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下册课件:《哈姆莱特》

上传人:gua****67f 文档编号:163072102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二语文下册课件:《哈姆莱特》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二语文下册课件:《哈姆莱特》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二语文下册课件:《哈姆莱特》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下册课件:《哈姆莱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下册课件:《哈姆莱特》(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高二语文下册课件:哈姆莱特【篇一】【教材】人教版高中必修4第一单元第4课哈姆莱特背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其中必修课程部分的阅读与鉴赏要求发展独立阅读能力,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为此,我们在指导阅读的时候应引导学生贴近文本,从文本出发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把握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意义。而现实是文学经典名著是历经时间的考

2、验而流传至今的,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原因必然导致阅读的难度,我们的学生面对文学经典名著时难免有一种畏惧的心理,特别是其中的长篇大作,更让学生感觉到文本阅读费时费精力;同时文学经典名著在流传的过程中历经历代大家的解读,因此经典的背后是极其强势的解读言论,这些言论对学生有着很强的震慑力。于是很多学生放弃了对文本的细致阅读,。而选择了对强势的解读言论的认同,努力在文本与评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这样的阅读既背离了文本,更远离的学生自己的心灵,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发展的要求相违背。问题的提出2007年5月9日上午,在高一(3)(4)班上哈姆莱特,这是必修(4)第一单元的第四篇课文。

3、这一单元学习中国古代戏曲和中外话剧,话剧的学习任务是把握剧中的主要矛盾冲突,品味富于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初步了解人物形象的意义。【教学设计】如下:教学目标了解哈姆莱特的性格,初步了解人物形象的意义。教学重点品味哈姆莱特的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教学难点把握戏剧的复杂的矛盾冲突,了解哈姆莱特的性格。预习作业利用五?一假期阅读哈姆莱特全剧,写了一篇关于哈姆莱特的人物评论。教学过程自读课,学生交流阅读心得,评论哈姆莱特形象的意义,教师引导小结。在课前检查预习作业时,发现学生交上来的作业中没有自己的体会,多是借鉴来的有关哈姆莱特性格的经典评价,如为了正义而复仇的王子、人文主义的英雄、思考者、忧郁王子敏于思

4、考而懦于行动的人等等。这些结论显然超越了学生可能的阅读高度。在课堂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观点如出一辙,没有个性,无须交流;而当我质疑他们的观点时,他们无法为自己的观点提供可靠的细节依据这意味着:学生并没有认真阅读作品,只是了解了故事情节;学生没有解读作品的信心和能力,只好借别人的言论来应付作业,而当他们看了那些经典评论后,越发丧失信心,彻底臣服于这些言论,最终造成强势的解读言论对学生主体意识的*。主题的确定经过思考,我认识到教师在指导高一学生阅读文学经典名著时,需要细致地引导学生阅读作品,亲近文本,亲近自己的心灵,尊重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同时要指导学生正确认识阅读的意义和价值,正确看待别人的解读

5、言论,避免阅读个性被强势的解读言论所扼杀。问题的解决认真阅读哈姆莱特后,我决定修改教学设计,2007年5月11日重上这堂课,引导学生贴近文本,贴近自己来阅读。教学设计如下:教学目标了解哈姆莱特的性格,初步了解人物形象的意义。教学重点品味哈姆莱特的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教学难点了解哈姆莱特的性格。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每个人都可以对哈姆莱特提出自己的理解,但一千个哈姆莱特还是哈姆莱特,每一种理解都必须以文本为依据。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聆听哈姆莱特的心声,理解哈姆莱特的行为,感受哈姆莱特的形象。二、利用多媒体播放关于哈姆莱特的对白片断(出自上译经典台词忠实于原文,人物表现到位

6、),学生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体会人物语言,思考问题:片断:哈姆莱特得知母亲再婚后的独白问题1、哈姆莱特在这一场变故中失去了什么?他此时会是什么样心情,他不断强调还不到一个月表现了什么样的心理感受?他想到自杀这个词意味着什么?片断:哈姆莱特见到父亲亡魂后的独白问题2、哈姆莱特此时烈的感受是什么?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唉,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这句话该怎样理解?片断:哈姆莱特装疯后,叔父利用莪菲利亚来试探他,孤立无援的他关于生存还是毁灭的思考问题3、哪些语句是表现了哈姆莱特内心的痛苦?是什么让他又一次思考生存与死亡的问题?这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性格特点?片断:叔叔忏悔时他关于杀与不杀的思考问

7、题4、哈姆莱特放弃此时复仇是因为懦弱吗?片断:哈姆莱特在母亲房里误杀大臣波洛涅斯并指责母亲的片断问题5、哈姆莱特为什么杀波洛涅斯,他是个拖延行动的人吗?哈姆莱特对母亲是什么感情?片断:比剑(*及结局,也是课文内容)问题6、哈姆莱特接受比剑可以看出他什么样的性格弱点?他最终与对手同归于尽,这一结局哈姆莱特能否避免?三、讨论交流,回答以上问题要求:1、换位思考用自己的心去体会人物的心,一定要尊重自己的感受。2、在语境中理解人物的语言,从哈姆莱特的身份、地位的变化中去体会语言的涵义。3、将思考得出的结论和你所借鉴的评论进行对比,看哪些观点一致那些观点不一致,为什么?(这个问题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明白

