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类资料:植物保护学通论打印1

上传人:努力****83 文档编号:163002876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4.1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农业类资料:植物保护学通论打印1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农业类资料:植物保护学通论打印1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农业类资料:植物保护学通论打印1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农业类资料:植物保护学通论打印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类资料:植物保护学通论打印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章 绪论1.植物保护: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以经济、科学的方法,保护人类目标植物免受生物危害,提高植物生产投入的回报,维护人类的物质利益和环境利益的实用科学。2.植物保护的对象:在广义上指在特定时间和地域范围内人类认定有价值的不同目标植物;在狭义上指人类的栽培作物,农业上一般用狭义的概念。3.植物保护的目的:采取适宜的措施和策略,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避免生物灾害,最终提高植物生产的回报,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4.有害生物:指那些危害人类及其财产利益的生物。5.植物保护的方式:防是指阻止有害生物与植物的接触和侵害;治是指有害生物发生流行达到经济危害水平时,采取措施阻止有害生物

2、的危害或减轻危害造成的损失7.过度使用农药所出现的3R问题:农药残留;有害生物再猖獗;有害生物抗药性。8.植物保护方针: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第二章 植物病害1. 植物病害:植物由于致病因素的作用,正常的生理和生化功能受到干扰,生长和发育受到影响,因而在生理或组织结构上出现种种病理变化,表现各种不正常状态即病态,甚至死亡的这种现象。2.病害三角:植物、环境和病原物。(农业管理)3.伤害:由于虫伤、雹伤、风灾、电机及各种机械损伤对植物造成的破坏没有一个逐渐变化的病理过程。4.症状:植物受病原物侵染或不良环境因素影响后在组织内部或外表显露出来的异常状态。病状(是指植物本身外部和内部表现出的异常状态)

3、病征(是指病原物在植物病部表面形成的结构)。病状类型: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病症类型:霉粉(白粉病和黑粉病)锈(白锈病)、粒状物、脓状物。5.植物病害类型:根据致病因素的性质分为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8、植物病原物主要包括哪五大类群:真菌、原核生物、病毒、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活体营养生物:在自然界只能从寄主活的细胞和组织中获取养分的生物。(专性寄生物)死体营养生物:从死的寄主组织或有机质中获取养分的生物9.真菌:是一类营养体通常为丝状体,具细胞壁,异养型,以吸收的方式从外界获取营养,通过产生孢子进行繁殖的真核生物。 营养体:真菌营养生长阶段所形成的结构。典型的营养体称为菌丝。菌丝成

4、丛或交织成团的丝状体称为菌丝体。低等真菌菌丝没有隔膜,高等真菌菌丝有隔膜。10吸器:菌丝体在寄主细胞内形成吸收养分的特殊结构。11.菌丝组织体:真菌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可形成疏松或紧密的菌丝组织,三个变态结构:菌核、子座和菌索等。12.真菌的繁殖方法分:无性繁殖:指真菌不经过核配和减数分裂,产生后代新个体。无性孢子包括3类: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有性繁殖:性细胞或性器官通过细胞核结合和减数分裂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三个过程。有性孢子包括5类:休眠孢子囊、卵孢子、接合孢子 、子囊孢子 、担孢子 13.植物病原物真菌的主要类群:原生动物界(根肿菌门)、色菌界(菌物界)、真菌界

5、。14、原生动物界中与植物病害有关的是根肿菌门15.色菌界:与植物病害有关的是卵菌门,二倍体,卵菌营养体大多是发达的无隔菌丝体;无性繁殖形成游动孢子囊,有性生殖时藏卵器中形成1至多个卵孢子。包括腐霉菌、疫霉菌(马铃薯晚疫病的致病疫霉)、霜霉菌(十字花科植物霜霉病)。16.真菌界:分为壶菌门、接合菌门、子囊菌门、担子菌门、无性菌门。壶菌门:营养体:单细胞或无隔菌丝体。无性繁殖产生游动孢子囊,有性繁殖产生休眠孢子囊。如引起玉米褐斑病的玉蜀黍节壶病。接合菌门:无隔菌丝,无性孢囊孢子,有性接合孢子。如引起甘薯软腐病的葡枝根霉。子囊菌门:有隔菌丝,无性分生孢子,有性子囊孢子和子囊。子囊果的类型:闭囊壳、

6、子囊壳、子囊盘、子囊座子囊菌类型:外囊菌(引起桃缩叶病的畸形外囊菌)、白粉菌(引起麦类白粉病的禾布氏白粉菌)、子囊壳菌(引起麦类赤霉病的玉蜀黍赤霉)、子囊腔菌(引起里黑星病的纳雪黑星菌)、子囊盘菌(引起油菜菌核病的核盘菌)。担子菌门:菌丝体发达,分隔分枝,细胞一般双核。无性繁殖除锈菌产生无性孢子外,其余很少产生无性孢子,有性繁殖产生担子和担孢子。分为:黑粉菌(引起小麦散黑穗病的黑粉菌)和锈菌(小麦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产生:性孢子,锈孢子,夏孢子,冬孢子,担孢子转主寄生:锈菌的两种菌丝体在两种分类上不相近的植物上寄生无性菌门:菌丝发达,分隔、分枝,无性繁殖产生各种类型的分生孢子,只有无性态

7、。分为丝孢菌(引起稻瘟病的灰梨孢、棉花黄萎病的大丽轮枝孢)、黑盘孢菌、球壳孢菌(黄麻秆枯病),无孢菌(纹枯病)。载孢体:着生分生孢子的机构:载孢体类型:孢梗束,分生孢子梗,座,盘,器17.原核生物:无核膜包被的单细胞生物。主要分类:革兰氏阴性菌(染色为红色)、革兰氏阳性菌(染色为紫色)菌原体。多以裂殖的方式进行,菌原体还可以芽殖方式进行,繁殖速率很快。可发生形态、生理和致病性变异。变异方式:突变、接合、转化和转导。18.病毒:一类非细胞形态的具有侵染性的专性寄生物。常见病毒病:水稻条纹叶枯病,大豆花叶病,烟草花叶病毒,小麦土传病毒病.19传播:植物病毒从一植株转移或扩散到其它植物过程.介体传播

