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资料心理学考试复习必背重点

上传人:zhu****ng 文档编号:163091790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76.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教师资格考试资料心理学考试复习必背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教师资格考试资料心理学考试复习必背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教师资格考试资料心理学考试复习必背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考试资料心理学考试复习必背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考试资料心理学考试复习必背重点(2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心理学考试重点内容 这是我用过的培训笔记,包括填空、名词解释、简答(重中之重啊)、论述,希望大家都过了好好背哦一、填空题。1心理学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2.人的心理现象可分为个体心理现象和社会(团体)心理现象。3心理学有如下五个方面的基本任务:描述,解释,预测,控制,运用。4.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系统观察法,实验法,测验法,调查法。5.人脑是心理的器官,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机能。6.客观现实是心理的内容,人的心理是客观实现的反映。7.冯特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实。因此1879年被视为真正的心理科学历史的开始。8.心理学的研究的方法还有活动产品分析法,个案法,教育经

2、验总结法。9.心理学发展最有影响的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三大派别是:行为主义学派,格式塔学派,精神分析学派。10.现代心理学面对人性问题总体上主要有两种研究取向:科学主义心理学和人文主义心理学11.现代心理学对人性的误读有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物化的人性、摇摆的人性、神化的人性。 12.基于“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学生观,学生应该是发展着的人,是独特的人,同时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13.“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可表达为三个“关注”:1.关注每一位学生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14.行为主义的教育思想忽视了学生的创造性及其人格方面的教育和发展。

3、15.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过分强调学生的自由,忽视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它在一定程度上也忽视了知识的教学和学习. 15.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16.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基本特征。17.注意按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程度的不同,可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18.注意的特征有注意的广度; 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转移. 18.感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事物的整体。19.心理学上把对宜刺激的感觉能力称为感受性。20.感受性变化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感觉适应; 感觉对比; 感觉相互作用21.知觉的特征表现为整体性; 选择性; 理解性; 恒常性22.绝对感受性绝对感受阈限两者在

4、数值上成反比关系。23.记忆是过去经念在人脑中的反映。24.一个完整的记忆过程包括是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23.识记是识别和记住事物,从而获得经念的过程,他是记忆的最初阶段。25.识记具有不同的类型。根据有无预定目的,可把识记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26.保持是在识记的基础上,巩固已获得的知识经念的过程。遗忘是与保持相反的过程。27.关于遗忘的原因的解释,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论:衰退说;干扰说;动机说; 同化说 .28.再认或回忆是识记、保持的结果和表现,是整个记忆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29.根据信息编码方式.贮存时间的不同,把记忆过程分为三个基本阶段: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30

5、.感觉记忆又叫感觉登记,约在12秒之内,对听觉信息而言,约在4秒内。31.短时记忆指信息保持在一分钟以内的记忆。32.只有那些受到注意的信息才能进入记忆系统的第二阶段,即短时记忆。33.思维是对客观现实间接的,概括的反映,间接性和概括性是思维的两个重要特征。34. 根据思维过程中的凭借事物的不同,可把思维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35. 根据思维过程中的方向或答案的数目,可把思维分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36. 根据思维过程中的逻辑性,可把思维分为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37.问题解决分为以下4个阶段:问题表征、选择操作、实施操作、评价当前状态。38.定势是由先前活动形成的,并影响后继续

6、后动的一种准备状态。39.所谓动机水平是指对问题解决的迫切程度。 40.皮亚杰把思维发展分成4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41.现代知心理学把个体的知识分为两类: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42.陈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语言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43加涅认为,学习是以以下3系统协同活动的过程:加工系统、执行控制、预期44.皮连生认为知识学习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新知识习得阶段;新知识巩固和转化阶段;知识的迁移和应用阶段45.迈克卡等人对学习策略的成分进行了总结,认为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 元认知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46.元认知由三种成分组成: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

7、验、元认知监控47.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48.根据迁移的影响效果,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根据迁移的影响顺序,可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向,可分为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根据迁移的内容,可分为特殊迁移和普通迁移。 49.奥苏贝尔认为在有意义学习中,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的饿特征总是影响新的迁移的关键因素,这些特征有: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50.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很多,在诸多因素中,遗传、环境、教育、个体实践及其主观努力是主要因素。51.创造力定义为人们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已知的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物的能力。 52.创造性思维是创造里的核心,

8、灵感是创造过程的一种状态,创造人格是创造力的必要条件。53.为了克服比率智商的弊病,韦克斯勒提出了一钟新的智商计算方法,称为离差智商 54.斯坦福比奈测试的结果采用智商来表示,就是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的比值在乘以100所得到的一个数值,也称之为比率智商。55.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是衡量发散思维水平的三个主要指标。56人是否产生情感情绪取决于两个基本条件:外界刺激物和个体的主观需要57.情绪有强度、紧张度、快感度、复杂度四种基本品质。58.情绪情感的作用主要有:调节功能、动力功能、感染功能、信号功能、迁移功能。59.根据情感发生的强度,持续性和紧张读可以把情绪状态划分为:心境、激情、应激、热情。

