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教学案例设计

上传人:ren****ao 文档编号:163056417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归园田居教学案例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归园田居教学案例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归园田居教学案例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归园田居教学案例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归园田居教学案例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归园田居(其一)教学案例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 高一学生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提前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读熟课文。了解作者,回顾初中所学陶渊明的文章。二、教材分析教学内容: 归园田居(其一)是人教版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二第七课的内容,这是一首田园诗歌,是诗人真正解决了思想上的矛盾,确立自己要走的生活道路后写的,真实地记录了陶渊明的思想变化过程。内容分析: 诗题归园田居中,“归”字是全诗的诗眼。围绕“归”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四个方面的内容: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其中“归”去后的田园生活的描写部分,看似普通、平淡,其实融入了诗人浓浓的热爱与向往之情,是

2、一首典型的田园诗歌。学情分析: 归园田居(其一)是必修二第二单元古代诗歌单元中的一首,这类田园诗歌学生虽在初中已有接触,但还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和机械背诵的阶段。通过这首诗歌的学习,一方面加深对田园诗歌的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是在初中感性认识诗歌的基础上学会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为以后的诗歌鉴赏打下基础。教学目标:1、了解陶渊明的生平 2、反复朗读诗歌,分析诗中对园田景物的描写, 深入领会诗中融入的的田园情怀。教学重点:1、 背诵全诗。2、学习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教学难点: 深刻领悟诗人厌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精神自由的思想。教学准备: 利用百度搜索撷取课堂需要的图片;课文朗读音频,并合成朗读视频;

3、制作成PPT课件用于课堂教学。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诗歌重在反复吟咏,只有这样才能在抑扬顿挫的节奏美中体悟思想情感。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法,问答法四、教学思路: 本课的教学流程分为以下几步:导入新课目标展示作者简介预习检测初步感知,整体把握分析诗题赏析诗歌重点赏析朗读记忆当堂挑战课堂小结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课件显示ppt1)归园田居这个诗题我们并不陌生,(ppt2)它其实是一组诗,一共有五首,写作于诗人隐居后第二年(公元406年)。诗歌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五个方面描写诗人丰富充实的田园隐居生活。其中的第三首描写诗人归隐后乐农事的,我们已经在初中学过了,同学们齐背

4、一下: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在这首归园田居(其三)中,我们读到了一个并不擅长农事的封建士大夫,从早忙到晚,但终是“草盛豆苗稀”,但他有怨言吗?丝毫没有,而是乐在其中。今天我们接着学习他的归园田居(其一)。(二)目标展示(学习之前,先来明确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以及重难点)(ppt3)学习目标 1、了解陶渊明的生平 2、反复朗读诗歌,分析诗中对园田景物的描写, 深入领会诗中融入的的田园情怀。 学习重点 1、背诵全诗。2、学习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学习难点 深刻领悟诗人厌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精神自由的思想。(三)作者简

5、介1、陶渊明的基本概况(要求掌握) (陶渊明的诗文我们已经学了不少,对他比较熟悉了,所以我设置了几个填空题,大家看能不能填上来。Ppt4) 陶渊明又名,字,自号,私谥;时代最杰出的诗人;开创了诗派,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陶诗的风格:质朴、平实、清新、自然。、 老师补充 (要想准确的理解这首诗歌的内涵,只了解这些基本情况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知道诗人写这首诗的具体背景,这就是诗歌鉴赏的方法之一:知人论世ppt5) 知人:陶渊明29岁(393)初次出仕,做江州祭酒,不久就回家闲居了五六年,而后又在不同人幕下做僚佐,时间都不长,至义熙元年(405)八月,出任彭泽县令,在任八十余天,辞官归田,这

6、时他41岁,直到他63岁去世,再也没有出仕。陶渊明之所以再三出去谋求官职,一是因为家境不好,二是因为他小时候所受的儒家思想的教育,要求他在社会上有所作为。然而他天性是热爱田园生活,喜欢读书,不喜欢在俗事杂务上费心思。论世:陶渊明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历史上最纷乱的时期,当时朝廷权臣当道,权豪们一心争权夺利,铲除异己,无心致力于清明政治。(四)预习检测 (前面让同学们提前预习了文章,检查一下同学们是否已经扫除了文字障碍。)选两个学生朗读诗歌,注意听是否有读错的字音。强调字音:守拙(zhu) 荫(yn)后檐(五)初步感知,整体把握情感 (读诗歌不同于读古文,我们带着感情去读诗歌,这样才能体会出诗歌的节

7、奏美,下面我们看一段带视频的课文朗读,初步感知诗歌的情感。)播放课文朗读视频(ppt6)(六) 分析诗题 (在赏析诗歌前,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诗题。古代诗歌的题目,或是交代主要内容,或是揭示情感主旨,或是显示诗歌类型,所以我们要关注诗题,这也是我讲的鉴赏诗歌的第二个方法:关注诗题。) (ppt7)仔细分析“归园田居”这个标题,它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题眼是那个字?明确:“归”(七) 赏析诗歌 (围绕诗眼,老师设置了四个问题,要求结合注解自读两遍后,小组讨论,用原文回答以下四个问题。(ppt8)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小组讨论3分钟后,请小组代表发言)1、 从何而归?

