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成矿地质背景技术操作流程-全国成矿地质背景典型示范成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62718306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 页数:66 大小:48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全国成矿地质背景技术操作流程-全国成矿地质背景典型示范成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全国成矿地质背景技术操作流程-全国成矿地质背景典型示范成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全国成矿地质背景技术操作流程-全国成矿地质背景典型示范成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资源描述:

《全国成矿地质背景技术操作流程-全国成矿地质背景典型示范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成矿地质背景技术操作流程-全国成矿地质背景典型示范成(6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2年-2023年建筑工程管理行业文档 齐鲁斌创作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技术培训研讨材料全国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典型示范全国重要矿产成矿地质背景研究汇总组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办公室二九年四月60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技术培训研讨材料全国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典型示范项目名称:全国重要矿产成矿地质背景研究项目编号:1212010733802项目负责:叶天竺 张智勇 肖庆辉 潘桂棠 冯艳芳编写人员:叶天竺 张智勇 肖庆辉 潘桂棠 冯艳芳 陆松年邓晋福 冯益民 张克信 李锦轶 王方国 邢光福郝国杰 苏尚国 邬宽廉 王永和 尹福光 王惠初李景春 何龙清 高天山 王秉璋 屈 迅 张烨卿张德生 张 惠 袁 强

2、孙海清 潘罗忠 曲洪祥陈树良 张建东 胡世华 周存亭编写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编写时间:2009年4月目 录第一章 前言1第二章 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工作技术流程2第一节 本次工作中使用的一些基本概念2第二节 总体技术流程7一、资料收集8二、资料整理与技术准备9三、综合研究工作9四、编图工作11五、编图说明书编写12六、建库工作12七、成果报告编制13第三节 编图操作流程13一、实际材料图13二、建造构造图16三、大地构造相图21四、地质构造专题底图23第四节 有关技术要求25第三章 区域成矿地质构造研究工作有关要求27第一节 沉积岩区研究工作27一、地层区划27二、岩石地层序列划分27

3、三、多重地层对比28四、沉积岩建造类型划分与命名28五、沉积岩建造的图面表达30六、沉积相和沉积亚相的恢复30七、沉积岩建造综合柱状图内容与表达要求31第二节 火山岩区研究工作33一、火山岩地层划分33二、火山岩建造划分与图面表达33三、火山岩性岩相分类命名与图面表达35四、火山构造分类命名与图面表达35五、火山岩建造综合柱状图内容与表达要求36第三节 侵入岩区研究工作37一、侵入岩建造划分与命名37二、侵入岩建造的图面表达37三、构造岩浆岩带划分命名与图面表达37四、关于统一侵入岩岩石命名问题37五、侵入岩建造综合柱状图内容与表达要求38第四节 变质岩区研究工作40一、变质岩建造划分与命名4

4、0二、变质岩建造命名方案41三、变质岩建造图面表达42四、变质岩建造综合柱状图内容与表达要求43第五节 大型变形构造研究工作45一、大型变形构造研究内容45二、大型变形构造分类与命名45三、大型变形构造的图面表达45四、大型变形构造特征表内容与要求47第六节 地质构造单元划分研究工作48第七节 物化遥资料应用工作48一、物探、化探、遥感资料推断解释成果的利用48二、物探、化探、遥感推断地质构造内容与要求48第四章 预测工作区成矿地质作用研究工作有关要求50第一节 沉积型50一、沉积型50二、第四纪沉积型52第二节 火山型52一、陆相火山型53二、海相火山型55第三节 变质型56一、底图比例尺5

5、6二、资料要求57三、应注意的几个问题57第四节 侵入岩体型59一、底图比例尺59二、资料要求59三、应注意的几个问题59第一章 前言为进一步推进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解决潜力评价各专业、各学科、各类型全过程规范性操作方法问题,在全面开展省级项目工作的同时,部署了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典型示范工作。其主要任务是依据本次潜力评价工作的技术路线,按照技术要求的全部内容,在全国范围内选择各种类型的典型地区开展工作,根据技术流程完成全面系统的工作过程,取得实际成果,为全国提供典型示范,以指导及规范面上工作。全国成矿地质背景典型示范依据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总体技术路线和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工作技术要求,全

6、面部署了不同地质构造类型地区成矿地质背景全流程典型示范和针对铁、铝矿产预测方法类型的地质构造专题底图示范工作。按照全国统一部署,分别选择造山带、陆块区及其沉积岩区、变质岩区、火山岩区、侵入岩区、构造岩浆带等不同类型地区,以及针对铁、铝矿产的沉积型、变质型、侵入岩体型、火山岩型等不同矿产预测方法类型地区,开展成矿地质背景全流程典型示范研究,包括青海祁漫塔格、新疆东天山、河北冀东、贵州务正道、浙江嵊县、湖南邵阳、广西百色、安徽庐枞、四川攀西、辽宁鞍本等十个地区。成矿地质背景典型示范工作的目的是通过不同类型地区成矿地质背景研究与编图的全流程示范性工作,修改和完善技术要求,总结一套具体操作的流程及其典

7、型样图,提供全国参考和借鉴,以指导和规范全国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工作。主要任务是按照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工作技术要求的全部内容和技术流程,完成示范区全面系统的成矿地质背景研究与编图工作,总结工作方法、操作流程、工作经验,编制典型示范成果报告及编图说明书。成矿地质背景技术操作流程是在总结十个示范区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实际工作过程和具体做法的基础上,以解决实际操作层面的技术问题为重点,进一步明确了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工作操作环节的相关技术要求与工作步骤。规范了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工作总体技术流程,特别是编图操作流程,并针对实际工作中的一些普遍性和共性的问题进行了说明,提出了相应的具体要求,以提供各省项目组在工作中参照

8、使用。我国地域辽阔、地质构造与矿产情况复杂,加之,各地区工作程度不同,资料水平差别很大,成矿地质背景研究与编图工作面临的地质构造与矿产内容以及资料程度各异,不同类型地区的成矿地质背景研究与编图工作不可能、也不应该千篇一律。各省在参照使用上述操作流程的具体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情况和具体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强调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坚持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边改进的方针,提倡通过上下沟通、相互交流的方法不断完善。第二章 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工作技术流程成矿地质背景研究是开展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实施矿产预测的关键技术环节。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工作必须紧密围绕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目标任

