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四章教育目的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6283898 上传时间:2020-09-25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1.04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教育学第四章教育目的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教育学第四章教育目的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教育学第四章教育目的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资源描述:

《教育学第四章教育目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第四章教育目的(5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四章 当代中国教育,教育目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现代化,第一节 教育目的(教育应该干什么期望),教学目标 1、掌握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结构、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素质教育等概念。 2、初步掌握制约教育目的制定的因素,掌握教育目的社会制约性的基本原理。 3、掌握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组成。 4、掌握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与策略。 重点:教育目的概念,教育目的的结构,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我国教育方针的历史沿革;社会主义教育内容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 难点: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因素,我国教育方针的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各育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认识。,一、教育目的的历史演变,(一)、教育目的的概念 教育因其对人类根本利益具

2、有明确的目的性而显示出至高无上的价值。 1、定义:教育目的-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即: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指教育的质量观。,(一) 、教育目的的概念,2、教育目的有两方面的构成 (1)教育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知识、能力、品德、审美、体质等方面的发展, 这是教育目的的核心部分 (2)教育培养出的人的社会价值:符合什么社会的需求或为什么阶级的利益服务,教育目的的结构,就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身心素质 作出规定,就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社会价值 作出规定,3、教育目的的意义,1、是教育实践活动的第一要素和前提; 2、是教育实践的总结和概括; 3、给教育对象提供明

3、确的发展方向和预定的发展结果。,4、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教育目标、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等的关系,教育方针: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包括教育的性质、途径、原则等 。 教育目标:亦称培养目标,是对某一级、某一类学校培养人的质量规格的设想或规定。 教育目的适用于所有学校,教育目标只适用于部分学校。 教育目的统摄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具有高度概括性。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各级类学校教育中的具体化。 教学目标:教学中要完成的具体任务,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上述几个概念按层次排列: 教育方针-教育目的-教育目标亦称培养目标-教学目标,韶关学院 汉语言文学专业 本科 (200

4、6)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一定的文艺理论素养和 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能在新闻、文艺、 出版、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 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研究工作以 及文化、宣传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汉语言文学专业 本科 师范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和 基本知识,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必需的基本 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汉语言文 学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的中 文教师及其他社会文化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5、制约教育目的制定的因素 (1)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制约教育目的最重要的因素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 (3)受受教育者生理、心理发展规律与要求的制约,(

5、二)教育价值取向的矛盾和趋势,1、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强调人的自我发展。认为教育目的的提出应当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人,充分发展受教育者的个性,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他们认为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评价教育价值也看它对个人发展所起的作用来衡量。 (18C-19C上半叶,法国卢梭、德国福禄贝尔、瑞士裴斯泰洛齐),(二)教育价值取向的矛盾和趋势,2、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主张根据社会需要确定教育目的。教育目的要依据社会需要确定,个人只是加工的原料,他的发展必须服从于社会需要,教育目的在于把受教育在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他们认为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的存在与发展依

6、赖并从属于社会评价教育价值也只能以它对社会的效益来衡量。 (19C下半爷-20C初,法国孔德涂尔干、德国纳托尔普),3、教育无目的论:认为教育就是生活本身,就是儿童个人经验的不断积累,教育没有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 ( 20C上半叶,美国杜威) 4、教育目的辨证统一论:教育目的的确定应当把社会需要与个人发展结合起来,既体现社会目的,也体现个人目的。,现代教育的弊端:严重地扭曲了人性,把人变成机器,变成知识的奴隶,金钱的奴隶,听命于国家的奴隶。靠一种愚钝式的勤勉和别人的思想度日,终于成了“精神的驼背”,以致大学只是成了“精神本能退化的工场”。,(三)教育目的的历史发展,1、教育的保存目的: 古代教