8、:主要有昆虫、螨类、线虫、真菌、菟丝子等。植物病毒可分为口针型、循回型、增殖性病毒)非介体传播:机械传播、无性繁殖材料和嫁接传播、种子和花粉传播。20.寄生性植物:因缺乏足够叶绿素或某些器官退化而寄生生活的植物。茎寄生和根寄生:桑寄生和菟丝子;列当。半寄生和全寄生:桑,桷斗寄生;菟丝子和列当。25.病原物的侵染过程:从病原物与寄主接触,侵入到寄主发病的连续过程,又称病程。四个时期;侵入前期(病原物侵入前已与寄主植物存在相互关系并直接影响病原物侵入的时期,该时期是阻止病原物侵入和发展的有利时期。)、侵入期(是从病原物开始侵入寄主到侵入后与寄主建立寄主关系的一段时间,以湿度和温度影响最大。侵入途径

9、:直接侵入(线虫,真菌,寄生性植物)自然孔口侵入(细菌,真菌),伤口侵入(病毒细真菌)潜育期(是从病原物侵入寄主并建立寄生关系到寄主表现症状前的一定时期发病期(在发病最适温度范围内,温度愈高,愈有利于病斑扩展和孢子形成。)。26.局部侵染:病原物扩展的范围局限于侵染点附近的细胞和组织,所形成的病害称为局部性病害27.系统侵染:病原物可从侵染点扩展到寄主的其他部分或全株,所引起的病害称为系统性病害。28.病害循环:侵染性病害从寄主植物的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季节再次发病的过程。三个环节:1病原物的越冬或越夏:寄生,腐生,休眠。越冬和越夏:病原物以一定方式在特定场所渡过不利其生存和生长的冬

10、季和夏季的过程。场所:种子苗木和无性繁殖材料、田间病株、病株残体、土壤、粪肥、昆虫和其它介体。2病原物的传播:气流传播(真菌,小麦白粉病,稻瘟病),雨水传播(细菌)、昆虫(病毒)或其他生物传播、人为因素传播。3初侵染:越冬或越夏的病原物,在植物一个生长季节中最初引起的侵染。再侵染:初侵染植物上病原物产生的繁殖体,经过传播,又侵染植物的健康部位或健康的植物。单循环病害:只有初侵染,没有再侵染的病害。积年流行性病害(水稻恶苗病稻曲病),在植物的一个生长季节只有一个侵染过程,一般潜育期较长,防治:消灭初侵染源多循环病害:一个生长季节中具有初侵染和再侵染的病害。单年流行性,一个生长季节多个侵染过程,一

11、般潜育期较短,再侵染不断(稻瘟病,白叶枯,小麦条锈病,白粉病)29.柯赫法则:判定侵染性病害及病原物病原性的通则。步骤:感病植物上伴随有病原物;在培养基上可分离培养;回接表现相同症状;再分离培养到相同病原物。30.侵染性病害特征:真菌(坏死、腐烂、萎蔫,少数为畸形,病征:霉粉粒锈状物,气流传播细菌(坏死腐烂萎蔫瘤肿,常菌脓溢出,流水传播);病毒:昆虫传播(花叶、黄化、矮化、皱缩、丛枝等)菌原体(黄化、矮化、丛枝、花变叶及果实畸形等);线虫(植株矮小、叶片黄化、局部畸形和根部腐烂等)第三章 植物虫害1.虫害:危害各种植物的昆虫和螨类,通称为害虫,由它们引起的各种植物伤害称为虫害。2.昆虫的特征:

12、昆虫属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是体躯分为头、胸、腹3段,生有6足4翅的动物。具体表现为:体躯由一系列体节所组成,明显分成头、胸和腹3个体段。 头部着生有口器、1对触角、1对复眼和0-3个单眼。是感觉和取食的中心。 胸部分为前胸、中胸和后胸3节,各节上着生有胸足1对,中、后胸一般 各有1对翅。是运动中心。 腹部一般由9-11个体节所组成,末端生有外生殖器,有的还有1对尾须。是新陈代谢和生殖中心。昆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变态现象。3.昆虫的头式:下口式、前口式、后口式。4.昆虫的触角:,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5.昆虫的眼睛:单眼和复眼。复眼是主要视觉器官,由许多小眼组成,对光较为敏感。单眼构造

13、比较简单,只能辨别光的方向和强弱,不能成像。单眼分为背单眼和侧单眼。6.昆虫的口器:昆虫的取食器官。按食性和取食方式的不同分为咀嚼式口器(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和舌五个部分)、刺吸式口器、虹吸式口器、锉吸式口器、舐吸式口器。7.昆虫胸部的基本构造:胸部是昆虫体躯的第二体段,由前胸、中胸和后胸三节组成。每胸节各具一对附肢,即前足、中足和后足;多数昆虫中、后胸还各具一对翅。胸部通常还具有两对气门,位于中、后胸两侧的侧板上。 8.昆虫的足:足是昆虫体上最典型的附肢,位于体节的侧腹面。着生于昆虫胸(腹)部的足称胸(腹)足(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 、前跗节)。足的类型:步行足(步行足、瓢虫、叶甲

14、、蝽象);跳跃足(蝗虫、蟋蟀、跳甲后足);捕捉足(螳螂、猎蝽的前足);开掘足(蝼蛄、金龟子的前足);游泳足(仰泳蝽);抱握足(雄龙虱的前足);携粉足(蜜蜂);攀缘足(虱子)9.昆虫的翅膀:昆虫的翅一般为三角形,有3个边和3个角。同时为了适于翅的折叠和飞行,翅上常发生一些褶线,通常还可分为若干区。翅膀的类型有:膜翅(蚜虫、蜂类、蝇类);鞘翅(金龟甲、叶甲、天牛);复翅(蝗虫、蝼蛄、蟋蟀);半鞘翅(蝽象);鳞翅(蝶、蛾类);缨翅(蓟马);毛翅(石蛾);平衡棒(蚊、蝇、介壳虫雄性的后翅、燃翅虫的前翅)10.昆虫的腹部:由9-11节组成,包藏着昆虫主要的内脏和生殖器官,末端有尾须及外生殖器,两侧有气门

