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 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上传人:d**** 文档编号:162841933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6.3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多措并举 努力增加农民收入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多措并举 努力增加农民收入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多措并举 努力增加农民收入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多措并举 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措并举 努力增加农民收入(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党的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 标。完成这一任务,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地 指出“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的状 况并没有改变,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有建立。”004年, 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2936元,60%的农户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0%的中等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只达到2578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58 元。1990-2004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4.7%,1998-2004年 年均增长4.3%。持续增收难度大。针对此种情况,国家对农村经济发展 采取了一系列更直

2、接、更有力的措施,中央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 方略,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做出了 “两个趋向”的重要 论断,确立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重大方针,并把促进 城乡统筹纳入科学发展观,摆在“五个统筹”之首,保护和调动了农民 的积极性,为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的政策 支持。笔者认为,增加农民收入,既要挖掘农业和农村内部的增收潜力, 又要寻求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治本之策;既要着眼于发展培育新的增长 点,又要加快改革步伐,解决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一、坚持用正确的理论和科学的方针政策指导农村经济发展农村面积大,人口多,经济基础薄弱,任何方针政策的偏失和不当 都易引

3、发广泛的社会矛盾。因此,必须始终坚持用科学的理论和方针政 策指导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农村经济始终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始终维护 好实现好发展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一是必须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在 指导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 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 点,着力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在当前农村经济发 展中,就是要解决好农民增收难的突出问题。“五个统筹”是科学发展 观的基本要求。其中,统筹城乡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经 济社会发展,对化解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促进城市带动农村, 工业带动农业,实现农业产业化

4、和可持续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等,均 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二是要充分认识和实践“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 十六大以来,“三农”工作理论和政策不断创新,今年初又提出“工业 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这是加快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 展,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理论和政策基础。首先,实行“工 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是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的迫切 需要。当前,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较低,劳动生产率处于较低水平, 农业的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能力不足,农村富余劳动力多,就业空间狭 小,就业压力加大,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任 务艰巨,无法完全依靠农民自身的能力来

5、解决。因此必须立足于经济社 会发展的全局,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其次,实行“工业 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是保持经济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目 前,工农业发展和城乡发展的矛盾较为突出,2003年城乡居民收入之比 为3.23 :1,达到历史最高点。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受教育程度和受医疗 保障的差距大。农业基础地位不牢固,生产能力不提高,农民的购买力 不增强,就难以拉动消费和扩大内需,难以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城 乡差距不缩小,农村面貌不改变,就难以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 目标。再次,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符合世界 各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20世纪以来,一些发达国

6、家在解决城乡差距 方面的经验表明,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 带有普遍性的趋向,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 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 趋向,许多发达国家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之后,就开始了工业反哺 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历史进程。三是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多予、少取、放活”, 是中央一号文件的基本精神。“多予”,就是要给农业以“输血”式的 支持和保护,不断增加农业投入,改善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条件。 要加大信贷资金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健全重要农产品的储备调节制度和 风险基金制度,建立与完善农业保险制度

7、。“少取”就是要切实减轻农 民负担,系统全面地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要加大监控力度,规范收费管 理,坚决取缔各项不合理收费。加大监督监控力度,建立健全关于农村 税费的法律、法规和监督体系,使税费改革步入法制化轨道。“放活”, 就是要解放农村生产力,实现农业资源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的优化 配置要创新农业组织与制度,建立有效的人才和投入机制,大力发展农 村个体和私营经济。二、不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目前,就延长县而言,农民文化素质整体水平较低,民主法制意识 和思想道德素质有待提高,一些地方宗族、地域观念根深蒂固,消极思 想和陈规陋习沉渣泛起。尤其是对市场经济存在粗浅、模糊的认识,对 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缺

8、乏必要的思想和物质准备。对农业科技的运用停 留在半科技半经验的水平。与新时期农业产业化经营、市场化竞争和劳 动力转移的需要产生很大差距。劳动力素质已成为影响农业综合生产能 力提高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其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及农村劳 动力转移的速度和规模,制约了农村劳动力层次的提高,对农民增收产 生严重影响。因此,提高农民素质就成为一项长期的紧迫的战略任务。提高农民素质,一是要切实落实好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加强农 村基础教育工程,组织农村青少年接受正规教育,提高农村后备劳动力 资源的素质。二是要根据当前实际,有针对性地组织各类技能培训,在 培训中向农民传输生产技能、市场经济等知识和信息。要