9、务展开,依据实施矿产预测的工作程序与要求,制定研究工作的技术流程,以规范其工作基础、步骤、方法、成果要求等内容,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及矿产预测工作提供成矿地质构造环境背景资料与成矿地质条件信息。第一节 本次工作中使用的一些基本概念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技术路线明确提出,应开展成矿地质背景精细研究,深入分析成矿地质构造信息,为解决矿产预测工作技术难点提供途径的要求。为此,本次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工作在综合以往基础地质研究,并结合我国区域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制定了成矿地质背景研究的总体技术思路。同时,在成矿地质背景研究的技术路线、分析方法与工作内容等方面,提出了本次工作中使用的一些基本概念。(一)大地构造相

10、“九五”期间,原地矿部开展了造山带1:25万非史密斯地层填图方法研究,并应用大地构造相概念及其分析方法指导了造山带地质填图。此后,自1999年开始以来的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中,大地构造相概念与分析方法在我国西部造山带1:25万地质填图中得到了推广和应用。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技术思路提出以大陆动力学为指导,采用大地构造相的概念表达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特征。本次我们使用了大地构造相概念及分析方法开展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工作。1、大陆动力学(1)地球科学大辞典(2006)释义大陆动力学(continental dynamics),1989年在美国地质文献中出现的新名词,是在当代板块构造说新的发展基础上提出的

11、重要科学问题和研究领域。它从大陆尺度研究大陆形成演化和动力学机制等基本问题,其核心是把大陆作为一个独立的动力系统来研究。它通过研究大陆形成过程和演化历史等各种基本问题,来阐明大陆与整个地球系统是如何相互作用的。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基于已经获得的资料表明大陆与大洋岩石圈乃至上地幔的结构不同。大陆岩石圈的生成、保存和消失过程要比板块构造学说所阐明的大洋岩石圈生长和消亡过程复杂得多。因此有必要针对大陆的独特情况和亟待解决的大陆基本科学问题开展研究,建立大陆动力学理论。大陆动力学是地球动力学的构成部分,地球动力学是地球构造过程的动力学机制的统称。地球动力学这一概念尚无一个明确而统一的定义,根据不同学者引

12、用这一名词的背景,似乎可以把地球动力学理解为地球上地质过程的动力学机制的统称。(2)本次工作使用的大陆动力学含义本次工作认为大陆动力学,是研究大陆块体离散、会聚、碰撞、造山等动力学过程及机制的学说,采用大地构造相作为大陆动力学研究的具体形式。2、大地构造相大地构造相(tectonic facies )概念最初由许靖华(1991)正式提出,其后在应用和使用过程中存在不同的理解和划分。(1)有关的大地构造相概念地球科学大辞典(2006)释义:大地构造相(tectonic facies),许靖华提出的碰撞造山带的大地构造单元概念。指造山带因形成于相似的构造环境,经历了相似的变形与就位作用,故具有类似

13、的岩石构造组合;即一个造山带必定由代表不同大地构造相的构造单元所组成。各类大地构造相的厘定主要是依据地层、沉积特点、岩浆活动、古地理古构造格局、变形样式和变质程度等。大地构造相的分析不仅可以解释碰撞造山带中所展示的地质现象,而且能够为已经失去或未能见到地质记录提供补充。许靖华(1991)提出时的含义:大地构造相(tectonic facies)这一术语首先由许靖华(1991)正式提出,认为大地构造相是山脉形成的基本要素,其定义以地层学、古地理古构造框架、变形方式及变形程度为基础。主要是在对阿尔卑斯造山带系统研究的基础上,认为:造山带并非杂乱无序,是依一定形式或四维“蓝图”叠加构成的,其“蓝图”

14、就是可推知的大地构造相。他提出碰撞造山带主要由仰冲陆块、俯冲陆块和一个位于其间的大洋岩石圈的残余遗迹三种大地构造相叠加组成,分别称作雷特相(Raetide facies)、凯尔特相(Celtide facies)、阿尔曼相(Alemanide facies)。Robertson(1994)的含义:其后,Robertson(1994)则定义为:大地构造相具有一套岩石-构造组成,其特征足以系统地确认造山带地史时期的一定大地构造环境(如海山)。他强调大地构造环境作为大地构造相类划分基础,分出四种基本构造环境(离散、汇聚、碰撞、走滑),每种下分若干相,共计29种大地构造相。李继亮(1992)的含义:国

15、内,李继亮在“碰撞造山带的大地构造相”(1992)一文中,将大地构造相定义为:在相似环境中形成,经历了相似的变形和就位作用,并具有类似的内部构造的岩石构造组合。他划分出6大相类15个相。殷鸿福、张克信(2004)的含义:殷鸿福、张克信(2004)通过造山带地质填图的实际应用,认为许靖华的大地构造相划分较为粗略,操作较为困难,主要采用了Robertson的概念与划分,并作了完善和补充。对造山带地质填图中大地构造相的应用提出了以下主要原则。1)中比例尺1:250000地质填图中,原则上可采纳Robertson的划分方案,但应具体造山带具体对待,不可全盘照搬。2)在划分中,应以造山带演化不同阶段、不

16、同部位出现的构造古地理单元和物质建造为主线,改造应予适当考虑。如扩张洋脊、弧前盆地、前陆盆地等大地构造相强调了构造古地理单元,但消减杂岩大地构造相则包含了物质的改造与重组。3)时间演化是另一重要主线,要区分不同演化阶段的大地构造相,如同是扩张洋脊的蛇绿岩岩片,突出的问题是何时形成的扩张洋脊,在地质填图中要给予回答。在划分中,应进行不同造山旋回期离散、汇聚、碰撞和走滑等大地构造背景的鉴别,即一定的大地构造相出现在一定的大地构造背景中。4)在划分中,大地构造相要和非史密斯地层单位(岩片、超岩片等)划分相匹配。(2)本次工作使用的大地构造相含义本次研究以大地构造相作为大陆动力学研究的具体形式,使用的

