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老师训练随笔

上传人:yi****21 文档编号:163053836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1.9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学数学老师训练随笔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学数学老师训练随笔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学数学老师训练随笔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中学数学老师训练随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数学老师训练随笔(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学数学老师训练随笔 教学是老师的教和同学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育活动。通过这种活动,老师有目的、有方案、有组织地引导同学学习和把握文化科学学问和技能,促进同学素养提高,使他们成为.所需要的人。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中学数学老师训练随笔5篇,盼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中学数学老师训练随笔1 1、任何一个同学,他的心智、力量都是动态的,无时无刻不在变化进展,而且是错综复杂的,甚至是无法预知的;任何一个老师,他的力量,他的训练技巧,他熟悉和理解同学的力量,他的预知力量,他的推断力量,他本身的学问,都是有限的,而不是无所不能,可以说训练同学本身就是一个探究和学习的过程;所以作为一个老师,你就无法

2、确定某个同学究竟是不是已经无药可救,即使你用完你所知道的全部方法都教不好的同学,并不代表已别无他法。你搬不动的石头,别人未必搬不动;现在搬不动的石头,将来也不是肯定搬不动。爱因斯坦三、四岁了还不大会说话,他父母甚至以为他是傻子;爱迪生学校时也被老师认为奇怪,最终被逐出校内。结果他们都成了宏大的人。 2、心理学上有句名言“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句话说明,人的自我评价对其本人的成长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而一个人的自我评价,往往又是借鉴于四周的人对自己的评价,往往会从四周人对待自己的蛛丝马迹中窥探出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凹凸,进而作为自我评价的依据,即觉得别人对自己的评价高,自我

3、评价就高,觉得别人对自己评价低,自我评价就高,当然这些大多都是潜意识的作用,所以可以这样说:“别人认为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曾有心理学家做过这样的试验,经过测试,列出数十个认为是可以成才的同学的名字给该校的老师(实际上这些同学是心理学家随机选择的,老师不知道是试验,只知道这些同学被认为是可以成才的),结果半年后,这数十个同学的成果都提高了不少,而其他同学几乎都没有进步。这说明,老师对同学的看法在上课的时候不知不觉中流露出来,在不知不觉中鼓舞或打击了同学的自信念:被老师“看得起”的同学受到乐观的示意,从而变得乐观和自信起来,被老师“看不起”的同学受到消极的示意,从而变得自悲起来

4、。所以我认为,有师德,喜爱教学,喜爱同学,真正称职的老师,在他的眼中,每一个同学都是可塑之才。 ”欲得其中,必求其上;欲得其上,必求上上。”信任能爬上山顶的人,肯定比只信任能爬上半山腰的人爬得更高,或者说爬上山顶的可能性更高。同样,信任自己能教好全部同学的老师,肯定比只信任能教好部分同学的老师,更有可能教好同学。坚信“没有教不会的同学”的老师,当他们遇到顽固的同学时,他们会相方设法去训练,此方法不行,总结阅历进行改进,或另寻它法,像居里夫人一样执著而自信。而不信任的老师,往往会草率地认为某个同学无药可救,结果原来还有盼望的同学,也由于老师的轻视和草率而变得更加自暴自弃,最终或许真的无药可救了。

5、 中学数学老师训练随笔2 时代的进展和要求,数学教学的价值目标取向不仅仅局限于让同学获得基本的数学学问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加数学的应用意识,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经受问题解决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处理好学问性目标和进展性目标平衡与和谐的整合,在学问获得的过程中促进同学进展,在进展过程中落实学问。这就需要同学对学习进行自我反思。新课程强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力量的培育为重点,提倡以主动、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的活动,它是以教材为中心,老师教的活动和同学学的活动的相互作用,使同学猎取数学学问、技能和力量,进展同学思维品质,培育创新意识,并形成良好