9、60.根据情感的性质和内容的不同,将其划分为:道德感、理智感、美感。61.“情商”也称:情绪智力,是指 人们的情绪智能活动水平的高低 。62.我国学者认为EQ的主要因素由5个部分构成:自我意识、自我激励、情绪控制、人际沟通、挫折承受能力。63.人主要的意志品质有自觉性、坚定性、果断性、自制性。64.人们的意志品质是衡量人体意志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65.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可以按其进程分为两个阶段:作出决定阶段和执行决定阶段。66.意志心理成分包括期望、抱负水平、心理冲突、选择与决策。67.从内容上看,意志行动的心理冲突可分为原则性冲突和非原则性冲突。68.从形式上看,意志行动的心理冲突可分为双趋

10、冲突和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多重趋避冲突。69.从达到目标的途径来看,决策可分为常规决策和非常规决策。从达到目标的要求来看,决策可分为最优决策和满意决策。70.认识过程是人们对知识的获得和 运用 的过程,情感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体验过程,而一直过程却表现出人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能动性 。71.与自觉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盲从性和独断性.72.与果断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 .73.气质是指个体与生俱来的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特征,这种动力主要表现为心理过程的速度、强度、稳定性、指向性等方面的特征。74、苏联心理学家根据神经系统的基本特征把气质类型划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75、

11、确定气质类型的发昂法主要有观察法、实验法、问卷法。76、一般认为性格的结构分为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四个方面。77、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根据个体力比多的流向来划分性格类型。力比多指向外部的属于外向型,力比多指向内部的属于内向型。78、美国心理学威特金等人根据场的理论将人分为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79、性格测量的方法有:综合法、自然实验法、测验法、投射法。80、常用的投射测验有:主题统觉测验、罗夏墨渍测验。81、测验法主要有:自陈测验和投射测验。82、人格教育是指:受教育者形成完整统一、健全和谐的心理结构,适应现代社会生活为目的的教育。83、人格教育具有如下特点

12、:人格教育着眼于人格的健全和谐发展;侧重于培养自我调节和控制的能力;有别于传统教育中的道德教育。84、美国学者堪布斯认为人格健全的人应有四种特制:一是积极的自我观念;二是恰当地认同他人;三是面对和接受现实;四是主观经验丰富,可供取用。85、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家庭、学校、社会和个人的自我教育都是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86、学校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课堂教育、课外活动、校园环境、教师的健康人格。87、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方法主要有榜样示范法、说理教育法、行为训练法、环境熏陶法。88、需要是人脑对胜利和社会要求的反映、是人的行为内部动力。89

13、、需要从起源上可分为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从需要的对象上可将需要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90、动机是:激发个体朝一定目标行动,并维持这种行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过程或内部的动力。91、亲社会行为指:那些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如谦让、合作、共享、帮助等。92.影响攻击行为的因素可以归纳成生物因素、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三大类。93.攻击行为的控制可以通过宣泄法、消除攻击行为的强化源、用同情心来制止攻击。94.行为改变的具体方法系统脱敏法、消退法、代币法、行为契约法、模仿法、认知行为技术。95.教师领导方式指:指教师在教学组织过程中行使权利和发挥其领导作用的行动方式。96.美国心理雪茄利皮特和

14、怀特把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权威专制型,民主交往型和放任自流型三种。97.科林把有效课堂管理者的行为特点归纳为四个方面:明察秋毫,一心多用,整体关注和变换管理。98.表扬与批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经常采用的手段。99.课堂中常见的教师问题行为有强制,放任自流,不恰当的表扬与批评,角色扮演偏差。100.广义上说,“问题行为”是指任何一种引起“麻烦”的行为。101.心理学家奎伊把学生问题行为分为品行性问题行为,性格性问题行为以及情绪和社会性问题行为三种类型。102.所谓行为矫正就是系统地应用先前刺激及其后果来改变行为的一种心理学技术。103.教师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有时也称作无条件尊重和理解。104.活动是人

15、通过和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有目的地影响客体以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人的活动可分为外部活动和内部活动。105.人的活动有如下特点:对象性,社会性和目的性。106.游戏,学习和劳动是人的活动 的三种主要形式。107.游戏促进了儿童认知的发展,游戏促进了儿童情感的发展,游戏促进了儿童个性的发展,游戏促进了儿童社会性的发展。108.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获得知识经验,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提高思想品德过程。学习是一种社会性活动,学习带有一定的强制性。109.人际交往是人们利用各种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交换意见,传达思想,表达感情和需要的过程,它是人类的一种特定社会现象。青少年期是交往需要发展最迅速,表现最突出的失去