17、大地构造相含义,指大陆块体经过离散、会聚、碰撞、造山等大陆动力学过程中形成的地质作用产物地质建造和地质构造的现今表达。在具体使用中,对大地构造相提出了三大相系、四大相、二十八相、四十六亚相的划分方案,并明确了其鉴别标志。3、大地构造相图按照本次工作使用的大地构造相含义,大地构造相图则是大地构造相的现今空间表达,即研究和表达大陆动力学过程形成的地质作用产物地质建造和地质构造。(二)地质作用地质学把自然界中各种动力引起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构造及地表形态等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漫长地质时期各种地质作用的综合产物即为地质构造。它们记录了地质演化历史与动力学过程,构成了野外地质观察与

18、地质研究的客观实体。不同尺度的地质构造实体同样也是成矿地质背景研究的基本对象和出发点。地质作用分类,一般按动力来源的不同分为内动力与外动力地质作用两类,外动力地质作用按过程又分为风化、剥蚀、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内动力地质作用包括构造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等。在区域地质调查和研究中,一般按地质作用形成产物的不同,分为沉积作用、火山作用、侵入作用、变质作用、构造作用五类。其中,火山作用和侵入作用是岩浆作用的两种类型。本次在工作中使用了上述地质作用分类。(三)建造与构造大地构造相表达了大陆动力学过程及其地质作用产物,因此,地质作用及其产物地质构造构成了成矿地质背景研究的主要内容。各种地质作用形成

19、的岩石或地质体在地质演化历史中也遭受了后期地质事件的改造。人们习惯于把前一阶段形成的岩石或地质体称之为建造,后一阶段的改造称之为改造(或构造)。一般意义的地质作用产物即地质构造,通常包括了地质的建造与构造两方面,即反映物质形成与变形改造。它们分别反映了地质体生成时期和形成以后的环境和变化。本次认为,地质作用的综合产物为地质的建造与构造,在开展建造构造研究与编图工作中,可分别按三个层次进行研究和表达。即构造的三个层次:成岩(控岩)的构造,区域的构造,大地构造,以及建造的三个层次:岩性或岩石组合,岩石的建造,岩石构造组合。1、构造地球科学大辞典(2006)对构造的释义:认为构造(structure

20、)有两个含义,第一,构造又称构造形迹,是地质体或岩石形成过程中产生的,或形成之后发生变形、变位所显现的中小型形迹,如褶皱、地层等。第二,泛指从全球构造到超显微领域的不同尺度地质体的结构特征及其内部组分或单元的相互配置关系和形貌特征。构造具有不同规模,是构造作用不同尺度的反映。在构造地质学中,对各级不同规模的构造划分为不同尺度,一般分为巨型、大型、中型、小型、微型和超微型六类。构造尺度的划分不仅与研究的内容和侧重点相关,而且与研究方法和手段有关,各种尺度的构造既表现在空间的组合和叠加,还表现在构造的主次控制关系。为方便研究,并与矿产预测工作相对应,本次工作中将地质构造从规模上和使用上分为三个层次

21、,一是成岩(控岩)的构造,二是区域的构造,三是大地构造。2、建造建造是本次工作应用的一个核心概念,建造及其划分是本次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工作的基本内容。为方便实际工作应用,并更好地服务于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和矿产预测实际需要,本次对建造含义及其划分进行了统一厘定。(1)不同内涵的建造概念建造概念在不同地质学家中有不同的理解与命名,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也各不相同。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早在其倡导的地质力学中就明确提出了地质建造与改造的概念(“地质力学概论”1976,“地质力学方法”1973)。李四光先生在分析研究地壳运动的途径时指出:“怎样知道地壳发生运动呢?只有根据由于每一次运动而产生的结果被保留下来的

22、遗迹,来加以判断。那些保留下来的遗迹,统属于地质构造现象。构造地质学是研究地质构造的一门科学。它所处理的问题,包括构成地壳各部分的岩石的建造和改造两个方面”。并进一步论述,认为对地质构造或大地构造的看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地壳的组成方面,一是从地壳的结构方面。在全面研究地质构造问题时,不仅要“考虑地壳各部分形成的过程”,也要注意“它们形变的过程”,即地壳的形成和形变。显然,李四光先生提出的建造概念,不仅有地质作用形成的物质组成的实体含义,而且包括了作用于这些物质组成实体的形成过程内涵。它不仅仅是组成、形成,而是具有建造作用过程的含意。地球科学大辞典(2006)中对地质建造释义是,泛指在地壳发

23、展的某一阶段,在特定的大地构造条件下所形成的具有成因联系的一套岩石共生组合。这一建造概念认为地质建造反映地壳演化和发展阶段特定的大地构造环境。区分和识别建造,为确定某一地区地壳演化和发展阶段提供重要依据。地质学家按岩石成因类型把地质建造可分为沉积建造、岩浆建造和变质建造等三大类,每一大类又可以做进一步划分,如沉积建造可分为碳酸盐岩建造、含煤建造、复理石建造、磨拉石建造等。大地构造学家按大地构造类型则可区分为地槽型建造、地台型建造等。因此,建造概念在不同学科以及实际使用中,有不同的含义以及不同尺度的划分。以往的建造概念,在沉积学家、变质地质学家和岩浆岩石学家之间也有不同的解释,沉积学家强调的是岩

24、性组合及形成时的沉积环境,变质地质学家强调的是变质作用,而有些岩浆岩石学家则使用组合而不是建造的概念来表征共生的岩石组合。(2)本次成矿地质背景使用的建造含义及分类在成矿地质背景研究的实际工作中,一般是从地质作用产物,即地质构造实体出发开展研究。建造构造图中的建造是指物质建造,是同一时代、同一地质作用(沉积、侵入、火山、变质)形成的,一种岩石或几种岩石的自然组合。通常,建造划分应符合下列条件:1)岩性、岩相、变质程度一致;2)内部结构一致或相近;3)界线明显;4)一定的规模和分布范围。因此沉积岩建造、火山岩建造、侵入岩建造、变质岩建造的含义统一厘定如下:1)沉积岩建造:同一时代、同一沉积作用下

