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平衡系统对地球的作用1

上传人:s****a 文档编号:163033122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3.5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碳平衡系统对地球的作用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碳平衡系统对地球的作用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碳平衡系统对地球的作用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碳平衡系统对地球的作用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碳平衡系统对地球的作用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地球科学原理之27碳平衡系统对地球的作用广东海洋大学廖永岩(电子信箱:rock6783上一回我们讨论了地球去气作用通过增强温室效应,解决了地球继续降温的问题。但同时,它又带来了另一个地表会因CO等温室气体过多而增 温的问题。现在,我们讨论碳系统的平衡,如何解决这个CO等温室气体过多 而引起地球增温的问题。21碳系统的平衡原理假设地球的pH值在pHCO2vpHvpHCO32- (pHCO2为水体中所有的HCO3-被 H+中和时的pH值;pHCO32-为水体中所有的HCO3-被OH-中和时的pH值)范围 内,则水体的pH在CO系统的缓冲范围内,碳将在地球的大气圈、水圈、生物 圈和岩石圈之间,不断地

2、流动。最终,植物的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大气中 的CO、水体(主要是海洋)里的CO、HCO-、CO 2-,和沉积岩里碳酸盐能建立 2233如图1所示的平衡(郭锦宝,1997)。火山、地震去气作用口掇件用*溶解血j CH”。 +0- 爭* CO- (g)吗巳 CO; aq$ 总HiCOg光合件用离解离解财+* H+ HCO;2H*+ CO/-斗叱aCCU MgCOE )图1, CO系统的化学平衡示意图2因为碳酸为二元羧酸,分两级电离,则有(郭锦宝,1997):K=a H+Xa HCO-(T)/a Hco (T)(1)1 323K=a H+Xa CO2-(T)/a Hco-(T)(2)2 33式中

3、K、K为热力学常数。若采用表观电离常数K/则可表示为:1 2K /=a H+ XCHCO -(T)/CH co (T)(3)1 3/、23/、K /=a H+ XCCO 2-(T)/CHco -(T)(4)2 33将(3)、(4)两式取对数得:pH=pK /+logCHco -(T)/CH co (T)(5)1 3/、23/、pH=pK /+logCco 2-(T)/CHco -(T)(6)2 33比值有关(郭锦宝,1997)。pH值与Cco (T)/Cco2-(T)比值的关系,还可以表示为:2 3pH=1/2(pK +pK-logCco (T)/Cco 2- (T)(7)1 223以上的公式

4、,可以解释如下:水体的pH值不影响水体里CO、HCO-和CO 2-233三者的总量变化;但当总量一定时,它影响三者的浓度比值。当pHCO2vpHv pHHCO3-时(pHHCO2-为水体中所有的CO32-被 H+中和时的pH值)(王凯雄,即pH也可以理解为由水体里CO2和CO32-浓度的比值决定。2001),水体里几乎没有CO 2-, pH值主要由(5)式控制:pH值越低,CO的浓 度比值越大,HCO-的浓度比值越小;pH值越高,CO的浓度比值越小,HCO-的3 23浓度比值越大。当pHHCO3-vpHv pHCO32-时(pHHCO3-为水体中所有的H2CO3 被0H-中和时的pH值),水体

5、里几乎没有CO,pH值主要由(6)式控制:pH 值越低,HCO-的浓度比值越大,CO 2-的浓度比值越小;pH值越高,HCO-的浓度3 33比值越小,CO 2-的浓度比值越大。假设没有酸3和碱性物质溶入的海洋,pH=7,呈中性。在图1所示的平衡系 统中,由于强烈的火山喷发和地震,造成地球强烈的集中排气。大量的巴排 至大气中。2由于大气CO?增加,大气的CO分压相对海洋增加。在这个分压的作用下,大 气中的 巴将溶于海洋中。海洋中的 巴浓度增加,如图1所示的 巴和HCO-之间 平衡将打破,CO和水结合,电离成HCO-和H+。这样,海洋里的HCO浓度将2 33增加;大量的H+补充到海洋里,海洋的pH