9、将农村职业技 能教育纳入国家总体教育规划,纳入各级公共财政的支持范围,建立“政 府主导、多方筹集”的投入机制,有效地整合国家教育资源,充分发挥 各类大众专院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对农民进行短期的技能培训。全面推 行城乡劳动预备制度,及时组织未能继续升学的城乡初、高中毕业生参 加必要的职业技能培训。三是用人单位对本单位招收录用的农村务工劳 动者负有培训职责,使农村劳动力在用工单位享受平等的培训权利。四 是要充分发挥典型农户、典型农民的榜样示范作用,提高农民学科技, 用科技的积极性。五是要把提高农民素质渗透到农村的政治、经济、文 化各项活动中去,倡导新风尚、新思想、新观念,不断提高农民的综合 素质。三

10、、全面提升主导产业开发水平发展主导产业是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步伐,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性措 施,是农业由广种薄收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农业 向现代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的客观需要。发展农村主导产业要立足 当地实际,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深入挖掘当地农业资源优势, 因地制宜,培育具有市场潜力和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在延长县农村主 导产业发展中,管理粗放、质量不高、效益低下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当 前应努力打造梨果和草畜“两个基地”,做大做强延河川道棚栽产业, 使全县主导产业尽早形成规模效益和品牌效应。一是要加强管理,提升 品质。在梨果管理上,要大力推广大改型、强拉枝、巧施肥、增套袋、

11、无公害等四大技术,不断提升果品档次和质量。同时,积极研究解决诸 如花椒、红枣管理技术,当前要重点解决好红枣座果率低的问题。二是 健全科技服务和防雹防灾“两个体系”。鼓励农业科技人员走向田间地 头向农民传播各项科技知识,积极与科研院校单位建立合作关系,请专 家、教授举办科技培训班,进行科普知识培训与宣传,进行具体项目的 科技协作。要充分发挥科技示范园的试验和示范作用,不断提高农业科 技的普及水平和转化能力;鼓励农民自己建立小型果库,延长营销时间, 增加果品效益。三是要精心包装,争创品牌。树立品牌形象,提高主导 产业的市场化程度。要注重农产品的包装工作,做大做强佛光酥梨、上 坡花椒等品牌,拿出一定

12、资金用于产业开发的宣传、包装和品牌宣传。 坚持每年组织果农参加诸如杨凌农博会等活动,每年在市上或县上举办 梨果、枣椒展示会,既调动农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又宣传了延长产业 品牌。四是要构建营销网络、优化营销环境。在市场营销体系建设方面, 目前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大多以无组织的分散状态进入市场,缺乏市 场竞争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因此,要加强政府引导和农民的组织化程 度,帮助果农成立果业协会,组建果品营销队伍,积极动员和鼓励各级 干部参与全县产业开发和营销工作,和果农联合创市场。要切实加强信 息网络建设,不断拓展市场销售渠道,构建市场营销网络,千方百计帮 助农民搞促销。同时教育农民群众诚信经营,杜绝

13、坑、蒙、拐、骗等欺 诈行为,开通绿色通道,方便外来客商,不断提高产业开发的竞争力和 经济效益。四、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农业基础 设施建设的滞后,增加了农村脱贫的不稳定性,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 发展。延长县作为国定贫困县,全县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因此, 必须整合各种资源,实行资金捆绑使用,集中人、财、物,使有限的资 金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县委、县政府已出台相应措施和办法,坚持扶 贫到村、项目到户,加快改善贫困乡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农 民脱贫致富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今后还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继续加强以道路建设为主的的

14、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道路建设方 面,要把工作重点放在道路的养护上,确保每个行政村通大车,确保农 产品运输畅通;要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基本农田保 护和建设力度,努力实现农村人口粮食自给。要进一步抓好水利工程建 设,大力支持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小型农田 水利设施建设投工投劳,政府对所需材料给予适当补助。坚持实事求是、 区别对待的原则,不搞一刀切,对有条件的残塬区扩大基本农田面积; 对黄河沿岸土石山区不具备新修基本农田的村庄,不搞强求,注重在产 业开发上做文章。在饮水工程建设上,要保证户均一眼窖,确保农民生 产生活用水。二是要认真实施移民搬迁,这是解决土石山区农

15、民生存条 件的关键。要坚持群众自愿、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土安置的原则, 以城镇周围、公路沿线和川道地区为主进行搬迁安置。坚持把移民搬迁 与产业开发相结合,帮助引导每个搬迁户建立1-2个致富产业,使搬迁 户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保证搬得出、稳得住、富得快。同时,要充分利 用房前屋后,配套建设水窖、沼气、蔬菜大棚、养殖等设施,达到配套 完善、功能齐全的目的。三是要大力发展中小城镇。城市与周边构成一 个相互依存、互补互利的有机整体,在这个整体中城市起着经济中心的 作用,对周边地区有吸引功能和辐射功能。在全国范围内,现有的大中 城市就业压力很大,无力吸纳更多的农民就业。随着农业的发展,农村 富余劳动力日

