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时间的脚印(解析版)

上传人:daj****de2 文档编号:163005095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6.3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8课 时间的脚印(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8课 时间的脚印(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8课 时间的脚印(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第8课 时间的脚印(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8课 时间的脚印(解析版)(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 8 课 时间的脚印、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犹豫(yb)砂砾(le)掀起(xian)B 崩 落(beng)腐蚀(shQ犀牛(xT)C.吹拂(珀)宝臧(cang)滴漏(l6u)D.沉淀(ding)粗糙(cao)帷幕(wei)【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 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可以归纳整理,分别列出不同词语下的不同读音 系统性地复习。B项正确。其他各项错误的应更正为:A项“砾”应读li。C项“藏”应读zango D项“淀”应读diano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踪迹琥珀歪斜B烘烤

2、孔隙覆盖C.陆续山涯低洼D即使掸去垫高【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 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 词语的意思。 C 项错误,书写错误的词语应更正为: “涯”应为“崖”。3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装置滴漏搬运磨损B.裂缝堆积烘考陆序C.扫帚浑浊湖泊沟壑D.低洼颗粒歪斜包裹【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 词语的意思。B项有错别

3、字,书写错误的词语应更正为:“烘考”的“考”应为“烤”,“陆序”的“序” 应为“续”。4下列对课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本文是一篇记叙文,其主要任务是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目的是说明认识岩石这一奇异功能所具 有的重要意义,激发青少年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B文章根据大量的事实和科学原理,对为什么岩石能记录时间,岩石怎样记录时间,岩石记录时间的意义等问 题,作了深入浅出的说明,把科学道理说得有声有色。C. 本文从形式上看,拟人化的题目,别具一格的题记和衔接紧密、过渡自然、内容生动具体的正文相互映衬, 浑然一体。D. 课文由人记录时间的方式引出岩石记录时间的方式。这样由人们熟知的事物导入

4、对未知事物的说明既 自然又有吸引力,能体现作者构思的巧妙。【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 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逐项进行即可。A项理解有误,本文是一篇阐释事理的说明文。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大自然中的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在运动着:这里在死亡,那里在生长这里在建设,那里在破坏。B. 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泥沙越积越厚。C. 这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因为地壳下沉,使原来靠岸的地方变成了海洋的中心。D. 还有一些“象”和“犀牛”都长上了长长的毛,这准是天气冷了,说明了“第四纪”冰河时期的

5、来临。【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标点的正确使用与修改能力。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 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要做到结合 语境,准确规范地使用标点。A项使用错误,“生长”一词后面的省略号应改为分号。点睛: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要牢固掌握常用的标点符号 及使用方法,其次要善于仔细分析题中语段的语境,最后运用平时积累的标点符号的作用去解 答题目。比如问号的运用要注意是不是表示疑问语气,如果有疑问词,但不表示疑问语句,就 不是疑问句。6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拟人手法的一项是( )A. 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

6、爬来了,碎石、沙砾、泥土被它们带着,开始了旅行。B. 特别是刮风沙的时候,就像砂轮在有力地转动,岩石被磨损得光溜溜的,造成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C. 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D. 如果我们熟悉了这些石头的历史,便有可能踏着历史的脚印,一步一步地走向地下的宝库。【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要求考生自己审读文句,独立体会出作 者所运用的修辞。不仅如此,还要求考生对修辞手法运用的合理性做出判断,要注意平时对修 辞方法的判断练习。B项的修辞方法是比喻。7. 填在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项是( )个真正的读者应具备基本的判断力和鉴赏力

7、,能够辨识一本书的优劣,本能地拒斥劣书,倾心好书。一 旦你的灵魂足够丰富和深刻,你就会发现,你已经上升到了一种高度,不能容忍那些贫乏和浅薄的书了。(1)当然,灵魂的品质是可以不断提高的,读好书也是提高的途径,二者之间有一种良性循环的关系。(2)只要坚持这个标准,灵魂的品质对书的判断力就自然会同步得到提高。(3)这种能力部分地来自阅读经验,但更多地源自一个人灵魂的品质。(4)重要的是一开始就给自己确立一个标准,每读一本书,一定要在精神上有收获,能够开启你的心智。A. (1)(3)(4)(2)B.(2)(1)(4)(3)C.(2)(4)(3)(1)D.(3)(1)(4)(2)答案】 D【解析】此题

