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学习资料:中医资料-dmx

上传人:努力****83 文档编号:162795830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1.9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医学类学习资料:中医资料-dm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医学类学习资料:中医资料-dm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医学类学习资料:中医资料-dm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医学类学习资料:中医资料-dm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类学习资料:中医资料-dmx(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九章方剂方剂的组方原则君药:方剂中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在方剂中不可缺少。臣药:协助君药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或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佐药:佐助药:协助君、臣药以加强疗效,或直接治疗次要的兼证佐制药: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与烈性反佐药:根据病情需要,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使药:引经药: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调和药:具有调和诸药作用的药物注意:每首方剂中君臣佐使药不一定俱全,亦非每种意义的臣、佐、使药都具备。方中每味药并不一定仅任一职。常见方剂方剂组成功用主治解表剂“汗法”辛温解表(用于风寒表证) 麻黄汤麻黄6g桂枝4g杏仁9g甘草3g 发汗

2、解表,宣肺平喘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桂枝汤桂枝9 g白芍9 g生姜9 g大枣4枚炙甘草6 g解肌发表,调和营卫风寒表虚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关节肌肉疼痛,苔薄白,脉浮缓。亦可用于病后产后营卫不和。辛凉解表(用于风热表证)银翘散辛凉透表,清热解毒风热表证,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多,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祛风剂辛散疏风药(疏散外风)牵正散祛风化痰止痉立法独活寄生汤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不要求(痹证日久,肝肾两亏,气血不足证。腰膝冷痛,关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熄风止痉药(平熄内风)镇肝熄风汤

3、镇肝息风阴虚阳亢,肝风内动证。头晕目眩,目胀耳鸣,心中烦热,面色如醉,或肢体渐觉不利,口眼歪斜,昏不知人脉弦长有利。羚角钩藤汤凉肝息风,增液舒筋热盛动风证。高热不退,烦闷燥扰,手足抽搐,甚则神昏,舌绛而干,或舌焦起刺,脉弦数。大定风珠滋阴息风阴虚风动证。天麻钩藤饮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头痛眩晕失眠,舌红苔黄,脉弦。祛湿剂(化湿利水,通淋泄浊)化湿和胃剂平胃散藿香正气散清热祛湿剂茵陈蒿汤茵陈栀子大黄清热利湿退黄湿热黄疸证。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小便黄赤,大便不畅,舌苔黄腻,脉滑数八正散清热泻火,利水通淋湿热淋证祛风胜湿剂独活寄生汤(见上表)清热剂(里热证)清气分热

4、剂白虎汤阳明气分热盛证。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清营凉血剂清营汤和解剂( 和解少阳少阳证; 调和肝脾肝脾不和)和解少阳剂小柴胡汤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甘草大枣和解少阳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调节肠胃半夏泻心汤调节肝脾逍遥散泻下剂大承气汤大黄12g厚朴12g 枳实9g芒硝9g峻下热结阳明腑实证。大便秘结,腹胀满拒按,日曝潮热,神昏谵语。祛痰止咳平喘剂二陈汤制半夏12 ,橘红12,茯苓9,炙甘草6燥湿化痰,理气和中湿痰咳嗽。痰多色白易咯,舌苔白腻,脉滑。胸膈胀满,恶心呕吐,或肢体倦怠。温里剂(里寒证)温中祛寒:用于中焦虚寒证。理中丸 干姜6

5、 人参9 白术 9 炙甘草3温中祛寒,补气健脾脾胃虚寒证。脘腹疼痛,喜暖欲按,自利不渴,畏寒肢冷,呕吐食少,舌淡苔白,脉沉细。回阳救逆: 用于阳衰阴盛证(亡阳证)温经散寒: 用于寒凝经脉证。理 气 剂(大纲无要求)越鞠丸,旋覆代赭汤,理血剂活血祛瘀剂(血瘀证)消法血府逐瘀汤 活血祛瘀,行气止痛胸中血瘀证补阳还五汤中风后遗症止血小蓟饮子补益剂补气剂四君子汤人 参,炙甘草,茯苓,白术益气健脾脾胃气虚证。食少便溏,语音低微,倦怠无力,舌淡苔白,脉虚弱。补中益气汤生脉散人参6,麦冬9,五味子6益气生津,敛阴止汗热病气阴两伤证。汗多体倦,气短懒言,咽干口渴,干咳痰少,苔少,脉细数。补血剂四物汤熟地12,

