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上传人:xian****hua 文档编号:162932244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6.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六盘水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六盘水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六盘水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六盘水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盘水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六盘水市城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发布时间:2005-10-10 14:07:00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管理,提高规划管理工作水平,使城市规划管理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依据中华人同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贵州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六盘水规划管理办法及有关法规、规范,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编制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各项目专业规划、城市设计、景观规划及建筑总平面图设计,必须符合本规定。各项规划应采用北京坐标系统和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第三条 本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各类建设项目的规划与实施,均按本规定执行。城镇个人建房(包括

2、城市居民建房和农村个人建房)参照执行。本规定未明确的,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执行。第四条 六枝特区、盘县、水城县、钟山区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章 城市建设用地分类和适建范围第五条 城市建设用地按城市用地分类与城市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进行分类。第六条 建设用地的适建范围按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尚未覆盖的用地,用地性质按六盘水市总体规划执行,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按附表一各类建设用地适建城市范围表(以下简称附表一)执行。第三章 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和规定第七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建设工程项目的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应根

3、据批准的详细规划确定。未编制详细规划的,按附表二建筑密度及容积控制指标表(以下简称附表二)的规定,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第八条 附表二中未明确控制指标的行政、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科研机构、工业厂房、仓库、军事设施以及居住小区、小区以下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等的建筑密度和容积率指标,按有关法规、规范执行。第九条 建设用地在2万平方米(含2万平方米)以上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按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确定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执行。建设用地2万平方米以下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按附表二执行。第十条 多层民用建筑建设用地小于700平方米、高层住宅建设用地小于1400平方米、高层公共建筑用

4、地小于2000平方米的,不得单独建设。第十一条 市中心城区临商业干道的建设项目,能为社会提供使用的地面广场、下沉式广场、公共停车场、屋顶平台、通道、绿地等公共开放空间的,在满足规划要求及有关规定的前提下,可以适当提高容积率,增加的建筑面积按附表三提供开放空间增加建筑面积控制表控制。批准增加的建筑面积不得超过原建筑面积的25%,已作为开放空间的不得改作它用,不得增加建筑物。第十二条 建设用地内有不同性质建筑的,应分类划定建筑用地范围。分别计算建筑密度及容积率。属商办或商住综合楼的,建筑密度按附表二中公共建筑的指标执行,建筑容积率按不同性质的建筑面积换算合成。商业面积或者办公面积达不到该建筑面积1

5、0%,或者只有底层为商业或者办公的综合住宅 ,按住宅面积计算,建筑容积率按附表二中住宅 的指标执行。第十三条 建设用地可利用地形高差,消防车能直接进入建筑屋面并到达该建筑消防出入口的,其建筑密度不得大于60%第四章 建筑间距第十四条 建筑间距必须符合消防、卫生、环保、绿化、法规的规定。第十五条 住宅间距,应当以满足日照要求为基础,综合考虑采光、通风、消防、防灾、管线埋设、视觉卫生等要求确定。中高层以下住宅间距如下:(一)住宅日照间距南北向平行布置的住宅,确建筑高度与建筑正面间距之比L为1:1.1;(二)住宅正面间距折减,应按日照标准确定的不同方位的日照间距系数控制,也可采用附表四不同方位间距折

6、减系数表换算。(三)相互垂直布置的住宅,山墙面对纵墙面,山墙不得开窗挑阳台,进深宜控制在12米以下,最小间距不得少于10米,临山墙开间不得双侧设置阳台,进深大于12米的山墙或山墙开窗的,应按照开窗面日照间距退让,阳台设置不得大于建筑面宽的三分之二。(四)既非平行也非垂直布置的住宅1、当两幢住宅纵墙开窗面对纵墙开窗的夹角小于或者等于15度时,按开窗面对开窗面的间距要确定,最窄处间距不得小于1:1.0。2、当两幢住宅纵墙开窗面对纵墙开窗面的夹角大于15度小于45度时,最窄处间距不得小于15米。3、当两幢住宅纵墙开窗面对纵墙开窗面的夹角等于或者大于45度时,最窄处间距不得小于13米。4、当两幢住宅纵

