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第三单元

上传人:wuy****ng 文档编号:162853194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32.0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六年级上第三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六年级上第三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六年级上第三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第三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第三单元(1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课题9 穷人教学内容第三单元第一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舒适、搁板、勉强、抱怨、倾听、掀起、魁梧、撕破、倒霉、严肃、忧虑、湿淋淋、心惊肉跳、自言自语、自作自受、缝缝补补”等词语。2、能力目标: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3、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美好心灵。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和桑娜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难点:学习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教学准备课件课型新授课时2板书设计穷人桑娜一家:贫穷、艰难勤劳能干、担心丈

2、夫桑娜:关心西蒙、非做不可忐忑不安、脸色发白渔夫:快去抱来、总能熬过 西蒙:盖在、包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写事例、衬托等表达方法课后反思教学环节设计意图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1出示幻灯片。(渔夫在正下着暴风雨的海面上捕鱼的场景。)2师:请你说说图上的内容,想一想,这个人为什么要在这么危险的环境下出海捕鱼?师:是啊,这就是沙俄时期渔民悲惨生活的写照。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穷人,了解一下他们的贫困生活和高尚品质。(板书课题:穷人)二、初步感知,理解生词1自由读文。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找出自己还不理解的词语。学生边读边画。2理解词语。

3、借助字典、词典合作学习,交流疑难问题。(1)解释“心惊肉跳、忐忑不安、自作自受”等词语。(2)正音:张罗、勉强、自作自受。(3)快速记住这些词语的读音、字形和意思。(4)选择词语说一句或一段话。三、以读代讲,整体感知1分段读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组织学生每人读一段,读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一起正音、正字。2理清顺序。师: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发展的顺序。)3默读课文,概括内容。师: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的主人公都有谁?他们的生活怎样?学生在小组内讨论。4同桌互读课文,然后讨论一下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为什么要这样分?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

4、1、2自然段):渔夫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归来。第二部分(311自然段):桑娜出门去看丈夫是否回来,顺便去看望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西蒙已死,便抱回了西蒙的两个孩子,为此桑娜忐忑不安。第三部分(1227自然段):渔夫回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孩子抱过来抚养。四、讲读第一部分1指名读第1自然段。师:课文一开始就让我们看到一个什么画面?2了解渔夫一家的生活情况。(1)从“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可以看出什么?(桑娜家境虽然贫困,但她特别开课伊始,先出示渔夫捕鱼的幻灯片,给学生营造一种氛围,让学生对渔夫工作的危险性有一定的了解,为下文

5、理解桑娜的心理活动作铺垫。此时再引出课题,便能把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起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理解词语这个环节不容忽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5、6年级的学生要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必做过多讲解,应引导学生借助字典、词典和其他同学交流学习,独立掌握字词的音、义、形。教师可适当地测评,以鼓励性原则为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一次读都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学生每读必有所得,并按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易到难,逐步提高要求。从字到词,从段到篇,给学生一个清晰的脉络。最后回归到全篇,由学生回答出他们的生活非常穷困,教师点明“穷”字,指出本课教学的突破口。教学环节设计意图勤劳能干。)(2)由环境描写

6、,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师:桑娜为什么会“感到心惊肉跳”?请结合课文中描写环境的语句说一说?小结:恰当地运用环境描写,能够更明显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下面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学生齐读。3学习第2自然段。过渡:丈夫还没有回来,桑娜心里会想些什么呢?齐读第2自然段。师:桑娜都想到了哪几方面?小结:同学们,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是朴实而善良的人,生活的穷困没有把他们压垮,反而让他们变得更加坚强。接下来会发生怎样感人的故事呢?下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那令人“心惊肉跳”的暴风雨之夜,感受渔夫和桑娜美好善良的品质吧!五、布置作业熟读课文。第二课时一、谈话过渡,承接新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

7、大家对故事的起因有了了解。那么接下来故事会怎样发生发展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二、精读课文,感受人物品质过渡:桑娜再也坐不住了,她冒着风暴来到海边,想看看能不能望到丈夫的小船,可是漆黑的大海,什么也看不到。现在,让我们的视线随着桑娜的身影,移到寡妇西蒙的门口。课文又给我们描写了一个画面。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第二部分。1邻居西蒙家的家境怎样?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丈夫死了,有两个孩子,家里全靠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病了。)2桑娜推开西蒙家的门后,看到了怎样的情景?该用怎样的语气读这段话?教师指导朗读这段文字。学生分组读,比一比,看哪个小组读得最有感情。3师:从“显然,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

