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复习资料总结

上传人:muw****50 文档编号:163051846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3.5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八年级语文复习资料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八年级语文复习资料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八年级语文复习资料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复习资料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复习资料总结(1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与朱元思书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中华书局1982版)卷七。本文为作者写给朱元思讲述行旅所见的信。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县)人。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其作品收集在全梁文艺文类聚里。 书:信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中国古代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主旨: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骈体文,该文既用人的感受反衬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名利之徒的藐视之情,对友人的规劝。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重点字词从:顺,随。 俱:全,都。

2、净:消散尽净。 共色:一样的颜色。共,相同,一样。 从,顺,随。绝:独特皆:全,都。通假字蝉则千转不穷 转:通“啭”(zhun),意为鸟婉转地叫,此处指蝉鸣声。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反:通“返”,意为返回。 有时见日 见:通“现”意为显现古今异义许 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左右。例句: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今义:或许,应允,赞许等。 经纶 古义:筹划、治理。例句:经纶世务者。 今义:整理过的蚕丝,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 戾 古义:至 .例句:鸢飞戾天者。 今义:罪恶。 穷:古义:穷尽。例句:蝉则千转不穷。 今义:贫穷。 奔:古义:本文指飞奔的马。例句:猛浪若奔。 今义:奔跑 窥:古义

3、:看,观察,侦探。例句:窥谷忘反。 今义: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一词多义1.绝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没有第二个) 猿则百叫无绝(断,停,消失) 2上 负势竞上(向上) 横柯上蔽(在上边) 3无 直视无碍(没有) 猿则百叫无绝(不) 4百 一百许里(确数,十的倍数) 猿则百叫无绝(概数,表示多) 5直 直视无碍(一直) 争高直指(笔直) 6负 负势竞上(凭借)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背) 7穷 蝉则千转不穷(穷尽) 穷冬烈风(深)词类活用任意东西(“东西”:名词作动词,往东西飘逸) 猛浪若奔(“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望峰息心(

4、“息”:使动用法,使停止) 横柯上蔽(“上”:名词用作状语,在上面) 风烟俱净(“净”:形容词作动词,消净、散净) 皆生寒树(“寒”:形容词作动词,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人感到有寒意) 负势竞上(“竞”:动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上的意重点句翻译:(1)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百鸟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蝉儿和猿猴也长时间地叫个不断。(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

5、(就会)流连忘返。五柳先生传陶渊明(约365427),又名潜,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自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九江市)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田园诗人、隐逸诗人,有陶渊明集传世,本文亦出自此。 主旨:作者用凝练的笔法,以他人的视角,勾勒了一位隐士的生活,表达了自己安贫乐道的情趣,和自己对超凡脱俗的、高尚的精神境界的坚守,用一种特殊的形式(自传)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的不满和抗争。注释嗜 sh 辄 zh 吝 ln 褐 h 箪 dn 黔 qin 俦 chu 赋 f 瓢 pio 蔽b屡 l 晏yn 戚 q 兹 z 欤 y 觞 shng 汲

6、 j 颇 p【何许】何处,哪里。许,处所 2.【亦】也 3.【不详】不知道。 详,详细地知道 4.【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因,因此,就。以,把,用。为,作为。焉,语气助词 5.【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甚,深入,过分。 6.【会意】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会,体会,领会 7.【嗜】喜好。 8.【亲旧】亲戚朋友。亲,亲戚。旧,这里指旧交,旧友。 9.【或】有时。 10.【造】往,到。 11.【辄(zh)尽】就喝个尽兴 12.【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 13.【曾(zng)不吝(ln)情去留】竟没有舍不得离开 (意思是五柳先生的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

7、,喝完就走)。 曾不,竟不。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去,离开。 14.【环堵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环堵,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萧然,空寂的样子。 15.【短褐(h)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 短褐,用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 穿结,指衣服上有洞和补丁。 16.【箪(dn)瓢(pio)屡空】箪和瓢时常是空的(形容贫困,难以吃饱。)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瓢,饮水用具。屡空,经常是空的。 17.【晏(yn)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晏:安然 如:的样子 18.【颇】稍微,或“十分 19.【忘怀】忘记。 20.【自终】过完自己的一生。 21.【赞】传记结尾的评