25、形成的、同一沉积亚相(或微相)的一种或几种岩石的组合。2)火山岩建造:同一火山作用形成的一种或几种岩石的组合。按照岩性、岩相双重填图法的要求表示。多种岩相无法区分的,选择优势岩相表示,对于潜火山岩和沉积夹层则单独表示。3)侵入岩建造:是指同一时代、同一侵入作用形成的侵入体(不是深成岩体),在建造构造图中必须表达深成岩体解体以后的侵入体。在分析构造环境时,一般利用侵入岩岩石组合判断其构造环境,因此在侵入岩建造综合柱状图中要表示反映构造环境的侵入岩岩石构造组合。4)变质岩建造:是沉积岩、火山岩、侵入岩等在同一期变质作用形成的,具有相对一致地质体结构类型的一种岩石或几种岩石组合。原则上,同一变质建造

26、的岩石及变质程度应基本一致;在区域上有着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可以在图面上合理表达;地质体结构类型和产状显示出一系列的共生特征,属于同一原岩系列;与其它变质建造之间应具有较清晰的边界,具有可分性。变质岩建造划分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应正确区分变质表壳岩和变质深成侵入体,在变质岩建造综合柱状图上一起表示;第二,变质岩建造一般是(岩)组级单位的进一步细分,变质深成侵入体应按岩性划分,各类片麻岩代号按国标表示,变质侵入体遵照侵入岩的规定;第三,变质岩建造划分尺度应适当,一般以原岩建造为基础,结合变质作用类型,原岩建造不同而变质作用类型相同时,应分为两个变质岩建造。本次工作中,建造构造图不同于地质图

27、,建造不同于岩石地层单位的组,建造是对组级地层单位的进一步细分。这是本次建造构造图编图的核心。在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实际工作中,一般是从地质作用产物,即地质构造实体出发来开展研究的。地质作用产物具有不同的规模和大小,呈现为不同尺度的地质构造实体,不同尺度的成矿地质背景研究与编图工作具有不同尺度的建造划分,为便于使用,将建造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岩性或岩石组合、岩石的建造、岩石构造组合。1)岩性或岩石组合:对应于成岩(控岩)的构造,指单一岩石或几种岩石的自然组合,一般在地质填图中可识别和可填图的。对其划分主要取决于填图精度。2)岩石的建造(建造):对应于区域的构造,指表征形成环境的岩石组合,分为沉

28、积岩建造、火山岩建造、侵入岩建造和变质岩建造四类,是成矿地质背景研究中建造构造图及其地质构造专题底图的基本编图单元。3)岩石构造组合:对应于大地构造,指表征大地构造环境的岩石组合,是成矿地质背景研究中大地构造相图的基本编图单元。3、建造构造图在1:25万实际材料图基础上,通过建造与构造的综合分析与研究,按国际标准分幅编制形成1:25万建造构造图。根据地质作用特征,分别按沉积作用、火山作用、侵入作用、变质作用、构造作用进行研究,并在建造构造图上分别表达为沉积建造构造、火山岩性岩相构造、侵入岩浆构造、变质建造构造、变形构造、及大型变形构造等。建造构造图是本次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工作的核心内容,是反映地

29、质作用及其演化特征的基础图件。建造构造图也是本次大地构造相研究以及大地构造相图编制的“实际材料图”,同时,又可以在建造构造图基础上,补充实际资料,细化成矿有关的岩石建造与构造内容,形成预测工作区地质构造专题底图。4、关于大型变形构造在本次成矿地质背景研究中,突出和强调了大型变形构造研究与表达内容。将其与沉积、火山、侵入、变质、变形等其它地质作用研究内容并列,要求对大型变形构造作为独立的地质构造作用产物加以研究和表达。一些大型变形构造不仅改造了包括各种矿床在内的已有地质体,还是某些金属矿产(例如金矿)和能源矿产成矿的有利地带。因此,无论对于地质演化历史重建研究,还是对于矿产资源评价工作,大型变形

30、构造的识别、研究并在相关地质构造图件中表示出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本次工作认为,大型变形构造是构造作用的产物,是变形构造的一类。大型变形构造通常是指区域规模意义上的地质构造作用产物,它不同于尺度较小的,如褶皱、断裂等具体构造变形形迹。大型变形构造一般以变形为主,但也常常表现为特定的物质组成,如构造岩、混杂岩等。对大型变形构造进行相对独立和深入的研究,无论对分析区域构造以及大地构造格架,恢复地质构造演化,还是研究其对矿产的控制以及变形改造作用都有着重要意义。由于在一般意义上开展的沉积作用、火山作用、侵入作用、变质作用以及构造变形形迹研究中,还不能涵盖大型变形构造的内容。为此,本次工作

31、提出在开展沉积、火山、侵入、变质等建造与构造研究,以及大地构造相分析的同时,应将大型变形构造作为一项独立内容进行研究,并表达在建造构造图及大地构造相图中。在实际工作中,将大型变形构造研究内容单列,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第一,大型变形构造属于区域规模意义上的变形构造,区别于地质填图中填绘出的褶皱、断裂等构造变形形迹,以变形为主但也有特定物质组成,如构造岩、混杂岩等。第二,大型变形构造有两类,一是构成两个四级以上构造单元的分界,二是切割两个四级以上构造单元。第三,在中尺度的建造构造图上,大型变形构造必须以面元表达,只有在小比例尺的大地构造相图上才以线元表达。(四)地质构造专题底图地质构造专题底图,

32、即预测工作区范围的地质构造专题底图。它是根据本次矿产预测需要而提出的一类反映和表达特定地质构造专题研究内容的地质构造图件,属于表达预测工作区成矿地质作用研究成果的图件,其研究内容与底图编制类型根据矿产预测方法类型确定。它的目的是为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及区域成矿要素图编制提供工作底图。在整个矿产预测技术流程中,编制预测工作区地质构造专题底图的工作处于成矿地质背景研究与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及矿产预测的衔接环节,也是解决基础地质构造研究与矿产研究紧密结合的关键步骤。在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工作程序中,预测工作区成矿地质作用研究是在区域成矿地质构造研究工作基础上开展的专题性地质构造研究工作,其研究成果表达在地质构造

