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见地质规律

上传人:zou****hua 文档编号:162971099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7.3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孔见地质规律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孔见地质规律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孔见地质规律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孔见地质规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见地质规律(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孔见地质规律把握和遵循地质工作规律是做好地质调查、矿产勘查乃至矿产资源管理各方 面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这一点早已成为全行业的共识。不久前,徐绍史部长在“全 国地质找矿整装勘查经验交流会”上再一次强调,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地质工作 规律是实现找矿突破的关键。那么,地质工作规律究竟有哪些内涵?核心又是什 么?尽管此前已有众多的文章曾给出过不少的说法,但我以为还远没有从根本上 全面的揭示地质工作规律的实质,尚需进行广泛深入的探索。近日重读朱训专著 找矿哲学概论(1992 地质出版社)颇受启发,特撰此文与大家共享。、前人对地质工作规律的真知灼见规律是指事物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这种联系不断重复出现,并且决定

2、着事 物发展的必然趋势。规律具有客观性、重复性和稳定性特征。推而广之,地质工 作规律则是地质工作主客体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地质工作的客体是自然界的地 质体,以及地质体的存在状态、时空分布特点及其运动演化趋势。对地质体的认 知水平与地质工作的主体地质工作人员的思维方式、技术手段密切相关。地 质工作主客体在互动过程中形成的内在的必然联系,即地质工作规律。地质工作 的客体十分广泛,为方便讨论,本文仅限以找矿为目的的地质工作范畴。前人对 地质工作规律的研究和认识成果十分丰富,特别是经过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 的再认识,更加色彩纷呈。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地质工作的自然规律一一循序渐进。矿产资

3、源的时空分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从其成因来看,矿产资源的产 出却有其内在的自然规律可以遵循,这就为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了前提。不同地质作用形成不同矿床。外生矿床主要与沉积作用有关。以化学沉积矿 床为例,由于成矿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迁移能力、搬运和沉积方式的不同, 随着离岸边剥蚀区距离的增加,在介质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它们按一定顺序 沉积下来,当达到相关工业指标后即形成相应的矿床。离岸边剥蚀区由近及远依 次为氧化物、磷酸盐、硅酸盐、碳酸盐、硫酸盐和氯化物。内生矿床主要与岩浆作用有关。不同类型的岩浆岩有不同的矿床组合。如铬 铁矿、镍矿、铂矿、铜矿、矶矿、蛇纹石矿等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钨、锡、

4、钼、铋、稀土矿等与酸性岩有关;铜、铅、锌等多金属矿与中酸性岩有关;锂、 铍、铌、钽等稀有金属矿床与伟晶岩有关。变质矿床主要与变质作用有关。含有用元素较高的原岩或矿石,经过变质作 用改造,使有用元素迁移聚集成新的矿床,如石墨、金刚石、铁、铜、硼、磷、 稀有、稀土、菱锰矿等。在变质成矿作用过程中,温度起主导作用。温度升高可 使矿物重结晶,如沉积的氢氧化铁,经高温脱水作用和重结晶,变成赤铁矿以至 磁铁矿。矿石中的蛋白石重结晶为石英,从而形成条带状磁铁石英岩。由矿产资源的成因规律进一步衍生为矿产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在时间上, 不同成矿期有不同的矿床组合。如前寒武纪成矿期以亲铁元素为主,加里东期至 燕山

5、期以亲铜元素为主,燕山期至喜山期以亲石元素为主。石炭、二叠纪为最主 要的成煤期,二叠纪是最重要的成盐期,中新生代是最重要的成油期等。在空间上,富铁矿主要分布于南半球,北半球贫铁矿居多;有色金属矿产在 太平洋成矿带内广泛分布,其中南北美洲拥有世界铜资源量的58%;金刚石主要 在非洲;金矿主要产在南非、前苏联、美国、加拿大等国,其中南非拥有世界金 储量的60%。我国也通过划分成矿区带反映矿产资源的分布,如目前使用的16 个重点成矿区带的划分。总之,矿产资源的形成、分布与发展变化都是在相关的地质作用下实现的, 都有其内在的自然规律。随着对这些自然规律的不断认识、归纳和总结,逐渐升 华为地质调查由点到

