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风的测量

上传人:lis****210 文档编号:162956590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2.9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横风的测量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横风的测量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横风的测量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横风的测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横风的测量(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风的测量学号:姓名:风的测量风的定义风是空气流动时产生的一种自然现象。空气流动有上下流动和左右流动,上下流动为垂直运动,也叫 对流;左右流动为水平运动,也就是风。风是一个矢量,用风向和风速表示。地面风指离地平面1012米 高的风。风向指风吹来的方向,一般用16个方位或360表示。以360表示时,由北起按顺时针方向度量 风速指单位时间内空气的水平位移,常以米/秒、公里/小时、海里/小时表示。1805年英国人F 蒲福根据 风对地面(或海面)物体的影响,提出风力等级表,几经修改后得下表。目测风时,根据风力等级表中各 级风的特征,即可估计出相应的风速。蒲福风力等级表风力等级名称相当于开阔平坦地面10米

2、高处风速浪高陆上物理征象米/秒公里/时海里/时(米)0静风0 0.211一静,烟直上。1软风0.3 1.51 5130.1烟能表示风向,但风向标尚不能指示风向。2轻风1.6 3.36 114 60.2人面感觉有风,树叶有微响,风向标能随风转动。3微风3.4 5.412 197 100.6树叶与微枝摇动不息,旌旗展开。4和风5.5 7.920 2811 161.0灰尘和碎纸扬起,小树枝摇动。5清劲风8.0 10.729 3817 212.0有叶的小树枝摇动,内陆水面有小波浪。6强风10.8 13.839 4922 273.0大树枝摇动,电线呼呼有声,打伞困难。7疾风13.9 17.150 612

3、8 334.0全树摇动,逆风步行感到困难。8大风17.2 20.762 7434 405.5树枝折断,逆风行进阻力甚大。9烈风20.8 24.475 8841477.0发生轻微的建筑破坏。10狂风24.5 28.489 10248 559.0内陆少见,有些树木拔起,建筑物破坏较重。11暴风28.5 32.6103 11756 6311.5极少遇到,伴随着广泛的破坏。12飓风大于32.7大于118大于6414.0风速的测量风速的测量可以分为两种:高空风速测量与地面风速测量。咼空风的测量一般指从地面到空中30km各咼度上的风向、风速的测定。测量近地面直至30公里咼空的风向 风速。通常将飞升气球作为

4、随气流移动的质点,用地面设备(经纬仪或雷达)跟踪气球的飞升轨迹,读取 其时间间隔的仰角、方位角、斜距,确定其空间位置的坐标值,可求出气球所经过高度上的平均风向风速。一、利用示踪物随气球漂浮,观测示踪物位移来确定空中的风向和风速;常用测风气球作为气流示踪物, 使用地点跟踪设备观测其运动轨迹,测定其在空间各个时刻的位置,再用图解法、解析法或矢量法确定相 应大气层中的平均风向、风速。气球空间位置的确定需要测定三个参数:仰角6、方位角a和球高H。测风 经纬仪是一种跟踪观测和测定空中测风气球仰角、方位角的光学仪器。在实际测量中,可以采用单经纬仪 测风,也可采用双经纬仪测风(基线测风法)。其中后者准确度较

5、高,可用来鉴定其它测风方法的准确性, 但这种方法的观测和计算较复杂。用双经纬仪测风计算高度时,可采用投影法(包括水平面投影法、铅直 面投影法和矢量投影法)。二、利用大气中的质点或湍流团块与无线电波、声波、光波的相互作用,由多普勒效应引起的频率变化推 算空中的风向、风速;在我国,目前主要采用59型探空仪和701型二次测风雷达组成59701高空探测系统, 进行高空温、压、湿、风的综合测量。三、利用系留气球、风筝、飞机、气象塔等观测平台,使测风仪器安置在不同高度上,根据气流对测风仪 器的动力作用来测量空中的风向、风速。导航测风就是借助导航台信号,由气球携带的探空仪自身确定其 位置,并将位置信号、气象

6、资料信号一起发回基站,然后在基站进行处理,计算高空风的方法。地面风的测量一、风向测量仪器:风向标是一种应用最广泛的测量风向仪器的主要部件,由水平指向杆、尾翼和旋转轴 组成。在风的作用下,尾翼产生旋转力矩使风向标转动,并不断调整指向杆指示风向。风向标感应的风向 必须传递到地面的指示仪表,以触点式最为简单,风向标带动触点,接通代表风向的灯泡或记录笔电磁铁 作出风向的指示或记录,但它的分辨只能做到一个方位(22.5)。精确的方法有自整角机和光电码盘。二、风速测量仪器:a)风杯风速表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风速表,由三个(或四个)半球形或抛物形空杯, 都顺一面均匀分布在一水平支架上,支架与转轴相连。在风力作

