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第6课时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6308398 上传时间:2020-09-25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344.4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课件)-第6课时中国古代选官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课件)-第6课时中国古代选官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课件)-第6课时中国古代选官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资源描述:

《课件)-第6课时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件)-第6课时中国古代选官制度(2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6课时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主讲人:张琪 2014年9月17日,先秦时期,世卿世禄制 夏、商、周时代:世袭制亦称世卿世禄制 原始社会末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禅让制破坏后,出现了“大人世及以为礼”的世袭制。 典型的制度为西周的宗法制。 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它是历史的进步,其根源在于生产力的发展,秦朝时期,军功爵制度 根据在战争中战功的大小来选拔官吏的制度,许多军官多是通过这种途径被选拔上来的。商鞅变法明确规定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官职,成为制度,历代奉行不替。 优点:一方面鼓励社会上许多有指挥才能的人投笔从戎,有利于加强军力,提高军事素质。另一方面也有效地鼓舞士气,使军人为立军功而奋身于疆场。,

2、汉朝时期,察举制 含义: 察举制作为选官制度,即选官要先经官吏察访,然后推荐给中央予以任用 主要分为举孝廉,茂才等。 征辟作为察举制的补充。,察举制的弊端,缺点:1.标准过于笼统;二缺乏严密的考试。 2.加之政治昏暗和公卿守相举荐的多是门生故吏,在实施过程中,经常弄虚作假。 东汉民谣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抱朴子外篇卷十五审举,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含义:九品,指划分人才优劣(出身,品德,才能等)的九个等级,中正,是品评官,负责评定人才等级,由世家大族担任。 作用:早期能够为国家选出一些优秀的人才。但是很快就出现了完全按照门第划分品级。出现了

3、“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国家政权被豪门大族所垄断。,隋唐时期,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是国家根据需要,设立若干科目,举行公开而统一的考试,以考试成绩作为主要标准的选官制度。由礼部主持考试,择优录取,取得做官资格。再吏部试以“身言书判”,合格可以授予官职。,隋炀帝时,创立了进士科,以试策取士。这是科举制度的开始。(创立时期) 唐科举分常举和制举两种。 常举分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道举、童子等科,其中以明经、进士两科最重要。明经考试的内容以帖经为主;进士考试的内容以诗赋为主。考帖经全赖背诵,做诗赋需要独立思考。因而中明经易,中进士难。进士及第虽难,但及第后易于飞黄腾达,因此被时人

4、视为“士林华选”。(完善时期),宋朝时期,北宋建国后,鉴于唐末五代时期藩镇武人干政的教训,开始采取重用文臣、以文制武政策。宋初大力发展科举制度,广泛地吸收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参加政权。扩大了录取规模。宋太宗在位21年,通过科举而得官的将近一万人。宋仁宗在位41年,单由进士一科而得官的就有4517人。,科举制度新发展,科举考试制度比唐代严格。从宋太祖后期起,举 人经礼部试之后,必须再通过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才算合格,被录取的人便成为“天子门生”。实行糊名、誊录制度,不许朝廷官员推荐考生,食禄之家的子弟必须复试,对贵戚子弟另设考场和别派考官,实行锁院以减少作弊。,明清时期,1. 明清考试内容与形式

5、,明代开始将起源于宋元时期的八股文规定成专为应试的文体,它把知识分子的思想束缚在程朱理学之中。读书人为猎取功名,埋头于四书、五经,写空洞的八股文,其他一切有用的知识,概不留心。这就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了文化科学的发展。科举制从此日益僵化。(僵化与衰落时期),2.科举制度的废除 (1)、举措:从1901年至1905年,清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新政”举措,涉及废科举、办学校、派游学、改革官制、修订刑律等各个方面。 (2)、评价:这些举措,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并未触及根本的专制制度。,废除原因:,20世纪初,由于国内形势的剧变,封建科举制度已不适应形势的需要,2.科举制度的废

6、除 (1)、举措:从1901年至1905年,清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新政”举措,涉及废科举、办学校、派游学、改革官制、修订刑律等各个方面。 (2)、评价:这些举措,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并未触及根本的专制制度。,废除原因:,20世纪初,由于国内形势的剧变,封建科举制度已不适应形势的需要,三元(解元,会元,状元),宋代已有状元、榜眼、探花的名目,是作为榜首前三名的荣誉称号。 到明清时期考试分为童试,乡试,会试以及殿试。期中童试是资格考试,乡试是一省之内的考试,考中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 举人可参加由礼部组织的会试,第一名为会元。 考中参加殿试由皇帝考察,确定排名,分三甲,一甲3人

7、,第一为状元。,制度沿革选官方式,小 结,制度沿革选官方式,史实梳理,总结:,汉至唐选官标准:,思考:如何评价科举考试的作用?,德行门第考试成绩,拓展评价:,科举制的开创实质上是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动的产物。 积极作用: 1.是相对公正、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 2.有益于扩大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改变了封建前期世族门阀把持朝政的局面;给封建政权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3.选拔官吏从此有了文化知识水平的客观依据,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读书、考试、做官三者联系,把权、位与学识结合起来,营造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刻苦勤奋读书的氛围; 4.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如唐以诗赋取士,促进唐诗繁荣。,拓

8、展评价:,消极作用:1.明清实行八股取士,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实际学问或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2.清末科举制度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是导致近代中国自然科学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3.科举制度不利于知识创新,更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明清八股取士为封建统治者培养的忠实奴仆,严重桎梏了人才的成长,是统治者加强专制主义皇权统治的重要手段。,拓展: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变化规律,1.历代选官制度在执行初期都主要起到巩固统治的积极作用,但这些制度在执行的后期,逐渐影响和阻碍社会的发展; 2.选官制度的主要标准由家世、财产、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 3.选拔方式渐趋严密科学,标准逐步趋向公开、公平、客观; 4.影响我国时间最长的选官制度是科举制度,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选官方式。明朝之前的科举制度推动了我国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积极性占主导地位;但明朝之后的科举制度消极作用占据主导地位,成为一项愚民政策,阻碍了社会进步和文化事业的发展。,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