15、,雄性外生殖器为鉴定种依据,即交配器11.昆虫的内部器官按其功能主要分为:消化、排泄、呼吸、循环、生殖、神经和激素调控系统。消化系统:由纵贯体腔中央从口到腔门的一根消化道及与消化腺组成,功能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昆虫的主要排泄器官是马氏管,是一些浸浴在血液里的细长盲管,开口在消化道中肠和后肠的交界处,玉肠管相同,高等作物的肾。排出含氮废物。呼吸系统:由许多富有弹性和一定排列方式的气管组成,由气门开口于身体两侧。昆虫的呼吸作用主要靠空气的扩散作用和虫体呼吸运动的通风作用来完成的。高温条件下进行熏蒸杀虫,效果好且节约用药量。昆虫的循环属开放式循环,由背血管(主体)和心脏组成,昆虫的血液不能输送氧气,

16、主要作用是运送养分至全身各组织,并将废物送入排泄器官。杀虫剂直接影响循环系统表现为:某些无机盐类可使昆虫血细胞发生病变,烟碱类能扰乱血液的正常运行,除虫菊素和氰氢酸能降低昆虫血液循环的速率。昆虫的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和周缘神经系统所组成。昆虫的雌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生殖腔、附腺、受精囊等部分组成。在测报工作中,常通过解剖雌成虫的内生殖器官,观察卵巢发育进度,作为预测害虫的产卵量、为害时期、发生量以及迁飞等的依据。利用不育技术防治害虫已在近几十年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方法有射线不育、化学不育和激素不育等。昆虫激素是虫体内腺体分泌的微量化学活性物质,支配和协调昆虫的生长发育和行为

17、活动。内激素内分泌器官分泌于体内,作用于其它的内部器官和腺体。外激素外激素腺体分泌外激素分泌物由昆虫排于体外,作为种内个体间传递信息之用,故又称信息素。12.昆虫的生殖方式:两性生殖、孤雌生殖、卵胎生、多胚生殖。两性生殖:昆虫普遍进行的一种生殖方式,又称两性卵生,即经过雌雄交配,精子与卵子结合后,雌虫产下受精卵,再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孤雌生殖:又称单性生殖,即雌虫不经过受精或未经受精的卵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卵胎生:又称孤雌胎生,指雌虫未经受精的卵在母体内依靠卵黄供给营养,进行胚胎发育,直至孵化为幼体后才从母体中产出。多胚生殖 :1个卵在发育过程中可分裂成2个以上的胚胎,最多可达30

18、00个,每一个胚胎发育成一个新个体。13.变态:昆虫在胚后发育过程中,昆虫的外部形态和内部器官等方面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从而形成几个不同的发育阶段或虫态,这种变化称作变态。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阶段。不完全变态:昆虫的一生只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14.昆虫个体发育阶段:卵期、幼虫期、蛹期、成虫期。卵期:昆虫的个体发育阶段卵期,卵自产下后到孵化所经过的时间。卵壳的表面具有各式刻纹,其主要化学成分为骨蛋白和蜡质,一般杀虫剂难以进入。幼虫期:昆虫从卵孵化为幼虫或若虫(不全变态)到变为蛹或成虫(不全变态)之前的整个发育阶段。蛹期:全变态昆虫从幼虫变为蛹到羽化为成虫所经过的时间。蛹

19、是全变态昆虫由幼虫变为成虫过程中的一个过渡虫态。分为:离蛹(附肢和翅不紧贴蛹体上,可以活动,腹节能自由活动)、被蛹(相反)、围蛹。成虫期:成虫羽化后至死亡所经过的时间。羽化:全变态昆虫的蛹或不全变态的末龄若虫脱皮变为成虫的过程称羽化。补充营养:昆虫羽化后,其生殖腺尚未成熟,还需要取食以获得卵巢发育所需的营养。产卵前期:成虫羽化到产第一批卵之前的时间。性二型:昆虫反应身体结构和功能特征的某些变量在两性之间常常出现固有的和明显的差别,使人们能够以此判断昆虫的雌雄。(雌雄两性形态上的差异)15.昆虫世代:昆虫的卵或若虫,从离开母体发育到成虫性成熟并能产生后代为止的个体发育史,称为一个世代。完成一个世

20、代所需要的时间为世代历期世代重叠:多化性昆虫常由于成虫产卵期长,或越冬虫态出蛰不集中,而造成前一世代与后一世代同一虫态同时出现的现象。局部世代:一种昆虫在同一地区具有不同化性的现象。16.昆虫的生活史:昆虫的生活史又称生活周期,是指昆虫个体发育的全过程。年生活史:一年中昆虫个体发育的全过程,称为年生活史或生活年史。作用:揭示害虫发生规律;找出害虫生活史中相对薄弱的环节,从而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通过室内饲养与田间系统调查相结合进行生活史研究。17.昆虫的生物学习性:休眠滞育假死性趋性多型现象食性群集性迁移休眠:昆虫在其年生活史的某一阶段,由于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常引起生长发育停止,不食不动,环境

21、条件一旦转变为适宜,则生长发育迅速恢复正常状态的现象。滞育:某些昆虫在一定的季节、一定的发育阶段,不论环境条件适合与否,而出现生长发育停止,不食不动的现象。滞育可分专性滞育和兼性滞育两类. 引起昆虫种群中50%个体进入滞育的光周期界 限称为临界光周期。假死性:昆虫建立在神经反射活动基础上的一种对外来刺激作用所作的运动反应。这是昆虫逃避敌害的一种自卫式反应。趋性:昆虫对外界环境刺激所表现的或趋或避的反应,是一种无条件的反射。趋性分为趋光性、趋化性、趋温性、趋湿性、趋(颜)色性等。多型现象:有些昆虫除成虫期有性二型现象外,同一性别还分化成不同的形态,具有不同的生活习性的现象。食性:昆虫由于种类繁多