8、论性文字。今义称赞、赞美。 22.【黔(qin)娄】战国时齐国的隐士。 23.【不戚(q)戚于贫贱,不汲(j)汲于富贵。】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戚戚,忧虑的样子。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于,介词,由于、因为,的意思 24.【其言兹若人之俦(chu)乎】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俦,辈,同类。 25.【衔(xin)觞(shng)赋诗】一边喝酒一边作诗。觞,酒杯。 衔,含着 26.【乐】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乐。 27.【志】:心志。 28.【无怀氏】:跟下文的“葛天氏”都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据说在那个时代,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1.古

9、今异义:1.每有会意 古: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 今:指领会别人没有明白的意思 2.亲旧知其如此 古:旧交,旧友 今:过去的,过时的 3.好读书,不求甚解 古: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今: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含贬义) 4.造饮辄尽 古:到,往 今:制造 5.或置酒而招之 古:有时 ; 有的人 今:或者 6. 因以为号焉 古: 以之为,把(它)当作 今:认为,作为 7.赞曰:黔(qin)娄之妻有言 古:常用于传记体文章的结尾处,表示作传人对传主的评论。 今:夸奖,夸赞 8.颇示己志: 古:略微 今:很 2.一词多义:1.以:1、因以为号焉 【介词,把、用 】 2、

10、以此自终 【凭借或连词,不翻译】 2.之:1、或置酒而招之 【代词,他】 2、葛天氏之民欤 【助词,的】 3.言:1、闲静少言 【说,说话】 2、黔娄之妻有言 【言语,话】 4.如:1、晏如也 【.的样子】 2、亲旧知其如此 【像】 5.许: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处所、地方】 2、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表示约数,左右】 6.其:1、其言兹若人之俦乎【句首语气词,表推测】 2、亲旧知其如此【代词,他】 7.志:1、以乐其志 【志趣,志向】 2、处处志之【标记】 3.重点虚词1 以 因以为号焉 用,助词 2 因 因以为号焉 表顺承,就 3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也字表判断 翻译成 是 4.词类活用:

11、1.亦不详其姓字:形容词用作动词,详细的知道。 2.亲旧知其如此:形容词用作名词,亲戚朋友。 3.以乐其志:为动用法,为感到快乐. 4.性嗜酒:名词用作动词,喝酒重点句翻译: 1“好读书,不求甚解” :他爱好读书,只求领会要点,但是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的功名利禄。马说马说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一篇文章,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 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原为韩愈所作杂说的第四篇,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

12、(795800)。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属议论文,大多是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注释主旨句:本文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统治者不识人才和摧残人才的现象进行了抨击。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重点1.辱:指受屈辱而埋没才能 2故:所以 3于:在。 4 奴隶人:古代也指仆役。 5 骈(pin)死:并列而死。骈,两马并驾,引申为一起。 6 骈死于槽枥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面。 7 槽枥:喂牲口

13、用的食器。 枥:马棚、马厩 8 不以千里称也:意思是不以千里马著称,即人们并不认识这是千里马。 9 以:把。 10一食:吃一顿。食,吃。 11 或:有时 12 尽: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 13 粟s:本指小米,也泛指粮食。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14 食(s):通“饲”,喂养。 15 其:指千里马,代词。 16 是:这样,指示代词。 17 能:才能。 18 外见:表现在外面 见:通“现”,表现;显现。 19 且:犹,尚且。 20 欲:想要。 21 等:等同,一样。 22 不可得:都做不到。 23 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 24 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 25 策之:鞭打马

14、。 26 策:名词,马鞭。前后有名词时,策字名词活用作动词。 27 之:指千里马,代词。 28 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办法。 29 道:正确的方法。 30 食之:食,通“饲”,喂养它。 31 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这里指喂饱马,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32 材:通“ 才 ”,才能。 33 鸣:马叫, 34 之:无意义。 35 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 36 临:面对 37 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 38 其(1):难道,表反问语气。 39 其(2):恐怕,表推测 40 邪:同“ 耶 ”,表示疑问。 41虽:故虽(即使)有名马 虽(虽然)有千里之能 42知:懂得。 二、通假字

