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组技术作业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62766372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0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成组技术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成组技术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成组技术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资源描述:

《成组技术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组技术作业(2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研究生专业课程考试答题册 得分:阅卷人签字:学 号 2013022066 姓 名 赵文杰 考试课程 先进制造技术 考试日期 2014.05. 西安工程大学研究生部成组技术目录第一章.成组技术简介21.1成组技术的发展概况21.2成组技术定义31.3成组技术原理31.3.1基本原理:31.3.2零件的相似形41.4零件分类成组常用的方法41.4.1、视检法41.4.2、生产流程分析法41.4.3、编码分类法4第二章.零件分类编码系统52.1层次结构52.2链式结构52.3混合结构52.4目前常用的编码系统有以下几种。52.4.1Opitz编码系统52.4.2KK-3系统62.4.3. JLBM-

2、1系统72.4.4柔性编码系统8第三章.成组技术的应用93.1产品设计方面93.1.1成组技术在CAD中的应用93.1.2成组技术在CAPP系统中的应用93.2制造工艺方面93.2.1成组工艺103.2.2成组生产单元的组织103.2.3成组技术在FMS中的应用103.3生产组织管理方面103.4.成组技术的应用113.4.1成组技术在数控加工中的应用113.4.2编制成组工艺123.4.3成组生产的组织形式123.4.4成组技术在车间设备布置中的应用14第四章.成组技术的应用实例154.1成组技术的优点17第五章.总结以及展望175.1集成化趋势175.2工具化趋势18II成组技术第一章.成

3、组技术简介1.1成组技术的发展概况1950年;成组技术(Group Technology,简称GT)成组技术的概念起源1959年;苏联科学家S.P.Mitrofanor在成组技术科学原理一书中,正式提出“成组技术”一词。1960年,原西德和英国科学家开始对成组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以探讨成组技术在生产中的实用性。1963年,成组技术首先在原苏联应用于实际生产并获得成功,且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推广。1970年,日本政府也开始在国内推广成组技术。1970年代末,成组技术在美国得到广泛接受和应用。到1995年,美国使用成组技术的企业达到了50%75%。由于成组技术的应用可以使企业在当今品种多、中小批量生产、

4、质量要求高的制造环境中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加强企业的竞争力,所以成组技术能够如此迅速的得到推广和应用。1.2成组技术定义成组技术GT(Group Technology)是一门生产技术科学,它主要研究如何识别和发掘生产活动中有关事务的相似性,并对其进行充分利用。即把相似的问题归类成组,寻求解决这一组问题相对统一的最优方案,以取得所期望的经济效益。成组技术应用与机械加工方面,乃是将多种零件按其工艺的相似性分类成组以形成零件族,把同一零件族中零件分散的小生产量汇集成较大的成组生产量,从而使小批量生产能获得接近于大批量生产的经济效果。成组技术将品种众多的零件按其相似性分类以形成为数不

5、是很多的零件族,把同一零件族中诸零件分散的小生产量汇集成较大的成组生产量。这样,成组技术就巧妙地把品种多转化为“少”,把生产量小转化为“大”,由于主要矛盾有条件的转化,这就为提高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经济效益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1.3成组技术原理1.3.1基本原理:对相似的零件进行识别和分组,相似的零件归入一个零件组或零件族,并在设计和制造中充分利用它们的相似点,以获得所期望的经济效益。例如,在机械加工中,利用成组技术的原理将若干种零件按其工艺的相似性分成零件族,这样每一族零件都具有相似的加工工艺,同一零件族中零件分散的小生产量汇集成较大的成组生产批量。然后按照大批量加工的方法对零件进行加工,

6、从而获得接近于大批生产的经济效果。成组技术的基本原理是符合辩证法的,所以它可以作为指导生产的一般性方法。实际上,人们很早以来就在应用成组技术的哲理指导生产实践,诸如生产专业化、零部件标准化等皆可以认为是成组技术在机械工业中的应用。现代发展的成组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设计、制造和管理等各个方面,并取得了显著的效益。与生产事务的相关性是客观存在的,这不仅为人的一般常识所认可,而且也为统计学所证实。国外通过对机床零件的统计分析,发现产品(同类型或相近类型)的更新换代将不会影响成组技术的继续实施,这就科学的证明了成组技术实施的延续性。零件统计学是实施成组技术过程中充分认识和利用有关事物相似性的有用的科学方法

