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障碍的检查应检查有关的肌肉张力肌力步态肢体运动

上传人:wj****e 文档编号:163081398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14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运动障碍的检查应检查有关的肌肉张力肌力步态肢体运动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运动障碍的检查应检查有关的肌肉张力肌力步态肢体运动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运动障碍的检查应检查有关的肌肉张力肌力步态肢体运动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资源描述:

《运动障碍的检查应检查有关的肌肉张力肌力步态肢体运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障碍的检查应检查有关的肌肉张力肌力步态肢体运动(4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项痹 v项痹是指颈部麻木胀痛,转侧不利。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颈椎病概述 v 颈椎病这一名词从4O年代开始使用,当时它是代表一组原因不明,以预、肩部疼痛为主的下颈段疾病。由于医学科学的发展,现已证实,所谓颈椎病实际是颈椎间盘突出症,故有人主张不应该再使用颈椎病这一名词。但多数人认为颈椎病是指颈段脊柱的疾病而言,而且又未经过有关正式会议讨论,故仍然沿用至今。它包括的范围很广,诸如椎体、椎间盘、颈椎骨关节、软骨及韧带、肌肉、筋膜等疾病。但是它又不包括颈部骨、软骨组织的肿瘤、结核等疾病。具体的说,是指颈椎间盘,颈椎骨关节及颈部软组织所发生的退行性改变,而导致脊髓、神经、血管等组织受到损害,比如压迫、刺激、

2、失稳等所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因此,应该叫做颈椎综合征。概述 v本病是组织退变性疾病,又主要是颈椎间盘的退变,但并非都出现临床症状,这种个体差异主要取决于颈椎管的发育程度。颈椎管狭小者容易产生症状,而颈椎管大者则不容易发病。除此之外,在颈椎原发性退变的基础上,随之而来的各种继发性改变也是形成颈椎综合征的另一重要因素。它包括动力性改变和器质性改变。前者如推节失稳、关节松弛和错位等;后者则表现为髓核脱出,骨刺形成和继发性颈椎管狭窄等。由于上述诸多病理性改变所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就是整个颈椎综合征的涵义。病因学 v人体脊柱结构是一个稳定的中轴,是身体的支柱,它具有负重、减震、保护和运动功能。在

3、领段只靠颈部的肌肉、韧带等维持稳定,而颈椎在整个脊柱中体积最小,但灵活性却很大,活动频率最高。从生物力学观点看,头颈部形成一个倒立的三角形,它是以头的顶部切线为底边,通过头颅两侧向颈部引伸斜线,其所汇合处集中在下段颈椎的第5、6椎体处。这个解剖学构造致使下颈段脊椎承受的压力最大,又由于颈部的活动范围大,因而所承受的应力也最大。v由于承受着各种负荷,则容易发生外伤和劳损,逐渐出现退行性改变,应力大的部位首先产生增生,所以骨赘的生长是脊柱对抗应力的代偿机制。骨赘增生不单纯是由于年老退 变所形成,因而它并不完全与年龄呈正比例的发生,而是与应力的大小有关。即或形成f骨 炎,当应力减小时,已形成的骨繁也

4、可以变成疏松、萎缩甚至吸收。颈椎是承受应力最大的 部位,其承受应力的大小在各段并不相同依次为5、6、7、4、3,其受力大小与颈椎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v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颈部的劳损,不正确的姿势,均可造成颈椎病的发生与发展。人们在工作中经常采取的姿势是头顿向前屈曲,两上肢的活动是在外展以下的范围内,或是两上肢下垂,这是一种非生理姿势。长时间在这种体位下,使颈椎、骨关节、神经很受到不良影响,进而破坏了颈椎的正常稳定状态和灵活性。久之,则出现颈椎退变,肌肉痉挛,产生疼痛。造成颈椎骨间失去正常稳定状态,这是产生颈椎病的主要原因。由此引起常见的改变如下:v一、椎间盘退行性变化v二、椎体边缘骨赘形

