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题:专题十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62934932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3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教育专题:专题十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教育专题:专题十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教育专题:专题十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教育专题:专题十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专题:专题十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专题十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l 背景资料“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二十国集团领导人伦敦金融峰会“近来,贸易保护主义和其他形式的保护主义明显抬头,这不符合我们在华盛顿峰会上达成的反对保护主义、避免政策内顾的共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保护主义曾盛行一时,带来了严重后果。历史的教训一定要汲取。当前,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应借刺激经济之名、行保护主义之实。我们应该共同反对以保护本国就业为由对外国劳务人员采取歧

2、视性做法。我们应该共同反对任何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反对以各种借口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和各种以邻为壑的投资保护主义行为,共同反对滥用贸易救济措施。我们希望有关国家放宽对发展中国家不合理的出口限制,努力扩大双边贸易规模。” 胡锦涛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二次金融峰会上的讲话l 专题解读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古今中外的改革是初中历史教学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包含知识范围较广,而且涉及对生产力、经济基础及上层建筑等深层次问题的认识,又易于联系当今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掌握中外历史上的重大社会改革背景、内容、作用及影响,并进行比较、归纳和正确评价,史论结合,总结、借鉴改革成败经验,牢固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

3、充分发挥历史的教育功能,是这一专题学习的重要价值体现,这也是历年中考重点关注和考查中外重大社会改革有关内容的原因。“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党的十七大报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考查中外重大社会改革,特别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改革开放有关内容,无疑是2010年中考的重要热点之一。l 考点梳理一、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1春秋时期

4、齐国管仲改革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公共军制,组建强大军队,为争霸提供雄厚实力,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土,为齐桓公首霸奠定了基础。2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魏国的李悝变法和楚国吴起变法(1)商鞅变法:背景: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加快的私田的开垦;新兴地主阶级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掀起变法运动。时间: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内容及作用: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瓦解奴隶制经济,发展封建经济;奖励耕织提高生产积极性;奖励军功打击奴隶主贵族势力,提高军队战斗力;推行县制建立中央集权,对后世产生影响深远;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实行法治;统一度量衡促进经济流通。意义:使秦国富强起来,国

5、力大增,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启示: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要顺应时代发展,锐意改革,与时俱进;学习商鞅为变法不怕流血牺牲的无畏精神,自觉增强战胜困难,勇于进取的意识。(2)吴起变法:加速了安徽江淮地区封建化的进程。3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北魏的建立和北方的统一:386年,鲜卑族建立北魏,定都平城;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民族融合:黄河流域各族人民在长期的接触与交往中,民族融合成为历史发展的大趋势。(2)目的: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3)内容:迁都以前实行政治、经济改革;迁都洛阳(494

6、年),实行汉化政策,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礼法。(4)作用: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使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生活习惯上逐步与汉族趋同;使中原文化得到丰富和发展。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孝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改革家。4晚清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1)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护清朝统治。内容: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兴办新式学校、培养洋务人才、派遣留学生等;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新建近代海军等。性质:封建统治者失

7、败的自救运动。评价: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失败原因: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只限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不触及腐朽的封建制度,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2)戊戌变法(1898年):背景: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化,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内容: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同时规定,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结果:慈禧太后

8、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谭嗣同等人被捕牺牲,变法失败。失败原因: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顽固派势力强大、光绪帝有名无实、袁世凯出卖维新派等。(教训:资产阶级君主立宪的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历史意义: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5新中国土地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1)土地改革:背景:解放前遗留下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新解放区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内容: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

9、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结果: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三亿多无地少地农民分到了土地。历史意义:彻底摧毁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人民政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了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2)社会主义改造:时间:19531956年。方式和政策:农业、手工业建立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和赎买的政策,逐步实行公私合营的方式,完成和平过渡。历史意义: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变为公有制,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0、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6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1)开端: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2)对内改革:目的: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体制和政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废除人民公社,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责任制(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发展乡镇企业和集体经济。在城市: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实行党政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对中小型