8、(ppt9) 明确:“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1)尘网比喻什么? 官场生活 如此比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对官场生活的极端厌恶 引导学生体会“误”、“三十年”两词中所蕴含的情感:对自己误入官场的悔恨 (“误”字表明此时的诗人已经彻底醒悟过来,“三十年”看似是对自己几次出仕时间的累计,其实是对自己整个前半生的摇摆、痴迷表示深深地忏悔。)齐读这两句诗,感受诗句中所蕴含的情感;请一生带着感情的朗读,注意诗歌的抑扬顿挫。2、为何而归?(ppt10) 明确:“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 引导学生关注“俗”字:“俗”意为世俗,确切地说是封建士大夫之间的应酬交往,官场上的迎送酬酢。 诗人开篇就表明

9、自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可以看出诗人:不同流俗,热爱田园。 (插入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经典故事ppt,让学生深刻的领会诗人的这种不同流俗的性格。)“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引导学生“恋”、“思”两字:这两个字表明是在说笼中的鸟儿怀恋旧日的树林,池中的鱼儿想念往日的渊潭,它们都失去了最适合它们的生长环境,是不自由的,受束缚的。想一想,身在官场中的诗人和它们有什么区别呢?所以,“羁鸟”、“池鱼”就是诗人的自比,“恋”、“思”两字直接表露的诗人的情感。这就是鉴赏诗歌的第三个方法:抓关键字词。3、归向何处?(ppt11) 明确:“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为使学生深刻体会,展示图片

10、“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层次小结(ppt12):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老师范读,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师总结)诗歌前八句是明性抒怀,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诗人在出入、进退选择上的一段经历: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思归归隐田园。(学生齐读,体会诗句中的情感)4、归去如何?(ppt13) 明确:“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找学生试读这几句,注意一定要读出你认为这几句诗中所蕴含的情感,老师请学生点评,并一起总结出诗句中的情感:冲出樊笼,返回自然本性的畅快,“返自然”不仅仅是返回自然的田园

11、,也是返回无扭曲的生活本性自由。)引导学生找出反映归去后生活状态的字词:“无尘杂”、“有余闲”,说明诗人没有了世俗之事的烦扰,有的是田园生活的宁静和闲适。 层次小结:后四句是对对归返田园生活的总结和赞美。从结构上呼应了开头。齐读,感受情感。(八) 重点赏析园田之景(ppt14) 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诗人笔下的田园生活平淡无奇:农家人住的草屋,房前屋后常见的树木,袅袅炊烟中的村落,乡村中充斥着的鸡鸣狗叫。然而就是这样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农村景象,我们读来却有着盎然的诗意,并能从中感受都诗人轻松、平和、喜悦的

12、心情。 这种幽美、宁静、和谐的田园生活,不禁会让我们联想到桃花源记中的一些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齐背) 感受了陶渊明为我们创造的这种犹如世外桃源般的田园生活美景之后,我有一个问题需要大家思考:诗中所描写的农村生活景象,实际上很普通,很常见,在作者笔下为什么显得那么美?(课后研讨与练习3)假设诗人一直生活在农村,是否还会这么美呢?(学生小组讨论后代表发言) 明确:诗人虽本性热爱农村生活、田园风光,但更为重要的是这首诗是诗人在对官场生活有了深刻的反感、彻底逃离它之后写的,所以对农村生活、田园风

13、光更增添了热爱与向往之情。 在经历了两种生活状态的对比下,我们可以这样说:在陶渊明的眼中,“茅檐草舍”远胜过“官府高堂”,“树环花绕”远胜过“前呼后拥”,“远近村落”远胜过“繁华闹市”,“鸡鸣狗吠”远胜过“车喧马嚣”。陶渊明在饮酒中就表达过这种思想:“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将这种热爱与向往之情没有直接表露出来,而是融入在他对幽美、宁静、和谐的田园之景的描绘中,这种情感的表达方式就叫情景交融。(学生自读,体会诗歌的基本特点:情景交融)层次小结:中间8句情景交融,在看似普通的农村景象中融入了诗人浓浓的热爱与向往之情。(九) 朗读诗歌,体会

14、情感(ppt15用不同颜色的字标出层次,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十) 当堂记忆,挑战自我(学生当堂比赛背诵)(十一) 本课小结(诗歌及鉴赏方法)(ppt16) 归园田居其一,通过幽美、宁静、和谐的田园风光的描绘,表现了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向往。 鉴赏诗歌方法:知人论世、关注诗题、抓关键字词(十二) 作业1、巩固背诵2、有人认为陶渊明与我无关,有人认为陶渊明伴我同行,学完这首诗,谈谈你的看法,写在作业本上。附板书设计: 知人论世方法 关注诗题 抓关键字词 前8句:明性抒怀诗歌 中8句:园田之景(情景交融) 后4句:呼应开头教学反思: 这首田园诗歌,文意相对浅显易懂,越是这样学生越容易忽视对诗歌情感的深刻体悟,所以我把教学的重心放在了对浅显语言背后情感的挖掘。并通过各种形式的反复吟咏达到体悟情感的学习目的。 另外,这是一首篇幅较长的五言诗,为了方便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也便于学生记忆,我将诗歌用四个问题加一个重点赏析的方式分解了整首诗歌,这样做虽然达到了便于学生理解记忆的目的,但相对也产生了一个不足:不利于学生整体感知这首诗歌,为此,我在赏析诗歌环节结束后的朗读环节,把整首诗用幻灯片显示出来,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教学链接:归园田居(其一)课件资源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