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森林经营管理的理论基础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63091752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PPTX 页数:84 大小:1.61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三章森林经营管理的理论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第三章森林经营管理的理论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第三章森林经营管理的理论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资源描述:

《第三章森林经营管理的理论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森林经营管理的理论基础(8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Forest managementForest management2022-10-191第一节第一节 森林永续利用的概念及意义森林永续利用的概念及意义 第二节第二节 法正林理论法正林理论 第三节第三节 完全调整林完全调整林第四节第四节 近自然林业近自然林业第五节第五节 森林分类经营森林分类经营第六节第六节 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第七节第七节 检查法检查法 第二章第二章 森林经营管理的理论基础森林经营管理的理论基础2022-10-192 “在一定经营范围内能不间断地生产经济建设和在一定经营范围内能不间断地生产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所需要的木材和林、副产品,持续地发挥人民生活所需要的木材和

2、林、副产品,持续地发挥森林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并在提高森林生产森林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并在提高森林生产力的基础上,扩大森林利用量。力的基础上,扩大森林利用量。”在社会主义林业条件下,基于扩大再生产的原在社会主义林业条件下,基于扩大再生产的原则,林木培育(森林更新与抚育)和森林利用(木则,林木培育(森林更新与抚育)和森林利用(木材、竹材、林产品和其他多种有益效益)在数量与材、竹材、林产品和其他多种有益效益)在数量与质量、时间与空间上的永续。其中,林木培育是实质量、时间与空间上的永续。其中,林木培育是实现森林永续利用的物质基础和前提。现森林永续利用的物质基础和前提。一、森林永续利用的概念一

3、、森林永续利用的概念第一节第一节 森林永续利用的概念及意义森林永续利用的概念及意义2022-10-193 我国森林永续利用是基于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基础我国森林永续利用是基于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基础 上,不断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人民物质文化上,不断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人民物质文化 生活的需要,不是永远保持平衡不动;生活的需要,不是永远保持平衡不动;永续利用的内容:时间与空间、数量与质量、永续利用的内容:时间与空间、数量与质量、培育与利用、产品与功能四个方面的内容;培育与利用、产品与功能四个方面的内容;强调林木培育是实现永续利用的物质基础和前强调林木培育是实现永续利用的物质基础和前 提。

4、提。二、森林永续利用的内涵二、森林永续利用的内涵第一节第一节 森林永续利用的概念及意义森林永续利用的概念及意义2022-10-194 森林经营理念:森林经营理念:分类经营;永续经营;协调经营;整体经营;评价经营;生态系统经营;多种经营模式。第一节第一节 森林永续利用的概念及意义森林永续利用的概念及意义2022-10-195四、森林永续利用思想的发展阶段四、森林永续利用思想的发展阶段1 雏雏 形形 阶阶 段段第一节第一节 森林永续利用的概念及意义森林永续利用的概念及意义 永续利用思想最早出现在永续利用思想最早出现在我国春秋战国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时期。荀子提出:荀子提出:“渐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

5、林渐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不童,而百姓有余材。”孟子中有孟子中有“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也”的名句,的名句,后魏贾思勰(后魏贾思勰(405456)齐民要术:)齐民要术:“陶朱陶朱公术曰:种柳千树则足材,十年以后髡一树得一载,公术曰:种柳千树则足材,十年以后髡一树得一载,岁髡两百树,五年一周。岁髡两百树,五年一周。”2022-10-1962 木材永续利用的阶段木材永续利用的阶段 第一节第一节 森林永续利用的概念及意义森林永续利用的概念及意义 1795年哈尔蒂希(年哈尔蒂希(G.L.Haring)发表了森林永续利用思发表了森林永续利用思想的

6、论述:想的论述:“森林经营管理应该有这样调节的森林采伐量,森林经营管理应该有这样调节的森林采伐量,以至世世代代从森林得到好处,至少有我们这一代这样多。以至世世代代从森林得到好处,至少有我们这一代这样多。”1826年德国洪德思哈根提出了法正林,这一针对同龄林年德国洪德思哈根提出了法正林,这一针对同龄林经营的永续利用理论的出现与完善,标志着在作业级(经营经营的永续利用理论的出现与完善,标志着在作业级(经营类型)水平上木材永续利用思想的成熟。类型)水平上木材永续利用思想的成熟。1886年德国林学家盖耶尔提出了异龄林经营的年德国林学家盖耶尔提出了异龄林经营的“恒续林恒续林”思想以及思想以及“接近自然的

7、林业接近自然的林业”理论。理论。法国林学家顾尔诺和瑞士林学家毕奥莱提出了异龄林经法国林学家顾尔诺和瑞士林学家毕奥莱提出了异龄林经营的检查法。营的检查法。2022-10-197 3 森林多种效益的永续利用阶段森林多种效益的永续利用阶段 从从19世纪中后期开始,批评单纯木材生产的呼声世纪中后期开始,批评单纯木材生产的呼声日益高涨,尤其是在欧洲林业发达国家的国有林中。日益高涨,尤其是在欧洲林业发达国家的国有林中。哈根(哈根(Hargen)曾提出:国有林有对公众利益服曾提出:国有林有对公众利益服务的义务,其森林经营必须兼顾持久地满足木材生产、务的义务,其森林经营必须兼顾持久地满足木材生产、其他林产品及