6、的学习习惯。而训练改革中老师是关键,同学是主体。同时,老师力量的提高及同学力量的提高,都是在实践的探究中逐步确立。由此可见,老师与同学要想进展,必需要将实践与探究融为一体,使之成为促进师生进展、力量不断提升的过程,而反思则是将二者有效结合。那么应从哪些方面实现师生互动的反思模式构建呢? 1、要求做好课堂简要摘记。 当前,老师讲同学听已成了教学中最普遍的方法。而要同学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反思,听是远远不够的。要反思,就要有内容。所以同学就要先进行课堂简要摘记。课堂简要摘记给同学供应了反思的依据。同学也能从课堂简要摘记中更好的体验课堂所学习的内容,同学的学习活动也成了有目标,有策略的主体行为,可促使老

7、师和同学进行探究性,讨论性的活动。有利于同学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个人体验,提高个人的制造力,所以课堂简要摘记是同学进行反思的重要环节。 2、指导同学把握反思的方法。 课堂教学是开展反思性学习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引导同学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反思性的学习。同学的实践反思,可以是对自身的熟悉进行反思,如,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及课堂中的内容,都可引导同学多问一些为什么?;也可以是联系他人的实践,引发对自己的行为的比较反省,我们可以多引导同学进行同类比较,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也可以是对生活中的一种现象,或是四周的一种思潮的分析评价,此外同学的反思还何以是阶段性的,如:一节课尾声时,让同

8、学进行一下反思,想想自己这节课都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当天睡前,反思一下今日自己的感受;或是一周反思一下自己的进步和不足等等。详细有以下五种方法: 在解决问题中反思,把握方法:解题是学习数学的必经之路,同学解决问题时,往往缺乏对解题过程的反思,没有对解题过程进行提炼和概括,只是为完成任务而解题,导致解题质量不高,效率低下,老师应乐观引导同学整理思维过程,确定解题关键,回顾解题思路,概括解题方法,使解题的过程清楚、思维条理化、精确化和概括化。 在集体争论中反思,形成概念:活动是感知的源泉,是思维进展的基础。每个人都以自己的阅历为背景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所以熟悉相对有限。同学通过集体争论和沟通

9、,可以了解同伴的理解,有利于丰富自己的思索方法,反思自己的思索过程,增加迁移力量。概念形成的关键是重视意义建构过程,而不仅仅是单调记忆,所以要注意引导同学通过集体争论、争论,来促进个人反思,实现自我创新。 在回顾学问猎取时反思,提炼思想: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老师比较注意创设情境,引导同学通过操作实践、合作探究,主动猎取学问。其实,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同学总是依据问题的详细情景来打算解题方法,这种方法受详细情景制约的,假如不对它进行提炼、概括,那么它的适用范围就有局限,不易产生迁移。因此老师应当鼓舞同学在猎取学问后反思学习过程,引导他们在思维策略上回顾总结,分析详细解答中包含的数学基本方法,并对详细

10、的方法进行再加工,从中提炼出应用范围广泛的数学思想。 在分析解题方法中反思,体验优势:同学在解题时往往满意于做出题目,而对自己的解题方法的优劣却从来不加评价,作业中常常出现解题过程单一、思路狭窄、解法陈旧、规律混乱、叙述冗长、主次不分等不足,这是同学思维过程缺乏敏捷性、批判性的表现,也是同学的思维制造性水平不高的表现。因此,老师必需引导同学分析解题方法的优劣,优化解题过程,努力查找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这一评价过程,开阔同学的视野,使同学的思维渐渐朝着多开端、敏捷、精细和新奇的方向进展,在对问题本质的熟悉不断深化过程中提高同学的概括力量,以促使同学形成一个系统性强、相互联系的数学认知结构。 在查