7、墙开窗面对纵墙开窗面的夹角等于或者大于60度小于90度时,按山墙面对纵墙开窗面间距控制,最窄处间距不得小于10米。(五)当住宅布置利用南向、东向或南偏东、南偏西30度以内坡地高差时,视利用地形高差的具体尺寸,对间距折减,折减后的间距不得小于13米,30度以内的北向坡,视地形高差的具体尺寸,相应加大间距。第十六条 中高层以下住宅山墙与山墙的间距不得小于7米,山墙不得开窗、挑阳台。山墙与山墙间距大于等于10米的,山墙允许设置通气高窗,不得挑阳台。第十七条 中高层以下点式住宅之间间距之比为1:1.0,中高层以下点式住宅与相邻住宅的间距,按本规定第十五条的有关规定执行。第十八条 24米以下公共建筑之间

8、与中高层以下住宅的间距按本规定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的规定执行。第十九条 高层建筑与中高层以下住宅的间距必须符合下列规定:(一)南北向布置,面宽小于等于40米的高层建筑与北侧住宅的间距按高层建筑高度的0.4倍控制。且最小间距不得小于30米;面宽大于40米的高层建筑与北侧住宅的间距按高层建筑高度的0.5倍控制。且最小间距不得小于30米。(二)面宽小等于40米的高层建筑与南侧住宅间距按高层建筑高度的0.35倍;且最小间距不得小于20米;面宽大于40米的高层建筑与南侧住宅的间距按高层建筑高度的0.4倍控制,且最小间距不得小于24米。(三)建筑朝向为东西向的,高层建筑与西侧住宅的间距按高层建筑队

9、高度的0.4倍控制,高层建筑与东侧住宅的间距按高层建筑高度的0.35倍控制,且最小间距不得小于24米。(四)高层条式、点式建筑的短边或山墙面与中高层以下住宅山墙面间距不得小于13米。(五)高层建筑裙房与相邻住宅的间距按本规定第十五条执行。第二十条 挡墙、护坡与建筑的最小间距要求。(一)在无地质灾害影响下,应满足住宅日照、通风、防护、消防的需要。(二)高度大于2米小于6米的挡墙和护坡的上缘与建筑的净距离不得小于5米,下缘与建筑的净距离不得小于3米。(三)高度大于6米的挡墙应作退台处理,退台宽度不得小于1.5米。第二十一条 高层住宅建筑的采光槽,宽深比不小于1:2.5;中高层以下住宅采光槽,宽深比

10、不小于1:2,开槽宽度最小不得小于24米;中高层以下住宅内天井平面轴线尺寸不得小于3.3*3.3米。第二十二条 托儿所和幼儿园的教室及生活用房其遮挡建筑的距离必须达到冬至日满窗日照不小于三小时的日照标准, 托儿所和幼儿园的活动场地必须满足有二分之一的活动面积在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线范围以外的要求;中小学教学楼应满足冬至日不小于两小时的日照标准。第二十三条 100米以上高层建筑及其他非住宅建筑的间距,特殊地形、地段的建筑间距在符合交通、消防、采光、通风、城市景观的规定条件下,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有关规定确定。第五章 建筑退让距离第二十四条 建筑物沿城市道路、公路、铁路、河道、排水干线、人防设施

11、、文物古迹、电力保护区及用地边界建设时,须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范的规定及本章规定。第二十五条 建筑物沿用地边界修建,应按本规定第四章建筑间距规定的一半和按相邻建筑的间距要求退让。不开窗的山墙沿用地边界布置时,应按5米和满足与相邻建筑的间距要求退让。第二十六条 沿城市道路新建、改建建筑物,建筑退让距离按附表五路段上建筑物退让城市道路红线控制表执行。第二十七条 规划宽度25米以上城市道路交叉口范围的建筑,退让城市道路红线距离在路段规定退让的基础上再退5米。第二十八条 沿红线宽度小于20米的规划道路,两侧建筑按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的规定退让,同时应保证与相邻建筑间距的要求。

