互译,势必给译语读者带来错觉。译文2, 采用了异化法,比较接近原文意义。第五节 词义的选择与引申一、词义的选择英汉两种浯言都有一词多类、一词多义的现象。一词多类就是指一个词往往属于几个词类,具有几个不同的意义。一词多义就是说同一个词在同一个词类中,又往往有几个不同的词义。在英汉翻译过程中,我们在弄清原句结构后就要善于选择和确定原句中关键词的词义。二、词语的引申在做翻译的时侯,并不总是能在词典中找到适当的词义来确切表达原意,即使是最详尽的词典,其释义也不会完备无缺。它只能提供最基本的释义,让使用者自己去运用、引申、衍

8、化。只要符合词的基本意思,就可以千变万化,使译文文从字顺,丰富多彩。引申包括词义的引申、概念的引申、逻辑引申、形象引申和典故引申等。第六节 词类转译法英汉两种语言都有一词多类、一词多义的现象以及其独特的表达方式。 由于英语和汉语结构上的这种差异,翻译时,不能照搬英语的结构。在英译汉的过程中只有少数的句子可以逐词对译,而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一一对应、逐词对译的方法是行不通的。这时译者需要巧用词类转译法,词类的转换不仅为了译文通顺自然,而且要使译文符合译入语的语言规范和译文读者的思维习惯。第七节 增补与省略所谓增补译法,就是在原文的基础上添加必要的单词、词组、分句或完整句,从而使得译文在语义、语法、语

9、言形式上符合译文习惯,在文化背景、词语联想方面与原文一致起来,使文字更加清楚明了。其目的是为了更忠实通顺地表达原文的含义及精神,把潜在于原文字里行间的意思充分表达出来。一般而言,增词法在大的方面有两种情况:一是把原文句子里”隐含”或上下文意思清楚而没有写出来的词在译文里补进去,以便汉语能清楚地表达原文的意思,也就是说这样的增词是出于语义上的需要;另一种加词则是出于句法上的考虑,把原文中省略的句子成分补充进去,使译文的句子有完整的意思。省略法英译汉时,我们可能会遇上这样的情况:有些英语中必不可少的词、短语、甚至是句子,把它们译出来可能成了多余的东西,不译出来反而意思更明确。也就是说,汉译时要把这

10、些词、短语或句子统统省略掉,译文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显得精练、严谨、明确。省略法(Omission)是指原文中有些词在译文中省略,不必译出来,因为译文中虽无其词而有其意,或者在译文中是不言而喻的。换言之,省略是删去一些可有可无的,或者有了反嫌累赘或违背译文语言习惯的词。但省略并不是把原文的某些思想内容删去。现在从语法角度和修辞角度分别举例探讨省略法。第七节 抽象与具体英汉互译时,由于受原作语言模式的束缚,我们往往会对一些表示抽象概念或具有深刻寓意的实词或词组无从下手。如何摆脱原文的束缚,准确地再现原文风貌? 奥泽洛夫曾说过:“翻译中存在一个奇妙的辩证法,并为无数实践所证实,接近原著有时反而脱离

11、原著,而脱离原著有时却是接近原著。” 对于原著中以“实”喻“虚”或以“虚”喻“实”的表现手法,翻译时应根据目标语的表达习惯,尽可能地维系原文的具体性及形象性,再现原文风貌。这就涉及到本文要探讨的词义具体化与抽象化的问题。下面就原文具体,译文抽象或者原文抽象,译文具体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原文具体 译文抽象人对事物本质的和规律的认识不是直接从实践活动中来的,而是通过人们在实践中获得的经验材料加工整理获得的,这种认识通常被称为理论认识,也叫抽象化认识。这一认识论观点对人们的翻译理论和实践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在翻译中,往往有必要将原文一些具有具体意义或具体形象或代表某一具体属性的词、词组或短语作抽象化处理