11、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作用:提高了工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工业、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对外开放:目的:引进外国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980年,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后来扩大开放广州、上海等14 个沿海开放城市,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现在已经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作用:引进大量外国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4)成功原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具体国情,走

12、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二、世界历史上重大改革1伯利克里改革和查理马特改革 (1)伯利克里改革(雅典,公元前6世纪):内容伯利克里改革:扩大公民权,很多公民担任政府公职,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公民大会;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意义: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开创了古代社会民主政治的典范,使雅典成为“全希腊的学校”。(2)查理马特改革(法兰克王国,8世纪):内容: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进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土地的人必须为封主的服兵役。影响:这次改革,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西欧封建等级制度: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

13、核心是封君封臣制,基础是封土制。在封君封臣制的基础上形成封建贵族等级制度。2日本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1)大化改新背景:六七世纪时,日本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政局混乱。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拥戴孝德天皇改革。时间: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效仿中国隋唐制度实行改革。内容:政治上:废除贵族世袭制,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以才选官,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由中央派人管理。经济上:实行班田收授法,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实行租庸调制度,统一租税。历史作用:确立一套在当时颇为先进的管理体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

14、得到发展,为以后繁荣奠定了基础。是日本由奴隶还是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2)明治维新背景:幕府统治危机四伏: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以中下级武士为核心的改革派力量的形成;美国等西方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深重。中下级武士领导倒幕运动,推翻幕府统治。开始:1868年起,明治政府效仿欧美资本主义,实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内容:政治方面,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废除原有藩制,设立府、县,天皇拥有无限权力,下设太政官辅佐天皇;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经济方面,殖产兴业,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及设备,鼓励发展近代工业,聘请外国专家,向外国派遣留学生;改变原有封建土地制度,允许土地私有和买卖;实行地税

15、改革,全国统一征收地税。军事上:模仿西方国家,实行征兵制,建立常备军,称“皇军”;建立警察制度,以维护地方治安。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使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3俄国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改革(1)彼得一世改革目的:改变俄国落后面貌。时间:1689年。内容:政治上,成立参议院,掌管国家行政事务;经济上,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引进西方技术和人才;军事上:进行改革,并建立了常备军和海军。作用:

16、加强了中央集权,增强了俄国经济、军事实力,推动了俄国社会进步,为俄国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2)1861年改革背景:农奴制危机:阻碍资本主义发展;农奴暴动频繁,社会阶级矛盾激化;克里木战争惨败,加剧社会矛盾。时间:1861年3月,亚历山大二世为缓和社会矛盾,维护沙皇统治,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内容: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可以拥有自己的财产,可以自由选择职业,地主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时,可以用赎买的方式得到一块耕地(份地)和宅旁园地的土地使用权。获得解放后的农民仍规所居住地区的“村社”管理。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评价:积极性:废除了农奴制,缓和了国内社会矛

17、盾,避免了革命的发生,也使国家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是俄国近代历史重大的转折点。局限性:改革实质上是沙皇政府与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的双重敲诈和掠夺,留下了大量封建残余,沙皇俄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并没有发生本质性的变化,广大劳动群众仍然缺乏基本的民主权利。俄国近代化的步伐依然沉重而缓慢。3美国罗斯福新政背景: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导致政治危机,冲击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宣布实行新政。目的: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内容:整顿金融业,恢复银行信用;调整农业,压缩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维