5、成v 三、慢性劳损v四、头颈部外伤v五、颈椎管狭窄分型 v一、颈型 v二、神经很型v 三、脊髓型 v四、椎动脉型v五、交感神经型v六、混合型v一、颈型一、颈型v此类型是由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引起颈椎局部或反射性的头、颈、肩部疼痛。此型较为常见,症状比较轻微,多数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变所致。其病理变化是髓核的改变,进而影响椎间隙松动和推节不稳。经常是在过劳或遇到寒冷刺激时症状加重。临床表现为颈部突然疼痛、不适、颈部僵硬,向一侧偏斜、双肩有沉重感,似有重物压在身上,个别患者可出现肩部和上肢的感觉异常。此型颈椎病以青壮年居多,主许是头、颈、肩乳疼痛,查体时可有相应的压痛点。X线检查可发现顿段脊柱曲度改变

6、或椎间关节不稳,具有“双边”、“双突”、“切凹”、“增生”等改变。v 二、神经很型二、神经很型 v其发病年龄多在3O岁以后,若是以前很受压为主,则出现肌力的改变明显,如肌张力减低,甚至肌肉萎缩。若病变以侵犯后根为主,则表现感觉障碍为重。但在临床上所见到的往往是运动和感觉障碍并存。引起上述改变的原因是由于脱出的椎间盘和骨赘等,直接对脊神经的压迫。刺激、牵拉以及继发水肿、反应性炎症等所表现的慢性症状;或者是通过根袖处硬脊膜囊壁L的窦神经末梢支,而表现为颈部疼痛;或者是由于推节不稳而招致邻近神经,肌肉被牵拉而引起疼痛。v其临床特点表现为:根性痛,这是最常见的症状,其疼痛范围与受累推节的脊神经分布区相

7、一致。同时可以有相应神经分布区的其他感觉障碍,如麻木、过敏、感觉迟钝等。根性肌力障碍,以前根先受压者为明显,早期即可有肌力增高,但很快即减弱,并出现肌肉萎缩。其受累范围也仅限于该神经所支配的区域,在手部以大小鱼际肌及骨问肌为明显。腱反射改变,即受累神经所参与的反射弧出现异常,早期表现为活跃,中后期减弱或消失。颈部症状,由于受压的原因不同,可轻重不一。比如因髓核突出者多伴有明显的颈部自发痛、压痛及颈椎挤压试验阳性。若因钩推关节退变及骨质增生所致者,则症状较为轻微或无特殊表现 v X线所见,可有推节不稳,生理曲度变异,椎间孔狭窄,钩推关节增生等。但不一定各种症状全具备,也可能有一种或数种改变。v三

8、、脊髓型三、脊髓型v这种类型颈椎病较为少见,但是病情却很严重,而且容易误诊为其他种疾病而延误治疗。因为是继发于严重的椎间盘退变,故发病年龄较高,一般在40岁以上。其病因是脱出的椎间等压迫或刺激脊髓,或者是支配脊髓的动脉受压或静脉回流受阻,造成脊髓缺血;也可能起脊髓功能障碍。v临床表现为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步态不稳,括约肌功能障碍和锥体束征阳性者,均列为脊髓型颈椎病之例。它分为中央型和周围型两种。前者的发病是从上肢开始往下肢发展,后者是从下肢开始往上股发展。但是假如只有上肢肌力减退,匕股神经根性疼痛和上肢节段性感觉障碍,而无长束症状和括约肌功能障碍者,仍应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由于本病常是隐性发展

9、,症状轻微,易被漏诊而延误治疗。若脊髓受压的症状是先下肢后上肢,临床表现又首先是下肢无力、步态笨拙、颤抖等,进而发展为肌肉抽搐,易摔倒,晚期出现痉挛性瘫痪,则应考虑为脊髓型颈椎病。v根据脊髓功能受损程度及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患者痛苦程度,制定了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功能状态评定法,以判断脊髓的病损程度和对于各种治疗方法效果的评估。v四、椎动脉型四、椎动脉型v 此型较为少见,主要是因为各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因素,使推动脉受到刺激或压迫,使血管曲折、狭窄,出现推一基底动脉供血不全症候群。所谓动力性因素是由于椎节不稳,钩推关节松动、变位而波及横突孔,刺激、压迫推动脉,引起痉挛或狭窄。至于机械性因素主要是由于钩突