12、,使人们对这些词义的理解上升到理性化高度。这种翻译方法,我们称之抽象译法。原文抽象 译文具体在翻译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原作中有的词、短语乃至整个句子的含义非常含糊、笼统、概括或抽象,为了使读者易于理解,达到翻译的社会交际职能,我们往往将这些词、短语作具体、明确化处理,也就是将它们引申为意义具体或是比较具体的词、词组或短语。词义的具体化与抽象化同属词义引申的两种常用的方法。第八节 分句与合句翻译英语句子时,有时我们可以把原文的句子结构整个保存下来或梢加修改即可,但在不少情况下则必须将原来的句子结构做较大的改变。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造句方法和修辞手段等方面的差异,有时需要把一个英语复句译成一个或一个以上

13、汉语单句,有时又需要把两个或两个以上英语单句译成一个汉语句子。我们把前一种方法称为分句法,把后一种方法称为合句法。分句法与合句法是改变原文结构的两种重要方法。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表达原文的意思,使译文更合乎汉语的表达习惯。一、分句法有时英语句子中的个别单词颇使我们感到头痛,如果把它的意思译出来,我们却无处放置;如果不把它的意思译出来,又不忠于原文。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往往可把这种单词译成一个分句或一个单句。能够从原文中提出来译成一个分句或单句的,常见的有副词、形容词、动词以及名词等。二、合句法所谓合句法,是指把原文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句或一个复合句在译文中用一个单句来表达。合句法是翻译中调整句子

14、长度的又一有效方法。合句法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目的也是为了使译文符合汉语表达习惯。合句法使用得当,可使译文词句简练,明白易懂且语气连贯,一气呵成。第十节 正译与反译英语和汉语均有从正面或反面来表达某种概念的现象。英语里含有no, not, never, non-, de-, un-, dis-, im-, ir-, -less等成分的句子,汉语里含有“不”、“非”、“没”、“别”、“休”、“莫”、“勿”、“毋”、“未”、“否”等成分的词句,都称为否定说法, 简称反说。相反,英汉语中不含这些成分的词句称为肯定说法,简称正说。从原则上讲,英语的正说最好译成汉语的正说,英语的反说最好译成汉语的反说。

15、但在实践中,两者的正反表达形式有时不能吻合,必须进行正反的转换。英语里有些从正面表达的句子,译文中必须从反面来表达;英语中有些从反面表达的句子,译文中却必须从正面来表达。一、英语从正面表达,译文从反面表达 英语中有不少词或短语,形式是肯定,但却暗含否定概念,所以汉译时用反译法译成否定句。二、英语从反面表达,汉语从正面表达。英语中有很多词或短语,形式上是否定,但内容却有强烈的肯定,汉译要用正译法译成肯定句。第十一节 从句的翻译一、名词性从句的译法名词性关系从句在句中起名词的作用,其语法功能跟名词一样。英语的名词性从句包括主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翻译这类从句时,大多数可按原文的句

16、序译成对应的汉语,但也还有一些其他处理方法。第十二节 长句的翻译英语句子结构重形合,句子成分常用连接词语来表示其结构关系,所以句子可以写得比较长。英语长句都是由基本结构扩展而来。其所以长,一是由于有较多的修饰成分和并列成分,二是由于有各种短语或从句充当句子成分,大句子套小句子,从而形成枝杈横生的“参天大树”。在翻译英语长句时,要通过句法分析弄清原句的基本结构,判断出句子是简单句、并列句还是复合句,并找出句子的主要成分。还要进一步弄清主要成分和修饰成分之间的关系,判断各修饰成分的归属以及句中代词所指代的对象。然后分清几层意思之间的逻辑关系,再按照汉语特点和表达方式,正确地翻译出原文的意思。长句的