16、。 110.交往活动的意义是形成个性,传递信息,保障健康,提高效率。111.中学生交往的类型有仪表性,相似性,互补性,敬仰性,人品性,随意性,隐蔽性交往等。 112.中学生存在的交往问题有不敢交往,不愿交往,不善.不懂交往。113.人际交往中的心理效应有首因,近因,光环,投射,刻板效应。114.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有真诚,尊重,宽容,理解,互利,诚信原则。115.增进交往的技巧有积极的倾听,清晰的表达,由衷的赞美,容忍不同的观点,学会知己知彼。 116.改善交往的心理学技术有敏感性训练,角色扮演法,表达训练。117.团队活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是学校的少先队及团的活动。广义则指各类团体活动。1

17、18.加强活动的组织与开展主要采用三种方法程序控制法,期望激励法,体验法。119.人类的传统健康观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神赋说,失衡说,生物观。120.健康指的是有机体的一种机能状态,一般机能正常,没有缺陷和疾病。121.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与各种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在内外条件许可范围内,能不断调整自身心理结构,自觉保持心理上,社会上的正常或良好适应的一种持续而积极的心理功能状态。122.目前,常用的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与否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种:统计学标准,社会学标准,医学标准,心理学标准。123.从学生的“具体表现”来看,以下几个方面可以作为衡量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标准:智力正常,保持良好的情绪

18、,人际关系和谐,意志标准,行为反应协调。124、当前中小学生的烦恼相对集中于:学习困难、人际关系、自我意识、行为问题等125.学习困难的表现是暂时性的能力缺失、自信心不足、不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学习态度不端正。126、根据行为障碍的不同消闲方式,将其分类如下:不良动作习惯、退缩性行为、攻击性行为、特殊行为问题。127、在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基本途径。128、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并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是学校开展心理教育中心途径。129.建立家庭、学校、社区一体化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是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现整体目标不可忽视的支持性途径。130.学科教学

19、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策略问题应体现以下三个方面:要讲究有机渗透、适度渗透、灵活渗透。131.在当代教育视野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以发展为理念的教育活动。132. 在当代教育视野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活动。13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是一种以“他助互助自助”机制的教育活动。134.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至少应包括以下几点:良好职业角色认同、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和谐人际关系、良好的自我意识、坚强的意志品质、丰富的创造力。135.教师心理健康所面临的压力主要来自职业,社会环境和教师自身的压力。136.教师个体已有的心理品质,如:人格特征、教学效能感、归因风格等是影响教师

20、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因素。二、名词解释: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个案法:对某个学生在较长时间内进行了解,以研究其心理的发展变化。测验法:就是运用测量工具来衡量心理、行为特性的方法。调查法:就某些问题要求被调查者提供个人的想法或做法的信息,以此来分析、推测团体的心理趋向的研究方法,就是调查法。随意注意:又称有意注意。它是一种预定目的,在必要时需要做出意志努力的注意。感知:感觉和知觉都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不同的是,感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事物的整体。正因为感觉和知觉的关系如此密切,所以通常把它们合称为感知。 记忆: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

21、反映。同化说:认为遗忘是知识的组织和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当人们学到了更高级的概念与规律后,就以此代替低级的观念,使低级观念简化,从而减轻记忆负担。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的过程是不均匀的,在识记后的初一段时间内遗忘的很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逐渐缓下来。思维:思维是对客观现实间的、概括的反映,它所反映是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内在联系。定势:定势是由先前活动形成的 ,并影响后继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系统观察法:在预先设置的情境中对可能影响被观测行为的一些变量做适当控制而进行的较为系统的客观观察。知识:从心理学的观点看,知识是个体头脑中的一种内部状态。陈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

22、知识。程序性知识:是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中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学习策略:学习策略看成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用以调节个人学习行为和认知活动的一种抽象的、一般的方法。认知:主要是指人脑对信息的加工过程,如对信息的编码、转换、贮存。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是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智力:是一个复杂而颇有争议的概念,至今尚未有定论。当代大多数心理学家都倾向于把智力看作是多种相对独立能力的综合体,主要包括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多元智力理论:智力不是一种能力而是

23、一组能力,各种能力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而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项目学习:指教师指导学生对真实世界的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活动,具体表现为构思、验证、完善、制作产品。创造力:人们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已知的信息,产生出某中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物的能力。灵感:灵感是个体在创造过程中,突然产生某中新颖的现象、概念或思想的心理状态。创造往往来自突然出现的灵感。头脑风暴法:这种方法是让小组的成员对特定的问题进行自由联想,通过相互启发、激励,进一步引发更多更好的联想,从而产生许多设想和方法。从中获得具创造性解决问题的途径。情绪: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性和紧张度可分为:心境,激情,应激和热情。

24、情感:是人类所持有的,高级的,稳定的并且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复杂的主观内心体验,是人类社会发过程中形成的高级心理活动。心境:是指个体一种微弱、平静、持续时间较长而且带有感染作用的情绪状态。激情:指个体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应激:指一种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下所一起个体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热情:是一种介于心境和激情之间的中间情绪状态,热情是一种比较强烈、稳定而持久的情绪状态。道德感:指人们根据社会道德规范或社会道德准则来评价社会现象时所体验到的情感,它是社会道德准备与人们行为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理智感:指人们在追求真理。从事智力活动所产生的心理体验,是人们探究知识、追