8、考查学生排列语序的能力。做本题时注意上下的过渡和衔接,语言要简明、连贯、得体。注 意语段中的表示时间的词语。具体方法是紧紧抓住“序”字做文章,先确定中心句;然后再梳理各句之间的关 系,如果有关键词的一定要抓关键词;最后逐句推敲,看整段是否符合一定的顺序。文段开头提到“判断力 和鉴赏力”,(3)句中的“这种能力”与其衔接,所以(3)为首句;(1)句就(3)句中的“灵魂的品质”展开 论述,应该放在(3)的后面;(2)句中的“这个标准”指的就是(4)句中的“每读一本书,一定要在精神上有收获,能够开启你的心智”,所以(2)句应该放在(4)句的后面。故选 D。8. 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A. 滴

9、漏宗迹低洼海枯石滥C.光蹓蹓扫帚沙砾浑浊)B. 悬崖裂缝烘烤 吹拂D.山麓沟壑石碳纪鹅卵石答案】 A详解】A. 两个错别字:宗 一踪迹,海枯石滥海枯石烂;B. 没有错别字;C. 一个错别字:光蹓足一光溜溜;D. 个错别字:石碳纪石炭纪;故选 A。9.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音或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bo)着一支白蓬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拨前蒿(gao),阿发拨后 蒿(gao)。B.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pan),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C. 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个迁徒(xi)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D. 在山麓、

10、沟壑(he).河谷、湖泊、海洋等比较低洼的地方,有许多泥沙不断被留下来,它们填充着湖 泊(po),垫高了河床。【答案】D【详解】A. 白蓬白篷,拨 拔,蒿篙;B. 羁绊( pan) ban;C. 迁徒迁徙;故选 D。10.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出,就是一幅画。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画。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A. B. C. D. 【答案】 B【详解】排列组合先看选项确定首句范围。本句

11、首句为或其中一个。按照总括性句子放在前面的原则,可判断的总括性更强,是对园林艺术当中的窗子的一个总的概括,即窗 子很重要。那么,窗子为什么重要以及哪里重要呢?按照逻辑选项可知,原来窗子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有了 窗子,内外就发生了交流,所以之后应是句。接下来再具体围绕有了窗子之后的内外交流的具体例子来 阐述,这就是行文逻辑。故选Bo11下列语句的组合,语意连贯的一项是()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这个宇宙到处都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 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

12、的友好问候吗?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排序题主要看以下三点:1、是否同一。话题是否同一,句式是否同一,意思是否同一。2、是否呼应。整体语段是否呼应,局部前后词语的暗示或句子逻辑关系是否呼应。3、是否协调。整体情 境是否协调,局部音节是否协调。此题注意是总提,提出问题;是回答提出的问题;从反面提出进 行论述;从声音的角度论述。因此选Co1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我国石油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一旦中东地区局势出现动荡,我国的燃油市场也将随之出现波动。B. 我们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

13、,让他们在亚太市长峰会期间各显其能,使来宾们从中感受到中国 青年的友好。C. 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我们学校的语文教师,调到北京去了。D. 他清楚地记得,一周前,一个人背着一个黑色的皮包,从这条小路匆匆地走进村子,径直走进了王明那 有些破败的小院。【答案】 D【解析】试题分析:A项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自给”的主语是“石油”,应改为“生产的石油”。B项把 状语错放在定语的位置上。将“充分”调至“发挥”前,并删掉“的”。C项多项定语语序不当。多项定语的语序 一般为:表领属性的或表时间、处所的;指称或数量词;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 语;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另外,带“的”的定

14、语应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正确语序:我们学校的一位有 20 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语文教师。13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当时的森林多生长在水陆交汇的沼泽附近,树木死后遗骸沉入水下,与空气隔绝,可以防止被氧化分解。 总之这些植物遗骸年复一年堆积在地层中,经过3亿年的化学、物理作用,最终变成了黑漆漆的煤炭。 为什么石炭纪能出这么多煤?有些科学家猜测,石炭纪时的真菌、细菌,或许还没有能力分解树木里的木质素数百万年的稳定气候,又使一代代植物在当地周而复始地生长,大量堆积。A. B. C. D. 【答案】B【详解】仔细阅读每一句话,论述的中心是“为什么石炭纪能出这么多煤? ”。故需要排