12、第二十九条 新建大型影剧院、大型商场、游乐场、体育馆、展览馆等公共建筑,主出入口方向后退道路红线距离不小于15米,并满足停车、迥车、人流集散等方面的需要。第三十条 除需要与城市管线接口的上、下水管道以外,建筑物、构筑物的围墙、基础、地下建筑、踏步、阳台、雨棚、水表井、化粪池及附属设施不得突入规划道路红线。第三十一条 地下建筑应按用地边界退让3米以上修建。地下建筑临城市道路应按地面建筑临城市道路要求退让。第三十二条 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临公路或高等级公路两侧建筑的退让,必须符合城市规划管理规定和交通管理的规定 ,在城市规划区范围以外的城镇、村镇临公路或高等能公路两侧的建筑,退让距离应符合交通管理部

13、门的规定 ,并符合规划划定的隔离保护带要求。 第三十三条 沿河道及排水干线两侧修建建筑物、构筑物,应按河岸蓝线、排水干线保护范围以外2米退让。河道排水干线保护范围规定如下:一、水城河两侧保护范围按下列要求控制:1、窖上至勘二队按规划的河岸蓝线两侧20米。2、勘二队至公园路按规划的河岸蓝线两侧10米。3、公园路至九洞桥按规划的河岸蓝线两侧25米。4、九洞桥至落水洞按规划的河岸蓝线两侧20米。二、德坞河全线按规划的河岸蓝线两侧10米。三、排水干管按规划断面外侧不小于3米控制。四、城市规划区内的其他支流,排水干管两侧保护范围,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防洪,城市景观等因素具体确定。第三十四条 在铁路

14、两侧新建、改建建筑物退让距离应符合如下规定:(一)在铁路干线和规划铁路干线两侧建设的,除直接为铁路服务设施以外,离边股轨道中心线的距离不小于20米;在铁路支线、专用线两侧修建围墙的,离边股轨道中心线的距离不小于5米,围墙的高度不大于2.5米。铁路干线0.000高于地面时,建筑物退让距离按护坡下缘起计算。 (二)沿铁路修建高层建筑、高大构筑物(水塔、烟囱等)、危险品仓库和堆场时,其后退距离会同铁路管理部门审核后方可确定。 第三十五条 在人防设施附近建设的建筑物、构筑物,退让距离按有关规定执行。第三十六条 在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范围及文物保护的建设控制地带进行建设,应当符合有关规定。第三十七条

15、靠机场、通信、微波等有关设施建设,其水平避让距离按有关的技术规范执行。第六章 建筑物的高度控制第三十八条 建筑物的高度必须符合日照、间距、消防等方面的规定 。 第三十九条 建筑高度应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同时应服从城市景观规划、城市设计、城市结点规划需要控制的高度。没有高度控制的地带,按下列计算公式控制建筑高度:H1.5(B+b)公式中:H沿街建筑高度B规划道路红线宽b建筑物后退规划道路红线距离第四十条 七层及以上住宅或者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米以上的住宅,必须设置电梯。有下列情形的,按下列规定办理:(一)底层作为商店或其它用房的多层住宅,其住户入口层楼面距该建筑物的室外设计

16、地面高度超过16米时必须设置电梯。(二)底层做架空层或贮存空间的多层住宅,其住户入口层楼面距该建筑物的室外设计地面高度超过16米时必须设置电校梯。(三)顶层为两层一套的跃层住宅时,跃层部分不计层数。其顶层住户入口层楼面距该建筑物的室外设计地面高度不超过16米时,可不设置电校梯。第四十一条 在航空港、气象台、电台、电信、微波通信、卫星地面站、军事设施等有净空要求的地区新建、扩建建筑物、构筑物时,其高度必须符合有关规定。第四十二条 在文物保护建设控制地带和风景名胜区核心区以外新建、改建建筑物,其高度应符合贵州省风景名胜区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第七章 市政公用设施第四十三条 城市的各类管线根据不同管线