10、骨质增生,髓核脱出,钩椎关节囊创伤性炎症反应等,影响推动脉功能。此外,还有血管因素,如弹性减退。v主要临床表现有:推一基底动脉供血不全,主要表现眩晕,偏头痛,常因旋转而诱发,多为额都呈跳痛或刺痛。迷路症状,出现耳鸣,听力减退,甚至耳聋,十分多见。前庭症状,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尤其是在颈部旋转时加剧。此外还可以出现记忆力减退,视力障碍,甚至淬例等。如推动脉栓塞可出现交叉性肢体瘫痪。颈椎病症状,如颈部疼痛,枕后痛,颈部活动受限等。X线:可表现出推节不稳,钩推关节增生,椎间孔狭小。v五、交感神经型五、交感神经型v有人认为与椎动脉型颈椎病属于同一类型,因为推动脉周围有大量交感神经纤维所组成的推动脉

11、丛。本型的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偏头痛、枕部痛、颈部痛、眼花、耳鸣、手麻木、眼睑下垂、视力模糊,瞳孔散大或缩小、眼窝痛、心动过速或心动徐缓等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症状。单纯的交感神经型诊断很难,容易与推动脉型相混淆。v以下诸症可资鉴别。推动脉型颈椎病的头痛症状,在旋转和睡眠时加重,而交感神经型则与此无关。司做娘前膜外间隙阻滞和或星状神经节阻滞,症状好转者为交感神经型颈椎病。X线可见有谁节失稳,组织退变。v六、混合型六、混合型v当上述各型或某几型的症状同时出现时,则属于混合型。但目前又主要指食管压迫型而言。本型主要是由于椎间盘退变,继发前纵韧带及骨膜下撕裂、出血、机化形成骨刺。一般并不出现症状,而

12、当骨刺过大,超过椎体前间隙及食管本身所能承受的代偿能力时,则出现食管受压症状。v其临床特征是吞咽困难,食后在胸骨后有异常感。病之早期表现为仰颈时吞咽困难,屈顿时则消失。到晚期进软食或流食均发生困难。此外多合并有其他型颈椎病症状。vX线检查可发现椎体前缘有骨刺形成,典型者呈鸟嘴状。好发部位为颈5、6,钡餐检查即可明确诊断。诊断 v一、采集病史v对患者的工作、职业要详细询问,比如是否有长期低头工作的历史,睡眠时的习惯体位,床和枕的种类、软硬度、高低等。此外,有无外伤史,尤其是可以使头颈部突然过伸或过屈的惯性力损伤,甚至能尾部着地对头颈部的传导性损伤,也可以促使颈椎病的发生。v 二、倾听患者对疼痛的

13、描述v 大多数患者都以疼痛主诉来就医,故应首先令其说出疼痛的部位,有时使之用手指出疼痛 点更为明确。其次是疼痛的性质和程度,如酸胀痛、麻木痛、刺痛、牵拉痛、灼痛、刀割作痛等。再次是有无放射痛,放射到哪个部位。一般来说,疼痛多限于颈部,可放射至肩、上肢、手。假如开始时是一侧手麻木或疼痛,则多是钩椎关节不稳或是钩椎关节增生,也可能是颈椎间盘脱出。v若是躯干有束缚感或双下肢无力,则说明是脊髓受压。如果在发病时容易摔倒,则多是推动脉第2段受压或受刺激。如果发病时前额头部疼痛,这与椎动脉并无直接关系。若是一侧偏头痛,可能与推动脉供血不全有关。双手手指麻木 或疼痛,则应注意检查患者椎管的矢状径。v一般而论

14、,多是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首发症状。有的患者可能诉说心前区疼痛,也可能是由于颈椎病所引起。老年人患颈椎病时如有颈部不适感或酸痛,则说明颈椎间盘退变已经开始。若病之早期即出现肌肉萎缩,提示多为脊髓本身的病变,且发展迅速并向高位进展,对这种患者不要轻易诊断为颈椎病。1.定位:首先明确各颈椎的体表标志及其神经支配区域v2.外观:观察颈部两侧是否对称,有无后突、偏斜等畸型。颈项是否僵硬,肌肉有无紧张或挛缩。v3.运动:先令患者本人主动活动,包括前屈后伸、侧弯、旋转等动作。如主动活动受限,则进一步检查被动性活动。v4.压痛点:应逐个棘突、棘旁、横突等处检查,有无压痛点及放射性痛,以及放射的方向和到达的部位。