8、服务的需要。其他林产品及服务的需要。这是森林多种效益永续理这是森林多种效益永续理论的早期思想。论的早期思想。此外,盖耶尔(此外,盖耶尔(Gayer),),恩特雷斯(恩特雷斯(Endres),),蒂特利希(蒂特利希(Dieterich),),柯斯特勒尔(柯斯特勒尔(Kostler)等等也提出了相应的观点。也提出了相应的观点。第一节第一节 森林永续利用的概念及意义森林永续利用的概念及意义2022-10-198从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80年代,永续利用由单纯的木材生产发展为森林多种效益的永续利用。永续利用的多种效益概括起来包括3个方面,即森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从人类最早的含有永续经营思

9、想雏形阶段到18世纪中期,是永续利用的第一阶段。林业人的永续思想开始产生,并不断地加强,但没有完整的思想和理论。4 4 森林永续利用森林永续利用3 3个阶段主要特征个阶段主要特征:第2阶段从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永续利用的思想、理论和经营方法逐步完善,形成完整的体系,但主要是木材的永续利用。第一节第一节 森林永续利用的概念及意义森林永续利用的概念及意义2022-10-1995、实现森林永续利用的条件实现森林永续利用的条件内部条件内部条件 外部条件外部条件林地条件林地条件 林木条件林木条件 林地数量林地数量树种树种森林经营水平森林经营水平 林道网的建设林道网的建设 林分结构与年龄林分结构与

10、年龄林分蓄积量与生长量林分蓄积量与生长量 林地质量林地质量林地区划林地区划 经济、社会、文化条件经济、社会、文化条件政策法规政策法规第一节第一节 森林永续利用的概念及意义森林永续利用的概念及意义2022-10-19106、森林永续利用的意义、森林永续利用的意义11 根据社会主义经济规律发展的要求,从国家建设根据社会主义经济规律发展的要求,从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出发,必须要实现森林的永续利用;和人民生活水平出发,必须要实现森林的永续利用;特别是实行市场经济以后,提出必须对资源进行优化特别是实行市场经济以后,提出必须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需要林业持久的生产,不断的提供木材和其他配置,需要林业持久的

11、生产,不断的提供木材和其他多种效益。多种效益。第一节第一节 森林永续利用的概念及意义森林永续利用的概念及意义2022-10-19116、森林永续利用的意义、森林永续利用的意义 22 按照自然规律的要求,实现永续作业也是客观必然的按照自然规律的要求,实现永续作业也是客观必然的 从林业的特点看,林业生产周期长,产品不能短时产从林业的特点看,林业生产周期长,产品不能短时产出,中断木材生产,必须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重新供应木出,中断木材生产,必须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重新供应木材,所以林业生产周期性,使实现永续利用成为必然性。材,所以林业生产周期性,使实现永续利用成为必然性。从生态平衡的观点看,森林生态系统

12、是地球生物圈中从生态平衡的观点看,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生物圈中最大最重要的一个系统,森林资源的多少是影响大自然生最大最重要的一个系统,森林资源的多少是影响大自然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森林只有在较长时期保持、维护,才态平衡的重要因素,森林只有在较长时期保持、维护,才能使区域生态平衡得到维持,要维持自然的生态平衡,就能使区域生态平衡得到维持,要维持自然的生态平衡,就要不断地发展森林数量、质量,这样才能实行永续作业,要不断地发展森林数量、质量,这样才能实行永续作业,永续利用才能达到永续利用才能达到。第一节第一节 森林永续利用的概念及意义森林永续利用的概念及意义-森林永续利用的意义森林永续利用的意义202

13、2-10-1912 6、森林永续利用的意义、森林永续利用的意义33 按照林业经营规律的要求,林业生产企业要求有一定的稳定性,绝不能把森林当成孤立的“采掘”工业。实现永续利用,才能使企业的稳定性得到发展,实现永续利用,就能以场定居,以场轮伐,节约基建投资与设备投资,实现永续利用,可全面开展生产,综合利用,多种经营,稳定职工队伍,提高经营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实现永续利用,可把采育结合起来,照顾长远利益兼顾当前利益。永续利用是我国林业生产建设的方针和战略原则,是林业建设的百年大计、千年大计、万年大计,不实行这一原则,我国森林就会遭到破坏。第一节第一节 森林永续利用的概念及意义森林永续利用的概念及意义

14、-森林永续利用的意义森林永续利用的意义2022-10-1913 7、实现森林永续利用的途径 采取积极的营林措施,不断提高林木的生长量;采取积极的营林措施,不断提高林木的生长量;提高长期规划设计质量,发挥经营方案的作用,集约经营,提高长期规划设计质量,发挥经营方案的作用,集约经营,努力管理和经营好现有森林。不断提高林业劳动生长率;努力管理和经营好现有森林。不断提高林业劳动生长率;林业方针、政策的持续性与稳定性;林业方针、政策的持续性与稳定性;坚持以营林为基础的方针,加速商品林基地以及生态林工程坚持以营林为基础的方针,加速商品林基地以及生态林工程 建设,大力培育后续资源;建设,大力培育后续资源;实

15、现以场定居,以场轮伐的原则,建立、调整、改善最适宜实现以场定居,以场轮伐的原则,建立、调整、改善最适宜 永续利用的理想的森林结构,才能使永续利用有了物质基础永续利用的理想的森林结构,才能使永续利用有了物质基础 和场所;和场所;坚持合理采伐,大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合理采伐;坚持合理采伐,大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合理采伐;第一节第一节 森林永续利用的概念及意义森林永续利用的概念及意义2022-10-1914第二节第二节 法正林理论法正林理论 一、森林调整概念一、森林调整概念 1概念:在森林经营中,通过营林措施,概念:在森林经营中,通过营林措施,对现有林的不合理的结构状况进行适当的对现有林的不合理的结构状