7、,为成组技术的创立提供了可以信赖的科学依据。成组技术基本原理要求充分认识和利用客观存在着的有关事物的相似性,按一定的相似标准将有关事物归类成组。1.3.2零件的相似形零件的相似性就是指设计性质(如几何形状和尺寸等)方面的相似性和制造性质(如加工工艺)方面的相似性。零件的相似性是零件分族的基础。是将企业的多种产品、部件和零件,按照一定的相似性准则(如形状、结构、加工工艺等相似)分类编组,合理地组织生产各个环节的一种组织管理技术。成组技术不以单一产品为生产对象,而是按照若干产品零件结构和加工工艺的相似性组织生产。因此也可以把这种应用于企业生产全过程的综合性技术称为成组技术,成组技术的基础是相似性。

8、相似性是指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系统之间存在某些共有的物理、化学、几何、生物学或功能等方面的具体属性或特征。1.4零件分类成组常用的方法1.4.1、视检法视检法是由有生产经验的人员通过对零件图纸仔细阅读和判断,把具有某些特征属性的一些零件归结为一类。它的效果主要取决于个人的生产经验,多少带有主观性和片面性。1.4.2、生产流程分析法生产流程分析法PFA(Production Flow Analysis)是以零件生产流程及生产设备明细表等技术文件,通过对零件生产流程的分析,可以把工艺过程相近的,即使用同一组机床进行加工的零件归结为一类。生产流程分析法的有效性与所依据的工厂技术资料有关。采用此法可以

9、按工艺相似性将零件分类,以形成加工族。1.4.3、编码分类法按编码分类,首先制定零件分类编码系统,将零件的有关设计、制造等方面的信息转译为代码(代码可以是数字或数字、字母兼用),把分类的零件进行编码,待零件有关信息代码化后,就可以根据代码对零件进行分类,零件有关生产信息代码化将有助于应用计算机辅助成组技术的实施。第二章.零件分类编码系统 零件编码系统是由代表零件的设计或制造的特征符号所组成,这些符号代码可以是数字,也可以是字母,或者两者都有。在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分类编码系统只使用数字,在成组技术实际应用中,存在3种基本编码结构。 2.1层次结构 在层次结构中,每一个后级符号的定义取决于前级符号

10、的值。这种结构亦称为单码结构或树状结构。能以有限个位数记录大量有关零件信息。其信息量最大。 2.2链式结构 在链式结构中,那些有序符号的意义是固定的,与前级符号无关,这种结构亦可称为多码结构。主要缺点是在代码位数相同的条件下,链式代码容量较小,不像层次式那样详细。 2.3混合结构 工业上大多数零件编码系统都是由上述两种编码系统组合而成的,形成混合结构。混合结构具有层次结构和链式结构共同的优点。典型的混合结构都由一系列较小的链式结构构成,这些结构链中的数字都是独立的,但整个混合代码中,需要用一个或几个数字来表示零件的类别,这和层次结构一样。混合结构能最好地满足设计和制造的需要。 2.4目前常用的

11、编码系统有以下几种。 2.4.1Opitz编码系统 Opitz系统是一个十进制9位代码的混合结构分类编码系统,如图12-1所示,是由联邦德国Aachen工业大学H.Opitz教授提出的。在成组技术领域中是最著名的分类编码系统。图12-1说明了Opitz和系统的基本结构,前5位数(1,2,3,4,5)称为形状代码,用于描述零件的基本设计特征, 第一位数字是表示零件属于回转体还是非回转体及尺寸大小的特征,第二位数字表示结构上的区别,第三、四、五位数字表示不同表面形状和加工特征,后4位数(6,7,8,9)构成增补代码,用来描述对制造有用的特征(尺寸、原材料、毛坯形状和精度)。 Opitz系统的特点可

12、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系统的结构较简单,便于记忆和手工分类。 2.系统的分类标志虽然形式上偏重零件结构特征,实际上也隐含着工艺信息。例如,零件的尺寸标志,既反映零件在结构上的大小,又反映零件在加工中所用的机床和工艺设备的规格大小。虽然有精度标志,但只用一位码来标识是不够充分的。3.系统的分类标志尚欠严密和准确。 系统从总体结构上看,虽属简单,但从全局结构看,则仍十分复杂。 图12-1 Opitz编码系统 2.4.2KK-3系统 KK-3系统是由日本通产省机械技术研究所提出的草案,并经日本机械振兴协会成组技术研究会下属的零件分类编码系统分会讨论修改而成,是一个供大型企业使用的十进制21位代码的