15、颈椎病的压痛点多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乳突的后下方及斜方肌、肩呷提肌外缘。棘突问的压痛对颈椎病的定位很重要,尤其是病变早期压痛点的位置般都与受累的推节相一致。但在病的后期由于椎间关节的周围软组织变化,则压痛点反而不明显。推旁压痛是沿棘突两侧由上而下,由内向外按顺序检查有无压痛,以下位颈椎横突,两肩肿骨内侧,颈椎第1、2堆旁等部位的压痛最为多见。三、颈椎的检查v1前屈旋转试验:令患者的头颈部前屈,之后再使其向左右旋转运动。此时如果颈部出现疼痛,即为阳性。说明是颈椎骨关节病变。v2椎间孔挤压试验:先令患者将头向患侧倾斜,检查者左手掌平放在患者的头顶部,右手握拳轻叩手背。如出现肢体有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感,

16、说明是后极性损害,可能是椎间孔狭小所致。v3椎间孔分离试验:亦称引颈试验,对疑有根性疼痛的患者,令其端坐,检查者双手分别握住患者的下颌,并以胸或腹部抵住患者的枕部,逐渐向上行颈椎牵引,使扩大椎间孔。如出现上肢麻木与疼痛减轻则为阳性。此试验可提示为神经根型颈椎病。v旋转试验:这一试验主要是检查椎动脉的状态,所以也叫椎动脉扭曲试验。其方法是:v 令患者的头部稍向后仰,嘱其自主的向左右旋转,如出现眩晕、晕厥等推动脉供血不全的症状,即为阳性。这一试验可引起呕吐,严重时可致摔倒。故检查时立特别注意观察患者的变化。四、感觉障碍的检查v 感觉障碍的检查对颈椎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手部和上肢的权经支配区域是判断

17、受侵犯推节的重要依据。上肢及手的脊神经分布区域。检查时可用针刺法检查患者的痛觉们先程度及部位,检查出皮肤的正常感觉区,感觉迟钝、过敏和感觉消失区。检查时应左右对比,以判断脊髓受累两侧平面是否一致及其程度有无差别。在个别患者身上还应检查温度觉、触觉及深部感觉。五、运动障碍的检查应检查有关的肌五、运动障碍的检查应检查有关的肌肉张力、肌力、步态。肢体运动,有肉张力、肌力、步态。肢体运动,有无肌萎缩等。无肌萎缩等。v1肌肉张力:是当肌肉松弛时在被动运动中,所遇到的阻力。可采用肢体下坠试验和上臂伸举试验,以判断肌肉张力。v2肌力;是患者主动使肌肉收缩时力量。其评定标准如下:v O级:肌肉完全瘫痪,无收缩

18、力。v 1级:肌肉有轻微收缩,但不产生动作。v 2级:肌肉有收缩、关节也可以活动,但不能对抗地心引力。v 3级:能对抗反方向动作,但是不能对抗阻力。v 4级:能对抗一般阻力,但较弱。v 5级;肌力正常。六、反射v1.深反射: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挠肌反射,膝反射,踝反射。v2浅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肛门反射。v3病理反射:Hoffman反射,Babinski征。七、影像学检查v 颈椎病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CT、磁共振、B超等。近年来影像学在临床上发展很快,方法繁多,精尖仪器不断出现。在使用时应该了解每种检查方法的价值和限度及其优缺点、影像学的应用原则是由浅入深,自简及繁,避免求全滥