16、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符合森林永续作业要求的过程调整,使其符合森林永续作业要求的过程称为森林调整。称为森林调整。2调整内容:森林结构:林种、树种、径调整内容:森林结构:林种、树种、径级、树高、年龄级、树高、年龄(令级、令组令级、令组)等。等。2022-10-1915二、法正林的概念二、法正林的概念 第二节第二节 法正林理论法正林理论 法正林法正林(Normal forest)就是具备法正状态的森就是具备法正状态的森林,即具备能够实现严格永久平衡利用状态的森林。林,即具备能够实现严格永久平衡利用状态的森林。这种森林称严正的保续作业,也就是每一年有均等这种森林称严正的保续作业,也就是每一年有均等数

17、量的木材收获,平衡的、固定的收获量。数量的木材收获,平衡的、固定的收获量。2022-10-1916法正龄级分配法正龄级分配(normal distribution of age class)法正林分排列法正林分排列(normal arrangement of stands)法正生长量法正生长量 (normal increment)法正蓄积量法正蓄积量 (normal growing stock)第二节第二节 法正林理论法正林理论 右图表示以上4种关系三、法正林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三、法正林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2022-10-19171.1.法正龄级分配法正龄级分配(normal distr

18、ibution of age class)全林从一年生起到轮伐期全林从一年生起到轮伐期U年生为止,具备各个龄阶的林分,年生为止,具备各个龄阶的林分,而且各而且各龄阶面积相同,即各龄阶面积之和等于轮伐期的面积(即经营单位内某一龄阶面积相同,即各龄阶面积之和等于轮伐期的面积(即经营单位内某一经营类型的总面积)。这种分配的龄阶叫做法正龄阶分配。经营类型的总面积)。这种分配的龄阶叫做法正龄阶分配。第二节第二节 法正林理论法正林理论 2022-10-1918(normal arrangement of stands)在经营单位内的各个龄级林分在地域上要按照林学技术的要求进行排在经营单位内的各个龄级林分在

19、地域上要按照林学技术的要求进行排列,要有利于保护存留林分,有利于更新,有利于采伐运输。列,要有利于保护存留林分,有利于更新,有利于采伐运输。第二节第二节 法正林理论法正林理论 风向采伐方向2022-10-1919(normal increment)在经营单位内,在经营单位内,与树种、龄级、地位级相与树种、龄级、地位级相适应的最大生长量,叫做法正生长量。即林分适应的最大生长量,叫做法正生长量。即林分要有完满的(要有完满的(non-taperness)non-taperness)疏密度,才能导致疏密度,才能导致最大的生长量,各个龄级的生长量之和即为全最大的生长量,各个龄级的生长量之和即为全林的法正

20、生长量。林的法正生长量。第二节第二节 法正林理论法正林理论 ZN=UZ=MU2022-10-1920(normal growing stock)在经营单位内经常保持一定数量的蓄积量,在经营单位内经常保持一定数量的蓄积量,叫做叫做法正蓄积量法正蓄积量,法正蓄积量等于各龄阶蓄积量的合计,法正蓄积量等于各龄阶蓄积量的合计,也就是各龄阶林分法正生长量所形成的林分蓄积量的也就是各龄阶林分法正生长量所形成的林分蓄积量的合计:合计:Vn=实践上计算方法有两种:实践上计算方法有两种:法正收获表法法正收获表法 Vsu=n(mn+m2n+.+mu/2)伐期平均生长量法伐期平均生长量法 Vn=Vsu=(Va+Vs)

21、/2=(uuZ)/2第二节第二节 法正林理论法正林理论 22umuZ2u2uuumZ2022-10-1921 永续利用基本式永续利用基本式:EN=ZN=MU 法正利用率法正利用率:P=5 另外两个公式:另外两个公式:%100*VnEn2022-10-1922(一)土地利用状态应保持最佳状态:混交、地力(二)采伐与更新面积应及时衔接:更新欠账不行(三)有完整的保护措施:病虫害、防火(四)具备法正蓄积量,法正生长量:(五)要有合理的道路网。四、实现法正林目标应具备的条件四、实现法正林目标应具备的条件第二节第二节 法正林理论法正林理论 2022-10-1923五、法正林学说的评价五、法正林学说的评价

22、 法正林学说是用生长量来控制采伐量,法正林学说是用生长量来控制采伐量,这一理论和原则是正这一理论和原则是正确的,是法正林学说理论的核心,实践证明,它是合理的、确的,是法正林学说理论的核心,实践证明,它是合理的、正确的,具有现实意义;正确的,具有现实意义;法正龄级分配对实现永续利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作用,它法正龄级分配对实现永续利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作用,它是达到法正生长量、是达到法正生长量、法正蓄积量、法正林分排列的基础条件。法正蓄积量、法正林分排列的基础条件。法正林反映了采育结合、合理经营的观点。法正林反映了采育结合、合理经营的观点。法正林分排列是构成法正状态的四个条件之一,法正林分排列是构

23、成法正状态的四个条件之一,从林学的角从林学的角度看,有利于保护、度看,有利于保护、更新和运输,这实际也与采育观点相结更新和运输,这实际也与采育观点相结合的。对于环境保护和国土保安具有重要意义。合的。对于环境保护和国土保安具有重要意义。第二节第二节 法正林理论法正林理论 2022-10-1924 法正林强行定型化、模式化;法正林强行定型化、模式化;法正林只是从森林的内部条件出发考虑木材的永续利用,法正林只是从森林的内部条件出发考虑木材的永续利用,产生了很大的局限性;产生了很大的局限性;法正林是从现有同龄林组织经营出发,对如何发挥林地的法正林是从现有同龄林组织经营出发,对如何发挥林地的自然生产力注