16、渐增多,因此大力发展中小城镇,在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 之间建立起产业联系的枢纽和生产力提高的平台就显的尤为重要。发展 中小城镇要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优先发展 中小城镇中区位较优,实力较强,对周边农村和乡镇具有较大吸引辐射 能力、发展前景广阔的农村中心城镇,发挥其在农村地区的市场中心, 信贷中心,信息中心和社会服务中心的作用。二要明确中小城镇的优势 产业,以产业支撑城镇的发展。优势产业的选择要因地制宜,根据各地 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商贸服务业、交通运输服 务业、旅游业等,形成具有独特区域功能的专业化城镇。三要加快城镇 基础设施建设,降低经济要素的进入门槛

17、,吸引更多资、物资和农民进 入城镇,形成经济运行的良性循环。四要深化相关体制和制度改革,包 括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农村土地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和城镇管理体制 改革等。五要认真处理好发展中小城镇与发展大中城市的关系,坚持大 中城市和城镇协调发展。五、有效扩大劳务输出“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不可能实现现代化。”只有农村 人口减少了,土地才可能实现规模化、专业化和集约化生产,农产品的 成本才会下降,农产品的商品化比例才能提高,农民才能从传统的农民 变成现代农业工人。也才能扩大城市需求,刺激农村发展。因此实现农 村劳动力转移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一是要坚持先培训 后输出的原则,按照适应

18、市场、服务社会、培训人才的需求,整合教育、 劳动保障等有关部门和职业培训机构,开展有针对性的订单培训、挂钩 培训、对接培训。切实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加强其适应岗位 工作的能力。强化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法制教育、社会生存能力教育和安 全意识教育,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就业竞争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二是 健全机构。应建立以劳动就业管理局为中心的劳务输出工作机构,整合 扶贫、农业、农广校、职中的资金合教育资源,形成以劳动部门为龙头, 以乡镇为主体,以民办职业介绍机构为补充,连通城乡,覆盖全县,集 就业服务、社会保险、城乡劳动力管理、城乡统筹就业、职业培训、政 策咨询于一体的社会化服务网络。三是制定政策

19、。规定凡农民外出务工, 保留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县城内务工,子女上学享受城镇居民同等待遇; 务工返乡后投资兴办个体私营企业的,在贷款、证照办理等方面给予优 惠。四是定期回访。对有组织输出人员要加强跟踪管理,定期派员到用 工单位走访,征求用工单位意见,帮助务工人员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作 到用工单位称心,务工人员安心,家长家属放心。六、畅通信息流通和农资投入“两个渠道”。在中国农村,土地是 一种稀缺的资源,但比土地更为稀缺的资源是技术和信息。中国并不是 缺少农业技术和信息,而是由于这些技术和信息的供给主要来源于城市, 技术和信息传播网络的缺乏造成农业技术和信息供需脱节,使农村存在 着信息短缺、不到位、

20、信息失真等问题。且农民缺少信息收集、分析、 加工的意识和能力,最终不能及时得到所需要的技术和信息。因此,要 大力加强农村信息工程建设,对传统农村中介组织进行信息化改造,建 立新型的农村电子中介组织,搞好交通、邮电、通讯等信息基础建设, 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辐射力强的信息网,建立健全农业信息发布和传递 机制,切实为农民提供真实有用的信息。针对我国农民素质比较低下, 对技术掌握、运用和市场信息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差的状况,需要建立 一种示范组织,促进技术、信息进农户,各地可从实际出发,有计划、 有重点地建设好农业科技示范场,使其成为农业技术信息的重要一环。从2004年开始,国家对农业实行“两减免”、“

21、三补贴”的政策, 两年来中央及省级财政对农业的回补已达1200亿元以上,为农村经济发 展提供了有力地支持。因此,在农资投入上,要积极争取国家对农业基 础设施项目的投入。同时要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农业生产领域,金融 部门要开展多种形式、机动利率的小额信贷,支持农户发展产业,形成 国家、集体、个人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农资投入渠道。参考文献:1 尹成杰,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大方针。农村工作通讯,2005第 9期。2 鱼小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枢纽选择。理论导刊,2004第 4期。3 庞道沐,加快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求是,2005第15期。4 江文胜,对建立城乡平等就业制度的思考。农村工作通讯,2005 第6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