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名著阅读《论语》专题练习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163001106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7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名著阅读《论语》专题练习统编版高三总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名著阅读《论语》专题练习统编版高三总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名著阅读《论语》专题练习统编版高三总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名著阅读《论语》专题练习统编版高三总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名著阅读《论语》专题练习统编版高三总复习(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名著阅读论语专题练习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论语练习 1.【2022年高考北京卷】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述而)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述而) 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 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子罕) (1)请解释“生而知之者”与“不知而作之者”。 (2)综合以上材料,简述孔子获取知识的途径,并就其中一点谈谈对你的启示。 【答案】 (1)“生而知之者

2、”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天生就聪明智慧的人);“不知而作之者”是自己不懂却凭空造作的人(不知其然而盲目创作的人)。 (2)途径:学习研究古代文化;增广见闻,择善而从;注重实践,掌握多种技艺。 启示:学习孔子,掌握多种技艺,让自己成为优秀的人。 2【高考北京卷】 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子曰:“道之以致,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材料二)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里仁 (材料三)台湾学者萧民元先生对材料二有过质疑,他认为“刑”是一个音误字(声音相近,写的人写时误听而错写),正确的应该是“君子怀德,小人怀

3、土;君子怀信,小人怀惠”。 (1)指出材料一所体现出的孔子的思想。 (2)你同意萧民元先生的观点吗?请结合上面二则材料和孔子的有关思想说说相关理由。 【答案】 (1)孔子认为,拯救道德人心(为政以德、建立有道的社会)才是解决当时社会问题的根本。 (2)认同萧民元先生的观点,如材料一所讲,孔子反对惩罚性的行为,“怀刑”同前面的“怀德”也对应不上。真正心里想的是“刑”的是小人,而不是君子。而“怀信”就符合君子的行为,告诉我们君子更关注精神和道德的层面,而不是想着用刑罚来整顿百姓。 3.【高考北京卷】 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1】也。贫与残,

4、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2】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 注释:【1】处:处在、居处。【2】造次:仓促之间。 “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本句中的“其道”指什么?全段表达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杨伯峻论语译注认为,“得之”应改为“去之”;也有学者认为,“不以其道得之”的“不”字应删去。请根据以上两种不同解读,分别解释句意。 【答案】“其道”指仁或仁道。全段表达了君子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离开仁的思想。根据第一种解读,句意为:不是通过仁道脱离贫贱,那么就不离开贫贱。根据第二种解读,句意为:因行仁道而陷入贫贱,那么

5、就不离开贫贱。 4.【海淀期中】 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概括其体现的孔子对于“乐”的认识。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论语.宪问) 子谓韶【1】:“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2】:“尽美矣,未尽善也。”(论语.八佾) 注释:【1】韶:歌颂舜因文德受到尧禅让的音乐。【2】武:歌颂武王灭商功绩的音乐。 【答案】 乐要以仁为基础;乐与礼能够起到完善人格的作用;乐要兼具道德性和艺术性。 【评分标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5.【2020海淀期末】 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

6、答问题。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论语.学而)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1】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论语.子张) 注释:【1】文武:指周文王和周武王。 上面文字蕴含了许多关于“学”的道理,请分条概括。 【答案】 学习者要端正学习态度; 学习的重点在于提高人的品德; 要在生活实践中学习(或:要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 学习的内容(高深的道理)就存在于学习者的身边; 学习不必有固定的老师,学习者要有谦虚向学之心; 学习者

7、要善于在生活中发现自己学习的内容。 【评分标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得满分6分。意思对即可。 6.【2020西城期末】 (二)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根据要求完成11题。(共6分)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 “吾道一以贯之”中的“道”,指的是什么?曾子如何解释孔子所说的“道”?结合论语中的相关内容,谈谈你对孔子的“道”是怎么理解的。(6分) 答题中可参考以下各句中的部分内容: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子贡问曰:

8、“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论语.子路) 【答案】 第一问:“吾道一以贯之”中的“道”,指“仁(仁道)”。 第二问:曾子将孔子所说的“道”,解释为“忠”和“恕”。 第三问:略。(不必拘于曾子所言。要求有明确认识,能联系论语,并作简要分析) 评分标准: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第三问,3分。 7.【2020东城期末】 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论语.先进) 子曰:“质胜文

9、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注释:师:颛孙师,字子张,孔子的学生。商:卜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 两则语录都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请结合其中一则简要说明。(4分) 【答案】 (4分) 评分参考: 中庸思想1分,对“中庸”的解释1分,联系材料进行说明2分。 8.【2020朝阳期末】 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问题。(6分) 将下面论语中的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论语.卫灵公) 论语这句话与本文结尾“不以名实眩惑”对“名”的态度是否一致?请简要说明。 【答案】 孔子说:“君子忧虑的是到死自己的品行都还不能与君子之名相称。” 二者态度不同。论语这句

10、话体现君子要看重“名”,追求自己的品行与名声相符;本文结尾表达的是不要看重“名”,而要看重“实”,因为名是外在的,不一定真实。 【评分参考】2分,4分。言之成理即可。 9.【2022西城一模】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论语.子路) 注释:仆:御车。庶:人口众多。 短文中画线的句子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请用自己的话概述,并举例谈谈你对这一思想的认识。 【答案】 思想:要在老百姓富裕的基础上实施教化。 认识:略 【评分参考】思想2分,认识3分。 10.【2022海淀一模】

11、 根据要求,完成第11题。(共6分)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 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 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 桀溺曰:“子为谁?” 曰:“为仲由。” 曰:“是鲁孔丘之徒与?” 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论语.微子) 【注释】滔滔:比喻世上的纷乱。怃然:怅然若失的样子。 (1)解释文中“知津”的含义。