6、白芍9,当归9 ,川芎6养血调经归脾汤气血双补剂八珍汤四君子汤与四物汤合方(加姜、枣) 补阴剂六味地黄丸熟地黄24,山茱萸12,山 药12,泽 泻9丹 皮9,茯 苓9滋补肾阴肾阴虚证 。腰膝酸软 头晕目眩,耳鸣耳聋 盗汗 潮热 舌红少苔 脉沉细数补阳剂肾气丸方名比较麻黄汤桂枝汤组成桂枝、甘草麻黄、杏仁芍药、生姜、大枣功用疏风散寒解表辛温发汗,宣肺平喘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治风寒表证,恶寒发热,舌苔薄白,脉浮风寒表实证无汗而喘,脉浮紧风寒表虚证有汗无喘,脉浮缓第十章 针灸学基础第一节 经络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一,经络学说的主要内容手(上肢)足(下肢)分布太阴肺经阳

7、明大肠阳明胃太阴脾前少阴心经太阳小肠太阳膀胱少阴肾后厥阴心包经少阳三焦少阳胆厥阴肝中 十二经脉(十二正经) (气血运行的主通道)经脉经 奇经八脉 内容: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络 作用:统率,调节,联络十二正经的作用。系 十二经别(十二经脉别出的经脉)统 十二经筋 ,十二皮部络脉 十五络脉(十二经脉和督脉,任脉各有一条别络,加之脾之大络)浮 络孙 络二,十二经脉的命名主要行于上肢,起于或止于手的经脉,称“手经”。主要行于下肢,起于或止于足的经脉,称“足经”。主要分布于四肢内侧面的经脉,属“阴经”。主要分布于四肢外侧面的经脉,属“阳经” 。这样,内侧属阴,一阴演化出

8、三阴,一阳演化出三阳。(前缘后缘中线)手太阴肺经脉,手厥阴心包经脉,手少阴心经脉,手阳明大肠经脉,手少阳三焦经脉,手太阳小肠经脉。足太阴脾经脉,足厥阴肝经脉,足少阴肾经脉,足阳明胃经脉,足少阳胆经脉,足太阳膀胱经脉 十二经脉的走向分布和交接规律,流注顺序手三阴经由胸腔走向手指末端,交手三阳经;手三阳经手三阳经从手指末端走向头面部,交足三阳经;足三阳经从头面部走向足趾末端,交足三阴经;足三阴经由足趾走向腹胸腔,交手三阴经。 手食指端 鼻翼旁 足大趾端手太阴肺经脉 手阳明大肠经脉 足阳明胃经脉 足太阴脾经脉 心中手少阴心经脉 手太阳小肠经脉 足太阳膀胱经脉 足少阴肾经脉 手小指端 目内眦 足小指端

9、 胸中手厥阴心包经脉 手少阳三焦经脉 足少阳胆经脉 足厥阴肝经脉 手无名指端 目外眦 足大趾 肺中手三阴行上肢内侧 手三阳行上肢外侧 足三阴行下肢内侧 足三阳行下肢外侧太阴前,厥阴中,少阴后,阳明前,少阳中,太阳后手三阴:胸手,手三阳:手头,足三阳:头足,足三阴:足腹经络的功能1, 生理功能 沟通表里上下,联系脏腑器官 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 调节机能平衡 感应传导作用第二节 腧穴腧穴的定义:腧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腧穴的分类:1十四经穴 简称经穴。它是分布于十四经(十二经、任、督)循行路线上的腧穴,共有361穴名。其中双穴,即左右对称的穴位309对,单穴52个。 【简答:什