25、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情商:指人们的情绪智能活动水平的高低。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有意识地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挫折教育:就是教师通过创设某种受挫情境,结合儿童、青少年的实际生活,知道他们采用区适当的情绪控制行为,帮助他们运用克服困难、获取成功的正确手段,提高他们的耐挫力。人格:是个体内在身心系统的动力组织,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气质、性格、需要、动机.信念.价值观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个人特色的身心组织。人格动力:指推动个体特征性行为的内在原因。人格适应:指个体与其

26、生活环境保持和谐状态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反应。气质:指个体与生俱来的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特征。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投射法:是利用一些意义模糊的刺激,让被试对刺激进行解释。人格教育;是指以使受教育者形成完整统一、健全和谐的心理结构,适应现代社会生活为目的的教育。键全人格:人格结构中的各个方面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能有效的适应变化着的社会社会环境。榜样:指对个体的人生发展有所启发并具有一定教育意义的人及其事迹。说理教育法:是教育者通过语言指导,让学生认识人格健康的重要性,明确人格完善的具体目标的教育方法。行为训练法:是使个体某种行为表现不断得

27、到巩固而形成习惯,从而转化为人格特征的方法。环境熏陶法:是自觉的利用环境资源对学生进行积极影响的人格教育方法。需要: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要求的反映,是人的行为的内部动力。动机:是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行动,并维持这种行动的饿一种内在的心理过程或内部的动力。亲社会行为:指那些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如:谦让、合作、共享等。攻击行为:是故意伤害他人身心健康的行为。系统脱敏法:是以交互抑制原理来达到行为改变的方法。消退法:是通过停止对一种行为反应的强化来消除这种行为。代币法:指当学生实施了被期望的行为时,不直接对他进行奖励或强化,而是给他一定的代币,当这些代币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得到相应的

28、奖励。行为契约法:是双方通过达成协议来建立一定程度的目标行为的方法。模仿法:又称示范法,指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学习和获得良好行为,减少和消除不良行为的方法。认知行为技术:是通过纠正不合理的认识或信念以达到改变行为的方法。教师领导方式:指教师在教学组织过程中行使权利和发挥起领导作用的行为方式。教师期望:指教师对学生所作的关于当前与未来学业成绩和一般课堂行为的推断与预测。问题行为:指任何一中引起“麻烦”的行为。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对来访者所有的体验都无条件接受,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尊重来访者的自身价值,并设身处地的理解他们的情感,在双方相互理解和尊重的积极人际关系中达到塑造来访者人格,促进他 们车成长

29、的目的。行为矫正:是系统的应用先前刺激及其后果来改变行为的一种心理技术。团体:指为了一定的共同目标,以一定方式结合在一起,彼此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心理上存在共同感并具有情感联系的两个人以上的人群。角色扮演偏差:指个人的角色行为偏离社会已形成的角色认同或职业角色行为基本模式,由此给他人也给偏差者自己带来各种困忧和挫折感。活动:是人通过和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有目的的影响客体以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心理发展:是个体从出世到成年在到老年的心理的较为稳定和持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心理年龄特征:在个体心理发展的各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学习:广义: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的由

30、经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狭义:指学生在学校里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的、有计划的、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的活动。交往活动:是人民利用各种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交换意见、传达思想、表达感情和需要的过程,他是人类的一种特定社会现象。程序控制法:开展团队活动无论规模大小都要编制活动程序,使活动运行的节奏得到控制。体验法:创立一个情景,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从中获得感悟。团队活动:在一定的目标引导下,通过成员之间的互动,满足成员一定的心理需求的组织。健康:指个体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社会适应的和谐统一。心理健康:指在各种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在内外条件许可范围内,能不断调

31、整自身心理结构,自觉保持心理上,社会上的正常或良好适应的一种持续而积极的心理功能状态。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自己是否能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主观判断。归因:指个体对导致自己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的知觉和推断。三、简答题。1 怎样科学认识人的心理现象?答: 1.人脑是心理的器官,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2.客观现实是心理的内容,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1)只有在客观现实作用下,人脑接受外来刺激,产生应答性反应,才是心理活动的开始。因此,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同时,由于每个人的经验,心理状态和个性不尽相同,所以每个人大脑的加工作用也不会一模一样具有主观性。心理反映的这种主观性是人对客观

32、现实的反映是客观和主观的统一。(2)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同时,人的心理还具有如下两个重要的特性:第一,心理的能动性。第二,心理的社会性。因此,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高度发展的心理(意识)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标志。2 研究心理的主要方法有哪些?答:1.系统观察法:在预先设置的情境中对可能影响被观测行为的一些变量做适当控制而进行的较为系统的客观观察。2.实验法:实验法是严格地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来引起某种心理现象以进行研究的方法。心理学的实验法有两类: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3.测验法:所谓测验法,就是运用测量工具来衡量心理,行为特性的方法。4.调查法:就某一