15、在最前面。这样可排除AD 两项。第句的“当时”承接句中的“石炭纪”可排除C。按照B的顺序仔细阅读检查验证即可。【点睛】1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B. 是否拥有努力向上的热情,是一个人年轻的标志之一。C. 为营造全区“壮族三月三”良好的节日气氛,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决定全区放假两天。D. 家庭和学校对孩子安全问题的过度关注,反而会降低孩子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答案】 C【分析】【详解】A. 缺少主语,去掉“经过”或“才使”;B. 两面对一面,删去“是否”;D. 搭配不当,去掉“和能力”;故选 C。15下列句子中省略

16、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 湖边、海边形成的岩石就常常是这样的。B. 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泥沙越积越厚。C. 时间是没有脚的,而人们却想出了许多法子记录下它的踪迹,用钟表、用日历D. 在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标点的正确使用与修改能力。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 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要做到结合 语境,准确规范地使用标点。A项使用错误,这里不构成省略,所以不需要省略号。二、填空题16. 预习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本文的体裁是什么?其说明对象是什么?(2)这篇课文主要

17、介绍了哪些知识?(3)对本课内容,我还有这样的疑惑:【答案】(1)科普小品。岩石记录时间的方法和内容。(2)岩石是 大自然记录时间的工具岩石记录时间的方法,岩石记录的内 容,研究岩石记彔的大自然的文字的意义。(3)略【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学生要把握关键情节,注意标志性词语,尽量利用文本中 的信息。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进行分析理解即可。注意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要全面,句子 要简洁顺畅。17. 任选角度,赏析下列句子。(1)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不经 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岩石在最初生成的时候,像书页

18、一样平卧着,一层层地叠在一起,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答案】(1)将“炎热的阳光”“严寒的霜雪”“风”“雨”等对岩石的破坏 说成是“攻击”,仿佛是有意识的行为。 这样,就强化了它们与 岩石的敌对性,形象地说明了岩石“无时无刻不经受着磨难”。 (2)用“躺”形容 岩石的生成状态,化动为静,准确而又形象地 说明了岩石的形成过程。【解析】 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 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 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本题可以结合拟人的修辞方法来赏析 句子

19、。三、字词书写18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低洼( _)烘烤( _ 腐蚀( )山麓( )沟壑( _)粗糙( _ 琥珀( )龟裂( )楔形文字( _【答案】wahongshiluhecaopojunxie【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字音字形。这里需要注意“麓”、“壑”、“糙”、“珀”的读音,这几个字是易错字;“龟”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读“jUn”,“楔”是一个生字,注意与“锲”的读音区分开。19辨析形近字。沙 li ()dan () 子闪 shuo ()chan( )娟【答案】 砾 烁 掸婵【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形近字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 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辨析

20、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 思。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沙砾。20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pao()舌1沟 he()jiao ()结xie ()形文字扫 zhou( 【答案】 刨 壑 胶 楔 帚【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 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 词语的意思。本题需要注意的字是:壑。21给下面的多音字注音。藏磨隐藏( _)磨损( _)宝藏( _)石磨( _)【答案】cang zangmo mo【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多音字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

21、音的识记 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词语的具体意 思来推断它的读音。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时间的脚印(节选)陶世龙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有一种很粗糙的石头,叫作“砾岩”。你可以清楚地看到,砾岩中包含着从前的鹅卵石。这说明了岩石 生成的地方,是当时陆地的边缘,较大的石子不能被搬到海或湖的中央,便在岸边留下了。可是,有时候, 在粗糙的岩石上覆盖着的岩层,它里面的物质颗粒却逐渐变细了,这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因为地壳下沉, 使原来靠岸的地方变成了海洋的中心。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石头颜色的不同,也常常说

