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母亲节节日在几月几日范文(通用16篇)

上传人:女**** 文档编号:163053719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5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2年母亲节节日在几月几日范文(通用16篇)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2022年母亲节节日在几月几日范文(通用16篇)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2022年母亲节节日在几月几日范文(通用16篇)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资源描述:

《2022年母亲节节日在几月几日范文(通用16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母亲节节日在几月几日范文(通用16篇)(3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2年母亲节节日在几月几日范文(通用16篇)【节日贺词祝词】平安夜,也称为平安夜,也就是平安夜12月24日,是大多数基督教教堂圣诞节的一部分。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2年母亲节节日在几月几日的16篇,欢迎品鉴!2022年母亲节节日在几月几日篇12022年春节是2022年02月01日星期二。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中国人过春节已超过4000多年的历史,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但其中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时期兴起。春节一般指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其中以除夕和正月

2、初一为高潮。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春节的活动丰富多彩多姿,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一些国家和民族也有庆祝春节的习俗。春节习俗扫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期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含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春节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寸、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

3、,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福”字术性都有了很大地提高。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批、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批”贴于门楣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具、影壁中。祭祖、年夜饭除夕夜过年节主要是祭祖宴和吃年夜饭。旧时,祭祖宴是十分隆重的,是一年中所有祭祀活动最为隆重的一次。祭祖宴上除用过年的一些菜肴

4、、水果、糕品上供之外,还必需用整鱼(整条大鱼),整只猪蹄,最为重要的是用猪首上供,称之为岁猪。岁猪早在腊月时将宰杀的猪头腌制好,待除夕这天祀神、祀祖之用。这猪头在烧煮时,很有技巧,要烧几天几夜,先用旺火炯烧,后用文火煨煮,烧得好的猪头酥烂脱骨不失其形,仍可装大盘上供,是一只完整的猪首,用筷子夹起又烂又酥,入口即化,肥糯鲜香,十分上口。守岁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为“守岁”。“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

5、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爆竹我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也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燃放爆竹可以营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拜年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

6、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2022年母亲节节日在几月几日篇2除夕是2022年01月31日星期一下雪时,水平能见距离在1000米或以上;24小时内雪量小于或等于毫米的雪,皆称作为“小雪”。按照古代社会生活实践中,人们对“雪”的认识和解释来说,叫做每年一到冬季农历“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所以,从古代开始,人们的这种认识和解释,密切结合农业上的需要,归纳概括叫做“小雪”,列入了“二十四节气”,作为“立冬”后的节气,名为“小雪”。结语:以上是万年

7、历XX整理的“2021年小雪时间几点几分几秒,2021小雪是哪一天的什么时候”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想了解更多小雪习俗、养生、食谱请点击小雪是几月几日2022年母亲节节日在几月几日篇82021年秋分节气时间是公历2021年9月23日3点20分55秒,农历辛丑年八月十七号,星期四。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六个节气,秋季第四个节气。此时太阳达黄经180;于每年的公历9月22-24日交节。秋分,“分”即为“平分”、“半”的意思,秋分这天太阳光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秋分后太阳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地面散失的热量却较多,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时至秋分

8、,暑热已消,天气转凉,暑凉相分。秋分时节,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先后进入了候平均气温意义上的秋季,日平均气温都降到了22以下。这时南方地区气温普遍下降,趋向凉爽。秋分后北方冷气团开始具有一定的势力,大部分地区雨季刚刚结束,凉风习习,碧空万里,风和日丽,秋高气爽。秋分也是农业生产上重要的节气,秋分后太阳直射点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热量却较多,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秋分节气代表着什么秋分节气代表秋季中间,这天昼夜等长。2022年母亲节节日在几月几日篇92022年清明节的时间:阳历时刻:2022年4月5日3:20:03阴历日期:三月(大)初五星期二开始时

9、刻:2022年4月5日03:20结束时刻:2022年4月20日10:24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5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谓之寒食,从前这天禁火,冷食,故又称“冷节”、“禁烟节”。民间传说寒食

10、是为了纪念春秋时的介子推被火焚于绵山,晋文公下令禁火。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习俗在山西首先流行。旧时寒食断火,次日宫中有钻木取新火的仪式,民间也多以柳条互相乞取新火。清明节的习俗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荡秋千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

11、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蹴鞠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植树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

12、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

13、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并相传至今。清明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茔地去举行但由于每家经济条件和其它条件不一样所以祭扫的方式也就有所区别。“烧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谓“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属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2022年母亲节节日在几月几日篇10小暑节气的含义是什么: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小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105度时叫小暑节气。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的时期,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需加强田间管理。小