13、混合结构系统,其基本结构如图12-2所示。 KK-3系统有以下几个特点。 1.在码位先后顺序安排上,基本上考虑到各部分形状加工顺序关系,是一个设计、工艺并重的分类编码系统。 2.在分类标志配置和排列上,便于记忆和应用。 3.采用了按功能和名称作为分类标志,特别便于设计部门检索用。 4.系统的主要缺点是环节多,在某些环节上,零件出现率较低,这意味着有些环节设置不当。 图12-2 KK-3系统2.4.3. JLBM-1系统JLBM-1系统是我国原机械工业部为在机械加工中推行成组技术而开发的一种零件分类编码系统,这个系统经过先后4次的修改,已于1984年作为我国机械工业部的技术指导资料。JLBM-1

14、系统的结构可以说是Opitz系统和KK-3系统的结合,克服了Opitz系统分类标志不全和KK-3环节过多的缺点。JLBM-1系统是1个十进制15位代码的混合结构分类编码系统,如图12-3所示。将图12-3与图12-1作对比,可看出JLBM-1系统在结构上基本与Opitz系统相似。为弥补Opitz系统的不足,把Opitz系统的开头加工码加以扩充,把Opitz系统的零件类别码改为零件功能名称码,把热处理标志从Opitz系统中的材料、热处理码中独立出来,主要尺寸码也由一个环节扩大为两个环节。因为系统采用了零件功能名称码,所以也吸取了KK-3系统的特点。此外,扩充形状加工码的做法也和KK-3系统的想法

15、相近。JLBM-1系统还增加了形状加工的环节,因而除比Opitz系统可以容纳较多的分类标志外,还在系统的总体组成上要比Opitz系统简单,因此也易于使用。图12-3 JLBM-1系统的结构 2.4.4柔性编码系统 Opitz、KK-3、JLBM-1等属于刚性分类编码系统,其最大的缺点是不能完整、详尽地描述零件结构特征和工艺特征,所以柔性编码系统的概念和理论也应运而生了。柔性分类编码的概念是指分类编码系统横向码位长度可以根据描述对象的复杂程度而变化。 柔性编码系统既克服刚性编码系统的缺点,又继承刚性编码的优点,所以,零件的柔性编码结构模型为:柔性编码=固定码+柔性码。固定码用于描述零件的综合信息

16、,如类别、总体尺寸、材料等;与传统编码系统相似,柔性码主要描述零件各部分详细信息,如形面的尺寸、精度、形位公差等。固定码要充分体现传统GT编码简单明了、便于检索和识别的优点,因此宜选用码位不太长的传统分类编码系统;柔性码要能充分描述零件详细信息,又不引起信息冗余。柔性编码系统在基于GT的CAD/CAPP/CAM集成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柔性代码作为特征造型CAD与CAPP直接通信的接口如图12-4所示。 图12-4 柔性代码、特征第三章.成组技术的应用目前发展的成组技术是应用系统工程学的观点,把中、小批生产中的设计制造作为一个生产系统整体,统一协调生产活动的各个方面,全面实施成组技术以提高综合经

17、济效益。以下将从产品设计、制造及生产管理等方面简述成组技术的应用。3.1产品设计方面由于用成组技术指导设计,赋予各类零件更大的相似类,这就为在制造管理方面实施成组技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之取得更好的效果。此外,由于新产品具有继承性,使往年累积并经过考验的有关设计和制造的经验再次应用,这有利于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以成组技术为指导的设计合理化和标准化工作将为实现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奠定良好的基础,为设计信息最大程度的重复使用,加快设计速度,节约时间做出贡献。据统计,当设计一种新产品时,往往有3/4以上的零件设计可参考借鉴或直接引用原有的产品图纸,从而减少新设计的零件,这不仅可免除设计人员的重复

