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非物资文化遗产节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62595991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锦州非物资文化遗产节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锦州非物资文化遗产节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锦州非物资文化遗产节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锦州非物资文化遗产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锦州非物资文化遗产节(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管理学院08-7班男生小组:锦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节 锦州市城市形象塑造策划项目背景:文化是城市的内核和灵魂。城市发展绝不仅仅是物质性的改造,而是涉及城市空间、物质形态、文化传统、社会结构和产业经济等多方面的调整与变化。努力把文化基因融入城市变革,将丰富的文化遗产转化为创意资源和文化产品、整合进当代城市的文化发展体系,城市才能在新环境中获得新生命力。当前,众多城市都把人文精神的塑造视为提升竞争力的生长点。城市特有的人文精神日益对城市的吸引力、凝聚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在形成城市核心竞争力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锦州具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境内文物古迹众多,拥有现代城市发展所必需的深厚文化底

2、蕴,具有历史文化优势。近年来,锦州市实施精品工程战略,积极培育高雅艺术,提升文化原创力,以打造若干代表锦州形象的文化品牌,生产一批特色艺术精品为重点,巩固辽西沿海经济区文化中心地位。加强历史文化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积极发展文博事业。重视民间传统文化和重要节日艺术活动,大力普及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广场文化、校园文化和乡镇文化,使锦州文化氛围浓起来。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公益文化事业的资金投入和改革扶持力度,建成若干标志性文化设施。 在民间传统历史文化的代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保护与发展上,锦州更是走在前面。目前,锦州市成功申报国家级项目7项,省级项目16项,市级项目63项。其中“医巫闾山

3、满族剪纸”以其特有的文化价值和独特、完整、丰富的表现形式与河北、山西、陕西剪纸合并捆绑成中国民间剪纸后,成功申报了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实现了锦州市文化遗产申报的历史性突破,这也是锦州建市以来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所取得的最高荣誉。锦州市目前申报成功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4人,省级传承人14人,市级传承人70人,“非遗”保护工作名列辽宁省全省前茅。当前锦州正迎来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机遇,提出了全市整体融入锦州湾开发,在全省“五点一线”实现率先崛起,建设沿海经济带先导区;在辽西沿海城市群实现率先突破,建设辽西沿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城市发展战略。在城市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如何利用好锦州的历

4、史文化优势,通过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发展,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市民素质的提高和锦州知名度的提升,塑造锦州建设渤海名城的城市形象是丞待解决的问题。项目分析: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如果山水建筑是骨肉,文化内蕴便是灵魂。一个城市综合素质的整体表现,需要靠文化来支撑。城市文化是城市格调的最佳体现,城市的文化格调是指由一个城市的文化品格、文化地位以及由此产生的文化力量构成的一种文化状态,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竞争力、影响力及发展模式。一个城市所具有的文化格调是在若干因素的长期作用下形成的,是文化创新力、文化市场力、文化运行力和文化吸引力的合力呈现。要提升城市的文化格调,除了发展城市文化产业、重视城市环境建设、打造城市

5、文化品牌和标志、引进优秀文化人才之外,还必须注重城市文脉的传承和延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直接构成城市形象,直接影响城市的文化格调。因此,要有效地提升一个城市的文化格调,就需要多元化地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目前,锦州市成功申报国家级项目7项包(陈派评书、锦州皮影戏、义县社火、医巫闾山满族剪纸、黑山二人转、辽西高跷秧歌、辽西木偶戏),省级项目16项,市级项目63项。其中“医巫闾山满族剪纸”以其特有的文化价值和独特、完整、丰富的表现形式与河北、山西、陕西剪纸合并捆绑成中国民间剪纸后,成功申报了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实现了锦州市文化遗产申报的历史性突破,这也是锦州

6、建市以来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所取得的最高荣誉。锦州市目前申报成功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4人,省级传承人14人,市级传承人70人,“非遗”保护工作名列辽宁省全省前茅。锦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发现和申报保护,充分说明了锦州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厚重的历史。植根于辽西大地的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祖国文化宝库中弥足珍贵的宝藏,也是锦州人民的骄傲。同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市民素质的提高和锦州知名度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通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公关活动,对加大市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和参与力度,对推进我市文化事业发展、提升锦州城市知名度、实现建设渤海名城意义重大。每