15、(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祗”通“只” 只是 (2)才美不外见: “ 见 ” 通 “ 现 ”,显现。 (3)食之不能尽其材: “ 材 ” 通 “ 才 ”,才能。“食”通“饲”,喂 (4)其真无马邪: “ 邪 ” 通 “ 耶 ” ,表示疑问,相当于“ 吗 ”。 (5)食(s)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也:“食通“饲”,饲养;喂养。 三、古今异义是: 古义: 这样的.例: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今义:判断词。 安 古义:怎么.例:安求其能千里也? 今义:安全;安定;安装。 等 古义:同样.例: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今义:等候;用在人称代词名词后表示复数或列举。 或古义:有时,有的人.例:一食或尽粟

16、一石 今义:或者。 然后 古义:副词,表示一种情况出现以后,出现另一种情况,着重表示前事是后事的条件 例 :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今义:连词,表示接着某个动作或情况之后。 食 古义:通“饲”喂养 例:食之不能尽其材。 今义:吃。 策 古义:马鞭今义:策划,策略 四、一词多义之 虽有千里之能:的。 马之千里者:结构助词,宾语后置标志。无义。 策之不以其道:代词,它,在本文中代指千里马。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音节助词,不译。 能 虽有千里之能:才能,能力。 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 策 策之不以其道:名词活用动词,鞭打。 执策而临之:马鞭。 (策勋十二转:动词,记载 自木兰诗)。 而 鸣之而不能

17、通其意:连词,表转折,但是。 执策而临之:连词,表并列,连接状语和谓语。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连词,表承接。 食 一食或尽粟一石:吃,动词。 食之不能尽其材:通“饲” 喂养,动词。 虽 故虽有名马:即使。 虽有千里之能:虽然,即使。 其 安求其能千里也:代词,代“千里马”。 食之不能尽其材:代词,代千里马的。 其真无马邪:难道,表反问,加强语气。 其真不知马也:表推测,“恐怕”。 策之不以其道:代词,代驱赶千里马的。 以 不以千里称也:把,用。 策之不以其道:按照。词类活用1、形容词用作动词: 辱:受屈辱。例句: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尽:吃尽。例句:一食或尽粟一石。 2、名词用作动词: 策

18、原意指马鞭,这里用作动词,引申为用鞭子打,这里是驱使的意思。例句:策之不以其道。 3、数量词用作动词: 千里:日行千里。例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尽:使尽,竭尽。例句:食之不能尽其材。送东阳马生序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汉族,浦江(今浙江义乌)人, 明初文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序”是一种文体,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序”有书序和赠序两种。书序比较早,多为叙述著作者的意趣、写作缘起等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它始于唐朝,一般是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

19、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文体,内容多为勉励、称许、推重之辞主旨:本文作者以自己青少年时期在艰难条件下刻苦学习的亲身经历,劝勉当时的太学生不要辜负良好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成。 词类活用腰白玉之环。(腰,名词作动词,挂在腰间 。) 手自笔录。 (笔,名词作状语,用笔) 戴朱缨宝饰之帽。(宝,名词作状语,用珠宝;朱缨,名词作状语,用红缨) 主人日再食。(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不必若余之手录。(手,名词作状语,用手) 古今异义余幼时即嗜学(余:古义为我,今义为剩下,余下) 媵人持汤沃灌 (汤:古义为热水;今义指汤水) 走送之。(走,古义为跑,今义为行走,

20、走路) 寓逆旅(逆:古义为迎,今义为逆向,相反方向) 穷冬烈风(穷:古义为深,今义为贫穷,穷尽) 尝趋百里外(趋:古义为奔赴,今义为趋势) 日再食(再:古义为两次,今义为又)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是:古义为因此,今义为判断动词,是;假:古义借,今义与真相对) 卒获有所闻(卒:古义:终于 今义: 小兵) 右备容臭(xi) (臭:古义:香气 今义:(chu)臭气,气味难闻) 以中有足乐者(中:古义:心中 今义:表界限) 有司业、博士为之师(博士:古义:大儒,博学之士 今义:硕士后的学位) 门人弟子填其室(填:古义:挤满 今义:填满 填充) 或遇其叱咄(或: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 同义复词1.假=借