22、明着地球上的变化。红色的岩石意味着当时气候非常炎热,而灰黑色常常 是寒冷的表示。如果这里的石头有光滑的擦痕,那很可能从前这里有冰河经过。古代生物的状况,在岩石中更有着丰富的记录。许多生物的尸体由于和泥沙埋在一起,被泥沙紧紧包 裹住,没有毁灭消失,而让别的矿物质填充了它的遗体,保留了它的外形甚至内部的构造。在特殊的情况 下,某些生物的尸体竟完整地保存下来了,如北极冻土带中的长毛象、琥珀中的昆虫。所有这些都叫做“化 石”。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例如,很多地方都发现了 一种海洋生物三叶虫的化石。它告诉我们,在6亿多年前到5亿多年前的那 个叫作“寒武纪”的时代,地球上的海

23、洋是多么宽广。许多高大树木的化石告诉我们,有一个时期地球上的气 候是温暖而潮湿的,这是叫作“石炭纪”的时代的特征。还有一些“象”和“犀牛”都长上了长长的毛,这准是天 气冷了,说明了“第四纪”冰河时期的来临。自然界某些转眼就消逝的活动,在石头上也留下了痕迹。如雨打沙滩的遗迹,水波使水底泥沙掀起的 波痕,古代动物走过的脚印和天旱时候泥土龟裂的形象22请从选文中概括出岩石保存的历史痕迹。23. 指出第段的主要说明方法和作用。24. 第段中加点词“很可能”可否去掉?并说明理由。【答案】22. 地壳的运动;气候的变化;古生物的状况;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23. 举例子,具体说明了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

24、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24. “很可能”表示“从前这里有冰河经过”是一种猜测,如果去掉就太绝对,不符合事实。 【分析】22.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根据第三段中的“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可得:地壳的运动。根据第四段中的“红色的 岩石意味着当时气候非常炎热,而灰黑色常常是寒冷的表示”可得:气候的变化。根据第五段中的“古代生物 的状况,在岩石中更有着丰富的记录”可得:古生物的状况。根据第六段中的“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 展过程”可得: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23.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细读第七段可知,本段列举了三叶虫化石、树木化石的具体实例,这是举例子的说明 方法。联系第六段可知,这两处举例具体有力地

25、说明了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 展过程。24.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很可能”表示猜测,在句中表示“从前这里有冰河经过”只是作者的一种猜测,并没 有科学实据。如果去掉,语意过于绝对,与事实不相符,“很可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所以不能去 掉。【点睛】解答信息筛选与整合题,通常的做法是:提取综合,重组输出。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1)从文中准确 而迅速地捕捉、筛选、提取出所需的信息;(2)合理地概括信息;(3)按照一定的要求加工信息。在提取 信息过程中要注意,有时如果文段中是几层并列的内容,就需要把几个意思联结,归纳出一个主要意思; 如果文段中有结构类似的词语、短语或者

26、句子,那么这些往往是所要找的几个要点。其次还可以抓住关键 的标志词寻找要点,如“除了”“还有”“另外”等。课外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穿山甲蒋志刚穿山甲在古籍中又称“鲮鲤”。传说鲮鲤身披坚硬鳞甲,居山穿石,故名穿山甲。A穿山甲属于哺乳纲鳞甲目鲮鲤科。穿山甲全身被覆厚厚的由角蛋白组成的甲片,头部呈圆锥状,背部 隆起,腹部平坦,四肢粗短,尾长。全球共有8 种穿山甲, 在中国的主要是中华穿山甲,分布在长江以南 各省。 B不同穿山甲的生态习性有差异。穿山甲可以跑得非常快,也能下水游泳。中华穿山甲是陆栖动物,行走 时腹部贴近地面;而分布在非洲的树穿山甲却能上树活动,靠它锋利的长爪和长长的尾巴抓住树干保

27、持平街。 树穿山甲既能在树上采食,也能在地面上采食。生活在斯里兰卡的印度穿山甲在热带雨林的树冠中活动, 捕食被树冠中花朵和果实所吸引的蚂蚁,全身甲片发黑,长长的尾巴能抓握树枝干。 CD 穿山甲生活在灌丛、草地、稀树草原、河岸林地、 农田和弃耕地,一般生活在蚂蚁和白蚊较多的生 境。中国南方丘陵地带是中华穿山甲的典型生境。冬季,中华穿山甲在地下洞穴过冬,洞穴通常在白蚁巢 附近,以保障穿山甲越冬有充足的食物。穿山甲是夜行性动物,白天一般在洞穴中睡觉,夜间才出来活动。所以穿山甲一般行踪诡秘,很难观 察。 穿山甲视力差,但是嗅觉与听觉发达。它通常将长长的爪子折叠在掌中,靠前掌的外侧支撑着,慢慢 地挪动四