33、专题底图。它是在表达区域成矿地质构造研究成果的1:25万建造构造图基础上,补充、细化成矿有关的地质构造内容编制而成。相比区域性的1:25万建造构造图编制的全面性而言,地质构造专题底图不是面面俱到,而是重点研究成矿有关的地质作用及其产物,突出成矿相关的“目的层”进行底图编制,即特定的成矿地质构造时段、特定的成矿相关的岩石建造与构造,具有针对性和重点研究内容,着重研究和表达成矿有关的地质构造内容。地质构造专题底图编图范围为预测工作区范围,其资料基础要求反映到工作区已有的最大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即1:5万填图资料。工作比例尺依据资料程度和矿产预测方法类型确定。地质构造专题底图类型根据不同矿产预测

34、方法类型确定,底图内容反映成矿有关的地质作用特征。不同矿产预测方法类型的地质构造专题底图类型包括:1、沉积型,编制构造岩相古地理图、沉积建造构造图,第四纪沉积型则编制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图。2、火山型,编制火山岩性岩相构造图,海相火山岩区也可编制沉积建造构造图。3、侵入岩体型,编制侵入岩浆构造图。4、变质型,编制变质建造构造图。5、层控内生型,编制建造构造图,突出表示成矿建造。6、复合内生型,编制建造构造图,突出表示成矿建造与构造。第二节 总体技术流程成矿作用是地质作用的组成部分,各种矿产是产于一定地质背景的特殊地质体,受地质构造环境制约和各种地质作用与地质因素的控制。按照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总体

35、技术路线,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就是要分析控制矿产形成与分布的地质构造环境,研究控矿地质因素及其成矿的岩石建造与构造的形成和分布特征,实施地质类比预测。成矿地质背景研究总体技术路线是以大陆动力学为指导,以大地构造相分析为基本方法;以成矿地质构造要素为核心内容;以编制专题图件为主要途径。理论基础:以大地构造相分析为基本方法。突出地球动力学研究主线,将大地构造相分析贯穿地质构造研究工作,从地质建造与构造实体出发,剖析地质作用的时间、空间、物质组成及其动力学环境,研究其与成矿关系。研究内容:以成矿地质构造预测要素为核心内容。根据矿产预测需要提出的成矿地质构造预测要素综合分类方案,划分为沉积建造/沉积作用、

36、岩相古地理/构造古地理/建造古构造、第四纪河湖、第四纪沉积类型与地貌、火山建造/火山作用、火山岩相构造/火山构造、岩浆建造/岩浆作用、侵入岩浆构造、变质建造/变质作用、变质变形构造、大型变形构造、大地构造位置、大地构造演化阶段等十三个一级预测要素及其分解后的大量二级预测要素,构成了成矿地质背景研究以成矿地质构造预测要素为核心的研究内容。操作方法:以编制专题图件为主要的技术途径。一是区域成矿地质构造研究,编制建造构造图及大地构造相图等。分析成矿的区域大地构造环境与演化过程。为成矿规律与矿产预测确定的具体矿产预测类型提供成矿地质构造格架、环境与构造演化阶段等背景资料,提供某类矿产预测类型的宏观前提

37、。二是预测工作区成矿地质作用研究,编制矿产预测地质构造专题底图。在成矿地质作用范围内,分析具体矿产预测类型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控矿地质构造因素(即地质构造预测要素),研究地质作用与成矿关系,为矿产预测提供地质构造专题工作底图。按照上述总体技术路线,成矿地质背景研究总体技术流程如下。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工作流程一、资料收集本次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工作是以实际资料为基础,逐步归纳、分析、综合形成各类研究工作成果和地质背景的规律认识。因此,必须全面反映、收集和充分利用工作区已有地质调查和研究的工作成果与实际资料。(一)资料收集内容1、全面收集1:5万、1:20万、1:25万区调资料,包括区调成果报告和区调原始资

38、料(实际材料图、野外记录本、剖面、测试分析成果等);2、系统收集以往区域地质研究成果、专著和重要文献(区域地质志、岩石地层清理成果等);3、全面掌握区域地质研究程度,编制研究程度图。(二)关于1:5万区调资料的使用地质工作中使用地质资料的原则是:有新资料不用旧资料,有大比例尺资料不用小比例尺资料。这也是在地质填图、综合研究以及编图工作中一直沿用的资料使用原则。本次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同样应遵循上述原则,以保证本次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工作使用的是填图与研究最新成果和精度更高的区域地质资料。1、在编制实际材料图、建造构造图和矿产预测的地质构造专题底图时,都必须使用1:5万区调资料。2、1:25万区

39、调与1:5万区调发生重叠的地区,应利用1:25万填图新资料对1:5万填图内容进行补充。3、区别具体情况,合理、有效地使用1:5万填图资料。由于不同年代和不同单位完成的1:5万填图图幅质量和精度有较大差别,不应机械照搬和套用。在使用时,应对1:5万填图资料的质量进行评估,区分填图质量的具体情况,全部使用、部分使用或不使用1:5万填图资料,以达到合理、有效地使用为目的。二、资料整理与技术准备在充分收集和利用已有各类成果、资料的基础上,对各类成果及其原始资料进行整理,消化原始资料,为开展各项研究与编图工作做好必要的技术准备。资料整理与技术准备内容包括:1、准备和整理地理底图及数据库;2、准备和维护1

40、:5万、1:20万、1:25万、1:50万地质图数据库和工作程度数据库;3、初步分析和研究沉积作用、火山作用、侵入作用、变质作用及构造作用特征,初步建立岩石地层划分对比、火山喷发作用划分对比、侵入岩浆作用划分对比、变质地质单元划分、大地构造分区与演化阶段划分工作方案;4、依据成矿地质背景数据模型,研究制定编图工作细则,统一图式、图例等编图工作方案。三、综合研究工作综合研究工作是成矿地质背景研究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内容,包括区域成矿地质构造研究和预测工作区成矿地质作用研究两方面。(一)区域成矿地质构造研究区域成矿地质构造研究,是以区域地质调查实际资料、以及区域地质研究等资料与成果为基础,通过区域地质