33、问题要求被调查者提供个人的想法或做法的信息,以次来分析,推测团体的心理趋向的研究方法,就是调查法。5.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还有活动产品分析法,个案法和教育经验总结法等。3 心理学对未来师范生的教育实践有何意义?答:1.心理学有助于师范生了解未来教育对象的实际。2.心理学直接有助与提高和加强师范生在未来的教书育人工作中的自觉性,针对性和技巧性。其一,学习心理学有助于提高工作的自觉性,克服工作的盲目性。其二,它有助于加强教书育人工作的针对性。其三,它有助于提高教书育人工作的技巧性。4 如何理解心理学的基本任务?答:1.描述:报告什么真正发生了,即得到事实和占有材料,主要解决人的心理现象是“什么”的问题

34、。2.解释:找出出现某种心理现象的原因,主要解决人的心理和行为“为什么”发生的问题。3.预测:对心理与行为的趋向做出判断。4.控制:即运用一定的手段去影响人的心理与行为。5.运用:即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去提高生活的质量。归纳来说,心理学的任务是对心理活动的描述,解释,预测,控制和运用。5.如何理解现代心理学各研究取向的人性观?答:1.生物学取向可移植的记忆。2.行为主义取向橡皮泥似的孩子。3.认知主义取向模仿计算机的人。4.精神分析取向魔鬼驱使的奴。5.人本主义取向塑造自己灵魂的工程师6.后现代心理学对人性的理解主要有哪些方面?答:1.强调人的去中心化2.强调人的多元性3.强调人的独特性和差异性4

35、.强调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7.心理学人性观对当代教育有那些启示?答1.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丰富多彩的2.每个人都是自主选择的3.每个人都是情感动物4.每个人都是有潜能的5.每个人都是有发展着的6.每个人都是有创造性8.我们应具有怎样的学生观?答:1.学生是发展着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3.学生具有独立意义的人。9.我们应有怎样的教师观?答:1.教师并非是知识的权威。2.教师是发展中的人3.教师是促进者4.教师是学习者5.教师是学友6.教师不再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7.教师是“信息平台”8.教师是“生生不息的奔河”9.教师是应战者10.教师是“常青树”11.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12.教师是“人生

36、的引路人”10.如何理解学生是发展着的人?答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11.如何理解学生是独特的人?答:1.每个学生都是完整的人2.每个学生都是有自身独特性3.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12.如何理解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答:1.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3.学生是责权主体。13.感觉的一般规律有那些?答1.感受性及其变化 2.感觉性的变化,14.感知规律在教学中如何运用?答1.根据知觉的强度规律,作用与感官的刺激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引起清晰的感知觉。2.根据感知觉饿整体

37、性,时空上接近和相似的刺激易于被感知,3.根据知觉的选择性,对象与背景间的差别越大,越容易被感知。4.根据知觉的理解性,言语指导在理解知觉对象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使人们的感知更加迅速,完整和准确。5.根据感知的协同律,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感知,常常是通过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实现的。6.根据感知的活动律,活动的对象较之静止的对象更容易被感知,因此,教师在制作和使用教具时,应尽可能变静为动,变死为活。15.产生遗忘的原因是什么?答:1.衰退说 2.干扰 3.动机说 4.同化说 16.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如何运用?答;1善于识记,增进记忆 2.科学复习,克服遗忘 17.问题解决过程经过哪些阶段?答:1.问

38、题表征 2.选择操作 3.实施操作 4.评价当前状态18.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答:1.知觉情境 2.功能固着 3.定势作用 4.原形启发 5.动机水平19.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的阶段论?答: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7岁)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20.如何理解知识这一概念?答:从心理学的观点看,知识是个体头脑中的一种内部状态。现代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认知过程假设为信息加工的过程,信息加工的结果就是获得按一定方式贮存的信息,就是获得了知识,皮连生认为知识是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21.现代认知心理学是如何进行知识分类?答:

39、1.陈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2.程序性知识,是难以清楚陈述,职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22.教师如何根据学习的不同需要来设计数学活动?答:1.促进知识的理解 2.指导复习或设计变式练习 3.测量与评估学习结果。23.学习策略有哪些成分?答:1.认知策略 2.元认知策略 3.资源管理策略24.策略学习有哪些特殊性?答:1.学习策略是对内部认知活动调控的技能,它所涉及的概念和规则反映人类自身认识活动的规律。2.学习策略所涉及的概念和规则一般都有较高的概括性,在应用时有很大的灵活性。3.策略的学习和运用受儿童元认知发展水平的制约。4.策略的学习与使用更依赖于学