8、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中,你能感受到什么?(母爱、亲情。)过渡:西蒙死了,孩子睡得这样的香甜,说明孩子还根本不懂事。可越是这样,越是使人感到凄凉、悲惨。读到这儿,我们都为孩子担忧,没有父亲,又失去了母亲,他们怎么生活下去呢?当桑娜看到这些的时候她是怎么做的呢?4理解“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句话?(1)引导学生在组内讨论。由简单的提问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渔夫一家生活的贫苦,接着老师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重点语句理解,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在具体的语境中感受环境描写与心理活动描写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教师的小结起到对讲过内容的总结作用。教学环

9、节设计意图 (2)学生回答时把握以下几点:桑娜的心里很矛盾。桑娜下定了抚养这两个孩子的决心。这会使本来贫困的生活更加贫困。桑娜是个善良的人。5桑娜把孩子抱回来后,为什么会“忐忑不安”?(1)理解“忐忑不安”。(2)桑娜心里都想了些什么?她为什么会这样想?(3)从桑娜想的过程中,你能看出桑娜是个怎样的人?(热爱丈夫、同情孤儿。)师:同学们,让我们带着对桑娜的感激和敬佩之情再来读一读这个段落。6分角色读课文的第三部分。(1)桑娜与丈夫的对话有两次“沉默”,这两次沉默都代表什么意义?(第一次桑娜看到渔夫筋疲力尽的样子,不知该怎样告诉他收养孤儿的事,所以沉默。第二次是桑娜把西蒙死去的消息告诉丈夫,等待

10、丈夫的决定,所以又一次沉默了。)师:这两次沉默,反映了什么?(反映了桑娜的心地善良。)(2)男生齐读课文的第24自然段。师:“皱起眉”“严肃”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渔夫感到问题很严重。)怎样理解“我们总能熬过去的”中的“熬”字?从渔夫的这句话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渔夫为了抚养这两个孩子,准备过更加穷苦的日子。)师:请你用上“宁可也”来说一说渔夫和桑娜的高尚品质。过渡:他们想到一块儿了。在他们看来,把孩子抱回家是义不容辞、责无旁贷的。(3)分角色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师:“你瞧,他们在这里啦。”(强调“在”,语气应重一些)。“桑娜拉开了帐子。”小说到这里就结束了。你觉得这个结尾怎么样?这样的结

11、尾,我们会想些什么?你能接下去补充两句吗?引导学生自由表达。三、回顾全文,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1快速默读全文。师:请找出描写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句子。大声地读一读,想一想,作者这样写的好处。2学以致用。请你写一段话,用环境描写、人物的对话和心理活动描写,表达出一个人的高尚品质。(如果时间不充足,可作为课后作业完成。)四、升华情感,总结全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以桑娜的心理活动为主线,设计了整个教学过程。在学生边读边思考中,感受桑娜与渔夫的善良,体会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整个过程,教师以引导为主,问题的设计恰到好处,这一环节是对教学目标的检测。让学生不但体会到环境描写和

12、人物对话、心理描写的好处,同时学会应用。通过对课文的总结,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课题10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内容第三单元第二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2、能力目标:进一步领会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3、情感目标: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这位残疾青年深深的感激之情。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课文对人物的描写,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青年的感激之情。难点:学习作者通过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教学准备课件动画片狼来了片段。课型新授课时1板书设计别饿坏了那匹马残疾青年 我乐于助人、热心、善良

13、爱读书、诚实、有志气课后反思教学环节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动画片狼来了片段。师:同学们,这个动画片大家都不陌生吧?谁能告诉老师,这个动画片主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过渡:同学们说得真不错。可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谎言却是善意的,不但不会伤害别人,而且还会让他人感到幸福和快乐。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别饿坏了那匹马这篇课文,感受这种“善意的谎言”。(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要求:把课文读流利,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默读课文,边读边画。文中一共几次提到“别饿坏了那匹马”?都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提出的?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1自读表现残疾青年美好品质的语