7、育的目的就是使原有的社会秩序停滞不前,提倡尚古、尊孔,以致于每个人都认为理想的社会是远古的尧舜禹时代,教育方面在格物、致知,穷理上,所有读书人都热衷于对四书五经的解释,而由此产生了时间跨度很长的奇特的考试制度科举考试。 一万五千字的论语,就使得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雅士,因此耗费了毕生的心血去注解、诠释。,2、封建社会的政治教化、道德教化:,儒学:大学提出教育的“三纲八目”。 三纲,即是教育的三个目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理学: 朱熹白鹿洞书院学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8、。-右五教之目。学者学此而已。,3、关于我国教育目的的几次重要表述,请阅读P73,我国教育目的有哪些基本点?,3、关于我国教育目的的几次重要表述,1906年清末颁布“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教育宗旨。 1912年,中华民国颁布“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的教育宗旨。,1956年,中国政协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人们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们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 1957年,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

9、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6条规定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是:“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1995年3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表述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4、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1)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劳力者、建设者和接班人 建设者:人人都要参加社会主义;人人都要具备建设社会主义的本领。接班人:人人都要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 建设者与接班人是统一的 2)要求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指素质全面发展 3

10、)要具有独立的个性:德、智、体等方面的发展在每个个体身上有不同的组合;使受教育者的个性自由发展。 4)人的主体性得到发展 :增强其主体意识,形成受教育者的开拓精神与创造才能,提高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做自己的主人。,二、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理论依据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1、人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 2、人的道德和审美情趣的高度发展。 3、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本主张: 1、人的发展与人的活动、社会生产相一致 旧分工是造成片面发展的根源 2、社会化大生产为全面发展提供可能 自由时间是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3、人的全面发展

11、是一个历史过程 4、唯一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人的体、智、德和谐发展的观点。,欧洲文艺复兴时一些资产阶级思想家:提 出个性自由、和谐发展的理想。,19C,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和傅立叶明确提出了“全面发展的人”的概念,并把 它规定为理想教育的目的。 同期,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提出所有人一生下来就应该受到良好的教育,成为智、德、体、行方面都最完善的人。,马、恩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萌芽于1844年的神圣家族、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确立于1845-1848年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 共产主义原理、共产党宣言中; 发展于1867年的

12、资本论和1876-1878年反杜林论,马恩之后,列宁和毛泽东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继承和发展了马恩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与本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创立 了符合本国实际的理论。 如:列宁在共产主义运动“左派”幼稚病中的论述; 毛泽东关于中国教育方针的论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历史进程,1、旧式分工使人片面发展; 自然分工 社会分工 工厂企业内部的分工 2、现代化工业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 大工业生产的技术基础是革命的; 大工业要求劳动者不断提高科学文化和技术水平; 大工业为人的受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时间、精力和物质条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和途径,1、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物

13、质基础。 2、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和唯一方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第一,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为社会主义建立全面发展的教育指明了方向; 第二,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进程,为社会主义国家确立全面发展提供有利证据; 第三,马克思主义提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和途径,为实现社会主义教育目的提供了科学原则和方法。,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1、邓小平理论:“三个面向” 2、“三个代表” 3、科学发展观,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实践依据 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对人的素质的基本需要,决定教育目的的一

14、般要求。 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决定该社会教育目的的特定内容。 一定社会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以及儿童年龄特点制约着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具体标准。,三、教育目的的实现策略,1、正确领会和把握教育目的的实质 2、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 3、教育与生产相结合 4、正确认识和处理各育关系 5、要防止教育目的的实践性缺失,应试教育对教育目的的歪曲,应试教育:是指以考试、升学为 目的的教育。 着眼点是升学,落脚点是考试,考试的内容就是学习的内容,学校的一切活动都围绕考试升学来进行。,当前教育偏离教育目的的现象透视,1、片面追求升学率与全面发展的矛盾 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危害: (1)改变现代教育初衷,造