18、护农业生产;调整工业(中心措施),实施国家工业复兴法,规定各工业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日时数,强化国家对工业的调节和控制,防治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兴建公共过程,扩大就业每次机生产和消费。评价:新政取得很好的效果,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人们的生活得到改善,稳定了资产阶级统治;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整,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是资本主义发展史的一个里程碑;产生经济危机的根源依然存在,罗斯福新政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4苏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苏东改革(1)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9181920年。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征集农民手中的粮食和其它农产品,中小型企业实行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国家集中分配一切生活必需品和食品。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迫于国内战争和严重经济困难而实行的政策,在当时有利于集中全国人力、物力和财力,保证军民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对于打退内外敌人的进攻,巩固苏维埃政权起了巨大作用,但经济上高度集中的做法,违背了价值规律,不利于人民群众生产积极性的持续发挥。新经济政策:目的: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调动人们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内容:从1921年开始,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除大型企业仍由国家管理外,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型企业

20、;废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恢复自由贸易和商品货币关系。特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历史意义: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到1927年,国家经济恢复到战前1913年水平。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历史启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调动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2)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政策: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苏联由

21、传统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工业生产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国防力量得到加强。到1937年,苏联基本完成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实质: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管理体制。表现:政治上,党政不分,权力高度集中,民主与法制匮乏,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盛行。经济上: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限制商品货币关系,否认市场的作用,强调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把一切经济生活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片面发展重工业,结果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等问题。评价: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发挥过积极作用,使苏联

22、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但是这种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阻碍了苏联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3)二战后苏联的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开始:1953年赫鲁晓夫担任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后,举起改革大旗。内容:经济领域,主要是对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把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削减农业税,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农业投资;改组农业拖拉机站;扩大农业企业的自主权;大规模开垦荒地,推广玉米的种植。工业方面,精简中央管理机构,扩大加盟共和国的经济管理权和企业厂长的经营权。政治领域,反对个人崇拜,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平反冤假错案;允许揭露

23、斯大林时期社会阴暗面的文学作品公开发表。评价: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从总体上讲,却只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勃列日涅夫改革:经济改革的重点是重工业,苏联的综合国力有所提高,但仍没能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制约,反而使这一体制更加僵化。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没有取得成效,80年代后期,苏联的经济增长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下降。戈尔巴乔夫又将改革重点转到政治方面,此后,苏联的政治体制发生急剧变化,主要表现为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1991年

24、底,苏联最终解体。历史启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改革应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保持社会稳定;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4)二战东欧国家的改革匈牙利改革:背景:1956年匈牙利事件。内容:经济上,把国家的计划管理和商品生产、市场调节有机结合起来。放慢重工业发展速度,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调整农业政策,废除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国家取消对合作社和国营农场的指令性计划,改用价格、税收等经济手段调节;工业方面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政治方面:改善党的领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评价:改革使经济稳步发展,人民生活

25、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国家政局也保持长期稳定,使匈牙利成为“东欧消费者的天堂”;但改革仍未彻底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由于70年代大量借外债,到80年代,匈牙利又面临新的经济困难。“布拉格之春”:开始:1968年,捷共中央第一书记杜布切克提出“走捷克斯洛伐克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口号,进行政治经济改革。内容: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实行计划下的市场经济,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等,试图摆脱苏联控制。结果:遭遇“莫斯科寒流”,改革进程因苏联镇压被迫中断。历史启示:改革应立足本国国情,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不能脱离实际情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

26、扬社会主义民主;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和政策。l 归纳整合一、中外改革的类型有哪些?1促进社会性质的变化,确立先进社会制度:如商鞅变法、大化改新、明治维新、1861年改革等。2适应先进生产方式,促进民族融合:如北魏孝文帝改革。3社会制度的自我调节、巩固与发展:如罗斯福新政4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自强御侮的探索:如戊戌变法。5学习先进文化,实现富国强兵:如大化改新、彼得一世改革、明治维新、戊戌变法。6吸取不同社会制度优点进行自我完善:如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二、20世纪世界有哪三大成功的改革?其特点和成效如何?有什么共同点?有何历史启示?1苏俄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

27、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对小农经济占主体的国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美国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人们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和发展展,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成为资本主义发展史的一个里程碑。3中国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形成邓小平理论。4共同点:背景:改革前都面临着较严重的社会危机和经济困难。成功原因:根据本国国情,探索探讨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采取有效