14、暑节气的风俗1、吃暑羊“吃暑羊”是鲁南和苏北地区在小暑时节的传统习俗。入暑之后,正值三夏刚过、秋收未到的夏闲时候,忙活半年的庄稼人便三五户一群、七八家一伙吃起暑羊来。而此时喝着山泉水长大的小山羊,吃了数月的青草,已是肉质肥嫩、香气扑鼻。这种习俗可追溯到尧舜时期,在当地民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之说法。徐州人对吃暑羊的爱好莫过于当地民谣:“六月六接姑娘,新麦饼羊肉汤。”小暑这一天,江苏徐州人有入伏吃羊肉的习惯,称为“吃伏羊”。这种习俗可上溯到尧舜时期,在民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之说法。徐州人对吃伏羊的喜爱莫过于当地民谣“六月六接姑娘,新麦饼羊肉汤”。2、食新民间有很

15、多地方有小暑时节“食新”的习俗。农民会用新米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祈求秋后五谷丰登。然后人们开开心心地品尝新酒等。也有的地方是把新收割的小麦炒熟,然后磨成面粉后用水加糖伴着吃。这种吃法,早在汉代就有,唐宋时期更为普遍。唐代医学家苏恭说,炒面可“解烦热,止泄,实大肠”。在民间,小暑过后人们要尝新米,这就是小暑“食新”习俗。小暑时节,农民会把新收获的稻谷碾成米,然后将新米煮成香喷喷的米饭,以供奉五谷大神和祖先,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新米尝新酒。据说“吃新”乃“吃辛”,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生活在城市的人们,会在小暑这一天买少量新米以及新上市的蔬菜、水果等,回到家把新米与老米同煮。俗话也有“小

16、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说。我国地大物博,而夏季又正是万物生长的时候,因此应时可口的食品于此时最多。如东京梦华录中关于宋代开封风俗的记载:“是月时物,巷陌路口,桥门市并,皆卖大小水饭、炙肉、干脯、葛筐笋、芥辣瓜儿、义塘甜瓜、卫州白桃、南京金桃、水鹅梨、金杏、小瑶李子、红菱、沙角儿、药木瓜、水木瓜、冰雪、凉水荔枝膏,皆用育布伞,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惟旧宋门外两家最盛,悉用银器。沙糖绿豆、水晶皂儿、黄冷团子、鸡头秧、水雪、细料情础儿、麻饮鸡皮、细索凉粉、素签、成申熟林擒、脂麻团子、江豆锅儿、羊肉小馒头、龟儿沙馅之类。”应时美味繁富,不妨选择益处多、容易得的时令之物来祛暑消渴。3、封斋湘西苗族的封斋日在

17、每年小暑前的辰日到小暑后的巳日。这段时期,禁食鸡、鸭、鱼、鳖、蟹等物。据说误食了要招灾祸,但仍可吃猪、牛、羊肉。4、吃伏面俗话说“热在三伏”,小暑过后就进入伏天。伏,即伏藏的意思,所以人们应当少外出以避暑气。饮食上,人们会吃清凉消暑的食品,以度过炎热的伏天。入伏之时,刚好是我国小麦生产区麦收不足一个月的时候,家家麦满仓,而到了伏天人们精神委顿,食欲不佳,饺子却是传统食品中开胃解馋的佳品,所以人们用新磨的面粉包饺子,或者吃顿新白面做的面条,就有了“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在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据考证,伏日吃面习俗出现在三国时期。

18、魏氏春秋记载:“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荆楚岁时记中说:“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五月是恶月,六月与五月相近,故也应“辟恶”。伏天还可吃过水面、炒面。过水面,就是将面条煮熟用凉水过出,拌上蒜泥,浇上卤汁,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可以“败心火”。炒面,就是用锅将面粉妙干炒熟,然后用开水冲后加糖拌着吃,具有“解烦渴,止泻,实大肠的作用”。5、小暑舐牛在山东临沂地区,每到小暑,人们有给牛改善饮食的习俗。伏日煮麦仁汤给牛喝,据说牛喝了身子壮,能干活,不淌汗,民谣有;“春牛鞭,舐牛汉(公牛),麦仁汤,舐牛饭,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6、吃藕此外,在民间有小暑吃藕的