6、线、由线到面,地质找矿由面到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进而实现由未知到已知的循序渐进的法则。由于这个法则源自自然,我把它称之 为地质工作自然规律一循序渐进。二是地质工作的管理规律一一划分阶段。矿床的赋存状态十分复杂,通常深埋地下,不能为人们所直接全面观察,很 难了解其全貌。因此,矿床自然分布的复杂性、隐蔽性,决定了人们对矿床认识 的曲折性和渐进性。为了增强地质工作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国内外都将分阶 段管理作为地质工作管理的主要模式。即按照循序渐进原则,逐渐缩小矿产勘查 范围,不断提高研究程度,以期减少投资风险,提高勘查工作效果。我国各时期的勘查阶段划分不尽相同。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采用

7、前苏 联的两分法方案,将矿产勘查工作划分为普查和勘探两个阶段,前者又细分为初 查和详查,后者又分为初勘和详勘两个阶段。1987年颁布的矿产勘查工作阶 段划分的暂行规定采取三分法,将矿产勘查划分为普查、详查和勘探3个阶段。 1999年12月实施的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国家标准,与1997年联合 国国际储量/资源分类框架中踏勘、普查、一般勘探和详细勘探的划分方案相 呼应,增加“预查阶段”,形成现行的四分法,即预查、普查、详查、勘探。预 查阶段的勘查目的在于筛选找矿远景区,确定找矿的方向;普查阶段的勘查目的 在于发现矿床,在“有矿”和“无矿”之间进行抉择;详查阶段的勘查目的在于 评价矿床的工业价值;

8、勘探阶段为可行性研究或矿山建设设计提供依据。从预查、 普查、详查到勘探各阶段,呈现勘查风险递减、找矿成功率递增的趋势。西方商业性地质工作的阶段划分与市场结合得更加紧密。按照“边探边采” 的原则将矿产勘查工作划分为草根勘查、后期可行性研究和矿场勘查三个阶段。 草根勘查通常包括在未知有矿化的地区从踏勘开始的野外勘查以及初步轮廓性 钻探工作,类似于我国的预查和普查阶段;后期可行性研究是进一步圈定矿体, 直至完成可行性研究,相当于我国的详查和勘探阶段;矿场勘查指在生产矿山或 其附近进行的钻探或其它勘查工作,类似于我国的矿山地质工作。其产业分工十 分明确。草根勘查阶段属高风险勘查,主要由初级勘查公司完成

9、;大型矿业公司 于上个世纪90年代从风险勘查领域退出,不再进行高风险勘查,而是从初级勘 查公司收购有一定成熟度、控制了规模资源量的项目,再投入开展预可行性研究 和可行性研究,直至建矿生产。这与我国大型矿业公司于本世纪初开始进军风险 勘查领域形成鲜明的对比,其内在的原因值得深思。无论是我国的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分法,还是国外的草根勘查、后期 可行性研究和矿场勘查三分法,各个阶段都是一个依次衔接、逐步深化、阶段推 进的过程。主要反映了矿产勘查工作由面到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疏到密、 由近及远和由中间到周边的一般性规律。这就是地质工作的管理规律划分阶 段。三是地质工作的认识规律一一“阶梯式发

10、展”。原地质矿产部部长、中国找矿哲学创始人朱训先生认为,矿产勘查总过程所 反映的认识运动表现为“阶梯式发展”。他通过把矿产勘查各阶段作为认识运动 的一个完整过程进行系统研究,发现一系列认识规律。首先,每一个阶段都包含 着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各阶段连贯起来,就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 过程;其次,各阶段的认识都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并伴随着各阶段勘查工作 的顺序推进,对于矿床的认识是逐步提高的;第三,各阶段的野外观察及室内分 析对于全面认识矿床地质情况和规律都是相辅相成的,野外观察研究是认识的基 础和积累,室内分析研究是认识的提高和升华;第四,各阶段勘查工作必须借助 于与之相适应的物化探、