28、措施,积极应对危机。5历史启示:顺应时代潮流,锐意改革,与时俱进,促进社会发展;善于吸取世界先进文化成果,借鉴不同社会制度的优势和长处,取长补短,自我完善;改革必须坚持实事求是,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立足国情,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之路;新时期应继续深化改革,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三、中外各国改革的比较 1“大化改新”与“明治维新”(1)相同点:实行和加强中央集权;发展经济;推动社会进步,改变社会性质。学习世界先进文化。(2)不同点:前者是封建制改革,土地归属国家,不能买卖,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后者使资产阶级改革,允许土地买卖,使日本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3)启示:学习

29、、吸收世界先进文化;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促进历史发展的强国之路;要树立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2比较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1)相同点:背景:改革前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性质: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上采取重大改革措施;都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2)不同点:戊戌变法以失败告终,中国仍存在严重民族危机,明治维新获得成功,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逐步强大起来。(3)结果不同原因:中国的封建地主阶级合阻挠变法的守旧势力远比日本强大;中国的戊戌变法未能发动广大群众,日本参加维新的涉及各阶层;从国际环境看,中国变法时遭受的殖民侵略远比日本严重;日本自古以来就有学习外国先进事物的优良传

30、统,中国在明清以来人们的思想日趋保守。3比较19世纪60年代中国和日本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方式和结果(1)中国:地主阶级洋务派发起“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护清朝统治的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近代海军,并创办近代新式学校,培养洋务人才;洋务运动是封建统治者失败的自救运动,没有触动封建制度,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2)日本:实行明治维新,效仿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进行资产阶级改革,政治上废蕃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大力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努力发展教育。明治维新使

31、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从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成为近代亚洲资本主义强国。4比较1861年改革与明治维新(1)背景: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受到农奴制阻碍,农奴制危机严重;日本幕府统治危机严重,倒幕运动取得胜利。(2)性质和结果: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都获得成功,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经过改革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都保留大量封建残余。l 难点解析与开放性问题一、改革的对社会历史的发展作用如何?其实质是什么?1作用: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2实质:中外重大社会改革虽然所处时代、具体背景、内容及作用各不相同不同,但从实质上来看,都体现出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32、改革的实质就是就是进行生产关系的调整,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需要。二、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成功的共同因素有哪些?顺应历史潮流是改革成功的决定性因素;能够立足国情,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改革家的远见卓识和政治魄力,具有勇于探索、努力开拓、锐意进取、坚强不屈、与时俱进等优秀品质;改革措施必须行之有效,能顺应人民愿望;能够解放思想,善于吸取、借鉴世界先进文化和不同社会制度的优越性等等。三、如何认识我国新时期的改革开放?1成功原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具体国情,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2历史认识: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改革

33、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青年学生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自觉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积极的贡献。四、世界重要改革的历史启示1日本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成功的历史启示:要善于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化;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促进历史发展的强国之路;要树立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与时俱进;重视科技和教育,走科教兴国之路。2新经济政策的历史启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调动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3罗斯福新政的历史启示:改

34、革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要立足国情,锐意改革,积极应对危机,构建创新型社会。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宏观调控体系,促进经济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建立完善的金融管理体系;促进农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就业等。我们应学习罗斯福实事求是的精神、勇于创新的精神,自觉的运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理。4,斯大林模式的启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依据国情,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发展商品经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保持产业结构的平衡,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5美国罗斯福新政与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共同点和启示(

35、1)共同点:两国当时在经济上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困境;都是根据本国国情,探讨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都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都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政权。(2)启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发展的手段,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不同社会制度可以相互借鉴优势和长处,取长补短,自我完善;结合国情(实事求是)进行改革,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之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5苏东改革的历史启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必须依据国情,实事求是,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走符