19、习俗。在清咸丰年间,莲藕就被钦定为御膳贡品。藕与“偶”同音,所以人们用食藕祝愿婚姻美满。藕与莲花一样,出污泥而不染,因此也被看做是清廉高洁的人格象征。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丰富的钙、磷、铁和多种维生素,钾和膳食纤维也比较多,具有清热养血除烦等功效,适合夏天食用。鲜藕以小火偎烂,切片后加适量蜂蜜,可随意食用,有安神入睡之功效,可治血虚失眠。7、市冰冰,性寒,盛夏的时候用冰冷藏肉、鱼、蛋、水果等,可以抑制微生物的活动,长时间保持新鲜清洁。但是此时不宜多食,因为冰的性质与此时炎热的气候相反,冷热相遇,最容易导致疾病。食谱中有述:“凡夏用冰,止可隐映饮食,令气凉耳,不可食之。虽当时暂快,久乃成疾也

20、。”妇女尤其应当注意勿多食寒冰。我国人民很早便愉得了贮冰用冰。周礼载:“凌人掌冰,春始治鉴。”鉴是如甄一般大小的容器,在鉴口放上冰块,把食物贮存在鉴中,就像现在的冰箱一样,可以冷藏食物。在没有人造冰以前,一般所用的冰都是窖藏之冰,吴地的人称之为凉冰。每当三伏,就有人在街上担担卖冰,有的还将杨梅、桃子、花红之类的鲜果放在冰中,通常叫作冰杨梅、冰桃子等。鲜鱼店铺则用冰来给鱼保鲜,称之为冰鲜。周代有在夏季发放冰块的规定(见周礼天官),后世的人也加以效仿。邺中记称:“后赵石虎都邺,有屋一百四十间,上有冰室,室有数井,井深十五丈,以藏冰,三伏之月。以踢大臣。”元和县志记载:“冰窖在薪门外,设窖二十四座,

21、以按二十四气,每遇严寒,戽水蓄于荡田,冰既坚,贮之于窖,盛夏需以护冰鲜,并以涤暑。”在旧历五月就有人开始挑着担子卖冰。宋代诗人陆游重午诗中写道:“叶底榴花蹙绛增,街头初卖苑池冰。”他自己解释道:“会稽不藏水,卖者皆自行在来。”小暑时,已人炎夏,为使食物保持新鲜,或者食用冰块以清凉解暑,冰市便应运而生。燕都杂咏中写道:“磕磕敲铜盏,街头听卖冰。浮瓜沉李脆。三伏绝炎蒸。”这描绘的就是卖冰人夏日沿街卖冰核的情形。8、弈棋弈棋,路史称是尧帝制作,用来教育儿子丹朱的。现在广泛应用的,有围棋和象棋。围棋古时候称为弈,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记载:“宁子视君不如弈棋。其何以免乎?”孔子说:“虽小道,必有可观。”孟子

22、中也有记述:“弈秋,通国之替弈也。”由此可见,在春秋战国时期,弈棋的风气已经很盛行。西京杂记)载,汉宫曾有人在竹下弈棋;西汉杜陵杜夫子善于下棋,号称天下第一人。在唐代以前,棋局纵横各有十七道,共二百八十九道,黑白棋子,各有一百五十枚。唐代以后,变为纵横各有十九道,共三百六十一道。至于象棋,古时候都称象戏,相传是北周武帝所制,并撰有象经。他让王褒作注释,聚集起群臣来演说象棋之法,还命令庚信作象戏赋。当时的象棋棋子是以日月星辰为形象顺应六律来走的。唐时相国牛僧孺最先用车、马、将、士、卒等来代替原来的棋子形象,后来就演变成现在的象棋形式。到了宋代,司马光作古局象棋图,又发明了七国象棋,其整个棋局分为

23、七国,王位于正中,秦国居于西方,楚国、韩国居于南方,东方是齐国、魏国,北方是燕国、赵国。每一国用十一个棋子,以不同的颜色作为区别,可以合纵,亦可以连横。后来又有改为三国的,现在都已经不流传了。六朝时期,弈棋的风气最盛,弈棋成为全国上下的共同嗜好,朝中订立官名,列出等级,以求棋中高手。官职的评定,就按棋手的下棋水平来定。更有甚者,天子遇到有功的大臣,也用棋子作为赏赐的物品。梁武帝让柳浑品定棋谱,棋谱中一共收人二百七十八人。梁武帝还亲自撰写围棋品棋势棋法等书。弈棋可训练思维,使人运用巧思,得心应手,出奇制胜,并养成精密审慎、预料时事的习惯。所说的品势行局,都是关于对弈双方优劣强弱、奇正胜负的说法。