41、构造的建造与构造特征研究与综合,分析区域大地构造环境,恢复其动力学演化过程。研究工作的目的是分析成矿的区域大地构造环境与演化过程,为成矿规律与矿产预测确定的具体矿产预测类型提供成矿地质构造环境与构造演化阶段背景资料,提供某类矿产预测类型的宏观前提。按大地构造单元研究大陆地壳块体离散、会聚、碰撞、造山等过程的地质作用特征,并说明其空间分布与演化特征。分别研究沉积作用(沉积岩建造)及岩相与构造古地理、火山作用(火山岩建造)及火山岩相与火山构造、侵入岩浆作用(侵入岩建造)及侵入岩浆构造、变质作用(变质岩)及变质变形构造、大型变形构造,综合分析研究地质构造演化及其时间、空间与物质组成特征,划分大地构造

42、相。通过编制实际材料图、建造构造图、大地构造相图及数据库表达研究成果。1、分析整理地质构造研究原始资料,分幅编制1:25万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实际材料图。2、研究建造与构造及大型变形构造特征,分析地质构造演化,综合分析物探、化探、遥感推断地质构造内容,分幅编制1:25万建造构造图。3、综合地质构造研究内容,按大地构造演化阶段分析地质构造演化与成矿地质背景,划分大地构造相及大地构造分区,编制全省1:50万大地构造相图。区域成矿地质构造研究流程(二)预测工作区成矿地质作用研究预测工作区成矿地质作用研究,是在区域成矿地质构造研究基础上,针对具体矿种(组)以及具体矿产预测类型,在具体预测工作区范围开展的成

43、矿地质作用研究。研究工作的目的是分析具体矿产预测类型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控矿地质构造因素(即地质构造预测要素),研究地质作用与成矿关系,为实施矿产预测提供地质构造专题的工作底图。根据具体矿产预测类型,在预测区工作范围内研究其成矿有关的地质作用特征,包括沉积、岩浆、火山、变质、构造及大型变形构造等地质作用特征。按照特定的成矿作用特征,确定矿产预测方法类型及其地质构造专题底图类型。开展地质构造专题研究,补充和细化成矿有关的建造与构造内容,综合分析预测工作区物探、化探、遥感推断地质构造内容,通过编制预测工作区地质构造专题底图及数据库表达研究成果。1、根据特定成矿地质作用特征,确定矿产预测方法类型及其地质

44、构造专题底图类型。(1)沉积型,在空间上严格受沉积建造和沉积构造控制的矿产。编制岩相古地理图、沉积建造构造图,第四纪沉积型编制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图;(2)火山型,在空间上严格受火山岩性岩相构造控制的矿产。编制火山岩性岩相构造图。对于海相火山岩也可编制沉积建造构造图,但应研究和表达成矿有关的岩相、火山构造等内容。(3)侵入岩体型,在空间上严格与侵入岩体相关的矿产。编制侵入岩浆构造图;(4)变质型,在空间上严格受变质建造和构造控制的矿产。编制变质建造构造图;(5)层控内生型,空间上受沉积建造与构造控制,同时又受侵入岩浆作用控制的矿产。编制建造构造图,突出表达成矿建造内容。(6)复合内生型,受沉积/变

45、质/火山建造与侵入岩浆作用、构造作用等复合地质作用控制的矿产。编制建造构造图,突出表达成矿建造与构造内容。2、针对矿产预测方法类型开展必要的专题研究,研究成矿有关的沉积、岩浆、火山、变质、构造及大型变形构造等地质作用特征。3、以1:25万建造构造图为基础,补充1:5万区调资料以及有关科研专题研究资料,细化含矿岩石建造与构造内容,按预测工作区范围编制各类地质构造专题底图。4、应用物探、化探、遥感推断解释地质构造成果,经综合分析后,补充与充实地质构造专题底图。重点针对覆盖区和深部的隐伏地质构造内容。区域成矿地质作用研究流程在上述综合研究与编图过程中形成的各类资料与成果,应按照技术要求规定的提交验收

46、各类资料卡片与记录表内容进行全部反映。四、编图工作编图工作分两个层次,首先开展区域成矿地质构造研究,分幅编制1:25万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实际材料图、1:25万建造构造图及1:50万全省大地构造相图。其次,在上述研究与编图基础上,按具体矿种(组)的矿产预测类型,开展预测工作区成矿地质作用研究,编制预测工作区地质构造专题底图。(一)编图的原则1、编图为矿产预测目的服务的原则。对于任何一个地质构造单元,成矿作用一般都是和特定的沉积、构造、岩浆等地质作用有关,不可能和每一种地质作用都有关。因此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工作应该在对已有成矿规律认识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矿产预测类型及其与不同控矿因素的关系,针对与成矿作

47、用有关的地质构造问题开展深入研究。2、以实际资料为依据、逐步归纳综合的原则。在实际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分析和综合研究,编制形成各类专题图件。3、重点突出、详略适当的原则。编图时应掌握矿产预测类型分布特征及其工作重点。与成矿有关的地质构造时段和成矿建造及其分布地区应进行重点研究,详细分析其时间、空间、物质组成、动力学环境,并研究其与成矿关系。4、利用计算机手段、提高工作效率的原则。编图与建库统一部署,利用数据库提取编图数据(图形和属性)形成编图底图,通过编图增加数据库数据。(二)编图的种类1、基础图件类(1)1:25万分幅实际材料图(2)1:25万分幅建造构造图2、全省综合性图件类(3)全省1

48、:50万大地构造相图3、预测工作区地质构造专题底图类(4)构造岩相古地理图,沉积型(5)沉积建造构造图,沉积型(6)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图,第四纪沉积型(7)火山岩性岩相构造图,火山型(8)侵入岩浆构造图,侵入岩体型(9)变质建造构造图,变质型(10)建造构造图(突出表示成矿岩石建造),层控内生型(11)建造构造图,复合内生型上述图件工作比例尺要求1:25万。五、编图说明书编写成矿地质背景研究的各类图件编制完成后,为便于使用,应编写编图说明书,简要说明编图的基本情况。成矿地质背景各类图件编图说明书包括:1、1:25万分幅实际材料图和1:25万分幅建造构造图编图说明书可以合编,按图幅编制编图说明书;