18、性劳动,也可以减少工艺准备工作和降低制造费用。3.1.1成组技术在CAD中的应用成组技术在CAD中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了设计的继承性,极大地减少了设计人员的重复劳动。为设计者减少更多的时间,提高设计的效率,是设计人员的工作更有效率。3.1.2成组技术在CAPP系统中的应用 成组技术及其分类编码系统对于CAPP系统,特别是派生式CAPP系统的零件信息的描述和输入、标准工艺规程的检索与修改以及工艺文件的管理和输出都有着重要意义。3.2制造工艺方面成组技术在制造工艺方面最先得到广泛应用。开始是用于成组工序,即把加工方法、安装方式和机床调整相近的零件归结为零件组,设计出适用于全组零件加工的成组工序。成组

19、工序允许采用同一设备和工艺装置,以及相同或相近的机床调整加工全组零件,这样,只要能按零件组安排生产调度计划,就可以大大减少由于零件品种更换所需要的机床调整时间。此外,由于零件组内诸多零件的安装方式和尺寸相近,可设计出应用于成组工序的公用夹具成组夹具,只要进行少量的调整或更换某些零件,成组夹具就可适用于全组零件的工序安装。成组技术亦可应用于零件加工的全工艺过程。为此,应将零件按工艺过程相似性分类以形成加工族,然后针对加工族设计成组工艺过程。成组工艺过程是成组工序的集合,能保证按标准化的工艺路线采用同一组机床加工全加工族的诸零件。设计成组工艺过程、成组工序和成组夹具皆应以成组年产量为依据,成组加工

20、允许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以成组技术指导的工艺设计合理化和标准化为基础,可以轻松实现计算机辅助工艺进程设计(CAPP)及计算机辅助成组夹具设计。3.2.1成组工艺成组工艺它不强求零件结构类型和功能的同一性,它只需要几种零件若有多个工序具有相似性,则可合并为成组工艺。3.2.2成组生产单元的组织车间内机床布置形式以及相应的生产组织形式按成组技术的原理组织实施,即不管是单机,还是加工单元、流水线,加工对象是针对于一组或几组工艺相似的零件,而不是只针对于一个零件。3.2.3成组技术在FMS中的应用成组技术与柔性制造技术是相辅相成的,柔性制造技术推动了成组技术的发展,而在柔性制造系统或柔性设备上采用

21、成组技术将提高FMS的利用率,使系统发挥更大的效益。3.3 生产组织管理方面成组加工要求将零件按工艺相似性分类形成加工族,加工同一加工族有其相应的一组机床设备。因此,很自然成组生产系统要求按模块化原理组织生产,即采取成组生产单元的生产组织形式,在一个生产单元内有一组工人操作一组设备,生产一个或若干个相近的加工族,在此生产单元内可完成诸零件全部或部分的生产加工。因此可以认为成组生产单元是以加工族为生产对象的产品专业化或工艺专业化(如热处理等)的生产基层单位。成组技术是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技术基础之一。这是因为运用成组技术基本原理将大量信息分类成组,并使之规格化、标准化,这将有助于建立结构合理的生产

22、系统公用数据库,可大量压缩信息的储存量,由于不再是分别针对一个工程问题和任务设计程序,可使程序设计优化。此外,采用编码技术是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性基础技术工作,成组技术恰好能满足相似类产品及分类的编码。3.4.成组技术的应用3.4.1成组技术在数控加工中的应用成组技术的先决条件是把形状、尺寸和工艺特性相似的零件组合在一起进行加工,也就是按一组零件的总批量来组织生产,而不是按一种零件批量来组织生产,因而显著提高了生产规模,提高了生产率,稳定了产品质量和一致性。零件的工艺相似性包括装夹、工艺过程和测量方式的相似性。由于是一组零件,单个零件不可能完全相同,这种特性特别适合于数控加工,

23、这样成组技术的发展为数控加工大量生产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在上述条件下,零件加工就可以采用该组零件的典型工艺过程,成组可调工艺装备(刀具、夹具和量具)来进行,不必设计单独零件的工艺过程和专用工艺装备,从而显著减少了生产准备时间和准备费用,也减少了重新调整时间,降低了固定投入和生产成本。 采用成组技术不仅可使工件按流水作业方式生产,且工位间的材料运输和等待时间,以及费用都可以减少,并简化了计划调度工作。显然在流水生产条件下易于实现自动化,从而提高了生产率,降低了成本。 成组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标准化的过程,它促进了产品设计标准化和规格化,减少了零件的规格品种,减轻了产品设计和工艺规程编制工作量,有