24、所以古人把棋书附在兵书之后,而历代的圣主名将,如晋武帝、唐太宗、谢玄、关羽,也都特别喜欢下棋,即使在军中也不荒废。夏季漫长无聊,于桐荫下对弈,是极有趣味的事,局外之人,也可以作壁上观。9、垂钓盛夏酷署,不适于进行剧烈运动,宜于做怡情养性的活动。在柳塘垂钓。披襟当风,则是最令人惬意的闲情逸趣。10、斗画眉画眉,其眉如画,叫声婉转,富于变化,有如百舌鸟。雄者善鸣好斗,人们多喜欢蓄养。将画眉放在高笼中,悬挂在廊之下,精心喂养,极具乐趣。画眉声音悠扬,极为动听,可以解闷添兴。小暑这天,饲鸟者各提鸟笼,至公园等地,摆开阵势,让画眉相斗,以决胜负。有民谣形容斗画眉的情形:“身如胡虏尾如琴,颈如削竹嘴如钉。

25、再添一对牛筋脚,一笼打尽九笼赢。”饲养画眉,需要精心。鸟笼高悬,放入水罐和食罐,笼内立一株天竺葵杆,这样画眉冬天栖在上面就不会冻脚。每天用鸡蛋黄拌水,再和少许细沙饲喂。天气渐热后,可以把鸟笼漫在水盆里,让它自己洗浴,这样会使羽毛更加光鲜,且避免因中署而死。11、簪茉莉茉莉,性喜烈日,于炎夏盛开。花香浓郁,能祛秽浊之气。江苏和上海等地,夏天的卖花人,常把连蒂的茉莉花用细铁丝扎成花球、花带等,供女子簪戴。苏州虎丘的花农,把茉莉放在马头篮里,沿街叫卖,称之为戴花,妇女们一般都会购买、簪戴。晋书载“都人簪奈花”,奈花,就是现在的茉莉。盛夏时候,每晚采下茉莉花,取井水半杯,用东西把花架在杯上,使花离水一

26、二分高,用厚纸密封。第二天花可答戴,水用来点茶,清香扑鼻,尤其绝妙。清代的吴伟业有诗道;“新桌浸后香恒满,细缕穿成蕊半开。”北平四五月份交替之际,街上就有人担着担子卖茉莉,花香清远馥郁,可供雅客点茶,妇女装扮。胡孟向有诗歌咏茉莉说:“兹花最郁烈,亦是八闽产。舟船共北来,道里复何限!燕中豪贵重尔香,盆盎骄罗栽满堂。浇用腥汁开特盛,繁星绝露凌晨光。闺中爱此起恒早,摘取偏宜鬓发傍。”12、养蝈蝈儿蝈蝈儿,一名叫哥哥,其名最早见于虫荟旧说。蝈蝈儿常用翅摩擦发声,声音洪亮。夏秋之间,儿童大多饲养它们。瓶花斋集中说有一种好像蚌猛而又身体肥壮的昆虫,京师人都将其叫作烟蝈儿,南方人把它称作叫哥哥,喜欢捕捉饲养

27、它。蝈烟儿吃丝瓜花和瓜瓤,叫声和促织相似而又比促织清越。清露之下,烟蝈儿彻夜鸣叫,声音凄凉,酸楚异常。浙江一带,盛夏时街巷里就有肩挑着蝈蝈儿叫卖的,都养在纸糊的盒子里,或者小竹丝笼中。繁密的虫鸣,激越凄楚,妇女孩子,听到叫声就聚集过来,因此卖蝈蝈儿的地方,就成了热闹的交易之地。每个蝈蝈儿卖铜元五枚至十多枚不等。富贵人家买回去后,养在红木盒里,上面嵌着玻璃,下面有底,可以开启,以便于喂食。食料一般是毛豆子肉、米饭、青辣茄和南瓜花等。晚上,将蝈蝈儿悬于床头,虫鸣声清脆悦耳。清嘉录中记载吴地风俗:“秋深笼养蝈蝈,听鸣声为玩,藏怀中。或饲以丹砂,过冬不僵。笼例干葫芦为之,金镶玉盖,雕刻精致。虫自北来,

28、熏风乍拂,已千筐百营,盈于吴城矣。”北方喜欢养蝈蝈儿的,大多用笼喂养。好的烟蝈儿一只价值十余金。蝈蝈儿笼用小葫芦去掉上截制作而成,以色泽如蜜蜡一样的为佳,镶嵌以象牙或用紫植做盖,四围雕刻花鸟用以通气,工艺极其精细巧妙。如果形状是扁的,就在旁边开一扇玻璃窗,价值有贵到百金的。天寒之时,蝈蝈儿于此藏身,可以保暖,鸣声更加响亮。如果用银朱喂养帼蝈儿,会使其腹赤有光,能够耐寒。八旗满洲妇女大多将鞋底挖空,把烟蝈儿放在里面,使蝈烟儿的叫声和鞋子踩踏的声音相应,也称之为聒聒。清代韩宝荃的咏叫哥哥诗中写道:“少小怜为客,关山万里过。樊笼甘我素,口舌让人多。北望空回首,南音孰倚歌。世途行不得,何苦叫哥哥。”1