36、合国情的发展之路;要保持产业结构的平衡,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和政策,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五、如何正确处理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坚定信心,加强合作,携手合作,同舟共济。完善国际货币体系,加强金融监管合作,推动国际金融秩序不断朝着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方向发展。增强对发展中国家的救助,减少国际金融危机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造成的损害。反对保护主义,推进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l 针对性训练1“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

37、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这是史记对战国时期一次变法的记载,实施这次变法的人物是: A商鞅B秦始皇C汉武帝D北魏孝文帝2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旧贵族特权打击最大的一项是: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C建立县制 D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3民族融合是我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的趋势,下列改革或变法促进民族融合的是:A管仲改革B商鞅变法C孝文帝改革 D戊戌变法419世纪末,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爱国的仁人志士奔走呼号,称“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掀起了救亡图存

38、的: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5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这30年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之所以能够发生历史性变化,最根本的就是我们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确立于: A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D中共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全国工业总产值的结构图6右图中全国工业总产值结构的变化是哪一改革政策的体现?A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责任制B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C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9、体制7列宁说“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了。”下列最能证明上述观点的是:A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 B农奴可以获得一块“份地”C农奴获得“份地”需要用高价购买 D获得解放后的农奴仍受“村社”管理8下面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俄国:时间企业数工人数量产值(千卢布)1860年 9911600 79541879年2874200051937 A赢得了克里米亚战争 B解放了黑人奴隶 C废除了农奴制 D实行了五年计划9金球通史中写到:“(明治维新的领导者)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文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西方

40、文明指:废藩置县 西方技术 欧美学制 欧美生活方式A B C D10明治元勋大久保利通说:“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决定于物产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这段话体现的治国思想是: A对外掠夺 B工业立国 C学习西方 D鼓励人民富起来11创新与发展是每一个国家均很关注的问题,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哪一政策的提出为日本以后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A废藩置县 B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C实行征兵制 D努力发展教育12古代史上,日本在亚洲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但明治维新后不久,日本就对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了一场战争,这场战争指: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

41、日战争 D抗日战争13下列有关日本明治维新与俄国1861年改革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改革前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都改变了社会性质,彻底废除了封建制度 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都加快了两国对外侵略扩展的步伐A B C D14中外历史上,推动社会发展,改变社会性质的改革有:商鞅变法 戊戌变法 彼得一世改革 俄国1861年改革 大化改新 明治维新A B C D15十月革命后,列宁一直在探索俄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并依据国内形势的变化调整经济政策。在1922年初的苏俄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A小商贩在自由市场出售面包 B工人到市场购买粮食C农民的粮食全部交给国家 D资本家经营鞋帽厂

42、16苏俄早期的领导人布哈林说:“我们过去认为,我们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而实际情况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苏俄“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的政策指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 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改革17右图是一幅反映苏联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的漫画,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行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182008年下半年,由美国金融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开始席卷全球,世界经济开始全面衰退。为解决此危机,我们可以借鉴的历史经验是:A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B赫鲁晓夫改革 C匈牙利的改革D罗斯福新政19美国政治周刊评论,美国新

43、任总统奥巴马所提经济计划堪称“罗斯福新政”当代版。下列有关对罗斯福新政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使美国经济摆脱了危机并逐渐复苏 B彻底根除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C缓和了严重的社会矛盾 D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成功范例20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认为,要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参与国家经济,用国家的力量推动经济的运转,20世纪30年代这一思想的成功实践是:A新经济政策 B德国法西斯专政 C罗斯福新政 D匈牙利改革21下列关于赫鲁晓夫改革的叙述正确的是:A根本改变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B以重工业为重点,大力发展国防工业C平反冤假错案,彻底根除了个人崇拜 D改革只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22曾一度