40、生的动机水平。25.学习策略的教学应注意哪些方面?答:1.要善于把学习策略外显化,程序化。2.提供足够的教学时间。3.把具体策略的教学与元认知的培养结合起来。4.引导学生评价训练的有效性,5.结合具体的学科内容教授学习策略。26.如何根据迁移原理来有效组织教学?答:1.精选教材内容,促进普遍迁移。2.改进教材的组织和呈现方式,塑造良好认知结构。3.教授学习策略提高学习能力。27.如何理解智力?答:智力是一个复杂而颇有争议的概念,至今尚未有定论。当代大多数心理学家倾向于把智力看作是多种相对独立能力的综合体,主要包括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28.有哪些智力理论?答:1.传统智力理论。2

41、.现代智力理论29.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起什么作用?答:1.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很多,在诸多因素中,遗传,环境,教育,个体实践及其主观努力是主要因素。2.遗传因素:是智力发展的生物前提和自然条件,决定智力发展的可能范围3.环境因素:在个体的智力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影响和制约着个体智力发展的程度。4.家庭环境对儿童智力发展也有显著的影响。5.学校教育是影响儿童智力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6.个体的主观努力和实践活动也是影响儿童智力发展不可忽视的因素。遗传因素是智力发展的背景,它决定了智力发展的潜在可能范围;而环境、教育、个体实践及主观努力等后天因素则决定了智力发展的程度。30.智力发展有哪些

42、特点?答:1.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2.智力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3.智力发展的差异性 31.智力发展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答;1.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2.类型差异 3.速度差异 4.性别差异。32.如何进行智力开发?答;1.早期教育与智力开发 2.学科教育与智力开发 3.项目学习与智力开发33.影响创造力的因素有哪些?答;1.智力 2.知识 3.认知风格 4.人格特征 5.动机 6.环境 34.如何进行创造力的培养?答;1.营造创造的环境 2.加强创造性思维方式与创造技法的训练和培养 3.重视创造性人格的培养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激发创造灵感。35.情绪情感有何区别和联系?答:1.

43、心理学上一般把情感情绪合称为“感情”。情感与情绪是个体的两种即有区别有联系的主观体验。2.情绪常与情景联系在一起,具有冲动性、情景性、暂时性特征。3.情感具有稳定性、深刻性、持久性特征,它往往与人的认知活动、思想观念紧密相连。4.现实上情绪情感是交集在一起互相联系,人的一切情绪表现都要受到情感的制约,而人的各种复杂情感往往要借助于不同的情绪表现出来,36.情绪情感的有何作用?答:1.调节功能,情绪情感对个体的认知水平有提升或降低的功能。2.动力功能,情绪情感多人的行为活动有促进或阻碍的效能。3.感染功能,指个体的情绪情感具有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效能。4.信号功能,指情绪通过表情外显而具有传递信息的

44、效能,并使情绪获得了社会交往的功能。5.迁移功能,就是指个体对他人的情绪情感会迁移到与他人有关的对象上去的效能。37.青少年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有何特点?答;1.爆发性和冲动性 2.不稳定性和两极性 3.外露性和内隐性 4.心境化和持久性38.教学应如何促进青少年学生的情商发展?答:1.确立教学中的情感目标 2.创设问题情景,挖掘各学科知识内在的情感成分,丰富学生理智感。3.实行愉快教育,缓解情绪紧张。使学生爱学、乐学、好学、学好。39.如何克服不良情绪,提高自我管理情感情绪的能力?答:1.学会情绪规则,恰当表达情绪。 2.学会心理调整,保持快乐心境3.学会自我调节,控制不良情绪。常见的健康情绪

45、调节法。40.意志心理成分包括哪些部分?答:意志心理成分包括期望和抱负水平、心理冲突、选择与决策。41.意志行动中有哪些心理冲突?答:1.从内容上看,意志行动中的心理冲突可分为原则性冲突和非原则性冲突。2.从形式上看,意志行动中的心理冲突可分为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多重趋避冲突。42.青少年学生意志发展有哪些特点?答:1.少年的意志有了明显的发展。这一时期意志的独立性、自觉性、坚定性和果断性等都有明显的发展。但少年时期的意志发展得还很不成熟。由于认识的局限性,少年对意志的优劣不能正确的鉴别,意志行动难免呈现出雅性的一面。2.青年期是以至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意志继续发展,不断

46、完善。意志品质的优劣有了清醒的判断,很大程度上脱离了少年时期的幼雅性。青年的意志品质和少年相比,在独立性、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坚定性等方面都有新的发展,开始形成个人独特风格。43.青少年存在哪些意志障碍?答:1.意志的盲从与独断性2.意志的轻率与优柔寡断 3.意志的动摇性 4.意志的失控性44.如何培养青少年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答:1.自觉性训练:1)树立符合自己的理想和目标2)鼓励“自我作对”,养成谦虚谨慎的习惯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果断性训练:1)培养健康、丰富的情感2)在小事上鼓励学生快速做出决定3)正确看待成功和失败 3.坚持性和自制力训练:1)接受挫折教育2)从日常小事做起3