6、值将下降。若海洋里有大量的hco3-库存。当植物强烈地进行光合作用,并将合成的有 机物大量沉积到沉积岩里圭寸存起来,大气中的CO将急剧地减少。大气中的CO2 2 减少,导致大气CO分压下降,小于水体里的CO分压,水体中的CO将被释放2 2 2入大气中,从而使水体的CO?浓度降低。若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是水生植物, 它将直接导致水体中CO的急剧减少。2水体里CO的减少,浓度下降,打破CO电离成H+ HCO -之间的平衡,平衡将 向左移动,也就是,H+和HCO-结合,形成CO。形成1摩尔3CO,将消耗1摩尔H+, 大量CO的形成,将消耗大量的H+。这样,将导致水体的pH2值上升。或者简单 地说,植物

7、进行光合作用,消耗CO,将引起水体的pH上升。pH值升高多少, 将与水体的酸度(是水接受羟基离子能力的量度,或者说是中和强碱能力的量 度)有关(王凯雄,2001)。水体的酸度越大,升高得越慢,酸度越小,升高 得越快。若pHCO2vpHv pHHCO3-时,光合作用导致大气或水体中的CO?减少,使pH 值上升。由于pH值上升,水体里CO和HCO-的浓度比例将发生变化:CO的比232值下降,HCO-比值上升。虽然大量的HCO -和H+结合成CO,但CO的光合作用补偿点为0.0050.01%(不3 22同的植物,补偿点有区别,现大气的巴浓度为0.035%)(曹宗巽和吴相钰, 1979,也就是说,只有

8、当大气CO的浓度低于0.0050.01% (体积比)时,绿2色植物才不会再利用大气中的CO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光合作用会使CO在水2 2 体里的分量比值,远小于HCO-;或者说,通过降低CO的浓度比值来提高HCO-3 23的浓度比值。由于光合作用的不断进行,pH将不断升高,直至pH HCO3-vpH。由(7)式可知,pH由CO2和CO32-浓度比值决定。在pH HCO3-vpHv pHCO32-, 光合作用导致大气或水体中的CO减少,会使pH值继续上升。由于pH值上升, HCO -和CO 2-的浓度比例将发生变化:HCO -进一步电离成CO 2-,HCO -在水体里浓 33333度比值下降,C

9、O 2-浓度比值上升。随着水体CO 2-浓度比值的上升,水体CO 2-的3 33浓度增大。因为海水中Ca (或Mg) CO的溶度积公式为(郭锦宝,1997):3Ksp=a Ca2+( Mg2+)(T)Xa CO2-(T)(8)3随着pH值的升高,当CO 2-的浓度和钙、镁等能形成碳酸盐的阳离子的溶度 积大于Ksp时,将造成碳酸盐的沉淀。随着光合作用的不断进行,大量的HCO-电离成CO 2-,形成碳酸盐沉淀。当33HCO-在碳平衡系统中的分量比值较小,不足以产生大量的CO 2-形成沉淀时,pH33值又将继续升高,降低HCO-在碳平衡系统中分量的比值,提高CO 2-在碳平衡系33统中的分量的比值,

10、以提高CO 2-的浓度,以保证碳酸盐能继续沉淀。这时,CO 2-33的绝对浓度没有变,但CO 2-相对HCO -的浓度比值却在不断增大。33光合作用大量吸收CO而持续形成的碳酸盐沉淀,是以不断提高pH值,不断 提高CO 2-浓度相对HCO -的浓度比例来完成的。若不计用来提高pH值所消耗的33那部分CO?,若水体里保证有足够的hco3-供给,光合作用吸收co?而造成碳酸 盐沉淀,也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2tafMg)Mg) co4 +Hi+C0-( 9 J简单地理解就是:光合作用消耗1摩尔CO,形成1摩尔CaCO或MgCO。233若冰川期后,火山喷发和地震等去气作用加强(MeGuire, 199

11、2; Zielinski, et. al.1996),大气CO2浓度增高,当pHHCO3-pHpHCO32-时,由于pH的下降, CO2-相对HCO-分量的比值将下降,HCO-相对CO2-分量的比值将上升。HCO-浓度 的增加,通过CO电离成HCO -和CO 2-与 H+结合形成HCO -而共同完成。当3CO 2- 相对其它分量的比值下降,其浓度3海洋里钙、镁等形成碳酸盐的阳离子乘积 小于Ksp时,碳酸盐的沉淀停止;并且,已形成的碳酸盐沉淀开始溶解。若所有能溶的碳酸盐完全溶解仍不能抵消CO溶解于水造成的pH值下降,海 洋水体的pH值将下降,直至最终大气中的CO浓度、海洋水体里的HCO-浓度23