22、,通过自然选择,各自形成了特有的取食习惯和范围,这种对食物的选择性。通常按取食的食物类别可分为植食性、肉食性、腐食性和杂食性。群集性:同种昆虫的个体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生活的习性。群集有临时性群集和永久性群集之分。迁移:指某种昆虫成群地从一个发生地转移到另一个发生地的现象,又称为迁飞,如粘虫、小地老虎、稻纵卷叶螟、稻褐飞虱等。18.昆虫的主要类群直翅目:咀嚼式口器,下口式,复眼发达,单眼2-3个触角多为丝状;前翅革质,复翅,后翅膜质;不全变态;前足开掘足,后足跳跃足。多为农业害虫,蝗虫、蝼蛄、蟋蟀等。鳞翅目:体、翅上密被鳞片和毛;触角线、梳、羽,球杆。末端钩状,口器虹吸式或退化,下唇须发达;翅两

23、对,鳞翅膜质,完全变态。幼虫:口器咀嚼式,3对胸足,2-5对腹足,腹足有趾钩。蝶类和蛾类等。同翅目:农业害虫:蚜虫,粉虱,介壳虫,飞虱,叶蝉口器刺吸式;翅2对,前翅膜质;不全变态;蝉科、飞虱科、蚜科等。半翅目:口器刺吸式;前翅基部革质,端部膜质,为半鞘翅;不全变态;蝽科、盲蝽科等。缨翅目:锉吸式口器;翅狭长,翅脉退化最多只有2条,翅缘具密而长的缨状缘毛;不全变态;蓟马科等。鞘翅目:口器咀嚼式;前翅为角质硬化的鞘翅,后翅膜质;完全变态;甲虫等。膜翅目:口器咀嚼式或嚼吸式;翅两对,膜质;全变态;蜂类、蚂蚁等。双翅目:口器刺吸式或舐吸式;仅有一对发达的膜质前翅,后翅特化为平衡棒,少数种类无翅;全变态

24、;蚊子、苍蝇等。19.吸收式害虫及其危害:刺吸式(蝽类、飞虱类、蚜虫、粉虱类等)、锉吸式(蓟马等)、虹吸式(吸果夜蛾类的嘴壶夜蛾、鸟嘴壶夜蛾等)、刮吸式(蚊类和蝇类等 )。危害症状及其特点:直接伤害(指吸收式害虫因取食对植物造成的生理伤害);危害状(卷曲、皱缩、畸形、枯萎等);间接危害20.咀嚼式害虫及其危害:害虫类别及其危害范围:食根类、食叶类、蛀茎类、 蛀果类、贮粮害虫。危害症状及其特点:田间缺苗断垄,顶芽停止生长,叶片残缺不全(潜食、蚀食、剥食、吞食),茎叶枯死折断, 花蕾、果实受害。21.螨类:多是两性卵生繁殖,发育过程雌雄不同。雌虫经过卵、幼螨、第一若螨、第二若螨和成螨,雄螨则没有第

25、二若螨。幼螨有足3对,若螨有足4对。螨类有植食性、捕食性和寄生性等多种取食习性。常见的农业害螨主要有叶螨科、瘿螨科、跗线螨科,天敌有植绥螨科的尼氏钝绥螨、拟长毛钝绥螨和东方钝绥螨等。第四章 农田草害1.杂草:能够在人类试图维持某种植被状态的生境中不断延续其种族,并影响到人工植被状态的一类植物。具有适应性、持续性、侵染性。2.杂草的适应性:抗逆性、可塑性、生长势、杂合性、拟态性。抗逆性:杂草具有很强的生态适应性和抗逆性,表现在对盐碱、人工干扰、旱涝、极端高、低温等有很强的耐受能力。可塑性:杂草在不同生境下,对自身个体大小、种群数量和生长量的自我调节能力 杂草中的C4植物比例较高,C4植物由于光能

26、利用率高、CO2和光补偿点低而饱和点高、蒸腾系数低,从而表现为净光合速率高,能够充分利用光能、CO2和水进行有机物的生产。所以杂草比作物竞争能力强。杂合性:即生物种群(等位基因)的异质性。伴生杂草:杂草具有较强的拟态性,如稗草和水稻,野燕麦和小麦、狗尾草与谷子,它们在形态、生长发育规律以及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上都有许多相似之处,因而很难将这些杂草与其伴生的作物分开或从中清除。拟态性:一种生物模拟另一种生物或周围环境的形状颜色、斑纹等借以保护自身免受攻击的一种适应现象3.杂草的繁殖能力: 多实性;繁殖方式多样;有性生殖方式复杂;子实传播方式多样;种子的寿命长短不一且萌发不齐。 4.杂草生态学:研究杂

27、草与其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用于揭示杂草的群体消长、杂草与杂草、杂草与作物以及其他环境因子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机理 。休眠:指有活力的子实及地下营养、繁殖器官暂时处于停止萌动和生长的状态。杂草种子库:存留于土壤中的杂草种子或营养繁殖体总体上被称之为杂草种子库(或繁殖体库)。化感作用:植物向环境释放出特定的5.杂草形态分类: 禾草类、莎草类、阔叶草类。生物学特性分类:杂草的生活史:一年二年多年生杂草茎的性质:草本类,木本类杂草营养方式:自样型,寄生型杂草6.杂草与作物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为了争夺有限的生长空间和生活资源。第六章 农业有害生物的发生规律及预测问题一:对比单循环病害与多循环病害在发生特

28、点及防治策略上的不同单循环病害,积年流行病害:水稻恶苗病、小麦散黑穗病、棉花黄萎病等。只有初侵染,没有再侵染。病原物抗逆性强,越冬率较高,较稳定。流行程度主要取决于初始菌量。在个生长季中菌量增长幅度不大,但能够逐年积累,稳定增长,若干年后将导致较大的流行。防治单循环病害,消灭初始菌源。多循环病害,单年流行病害:稻瘟病、小麦锈病、马铃薯晚疫病等。多次再侵染,气流和流水传播,局部侵染,病原物越冬率低而不稳定,越冬后存活的菌量(初始菌量)不高。多循环病害在有利的环境条件下增长率很高,病害数量增幅大,可以在一个生长季内完成菌量积累,造成病害的严重流行。防治多循环病害主要应种植抗病品种,采用药剂防治和农