14、句并体会。师:残疾青年是怎样鼓励“我”读书的?当“我”即将丧失读书机会时,他又是怎样做的?青年对“我”说的谎言又能表现出他怎样的品质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找出这些语句,读一读,体会一下。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适当在大屏幕上出示重点语句。(1)他先是一愣,继而眼睛一亮,笑着对我说:“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师:为什么青年先是一愣,然后又对“我”笑呢?“愣”说明了什么?(2)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命令道,“听见没有?快把马草提进去!”师:碧云为什么“茫然”?青年为什么用“命令”的口气对妹妹说话?(3)他用双手拼命地摇着轮椅,想挡住我的路,“你放下!等碧云来拿!”师:请找出描写青年动作的词,从这些

15、词中你能看出什么?3体会青年美好的心灵。师:从刚才同学们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青年为了让“我”心安理得地在他的书摊看书,说了一个善意的谎言。从这个谎言中你能体会到残疾青年具有怎样的品质?(善良、喜欢帮助爱学习的人、热心肠。)4体会“我”对残疾青年的感激之情。师:当青年的谎言被“我”无意中发现时,“我”的心情怎样?“我”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请在小组内讨论,把自己当成文中的主人公“我”,说出真实的想法。小组讨论。学生讨论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情境的创设有两个好处:一是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集中起来,因为动画片的诱惑是小学生无法抵抗的。二是通过动画片的内容,让学生说出“谎言”的含义,为引出新课埋

16、下伏笔。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对课文有个初步的理解,为下文的个性阅读奠定了基础。找出文中共写了几次“别饿坏了那匹马”这句话,理清层次,梳理了文章脉络。教学环节设计意图5总结:“那匹马”是青年虚设的,“别饿坏了那匹马”这句话虽然只是青年一个善意的谎言,可正是因为这样的一句话,让一个渴望知识的孩子尽情享受了知识带来的无穷乐趣!同学们,相信这个故事一定会深深地印刻在你的脑海中,让我们再次齐读课文。6齐读课文。四、学习写法,联系运用1找一找,作者在表现人物的品质时,都运用了哪些方法?(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2如果把这些描写去掉,你觉得怎样,说说你的看法。学生自由交流。3学以致用。请说一段话

17、,用上一种或几种描写方法。五、布置作业在你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事情呢?想一想,选择一件以日记的形式写下来。 这个环节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放”上,把阅读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阅读,自由体会。但一味的“放”会导致学生偏离重点,因而,在学生有了一定的个性阅读经验后,教师抓住重点语句进行“收”的教学,把学生的理解集中到体会人物品质这个点上,突破难点。一“放”一“收”,体现了教学理念的革新,把学生的个性阅读落到实处,尊重孩子的个性体验,不把“死”的东西强加给学生。教师以总结的形式让学生体会语言、行动及心理描写的好处,接着用口语表达的方式学以致用,夯实了基础,又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活学活用,轻松表

18、达,消除他们对表达的恐惧心理。课题11 唯一的听众教学内容第三单元第三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会写6个生字;正确读写“神圣、悠悠、庄重、仪式、抱歉、溜走、介意、追问、荒唐、声望、割舍、大吃一惊”等词语。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提出不懂的、有价值的问题与同学讨论。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难点:培养学生学会关爱他人。教学准备小提琴的相关资料。课型新授课时2板书设计白痴(走向)成功? (理想) 我

19、 自信 + 韧劲 老人:尊重、 鼓励、 欣赏课后反思教学环节设计意图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1.创设情境。师:同学们,老师现在表演一个动作,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在演奏一件什么乐器?教师在台上模仿小提琴手拉小提琴的动作。学生自由发言,猜测教师正在演奏什么乐器。(答对的同学,教师要给予鼓励,表扬他具有能认真观察并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2.介绍小提琴。师:你们对小提琴了解多少?鼓励学生把自己知道的说一说。过渡:这个乐器学起来可不容易,想学好它一定要下一番苦功。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个故事,主人公由不会拉琴到演奏得非常优秀,而让他成功的却是唯一的“耳聋”的听众。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一