49、2、全省1:50万大地构造相图,按省编制编图说明书;3、预测工作区地质构造专题底图,每张底图分别编制编图说明书。六、建库工作全面全过程利用GIS技术是本次工作的技术路线之一,建立空间数据库也是成矿地质背景研究过程的重要内容。在工作中应按照“一图一库”原则建立空间数据库,全面反映综合研究成果及其专题图件内容。1、在图件编制基础上,按照“成矿地质背景数据模型”要求,填制数据表及数据项各项内容。该项工作应由地质人员负责专业内容,信息技术人员负责录入建库。2、建立的专题图件数据库包括:(1)1:25万实际材料图及数据库;(2)1:25万建造构造图及数据库;(3)预测工作区构造岩相古地理图及数据库;(4

50、)预测工作区沉积建造构造图及数据库;(5)预测工作区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图及数据库;(6)预测工作区火山岩性岩相构造图及数据库;(7)预测工作区侵入岩浆构造图及数据库;(8)预测工作区变质建造构造图及数据库;(9)预测工作区建造构造图及数据库;(10)1:50万大地构造相图及数据库。七、成果报告编制在前述成矿地质背景研究、编图、建库基础上,分析和总结区域成矿地质构造与成矿地质作用特征,编制省级成矿地质背景研究成果。成果主要包括:1、成果报告。2、图件及编图说明书。3、数据库。第三节 编图操作流程在已有地质资料收集、整理与相关技术准备的基础上,开展综合研究,编制相关图件。在编图工作程序上,首先按国际

51、分幅编制1:25万实际材料图,然后在此基础上分幅编制1:25万建造构造图。然后,在1:25万建造构造图完成后,分为两个编图工作分支,其一,以1:25万建造构造图为基础,编制全省1:50万大地构造相图,其二,以1:25万建造构造图为基础,依据矿产预测类型确定成矿有关的专题研究内容,补充与充实相关实际资料,按矿产预测方法类型,编制预测工作区范围的地质构造专题底图。成矿地质背景编图流程一、实际材料图1:25万分幅实际材料图是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工作的资料基础,是全面反映成矿地质背景研究所依据实际资料的图件。1:25万分幅实际材料图是在分析整理地质构造研究原始材料的基础上,按国际标准分幅编制而成。实际材料

52、图内容包括岩性、地质界线、断裂、韧性剪切带、褶皱、蚀变、产状、地质路线、地质点、地质剖面位置、钻孔、化石采样点、同位素年龄、岩石化学样品采样点、地球化学样品采样点、同位素样品采样点、各类标注等。其中,岩性内容是对原地质图内容的进一步细化,表示各类岩石或岩石组合分布情况及其相互关系。编制工作的核心是根据矿产预测和大地构造相研究需要,查阅填图原始资料,主要是实测剖面和主干路线,补充岩性(组合)界线。125万实际材图编图的难点是基本编图单元的确定,这里的基本编图单元是自然岩石组合,即实际材料图数据模型中的“岩石组合”。以往实际材料图编图通常的做法是通过大量查阅记录本确定分段路线岩石组合,通过连图形成

53、“岩石组合单位”,最终将岩石组合单位通过综合研究、区域对比厘定为正式填图单位,形成地质图。因此以往地质图中所确定的正式填图单位实际上就是一种自然岩石组合单元,但由于早期的120万填图是系图,以年代地层单位为核心进行划分(当然也考虑了自然岩石组合的因素),后期各种比例尺填图虽然是组图,但地层单位归并仍较粗,正式地质图中所确定的正式填图单位对于编制后续的建造构造图来说精度仍显不足,一个正式组级甚至是段级填图单位仍可能是由若干个特征明显的自然岩石组合单位构成,需进一步分解,才能满足建造构造图编制的要求。已有地质图上的基本地质界线大多是可用的,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界线,并在查阅主干路线、分析研究剖面的基础

54、上进一步详细划分自然岩石组合单位是可以达到进一步编制相关图件、开展相关研究工作的目的。当然在实际材料图自然岩石组合单位的确定过程中不能直接照搬或套用地质图中已厘定的各级填图单位,否则实际材料图编制失去意义,也不可能满足建造图的编制。不同岩类区、构造区岩石组合的厘定有一定的差异。稳定台区(陆块或地块区,造山带的盖层分布区):自然岩石组合单位通常与岩石地层单位中的组级、段级单位相当,部分与以层级(标志层、含矿层等)单位相当,可利用程度是相当高的。海相火山岩表达与沉积地层相近,但不同特征的火山岩组合尽量据火山岩基本岩性、岩相特征区分开来,如纳赤台群中有枕状玄武岩组合、块状玄武岩组合,二者的大地构造相

55、是不同的。中深变质地层(含深变质强变形侵入岩)区:尽量以反映变质作用程度的自然岩石组合为主,如白沙河岩组可进一步划分为大理岩组合、斜长角闪岩组合、片麻岩组合、麻粒岩组合等。陆相火山岩区(包括部分火山构造保留较好的海相火山岩区):以自然岩石组合单位为主,这里的自然岩石组合单位尽量表达反应岩性、岩相双重特征的自然岩性组合为主。结合带(蛇绿构造混杂岩带)内地层:以自然岩石组合单位为主,因结合带混有不同成因的地质体,极为复杂,所以这里的自然岩石组合单位尽量表达反映岩性、岩相、变质程度等特征的自然岩石组合为主,它们的空间延展性通常非常小,但意义重大,应予以充分解体。特别是蛇绿混杂岩、蛇绿岩套及蛇绿岩碎片

56、,要尽量依据实际材料细分,自然岩石组合单位尽量以岩类区分(如橄榄岩、辉长岩、玄武岩等)。侵入岩(含浅成-超浅成斑岩、脉岩):实际材料图中侵入岩自然岩石组合为侵入体或岩脉。第四系地层部分可基本沿用原地质图内容。具体编图操作步骤如下:(一)实际材料图矢量化及数据提取将原125万、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实际材料图(110万)失量化,采集实际材料图上原始地质内容。建议将实测地质剖面中的综合柱状图全部扫描成栅格图像,并关联到剖面图层中,便于今后研究时使用。(二)125万地质图数据整理开展过125万地质填图并有地质图数据库的图幅,对已数字化的1:25万地质图进行拓扑检查与整理,消除点、线、面拓扑错误,统一系