29、业防治措施,降低病害的增长率。问题二:植物病害流行因素分析(与病害三角关系)(一)感病寄主植物:存在感病寄主植物是流行的基本前提。感病寄主植物还包括特定生育期或栽培不当造成的敏感状态的寄主植物。大面积集中种植单一农作物或单一品种。(二)强致病性的病原物:强致病性的小种或菌株,病原物的大量繁殖和有效传播,菌源大量积累,病原物抗逆性强,初侵染菌源数量多。(三)有利的环境条件:有利于流行的条件应能持续足够长的时间,且出现在病原物繁殖和侵染的关键时期。包括气象、土壤、栽培等因素。气象因素:能够影响病害在广大地区的流行,其中以温度、水分(包括湿度、雨量、雨日、雾和露)和日照最为重要;土壤因素:包括土壤的

30、理化性质、土壤肥力和土壤微生物等,影响病害的局部流行;栽培因素:人类在农业生产中所采用的各种栽培管理措施,在不同情况下对病害发生有不同的作用。问题三: 昆虫的种群季节性消长类型及主导因素分析(一)种群密度的季节性消长类型:多化性昆虫和季节性消长比较复杂,一般表现为斜坡型、阶梯上升型、马鞍型和抛物线型4种。斜坡型:前期出现生长高峰,以后便直趋下降,如粘虫、小地老虎阶梯上升型:逐代逐季数量递增,如三化螟、玉米螟、棉铃虫马鞍型:唱在春秋季出现高峰,夏季下降,如桃蚜、棉蚜抛物线型:声场季节中期出现高峰,两头较少,如高粱蚜、稻苞虫(二)主导因素分析:气候制约型: 以物种对气候的适应性为内因,以栖息地的气

31、候条件为主要诱发因子的季节消长类型。如:小地老虎、斜纹夜蛾等气候食物制约型:以物种对气候条件或其食料条件的适应为主导因子的季节消长类型。如三化螟等天敌制约型:以外界天敌的季节性消长为主导诱发因子的季节消长类型。如银纹夜蛾等问题四:昆虫生命表研究及应用生命表是按种群的年龄(虫龄和虫态)程序编制的,系统记录种群死亡率和死亡原因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生殖力。昆虫生命表技术为种群数量动态分析和害虫发生量预测提供了有利的工具。根据多年的生命表数据可分析出影响昆虫数量变动的关键因素和关键时期,从而组建昆虫种群数量预测模型。问题五:病情、虫情田间调查时如何取样,又如何表示?病虫害空间分布:均匀分布、随即、核心、嵌

32、文分布植物病虫害调查取样常采用随机取样法,但随机并不是随便,而是按照有害生物或其危害状的田间分布类型,对角线取样法、棋盘式取样和五点式取样法、分行取样和平行线式取样法、Z字形取样法等。以病情的表示方法为例,发病率:根据调查对象的特点,调查它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或一定寄主单位上出现的数量。严重度:根据调查对象的特点,调查发病器官在单位面积上发病情况。严重度表示田块植株和器官的发病严重程度。病情指数:病情指数表示总的病情,由普遍率和严重度计算而得。 以虫口表示,根据调查对象的特点,调查它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单位容器或一定寄主单位上出现的数量。问题六:病虫害预测的内容及期限(一)病虫害预测的内容病虫

33、害发生期预测:主要是估计病虫害可能发生的时期。发生或流行程度预测:主要是预测有害生物可能发生的量或流行的程度损失预测:也称为损失估计,主要是在病虫害发生期、发生量等预测的基础上,根据作物生育期和病虫害猖獗相结合的观点,推断灾害程度及所造成的损失大小(二)病虫害预测期限超长期预测:即长期病虫害趋势预测,一般时限在一年或数年。准确率较差。长期预测:即病虫害趋势预测,时限一般为一具季节以上,有的是一年或多年。预测结果需用中、短期预测加以校正。中期预测:时限为一个月至一个季度。预测结果较为准确,主要用于作出防治决策和作好防治准备。短期预测:时限约为20天以内。准确性高,使用范围广,主要用于确定未来的防

34、治适期、次数和防治方法。问题七:病害预测的依据根据菌量预测根据气象条件预测根据菌量和气象条件进行预测。根据菌量、气象条件、栽培条件和寄主植物生长发育状况预测问题八:虫害发生期预测方法(1)发育进度预测法根据害虫田间发育进度的检查结果,参考当时气温预报,加上相应的虫态历期,推算以后虫态的发生时间。此法用于短期预测,方法简单,准确率高。具体方法有历期法、分龄分级法及期距法。历期法是对前一虫态(或虫期)的田间发育进度(如化蛹率、羽化率等)进行系统调查,当调查到其百分率达到始盛期和高峰期时,分别加上当时气温下各虫期的历期,就能推导后面某一虫期的发生时期。分级分龄法是选择害虫幼虫期和蛹期作1到2次发育进

35、度调查,记录幼虫各龄(各级蛹)的数量,分别计算百分率。然后根据各龄期到成虫所需的发育天数,预测成虫的始期、盛期和末期。期距法是根据期距进行预测的一种方法。期距通常是指各虫期在田间出现的始盛、高峰和盛末期间隔的时间距离。(2)物候法:物候法就是利用其他生物与害虫活动的相关性,借助其他生物的活动规律预知害虫出现时期。(3)有效积温法:害虫在适宜温度范围内,生长发育速率与温度几乎呈直线关系,只要已知一种害虫全世代或某虫态的有效积温常数和发育起点温度,便可根据田间害虫的发育状态和近期内的气温预报,预测害虫未来时间的发育进度。第七章 农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与策略1.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植物检疫、农业防治

36、、作物抗害品种的利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2.植物检疫:是国家或地区政府,为防止危险性有害生物随植物及其产品的人为引入和传播,以法律手段和行政措施强制实施的保护性植物保护措施。3.植物检疫的重要性:1首先 阻止带有危险性有害生物的农产品和植物繁殖材料的入境,阻止局部危害的有害生物的地区间传播和蔓延2 其次 植物检验可以提高进口农产品的安全性同时知道农产品安全生产,提高出口农产品的安全性以及与国际植物检疫组织的合作与谈判,为本国的农产品出口铺平道路,维护国家农产品出口贸易利益。3此外 通过阻止危险性有害生物传播,不仅避免了生物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还维护了人类环境利益和安全。4.植物检疫