29、3、扑流萤萤火虫是益虫,吃各种害虫,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萤火虫有雌雄两种,雄虫体黄头黑,有复眼,翅柔软,上面布满点线;雌虫没有翅,形状如蛆。雌雄虫尾端都有发光器,呼吸时,空气流人,发生氧化作用,发出光亮,十分美丽。夏季小暑节气期间,雌虫在水草里产卵,虫卵也发微光,大约大暑前后小萤火虫飞出。晋代的车胤家贫,读书没钱买灯油,于是在夏天用锦囊装进数十只萤火虫来照亮读书(见晋书车胤传)。隋朝建立十五年时,隋场帝在东都录华宫征集来萤火虫数解,晚上出游到山野,将萤火虫全部放出,窦时萤光闪烁,遍布岩谷(见隋书场帝本纪)。演繁露引沈存中的清夜录:“丁朱崖败,有司籍其家,有绛纱笼数个,大率如烛笼,而无跋无虫也,

30、名聚萤囊,有火之用,无火之热,亦已巧矣。”大概萤火虫的萤光虽然微弱,然而在一个地方聚集多了,也十分光明。夏夜里,孩子们还往往用蛋壳,或者薄纸,或者白云母片,制成透明的火笼,将萤火虫放在其中,萤光忽明忽暗。拿着把玩欣赏,名为萤火虫灯。14、游胜景小暑夏日的傍晚,夕阳西下,凉风习习,人们或休憩于庭院,或泊船于柳塘,或泛舟于大河,以消涤酷暑。国内著名的风景胜地,如苏州的虎丘山塘,南京的秦淮、后湖,扬州的瘦西湖,芜湖的陶塘,绍兴的东湖,嘉兴的南湖,杭州的西湖,广州的荔枝湾,北京的三海,天津的青龙潭,济南的大明湖,南昌的百花洲,桂林的漓江,昆明的滇池,都给人们提供了消夏解暑的好去处,有条件者不妨一游。炎

31、炎夏日,不论老幼男女,借水消暑,最是惬惫。游船之上,披襟当风,山光水色,尽人心胸,晚上人港,则灯火辉煌。四面八方的游人聚集一起,泛炯中流,月色与波光相接,灯光与水光相映,或者美酒佳肴,管弦竞奏;或者茶香袅袅,品茗闲话。在山水雅趣、逸兴闲情之中放松身心,实在是消夏的乐事了。2022年母亲节节日在几月几日篇112021年重阳节是几月几号:10月14号,星期四重阳节,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

32、祭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重阳节有哪些习俗登高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吃重阳糕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

33、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赏菊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中国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饮菊花酒菊花含有养生成分,晋代葛洪抱朴子有南阳山中人家饮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寿的记载。重阳佳节饮菊花酒,是中国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佩茱萸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

34、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2022年母亲节节日在几月几日篇12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斗指乙(或太阳黄经达15)为清明节气,交节时间在公历4月5日前后。这一时节,生气旺盛、阴气衰退,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清明祭祖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祭祖节期

35、内。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除了中国,世界上还有一些国家和地区也过清明节,比如越南、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2006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申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2年母亲节节日在几月几日篇1310月1日国

36、庆节的意义国庆节纪念日其实是近代国家建立的一种表现与特征,国庆节在古代时候的封建社会是少见的,而现代社会奉行民主自由,国庆节纪念日一般都是通过一个国家出现和建立随之一起出现的,国庆节在现代显得特别的重要,国庆节是这个国家创立的标志,对应的表达了这个国家的国家体系是怎么样的和党政是怎么样的。国庆节节日来历国庆节是由一个国家制定的用来纪念国家本身的法定假日。它们通常是这个国家的独立、宪法的签署、元首诞辰或其他有重大纪念意义的周年纪念日;也有些是这个国家守护神的圣人节。虽然绝大部分国家都有类似的纪念日,但是由于复杂的政治关系,部分国家的这一节日不能够称为国庆日,比如美国只有独立日,没有国庆日,但是两