57、统库。未开展125万填图的地区,将1:20万地质图图面进行维护,套改和未套改的图幅均可直接利用,统一系统库,消除线、面拓扑错误,重新构建线元和面元,利用维护好的120地质图数据库按125万分幅拼合。(三)实际材料图底图编制提取前两步相关图层,合并则构成实际材料图底图,打印出纸介质供地质专家使用。合并后的实际材料图底图中的基本填图单位是125万(或120万、15万)地质图的正式填图单位,并非是本次实际材料图编图的基本编图单位自然岩石组合。具体工作方法是将1:10万实际材料图、1:25万地质图或1:20万地质图和国家1:25万地理数据,统一高斯投影(北京坐标系)为1:25万实际材料图(底图),用M

58、APGIS统一生成的北京坐标系1:25万标准图框,与投影后的点、线、面一起编辑拓扑,当地质界线与地理数据矛盾时,适当修改地质界线,个别误差特别大时,用原图的地理数据,并进行拼图接边处理,形成1:25万实际材料图底图。(四)15万填图资料及科研资料利用在开展过15万地质填图的地区需要将15万地质填图的新资料进行添加。工作方法是在第3步形成的125万实际材料图底图中将编图范围内已有的15万地质图中相关内容编绘进去。因西部地区15万填图工作开展的地区十分有限,因此这一添加过程应以125万实际材料图底图为基础,参照15万的地调资料进行修编。这样125万实际材料图底图最终就完善了。科研文献中的资料,包括

59、同位素年龄、分析测试成果等内容也要进行添加。已完成了1:5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的图幅,可直接利用其图形和属性数据。(五)实际材料图编图单元确定即125万地质图正式填图单位的分解。因125万实际材料图底图中形成的编图单元是125万(或120万、15万)地质图中的填图单位,因此需要按实际材料图中的基本编图单元岩石组合进行分解。工作方法是以最终完善了的125万实际材料图底图为基础,进一步综合分析地质图(125万、120万、15万)内容,查阅实际材料(主要以110万实际材料图中剖面及主干路线为主)内容,依比例尺要求对基本填图单元按岩性(自然岩石组合)进行分解(特殊岩性、标志层可划分到单岩性层),在纸

60、介质实际材料图底图上增加岩性(自然岩石组合)之间的地质界线,再进行矢量化添加。除侵入岩及火山岩使用花纹表示外,其它岩类岩石组合均用代号表示。这样125万实际材料图中的基本岩性(岩石组合)单元就确定下来了。该项工作是核心内容,岩性(自然岩石组合)单元的准确确定可直接为建造图的编制打下良好基础。(六)图面整饰按统一要求制作图式、图例。125万实际材料图内部不同资料来源地质内容之间如有较大冲突时可以不连图,如冲突较小则可尽量连图。不同分幅实际材料图之间也按这一原则操作。既要保证实际材料的原汁原味,也要尽力兼顾实际材料图数据库与后续的建造构造图数据库之间的便利衔接。(七)属性采集由地质组根据数据模型要

61、求填表,即按实际材料图数据模型中各图层数据表分别将17个图层中各图元的属性填制出来。建议在样品属性表中将各类测试数据录入到电子表格中,通过电子表格中录入的公式可直接计算出相关参数。(八)实际材料图建库由综合信息组建库,数据库建设。实际材料图编图操作流程上述实际材料图编图操作流程的要点:一是,利用原地质图地质内容数据。一是,矢量化原区调实际材料图实际材料内容。三是,查阅和分析区调实测剖面、主干路线等实际材料,分解原地质图编图单元,补充岩性界线。二、建造构造图在1:25万分幅实际材料图基础上,通过建造与构造的综合分析与研究,分幅编制1:25万分幅建造构造图。建造构造图是本次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工作的核

62、心内容,是反映地质作用及其演化特征的基础图件。建造构造图内容包括沉积岩建造、火山岩岩性岩相、侵入岩、变质岩建造、侵入岩浆构造带、火山构造、地质界线、断裂、韧性剪切带、褶皱、大型变形构造、重力推断地质构造、航磁推断地质构造、地球化学推断地质构造、遥感推断地质构造、及产状、同位素年龄、化石等。建造构造图中,沉积岩区表达沉积建造构造内容,火山岩区表达火山岩岩性岩相构造内容(对海相火山岩区,如果难以识别原始火山构造时也可以直接表达沉积建造构造内容),侵入岩区表达侵入岩浆构造内容,变质岩区表达变质建造构造内容,构造变形表达褶皱、断裂、韧性剪切带等内容。同时,要求表达大型变形构造,以及表达物探、化探、遥感

63、推断地质构造内容。建造构造图中,除从实际材料图中引用过来的地质构造内容(断层、地质界线、产状等)外,四类岩石建造与构造各自的地质内容(成矿地质构造预测要素)分别设置不同的图层表达。沉积岩区为沉积建造构造图层,变质岩区为变质建造构造图层,侵入岩区较复杂,由侵入岩图层和侵入岩浆构造带图层两个图层构成,陆相火山岩区由火山岩性岩相图层和火山构造图层两个图层构成。四类岩石建造与构造各自的地质内容(成矿地质构造预测要素)来源于实际地质资料的综合分析。此外,地物化遥解释推断地质构造内容(成矿地质构造预测要素)也要表达在建造构造图中。建造构造图与实际材料图的图形基本上是一致的,最主要的不同点是将实际材料图中的岩性图层转换为建造图层,即通过综合研究将实际材料图中的自然岩石组合单位归并上升为建造(沉积建造、变质建造、火山岩岩性岩相单位、深成侵入岩单元)。同时,要将各类建造进行系统分析进一步上升,沉积岩区要进一步归纳出沉积建造序列,陆相火山岩区要综合归纳出火山构造内容(成矿地质构造预测要素)、侵入岩区要归纳出侵入岩浆构造带内容(成矿地质构造预测要素)。因此,建造构造图的编制主要是依据实际材料,按技术要求及建造构造图数据模型规定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