10、么是十四经穴?】2经外奇穴 简称奇穴。它为后世新发现有肯定疗效,但尚未归属十四经系统的穴位。可作为经穴的补充。3阿是穴 又称天应穴、不定穴、压痛点,灵枢经筋篇:“以痛为腧”。腧穴的定位法1, 解剖标志取穴法:例如:两眉之间印堂两乳之间膻中2, 骨度分寸法:以骨节为标志,将人体各部分规定一定的尺寸进行取穴的方法。如耳后两乳突之间:9寸3, 【考点】手指同身寸:以病人自身手指为度来取穴的方法 中指同身寸、 拇指同身寸、 【考点】横指同身寸:一夫法,将患者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四指衡量做三寸,用于四肢腹部取穴。第三节 十四经脉【考点】四总歌诀: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颈项求列缺

11、,口面合谷收一,手太阴肺经尺泽定位 微屈肘定位,在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列缺定位 在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简便取法,两手虎口相交,一手食指压在另一手的桡骨茎突上,当食指尖端到达的凹陷中是穴。二,手阳明大肠经合谷定位在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当第二掌骨桡侧之中点取穴。简便取穴,拇食两指张开以另手的拇指指关节横纹,放在趾蹼缘拇指指端到达处取穴。胃痛,疗效好。孕妇禁针。曲池:定位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之中点。三,足阳明胃经天枢定位脐中旁开2寸。【考点】足三里定位在犊鼻下3寸,胫骨前缘外1横指。主治胃痛,呕吐,呃逆;肠鸣,泄泻,腹胀,痢疾,便秘下肢痹痛,水肿癫狂乳痈

12、,肠痈脚气虚劳羸瘦附注此为足阳明胃经的下合穴,“肚腹三里留”四,足太阴脾经三阴交【定位】内髁尖直上3寸【主治】肠鸣,遗精,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滞产,阳痿,遗精,癃闭,遗尿,水肿,疝气,失眠,下肢痿痹,脚气,阴陵泉定位在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处取穴。【主治】腹胀,泄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或失禁,痛经,膝痛。五,手少阴心经神门定位在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中,腕横纹尺侧端。【主治】心(心痛,心悸,心烦)神志(健忘,失眠,癫狂,痫)循经(掌中热,目黄)六,手太阳小肠经后溪定位握拳,第5指掌关节后尺侧,横纹头赤白肉际处。【主治】头相强铜,耳鸣,耳痛,咽喉肿痛,癫狂,疟疾,腰背痛,盗汗,热病,手指挛

13、急,麻木,肩臂疼痛七,足太阳膀胱经睛明 定位目内眦角上方0.1寸突起处。主治目赤肿痛,眦痒,迎风流泪,夜盲,目眩,近视。(目疾;急性腰扭伤、坐骨神经痛;心动过速。) 操作闭目,轻推眼球向下侧固定,右手持针,紧靠眶缘,缓慢进针,直刺0.51寸,不做大幅度捻转提插.出针后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禁灸。委中定位当腘窝横纹中央。 主治腰痛,下肢痿痹,腹痛,吐泻,丹毒。至阴定位足小趾外侧趾甲跟角旁0.1寸 主治头痛,鼻塞,鼻鈕,目痛,胎位不正,难产.操作浅刺0.1寸.胎位不正用灸法.【考点】八,足少阴肾经太溪定位内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中九,手厥阴心包经内关定位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主

14、治】心痛,心悸,胸痛,胃痛,呕吐,癫痫,热病,上肢痹铜,瘫痪,失眠,眩晕,偏头痛,十,手少阳三焦经外关定位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正中间【主治】热病,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落枕,威胁痛,肘臂屈曲不利,受颤十一,足少阳胆经风池 定位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平风府穴3 主治内风证;外风证;颈项强痛操作向鼻尖方向直刺0.51寸,可灸附注 深部中间为延髓,必须严格掌握针刺的角度与深度.环跳定位股骨大转子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点处. 主治腰胯痛,下肢痿痹,半身不遂阳陵泉定位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主治】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肿痛,口苦,呕吐,威胁肋痛。3 操作直刺11.