44、被誉为“东欧消费者的天堂”的匈牙利也发生了社会剧变,我们从东欧剧变中得到的启示是:A根据本国国情建设社会主义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 D坚持计划经济体制 二、组合列举23列举与下列改革有关的人物:(1)扩大公民的权利,使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_;(2)效仿中国隋唐制度进行改革,使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_;(3)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在西欧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_;(4)打击奴隶主贵族势力,使秦国成为我国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_。24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原则和方法。某班准备开展历史小论坛“美国发展之路”探究活动。请为其论点提供史实证明各

45、一例。(1)争取民族解放(2)维护国家统一(3)领先科技发展(4)摆脱经济危机(5)反法西斯侵略(6)推行霸权主义25善于吸取世界先进文化成果,注重模仿和创新是日本能够在世界格局中不断脱颖而出的重要因素。请列举日本在古代、近代和现代历史上的崛起史实:(1)古代学习中国隋唐制度、完成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改革:_(2)近代学习欧美资本主义制度、摆脱民族危机的改革:_(3)现代成为资本主义第二经济大国后发展科技的战略:_三、辨别改错26辨别下列有关苏俄(苏联)社会主义探索和改革史实的叙述,在题前的【 】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苏俄国内战争时期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利于集中全国人力

46、、物力和财力,对于打退内外敌人的进攻,巩固苏维埃政权发挥了巨大作用。【 】(2)在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斯大林模式,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但是这种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阻碍了苏联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 】(3)赫鲁晓夫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从总体上讲,却只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4)近代以来俄国的社会性质先后发生了三次变化: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二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991年苏联解体,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演变为资本主义国

47、家。改正:四、材料解析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公孙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 ,不循而兴。殷、夏之灭也 ,不易礼而亡。 商君书更法 材料二: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主先出于黄帝,以土为德,故为拓拔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地名)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请回答:(1)材料一中公孙鞅指的是谁?他在材料中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他的“治世”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2)材料二中“魏主”是谁?他在诏书中推行了什么政策?有什么作用?(3

48、)上述两位人物的改革能够获得成功最主要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对我们有何启示?2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7世纪中期,中国唐朝的统一和兴盛,朝鲜半岛上新罗等国家的崛起,强烈刺激了大和统治者。天皇和一些曾经留学中国的士大夫决心参照隋唐制度实行改革。 世界历史材料二:“(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 资本的年代请回答:(1)材料一中日本“参照隋唐制度实行改革”指的是什么?有何历史作用?(2)材料二反映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思路是什么?与明治维新前相比,

49、这一时期日本的对外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3)与明治维新同时期,中国向西方学习的重大事件是什么?在向西方学习的方式与结果上与明治维新有何不同?(4)日本历史上的两次改革,给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 2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河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产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总统的就职演说材料二:2008年11月4日,在严重金融危机背景下,黑人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执政百日,奥巴马对内大力推行各项“新政”,包括促使国会通过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7870亿美元经济刺激方案等一系列救市措施。材料三: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

50、融危机向世界其他国家蔓延扩散,全球主要金融市场急剧动荡,股指连续多月下滑,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内容是罗斯福针对什么事件发表的演说?此事件有哪些特点?(2)针对材料一中的现象,罗斯福采取“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3)有人说罗斯福新政开资本主义国家之先河,你认为奥巴马与罗斯福在应对危机的措施上最主要的相同点是什么?(4)面对当前金融危机,各国政府都采取了应对措施。根据所学知识,请你给我国政府提出一条合理化的建议。3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粮食税自然是意味着农民在纳税后有支配余粮的自由余粮的自由也就自然意味着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在一个遭受极度破坏和落后的小农国家里,受无产阶

51、级国家监督与调节的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有益,而且必要,因为它能立刻促进农业的高涨。 列宁选集卷四材料二: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小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材料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农民生产的东西,“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种责任制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以