47、)积极进行体育锻炼45.如何理解人格概念? 答:1.人格是一种动力组织;2.人格既是生理的又是心理的;3.人是相对稳定的;4.人格是独特的。46.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各起什么作用? 答:1.遗传因素与人格发展,遗传因素对人的心理活动的制约作用。2.环境因素与人格发展,家庭、学校教育,社会实践和社会文化都影响人格的发展。3.自我意识与人格发展。47.教师人格是如何影响学生的发展?答:1.教师符合角色特征,能体现时代精神2.具有自觉意识原创能力执着精神和奉献精神3.拥有独立稳定整体的人格48.气质差异的教育意义答:1.克服气质偏见2.根据学生的气质特征因才施教3.指导学生自我调控4.根据学生

48、的气质特点进行职业指导49.如何理解性格?答:1.性格是个体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概括化与定型的结果2.性格是个体独特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3.性格是具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50.气质和性格的关系如何?答:1.性格和气质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2.气质是个体与生俱来的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特征,是以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为生理基础的,因而气质主要是受遗传影响,其变化比较难比较慢3.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性格的形式与发展是有阶段的,主要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相对气质而言,性格的变化比较容易比较快4.气质和性格又是相互渗透,彼此制约的,气质也影响着性格的行为特征,使性格

49、带上明显气质烙印51.性格测量方法答:1.综合法;2.自然实验法;3.测验法;4.投射法。52.气质测量方法1.观察法;实验法;3.问卷法53.人格教育的特点?答:1.人格教育着眼于人格的健康和谐发展2.人格教育侧重于培养自我调节和控制的能力3.人格教育有别于传统教育中的道德教育54.如何理解人格教育在当代教育中的价值定位?答:1.人格教育是教育对象心理发展的实际需要2.人格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终落脚的点3.人格教育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迫切要求 55.学生健全人格有哪些特征?答:1.智能结构健全合理具有学习能力2.认识客观准确3.具有一定的创性和竞争意识4.积极乐观的情绪和情感5.

50、人际关系融洽,具有合作精神6.独立自主善于选择7.较强的心理承受和自我调空能力。56.学生健全人格培养应遵循哪些原则?答:1.早期教育的原则2.学校家庭社会协调教育的原则3.自我教育原则4.学校教育的全面渗透原则5.认知教育与行为训练相结合的原则 57.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有哪些途径?答:1.家庭教育开始2.学校教育是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主道3.社会是青少年人格形式发展的大环境4.自我调节一切外来的影响。58.学生健全人格培养有哪些方法?答:1.榜样示范法;2.说理教育法,3.行为训练法;4.环境陶法59.新课程为人格教育提供了哪些保障?答:1.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2.在课程内容的设计课程实

51、施的方式以及课程评价体质的建构等方面,对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即人格的健康给予充分的关注和明确的强调。 60.影响亲社会行为的因素有哪些?答:1.情景因素;2.行为者的个体因素;3.被帮助者的特点。 61.影响攻击行为的因素有哪些?答:1.生物因素;2.社会因素;3.心理因素。 62.控制攻击行为答:1.宣泄法;2.消除攻击行为的强化源;3.用同情心来制止攻击。 63.行为改变的具体方法有哪些?答:1.系统脱敏法;2.消退法;3.代币法;4.行为约法;5.模范法;6.认知行为技术。64.实现积极期望效应的条件有哪些?答:1.教师自身是否清醒地意识到教师期望效应的存在2.教师期望必须符合学生实际水平

52、3.教师应根据事实求是的期望,采用有利于学生发展的适当行为 65.教师在运用表扬和批评时,应注意哪些方面?答:1.无论表扬或批评都不能监用,应当因人因事充满教育机智地使用他们;2.可较多使用表扬,较少使用批评;3.更多使用过程表扬取向的表扬或批评;4.无论运用表扬还是批评对学生做出评价,都应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善意与真诚;5.表扬和批评中应隐含着如果付出努力,在将来就有可能获得成功等这样的信息。66.课堂中常见的教师问题行为有哪些?答:1.强制;2.放任自流;3.不恰当的表扬或批评;4.角色扮演偏差。67.影响教师教学行为的因素是什么?答:1.教师的人格;2.心理健康状况;3.社会期待与压力;4.

53、教师的态度与教学情绪;5.职业倦怠。68.影响学生课堂行为的因素有哪些?答:1.教师行为的影响;2.家庭影响;3.同伴与社会的影响69.课堂中教师问题行为如何控制有矫正?答:1.社会支持;2.认知重建;3.自我反思;4.放松训练;5.职业训练。70.课堂中学生问题行为的处置与矫正有哪些方法?答:1.教师无条件的积极关注;2.运用行为矫正的技术;3.通过团体改变问题行为;4.积极取得家长的合作。71.活动对心理发展的有何作用?答:1.活动对运动机能发展的作用;2.活动对认知发展的影响;3.活动对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4.活动对社会性发展的影响72.活动有哪些主要形式?其对心理发展有何影响?答:1.