24、意不够;自然生产力注意不够;法正林主要针对有林地,即现有林经营管理和永续利用问法正林主要针对有林地,即现有林经营管理和永续利用问题,对大面积宜林荒山荒地的林业规划以及更大地区、林题,对大面积宜林荒山荒地的林业规划以及更大地区、林区的规划,其理论本身回答不了这个问题;区的规划,其理论本身回答不了这个问题;法正林只着重用材林,对防护林、风景林等环境保护性质法正林只着重用材林,对防护林、风景林等环境保护性质的森林如何发挥森林多种效益的问题没能得到解决,不符的森林如何发挥森林多种效益的问题没能得到解决,不符合现代合现代“全面、合理、永续的发挥森林多种效益全面、合理、永续的发挥森林多种效益”的要求。的要

25、求。第二节第二节 法正林理论法正林理论 法正林学说的评价法正林学说的评价 2022-10-1925 完全调整林完全调整林是森林通过若干次调整以后,形是森林通过若干次调整以后,形成理想的森林结构,建立起既符合自然规律又符成理想的森林结构,建立起既符合自然规律又符合永续利用结构空间秩序与时间秩序的标准林。合永续利用结构空间秩序与时间秩序的标准林。完全调整林根据年龄划分为完全调整林根据年龄划分为同龄林同龄林与与异林龄异林龄完全完全调整林两种类型。调整林两种类型。第三节第三节 完全调整林完全调整林 2022-10-19261完全调整林应具备的条件完全调整林应具备的条件 *森林每年或定期收获蓄积、大小和

26、质量大体相等。*各个直径级或龄级的林木保持适当的比例,能够每年或定期取得数量大致相等,达到期望大小的收获量。第三节第三节 完全调整林完全调整林 2022-10-19272完全调整林计算实例:完全调整林计算实例:(调整方法调整方法)轮伐期:轮伐期:第三节第三节 完全调整林完全调整林 所谓比例面积:“就是按轮伐期的比例表示的面积数”。比例关系:PAI/AI=U/AI;所以:PAI=AI*U/AI:总面积;U:轮伐期;PAI:第I令级的比例面积;AI:第I个复合令级的实际面积。(1)计算比例面积:2022-10-1928(2)绘制实际龄级分布图 2022-10-1929(3)计算调整年数a a=PA

27、I:为调整对象的比例面积=20.99+5.4=26.39 年伐比例面积:根据表2-5情况,可以设计几种不同方案:如:1.00、1.06、0.88。则:a1=26;a2=25;a3=30;年伐比例面积IPA2022-10-1930 以a2=25年、PAI=1.06为例:按比例关系有:PAI/AI=U/AI;AI=PAI*AI/u=1.06*5*2503.5/30=442hm2。(4)计算实际采伐面积 2022-10-1931 用上述(3)、(4)计算结果,编制调整期为25年的调整过程表。P39,表2-6。此表包括各龄级阶段的动态森林采伐面积和未调整部分的森林面积情况。(5)编制调过程表2022-

28、10-1932(6)绘制完全调整林成果图图图2:按:按1.06比例面积令级频率分布比例面积令级频率分布2022-10-1933完全调整林与法正林的比较完全调整林与法正林的比较各龄级面积相等,并不因时间而改变,这是法正林各龄级面积相等,并不因时间而改变,这是法正林的主要条件。但是完全调整林各龄级希望尽量相等,的主要条件。但是完全调整林各龄级希望尽量相等,但不必完全相等。但不必完全相等。法正林要求法正生长量,但完全调整林不强调法正法正林要求法正生长量,但完全调整林不强调法正生长量,只提在相应条件下的生长量,可小于法正生生长量,只提在相应条件下的生长量,可小于法正生长量,生长量的大小取决于经营水平。

29、长量,生长量的大小取决于经营水平。第三节第三节 完全调整林完全调整林 2022-10-1934法正林要求法正蓄积量,而完全调整林不要求法正法正林要求法正蓄积量,而完全调整林不要求法正蓄积量。完全调整林的蓄积量水平决定于经营水平,蓄积量。完全调整林的蓄积量水平决定于经营水平,可小于或大于法正蓄积量,但往往不是最大的。可小于或大于法正蓄积量,但往往不是最大的。法正林条件下其蓄积、年伐量是最大的,而完全调法正林条件下其蓄积、年伐量是最大的,而完全调整林的年伐量往往不是最大的,只希望在一定的采伐整林的年伐量往往不是最大的,只希望在一定的采伐水平上龄级结构保持不变,能够永续利用的森林。水平上龄级结构保持

30、不变,能够永续利用的森林。法正林是一个极限概念,它的疏密度最大,同时只法正林是一个极限概念,它的疏密度最大,同时只适用于同龄林、皆伐作业,而完全调整林可以是同龄适用于同龄林、皆伐作业,而完全调整林可以是同龄林,也可以是异龄林。林,也可以是异龄林。第三节第三节 完全调整林完全调整林 2022-10-1935第四节第四节 近自然林业近自然林业 近自然林业的起源近自然林业的起源 “近自然林业近自然林业”起源于德国。起源于德国。1898 1898 年盖耶尔年盖耶尔(Gayer)Gayer)第一个提出了第一个提出了“接近自然林业接近自然林业”的理论,的理论,他要求按照永恒互栖的生命因子的必然结果来建设他