17、的特性和设置要求综合布置,各类管线相互间的水平与垂直净距和各种管线与建筑物之间的最小水平间距,按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的要求控制。第四十四条 沿城市道路规划与建设的各种地下管线走向应与道路中心线相平行,其埋设深度应根据结构标高和管线的安全要求确定,在人行道内建设的各种管沟,其管沟预制盖板不得外露,以保证行人通行。道路红线宽度超过30米的城市干道,管线可以双侧布线。第四十五条 工程管线埋设完毕后,必须作竣工测量,报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第四十六条 新建、改建城市道路应按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及以下规定执行:(一)城市道路的设计、施工应符合规划的道路红线宽度及竖

18、向标高。(二)道路纵坡控制在5%以下。特殊地段最大坡不得超过9%,并应根据不同的坡度及设计车速控制坡长。最小纵坡应大于或等于0.5%,困难时,可大于或等于0.3%。(三)城市道路纵坡不得直接插入交叉口,应设有保证安全要求的缓和段,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范围内纵坡不应大于3%。(四)人行过街天桥及跨街道的建筑物、构筑物净空不得低于4.5米,人行天桥桥面宽不得小于梯道宽;人行地道净空不得低于2.5米;跨越铁路的人行天桥、建筑物、构筑物净空不得低于6.5米。(五)建设城市高架路、轻轨道路、高速公路经过已有的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应当设置声障设施。(六)人行道道沿高度不得小于0.2米。(七)新建、改建城市道

19、路应按规范设置方便残疾人使用的盲道等无障碍设施。(八)特殊地形、地段城市道路建设,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有关规定确定。第四十七条 新建、改建城市桥梁按照桥梁设计规范要求并遵循以下规定:(一)新建、改建桥梁的净宽不应小于规划的道路红线宽。(二)桥梁的设计应考虑管线通过,可燃、易燃工程管线不宜利用交通桥梁跨越河道。(三)桥梁的横断面划分应与道路横断面一致。第四十八条 城市规划区范围的新区建设、旧城改造,应按下列建筑面积规划指标规定设置环境卫生设施:(一)公共厕所设置1、居住小区按610平方米/千人。2、车站、机场、体育馆(场)、加油站及农贸市场按集散人流1525平方米/千人。3、购物中心、文化娱

20、乐中心1020平方米/千人。4、公共厕所的相隔距离或服务范围:主要繁华街道公共厕所之间的距离为300500米,流动人口最高密集的街道宜小于300米,一般街道公厕之间的距离约为7501000米为宜,未改造的老居民区为100150米,新建居民区为300500米。5、公共厕所按25003000人设置一座,建筑面积3050平方米。(二)生活垃圾收集点设置1、生活垃圾收集点的服务半径一般不超过70米一个,用地面积不小于40平方米,周围的建筑间距不小于5米。2、废物箱的设置间距:商业大街2550米;交通干道5080米;一般道路80100米。3、垃圾收集点的位置应设置在既方便居民又不影响市容观瞻的非临街位置

21、。(三)垃圾转运站、垃圾堆场1、小型转运站每0.71平方公里设置一座,用地面积不小于100平方米,周围的建筑间距不小于8米。2、大中型转运站每1015平方公里设置一座,用地面积根据日转运量确定,详见附表六大中型垃圾转运站规模控制表。3、城市生活垃圾堆场应设置在城郊区,拟选位置应注意城市风向,避开城市水源保护范围及地质灾害地区。垃圾堆场应设置围墙、道路、绿化和管理用房,应具备环境保护的处理措施,使用时间不少于10年。(四)汽车洗车场在入城道路口、城郊结合部设置洗车场和市内小型洗车点,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设置,应符合环境保护和市容环境卫生的有关规定。第四十九条 城市各类停车场(库)应执行下