11、找错误成因中反思,享受胜利:同学在学习基础学问时往往不求甚解、马虎大意,忽视对结论的反思,满意于一知半解,这是造成作业错误的重要缘由。结果经常出现不符合实际,数据出错等现象,特殊是一些隐性错误发生频率更高。因此老师应当结合同学作业中出现的错误,细心设计教学情境,关心同学从基本概念、基础学问的角度来剖析作业错误的缘由,给同学供应一个对基础学问、基本概念重新理解的机会,使同学在订正作业错误的过程中把握基础学问,理解基本概念,指导同学自觉地检验结果,培育他们的反思力量。 3、从课后学习状况的反思及作业状况的自我反思中加强反思力量的培育。 一节课下来,静心深思,抽些时间回顾所学的内容,摸索学问之间的一

12、些规律和自己在学问点上有什么发觉;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准时登记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在作业中也要仔细反思,尤其是在批改之后的作业,并要求同学认真分析自己的对题和错题,写下自己的胜利之处和不足之处,还可以写下自己的新思路和自己的创新。 4、关心同学提高反思效果。 在常常引导同学反思时,如每次只是这样简洁地做一做,同学很快就会有厌烦心情,这就需要我们在每次引导同学这样做的时候,给与其大量的鼓舞、启示和评价,让同学体会到自己这样做的好处,使他们在这样做的过程中,得到激励和启示,并在后面的学习中获得胜利。如:在平常,每次引导同学反思时,我都会大力表扬那些

13、思索仔细的同学,对一些同学能在反思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的,就引导大家都向他学习。我常常对同学说:只要是能在反思的状况下比以往有所进步,这就是的胜利,那么这个同学就是一个勇士了,由于他已能战胜困难,获得成功了。让孩子们感到自己在不断地反思后,能够不断地胜利,能够常常地、仔细地反思,那么同学就会在反思中真正领悟生活和学习的思想、方法,优化自己的认知结构,进展思维力量,培育创新意识。 中学数学老师训练随笔3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有人说:“一本训练杂志,也应当是一所学校,有先进的训练理念,有切实、详细的可以给读者以启迪的训练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务”而学校数学老师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有用,可读性

14、强,内容实在,在推动教学改革、传递教学信息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如今,做为一名学校数学老师,我更加盼望能在教学方面得到一些切实详细的关心,学校数学老师将怎样处理教材难点,怎样设计制造性教学方案等都为我们想到了。她的教学点评中肯,教案设计新奇,教学随笔精致。她贴近教改前沿,是学校数学教改的冲锋号。 在轰轰烈烈的教改之风中,学校数学老师宣扬对同学做为“人”的敬重;宣扬对同学生命的唤醒与赏识;宣扬人格公平基础上的情感沟通;训练我们专心灵感受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才智开启才智。因此,每当我竭尽所能地传授学问给同学却看到同学似懂非懂的目光时,我都能从学校数学老师中再次找寻到信念的起点;每当遇到教学中我自己

15、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学问时,学校数学老师为我解决了燃眉之急;每当我想在教学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时,都是学校数学老师为我导航,让我有所创想,查找到教学的“亮点”。闲暇时翻看一下里面的内容,总是对自己教学的一个充电。学记曰:“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对于我们老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 有人说,教给同学一杯水,老师应当有一桶水。这话当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完的时候。愚以为,老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因此,在教学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教学中的乐趣。比

16、学问更重要的是方法,有方法才有胜利的路径。老师今日的学习主要不是记忆大量的学问,而是把握学习的方法知道为何学习?从哪里学习?怎样学习?假如一个老师没有把握学习方法,即使他教的门门功课都很优异,他仍旧是一个失败的学习者。由于这对于处在终身学习时代的人来说,不啻是一个致命的缺陷。学习型.为全体.成员供应了充裕的学习资源。 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方向。在学问经济大潮中,作为一名人民老师,应当认准自己的人生坐标,找准自己的价值空间。教书的生活虽然清贫,但一本好书会使我爱不释手,一首好诗会使我如痴如醉,一篇美文会使我百读不厌。我深深地知道,只有乐学的老师,才能成为乐教的老师;只有教者乐学,才能变成为教者乐教。