31、要求按照永恒互栖的生命因子的必然结果来建设多样化的森林生态系统。此后,在长达近百年的时多样化的森林生态系统。此后,在长达近百年的时间内,因为人工林结构不稳定和地力衰退的问题始间内,因为人工林结构不稳定和地力衰退的问题始终缠绕着中欧各国,所以,终缠绕着中欧各国,所以,“近自然林业近自然林业”一直是一直是林业理论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对象。林业理论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对象。2022-10-1936 近自然林业的概念近自然林业的概念 “近自然林业近自然林业”可表达为在确保森林结构关系可表达为在确保森林结构关系自我保存能力的前提下遵循自然条件的林业活动,自我保存能力的前提下遵循自然条件的林业活动,是兼容林业生产

32、和森林生态保护的一种经营模式。是兼容林业生产和森林生态保护的一种经营模式。第四节第四节 近近自然林业自然林业 2022-10-1937 近自然林业的涵义近自然林业的涵义 其经营的目标林为:混交林异龄林复层林,手段是应用接近自然的森林经营法。“近自然林业”并不是回归到天然的森林类型,而是尽可能使林分的建立、抚育以及采伐的方式同潜在的天然森林植被的自然关系相接近。要使林分能进行接近自然生态的自发生产,以达到森林生物群落的动态平衡,并在人工辅助下使天然物种得到复苏,最大限度地维护地球上最大的生物基因库森林生物物种的多样性。第四节第四节 近近自然林业自然林业 2022-10-1938“近自然林业近自然

33、林业”经营思想是对前人盲目营造人经营思想是对前人盲目营造人工林的质疑和进行反思后的觉悟。在水土大量流工林的质疑和进行反思后的觉悟。在水土大量流失,环境严重污染,生态日益失衡的今天,人们失,环境严重污染,生态日益失衡的今天,人们对违反森林发展规律,片面追求木材生产目标而对违反森林发展规律,片面追求木材生产目标而引起的恶果提出了警告。如奥托所说:引起的恶果提出了警告。如奥托所说:“不能再不能再容许林业工作者单一地以生产木材为目标来经营容许林业工作者单一地以生产木材为目标来经营森林,而应该水续保证森林的一切功能森林,而应该水续保证森林的一切功能”。近自然林业的涵义近自然林业的涵义 第四节第四节 近近

34、自然林业自然林业 2022-10-1939 近自然林业的经营方法近自然林业的经营方法 “近自然林业近自然林业”的经营方法是:尽量利用的经营方法是:尽量利用和促进森林的天然更新,从幼林开始就选择目和促进森林的天然更新,从幼林开始就选择目的树,整个经营过程只对选定的目的树进行单的树,整个经营过程只对选定的目的树进行单株抚育,内容包括目的树种周围的除草、割灌、株抚育,内容包括目的树种周围的除草、割灌、疏伐和对目的树的修、整枝。疏伐和对目的树的修、整枝。第四节第四节 近近自然林业自然林业 2022-10-1940 近自然林业的特点近自然林业的特点 能有效地保护森林的自然生长能力;能充分发挥森林的抗性;

35、能增强森林的生态作用;通过森林的立体经营,能获得更高的木材收获 及多样性产品;能有效地提高森林蓄积;能降低森林经营的成本。第四节第四节 近近自然林业自然林业 2022-10-1941第五节第五节 森林分类经营森林分类经营 森林分类经营的背景森林分类经营的背景 国外森林分类经营理论大体可以分为四派:经国外森林分类经营理论大体可以分为四派:经济派、生态派、协同派、专业化派。济派、生态派、协同派、专业化派。在科技飞速发展和知识经济兴起的态势下,传在科技飞速发展和知识经济兴起的态势下,传统林业路子越走越窄,林业如何走出困境,摆脱传统林业路子越走越窄,林业如何走出困境,摆脱传统林业的束缚,我国林业界经过

36、多年的研究与思考,统林业的束缚,我国林业界经过多年的研究与思考,提出了走森林分类经营的道路。提出了走森林分类经营的道路。2022-10-1942 森林分类经营的意义森林分类经营的意义 森林分类经营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森林分类经营是实现林业发展目标的要求 实行森林分类经营是林业自身特点的要求 实行森林分类经营是林业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实行森林分类经营是转变林业发展模式的需求 第五节第五节 森林分类经营森林分类经营 2022-10-1943 森林分类经营的概念及涵义森林分类经营的概念及涵义 分类经营可理解为:慎重的区划森林资源,协分类经营可理解为:慎重的区划森林资源,协调相关效益间的不同利

37、用,减少其利用间的矛盾与调相关效益间的不同利用,减少其利用间的矛盾与冲突,达到各功能间的互补与优化冲突,达到各功能间的互补与优化。涵义:涵义:分类经营是以林种经营目标为依据的组织经营模式,便于目标管理。经营主体的分类。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分类。经营制度、经营模式的分类。第五节第五节 森林分类经营森林分类经营 2022-10-1944 森林分类经营的依据森林分类经营的依据 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林业本身的基本经济属性林业本身的基本经济属性第五节第五节 森林分类经营森林分类经营 2022-10-1945第五节第五节 森林分类经营森林分类经营 参考文献2022-10-1946 第二第二,

38、国国 内研究现状内研究现状 首先,经营措施上的无奈:传统林业虽然承认森林的两种功能,但在经营上都按着生产木材制定政策和经营措施,在实际利用中很少考虑森林生态功能的作用,国家下达的木材任务是硬指标,牺牲生态效益换取经济效益。其次,传统林业是按某树种的林木成熟期(可 采期)来确定经营和收获的,从栽培到调查设计施工方案都以木材成熟为核心而不考虑生态功能的利用和利用期;再次,传统林业不仅木材和非木质产品与生态功能分离,森林经营和加工也分离,各行业各自为政,互不沟通,整体运行不协调,经济效益低下:最后,传统林业给林业内部带来的总体资源下降,可采资源减,林业效益下降,林分质量下降,生态功能降低,生态环境恶