19、用。对诊断颈椎病来说,X线检查仍然是首选。v 1风寒侵袭型v颈部一侧疼痛,僵硬,活动受限,伴全身骨疼痛,或伴有风寒表证,舌淡,苔白,脉浮紧。v2寒湿型v颈项疼痛,活动受限,天气变冷或阴雨天加剧,舌苔白腻,脉濡迟。v3湿热型v颈项疼痛,局部有灼热感,局部肿胀、压痛,拒按,口干,心烦,舌苔黄腻,脉濡数。v4气滞血瘀型v颈项疼痛,活动受限,不可俯仰、转侧,局部肿胀、压痛,舌暗,苔薄白,脉弦或涩。v5痰瘀阻络型v颈项疼痛,伴肩、上肢放射性疼痛,有痰,胸脘满闷,舌淡暗,苔白腻,脉滑弦。v6肾虚型v颈项疼痛,伴腰膝酸软,夜尿多,舌淡红,苔薄白,脉沉。三、治疗v基本治疗v 治法:通经止痛。取局部阿里是穴和手

20、、足三阳经穴为主v主穴:天柱、风池、曲池、外关、颈夹脊、阿是v配穴:外邪内侵配风府、合谷、列缺;气滞血瘀配阴郄、膈俞;肝肾不足配肝、俞俞双v操作:v方义:v其他治疗v拔火罐v电针v穴位注射病案选录 v卢女士,38岁,财务员。初诊日期:1992年7月10日。v主诉:颈项疼痛1年多,加剧1天。v病史:病者颈椎病颈项疼痛反复发作1年多,每于劳累或天气转变加剧,经住院治疗症状好转3个月,昨天上午因工作劳累又出现颈项疼痛并向双肩胛放射,夜不能睡,今天来求于v灸治疗。v检查:面容痛苦,颈肌紧张,C36两侧均有压痛。舌尖红,苔黄,脉滑细略数。X光示“C37骨质增生”。v诊断:v中医:痹证。v西医:颈椎综合征

21、。v辨证:肾虚伴湿热型。v治则:补肾佐以清利湿热,通络止痛。v取穴:双至阴。v治疗经过:取上方针刺,行平补平泻法,约5分钟颈肩疼痛消失,留针15分钟出针,配合梅花针点刺颈部。第2天颈项无痛,守原方治疗1次而愈。落枕(stiff neck)v是指急性单纯性颈项强痛,活动受限的一种病证,系颈部伤筋。轻者45日自愈,重者可延至数周不愈;如果频繁发作,常常是颈椎病的反映。病因病机 v睡眠姿势不正,或枕头高低不适,或因负重颈部过度扭转,使颈部脉络受损;或风寒侵袭颈背部,寒性收引,使筋络拘急;颈部筋脉失和,气血运行不畅,不通而痛。颈项侧部主要由手三阳和足少阳经所主,因此,手三阳和足少阳筋络受损,气血阻滞,

22、为本病的主要病机。辨证 v主症:颈项强痛,活动受限,头向患侧倾斜,项背牵拉痛,甚则向同侧肩部和上臂放射,颈项部压痛明显。v本病属手三阳和足少阳经筋证;兼见恶风畏寒者,为风寒袭络;颈部扭伤者,为气血瘀滞。治疗 v1基本治疗治法 调气活血,舒筋通络。以局部阿是穴及手太阳、足少阳经穴为主。主穴 落枕穴 阿是穴 肩井 后溪 悬钟配穴 风寒袭络者,加风池、合谷;气血瘀滞者,加内关及局部阿是穴点刺出血;肩痛者,加肩髃、外关;背痛者,加天宗。操作 毫针泻法。先刺远端穴落枕、后溪、悬钟,持续捻转,嘱患者慢慢活动颈项,一般疼痛可立即缓解。再针局部的腧穴,可加艾灸。方义 落枕穴是治疗本病的经验穴。手太阳、足少阳循行于颈项侧部,后溪、悬钟分属两经腧穴,与局部阿是穴合用,远近相配,可疏调颈项部经络气血,舒筋通络止痛。v2其他治疗(1)拔罐法 在患侧项背部行闪罐法,应顺着肌肉走行进行拔罐。(2)耳针法 选颈、颈椎、神门。毫针中等刺激,持续运针时嘱患者徐徐活动颈项部。按语 v1针灸治疗本病疗效极好,常立即取效,针后可配合推拿和热敷。2睡眠时应注意枕头的高低要适度,避免风寒。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