11、钻探、取样、测试等测量方法来实施,各种测量方法既 是人类感官的延伸,也是经验系统与数值系统的统一和决定论与概率论的统一。 概而括之,矿产勘查认识过程的总趋势是前进式发展上升,但并不是呈直线式前 进上升的,而是随着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勘查工作的顺序推进,犹如上了一个 台阶又上一个台阶似的发展上升,即“阶梯式发展”。朱训认为,“阶梯式发展”是矿产勘查过程中认识运动的主要形式。阶梯式 发展作为认识运动普遍规律的一种表现形式,与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所具有 的共同特征,是曲折性与前进性的统一。其不同之处则在于“阶梯式发展”没有 “波浪式前进”那种波峰与波谷之分,也没有“螺旋式上升”那种前进式上升与 复

12、归式上升之别。二、我对地质工作规律的一孔之见地质科学博大精深。相对数千年的地质科学发展史和遍及全球的地质工作实 践探索而言,任何对地质工作规律的解读都只能是局部的、片面的,甚至是暂时 的。除了前述已知的地质工作规律以外,还存在一个矿产勘查属性渐变的规律, 这是我的一孔之见。一是从地质工作的定性变迁中获得启示。从上个世纪50年代“地质工作有无工程性质”的大辩论,到80年代“地质 工作是强体力与强脑力劳动相结合的工作”的论断,再到今日“地质工作异同于 建筑工程”的争执,整整半个多世纪对地质工作规律认识的演进,几乎是从一个 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这其中有对地质工作自身发展变化的反映,也有经济社 会对

13、地质工作需求变化的反衬问题。一方面,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地 质工作技术装备和工作手段在不断更新换代的同时,新的技术手段不断被发明创 造。地质科学水平也进入了由“定性描述”向“定量分析”发展的快车道。反映 到地质工作实务上,直接的野外观察和通过人脑思辨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数量 和频率越来越小。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不断提升,对矿产资源需 求程度呈刚性上升趋势,矿产勘查开发的强度与日俱增,相对基础地质工作所占 比例越来越大。这两个方面的发展趋势给人们留下的表面现象是,在地质工作领 域内,机器逐渐代替手工,电脑日益淘汰人脑,甚至产生“钻探进尺决定一切” 的思潮。其实,上述观点存在两

14、个误区,一是混淆了地质工作各阶段的区别;二 是忽视了电脑是人脑的扩展,机器是人类肢体的延伸这一常识性问题。二是不同矿产勘査阶段属性各异。地质工作从本质上说,不同阶段分属于不同性质。单就地质找矿而言,广义 地质工作一般划分为基础地质调查、矿产勘查、矿产开发三个大的阶段。前者属 研究性质,后者属工程性质,这是广泛的共识。而矿产勘查又细分为预查、普查、 详查和勘探四个阶段。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特征,各阶段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预查阶段的地质工作特征是面上定向,研究性工作为主,辅以少量的浅表地质工 程,为其研究工作提取信息和佐证,确定找矿方向;普查阶段的地质工作特征是 面上求点,研究性工作与工程性工作

15、并重,施以少量的地质勘查工程,求证有矿 无矿;详查阶段的地质工作特征是点上深化,工程性工作为主,研究性工作为辅, 重点是加密勘查工程,加深对矿体的认识;勘探阶段的地质工作特征是点上扩展, 属工程性工作,查明矿体的全部数据及其开发条件。总之,矿产勘查阶段具有研 究和工程双重属性。具体到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则呈现研究性递 减、工程性递增的属性渐变规律。这一变化过程与人们对地质工作属性认识的演 变轨迹相类似,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建国以来,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对地质工作各阶段的关注度不断后移的变化。需要强调的是,地质找矿从研究起 步到矿产开发阶段,地质工作的研究性质递减,但研究工作