24、利于采用先进的生产组织形式和先进制造技术,实现科学生产管理。 必须指出的是在成组加工条件下,形状、尺寸及工艺路线相似的零件,合在一组在同一批中制造,有时会出现某些零件早于或迟于计划日期完成,从而使零件库存费用增加,但这个缺点,在制成全部成品时,就可能排除。 3.4.2编制成组工艺 对零件进行分类编码时,首先要将零件划分为回转体和非回转体两类。因为这两大类零件结构和工艺有很大区别,从而使编制成组工艺的方法也完全不同,以下分别进行讨论。 1用复合零件法编制回转体零件成组工艺 在编制回转体零件成组工艺时,要将不同的零件合在一组内加工,要求做到“机床、工艺装备(包括夹具、刀具和辅助工具)和调整”的三统

25、一。回转体零件的加工,主要是内外回转表面的车削,定位、夹紧方式比较简单,所用夹具样式少。 基于回转体零件的这些特点,常用复合零件法编制成组工艺。复合零件必须拥有同组零件的全部待加工表面要素。由于其他零件所具有的待加工表面要素都比复合零件少,因此按复合零件编制的成组工艺,即能加工复合零件本身,也必然能加工同组的其他零件。 2用复合路线法编制非回转体零件成组工艺 对非回转体零件,为了满足成组工艺的要求,应该做到“机床、夹具和工艺”三统一。由于非回转体零件几何形状不对称、不规则,其安装和定位方式远比回转体复杂,因此,夹具的统一是“三统一”中的关键。同时,不可能将复合零件原理用于非回转体零件。因此,常

26、用复合路线法编制非回转体零件的成组工艺。复合路线法是以同组零件中最复杂的工艺路线为基础,与组内其他零件的工艺路线相比较,凡组内其他零件所需要而最复杂的工艺路线所没有的工序分别添上,最后能形成满足全组零件加工要求的成组工艺过程。 3.4.3成组生产的组织形式 随着成组加工的推广和发展,其生产组织形式已由初级形式的成组单机加工发展到成组生产单元、成组生产线和自动线,以至现代最先进的柔性制造系统和全盘无人化工厂。 1成组单机 成组单机是成组生产组织的最简单形式,即在一台机床上实现成组生产。由于生产中存在许多中小尺寸、形状不太复杂、精度要求并不高的相似零件,因此,一台机床可以将零件全部加工完毕。特别是

27、车削加工中心和镗铣加工中心在生产中的使用,更加扩大了成组单机的使用范围。由于成组单机在组织生产和管理上简单、方便,因此,这是在工厂实施GT时优先被推荐的成组生产形式。单机成组加工时机床的布置虽然与机群式生产工段类似,但在生产方式上却有着本质上的差异,它是按成组工艺来组织和安排生产的。用这种方式进行零件加工,零件组中的每个零件(或某一工序)必须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1)零件必须具有相同的装夹方式。 (2)零件在空间位置和尺寸方面必须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加工表面,但并不要求零件的形状相同,而是只考虑加工表面位置和尺寸的相似性。 2成组生产单元 成组生产单元是指在车间的一定生产面积上,配置着一组机床和一

28、组工人,用以完成一组或几组在工艺上相似的零件的全部工艺过程。这种生产单元与传统的小批量生产下所常用的“机群式”排列的生产工段是不一样的。一个机群式生产工段只能完成零件的某一个别工序,而成组生产单元却能完成一定零件组的全部工艺过程。成组生产单元的布置要考虑每台机床的合理负荷。如条件许可,应采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代替普通机床。 成组生产单元的机床按照成组工艺过程排列,零件在单元内按各自的工艺路线流动,缩短了工序间的运输距离,减少了在制品的积压,缩短了零件的生产周期;同时零件的加工和输送不需要保持一定的节拍,使得生产的计划管理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单元内的工人工作趋向专业化,加工质量稳定,效率比较高,所

29、以成组生产单元是一种较好的生产组织形式。 3成组生产流水线 成组生产流水线是在机床单元的基础上,将各工作地的设备按照零件组的加工顺序固定布置。它与一般流水线的区别在于,在它上面流动的不是一种零件,而是一组工艺相似程度很高,且产量也较大的零件。这组零件应有相同的加工顺序,近似相等的加工节拍,允许某些零件越过某些工序,这样使其成组加工流水线的适应性较强,能加工多种零件。 成组生产线又有成组流水线和成组自动线两种形式。前者工件在工序间的运输是采用滚道和小车进行的,它能加工工件种类较多,在流水线上每次投产批量的变化也可以较大。成组自动线则是采用各种自动输送机构来运送工件,所以效率就更高。但它所能加工的