12、和CO -浓度之间达到平衡为止。2碳平衡系统对地球的作用由于地球的不断去气作用,大气中的CO2,将不断增多,温室效应也将不断 增强。随着地球的不断演化,太阳的光能也越来越强(Canuto et. al., 1983), 当大气中的CO2等温室气体达到一定程度,产生足够强的温室效应,和增强的 太阳光的共同作用,地表的温度就有可能达到或超过水的沸点。这时,海洋里 所有的水,将变成水蒸气,海洋将消失。地球就将和金星一样,继续升温达到 几百度的高温(Phillips, et. al., 2001)。所以,为了防止地球的温度不超过水的沸点,就必须把co2等温室气体的浓 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也就是说,就

13、必须有一个降低CO2等温室气体的机制, 来抵消或降低地球去气作用产生的过多的CO2等温室气体。地球的CO2平衡系统,就能完成这个任务。它将大气中大量的co2通过转化 为HCO3-和CO32-,最终转化为碳酸钙或碳酸镁等碳酸盐岩,重新埋入地壳。 这样,使大气中的CO2浓度不太高,不至于产生水气化点以上的地球表面温度。所以,我们可以说,碳平衡系统,通过将过多的CO2溶入水体,最后将其转 化为碳酸盐岩而埋入地壳,是碳平衡系统对地球的最大贡献。但是,这也同时带来又一个大问题。每1摩尔CO2溶于水,形成1摩尔hco3- 的同时,也形成1摩尔H+; 1摩尔HCO3-形成1摩尔CO32-的同时,再形成1摩尔

14、 H+。每1摩尔CO2,最后变成1摩尔埋入地壳的碳酸盐,同时产生2摩尔H+。所以, 要将大量的CO2转化为碳酸盐岩埋入地壳,必然会产生大量的H+。若这大量的 H+没有其它的机制处理掉,不仅碳系统将CO2转化为碳酸盐岩的过程将不可能 进行,而且会使地球的海洋成为一个pH接近pHCO2(由于碳平衡系统的调节) 的海洋。同时,因为地球地去气作用时,不仅排出大量的CO2,还会排出大量的HC1、HF、HS 和 SO2等酸性气体(Chester, 1993;Wignall, 2001; Sigurdsson, 2000; Tabazadeh and Turco, 1993;陈福等,1997 ;陈福,200

15、0; Allard, 1983)。这些酸 性气体,溶于水形成各种酸根,与金属离子结合,最终转化为卤化盐类或硫酸 盐类化合物。每1摩尔HCl或HF气体,形成1摩尔卤化物盐类(如NaCl或KCl), 将释放出1摩尔H+;每1摩尔HS或SO2气体,最终形成1摩尔硫酸盐(如Na SO), 将释放2摩尔H+。所以,当这些酸性气体,溶于海洋,最终形成卤化物盐类或 硫酸盐类时,也会产生大量的H+。特别是HCl和HF气体,它们产生H+的能力 相当强,即使在pH值接近0时,也还能产生H+。资料显示,火山喷发造成的地 球去气作用形成的火山气体冷却后,pH值接近于0(陈福等,1997; Krauskopf and

16、Bird, 1995; White and Waring, 1963)。因为目前认为,原始大气中的气体, 都是由于地球去气作用形成的(Ozima and Podosek, 1983; Berner,et. al., 1983), 所以,原始海洋形成时,其pH值应很低,接近于0。也就是说,碳平衡系统解决了地球去气作用使大气CO2浓度继续增高的问 题,但同时又和地球去气造成的其它酸性气体一道,产生了一个H+增多,使水 圈变酸(pH值下降)的问题。若真pH值无限下降,最终接近于0,那生命也 肯定不可能生存于地球上,那地球靠什么控制演化过程中的pH值?且听下回 分解。未完,待续。下回预告:地球科学原理之28硅系统平衡对地球的作用参考文献:陈福酸性含矿热液的成因及成矿演化模式地质地球化学,2000, 28(1): 48-52 陈福,王中刚,朱笑青自然界酸性溶液的形成和向成矿溶液演化机理-表生循环 水向成矿溶液演变机理之(二),矿物学报,1997, 17(4): 399-411 曹宗巽,吴相钰植物生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 31-125 郭锦宝.化学海洋学.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7,80-398 王凯雄.水化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257-32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