52、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经营管理上的过于集中和单一方式。 中国近现代史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苏俄何时实行的什么政策?该政策有何创新之处?(2)材料二中罗斯福所采取农业政策的目的是什么?体现了罗斯福新政什么特点?(3)材料三反映的中国农业改革距今有多少周年?与材料一措施有何相同作用?(4)上述各国不同农业政策,给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材料二:这个伟大的国家将坚持下去,并将获得新生和繁荣。因此,首先请允许我表明自己的坚定信念,即我

53、们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罗斯福总统就职演说(1933年)请回答:(1)材料一中苏联“社会主义”的建立得益于哪次革命?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起到了什么作用?后来僵化的“苏联的模式”指什么?(2)材料二中提到的国家当时遇到了什么情况?是怎样“坚持下去”,并获得“新生和繁荣”的?(3)有人说“罗斯福挽救了资本主义,邓小平挽救了社会主义”你是怎样理解的? 五、活动与探究32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请结合20世纪各国的重大改革,回答下列问题:(1)20世纪二三年代,列宁在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罗斯福在

54、美国推行新政,二者各有何特点?对世界历史各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2)20世纪五六年代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改革有哪些?这些改革成效不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20世纪后期中国改革开放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产生的重要理论成果是什么?(4)综合以上史实,你认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进一步深化改革应坚持哪些原则?l 参考答案1A 2B 3C 4B 5B 6B 7C 8C 9B 10B 11D12C 13D 14C 15C 16B 17C 18D 19B 20C 21D 22A23(1)伯利克里 (2)孝德天皇 (3)查理马特 (4)商鞅24(1)美国独立战争(2)美国南北战争(3)第

55、二次工业革命,电力技术发展方面领先(列举爱迪生、莱特兄弟等人的贡献也可)(4)罗斯福新政(5)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或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参加雅尔塔会议、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等)(6)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及战后争霸(或美苏争霸;实行冷战;科索沃战争等)25(1)大化改新 (2)明治维新 (3)科技立国26(1)。(2),新经济政策改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3)。(4),二月革命改为十月革命。27(1)商鞅;主张按照现实需要改变治理国家的政策,不必因循守旧;通过改革,使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后来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孝文帝;推行汉化

56、政策;使北方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加速了北方各民族的封建化进程,促进了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3)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实行改革;坚持实事求是,不断解放思想,锐意改革,与时俱进。28(1)大化改新。确立一套在当时颇为先进的管理体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为以后繁荣奠定了基础。是日本由奴隶还是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2)效仿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进行资产阶级改革。明治维新前日本闭关锁国,明治维新后日本积极对外开放,同时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3)洋务运动。方式: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军事科技,不触动封建制度;而明治维新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社会生活等等方面。结果:明治维新使日本

57、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避免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危机,而洋务运动只是封建统治者失败的自救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理。(4)开放国兴,闭关国衰;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促进国家繁荣的强国之路;要树立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与时俱进,建设文明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9(1)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特点: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2)国家对工业的调整。(3)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4)加强国际章的经济交往与合作;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牝指导;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与管理;加强政府的执政能力;大力发展经济;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等。30(1)19

58、21年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2)目的:压缩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缓解生产过剩,维护农业发展。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3)30周年。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4)任何一种社会制度都没有固定不变的经济模式,必须立足具体国情,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体制和政策,加快发展经济;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维护农民合法权益,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发展。31(1)俄国十月革命;运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恢复和发展经济;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斯大林模式(或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2)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

59、危机;罗斯福新政。(3)罗斯福实行新政,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到改善;开创了资本主义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和发展;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邓小平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32(1)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关系和资本主义,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了苏俄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罗斯福新政通过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取得显著成效,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2)苏联赫鲁晓夫改革、匈牙利卡达尔改革和捷克斯洛伐克改革等。没能彻底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之路。(3)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理论(或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4)实事求是,遵循客观经济发展规律,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之路;不断解放思想,积极创新;善于吸取、借鉴世界先进文化和不同社会制度的优越性;调动人民群众的劳动积极性,不断提高人民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