54、活动的主要形式有三种:游戏、学习和劳动。2.影响:游戏可促进儿童认知情感个性的发展和社会性发展;学习可获得知识经验,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提高思想品德;劳动可促进人脑结构不断完善。73.如何理解学习?学习对心理发展有何影响?答:1.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的由经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心理和行动的变化。2.影响:学习过程可获得知识经验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提高思想品德; 学习是一种社会性活动:学习带有一定的强制性。74.交往活动有何意义答:1.形成个性;2.传递信息;3.保障健康;4.提高效率。75.如何进行交往活动的指导?答:1.了解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及个人品质;2.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3.提高

55、人际交往的能力。76.人际交往基本原则?答:1.真诚原则;2.尊重原则;3.宽容原则;4.理解原则;5.互利原则;6.诚信原则。77.如何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答:增进交往的技巧:1.积极的倾听;2.清晰的表达3.由衷的赞美;4.容忍不同的观;5.学会知己知彼。改善交往的心理技术:1.敏感性训练;2.角色扮演法;3.表达训练。 78.团队活动意义答:1.满足与发展学生的需要.2.广大视野与培养能力的需要.3.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需要4.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需要。79.指导团队活动有哪些原则?答:1.重在参与,重在行动,重在过程,重在自主;2.小型,灵活,简变,易行,实效;3.丰富多彩,生动有趣,

56、激情励志,互学共进80.如何实施团队活动答:1.要使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2.要注重活动内容的创新;3.要加强活动的系统规划和安排81.试述心理健康的含义与标准答: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与各种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在内外条件许可范围内,能不断调整自身心理结构,自觉保持心理上,社会上的正常或良好适应的一种持续而积极的心理功能状态。82.如何正确认识心理健康的标准?答:1.有充分的安全感;2.对自己有充分的了解,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适当的评价;3.生活理想和目标切合实际;4.与周围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5.能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有和谐;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7.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适度的情绪发展与控制

57、;9.在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10.在社会规范的前提下,恰当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83.当前我国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答:1.智力正常;2.保持良好的情绪;3.人际关系和谐;4.意志标准;5.行为反应协调。84.当前青少年的主要心理问题有哪些方面?答:1.学习困难;2.人际关系;3.自我意识;4.行为问题。85.从个体系统看,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答:1.作为基础的学生个体生物遗传之生理健康状况;2.学生个体所拥有的知识经验及急性的思想意识状况;3.具有信息加工及心理调节功能的工具性心理认知能力;4.学生个体的人格特质。86.从社会系统来看,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答:

58、1.学校教育环境与行为;2.社会的精存在及其运动;3.家庭教育环境与行为。87.如何理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答:1.是一种以发展理念的教育活动;2.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活动;3.是一种建立在新型人际关系基础上的教育活动;4.是一种具有自身“范式”的教育活动;5.是一种“他人互助字助”为机制的教育活动;6.是一种具有独特目标的教育活动;7.是一种服务性的教育活动;8.是一种需要专业化技能的教育活动;9.是一种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的教育活动。88.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什么?答:1.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2.具体目

59、标: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增进调空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捆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89.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是什么?答:1.普及心理学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2.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3.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其重点是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90.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答:1.在整个学校过程中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2.开设心理健康并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3.建立家庭学校社区一体化心理健

60、康教育网络。91.在学校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哪些教学策略问题?答:1.要讲究有机渗透;2.要讲究适度渗透;3.要讲究灵活渗透。92.教师心理健康有何意义?答:1.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教师自身职业适应和职业发展的基础条件;2.教师心理健康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93.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答:1.良好的职业角色认同;2.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3.和谐的人际关系;4.良好的自我意识;5.坚强的意志品质;6.丰富的创造力。94.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是什么?答:教师面临的压力:1.来自职业的压力;2.来自社会环境的压力;3.来自身的压力。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1.人格特征;2.教学效能感;3.归因

61、模式;4.认知方式95.如何维护和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答:从教师的层面看:1.调整认知方式,增强耐压性;2.掌握科学方法,提高自我调节情绪能力;3.乐于交往,取得社会知识;4.采取合理有效的工作方式,学会休闲。从学校层面看,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关键在于:减少教师压力源和加强保健措施。从社会层面看,1.把心理健康作为中小学教师任职资格的重要条件;2.切实提高教师的经济和社会地位;3.建全评估制度,重新制订一套教师教学成绩评价体系;4积极有效地推进教育改革。四、论述题:1.作为教师,你是如何看待你的学生?答:(1).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我们应该掌握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6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相信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学生处于过程中的人,教师应该掌握学生健康成长的岁月。(2).把学生看成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是完整的人,教师应该给每一个学生完整生活世界,给予学生展现个性力量的时间与空间。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诊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具有个性的人,使学生完全自由的发展,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要针对对象来对待。(3.)把学生看成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让每一个学生都明白任何一项道理或掌握任何一条规律,学生是责权主体,教师要引领学生学会对学习对生活对自己对他人负责,学会承担责任。2.如何处置与矫正课堂中学生问题行为?答:(1).教师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就是无条件尊重和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