21、 :借 2.叩=问 :请教 3.沃=灌 :浇洗 4.廪=稍 :米粮 5.叱=咄 :训斥,呵责 6.欣=悦 :高兴,快乐 一词多义1、以: (1)连词:相当于“而”,译为而,来(计日以还;俯身倾耳以请;无从致书以观) (2)介词:把,用 (以衾拥覆;生以乡人子谒余;以书假余;撰长书以为贽) (3)因为(以中有足乐者) 2.之: (1)结构助词:的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2)代词 (走送之) (3)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当余之从师也) (4)无实义 (无鲜肥滋味之享) 3.患: (1)担忧,忧虑,动词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2)忧患,名词(无冻馁之患矣) 4.故: (1)所以,连词(故

22、余虽愚) (2)特意,故意,副词(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5.道: (1)学说,名词(益慕圣贤之道) (2)说,动词(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6.至: (1)周到,形容词(色愈恭,礼愈至) (2)到,动词(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7.质: (1)询问,动词(援疑质理) (2)本质,资质,名词(非天质之卑) 8.色: (1)脸色(未尝稍降辞色) (2)表情(或遇其叱咄,色愈恭) (3)颜色(课外) 9.而: (1)表转折:但,却(足肤皲裂而不知) (2)表承接:(久而乃和) 10.卒 (1)同“猝”。仓促,急速 (行西逾陇卒) (2)突然 (则亡以应卒) (3)死 (4)完毕 (5)终于 11.

23、或 (1)有时(或遇其叱咄) (2)有的人(或以钱币乞之) 12.慕 仰慕(益慕圣贤之道) 羡慕(略无慕艳意) 通假字1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四肢) 2媵人持汤沃灌,(灌:通“盥”,浇洗) 3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 倒装句1、弗之怠(否定句,代词“之”作宾语,动词后置。“之”代笔录的事。“弗怠之”就是“不懈怠抄书这件事”。) 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介词(于)+名词(家)=介宾 作 状语 是状语后置 原来应是每于藏书之家假借) 省略句: 1.以是人多以书假(于)余。 2.余则云袍敝衣处(于)其间。 3.撰长书以(之)为挚。小石潭记小石潭记 唐朝诗人柳宗元作品。柳宗元(773年

24、819年),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 柳宗元是我国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字子厚,世称“柳河东”或“柳柳州”,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并称 “唐宋八大家” 。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属于记述文的范畴。主旨作者时而欢悦,时而忧伤,思想感情随景而变,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含蓄地抒发了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二、古今异义1、小生: 古义:年

25、轻人 今义: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去: 古义:离开。乃记之而去;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去 3、闻: 古义:听到。闻水声; 今义:用鼻子嗅气味。 4、居: 古义:停留。不可久居; 今义:住。 5、可: 古义: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 今义:能愿动词,可以 6、布: 古义:映。 今义: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 7、许: 古意: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现在用法的“来”。 今义:允许。 8、佁(y)然: 古义:呆呆的样子。 今义:痴呆或深思的样子; 三、一词多义1、可:(1)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 (2)可以,能够。不可久居。 2、从:(1)自,由。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跟随。隶

26、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3、清:(1)清澈。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2)凄清,冷清清。以其境过清。 4、差:(1)长短不一。参差披拂; (2)交错,动词。其岸势犬牙差互。 5、见:(1)出现。下见小潭; (2)看见,动词。明灭可见。 6、乐:(1)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心乐之; (2)逗乐,嬉戏。似与游者相乐。 7、以 (1)因为。以其境过清; (2)等于而的用法,表修饰。卷石底以出; (3) 把。全石以为底。 8、而 (1)不译,表顺接关系。乃记之而去; (2)不译,表修饰关系。隶而从者; (3)不译,表修饰关系。潭西南而望。 9、游 (1)游动。皆若空游无所依; (2)游

27、览。同游者。 10、环(1)玉环。如鸣佩环; (2)环绕。竹树环合。 11、为(1)作为。全石以为底; (2)成为。为岩。 四、词类活用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2、下见小潭。下:名词作状语,向下。 3、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4、日光下澈。下:名词作状语,向下。 5、俶尔远逝。远:名词作状语,向远处。 6、潭西南而望。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7、斗折蛇行。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一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爬行)那样。 8、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9、凄神寒骨。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使凄凉。寒:形容词的使