15、成事实上的英才教育。 (2)置学生全面发展不顾,背离教育目的。 (3)造成学生身心严重摧残,失去兴趣,形成人格依附与心理脆弱的特点。,当前教育偏离教育目的的现象透视,2、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的矛盾 只要还存在经济上的不平等,教育机会均等事实上就无法实现。 教育超前发展中,总是侧重发展高等教育,妨害了民族文化素质的整体提高。 严重的教育失业问题:“学历过剩” 3、权利与义务的矛盾,素质教育,(一)什么是素质教育:并不是一种科学的事实范畴,而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教育价值范畴。 把素质教育看作一种教育思潮,或一种教育模式,或一种教育政策等 其价值取向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交往,

16、最终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二)素质教育提出的历史背景,1、素质教育是改革“应试教育”的必然出路 ,教育自身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2、素质教育顺应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 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 ,国际竞争虽然是综合国力的竞争,但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高素质人才的竞争,说到底还是教育的竞争。 3、在新的形势下国家对教育提出的要求 世界上每4个文盲中,就有一个是中国人;人的现代化是物质现代化源泉,人的现代化需要教育来培养。 4、个体发展的内在需求 :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不断超越自己的自然本性、不断完善和发展的人。,(三)素质教育的基本点,第一,素质教育不只是传播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视人的综合素质的培养,特别是文

17、化素质。 因为文化素质是一种基础性的素质。对于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对于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第二,强调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是做人。因为良好的素质可以把外部获得的知识、技能内化、升华为人的稳定的品质和素养。 第三,素质教育的内涵是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共事、学会明辨各种是非。 第四,素质教育强调人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思考与讨论,一位中学男生,把几十本看过的破旧的小人书以5分钱一本卖给了另一个男生,这个同学细心粘补破旧的小人书,整理一新,又以一角钱一本卖给了摆小人书的人,赚了一元多钱。 试用现阶段的教育目的和新时期的人才观分析评价这两位同学的思想行

18、为。,课堂讨论,一、围绕时下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结合教育目的的有关理论,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请你运用有关理论,设计一个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方案。,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认真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我国教育目的不同时期的提法,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 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 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 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

19、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 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第一,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性。 第二,坚持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具有独立个性。 (两个预言) 第四,培养现代人的品质。,关于培养现代人、未来人,1962-1964年,英克尔斯带领研究人员对亚、非、拉六个国家的6000名被试人员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现代人的14条心理-行为特征,其中前8条: 现代人准备和乐于接受他未经历过的新的生活经验、新的思想观念和新的行为方式; 准备接受社会的改革和开放; 思路广阔,头脑开放,尊重并愿意考虑各方面的不同意见、看法; 注重现在和未来,守时惜时; 强烈的个人效能感,对人和社会的能力充满信心,办事讲效

20、率; 工作和生活有计划; 尊重知识,尽可能地获取知识; 可依赖性和信任感,对自己承担的责任负责。,我国当代教育家成有信把现代人归纳为以下四个特征: 1、人的独立性方面的特征,如自尊、自信、平等、民主意识; 2、人的开放性、创造性、开拓精神等方面的特征; 3、具有科学知识、技术、理性和科学精神方面的特征; 4、效率、时间观念、自律、责任感和群体意识等方面的特征。,未来人才应符合的要求,1、具有进取、创新精神,勇于开拓迎接挑战; 2、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 3、要具有更高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对社会、对祖国、对人类的高度责任感; 4、要求具有扎实宽厚的知识基础和基本技能; 5、要具有同科

21、技发展相适应的合理的知识结构; 6、要求具备与科技发展相适应的能力结构; 7、具备某些个人特长; 8、掌握常用的国际交往语言,具有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在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独立个性、健全人格和现代人品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个性即个体性、独立性,是与共性相对应的,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要求受教育者在全面发展的同时,还要具有独立的个性品质,也就是要受教育者的个性自由发展,增强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形成受教育者的开拓精神.创造精神,提高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既教育不能模式化,教条化,应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根据受教育者的不同特点,促进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2):中小学要有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 素质教育的基本点是面向全面学生,使全体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 素质教育的基本属性: 1、全体性;2、普遍性; 3、差异性;4、发展性。,漫画大学女生,恩格斯: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全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的。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24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再 见!,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