30、工件种类较少,工件投产批量也不能作很大变化,工艺适应性较差。 3.4.4成组技术在车间设备布置中的应用 传统的中小批生产中采用“机群式”的布置,将相同类型的机床,如车床、铣床、磨床排列在一起,如图12-5所示。“机群式”的优点是在小批量生产条件下,便于共用同类夹具,此外班长也便于管理。但是物料运送路线的混乱状态却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图12-5 按机床布置的车间如果按零件组(族)组织成组生产,并建立成组单元,机床就可以布置为“成组单元”形式,如图12-6所示。这样,物料流动直接从一台机床到另一台机床,不需要迂回,既便于管理,又可将物料搬运工作简化,并将运送工作量降至最低。图12-6 按成组技术要

31、求布置的车间 回转体零件实现成组工艺的基本原则是调整的统一,如在多工位机床上加工时(如转塔车床、自动车床)调整的统一是夹具和刀具附件的统一,即采用相同夹具条件下用同一套刀具做到统一。因此,用同一套刀具及其附件是实现回转体零件成组工艺的基本要求。由于NC车削中心的进步及完善,在NC车削中心上很容易实现回转体零件的成组工艺。 非回转体零件实现成组工艺的基本原则之一是零件组必须采用统一的夹具成组夹具。成组夹具是可调整夹具,即夹具的结构可分为基本部分(夹具体、传动装置等)和可调整部分(如定位元件、夹紧元件等称为调整件)。基本部分对某一零件组或同类数个零件组都适应,当加工零件组中某一零件时只需要调整或更

32、换夹具上的可调整部分,即调整和更换少数几个定位或夹紧元件,就可以加工同一组中的某个零件。 现有夹具系统中,如通用可调整夹具、专业化可调整夹具、组合夹具均可作为成组夹具使用。夹具结构的选择,主要根据批量的大小、加工精度的高低、产品的生命周期等因素决定。通常零件组批量大、加工精度要求高时都采用专业化可调整夹具,零件组批量小可采用通用可调整夹具和组合夹具,如产品生命周期短,适合用组合夹具。第四章.成组技术的应用实例基于成组技术的精益生产方式已在企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浙东某冲床生产企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该企业对拟实施的新的生产管理模式进行了总体规划,确定了合理的分步实施办法该企业现已实施了成组技术

33、、全面质量管理、并行T.程和准时化生产等技术.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益.具体的实施过程为:(1)采用成组技术,对所有非标件都进行了编码,建立了产品数据库.新零件结构设计、工艺过程制定、生产准备、加工都参照编码相同或相近零件的技术文件进行.成组技术的采用为实施精益生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实施并行工程.从产品确定生产之日起,一些采购或生产周期长,结构形状、性能及尺寸相对固定的零部件,如:床身、飞轮等在全套产品图纸生成以前就通过成组技术调用以前相同或相似零件的图纸,工艺规程和工装要求,进行提前采购或提前加工,极大地缩短了整机的加工周期.在加工、采购过程中,生产部门、供应部门与设计部门能根据以往相似产

34、品的数据及时交换信息.发现问题得以尽早解决,实现并行工程。(3)开展全面质量管理.该企业非常重视质量管理,提出“中国人要让人瞧得起就让我从本职做起”,采用早讲会、评议会、品质耻辱等形式通过渐进的方式使质量意识深人人心。现在,每位职工都从内心深处认同了“品质由我做起,从我负责,以专业、敬业追求完美品质”,“决不让相同的缺失发生第二次”,“决不让前工程的缺失流人后工程”等质量观自觉地时其所承担的工作高度负责、努力使自己的工作100%是合格的成组技术很好地帮助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开展.公司各部门员工都能采用成组技术,通过相似性原理确定产品及其零部件的设计,加工,装配等的检验方法和检验程序,保了检验方法和