22、列规定:(一)公共建筑、公共服务设施及一、二类住宅按附表七(停车泊位指标表)的规定。(二)停车场(库)应根据就近位置、节约用地、利用地形的原则,宜采用地下或多层车库。(三)机动车出入口应符合行车视距的要求,并应右转出入车道。距离人行过街天桥、地道和桥梁、隧道坡道起止(四)机动车出入口距离人行过街天桥、地道和桥梁、隧道坡道起止线50米以远;50个车位以下的停车场可设一个出入口,净宽度不小于7米;50300个车位的停车场,应设两个出入口,出入口距离应大于20米;大于300个车位的停车场,出口和入口分开设置,两出入口距离应大于20米。(五)停车场(库)的设计应按公安部、建设部88公(公管)字90号汽

23、车场规划设计规则(试行)执行。第五十条 汽车加油站城市公共加油站的服 务半径宜为0.91.2公里,总平面图及建筑设计须符合城市景观、交通、消防等部门的规定。第五十一条 城市消防城市消防设施、消防站的设置按有关规定规范执行。第五十二条 户外广告设施设置应符合以下规定:(一)不宜采用悬挂式广告。(二)大型户外广告不得遮挡城市景观、城市绿化、标志性建筑、交通设施、纪念性建筑、党政机关、文物古迹及城市小品,不得影响相邻建筑的采光、通风、交通、消防。(三)不宜在道路中心隔离栏杆及车辆转弯视距范围内设置。(四)符合相关规定。第五十三条 凡在城市规划区内的城市道路、广场、公园和其他公共场所建设城市雕塑,必须

24、符合城市规划,并与城市景观、环境相协调。第八章 城市绿地第五十四 城市道路绿地率应当符合下列规定:(一)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红线宽度大于5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红线宽度在405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红线宽度小于4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道路绿地布局中,种植乔木的分车绿带宽度不得小于1.5米;主干路上的分车绿带宽度不宜小于2.5米;行道树绿带宽度不得小于1.5米。旧城改建道路酌情降低,但不得低于上述绿地率指标的一半。(二)中心岛绿地应保持各路口之间的行车视线通透。(三)公共活动广场周边宜种植高大乔木。集中成片绿地不应小于广场总面积的25%。(四)车站、码头

25、、机场的集散广场绿化应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树种。集中成片绿地不应小于广场总面积的10%。(五)停车场种植的庇荫乔木树枝下高度应符合停车位净高度的规定:小型汽车为2.5米,中型汽车为3.5米,载货汽车为4.5米。(六)在分车绿带和行道绿带上方必须设置架空线时,应保证架空线下有不小于9米的树木生长空间。架空线下配置的乔木应选择开放形树冠或者耐修剪的树种。(七)行道树绿带下方不得敷设管线,树木与其他设施的最小水平距离应符合附表八树木与其他设施最小水平距离控制表的规定。第五十五条 居住区绿化(一)新建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的绿地配置按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要求执行。(二)居住区

26、内绿地,按相应规模配置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等。(三)绿地率:新区建设不低于35%,旧区改建不宜低于30%。(四)公共绿地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组团绿地的设置应满足有不少于1/3的绿地面积在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线范围之外的要求,并便于设置儿童游戏设施和适于成人游憩活动。(五)居住区内公共绿地的总指标,应根据居住人口规模分别达到:组团不少于0.5平方米/人。小区(含组团)不少于1平方米/人,居住区(含小区与组团)不少于1.5平方米/人。并应根据居住区规划组织结构类型统一安排、灵活使用。旧区改造可酌情降低,但不得低于相应指标的70%。第五十六条 新建工业与其它民用建筑的绿

27、化用地按下列控制指标执行:(一)行政办公绿地率不少于35%。(二)金融商业绿地率不少于20%。(三)文化、娱乐、宾馆绿地率不少于35%。(四)学校、科研绿地率不少于35%。(五)工业企业绿地率不少于30%,有污染的工业项目绿地率按有关绿地率指标执行。第五十七条 规划确定的绿化用地,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改变用地性质,不得非法占用。第五十八条 对违反本规定行为的,按有关规定给予处罚。第五十九条 本规定施行前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及建筑设计方案未审定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已审定的但未报建单体方案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及建筑设计方案已审定但未申请建设工程许可证(临时证)的项目,均按本规定执行。第六十条