37、者意义相同。而中国古代把皇帝即位、诞辰称为“国庆”。世界各国确定国庆节的依据千奇百怪。据统计,全世界以国家建立的时间为国庆节的国家有35个。以占领首都那天为国庆节的有古巴、柬埔寨等。有些国家以国家独立日为国庆节。1804年1月1日,海地人民歼灭了拿破仑的6万远征军,在太子港宣布独立,从此就把每年的1月1日定为国庆节。墨西哥、加纳等国也是如此。还有些国家以武装起义纪念日作为国庆节。7月14日是法国国庆日。1789年的这一天,巴黎人民攻占了象征封建统治的巴士底狱,推翻了君主政权。另有一些国家以重大会议日为国庆节。美国以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的日子为国庆日。加拿大以英国议会1867年

38、7月1日通过大不列颠北美法案这一天为国庆节。还有以国家元首的生日为国庆节的,如尼泊尔、泰国、瑞典、荷兰、丹麦、比利时等国家。国庆节是每个国家的重要节日,但名称有所不同。许多国家叫“国庆节”或“国庆日”,还有一些国家叫“独立日”或“独立节”,也有的叫“共和日”、“共和国日”、“革命日”、“解放日”、“国家复兴节”、“宪法日”等,还有直接以国名加上“日”的,如“澳大利亚日”、“巴基斯坦日”,有的则以国王的生日或登基日为国庆日,如遇国王更替,国庆的具体日期也随之更换。2022年母亲节节日在几月几日篇14国庆节时间为10月1日。2021国庆节法定节假3天,这3天加班有3倍工资。具体2021年国庆节放假

39、安排:10月1日(星期五)至7日(星期四)放假调休,共7天。其中,9月26日(星期日)、10月9日(星期六)上班。具体情况:2021国庆假期第一天:公历为10月1日(星期五),农历为辛丑年八月廿五,这一天属于国庆法定节假日,若在这一天加班,企业需要支付你三倍的工资。2021国庆假期第二天:公历为10月2日(星期六),农历为辛丑年八月廿六,是国庆小长假中的第二天,这天也属于国庆法定节假日,加班是有三倍工资的。2021国庆假期第三天:公历为10月3日(星期日),农历为辛丑年八月廿七,是国庆小长假的第三天,同样属于法定假日。2021国庆假期第四天:公历为10月4日(星期一),农历为辛丑年八月廿八,是

40、国庆小长假的第四天,从这一天开始就不再属于国庆法定节假日了,加班只有两倍工资。2021国庆假期第五至七天:公历为10月5日、6日、7日,农历为辛丑年八月廿九、九月初一、月初二,都属于公休日,若加班的话只能进行调休或企业支付你两倍的工资。2022年母亲节节日在几月几日篇15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2021年重阳节的日期是2021年10月14日,星期四,辛丑年九月初九,在这一天有着祭祖敬老的习俗。重阳节六大习俗1、重阳习俗之赏秋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的农俗现象,被称为

41、“晒秋”。如今,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每年九月九,江西婺源的篁岭古村进入晒秋旺季,并会举办隆重的晒秋节。2、重阳习俗之登高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九月初九,正是天高气爽之时,最适合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3、重阳习俗之吃重阳糕在民间,重阳节有吃重阳糕的习俗。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之义。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

42、的本意。4、重阳习俗之赏菊农历九月俗称菊月,九月初九的冲重阳节,当然少不了赏菊的习俗。在中国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古时重阳节,各地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5、节日重阳习俗之饮菊花酒重阳佳节饮菊花酒,是中国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汉代已见,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6、重阳习俗之佩茱萸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初九是逢凶之日,佩带茱萸可以辟邪求吉。因此,茱萸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重

43、阳节6大习俗的好处1.登高望远爬山对于老人来说虽然对体力要求比较高,但是却不失为一种锻炼身体的方法。爬山可以促进骨骼系统的血液循环,增强骨骼的物质代谢;改善大脑的血液循环,降低紧张感和疲劳,提高睡眠质量;有益心血管,防止动脉硬化和减少心血管疾病;改善呼吸系统,提高肺活量,加强新陈代谢的同时呼吸新鲜空气;促进消化,使胃肠道蠕动加强,增加消化液的分泌以及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另外,爬山还可以起到减肥对作用。但是,重阳节老人爬山要充分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患有关节病的人群要避免,同时备好常用药物。2.赏秋重阳节的赏秋是一大习俗,很多南方城市还有晒秋的习俗,通常是去户外、乡间欣赏秋季的美景。通常所说的“悲