20、看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把本课的生字新词圈出来。学生圈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2.同桌之间借助字典或词典合作学习生字、理解新词。教师巡视指导,把学生查找频率较多的字和词整理一下。全班交流。3.指导学生交流生字的字音、字义和识记方法。4.再读课文,粗知大意。师:现在我们已经扫清了课文中的字词障碍,就让我们大声地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21、。)三、理清层次,引发质疑1.默读课文,请根据提示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在大屏幕上出示:家中练琴遭冷遇;林中练琴遇知音;舞台演奏生感慨。)把全班同学分成三组,分别来读这三个部分。2.快速浏览,提出质疑。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一边读一边把你认为有价值的问题写在笔记本上。引导学生关注“我”在会拉小提琴之前的情况是什么样的。小结:“我”是在老人默默无闻地鼓励下才学会拉小提琴的,是什么力量让“我”有如此的信心呢?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教师的表演会营造一种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而这恰恰又为本课的引入创设了有效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教师的肢体语言所创设的情境中集中精神,走进课文,为探究新知做了充分的准备。根据

22、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年段训练要求,他们已经具备默读和快速浏览的阅读技能,这样不但能节省课堂上的有效时间,同时也为学生以后的大量阅读奠定基础。把有价值的问题记在笔记本上,强调学生记录“有价值”的问题,要求学生不要盲目提问题,抓住重点问题能更轻松、更便捷地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情感。教学环节设计意图第二课时一、回顾课文,提出要求1.默读课文。2.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文章的大意,理清了文章的脉络。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唯一的听众,去体会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并理解“我”对老教授的感激之情。上节课,很多同学都提出不少有价值的问题,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边读边思考,同学们能够在理解

23、中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大家有没有信心?二、精读课文,解决问题1.读课文第29自然段,找出描写老妇人语言的句子,并想想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的。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的第29自然段,找出描写老妇人语言的句子,然后填到活动卡片上。学生一边读老师指定的段落,一边摘抄描写老妇人语言的句子。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三段话:(1)“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一束阳光透过叶缝照在她的满头银丝上,“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2)“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3)“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

24、谢谢你,小伙子。”全班同学齐读这三段话。2.分析这三段话,体会人物情感。(1)指生读第一段话。师: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鼓励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师:这是老妇人第一次和“我”说的话,在这之前“我”认识老妇人吗?“我”的琴技怎样?(“我”和老妇人根本就不认识。“我”拉的小夜曲就像是锯床腿,所以“我”才一个人到小树林里来练琴。)师:刚才有位同学读这一句时,对老妇人谎称自己耳聋不知道为什么,下面就请大家讨论一下:老妇人的耳朵真的聋了吗?她为什么要说自己耳朵聋了呢?组织全班学生交流讨论。师:老妇人说到“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中的“介意”一词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样说?你觉得这位老妇人

25、是个怎样的人?请根据你自己的理解再读这段话。比比看,谁能读出老人关心“我”,给“我”信心的语气。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课文。师:同学们,这段话中,你们提出的疑问都解决了吗?那么,当“我”摇了摇头时,老妇人又对“我”说了些什么呢?鼓励学生,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满怀信心地学习课文。教学环节设计意图(2)怎样理解“用心去感受”?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老教授这句话的意思是要告诉“我”,她虽然听不见,但却可以作“我”唯一的听众。这句话是让“我”放下包袱,专心练琴。)(3)学习第三段话。听了老教授的话,“我”的心里会是怎样的感觉?当“我”停下来时,她总是不忘说上一句。这里的“总是”说明了什么?师:如果你就

26、是文中的“我”,对老人的这种鼓励,你会怎样想?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过渡:在老人耐心热情的鼓励下,“我”的琴技在不断提高。再读课文,说说老妇人的称赞和鼓励使“我”发生了什么变化?3.体会“我”知道真相后的感受。(1)指名读课文的第8自然段。师:为什么老妇人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我”的琴技在不断地提高,老教授发自内心地为“我”的进步而感到高兴。)(2)齐读课文的第912自然段。师:请找出妹妹说的话。谁来读一读?(叫一名学生来读,其他同学来评价。)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呢?(惊讶。)再找学生试读。师:听了妹妹的话后,“我”的心里会怎样想?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小组讨论。)4.前

27、后对比,加深理解。女生读第1自然段,男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引导学生前后对比,找出“我”练琴的变化的原因。师:你觉得“我”的琴技进步这么快,动力源自哪里呢?请用一两个词来概括一下。(鼓励、信心。)三、再读课文,升华主题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分角色读、分段读、齐读。)师:从老人朴实的语言描写中,一位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关心呵护年轻人成长、真诚无私的老人浮现在我们的面前。现在,你想对这位老教授说些什么呢?这个环节的设计给了学生充分的空间,让学生自己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在学习中得到解决。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及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类、筛选、重组、整合,指导学生有条理、有重点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对人物情感