28、本规定经市人民政府审查批准后,自2004年 月 日起施行。附录一:名 词 解 释1、建筑容积率:一定地块内,总建筑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的比值。2、建筑密度:一定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底总面积占建设用地面积的比例。3、低层住宅:层数为13层的住宅。4、多层住宅:层数为46层的住宅。5、中高层住宅:层数为79层的住宅。6、高层住宅:层数等于或大于10层的住宅。7、高层建筑:公共建筑总高度超过24米低于100米的建筑。8、超高层建筑;总高度超过100米的建筑。9、建筑红线:指规划建筑的外框线及尺寸以及规划建筑外框线与相临城市道路、相临建筑间距的控制标注。10、道路红线:指规划道路横断面的二条控制线。11

29、、河道蓝线:指规划河道横断面的二条控制线。12、绿线:绿化用地控制线。13、紫线:附录二:计 算 规 则 1、建设用地面积计算以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划定的用地范围扣除城市道路规划红线用地及河道、排水干线蓝线用地后为建设用地。道路的规划红线用地及河道、排水干线规划蓝线用地均不能计入建设用地参与建筑容量指标计算。2、建筑面积计算以建筑各层的正投影面积加上外挑阳台的1/2面积及2.2米以上跃层正投影面积,为建筑面积。地下室、高出地面不大于1.5米的半地下室,一面临空层高在2.2米以下半地下室,层面水箱、电梯控制室、出屋面的楼梯间、无柱雨篷、柱廊、层高2.2米以下吊脚架空层、高度低于2.2米的夹层及设

30、备层。其规划建筑面积可以不计。3、建筑容积率及建筑密度计算(1)商办及商住楼的容积率按不同性质的建筑面积所占比例,根据(附表二)规定的指标换算合成。其建筑密度按(附表二)的规定指标执行。(2)商住或办公住宅楼,如商业面积或办公面积达不到该建筑总面积的10%,可全按住宅面积计算容积率,其建筑密度仍按商业或办公计算。(3)无裙房底层为商业或办公的条式或点式住宅综合楼,其容积率、建筑密度按住宅计算。4、开放空间条件和计算(1)在建设用地范围 ,为社会大众提供有效使用面积的地下广场、下沉式广场、屋顶平台、绿地、停车场(库)等公共使用的室内外空间。(2)开放空间必须沿城市道路、广场,任一方向的进深应在8

31、米以上,使用面积不小于150平方米,与地面高差不大于5米,开放空间应设置相应的标志,有直接对外通道的坡道或楼梯做到常年开放,不得改变使用性质,并交有关部门管理。(3)开放空间有效面积的计算:根据所提供社会服务的有效使用面积,按允许增加建筑面积的控制表中的系数计算,增加的建筑面积不得超过核定建筑面积的25%。5、建筑高度计划(1)平屋面建筑无女儿墙的屋面,从室外地面算至檐口顶面,如有女儿墙的屋面,算至女儿墙顶面。(2)坡屋面建筑,从室外地面算至屋檐口。坡檐建筑,从室外地面算至坡檐顶面。(3)楼梯间、电梯间、屋顶水箱、烟囱、屋顶装饰性建筑不作建筑高度计算,如有净空或其它控制高度要求的,由城市规划行

32、政主管部门审定。6、建筑间距计算建筑间距是指两幢建筑外墙之间的水平垂直距离。具体计算按第四章规定执行。7、建筑层数计算建筑物一面临空、高度超过2.2米即从临空面开始计算第一层对建筑物屋顶。层高2.2米以下吊脚架空屋、高度低于2.2米的夹屋及设备层、顶部跃层不计算建筑层数。8、城市道路交叉口范围计算从道路规划红线直线段与曲线段的连接点算起,按道路等级计算,进口车道直线段长度为50米至80米,出口车道直线段长度为30米至60米。 附表一:建筑密度及容积率控制指标 控制范围建筑性高度旧区改造新区建设建筑密度容积率建筑密度容积率低层住宅(13层)401.2401.2多层住宅(46层)302.0301.

