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诵读欣赏

上传人:wuli****0220 文档编号:163118598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8.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诵读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诵读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诵读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诵读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诵读欣赏(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15/20/10”集体备课导学案第四单元 诵读欣赏 第1课时 总第 个教案 主备人:朱丽群 审核人: 陆春香 学习目标1、了解三位诗人概况。2、借助诗下小字及页下注释,反复诵读,体会诗中的情感。3、赏析诗歌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学习重点古诗描写的景物和表达的情感。学习难点三首诗深层次的含义。教具学具小黑板预习作业一、 字词认读緌(ru)藉(ji)鹧鸪(zhg)二、了解三位诗人三、自读古诗,对照注释初步理解诗意。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过程思考与调整活动内容师生行为预习交流一、 导言: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不少古代诗歌了,这些诗歌可以说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灿烂明珠,给人享受,使

2、人陶醉。今天,我们再一起来欣赏三首古诗。同学们可能已经注意到了这三首古诗安排到了一个单元,是因为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以动物为题。这些诗歌在内容上说,属于咏物诗。二、指名诵读三首古诗1、要正确读音、断句。正音:緌(ru)藉(ji)鹧鸪(zhg)2、识别诗体。三、了解作者1、虞世南(558638),唐初书法家、文学家。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属浙江)入。继承了二王(羲之、献之)的书法传统,外柔内刚,笔致圆融遒丽,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唐初四大书法家。诗多应制之作,文辞典丽。编有北堂书钞一百六十卷。2、杜甫:唐诗人。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杜审言之孙。许多优秀作品,显示出唐代由开元、天宝盛

3、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故被称为“诗史”。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春望、羌村、北征、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等诗,皆为人传诵。但有些作品也存在着较浓厚的“忠君”思想。有杜工部集。3、郑谷(约851约910),唐代诗人。字守愚,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生卒年不详。世称郑都官。师导入课文生朗读课文学生介绍教师补充展示探究一、再读课文,对照注释初步理解诗意。二、赏析蝉1、分句讲解首句中,“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触须形状与此类似,暗指显宦身份;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这一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写蝉是“贵”与“清”的统一。次句中,桐为

4、高挺清拔的树,“疏”显其高又与下文的“秋风”相应;“流响”写出了蝉声的长鸣不已悦耳动听,“出”则把蝉声传送形象化了,让人感觉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这句让人感受到人格化了的蝉是那么的清朗高逸。三四句是点睛之笔,是比兴之后的议论。蝉声远播,一般人往往认为是是借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强调这是居高致远,暗指自身高洁的人不需要靠外在的权势地位、他人帮助,也能声名远扬。“自”、“非”两字一正一反互相呼应,表达了诗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高雅风度,蝉成了诗人的自况。2、提出问题:(1)这首诗写了蝉哪些特点?(2)作者针对“蝉”的特点发表了什么样的议论?3、归纳咏物诗的一般特点

5、。借物抒怀,托物言志。三、赏析孤雁1、分句讲解首联道破所咏之物,开篇即唤出“孤雁”,说它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儿地飞着、叫着,思念着、追赶着它的同伴。这一联写出了“孤雁”执着的精神。颔联以“谁怜”二字设问:昔日的同伴都在云端里飞得很远了,谁会同情我这个形单影只的失群孤雁呢?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落群的伤感。颈联紧承上联,写孤雁边追边望,望尽天际,似乎又望见了同伴的身影;追飞不及,心中哀伤不已,好像又听到了同伴的呼叫声。尾联以野鸦反衬孤雁,表达了诗人的爱憎之情。孤雁念群之情是那样浓烈,心中是那样悲痛,追求是那样的迫切,但一群野鸦全然不懂,纷纷然鸣噪不停。这里诗人以“孤雁”自比,那么“野鸦”则是象征一

6、些缺乏情感的平庸之辈。2、讨论:(1)孤雁失群有何象征意义?(2)本诗吟咏孤雁,结尾却写野鸭,其用意为何?明确:(1)象征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相离的苦衷。开阔生动,笔力千钧。(2)野鸭象征一些缺乏情感的平庸之辈,鸣噪树木,纷纷攘攘,自得其乐,诗人用野鸭反衬孤雁的念群之情,心中之痛,追求之切。表达自己的爱憎之心。3、小结: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叫唤、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颔联用反衬手法,“一片影”形容其形单影只,“万重云”形容道路辽远,突出了孤雁的执着和勇敢。尾联用对比(反衬)手法,以野鸭的平庸鸣噪突出了孤雁的高远追求。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对故乡亲人的

7、思念;还有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四、赏析鹧鸪1、分句讲解首联描写鹧鸪的习性和形貌特征。“暖戏烟芜锦翼齐”,是说这种鸟喜欢在温暖的荒野里嬉戏,羽毛鲜明美丽又齐整。这种鸟与哪一种鸟比较相似呢?“品流应得近山鸡”,在类别上应当与山鸡相近。颔联以“雨昏”“花落”点染环境,形成凄迷意境、伤感氛围;而“青草湖”“黄陵庙”更可勾起读者对屈子怀沙、湘妃泣竹等历史传说的联想。青草湖在洞庭湖东南。楚国诗人屈原遭谗去职,长期流浪于这一带,最后怀抱沙石自沉干泪罗江。黄陵庙即娥皇、女英二妃庙。相传帝舜南巡,死葬苍梧之山,二妃追寻至此,泪下沾竹,溺于湘江,后人在洞庭湖畔的黄陵山上立祠祭祀,这就是黄陵庙。游子在雨昏花落之时

8、、湖边古庙之中,闻鹧鸪之啼,定会备感其声之哀怨凄恻。颈联紧承上句“啼”字而来。游子一听到鹧鸪啼声,就禁不住以袖拭泪;闺中少妇刚开始唱曲,就传来鹧鸪的啼声,难过得把眉眼也低下来了。“乍”“才”两个虚词极写鹧鸪啼声之感动人心,“征袖湿”“翠眉低”以人的感受烘托鹧鸪啼声之悲。尾联又回到鹤鸩雌雄对啼上来。“相呼响应”既明写鹧鸪对啼的特性,又暗指游子、佳人的心灵呼唤。在那夕阳西下时分,从湘江两岸的苦竹丛中传来雌雄鹧鸪一呼一应,好像在叫“行不得也哥哥!”怎不引起游子浓重的乡愁旅思?2、这首咏物诗重在表现鹧鸪啼声哀怨凄切,借以抒写游子的乡愁旅思。小组讨论交流,教师适当点拨,明确。学生回答师生点评教师总结检测

9、反馈1、对蝉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 A、首句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含有象征意义。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诗人将“贵”与“清”统一在“垂绥饮清露”的形象中。B、次句写蝉声之远传。“流响”状蝉声长鸣不已,悦耳动听。一个“出”字,使人感受到蝉唱的响度与力度。C、三四句蕴含深意,表明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表达出对高尚品格的热情赞美。D、这首诗,事、景、情、议融为一体,显示出诗人寓情于景的艺术才能。2、孤雁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表达了诗人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对故乡亲人的思念;还有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生独立完成师评讲纠正统计正确率课堂评价小结课后作业 抄写三首诗并背诵教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