28、动用法,使感到寒冷。 10、如鸣佩环。鸣:使动用法,使发出声音。 11、心乐之。乐:意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以为乐。喜欢的意思。 12、近岸。近:形容词作动词,靠近。 13、隶而从者。隶:名词作动词,跟着。 14、似与游者相乐。乐:形容词作动词,玩乐。岳阳楼记范仲淹(9891052年),即太宗端拱二年(989年)皇祐四年(1052 年)。 范仲淹,字希文。死后谥号文正,史称范文正公。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思想家,主旨:通过迁客骚人登楼时或喜或悲的览物之情的分析议论,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又因当时友人被

29、降职,心中不满,时常向作者倾诉,所以作者以此勉励友人不要因坎坷灰心,先苦后乐,也同时警策自己学习“古仁人”。一词多义夫: 1)予观夫巴陵胜状 那 2)夫环而攻之 发语词,不译 观: 1)予观夫巴陵胜状 看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雄伟景象 极: 1)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尽 2)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穷尽 3)感极而悲者矣 十分 或: 1)或异二者之为或许 2)而或长烟一空有时 空: 1)浊浪排空 天空 2) 长烟一空 消散 通: 1)政通人和顺利 2)北通巫峡 通向 词类活用1.百废具兴(动词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名词作状语,在之前) 3.后天下之乐而乐

30、(名词作状语,在之后) 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名词作动词,作郡的长官) 5.忧谗畏讥(名词作动词,说别人坏话) 6.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形容词作名词,贤明之人) 7.锦鳞游泳(用锦鳞代指鱼群) 8.微斯人,吾谁与归(语序应为“吾与谁归”,宾语前置) 古今异义1.气象万千(古义:事态; 今义:天气变化) 2.微斯人( 古义:如果没有;今义:微小)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古:景象;今:看) 4.横无际涯(古:广远;今:与“竖”相对) 5.浊浪排空(古:冲向天空;今:全部去除掉) 6.予观夫巴陵胜状(古:指示代词,表远指,相当于“那”;今:丈夫,夫人) 7.前人之述备矣(古:详尽 今:准备) 8

31、.增其旧制(古:规模 今:制度) 9.作文(古:写文章 今:作文)10.至若春和景明【景;古;景色,今;日光】 通假字1.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托付) 2.百废具兴(通“俱”,全,都)满井游记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又字无学,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公 安派主帅,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都有文学成就,被称为“公安三袁”。一词多义 主旨记叙了作者游历满井所看到的早春景色,抒发了作者喜悦的心情,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及对自由的向往和希望在公事之余能够继续出游的美好愿望。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和心中愉悦,轻松的感情!以及作者对官场生

32、活的厌弃。一词多义 1、乍: 波色乍(zh)明 (初,始)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xi)也 (突然,忽然) 2、作 冻风时作 (刮起) 属予作文以记之(写) 3、鳞 鳞浪层层 (名词作状语,像鱼鳞似地) 呷浪之鳞 (代鱼) 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鱼鳞) 4、然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 (的样子) 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然而) 5、虽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虽然)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死则已后矣 (即使) 6、得 欲出不得 (能,能够) 悠然自得: (得意) 得道多助 (施行)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d)我而为(wi)之(通“德”,感激) 7、时 冻风时作 (时常) 时而献焉 (到时

33、候) 8、之 脱笼之鹄 (助词,的) 倩女之靧面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郊田之外 (限定关系,以) 局促一室之内(限定关系,以) 词类活用 泉而茗者 :名词作动词 煮茶 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罍:名词作动词 举杯 特殊句式 倒装句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宾语前置句,“未之知”就是“未知之”) 句意:才知道郊外未尝没到春天,只是居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罢了 。 通假字 1.恶能无纪:“纪”通“记”,记载,记游。 古今异义 披风古义:在风中散开。今义:披在肩上没有袖子的外衣 许古义:表约数。今义:许可 走古义:跑。今义:行走诗词默写题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

34、赠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赤壁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过零丁洋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水调歌头表达了词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山坡羊潼关怀古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二、下列诗句都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分别说说你的理解。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几句诗词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名句,影响广泛。设计此题,意在引导学生进一步涵咏这些名句,以增加对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积累。至于分别说说自己对这些名句的理解,可以不拘一格,见仁见智,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品味。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诗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两句是说,惟愿(兄弟)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