44、春伤秋”其实也是一种心理疾病,悲秋又被称为秋季抑郁症,通常表现为心情不好、情绪低落、食欲不振、活动力下降、睡眠不好等。首先,赏秋可以抒发不良情绪,缓解紧张情绪,减少精神上的抑郁情况。其次,赏秋增加了人体接受日照的时间,有利于调动情绪,减少疾病的发生。3.赏菊花其实赏菊花不仅可以看到秋季的美好,同样也是一种精神养生。在欣赏菊花的同时还可以食用菊花,如菊花茶、菊花粥等。菊花有疏风、清热、平肝、降火等功效,所以秋季发生的咽喉痛、感冒、上火、食欲不振等情况,可以食用菊花。另外,闻菊花的香味还有助于改善头痛、乏力和精神紧张的功效。4.饮菊花酒饮菊花酒被古人看作是重阳节必饮的“吉祥酒”,有祛灾祈福的意义,

45、甚至将菊花酒称为长寿酒。传统的菊花酒是采用菊花、糯米、酒曲等酿造而成,有养肝、建脑、明目和延缓衰老的功效。而不同配方所制成的菊花酒对人体的功效也不同。首先,利用菊花、枸杞子、麦冬和糯米所制成的菊花酒,除了有养肝明目的功效之外,还可以补肾益精。适合调理中老年人出现的腰膝酸软、乏力、头晕目眩、视力模糊和迎风流泪等。其次,新鲜的菊花酒常常用菊花捣汁,用黄酒冲服。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的功效,甚至还用于治疗阑尾炎。5.吃重阳糕重阳节又被看作是敬老节,所以民间常常会制作重阳糕老孝敬老人,糕点中富含多种养生食物。重阳糕也称为花糕,其中除了糯米粉之外,还添加了粳米粉、瓜子仁、赤豆、核桃仁、绿豆、果脯、红糖和黄

46、酒等。首先,重阳糕中包含了多种食物,食物多样化,更有利于人体吸收多种营养物质。其次,其中包含的坚果仁、红豆、绿豆等食物,不仅可以补充脂溶性维生素,同时还有补血、补铁等作用。并且,还含有膳食纤维,不必担心食物过于精细对肠道不利。但是,重阳节中老年人食用此糕点有多种禁忌,高血糖则要避免多吃或含糖分过多的,高血脂、冠心病、消化不良等人群都需多加注意。6.插茱萸自汉代开始重阳节插茱萸便成为一种习俗,茱萸为一种中药,本草纲目中认为茱萸气味辛辣芳香,而性温热,有驱寒驱毒的作用。所以,重阳节插茱萸有除恶气、御寒等作用。并且茱萸还有暖胃燥湿等功效,是六味地黄丸成分之一。所以,重阳节这一天除了按照习俗插茱萸之外

47、,不妨制作茱萸酒或饮用茱萸茶,有补益肝肾和健脾胃等功效。2022年母亲节节日在几月几日篇162022年2月4日一个令人翘首以盼和精神振奋的日子,北京冬奥会将在这一天精彩开启。2015年7月31日,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28次会议上宣布,北京获得2022年第24届冬奥会的举办权,神州大地一片欢腾,北京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举办过夏奥会和冬奥会的城市。六年筹办蓝图变地标距北京冬奥会开幕2243天前,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委会宣告成立,长达六年多的筹办工作像巨轮开启了远航的征程:2016年10月10日,国际奥委会北京2022年冬奥会协调委员会在京召开第一次会议;2017年

48、12月15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冬梦”和冬残奥会会徽“飞跃”发布;2018年2月25日,平昌冬奥会闭幕,标志着冬奥会进入“北京周期”;2018年7月19日,国际奥委会宣布2022年北京冬奥会新增7个比赛小项,共将产生109枚金牌;2019年5月10日,北京冬奥组委在奥林匹克公园举办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倒计时1000天活动,并开启倒计时钟;2019年9月17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和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发布;2019年12月5日,北京冬奥组委启动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赛会志愿者全球招募;2020年5月15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可持续性计划正式

49、发布;2020年12月1日,京张高铁延庆线开通运行;2020年12月31日,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体育图标正式发布;到2021年年底,由北京市负责设计建设的北京赛区和延庆赛区57项冬奥工程全部完工。“冰丝带”舞动神州,“雪如意”灵动八方,“鸟巢”再展英姿一个个冬奥地标从蓝图变为现实。冲刺之年冬奥走进公众2021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筹办工作进入了冲刺之年:2月4日,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倒计时一周年之际,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火炬外观设计“飞扬”正式发布亮相;2月16日至26日,被称为“模拟考”的“相约北京”系列冬季体育赛事拉开大幕;8月8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公众读本:魅力冬