16、并未终止。伴随着矿 产开发工作的发生发展直至终结,地质科学研究工作从指导矿山开采逐步转变为 总结成矿规律、成矿类型,建立成矿模型,进而指导周边、深部及其它地区的新 一轮地质找矿工作,更深入的研究又开始了。科学研究性贯穿于地质找矿始终、 循环往复。三是地质找矿与建筑工程有着本质的区别。就风险勘查(通常指预查、普查阶段)而言,当属于研究性质较强,工程性 质较弱的阶段。其研究的目的是确定找矿方向和解决有矿、无矿的问题;涉及的 工程主要有大比例尺物化探、浅表揭露工程及少量钻探工程等。其研究与工程之 间的关系具有不同于建筑工程的鲜明特点:首先,各类勘查工程在布设之前,已 对区域成矿规律、找矿潜力及区域地

17、质、物化探资料进行过较深入的研究,并在 此研究基础上圈定出找矿靶区;其次,选定并布设的勘查工程及其施工次序的安 排,都是为了提取找矿信息、加深研究程度,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第三,根据勘 查工程持续获取的新信息,不断主动调整后续工程的设计及部署,直至取得致矿 信息。这些特点都与建筑工程有着本质的区别。总之,地质找矿的实质在“找” 上,是一个从未知到已知,不断加深认识的寻找过程,其结果是不定的;建筑工 程的实质在“造”上,是一个从蓝图到现实,逐步实现工程设计的建造过程,其 结果是肯定的。三、准确把握地质工作规律的现实意义管理研究性工作和工程性工作的思维、方式、方法都有着本质的区别。一般 说来,研究性

18、工作重创造,工程性工作求质量。研究性工作是一种复杂的创新性 脑力劳动,其产出与投入往往不成正比,其工作过程具有创造性和唯一性的特征。 研究性工作投入同样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却往往得到不同的成果,有的可能成 功,有的甚至失败。无论是发现一个规律或定理,还是发明一项新技术或新产品, 或是提出一个新思路、新观点,大多是长年累月刻苦钻研的结果,而且这种劳动 具有探索性、开拓性和创造性,没有工程性工作的重复性和可复制性。研究性工作的成果应归属于“知识产品”范畴。“知识产品”理论认为,“知 识产品”的价值不是由生产“知识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生 产它的个别创新劳动的时间和质量决定的。由于生

19、产“知识产品”的创新劳动在 质量上差异较大,加之有“灵感”的偶然性,因此,生产不同“知识产品”的个 别劳动时间的单位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是不同的。地质报告是地质工作的主要产品,而矿产勘查特别是预、普查报告就具有不 同程度的“知识产品”的特征。其中所承载的勘查技术人员的智力、知识、经验 及其所独有的激情和灵感是勘查报告质量的决定因素。承认并运用这一规律在当 前地质找矿突破的实践中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一是智力贡献应分阶段兑现。如前所述,地质工作成果具有“知识产品”的特征,其生产者抑或创造者的 智力和知识贡献就理所当然的应予承认。在兑现地质工作知识和技术贡献时,应 视工作阶段不同加以区别。不同阶段的研究

20、性质和工程性质的比例有所差异,贡 献大小也就不同。仅就矿产勘查四阶段而言,预查阶段勘查成果智力贡献最大, 普查阶段次之,详查、勘探阶段依次降低。以预设期权的方式,承认并兑现地质 技术人员在地质找矿过程中的贡献,是一个可行的途径。因为,其贡献大小、知 识水平高低以及工作激情如何,都集中反映在找矿成果之中;同时,以这种方式 兑现其贡献也包含了激励与约束的双重含义和风险共担的理念。二是准入制度应阶段有别。矿产勘查的准入制度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已经十分成熟,核心是视风险大小 确定准入政策。如前所述,矿产勘查的风险是预查阶段最高,普查阶段次之,详 查、勘探依次风险降低,排除矿种和成矿类型的因素,则风险越高