37、的实施内容:植物检疫的实施内容 有害生物的风险评估与检疫对象的确定 疫区和非疫区的划分: 植物与植物产品的检验与检测 疫情处理 植物检疫法的制定和实施 5、检疫性有害生物: 是一个受威胁国家目前尚未分布,或虽有分布但分布未广,且正在进行积极防治的,对该国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的有害生物。 疫区是由官方划定的,发现有检疫性有害生物危害的,并由官方控制的地区。非疫区指有科学证据证明未发现某种有害生物,并由官方维持的地区。产地检验:是指在调运农产品的生产基地实施的检验、关卡检验:是指货物进出境或过境时对调运或携带物品实施的 检验,包括货物进出境和国内地区间货物进出境时的检验。隔离场圃检验:一种需要较长时

38、间的系统隔离检验措施,隔离种植被检植物,定期观察记录,检测植物是否携带检疫性有害生物,经一个生长季节或一个周期的观察检测后,作出结论。疫情:泛指某一单位范围内,植物和植物产品被有害生物感染或污染的情况。6.植物检疫的特点:预防性、法律的强制性、宏观战略性、全种群控制、管理综合性。7.农业防治:通过适宜的栽培措施降低有害生物种群数量或减少其侵染可能性,培育健壮植物,增强植物抗害、耐害和自身补偿能力、或避免有害生物危害的一种植物保护措施。其措施有:改进耕作制度、使用无害种苗、调整播种方式、加强田间管理、安全收获。8.作物抗害品种:是指具有抗害特性的作物品种,他们在同样的灾害条件下,能通过抵抗灾害、

39、耐受灾害、以及灾后补偿作用,减少灾害损失,取得较好的收获。9.植物的抗害性的类型:免疫 高抗 中抗 中感 高感。10.垂直抗性:专化性抗性或特异抗性. 是指作物品种只对一种或某几种病菌生理小种或害虫生物型表现抗性,对另一些则不表现抗性。11.水平抗性:指作物品种对病菌的生理小种或害虫的各种生物型均具有相似的抗性。12.植物的抗害机制:抗选择 抗生 避害 耐害抗选择性:由于受植物体内或表面挥发性化学物质、形态结构、以及植物生长特性造成的小生态环境影响,不吸引甚至拒绝害虫取食产卵,不刺激或抑制病菌萌发侵染。抗生性:由于植物体内存在有害的化学物质,缺乏必要的可利用的营养物质,以及内部解剖结构的差异和

40、植物的排斥反应,对害虫或病菌造成不利影响,使害虫大量死亡、生长受抑制、不能完全发育或延迟发育、不能繁殖或繁殖率低,使病菌不能定殖扩展。避害性:,一是由于植物具有某种特性,害虫和病菌虽能侵染,但不能造成危害和损失。二是由于作物品种的生长发育特性不同,使作物的易受害期与病虫的发生期错开,一旦作物的易受害期与病虫的发生期吻合,即失去避害能力。(假抗性)耐害性:指有些作物品种在病虫定殖寄生取食以后,具有较强的忍受和补偿能力,不表现明显的症状或产量损失。13.作物抗害品种的选育:育种目标的确定抗源材料的搜集抗性育种方法:传统抗性育种(选种、选育、杂交、回交)、诱变技术、组织培养、分子生物技术14.作物抗

41、害品种的利用:优点使用方便,潜在效益大。对环境影响小,再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中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具有较强的后效应,长期控制有害生物。(二)局限性并非所有重要病虫害均可利用抗害品种。有害生物具有较强的变异能力,使作物抗害品种丧失抗性。有害生物种类繁多,次要有害生物可上升为主要种群;或植物抗性的双重性,对一种表现抗性,对另一种表现敏感。(三)合理利用应纳入综合防治体系,与其他措施配套,更好控制目标有害生物和其他及次要有害生物。适宜地利用垂直抗性和水平抗性。利用群体遗传学的方法原理,采取适宜的治理措施。培育多抗性品种,同时兼抗多种有害生物。15.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生物及其产物控制有害生物种群数量的一种

42、防治技术。16.生物防治的途径:保护有益生物(直接保护,农业措施保护,用药保护)、引进有益生物,有益生物的人工繁殖与释放、生物产物的开发利用。17.生物防治的内容(实例):动物天敌、病原微生物、拮抗生物、生物产物的利用动物天敌的利用(治虫:啄木鸟,青蛙,瓢虫,治草:仙人掌螟蛾;治鼠:艾虎长耳枭)、病原微生物的利用(治病:哈姿木霉,绿色木霉;治虫:苏云金杆菌防治鳞双鞘翅目,乳状芽孢杆菌:蛴螬;治草:炭疽菌防治菟丝子;)拮抗生物的利用(5406和公主岭霉防治苗期病害和玉米黑穗病)、生物产物的利用(阿维菌素生物杀虫剂)18.生物防治的特点(一)优点:生物防治对人、畜安全,对环境影响极小活体生物防治对

43、有害生物可以达到长期控制的目的,而且不易产生抗性问题生物防治的自然资源丰富,易于开发,生物防治成本相对较低(二)局限性:生物防治的作用效果较慢,再有害生物大发生后常无法控制防治效果不稳定可大批量生产使用的有益生物种类少,通过生物防治达到有效控制的有害生物数量有限生物防治通常只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一定的危害水平,对于防治要求高的有害生物,较难实施种群综合治理。19.物理防治:指利用各种物理因子、人工和器械防治有害生物的植物保护措施。常用的方法:人工机械捕杀、温控、诱杀、阻隔分离、微波辐射等。20.化学防治:利用化学药剂防治有害生物的一种防治技术。主要通过开发适宜的农药品种,并加工成适当剂型,利用适