17、 中学数学老师训练随笔4 我们的理念是“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的数学”,“数学训练应努力激发同学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同学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这一理论在数学(16班级)教材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何依据教材的特点,把枯燥的数学变得好玩、生动、易于理解、让同学活学、活用、从而培育同学的制造精神与实践力量呢?通过反复思索,我就从课堂教学入手,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把生活阅历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 一、运用生活阅历解决数学问题 低班级同学尽管具备了肯定的生活阅历,但他们对四周的各种事物、现象有着很强的奇怪心。我就紧紧抓住这份奇怪心,

18、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设疑引思,用同学熟识的生活阅历作为实例,引导同学利用自身已有的阅历探究新学问,把握新本事。 1.借用同学熟识的自然现象学习数学 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先让同学观看一段动画,在风和日丽的春天,鸟儿在飞来飞去,突然天阴了下来,鸟儿也飞走了,这一变化使同学产生剧烈的奇怪心,这时老师立即抛出问题:“天阴了,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同学就会很自觉地联系他们已有的阅历,回答这个问题。同学说:“可能会下雨”,“可能会打雷、电闪”,“可能会刮风”,“可能会始终阴着天,不再有变化”,“可能一会儿天又晴了”,“还可能会下雪”老师接着边说边演示:“同学刚才所说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19、,其中有些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如下雨,有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会很小如下雪”“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事情可能会发生?哪些事情根本不行能发生?哪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呢?”通过这一创设情境的导入,使同学对“可能性”这一含义有了初步的感觉。学习“可能性”,关键是要了解事物发生是不确定性,事物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让同学联系自然界中的天气变化现象,为“可能性”的概念教学奠定了基础。 2.结合生活阅历,在创设活动中学数学 在教“元角分的熟悉”一课中,我首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母亲节快到了,小明想给妈妈买一件礼物,就把自己攒的1角硬币都拿出来,一数有30个,拿着这么多硬币不便利,于是小明就找隔壁的老爷爷来帮忙想

20、方法,老爷爷说这好办,收了小明的30个1角硬币,又给了小明3张1元钱,小明有点不兴奋,觉得有点吃亏。你们说小明拿30个1角硬币换3张1元钱的纸币亏不亏?为什么?首先组织同学争论:有的同学将这30个硬币一角一角地数,每10个1角放在一起,然后再告知大家这10个1角就是1元,3个10个1角就是3元,所以30个1角和3元是相等的;其次,依据同学的分析,再组织同学观看已分好的硬币,从中找规律:“看看元和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同学很快得出结论:“1元10角相等”,“10个1角就是1元”,“1元就是10个1角”,“1元=10角”。 这样教学,让同学感到数学中的学问有的是我们在生活实际中已经会的,但没有找到规

21、律,我们可以运用阅历,通过创设活动,把阅历提炼为数学,充实和改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3.依托儿童生活事例,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学问 如在教“统计最宠爱吃的水果”一课时,我在组织同学对生活实际生活状况的调查与统计的过程中,用同学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不同颜色积木代替不同的水果,而一块积木代表一位同学最喜爱的水果。在搭积木的实践活动中渗透统计的思想:积木要放在同一桌面上才能看出谁搭得高,同样在统计中也要用横线表示相同的起点;谁搭的积木,表示喜爱那种水果的人数最多。正是在这样的活动中,把统计中深层次的数学思想生活化了。总之,老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好玩、贴近生活的例子,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形生动地

22、呈现在课堂中,使同学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洁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 中学数学老师训练随笔5 西方哲学有一个的例子:在剑桥高校,维特根斯坦是大哲学家穆尔的同学,有一天,罗素问穆尔:“谁是你的同学?”穆尔毫不迟疑地说:“维特根斯坦。”“为什么?”“由于在我的同学中,只有他一个人在听我的课时老是露着茫然的神色,老是有一大堆的问题。”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罗素。有人问:“罗素为什么会落伍?”维特根斯坦说:“由于他没有问题了。”从这个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问题意识”对于一个人的胜利是多么的重要!而从现行数学课堂教学中同学问题意识的调查结果的总体状况来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同学