21、,准入门槛越 低。预、普查阶段往往实行“申请在先”原则,而详查、勘探阶段通常通过市场 竞争的方式进入。对高风险的低门槛准入主要表现为:探矿权的取得采用“申请在先”原贝I。一般按照申请者优先原则执行,先来 先得。若有两个申请人确实是同时申请同一区域的探矿权,无法确定申请的先后 顺序,则采用抽签的方式决定。对申请探矿权人的主体不加限制。自然人、法人、非法人,均可以取得探矿 权。针对自然人,许多国家的矿业法和相关法规规定,只要年满18岁,有行为 能力,有合法居所的人,在申请探矿权方面没有限制,也不受原来经营范围的限 定。探矿权准入成本低。市场经济国家探矿权的准入成本,仅体现在“租金”(相 当于我国的

22、矿业权使用费)上,并且探矿权的有偿取得原则,也全部体现在这个 租金上。租金的费用一般情况下也仅是名义上的,征收的费用很少。三是宏观管理应阶段各异。公益性地质工作与商业性矿产勘查分开运行,是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和特 征,也是西方发达国家在一百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普遍做法。在这一 体制下,公益性地质工作为全社会提供基础地质信息服务,其中包括为商业性矿 产勘查开展前期工作,降低勘查风险;商业性矿产勘查以企业为主体运作,通过 盈利得到发展,进而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的公益性地质工作都有稳定的投入,其经费主要来自于 政府的拨款。政府基本上不再直接出资开展商业性矿产勘查。国外商业性

23、地质工 作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商业性矿产勘查与金融业紧密地融合,逐步形成完善的资 本市场。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特别是一些矿业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如美国、 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商业性矿产勘查的投资都是由企业和民间通过风险勘 查资本市场筹集的。一般有三种来源,即小型勘查公司的资金投入、矿业公司投 资和通过股票上市融资。矿产勘查化解风险的模式与勘查项目所处的阶段密不可 分。预查、普查属高风险阶段,通常采用私募和风险投资等方式融资降险;详查、 勘探阶段风险适中,一般采用合资协议等结构化方式融资降险;开发、生产阶段 风险相对较低,普遍采用债务性及其他市场化方式进行融资降险。各国政府在努力做好前期公益

24、性地质工作以降低商业性矿产勘查投资风险 的同时,还按照本国的国家需求,通过融资市场为社会资金做好支持工作。勘查 项目的高风险性使其很难或根本无法取得债务资金(银行贷款),针对这种局限 性,许多国家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鼓励勘查和某些矿业开发项目。主要措施包 括税收优惠、信用担保和财政补贴等方式。对商业性矿产勘查实行政府财政补贴,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通常使用的一种 调控手段。当勘查市场不够活跃、商业性投资出现低谷,或者某种矿产资源缺乏, 而又不能完全由市场机制解决时,政府就会通过提供财政补贴或投资的方式鼓励 和拉动商业性矿产勘查。一般对矿产勘查进行分阶段提供财政补贴,随着勘查程 度的提高、勘查风险下降,补贴的比例也相应下降。纵观各国政府对矿产资源的宏观管理方式,基本呈现相同的趋势,即基础地 质工作由国家财政包揽,矿产勘查则通过市场配置资源;政府对市场的调控方式 区别风险大小,采取直接和间接不同的经济手段予以支持。地质工作规律涉及矿产资源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如遵循规律与找矿突破问 题、遵循规律与追求速度问题、遵循规律与管理方式问题等,都需要进行深入的 研究探索。在实际工作中,能否切实遵循规律,决定了工作的顺逆和事业的成败。正所谓遵循规律一帆风顺,违背规律逆水行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