39、化。第五节第五节 森林分类经营森林分类经营 2022-10-1947第五节第五节 森林分类经营森林分类经营各国现状比较各国现状比较2022-10-1948第六节 森林生态系统经营 背景与概念 目的与内涵 特点与过程2022-10-1949背景 1864年,马斯(Marsh)出版的“人与自然”专著提出,如果英国合理管理森林资源则可减少土地侵蚀。这是具有生态系统经营思想萌芽的最早著作。1880年,德国林学家提出了“接近自然的林业”理论,其目标是使森林接近自然状态而保持长期稳定。该理论曾引起各国林业专家的关注,并在近100年来得到了很大发展,如由代表人物发展的“恒续林思想”(1920)等。在20世纪

40、20年代,美国学者利奥波德(Leopold)提出应该把土地作为一个“完整有机体”来管理的伦理观点,初具了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合理内核。2022-10-1950背景 1932年,美国生态学会提出“综合自然圣地计划”,该计划提出了保护生态系统和特殊生物种,正确处理生态波动性(自然扰动),建议自然保护区设计采用“核心保护区+缓冲带”的思想。1935年,英国生态学家泰斯利(Tansley)正式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1945一1969年,生态学体系已经基本形成,自然资源利用开始强调多用途和持续产量问题。2022-10-1951背景 1960年,美国政府提出了关于国有林的多用途-持续收获法,按经营目的-

41、满足户外游乐、放牧、木材、保护水源和野生动物以及鱼类的要求来进行国有林的活动。1970年,里肯斯(Likens)提出现有森林管理方法可能影响生态系统的功能。同年,美国政策分析家盖德维尔(Galdwell)著文倡导应该以生态系统作为土地管理政策制定的依据。这年,生态系统经营一词开始出现在环保组织出版物中。当时,生态系统经营仅局限于单纯的环境保护主张,未促成传统森林经营思想的转变。2022-10-1952背景 1971年,人与生物圈计划(MAB)启动,极大地推动了保护生态学的发展。80年代,用生态系统的理论和方法管理土地的思想得到了许多科学家、经营者的支持。1 9 8 0年,国际资源和自然保护联合

42、会(IUCN)、联合国环境计划委员会(UNEP)及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F)制定出了“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明确提出了生物资源保护要采取生态系统经营的方法。这一时期,大量关于生态系统经营的论文出现。2022-10-1953 1988年,和出版了生态系统经营的专著-公园和野生地生态系统经营。作者给出了生态系统经营的理论框架,讨论了生态系统经营要有适当的边界划定、明确的目标、管理机构间的合作、管理效果的监测以及政府决策层的参与等问题。背景2022-10-1954背景 1989年,华盛顿州立大学教授在俄勒冈州的安德鲁试验站关于花旗松老林的特性、采伐对老林营养循环和生产力的影响以及森林-溪流的相互

43、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后提出。新林业理论-森林的生产、保护和游憩功能不会自然、均衡地出现。一方面,森林的木材生产以外的其他功能不会自然地满足社会的需求;另一方面,未经营的森林也不能自动地满足其他环境保护的需求,所以需要转变为多目标经营的新林业。2022-10-1955概念 自从阿吉(Agee)和约翰逊(Johnson)1988年首次提出生态系统经营的定义以来,科学家们因研究对象、目的和专业不同,提出了各自对生态系统经营的理解,不同组织机构提出的基本内容各不相同。2022-10-1956概念国外学者1.阿吉(Agee)和约翰逊(Johnson)(1988)-调控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输入和

44、输出,使其达到社会所期望的状态。2.奥维贝(Overbay)(1992)-利用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和管理学原理,仔细地、专业地管理生态系统,恢复或长期维持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理想的状态、利用、产品、价值和服务。2022-10-1957概念国外学者3.伍德(Wood)(1994)-利用生态学、经挤学和社会学原理,管理生物和物理系统,保证生态系统可持续性、多样性和生产力。4.格鲁姆宾(Grumbine)(1994)-以长期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为目标,将政治、社会以及价值观念与生态科学相融合的一种生态管理方式。这种管理以顶级生态系统为主要对象,维持生态系统结构、功能长期稳定性和整体性.2022-

45、10-1958概念国外学者5.鲍艾斯(Boyce)和哈尼(Haney)(1997)-对生态系统进行合理经营管理以确保其可持续性。6.戴尔(Dale)(1999)-对所组成的所有生物体及生态过 程,并基于对生态系统的最佳理解的土地利用决策和实践过程.2022-10-1959概念-国外组织7.森林生态系统经营评价组(FEMAT)(1993)-对生态系统中进行管理的一种策略。8.美国林学会(1993)-对一个集合体中全部森林的价值与功能配置进行上的协调管理。9 美国林纸协会(1993)-在可接受的社会、生物和经济风险范围内,生产基本的商品及其他方面的价值,以满足公众需求和期望,同时维持和加强生态系统

46、。10 美国土地管理局(1993)-利用生态学、社会学和管理学原理,恢复或维持生态系统的,它将人类社会需求,经济需求整合到生态系统中。2022-10-1960概念-国外组织11 美国环保局(1995)-恢复和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可持续和生物多样性,同时支撑可持续的经济和社会。12 美国林务局(1995)-巧妙、综合地应用 生态知识,产生期望的资源价值、产品、服务和状况,并维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生产。13 美国生态学会(1995)-有明确的目标驱动,由政策、协议和实践活动保证实施,并在对生态系统组成、结构和功能的最佳认识基础上从事研究和监测,不断改进管理的适应性.2022-10-1961概念国内