7、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文化遗产日”,也是社会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关注的重要节日。在此期间举行以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知识,增强全社会保护意识;展示锦州市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宣传锦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成果;塑造锦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形象,强化城市的人文精神为目的的锦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节”这一公关活动,将在社会形成较大的关注度,是利用锦州非物质遗产优势,举办文化活动,以文化事业促城市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发展的重要契机。项目诊断: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节”这一活动主要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实现活动项目创新。因为当前情况下,面临着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关注度不高的问题,各个人群对于活动的形式都有

8、个性化的偏好。因此本次“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一定要实现活动形式多样化,通过多元化的活动形式贴近不同层次的人群,真正实现全民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保护、发扬中,达到认知锦州的历史文化、人文精神,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市民素质的提高和锦州知名度的提升的目标。在举办锦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的过程中,一定要围绕以“提升锦州城市知名度、塑造历史文化名城”这一核心理念。因此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的过程中,要努力做好活动的宣传、公关,通过多种媒介对本次活动做新闻报道保护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突出锦州城市的历史文化、塑造锦州城市人文精神。实现做大做强“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活动。此外,文化的推广建设,不是一朝一

9、夕就可以促成的,要将锦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作为锦州市的长远的、稳定的城市文化活动规划。在举办锦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宣扬、发展锦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应努力发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蕴藏的商机,走产业化发展之路,使之不断发扬光大。借文化事业促经济发展。项目策划:为庆祝第六个中国“文化遗产日”,提高广大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与了解,宣传锦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的丰硕成果,特举办2011年“文化遗产日”锦州市非物质遗产节活动。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活动作以下具体策划:一、活动目的:(一)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知识,增强全社会保护意识。(二)展示锦州市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10、宣传锦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成果。(三)通过一系列的“非物资文化遗产节”活动,塑造锦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形象,强化城市的人文精神。二、主要活动内容:(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前期准备、宣传1.实物媒介:进行锦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的徽标征集活动;2.电子媒体:建立锦州市非物质遗产网站,在网站上介绍对锦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分类介绍,并在首页对锦州市“非物质文化节”活动做主要介绍,并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的网上论坛;在辽宁省电视台、锦州市电视台及其他省市、地方电视台对锦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活动做新闻报道,并争取相关节目组对锦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做专题采访、报道,采取制作公益片等各种形

11、式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知识,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典型案例和代表性传承人;通过锦州市主流的广播媒体对锦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做新闻报道;3.印刷媒介:编写、设计、制作锦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宣传画册、宣传板,内容主要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期间主要的活动项目、锦州市非物质遗产项目,并在城市街道广告板进行展示和宣传;在锦州晚报辽西商报等报刊上对锦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做新闻报道,推出锦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的专题报道;编印图书,进行出版。图书介绍锦州市自2005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申报工作以来的一个成果总结。集中地介绍了锦州地区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具有在一定群体中世代传承

12、的,在辽西地区有着较大影响的历史及丰饶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4.讲座活动:在锦州市渤海大学、辽宁工业大学、辽宁医学院等高等院校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讲座;并在各大高校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的志愿者选拔活动。(二)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竞赛”1.竞赛时间:知识竞赛从2010年6月11日开始,至2010年6月20日结束。2.竞赛方式:(1)本次竞赛采取报纸答题方式和网络答题方式两种。竞赛题、答题卡和竞赛规则都刊载于6月11日锦州晚报和锦州市人民政府网站(2)在选择答案中选择一种您认为正确的答案,多选或不选均无效。每位参赛者只能填写一份答题卡。(3)参赛者答题完后,请按要求填写个人有效信息