17、翻译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顺序法、逆序法、分译法和综合法。 第十三节 语篇衔接一、语篇的定义什么是语篇?Halliday和Hasan在英语中的衔接(1976)中指出:“语篇指任何长度的、在语义上完整的口语和书面语的段落,它与句子或小句的关系不在于语篇的长短, 而在于衔接。” “语篇与非语篇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具有语篇性而语篇性是由衔接关系形成的。”语篇之所以成为语篇不在于它的语法性(grammaticality),而在于它的语篇性(textuality)3(P69)。语篇具有语篇特征(texture),一个连贯的语篇必须具有衔接成分, 同时必须符合语义、语用和认知原则,句子与句子之间在概念上必须有

18、联系,句与句的排列必须符合逻辑4(P129)。判断语篇的标准,不在于有没有衔接词,而在于是否有意义上的联系。胡壮麟在其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一书中指出语篇是“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胡壮麟,1998:1)。简言之,语篇是高于句子的语言层面,是能够独立完成某种特定交际功能的语言单位。语篇是语言结构和翻译的最大单位。译者为实现译文的功能和目的,常以篇章为翻译单位,即从篇章着眼,从词、词组、句子、语段等不同平面着手,达到译文的衔接与连贯以及整体格调、布局的得体。二、语篇的标准语篇作为一种“交际活动”,有其自身的标准。语篇语言学者Beaugrande & Dressl

19、er (1981:3)认为,它必须具备七项标准:衔接性(cohesion)、连贯性(coherence)、意向性(intention)、可接受性(acceptability)、语境性(situationality)、信息性(informativity)和语篇参照性/互文性(intertextuality)。随着语篇意识的不断推广,语篇翻译(Textual Translation)的理念逐渐受到重视。翻译的视角也从句子为中心的模式转移到了整体语篇的翻译模式,以语篇为基准进行翻泽操作。具体内涵是:(1) 将译者的视野从字句扩展到句群、篇章等大于句子的单位。(2)语篇类型、交际功能与翻译策略、方法密

20、切相关。(3)语篇在一定的语境中发挥交际功能。翻译操作必须考虑翻泽活动发生时译者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即翻译环境(李运兴,2003:9)。有了语篇意识的介入,译者在翻译时必须更透彻地理解原文的语篇层面,包括文化语境、作者的交际意图、文体以及风格等等。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字、句等微观语言层面不再重要,强调语篇意识是指译者不要仅仅把词、句看作互不相连的单独的个体,而是要在更宏观的语篇框架下把单词、小句看成有机的一个整体进行理解,通过细致地研究文章的遣词用句以揣摩作者字里行间渗透出的深层含义。三、语篇意识译者语篇意识的强弱对译文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有译者语篇意识的译者对于词汇的把握不仅仅停留在单独

21、的、分离的词素单位上,而会从更广义的语篇层面上对词义进行理解。一些经典的传世之译就是最好的例证:Waterloo Bridge被译成“魂断蓝桥”,而不是“滑铁卢桥”;Rebecca 被译成“蝴蝶梦”而不是“丽贝卡”;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ry被译成“廊桥遗梦”而不是“麦迪逊镇的桥”;Along the Silk Road被译成“丝路花语”而不是“沿着丝绸的路”等等。这些传神之译当归功于“语篇意识”,译者并不是把看似简单的词语进行字对字的翻译,而是在对整部作品的脉络和风格透彻理解后再进行翻译。在具体的翻译操作中,我们一定要根据上下文来确定某个词在篇章中的具体含义

22、。英文中有大量词汇是多义词,如果我们不考虑它所出现的语境而生搬硬套地随便翻译,不仅会给读者以误导,更不能忠实地传达原文的信息。所以,从宏观的语篇的角度来理解词汇是翻译操作时的重要环节。四、语篇衔接语篇翻译这个问题,细说起来的确比较复杂。但是针对翻译初学者的实际需要,我们想着重谈谈两个问题:一是语篇的衔接(cohesion),二是语篇的连贯(coherence)。衔接是篇章语言学的重要术语,是语段、语篇的重要特征,也是语篇翻译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衔接的优劣,关系到话语题旨或信息是否被读者理解和接受。所谓语篇衔接,就是使用一定的语言手段,使一段话中各部分在语法或词汇方面有联系,使句与句之间在词法和句