35、检验程序的合理性和准确性(4)推行准时化生产该公司产品绝大多数按定单生产,少数按市场预测生产。采用这些管理技术后,该企业产品生产周期比原来缩短1/3,零部件和产品的废品率和返修率降低20%,准时交货率明显提高.零部件库存从原先的平均半年缩短到现在的30d,该公司还计划在2年内把库存周期压缩到平均5d以内.产品的生产成本也有很大程度的降低,企业的整体形象和市场竞争力获得了进一步提升。对于基于成组技术的精益生产方式的实施过程,该公司表现了极大的谨慎,专门为此制订了实施规划,绘制了实施的流程图,并根据这一规划对全体员工进行了分层次的培训,在实施过程中注重效果实施一项,见效一项。通过实例分析还可看出:

36、企业实施基于成组技术的精益生产方式应遵循教育先行、效益驱动、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在实施之前必须对企业从领导层到普通职员进行教育,使他们深人理解成组技术和精益生产的技术特点、实施条件、能为企业带米的利益以及实施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等以减少实施过程的障碍和阻力.成组技术和精益生产是两种理念其各要素在生产实际中是可以分别得以实现的.其体操作时,应对这些要素分别进行实施.至于实施哪一项要素?何时实施?要视具体件而定,条件成熟一项,实施一项以追求企业最大整体效益为目标_同时各项要素的实施要紧紧围绕企业的总体规划.最终实现基于成组技术的精益生产方式,而对于占我国企业总数99%以上的中小企业而言,尽管他们

37、具有管理层次少,决策过程简单,富卜创新精神,能较快地对市场的变化做出反应等优势,但也存在技术人员数量少,人员素质相对较低,企业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落后,资金不够雄厚等缺陷。中小企业欲实施基于成组技术的精益生产方式,首先应对企业管理层、技术人员和全体员工进行不同层次的培训,使企业上下都认识到实施基于成组技术的精益生产方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同时也认识到本企业在技术、管理、资金等方面的薄弱因数实施时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积极创造条件一步一步地实施成组技术和精益生产的各要素,直至最终实现基于成组技术的精益生产方式。4.1成组技术的优点成组技术的核心是成组工艺,它是把结构、材料、工艺相近似的零件组成一个零

38、件族(组),按零件族制定工艺进行加工,从而扩大了批量、减少了品种、便于采用高效方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零件的相似性是广义的,在几何形状、尺寸、功能要素、精度、材料等方面的相似性为基本相似性,以基本相似性为基础,在制造、装配等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所导出的相似性,称为二次相似性或派生相似性。成组技术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有利于零件设计标准化,减少设计工作的重复。2) 有利于工艺设计的标准化,3) 降低生产成本,简化生产计划,缩短了生产周期。4) 有利于CAD系统与CAM系统连接,实现CAD/CAM系统的集成第五章.总结以及展望由于成组技术的应用可以使企业在当今品种多、中小批量生产、质量

39、要求高的制造环境中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加强企业的竞争力,所以成组技术能够如此迅速的得到推广和应用, 5.1集成化趋势未来的CAPP系统除了与CAD和CAM集成之外,还应该与制造自动化系统(MAS)、管理信息系统集成(MIS)。在CIMS生产背景下,CAPP系统接收来自CAD的零件总体信息、几何信息、精度、粗糙度等工艺信息,进行工艺规程设计,并向CAD反馈零件的工艺性评价;向CAM提供零件加工所需的设备、工装、切削参数等信息,并接收CAM反馈的工艺修改意见;向MIS系统提供工艺路线、设备、工装、工时、材料定额等信息,并接收MIS系统发出的技术准备计划、设备负荷、刀量具信息等;向

40、MAS提供各种工艺规程文件以及工装信息,接收MAS的工装使用报告和修改意见等各方面的信息。5.2工具化趋势通用性问题是阻碍CAPP应用的一大难题,也是制约CAPP系统商品化的一种重要因素。目前许多人提出了CAPP构造工具的思想,使CAPP系统能适应制造业各层次的需求,力求使CAPP向CAD系统那样具有通用性。主要思想:针对不同的应用环境在开发平台上构造符合用户需要的CAPP系统,也可以将开发平台提供给用户,使用户可以进行二次开发。主要工具:零件信息描述工具、工艺决策工具、工艺文档输出工具,知识和数据的输入工具、用户界面构造工具等。从理论上讲,开发平台式CAPP系统适用性广,开放性好,可以适用各种应用环境,具有较好的通用性和柔性,具有二次开发能力,可以适应企业生产条件发生的较大变化的情况。1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