47、学者13.14 徐国祯(1997)-维持生态系统长期健康和持久生产力.15 任海等(2000)-基于对生态系统组成、结构和功能的最佳理解,将人类价值和生态经济条件整合到生态系统经营中,以恢复和维持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可持续性.2022-10-1962概念国内学者16.于贵瑞(2001)-以保护生态系统持续性为 总体目标,把复杂的社会学、政治学、生态学、环境学和资源科学的有关知识触为一体,认识生态系统的时空动态特征,生态系统功能、结构与多样性的相互关系,综合管理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17.杨学民(2003)-是根据生态学、经济学、杜会学和管理学等原理,.基于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及其生态过

48、程的科学理解,综合考虑生态需求、经济需求和社会需求,通过目标、规划、研究、实践、监测等活动保证实施,不断改进管理的适应性,维持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多样性和可持续性,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生产力,以持续地获得理想的状态以及期望的产品和服务。2022-10-1963概念国内学者18 郑小贤(1999)将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定义整理为:不仅是资源管理的问题,还涉及到思想、哲学等方面的转变;焦点是对表示森林状态的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跨越了传统的时空尺度和专业分工,综合生态、社会和经济条件;与社会改革相结合,重视决策制定的公众参与和各利益团体的协作;重复“计划的制定-实行结果监测-监测信息的分析-计划的修正-

49、再实行”这样一个“适应性经营”过程,以不断完善其理论和技术体系。2022-10-1964经营目的 艾尔兰德(Irland)认为,主要目标是维持和加强生物多样性。美国林学会:把期望的森林景观状况作为一个主要目标。格鲁姆宾(Grumbine)则提出了总目标是维持生态完整性,具体目标包括维持生物多样性、生态过程、物种和生态系统的进化潜力,以及在以上限制内协调人类的利用这样一个目标体系。伍德(Wood)和美国林务局均认为:主要目标是维持土地的生态可持续性。2022-10-1965内涵1.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2.重视等级结构,即经营者在任意生态水平上处理问题,必须从系统等级序列中基因、物种、种群、生态系统

50、及景观)寻找联系及解决办法;确定生态边界及合适的规模水平;确保森林生态系统完整性:即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格局和过程,保护生物多样性;仿效自然干扰机制:“仿效”是一个经营上的概念,不是“回复”到某种原始自然状态。2022-10-1966内涵2.实现可持续性3.从生态学角 度看,反映一个生态系统动态地维持其组成、结构和功能的能力,从而维持林地生产力及森林动植物群落的多样性。4.从社会经济方面看,则体现为与森林相关的基本人类需要(如食物、水、木质纤维等)及较高水平的社会与文化需要(如就业、娱乐)的持续满足。因此,反映在实践上应是生态合理且益于社会良性运行的可持续森林经营。2022-10-1967内涵3

51、.重视社会科学在森林经营中的作用4.首先,承认人类社会是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人类在其中扮演调控者的角色。人类既是许多可持续问题的根源,又是实现可持续性的主导力量。森林生态系统经营不仅要考虑技术和经济上的可行性,而且要有社会和政治上的可接受性。它把社会科学综合进来,促进处理森林经营中的社会价值、公众参与、组织协作、冲突决策,以及政策、组织和制度设计,改进社会对森林的影响方式,协调社会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关系。5.其次,森林经营越来越夺得面对如何处理社会关于森林的价值问题。社会关于森林的价值,既是冲突的,又是变动不拘的。森林价值的演变,形成了森林经营思想的演变。2022-10-1968特点1.经营目标

52、不同 传统的森林经营以单位面积单一的木材和其他林产品的最大产出为中心,把森林生态系统的其他服务放在从属的位置。其目的是通过森林资源的经营管理,不断地、均衡地向社会提供木材和其他林副产品,并获得经济效益。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则是从森林生态系统在生命支持系统中的整体作用出发,以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在自然、社会系统中的服务功能为中心,通过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和活力,注重景观水平上的效果,将生态系统整体的稳定性和经济社会系统的稳定性结合起来,向社会提供可持续的产品和服务,而不仅仅是某种物质产品。这种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维护,不仅是获得物质产品的基础,而且是人类持续生存所依赖于生命支持系

53、统的根本,是生态系统经营价值的本质所在。2022-10-1969特点2.核心理论不同 传统的森林经营的核心法正林理论的基础是传统经济学理论,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为目标。追求森林生长量与采伐量的长期稳定,从而保持稳定的蓄积量和采伐量,保持龄级结构的稳定状态。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核心理论是生态学,包括景观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等。并融合经济、社会、管理和系统理论,追求森林生态系统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可持续性,用系统的理论、观点与方法探讨森林生态系统问题,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和人与森林生态系统的和谐,寻求解决森林生态系统生态供给与经济需求之间的矛盾,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理想的状态、产品和服务。2

54、022-10-1970特点3.经营对象不同 传统的森林经营其对象是以乔木为主的植物群落,强调森林生态系统物质产品的生产,重视森林资源实物量的保持与增长和森林本身的变化。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对象是森林复合生态系统,包括生物资源、非生物环境及其生态过程所组成的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和经济系统;重视决定森林系统内部再生能力的要素功能的整合和系统的完整与健康的维持;重视外部操纵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的森林与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的耦合关系。2022-10-1971特点4.经营措施不同 传统的森林经营以促进树木生长为目标,林分采伐采取皆伐为主,更新以人工造林为主,大多为纯林,采取全恳整地、间伐抚育等措施。森林生态系统经营