23、法上联系起来。语篇的衔接又分词汇衔接(1exical cohesion)和结构衔接(structural cohesion)两类。词汇衔接指语篇中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是语言语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即英语的句群内,甚至相隔较远的语篇内,有时会产生重复关系、同义关系、反义关系、上下文关系、部分与整体关系等,构成词语之间的衔接机制。结构衔接是语篇中某一结构与上下文另一结构相比较而存在的承启关系。这也是语言语境的重要表现形式。结构衔接一般可分为替代(substitution)和省略(ellipsis)两种。替代又可分为人称替代、名词替代和句子替代。省略又可分为名词省略、动词省略和句子省略。由于衔接是

24、通过词汇或语法手段加以实现,所以学者们认为它是语篇的“有形网络”。 韩礼德在功能语法导论中,提出了5种类型: (1)照应衔接:(词汇衔接)通过代词、定冠词、比较结构等实现上下文的衔接 (2)替代衔接:(结构衔接)指用少量的语言形式替代上下文中的一个或几个语句 (3)省略衔接:(结构衔接)指在某结构中被省略的词汇或概念可以在语篇中回找 (4)关联衔接:(结构衔接)利用关联词或关联结构实现语意上的衔接 (5)词汇衔接:指语篇中的部分词汇相互之间存在语意上的关联 (Halliday,2000:309)因此译文也要通过一定的衔接手段,将句子与句子、段落与段落按照逻辑组织起来,构成一个完整或相对完整的语

25、义单位。五、 语篇连贯衔接是通过词汇或语法手段使文脉贯通,是篇章的有形网络。而连贯(coherence)是指以信息发出者和接受者双方共同了解的情景为基础,通过逻辑推理来达到语义的连贯,这是篇章的无形网络。语义连贯是构成话语的重要标志。译者只有理解看似相互独立、实为相互照应的句内、句间或段间关系并加以充分表达,才能传达原作的题旨和功能。第十五节 翻译风格的可知性、可译性、表现法风格的传达是翻译界最敏感,而又最复杂的问题之一。对于风格的概念,目前学术界尚无定论。但人们普遍接受如下认识:风格分为广义风格和狭义风格。广义风格是民族语言本身的特点及其运用中各种特点和变体的总和,包括语言的民族风格、时代风

26、格、流派风格、阶级风格、语体风格、修辞风格和个人风格等。狭义风格指语言运用中的某些风格或某些风格现象,如语体风格、修辞风格和作家个人风格等。 语言风格既是全民共同语内一个具有特殊色彩的复杂系统,又是在特殊交际场合中为适应特殊的交际目的而形成的一种制约力。在跨语交际,尤其是翻译活动中,风格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在传统翻译研究中,都几乎将风格的传达作为衡量译文好坏的标准之一。所以,翻译风格的研究是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吕俊,候向群,2002:12)翻译风格的研究必然涉及到以下三个方面:翻译风格的可知性;翻译风格的可译性;翻译风格的表现法。第十六节 矛盾修辞法一、矛盾修辞法的定义矛盾修辞Oxymoron一词来源于希腊, 这个词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组合体,它是由两个意义相反的希腊词根oxy,即sharp, keen(精明,敏锐)和moron,即foolish(愚蠢,迟钝)构成。矛盾修辞法就是将两个词面语义完全相反,彼此矛盾,看似荒谬,不合逻辑的词或者词组,搭配在一起,去揭示事物的复杂性,矛盾性,在矛盾中寻求事物的统一,以便收到引人入胜的修辞效果。也正是这种语义上的自相矛盾,驱使我们透过词语表层去看它的深层含义。这种形式上的不合逻辑恰是对形式逻辑的超越,有一种空灵飘逸的美感, 涤荡人的心灵。本节将从矛盾修辞法的修辞结构、修辞作用两个方面予以探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