44、当的机械和方法处理作物植株、种子、土壤等,来杀死有害生物或阻止其侵染危害。21.农药的开发:新农药的创制:随机合成、类推合成、天然活性化合物改造、农药分子设计农药剂型和制剂的开发剂型加工的作用:为农药赋形、改变农药的性能、提高农药稳定性、提高安全性、扩大农药的使用方式和用途、减少用量、降低残留等。农药剂型:将农药原药与辅助剂混合调配,加工成具有一定形态组分和规格适合用于各种用途的商品农药形式。制剂:不同农药剂型、含量和用途的加工品22.毒力:指农药对有害生物毒杀能力,是衡量和比较农药潜在活性的指标,以杀死50个体的致死中量50产生中毒反应的效应中量LC50/EC50/LD50/ED50表示。2

45、3.毒性:指农药对非靶标生物有机体器质性和功能性损害的能力,分为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慢性毒性( 致癌、致畸、致突变)等。24.选择性:指农药对不同生物的毒性差异。25.药效:是农药在特定环境下对某种有害生物的防治效果,它是化合物的毒力与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26.农药的种类及作用特点: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杀鼠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杀虫剂:用于防治农、林业害虫和病媒害虫的农药,还包括杀螨剂和杀软体动物剂,能杀死有害昆虫或阻止危害:触杀胃毒内吸熏蒸拒食忌避引诱不育生长调节触杀作用:指药剂与虫体接触后,通过穿透作用经体壁进入体内或封闭昆虫的气门,使昆虫中毒或窒息死亡。.胃毒作用:指害虫取食药剂后,随同食

46、物进入害虫消化器官,被肠壁细胞吸收后进入虫体内引起中毒死亡。.内吸作用:指农药施到植物上或土壤中,可被植物吸收并传导至植株各布分,害虫取食后引起中毒死亡.熏蒸作用:指药剂由液体或固体气化为气体,以气体状态通过害虫呼吸系统进入虫体,使之中毒死亡。.拒食作用:指农药被取食后,造成害虫正常生理机能的破坏,引起厌食和饥饿死亡. 忌避作用:指一些农药挥发的气体分子,在一定范围内刺激害虫的嗅觉器官,使之逃离现场的非杀死保护作用。.引诱作用:与忌避作用相反,能吸引害虫前来接近,包括取食引诱,产卵引诱和性引诱。 .不育作用:指化合物通过破坏生殖系统,形成雄性、雌性或雌雄两性不育,使害虫失去正常繁殖能力。 .生

47、长调节作用:指阻碍或抑制害虫的正常生长发育,使之失去危害能力,甚至死亡。 杀菌剂:是用于防治植物病害的农药,是一类能够杀死病原物,抑制其侵染、生长和繁殖,或提高植物抗病性的农药。包括杀真菌剂、杀细菌剂、杀线虫剂和杀病毒剂。除草剂:是用来毒杀和消灭农田杂草和非耕地中绿色植物的一类农药。27.农药剂型类型有:乳油、粉剂、可湿性粉剂、粒剂、可溶性粉剂(水溶性粉剂)、悬浮剂(胶悬剂)、缓释剂、超低容量喷雾剂、种衣剂、烟剂(烟雾剂)。28.农药使用方法:喷雾法、喷粉法、撒施或泼浇法、拌种和种苗浸渍法、毒饵法、熏蒸法。29.农药的合理使用:药剂种类的选择;剂型的选择;适期用药;采用适宜的施药方法;注意环境

48、因素的影响;充分利用农药的选择性;抗药性治理;纳入综合防治体系(IPM)。30.化学防治的特点:优点:使用方法简便,效率高,见效快,可以用于各种有害生物的防治,特别是有害生物大发生时,能及时控制危害。缺点:产生抗药性;杀伤天敌,破坏生态;残留污染环境31.综合治理(IPM):( 有害生物防治策略)或称综合防治IPC) ,即综合考虑生产者、社会和环境利益,在投入效益分析的基础上,从农田生态系统出发,协调应用农业、生物、化学、物理等多种有效防治技术,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危害允许水平以下。32.种群整体治理(TPM)策略:利用各种有效手段,将害虫彻底消灭。经济危害水平(EIL):又称经济损害水平,是

49、农作物能够容忍有害生物危害的界限所对应的有害生物种群密度,此时防治收益等于防治成本。33.经济阈值(ET):又称防治指标,是有害生物种群增加到造成农作物经济损失而必须防治时的种群密度临界值。第八章 主要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水稻1.水稻主要病害稻瘟病:病原:灰梨孢。越冬、初侵染源:病谷和病稻草上的菌丝体和分生孢子。传播、再侵染源:分生孢子。适宜的发病条件:2528C 、RH90%稻纹枯病:病原:立枯丝核菌。越冬和初侵染源:土中的菌核。适宜的发病条件:2832C、RH97%,矮秆品种,氮肥水平高白叶枯病:病原:稻白叶枯黄单胞杆菌致病变种。初侵染源:病种和病稻草。传播、再侵染源:病株上的病菌.适宜发病

50、条件:2530,雨湿尤其是暴风雨稻曲病:病原:无性型绿核菌有性型为稻麦角菌。形成膨大的孢子球包裹颖壳,呈黄绿色至墨绿色。传毒介体: 土中菌核种子上的厚垣孢子。病状:黄绿色或黄白色短条斑稻粒黑粉病、稻细菌性条斑病、稻病毒病2.水稻主要害虫飞虱类: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传病毒病),属同翅目、飞虱科,水稻根茎部刺吸。越冬: 前两种为迁飞性害虫,后一种为本地虫源水稻螟虫:三化螟 、二化螟和大螟,属鳞翅目夜蛾科和螟蛾科。幼虫危害咀嚼式口器。分布:南方各稻区为害:钻蛀水稻茎秆,造成枯心苗稻纵卷叶螟,迁飞性食叶害虫,鳞翅目螟蝶科。稻蓟马,稻象甲,稻瘿蚊,稻潜叶蝇,稻蝗。3、草害:禾本科杂草:稗草芦苇。莎