33、8中高层住宅(79层)302.2252.0高层建筑(10层以上)253.54.0203.03.5公共建筑(高度24米以下)403.5203.0高层公建(高度24米以上100米以下)356.0203.5低层厂房及库房401.8401.8多层厂房及库房302.5302.5 备注:1、表内建筑密度、容积率控制指标为上限值。 2、100米以上超高层公共建筑建筑密度、容积率控制指标由城市规划部门根据城市景观等要求具体确定。附表二:建筑密度及容积率控制指标表达式 容积率指标提供1平方米开放空间增加,允许增加建筑面积(平方米)小于1.82大于等于1.8小于2.03大于等于2.0小于3.04大于等于3.0小于

34、4.05 备注:1、表中方位为正南向(00)偏东、偏西的方位角;2、L为市中心城区正南向住宅的标准日照间距;3、本表指仅适用于无其他日照遮挡的平行布置条式住宅之间;4、日照间距以南侧、东侧建筑高度计划。附表三:不同方位间距折减系数表 方位015(含)1530(含)3045(含)4560(含)6090(含)折减系数1.0L0.9L0.8L0.9L0.95L 附表四:路段上建筑退让城市道路红线控制表 道路等能退让 建筑40米以上大于30米小于40米大于25米小于等于30米大于20米小于等于25米退道路线(米)退道路线(米)退道路线(米)退道路线(米)高度24米以下建筑5433高度24米及以上50米

35、以下建筑101088高度50米及以上100米以下建筑12121010100米及以上建筑由城市规划部门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备注:1、表中数字为控制的下限值; 2、建筑物退让距离,以建筑物及建筑外挑部分沿城市道路一侧实际投影计算。附表五:大中型垃圾转运站规模控制表 日转运量用地面积(平方米)附属建筑面积(平方米)150150300300450大于450100015001500300030004500大于4500100100200200300大于300附表六:停车泊位指标表 序号建筑类别指标单位机动车指标自行车指标备注1第一类旅馆车位/客房0.250.5 2第二类旅馆车位/客房0.250.5 3饮食店

36、车位/100平方米建筑营业面积1.702.0 4一类办公楼单位/100平方米建筑建筑面积0.500.2建议值5二类办公楼单位/100平方米建筑建筑面积0.41.0建议值6商业场所车位/100平方米建筑营业面积0.35.0建议值7一类体育馆车位/百座3.510.0建议值8二类体育馆车位/百座2.010.0建议值9一类影剧院车位/百座3.08.0 10二类影剧院车位/百座2.58.0 11展览厅车位/100平方米建筑营业面积0.41.5 12医院车位/100平方米建筑建筑面积0.22.0 13一类游览场所车位/100平方米建筑建筑面积0.10.3 14二类游览场所车位/100平方米建筑营业面积0.

37、050.2 15火车站车位/高峰日每千旅客2.03.0 16一类住宅车位/户1.0/ 17二类住宅车位/户0.30.5 备注:1、本表车位以小汽车为标准单位; 2、第一类旅馆指涉外旅馆,第二类旅馆指接待国内旅客的旅馆;3、一类办公楼指中央、省级机关、外贸机构及外国驻华办公机构,二类办公楼指其他机构;4、座位数超过4000座的体育馆和座位数超过15000座的体育场为一类体育(馆)场,其他为二类体育场(馆),体育场停车车位数可以低于体育馆停车车位数。5、一类影剧院指省、市级影剧院,其他为二类影剧院 。6、一类游览场所指古典园林、风景名胜。二类游览场所指一般城市公园。7、一类住宅指国内高级住宅以及外国人、华侨、港澳同胞等使用的住宅。二类住宅指普通住宅。8、自行车指标可按1/10折算为小车指标。 附表七:树木与其他设施最小水平距离控制表 设施名称至乔木中心距(M)至落木中心距离(M)低于2米的围墙1.0/挡土墙1.0/路灯杆柱2.0/电力、电信杆柱1.5/消防栓1.52.0测量水准点2.02.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