15、5寸十二,足厥阴肝经太冲定位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主治】崩漏,疝气,遗尿,小便不通,内髁前缘痛,胁胀,口眼埚斜,小儿惊风,头痛失眠,眩晕,铜证。十三,督脉(后正中线)大椎定位第七颈椎棘突下百会定位前发际正中直后5寸约当两耳廓连线中点取之。【主治】头痛,眩晕,耳鸣,耳塞,中风失语,晕厥,癫狂,脱肛,阴挺。操作平刺0.50.8寸,可灸水沟定位在人中沟的上1/3与下2/3交点处.主治癫狂痫,小儿惊风,昏迷。口眼呙斜,腰脊强痛。操作向上斜刺0.30.5寸。十四,任脉关元定位腹正中线上,脐下3寸气海定位脐下1.5寸孕妇慎用第五节 针灸法毫针针法1,进针方法:指切进针法:左手拇指端切按在穴位旁

16、边,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 。夹持进针法:左手拇、食两指夹捏棉球,挟住针身下端,露出针尖约1cm,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提捏进针法:左手拇、食两指捏起针刺穴位的皮肤,右手持针从捏起上端刺入。 舒张进针法:左手拇、食指或中指将针刺穴位的皮肤撑开,使之绷紧,右手将针刺入。2,针刺的角度:针身与皮肤所成的夹角,直刺斜刺横刺。3,针刺的深度:针身刺入皮肉的深浅,以有针感但不伤及脏器为原则。部位 ,参考腧穴常用深度;个体差异考虑年龄、体质、胖瘦;病情需知阳证、新病浅刺/阴证、久病深刺。4,【概念】行针:进针后,为了使病人产生针刺的感应,而行使一定的手法,称为行针。5,【概念】得气:医者 指下

17、亦有一种沉紧的反应 ,患者针刺部位产生 酸、麻、胀、重等感觉。6,行针手法提插法:将针从浅层插向深层,再有深层提到浅层,如此反复上提下插,提插幅度要求相等,指力均匀,防止针身弯曲。 捻转法:将针左右来回旋转捻动。 刮针法:刮动针柄,增强针感 震颤法:用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动作,使针身产生轻微的震颤。7,出针:左手拇食两指持消毒棉球按在针身旁,右手拇食两指将针柄轻轻捻动,慢慢推出,并用左手棉球轻柔按压针孔。8,针刺的异常情况与处理(1) 晕针:原因: 体质过弱,过于疲劳与精神紧张,手法过强 现象: 轻者: 头晕、恶心、面色苍白;重者:心慌胸闷、汗出肢冷、脉微弱;血压下降、不省人事【必考】处理 :

18、 立即将针全部拔出,患者平卧在空气流通处松开衣领,放低头部。轻者予以热开水或热茶即可恢复;重者可针刺合谷,水沟,足三里等穴,灸百会、气海、关元等穴,必要时配合其他急救措施。晕针应着重预防。对初次接受针刺治疗和精神紧张者,应先做好准备,消除忧虑,取穴适当少些,手法略轻些,并采取卧位针刺为宜,对于饥饿,过度疲劳,不予施针(2) 滞针原因: 精神紧张或肌肉痉挛、单向捻针角度过大现象: 针体捻转、提插发滞,甚至不能出针处理 精神紧张者,消除顾虑,放松肌肉,留针片刻待肌肉松弛出针。轻轻将针向相反方向捻转。(3) 弯针(4) 断针(5) 血肿(6) 后遗感(7) 刺伤内脏灸法常用灸法: 直接灸 瘢痕灸 无瘢痕灸艾炷灸 隔蒜灸:适于痈疽初起、毒虫咬伤 间接灸 隔盐灸:适于吐泻所致肢冷、脉伏,中风脱证 隔姜灸:适于寒冷性疾病隔饼灸:艾条灸温针灸针灸的治疗原则:补虚与泻实清热与温寒治标与治本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局部与整体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