28、的了解,是理解课文内容的最直接的方法。阅读教学中要加入学生独特的个性理解,发挥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达到个性阅读的目的。感受语言的精彩,感受语言的含义和语言背后的深意,感受语言的魅力,都是通过“读”来进行的。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读后让学生同文本进行对话,升华课文主题,加深阅读理解。课题12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内容第三单元第四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3、情感目标:理解课文,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运用自己的读书方法

29、,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难点:懂得用心灵倾听能给人带来幸福与快乐教学准备课件、问讯处的相关资料。课型新授课时1板书设计12 用心灵去倾听汤米 苏珊善良善解人意有爱心不是母亲胜似母亲课后反思教学环节设计意图一、由题入手,提出问题板书课题:用心灵去倾听(生齐读课题。)师:读了这个课题,你们会提出什么疑问呢?(什么是“倾听”?为什么要倾听?怎样用心灵去倾听?用心灵倾听代表什么呢?为什么用它作题目呢?)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打开课本,走进课文去用心感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放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自己不懂的生字、词,借助字典或向同桌、教师请教。2指名分段朗读,纠正朗读中的错误。3用自己的话说说

30、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我”和苏珊交往的几件事?(引导学生概括苏珊和“我”交往的过程。)4“我”把苏珊当成了什么?(第二个母亲。)过渡:母亲,是我们最亲的人。“我”为什么把苏珊当成第二个母亲呢?到底苏珊做了什么让“我”感到母亲般的爱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品读这个感人的故事吧!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1齐读课文的第1、2自然段。师:用自己的话说说“着迷”的意思?你能用“着迷”说一句话吗?(着迷:对人或事物产生难以舍弃的爱好。)让“我”着迷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小精灵“无所不知”?过渡:这个小精灵和“我”是怎样交往的呢?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请大家大声朗读第312自然段。2大声朗读第312自然段。读后交

31、流:苏珊都给了“我”哪些帮助?师:下面就请同学结合活动题卡的记录交流一下。(1)“我”一个人在家,手指被锤子砸伤了。(在课件中出示此句。)师:听到话筒里传来声音后,“我”为什么放声大哭呢?(找到听“我”说话的人,其实就是找到了希望,“我”的心灵得到了安慰,所以放声大哭。)分角色读一读苏珊和“我”的这次通话。仔细品读一下,想一想苏珊都给了“我”什么?(给了“我”生活上的关心和安慰。)(2)向苏珊问学习上的问题。师:“我”都向苏珊问了哪些学习上的问题?她是怎样给“我”解答的呢?(学生回答。)“总是耐心地回答我”说明了什么?如果别人问你一些令你不耐烦的问题时,你会怎么做呢?从题目上让学生提出问题,并

32、让他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课文,从重点词语“心灵”和“倾听”去揭示课文所反映的美好品质。圈出字词,扫清阅读障碍,纠正朗读中的错误,这些环节的设计都有效地完成本课的第一个教学目标。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所以教师有效的朗读指导还是有必要的,只有读好,才能更好、更准确地理解课文。教学环节设计意图可以看出苏珊是个怎样的人?(3)金丝雀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师:金丝雀死了,“我”的心情怎样?请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苏珊是怎样安慰“我”的?齐读:“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预设:学生A:如果苏珊直接告诉“我”金丝雀死了,那么“我”一定会更加难

33、过。学生B: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多么美好的解释啊!这样说,“我”对小鸟的死就不会产生悲伤的感觉。学生C:我觉得苏珊真是个有爱心的人!小结:接线员的工作是非常繁忙的,面对“我”的求助,一次次的打扰,如果换了其他人,可能会是怎样的态度呢?苏珊面对一个从未谋面的小孩,她所付出的是什么样的爱心呢?(板书:母亲般的爱心)3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部分。师:想一想,“我”对苏珊是怎样的感情?而苏珊对“我”又是怎样的感情呢?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一找,读一读。苏珊对“我”母亲般的关爱一直到她离开人世之前,细心的孩子们,你们发现了吗?读一读苏珊的留言,说说你的理解。(怕我伤心、难过,希望我乐观地对待生活,过得幸福快乐)