8、阅读原则: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阅读理解,重要的是阅读理解的过程,而不是结论。)四、将讨论中形成的对哈姆莱特的评价整理成文,要求观点清晰明确,言之有据,论据充分主要观点如下:哈姆莱特无非就是一个不幸的青年,陷入了命运的陷阱。哈姆莱特是个善良的人,有应付问题的心机却无复仇的计划,他注定要失败。哈姆莱特的忧郁的性格是他的致命弱点。哈姆莱特曾经的优越决定他的懦弱,他是一朵温室里的花。哈姆莱特长于思考,但绝非懦弱。哈姆莱特是一介书生,绝非英雄。哈姆莱特是一个迷信命运的人,这让他难有作为。【篇二】教学目的:1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2引导学生掌握探究名著的方法;3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品评能力;教学目标:1

9、知识与技能:通过问题探究梳理情节,使学生对悲剧这一戏剧的主要体裁有一定的认识。2过程与方法:问题反推法把握情节与矛盾冲突;讨论、总结品读人物与鉴赏语言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哈姆莱特复仇的意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悲剧实质,即主人公悲惨结局的不可避免性与矛盾冲突的不可调和性。2、难点:哈姆莱特的艺术价值。教学方法:1、以学生活动为主,课堂上教师以提问者的身份出现,以问题引入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带动学生以小组活动的方式展开讨论,学生总结,教师点拨。2、以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分析人物性格。3、用朗读点评法深入鉴赏分析戏剧语言。4、四个组进行回答评比,回答组加分,辩论加分

10、。评答手。教学时数:1课时。教师课前准备1、准备问题卡片和PPT课件。2、让学生课前搜集资料,做成小卡片用便利贴粘在书上,卡片内容为以下四项:A、莎士比亚简介及其主要作品B、哈姆莱特内容简介C、本课生字、生词D、悲剧的定义3、布置学生通读全剧和本课,在课文中划出感受深刻的句段,并在旁边作简要评注。学生课前准备1、课外找资料通读哈姆莱特全剧剧本。2、搜集资料完成小卡片内容整理粘贴在书上。3、朗读课文节选部分,划出感受深刻的句段并在书上做评注。教师课中活动1、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2、导入3、分发问题卡片4、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了解剧情,理解悲剧的实质之一。问题一:哈姆莱特最后是怎样死的?请为哈姆莱特寻

11、找杀人凶手?问题二:节选部分还有没有杀害哈姆莱特的阴谋?有没有成功?举例问题三:如果比剑杀害哈姆莱特也没有成功,克劳迪斯会怎么办?他的最终目的是什么?问题四:哈姆莱特之死的悲剧有没有不发生的可能性?师生互动总结:悲剧的实质之一,即,主人公悲惨结局的不可避免。学生课中活动1、学生互查资料卡片及课文句段评注情况,做简要汇报和评比。2、选择问题卡片上的问题,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全部或者部分问题,推选代表准备发言。3、推选代表回答自己小组讨论的问题,并评价是否同意别人的观点,说明理由。教师课中活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矛盾的双方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以帮助理解悲剧的实质。问题一:新王克劳迪斯为什么一定要让哈

12、姆莱特死?问题二:新王克劳迪斯采用了哪些手段让哈姆莱特死?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课中活动1、思考提出的问题,自由组合进行讨论。2、选代表回答或自主回答。师生互动总结:总结一:从新王克劳迪斯的角度看冲突-悲剧就意味着冲突,冲突就意味着矛盾无法调和甚至是制造死亡。总结二:从哈姆莱特的角度看冲突-不断的应对冲突不让死亡的悲剧发生,而悲剧最终发生。总结三:悲剧的实质之二:矛盾冲突的不可调和甚至是制造死亡。教师课中活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品读戏剧人物性格。由于知识水平、生活阅历、思想观念、阅读心理的差异,不同的人对同一部作品的评价往往是不相同的。展示恩格斯名言: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问题:你眼中

13、的哈姆莱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能不能从课文里找到例证来说明?可畅所欲言。(提示:从-何处-可见,哈姆莱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课中活动学生思考,自由讨论后各抒己见,并对别人的观点进行点评师生互动总结:品读人物可以从哪些角度入手?教师课中活动1、指名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预习时划出的感受深刻的句段。2、点名让其他同学对其朗读进行点评。3、让学生评析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特点。学生课中活动1、朗读自己划线的句子,并读出写的评注。2、评价同学的朗读,说明理由3、齐读指定的句段,鉴赏评析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特点。师生互动总结:鉴赏戏剧语言应立足于什么?布置作业课后练习题、小练笔、四周时间读完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师课后活动1、整理学生的问题回馈卡片。2、针对本课教学中的兴奋点和不尽人意点做教学笔记。学生课后活动1、完成课后练习一、二。2、思考问题:哈姆莱特既知杀父凶手是谁,为什么不去做复仇这件事?围绕这一问题探讨哈姆莱特的写作意图和艺术价值,写出400字的剧评。3、四周时间读完罗密欧与朱丽叶学生问题反馈: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负责收集整理本课学习中还存在的问题和见解。写在小卡片上交给课代表统一上交,留在下节课讨论解决。评问题组。1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