12、(2分) (2)根据文意,简要回答孔子“怃然”的原因。(4分) 【答案】 (2分)含义:知道天下出路或知道人生方向 (4分)原因:世道纷乱;不被理解,甚至遭受讥讽;前途渺茫 【评分说明】“含义”,若只答“知道渡口”,1分。“原因”,“不被理解,甚至遭到讥讽”2分,其余两点各1分。 11.【2022石景山一模】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玷,管氏亦有反玷。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论语.八佾)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

13、。”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论语.宪问)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论语.宪问) 以上三则语录都涉及了孔子对管仲的评价,请简述孔子批评管仲和褒扬管仲的原因,并概括孔子品评人物所遵循的原则。(5分) 【答案】 批评管仲的原因:不节俭,不知礼(每点1分,共2分)。褒扬管仲的原因:尊王 攘夷,保存了华夏文明,造福百姓(2分)。孔子品评人物遵循的原则:坚持“两点论”,客观全面、一分为二地品评人

14、物;遵循“重点论”,看事功重于看小节(1分)。 12.【2022朝阳一模】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论语.颜渊)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 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

15、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论语.季氏) 颜渊在评价孔子时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请简要分析以上三则章句,说说孔子是如 何循循善诱的。(6分) 【答案】 (1)孔子面对子张问“达”,通过诱导,先让了张说出自己的理解,德后用“闻”与“达”一对概念的分析,来告诉弟子何为真正的“达”。 (2)孔子面对颜回问仁,先正面告诉其仁之“州”,通过反间的方式,启发诱导弟子进一步发问,从而从反面张口。在一问一答中让弟子理解仁的内涵。 (3)孔子既询问关心孔鲤的学峰和学礼,也言明学诗和学礼的重要

16、性,从而让孔鲤受到启发,按受教育。 13.【2023石景山期末】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10分)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为政)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公冶长) 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子罕)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先进) (1)颜回从师学习有哪些特点?请综合以上材料,简要概括。(6分) (2)关于“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有人认为孔子表达了对颜回的遗憾,有人说“其辞若有憾焉,其实乃深喜之”,也有

17、人说是“遗憾而又深喜之”。对于此句中孔子的态度,你是怎样理解的?请结合以上材料和你的学习体验,谈谈看法。(4分) 【答案】 (1)谦逊沉静,善于倾听;默默思考,独自钻研;触类旁通,付诸实践;学而不厌,坚持不懈。(6分。答出三点即可。) (2)答案示例一:学问之道,贵在问,多问才能教学相长,并获得真知。颜渊终日“不违”,就缺少了在对话碰撞中深化思考、师生共同进步的可能性,因此孔子感到遗憾,“非助我者”清楚表明了态度。 答案示例二:颜渊听讲“不惰”,闻一知十,言行“足以发”,可见他对孔子的教诲闻语即解,心解力行,无所不悦。因此,孔子此语实为赞颂其聪慧颖悟,深喜其“不愚”。 答案示例三:学问之道,贵

18、在问,颜渊终日“不违”,就缺少了在对话碰撞中深化思考、师生共同进步的可能性,因此孔子说“非助我者”,感到遗憾;但颜渊对孔子的教诲无所不悦,因其听讲“不惰”,闻一知十,言行“足以发”,孔子亦喜其“不愚”。(4分) 14.【2023朝阳期末】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完成下列题目。(共12分)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公冶长)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

19、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宪问) (1)根据第则章句,简要说明子路、颜渊的“志”各是什么,由此体现了人物怎样的特点。(6分) (2)“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有的学者译为“使老年人安逸,使朋友信任我,使年轻人怀念我”,有的学者译为“老年人得到安顿,朋友间相互信任,年轻人得到关怀爱护”。你认为哪种译法更好?请加以比较,并结合第则章句简要说明理由。(6分) 【答案】 (1)(6分) 子路的“志”是愿意把自己的车马衣服与朋友共同使用,体现了他的慷慨重义。 颜渊的“志”是不夸耀自己的好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体现了他的谦虚恭谨。 【评分说明】各3分。意思对即可。 (2)(6分) 示例一:第一种译

20、法表明孔子志在成为一个能使人信任、怀念的人,体现出他对自我的严格要求;第二种译法表明孔子志在实现老有所安、幼有所养的大同社会,体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憧憬。儒家强调修身从“修己”开始,然后达到“安人”“安百姓”的境界,对自我严格要求是立身处世的基础,因此第一种译法更好。 示例二:第一种译法表明孔子志在成为一个能使人信任、怀念的人,体现出他对自我的严格要求;第二种译法表明孔子志在实现老有所安、幼有所养的大同社会,体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憧憬。儒家认为“修己”只是开始,须逐步教化影响身边的人,进而将仁德推行于天下,使百姓安居乐业,因此第二种译法更好。 【评分说明】意思对即可。 15.【2023届东城一模】

21、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述而)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述而)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泰伯)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子张) (1)从-则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4分) (2)山东曲阜孔庙前的仰圣门上,题有四个大字: “万仞宫墙”。(如图)请结合第则内 容解释“万仞宫墙”的意思,并说明它题写在 此处有何深意。(4分) 【答案】 (1)从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位对拜师三人均施以教化的老师,是一位“有教无类”之人;从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位不以圣贤自居的谦逊之人,也是一位不厌倦行善名明德,不倦于教诲他人礼节的君子;从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位心怀学习,担心忘记所学的勤奋、进取的学生。 (2)“万仞宫墙”指很高的宫墙,在这里指孔子崇高的贤德,题写在仰圣们上是为了让人们更好第认识到孔子的圣人之德,更好地瞻仰孔子。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