34、四、拓展延伸,深入生活师:你是一个好的倾听者吗?在这个大千世界中,值得我们用心灵倾听的有什么?小结:同学们,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懂得用心去倾听,真心去关爱,给身边的人带来快乐与幸福。从苏珊的语言体会人物的品质,这需要学生通过认真地读文来完成。这个环节,教师给学生一次次读的机会,让他们从读中体会到人物的内心世界,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尤其是“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和“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这两句的对比读,更能让学生动情、入情、悟情。学以致用,让学生不光体会课文内人物的美好心灵,更让他们把这种美好的心灵带到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体现语文学习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可以看出苏

35、珊是个怎样的人?课题回顾拓展三教学内容回顾拓展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对本组课文的回顾,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对环境和人物的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抒发美好情感的。2、能力目标:积累有关讲诚信的名言警句,学会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学生。3、情感目标: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对环境和人物的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抒发美好情感的。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体会环境描写及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难点:把诚信教育深入到学生的心中。教学准备有关诚信的小故事视频片段。课型新授课时2板书设计加拿大作家蒙哥马利的绿山墙的安妮曹文轩的根鸟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瑞士作家斯比丽的小海蒂课后反思教学环节设计意图第一课时一、回顾课文,提出

36、问题1快速默读本组课文。教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限制,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默读的要求。2交流摘抄内容。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摘抄的句子。过渡:这些句子对抒发作者的情感和体现人物的品质有哪些好处呢?让我们继续品味这些句子。二、学习“交流平台”1在大屏幕上出示例句,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2体会例句对抒发情感的作用。(1)“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师:这句话是描写什么的?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 (2)“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师:认真读一读这句话,说说你的理解。学生3:这是对桑娜的心理活动描写,表现了桑娜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37、的美好品质。师:如果课文把这些句子删掉,你认为会怎样呢?小组内互相交流。3小结:同学们通过对这几个例句的理解和体会,我们能感受到描写环境和人物的心理让文章更具体、生动。希望同学们以后能活学活用,把这种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设计意图:先让学生体会这些句子的作用,然后给学生抛出一个问题:如果文章里删去这些语句会怎样?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去体会描写环境和人物心理活动对作者表达情感的重要作用。三、学习“日积月累”师:讲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五千年来的文明的结晶。这节课我们就来积累一些有关诚实守信的名言警句。1出示名言警句。2自由读句子,把句子读通顺。3齐读这些句子。4借助工具书,互相交流这

38、些句子的意思。5全班交流。6师: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讲诚信的名言警句,请和大家交流一下。例如:言必信,行必果。与朋友交,言而有信。7引导学生反复朗诵。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扫读的任务,是对六年级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的训练,为以后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做好准备。中国的经典诵读,应以读为主,反复读,直到熟读成诵。让孩子们在传统文明中受到熏陶,以达到感染自己、用这些名言警句来约束自己的言行的目的。教学环节设计意图第二课时一、介绍作者及作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来自加拿大的作家,她叫蒙格玛丽。她一生共创作了二十多部长篇小说,绿山墙的安妮1908年出版,很快就风靡全球。下

39、面就请大家一起到书去了解一下吧,学生自由读。二、阅读理解1自由读课外书屋中的内容。2教师阅读绿山墙的安妮中精彩的片段。师:通过阅读,你认为安妮是个怎样的孩子呢?她具有怎样的心灵?学生回答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安妮美好的心灵。3师:书中还为我们介绍了哪些书目?(曹文轩的根鸟;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瑞士作家斯比丽的小海蒂。)小结:你们读过这些书吗?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到书店或网上查找这些书,并认真阅读,感受故事中人物的美好品质,体会一下作者是如何利用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把故事写得如此精彩的。三、课外拓展1师:大家在课外一定阅读过许许多多这方面的书,请你把精彩的片段或句子读给大家听。2交流阅读。让学生把自己阅读过的精彩片段或句子和同学们一起交流。互相说说句子好在哪里。3组织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摘抄到笔记本上。通过对作者及作品的了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的读也是一种课外阅读的学习通道,教师可以声情并茂地向学生讲述绿山墙的安妮中的精彩片段,给学生营造一种阅读氛围,激发学生课后阅读的兴趣。通过课外阅读,让学生感受到文学的魅力所在,并激发学生产生阅读兴趣。互相交流可以使学生阅读的范围更广泛,拓宽阅读视野,让课外阅读变成一种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