51、草科:水莎草 异形莎草。阔叶杂草:节节菜,泽泻 水芹4.不同稻区分布及病虫发生特点:川西平原稻区、江汉稻区、洞庭湖稻区、珠江三角洲稻区、江淮稻区、北方稻区、太湖稻区。太湖稻区:台风影响大,气候温和湿润。早春升温较晚,多梅雨;秋季气温波动不大,降温较晚,光照充足。种植制度主要是“稻、稻、麦(油)”三熟制和“稻、麦”两熟制。品种为前籼后粳,常规稻为主,大、中苗移栽。病虫对象复杂,以纹枯病、稻瘟病、稻飞虱为主,局部地区有三化螟、二化螟、稻曲病、恶苗病、细菌性条斑病和条纹叶枯病的危害。4.不同稻区杂草:秧田杂草、本田杂草、水直播稻田杂草、旱直播稻田杂草5.水稻病虫草害综合治理:根据稻田生态系的特点,以

52、水稻为中心,在明确主要病虫草害发生规律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协调应用各种必要措施,将病虫草害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6.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综合防治关键技术:抗性品种、栽培控害、生物防治、合理用药。1)抗性品种:选用抗性品种,特别是多抗品种,是防治病虫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2)栽培控害:主要涉及栽培制度变更、培育壮秧、肥水管理;(3)生物防治:首先是保护盒利用这些天敌来控制害虫的发生危害(生物农药);(4)合理用药:要选用选择性药剂,以避免或减少对稻田有益生物的杀伤。生物防治效果好,但不稳定,与化学药剂综合使用。 7.不同生育期病虫害的防治:秧苗起以“防”为主;分蘖

53、期“管”“放”结合;穗期突出“药保” (1)秧田期以“防”为主:合理选用和布局抗性品种;严格执行检疫;进行种子消毒处理。(2)分蘖期“管”、“放”结合:“管”:积极做好大田肥水管理工作,恶化病虫发生环境;“放”:充分发挥水稻补偿作用,放宽防治指标,减少用药次数(烤田、晒田);(3)穗期突出“药保”:对不抗的品种,穗期是药剂防治重点;选用高效、长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进行复配兼治,一药多用。 8、稻瘟病的防治: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不同垂直抗性品种搭配种植);加强肥水管理;种子消毒;药剂防治。9.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以保障小麦丰产优质为中心,明确主要防治对象为基础,贯彻植物保

54、护方针,优化配套各类防治措施,获取最佳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备耕阶段:1改善麦田环境,及时深翻整地2施用腐熟基肥,推广配方施肥。合理轮作,发展间作套种。选种抗性品种,精选小麦种子。播种至秋苗阶段:1药剂处理土壤,压低发生基数。2适期适量播种,提高播种质量。3药剂处理种子预防病虫发生。4狠抓冬前除草,控制草害发生。返青至拔节阶段:加强栽培管理,预防病虫草害2,抓住关键时期,实施化学除草。3检测病虫发生,控制发生中心。4、明确重点病虫,开展化学防治。孕穗灌浆阶段:1抓住关键时期,开展化学防治2、推广一喷多防减少施药次数。3合理使用农药保护天敌。一)主要病害:小麦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 (二)

55、主要虫害:地下虫害(金针虫、蝼蛄)、麦蚜、麦害螨、小麦吸浆虫。 (三)草害:野燕麦、看麦娘、猪殃殃等。农业措施清选种子轮作倒茬,科学施肥,合理密植第九章 植物保护技术推广1.植物保护技术推广:就是将植物保护的新技术、新知识、新方法和新器材产品用于植物保护的过程。采用的方式有:服务式、行政式、教育式。2.喷菌现象:由细菌侵染所致病害,受病害部位的薄壁细胞或维管束一般都有大量细菌存在,都可以在徒手切片中看到大量细菌从病部喷出的现象。其意义为:喷菌现象为细菌病害所特有,这是简便而可靠的诊断方法,是区别细菌病害或真菌、病毒病害的最简便手段之一。其步骤为:载玻片上滴加一滴水,剪取水稻条斑病菌叶片病健交界

56、处组织块,将组织块放于水中,盖上盖玻片,静置1分钟后于显微镜下观察,对光自习观察组织块周围的变化。2.转主寄生:锈菌的两种菌丝体在两种分类上不相近的植物上寄生防治1使用抗病类型 根据本地情况,选育或引进抗病的种属、品种等,这是最可行和经济的防治方法。2科学施肥:根据当地土壤分析结果,进行配方施肥,务求土壤中磷、钾元素有足够水平不宜过施速效氮肥。3合理排灌:播种细致平整土地;不在低洼易涝处建立草地和草坪;及时排涝,不在傍晚灌溉。这些措施目的是减少孢子在液态水膜中萌发和侵染的机率。4草地卫生 发病较重草地应适当提早刈割,降低刈茬高度,减少病原菌残留量。5药物防治:对草坪及科研等地块,可适时喷药防治

57、,发病期内每710天施药一次。可选用以下药物:萎锈灵、百菌清、吡锈灵、叶锈敌、麦锈灵.6、田间疫情的表示方法:发病率;严重度;病情指数。发病率:发病植株,田块,器官等的发病的普通程度发病率:病叶数调查总叶数100严重度:发病器官在单位面积上发病情况叶孢子堆面积调查叶总面积100病情指数:表示总的病情,由普遍率和严重度计算而得。病情指数=(病级株数代表数值)/株数总和发病最重级的代表数值100。 7、田间虫情的表示方法:被害率;被害指数;损失率。被害率:表示作物的株、杆、叶、花、果实受害的普通程度。被害株数调查总株数100被害指数:表示受害的轻重程度,并不直接反应反映产量的损失;被害指数= 各级

58、值x相应级的株数 /调查总株最高级数100%。损失率:产量的损失,损失系数被害率100损失系数:健株单株产量被害株单株产量健株单株产量100%8、诱导抗性:植物对于物理或化学的外部刺激所产生的增强其抵御能力的反应。9、植物检验检疫一般包括:产地检验、关卡检验、隔离场圃检验:10性比:种群中雌性个数对雄性个数的比.11.年龄结构:表示种群内各年龄组(虫态)个体占总体的百分率。12种群生长型: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形式,为一时间函数.13.调查类别:室内田间调查:普查,系统调查;病害调查:一般病害调查,重点病害调查,调查研究14、杂草与作物兼得竞争:实质上是为了争夺有限的生长空间和生活资源。地上部:光;co2,c4植物对co2亲和力高于c3,地下部:根系对水、矿质营养的吸收竞争,c4植物水分利用率高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