55、仿效自然干扰机制,采取多种采伐方式,如择伐、小面积块状采伐等。更新上采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为主,注重培养森林的组成和保持生物多样性水平,以混交林为主。两者难以兼顾:对森林进行“卫生伐”清除腐烂坏死木、站杆及林内茂盛的灌草丛等,对有经济价值的保留木生长有促进作用,还能避免产生大面积火灾的可能,符合传统森林经营的要求,但是对于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就是一个直接严重的破坏,将它们从系统中排除,一定程度上也干扰和阻断了一些生态过程(营养元素分解和物质循环过程),不符合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要求。2022-10-1972特点5.经营尺度不同 传统的森林经营是建立在林班和小林空间尺度上,以林场为经营单位的生产组织形

56、式。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是建立在景观尺度基础上的区域化、社会化管理组合形式。2022-10-1973 经营过程1.调查评估阶段 包括对自然、经济、社会方面进行多资源、多层次的调查,并重视对生态、经济和社会的评估。2.区域规划和区划阶段 以景观生态学为基础,将多种资源和对多种效益的要求分配到每块土地或林分上,以保持健康的土地状况、森林状态和持久的土地生产力。3.实施、监测和建立自适应机制阶段 加强各部门的合作,在各种所有制下开展经营活动,进行连续的调查、规划、实施、监测、评估、调整等整个过程的不断重复深化。2022-10-1974第七节第七节 检查法检查法是提出一个具体的森林经营方法。通过定期是提出

57、一个具体的森林经营方法。通过定期重复调查来检查森林构造、蓄积和生长量的重复调查来检查森林构造、蓄积和生长量的变化。检查法是一种集约经营的方法,它的变化。检查法是一种集约经营的方法,它的基本想法和方法论至今仍有指导意义。基本想法和方法论至今仍有指导意义。检查法检查法(Control method)的特点的特点2022-10-1975同龄林同龄林的合理的合理森林结构森林结构 各径级株数分布合理各径级株数分布合理 各个龄级林分面积相等各个龄级林分面积相等 各林分龄级大小应与蓄积大小成正比各林分龄级大小应与蓄积大小成正比 异龄林异龄林的合理的合理森林结构森林结构 合理的径级株数分布合理的径级株数分布

58、合理的蓄积分布合理的蓄积分布全龄林全龄林 龄级与径级成正比龄级与径级成正比 株数与径级分布要合理株数与径级分布要合理-反反J字型曲线字型曲线径级大小与蓄积成正比径级大小与蓄积成正比林分按径级大小要划分为三个级别林分按径级大小要划分为三个级别:大、中、小蓄积之比:大、中、小蓄积之比:第七节第七节 检查法检查法不同林型的结构比较不同林型的结构比较2022-10-1976检查法的要点检查法的要点 定期用同一标准,同一方法测定异龄林分定期用同一标准,同一方法测定异龄林分的生长量,以生长量为标准控制择伐量。通过的生长量,以生长量为标准控制择伐量。通过定期择伐,进而调节林分内株数,按一定的模定期择伐,进而

59、调节林分内株数,按一定的模型来控制径级分布的比例。型来控制径级分布的比例。第七节第七节 检查法检查法2022-10-1977检查法的经营原则检查法的经营原则 为了在时间上、空间上,在每一林分中获得持为了在时间上、空间上,在每一林分中获得持续生产,毕奥莱确定的检查法森林经营原则是续生产,毕奥莱确定的检查法森林经营原则是:尽可能多的持续生产;尽可能多的持续生产;用尽可能少的投入进行生产;用尽可能少的投入进行生产;尽可能生产最好的材种。尽可能生产最好的材种。第七节第七节 检查法检查法2022-10-1978 每年调查连年生长量用来控制采伐量,用各径级蓄积比例来控制森林调整,但每年清查比较困难,因此用

60、定期的平均生长量代替连年生长量,其计算公式如下:Z(M现现-M前前+C间)间)/a M现现在(本次)调查的全林蓄积 M前前次(上次)调查的全林蓄积 C间为上次到本次间隔期内择伐量 a为调查间隔年限 以上所计算的连年生长量Z是作为调节下一间隔期间择伐量的尺度。检查法的方法检查法的方法第七节第七节 检查法检查法2022-10-1979 据毕奥莱研究,在云、冷杉混交林中,当林分处于小径木(2030cm)20%,中径木(3550cm)30%、大径木(55cm以上)的蓄积占50%结构时,蓄积量300400m3/hm2,林分能保持最高的生产力。检查法的实践结果检查法的实践结果第七节第七节 检查法检查法20

61、22-10-1980 生长量调查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测定生长量技术复杂,难以获精确数值;现场施工时,要求技术员有一定水平、经验。检查法的缺点检查法的缺点第七节第七节 检查法检查法2022-10-1981检查法与龄级法的比较检查法与龄级法的比较顺序项 目检查法龄级法1森林经营措施设计单位经营小班经营类型(作业级)2计算采伐量的方法按小班连年生长量按龄级平均生长量3采伐方式集约择法伐区式皆伐4采伐的木材产品种类以大径材为主大、中、小径材5经营措施成本两者相等两者相等6每立方米成本稍高稍低7管理费用稍高稍低8土地利用程度完全不完全9每公顷森林经理成本高低第七节第七节 检查法检查法2022-10-19822022-10-1983演讲完毕,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