7、用下,风杯绕转轴旋转,其转速正比于风 速。转速可以用电触点、测速发电机、齿轮或光电计数器等记录。b)桨叶式风速表是由若干片桨叶按一定 角度等间隔地装置在一铅直面内,能逆风绕水平轴转动,其转速正比于风速。桨叶有平板叶片的风车式和 螺旋桨式两种。最常见的是由三叶式四叶螺旋桨,装在形似飞机机身的流线形风向标前部,风向标使叶片 旋转平面始络对准风的来向。C)热力式风速表是被电流加热的细金属丝或微型球体电阻,放置在气流中, 其散热率与风速的平方根成线性关系。通常在使加热电流不变时,测出被加热物体的温度,就能推算出风 速。热力式风速表感应速度快,时间常数只有百分之几秒,在小风速时灵敏度较高,宜应用于室内和

8、野外 的大气湍流实验,也是农业气象测量的重要工具。常用的仪器有杯状风速计、翼状风速计、卡他温度计和热球式电风速计。翼状和杯状风速计使用简便,但 其惰性和机械磨擦阻力较大,只适用于测定较大的风速。附:风速计-风速测量仪器 风杯风速计它是最常见的一种风速计。转杯式风速计最早由英国鲁宾孙发明,当时是四杯,后来改用三杯。三个互成 度固定在架上的抛物形或半球形的空杯都顺一面,整个架子连同风杯装在一个可以自由转动的轴上。在风 力的作用下风杯绕轴旋转,其转速正比于风速。转速可以用电触点、测速发电机或光电计数器等记录。 螺旋桨式风速计它是一组三叶或四叶螺旋桨绕水平轴旋转的风速计。螺旋桨装在一个风标的前部,使其

9、旋转平面始终正对 风的来 向,它的转速正比于风速。 声学风速表 在声波传播方向的风速分量将增加(或减低)声波传播速度,利用这种特性制作的声学风速表可用来测量 风速分量。声学风速表至少有两对感应元件,每对包括发声器和接收器各一个。使两个发声器的声波传播方向相反,如果一组声波顺着风速分量传播,另一组恰好逆风传播,则两个接收器收到声脉冲的时间差值 将与风速分量成正比。如果同时在水平和铅直方向各装上两对元件,就可以分别计算出水平风速、风向和 铅直风速。由于超声波具有抗干扰、方向性好的优点,声学风速表发射的声波频率多在超声波段。超声风速风向仪的工作原理是利用超声波时差法来实现风速的测量。由于它很好地克服

10、了机械式风速 风向仪固有的缺陷,因而能全天候地、长久地正常工作,越来越广泛地得到使用它将是机械式风速仪的 强有力替代品。超声波风速风向仪的工作原理是利用超声波时差法来实现风速的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会和风 向上的气流速度叠加。若超声波的传播方向与风向相同,它的速度会加快;反之,若超声波的传播方向若 与风向相反,它的速度会变慢。因此,在固定的检测条件下,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可以和风速函数 对应。通过计算即可得到精确的风速和风向。由于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它的速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大;风 速仪检测两个通道上的两个相反方向,因此温度对声波速度产生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热线风速计风速计其基本原理

11、是将一根细的金属丝放在流体中,通电流加热金属丝,使其温度高于流体的温度,因此 将金属丝 称为“热线”。当流体沿垂直方向流过金属丝时,将带走金属丝的一部分热量,使金属丝温度下降。 根据强迫对流热交换理论,可导出热线散失的热量Q与流体的速度v之间存在关系式。标准的热线探头由两 根支架张紧一根短而细的金属丝组成。金属丝通常用铂、铑、钨等熔点高、延展性好的金属制成。常用的 丝直径为5pm,长为2 mm;最小的探头直径仅1pm,长为0.2 mm。根据不同的用途,热线探头还做成双丝、 三丝、斜丝及V形、X形等。为了增加强度,有时用金属膜代替金属丝,通常在一热绝缘的基体上喷镀一层 薄金属膜,称为热膜探头。 热线探头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校准。静态校准是在专门的标准风洞里进行的,测 量流速与输出电压之间的关系并画成标准曲线;动态校准是在已知的脉动流场中进行的,或在风速仪加热 电路中加上一脉动电信号,校验热线风速仪的频率响应,若频率响应不佳可用相应的补偿线路加以改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