13、并请剪下答题卡(答题卡可复印),在信封上注明“知识竞赛”字样,寄至:锦州市路(邮编123000)(4)答题截止日期为2010年6月20日,以当地邮戳为准。(5)组委会咨询电话:锦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3、奖项设置和评奖方法(1)知识竞赛结束后,组委会将采取人工阅卷和网络阅卷的方式,对所有答题卡进行阅卷。(2)6月29日,组委会举行颁奖典礼。其中一等奖1名,奖金2000元;二等奖2名,奖金各1000元;三等奖10名,奖金各500元;优胜奖50名,各奖精美绣品一份。(3)获奖及领奖信息将于6月27日刊登于锦州晚报,获奖者凭通知和身份证领奖,过期视为自动放弃。4、相关要求(1)希望广大单位

14、和个人踊跃参加。(2)通过报纸答题的,寄回答题卡的时间以邮戳为准,逾期无效。(3)答题者在答题前须认真填写姓名、有效证件号码、单位、地址、邮编和联系电话,以便于通知和查询。(4)每个人仅限参加一次答题活动,重复的答题视为无效。(5)未尽事宜,解释权为锦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三)举办锦州非物资遗产文化展览1.展览时间:2011年6月4日2011年6月19日2.展览地点:锦州市博物馆3.展览目的:集中展示锦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的展示和宣传,为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自觉意识,推动锦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展现

15、锦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4.创新理念:在设计和编排上,充分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性和生动性;在表达上,灵活运用图文并茂、动静呼应、多样性统一等手段;实物陈列与图片解说相结合,静态陈列与动态表演相联系,多层面、多角度展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5.展览内容:展览主要分为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综合板块,主要阐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大意义、必要性和紧迫性,回顾锦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所进行的重要调查、整理、研究和保护工作及成果;第二部分是锦州市非物质遗产项目展演及技艺表演。集中展示锦州市非物质遗产国家级项目7项,省级项目16项,市级项目63项;第三部分是文化遗产视频演播室,将通过视频的方式

16、循环放映文化遗产方面的纪录片。6.参观条件: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采取了集体组织免费参观和零散观众低票价参观相结合的方法。凡单位和集体组织参观以及军人、未成年人和60岁以上的老年人等参观此次展览,一律实行免费。其他零散观众,采取较为优惠的票价,5元/人次。收费主要是考虑到要适量控制到博物馆参观的观众流量。(四)举办“魅力锦州中华非物质文化探访之旅”1.活动目标:(1)本次探访之旅将锦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一展示,在镜头的记录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愈发鲜活。(2)通过此次活动,更多的网友和锦州市民开始关注锦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甚至投身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中来。扩大了活动的社会影响力。(3)

17、本次探访之旅尤其关注“非遗”产业化运营的现状,这将有利于“非遗”的传承。留下更多“活化石”,体现出文化传承的重大意义。2.活动流程:(1)进行“魅力锦州中华非物质文化探访之旅”的策划,由于活动持续时间较长,需将活动执行做系统化设计,规划好行程;(2)在锦州电视台、锦州晚报辽西商报对“魅力锦州中华非物质文化探访之旅”做新闻报道,发布招聘此次活动招聘志愿者信息;(3)启动“魅力锦州中华非物质文化探访之旅”。6月11日魅力锦州中华非物质文化探访之旅启动仪式;6月11日6月12日魅力锦州中华非物质文化探访第一站:锦州市区;6月13日魅力锦州中华非遗探访第二站:走进凌海;6月14日魅力锦州中华非遗探访第三站:走进义县;6月15日魅力锦州中华非遗探访第四站:走进北镇;6月15日魅力锦州中华非遗探访第四站:走进黑山。(4)将“魅力锦州中华非物质文化探访之旅”编辑制作成为系列记录片,在辽宁省电视台、锦州电视台做专题报道、播放。3.理念创新:(1)非功利的探访、尊重的态度,探访不仅是“非遗”的现状,更关心它们的现代化传承。(2)锦州电视台、锦州晚班辽西商报等自身媒体资源,资源互换,小投入营造活动的大影响。(3)前期宣传造势成功,在活动期间,关注“非遗”之旅的人数众多。(4)招聘活动志愿者,使“非遗”更加亲民,而备受关注。(5)途经五大县市,“非遗” 之旅从锦州探访到北镇,400公里的旅程。1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