23、还是处于较为被动的状态,思索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力量明显不足,有些老师甚至“剥夺”同学问的权利,下面笔者从心理学、训练学、教学主体三个方面谈谈为什么要还同学“问”的权利。 一)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问题”是思维之源,培育同学主动提问的力量,是引导同学探求问题本源,打开新思路的关键。前苏联心理学家鲁宾斯坦指出“思维起始于问题”,“产生思维这一能动过程的最典型的情境是问题情境,即最鲜亮的能动的思维过程表现为人提出并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人类生活普遍存在“疑问”或“问题”。问题是熟悉的不行分割的特征,它反映了熟悉者的主观状态与世界万物联系的无限性之间的冲突,而思维则从熟悉的问题性中得到自己的

24、本源。思维由“问题”产生,而且以解决问题为主要目的。“问题”是创新之本。陶行知先生说:“创造千千万,起点在一问。”陶行知先生的制造训练的核心是擅长发问,没有问就没有创新。所以培育同学的创新思维,首先就要还同学“问”的权利,让其养成主动提问的习惯和力量。在引导同学溯本求源的过程中,激活思路,培育独立思索的习惯,增加创新意识,这是素养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从训练学角度来看 问题意识是学习的起点,是主动探究的动力。培育同学主动提问的力量,既是培育同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的起点和终点,也是提高同学数学素养的重要环节。有的老师质疑,让同学提问题,主动性是提高了,但就能提高教学效果吗?有的老师认为

25、,同学不懂得如何提问题,提出的问题过于琐碎繁杂,问不到点子上,甚至有的离题万丈,协作不了教学,既铺张时间又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还谈何提高教学效果?因而在实践中,老师们大多不敢让同学提问,一些人虽然也让同学问了,但问归问,教归教,忽视指导,流于形式,久而久之,同学也就失去了问的爱好和士气。看来,变传统的老师设问为同学提问,真正地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关键是在于培育同学的提问题力量,能够精确地发觉并提出问题是创新思维的前提和基础,同学有了提“问”的习惯和力量,课堂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从教学主体角度来看 还同学“问”的权利,是开发同学主体性,促进同学主体进展的重要手段。信息化的现代.对

26、人的主体性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体性进展在同学素养进展中已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核心地位。所以必需把教学过程建构成同学主体性开发、培育、提高的过程。尽管近来的课堂教学都强调同学是学习的仆人,也强调培育同学的学习乐观性和主动性,但一般强调的是同学接受学问的乐观性、主动性,仍摆脱不了老师中心的阴影。究其缘由,是课堂教学的问答双方错位现象严峻。在教学过程中,常常遇到困难,产生疑问的是同学,因此问题的提出者,发问者理应也是同学。但事实恰恰相反,老师总是提出问题的主角,同学被动地学习。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同学主动活泼、自主地学习,首先要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同学,围绕同学学习中的问题绽开教学,启发引导同

27、学去发觉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而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使他们有充分的机会去发觉、去讨论、去制造。 华裔科学家李政道博士也指出:“做学问、需学问,只学答、非学问”。就是说,不论是讨论活动还是学习活动,都必需提出有现实意义和制造性的问题。假如只学会解决别人提出的问题,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而在我们现行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同学缺少、甚至根本上就没有问题意识,以至培育出来的同学大多数不会提问题,更谈不上提出有创意性的问题。虽然一些老师也力求体现课改的精神,但是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的这些提问总是沿着自己预先设计好的问题思路进行,并且在实际教学中总是期盼得出自己想要的答案,使整个教学过程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地进行,结果到头来还是牵着同学的鼻子走,同学只能跟随老师之后,不敢越雷池半步,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同学的主体性,老师就要把“学”的权利、“问”的权利还给同学,增加他们的问题意识,让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有较多的机会去发觉问题、去提出问题、去讨论问题、去解决问题。 中学数学老师训练随笔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