28、肢。穿山甲外出活动时,会不时用后肢和尾巴支撑而站 立起来,抬起前肢,凭敏税的嗅觉在空中 嗅闻,察觉到天敌的气味后,它会迅速逃跑。穿山甲主要吃蚂蚁和白蚊,偶尔也吃苍蝇、蟋蟀、蚯蚓、昆虫幼虫、蜜蜂等无脊椎动物。一旦嗅闻发 现蚁巢后,穿山甲会用前足利爪机开土层,挖开蚁窝,然后伸出粘满黏液的长舌漆食妈蚁。穿山甲的舌头 完全伸出时,比它的体长还要长,因此它可以捕食到藏在地下很深的蚂蚁和白蚁。穿山甲不捕食时,会将它 长长的舌头缩回到胸腔。穿山甲有特殊的肌肉,能关闭鼻腔和耳道,口腔咽部也有特殊的肌肉结构来关闭 食道。这样,吞下的蚂蚊就无法逃脱了。穿山甲的食性决定了它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它能控制白蚁和蚂蚊。

29、据估计,一只成年穿山甲一年能吃掉7 000万只白蚁或蚂蚁。由于生境破坏、人类捕杀,中华穿山甲分布范围大大缩小,多呈零星分散的状态,不少地区已局部绝 迹。 尽管人们投入很大的精力饲养穿山甲,希望能繁殖穿山甲,但是穿山甲很难人工饲养。目前仅有数例 人工饲养穿山甲繁殖成功的报道。(摘自知识就是力量2017年第 5 期,有删改)25本文围绕穿山甲依次介绍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请根据你对文章的了解,补全下面的空白。 本文介绍了穿山甲名称的由来、及生存现状。26下面这句话是从上文中摘选出来的,你认为它应放在原文A、B、C、D中的处。在中国,还发现过马来穿山甲和印度穿山甲, 它们仅分布在云南西南部,很少有人见过

30、。27文章第三段主要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 好处?28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据统计,一只成年穿山甲一年能吃掉7 000万 只白蚁或蚂蚁。29穿山甲鳞片是一味药用价值很高的中药材,有活血通络、消肿排胺、祛风止痛等特殊功效。因此,穿山 甲遭到人类的过量捕杀而濒临灭绝。对此,你有何看法?【答案】25种类与分布 生态习性 食性26B27作比较。通过将中华穿山甲、树穿山甲与印度穿山甲进行对比,突出说明了不同穿山甲的不同生活习性。28“据估计”一词表估算,说明“一只成年穿山甲一年能吃掉7 000万只白蚁或蚂蚁”只是估箅出来的结果,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29示例:应该保护穿山甲

31、,避免其灭绝。可以尝试着换其他物种人药来代替.穿山甲的鱗片,比如一些植物 也有同样的药用功能。【分析】 2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语 言,把握中心句。看到题目首先要在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找到 关键语句,然后根据这些语句将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提取出来做答。本文介绍了穿山甲 名称的由来、种类与分布、生态习性、食性及生存现状。26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句子的位置,要求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 密。解答这类补写填空题目,关键就是认真研究分析上下文,通过对材料的勾画、归纳等手段, 确定所补写句子的位置。根

32、据这句话与上下文间的联系可以确定B项正确。27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 然后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来分析说明方法,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者文段的内容所体现出来 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作用即可。第三段用作比较的方说明方法,说明了不同穿山甲的不同 生活习性。28本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掌握。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体现在修饰,限制性词语的选用 上。主要是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等方面的修饰限制性副词和数量 词等词语。回答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题目一般包括三个方面:观点+论证+结论。其中论证要从 正反两个方面来论证,先正面解析某个词语的本义及在句中的含义,再从反面说明如果去掉就 成了什么情况,与事实不符,要充分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据估计”一词表估算,体现了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29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决此类 题型,要注意写出感悟最深的一点;绝对不能脱离文章内容。要运用议论性的语言,语言通顺、 有条理。应该保护穿山甲,避免其灭绝。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