50、奥与公众正式见面;9月17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主题口号“一起向未来”正式对外发布;10月18日,北京冬奥会火种在奥运会发祥地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古奥林匹亚遗址采集成功,并于20日抵达北京,当天北京冬奥会火炬接力景观火炬标志、火种台、仪式火种台和火炬手服装等首次呈现在国内公众面前,北京2022年冬奥会火种展示和火炬接力计划发布;10月25日,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和北京冬奥组委发布了第一版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防疫手册,12月13日,手册发布第二版;10月27日,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100天之际,冬奥赛场上流动的风景线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制服装备正式亮相,而在11月24

51、日举行的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倒计时100天主题活动上,北京冬残奥会火炬接力计划发布。紧锣密鼓已进入临赛状态今天,北京冬奥会以压线冲刺的姿态进入开幕式倒计时30天,北京冬奥会已经做好了准备。随着赛时形象景观和引导标识全部完成,国家速滑馆“冰丝带”的冬奥会气氛无处不在。独具匠心的景观设计、周到细致的引导标识,冬奥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都让这座北京冬奥会标志性新建场馆大放异彩。国家速滑馆外围有24个场馆入口,为增加辨识度、方便各类客户群快捷找到入口,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奥运遗产结合,设计制作了有二十四节气徽章元素的入口标识。北京冬奥会开幕当天恰逢“立春”节气,更能让到访“冰丝带”的人们感受到场

52、馆的魅力。“冰丝带”场馆内,南侧的环形墙面已经覆上了约1800平方米的巨型景观,整体景观画幅全长约220米,应用会徽、印鉴、体育图标、核心图形等北京冬奥会元素,展示了具有整体性和冬奥会特色的景观画面。2022年元旦,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的北京冬奥会竞赛场馆首钢滑雪大跳台提前启动赛前闭环管理,这标志着场馆团队各项工作进入赛时状态。目前,场馆第一阶段赛道本体造雪任务已经完成。启动闭环管理后,场馆团队体育及山地运行业务领域部分工作人员先期进入闭环,配合外籍专家在造雪、二次塑形、储雪等方面深入工作。1月3日,冬奥会北京颁奖广场进行了颁奖仪式全要素演练,标志着该广场已具备赛时运行条件。广场主舞台的设计理念

53、是“美美与共”,整体造型像一个“雪屋”,外壳还有一些雪花的图案,和后面的冰立方构成一种冰雪交相辉映的视觉感受。赛时它将承担北京赛区32个比赛项目的奖牌颁发仪式,与张家口颁奖广场的颁奖仪式交替进行全球直播。按照国际奥委会安排惯例,昨天下午2时,坐落在奥林匹克公园的北京冬奥会主媒体中心正式启用,并进入闭环管理,首批境外媒体工作人员在媒体中心内开始了紧张的赛前准备工作。赛时,这里将接待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3000名记者和万名转播工作人员,成为届时世界最大的媒体窗口。中国健儿训练1400余个日夜为在“家门口”举办的冬奥会上力争佳绩,备战冬奥会的中国健儿挥汗如雨,刻苦训练。北京冬奥周期中,”扩面

54、、固点、精兵、冲刺”是中国军团的备战方略。一步一个脚印,在训练中度过1400余个日夜后,中国冰雪健儿面向北京冬奥会的备战终于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中国冰雪健儿已经在7个大项、15个分项、93个小项上实时入围,获得了172个奥运会参赛席位,有望参加冬奥会的选手达到161人。北京冬奥会资格积分赛预计将于2022年1月16日全部结束。北京市民翘首以待盼冬奥随着冬奥会临近,京城市民已经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不仅北京冬奥会主题口号歌曲一起向未来传唱四方,以歌曲旋律创编的手势舞也形成热潮。55位世界冠军共同演唱的歌曲我们北京见mV正式发布后,迅速上了热搜榜。多年研习诗词、楹联、书法的北京老人李福祥,曾以诗词小令宣传冬奥知识,广受欢迎。随着冬奥会临近,他雅兴大发,创作了几副对联:看冰乡雪域,奥运新村,较王母瑶池无逊色;听古道秋风,高原旧垒,应金宗御帐有传说。文明比赛五环连世界,友谊交流万众聚神州。冰上玉尘乱舞,任他描画斑斓梦;雪中滑板翻飞,惹我滋生上阵心。”30天后,心怀“一起向未来”的美好愿望,北京将铸就百年奥运史上新的里程碑,展现中国全面发展美好图景。中华文明同世界多样文明的交流互鉴将谱写出新的华章,来自世界各地的冰雪运动员们将在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感召下再创佳绩。穿过冬日拥抱冬奥,2月4日,咱们北京见!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