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162592989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0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2023届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商调.黄莺儿 赠燕 清张潮 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珠帘半缄,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谢堂前憾。语呢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 【注】花口:指初开的花。因花开时如口张状,故称。 (1)作者描写燕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2)散曲中的燕子为何不衔泥而衔花?作者这样写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1、【答案】(1)拟人,用典,虚实结合。 (2)怜惜花朵零落,衔花去修补彩绘的房梁上斑剥的花朵。抒发了惜花伤春、痛惜衰败的感情。 【解析】(1)本题考查

2、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作者将燕子当作人来写,写它不忍花落,着意衔花去修补彩绘的房梁上的花朵,燕语呢喃,好像向人诉说着千般心情,这描写中有作者的想象,是虚写;“珠帘半缄,乌衣半掺”是实写,虚实结合;“最难消王谢堂前憾”化用刘禹锡乌衣巷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是用典的手法。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花落”表明是春末,前四句写燕子怜惜花朵故衔花修补房梁上的花朵,实际上也是作者托物言情,表达自己的惜花伤春之情。后四句通过写乌衣巷的衰落和王导、谢安家族的没落来抒发痛衰之情。 2、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列问题。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

3、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2、【答案】(1)用“清秋”“日暮”“月初白”“落叶”“流萤”“孤灯”的意象,表现时间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变化。 (2)诗人于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穿”字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绪。诗人又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 【解析】(1)找出诗歌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即可,然后由这些词语看时间的变化。 (2)炼字题,先解释此词语,然后代入句子中

4、分析,最后结合情感。“穿”“数”两个动词的特点要抓住,即“无聊”,体现了作者的“孤独苦闷”。 译文: 在秋天清冷之时,我更觉愁思郁结,到溪亭观览景色,到黄昏还徘徊着不想离去。翘首遐观,我只见初月挂在高高的树上;微风吹过,好似觉得酣酒已经醒了一半。林中落叶飘零,野地空旷寂寥,独行无绪,唯有闲坐,细数着那空中的点点萤光。忽闻渔歌唱晚,不知起于何处,放眼遥望,远汀之外孤灯隐现,想必是渔歌放处。 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1)本诗抒发了

5、哪些思想感情? (2)颈联在抒情方法的运用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3、【答案】(1)本诗抒发了悲秋之情、对故乡的思念及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2)颈联在抒情方法上采用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相结合的方式。“孤舟一系故园心”是直抒胸臆,表达强烈的思乡情怀;“丛菊两开他日泪”是间接抒情,由眼前的菊花想到以前故园的菊花,禁不住落泪,借以抒发羁旅的凄伤和对故乡的思念。 【解析】(1)解答该题,应当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考虑,本诗标题“秋兴”,是“遇秋而遣兴”的意思,或感秋生情之意。全诗以“秋”作为统帅,写暮年飘泊、老病交加、羁旅江湖,面对满目萧瑟的秋景而引起的国家兴衰、身世蹉跎的感慨;

6、写长安盛世的回忆,今昔对比所引起的哀伤;写关注国家的命运、目睹国家残破而不能有所为、只能遥忆京华的忧愁抑郁。由此可以得出作者的思想情感。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分析诗歌所用的抒情手法,主要可以从如下几方面考虑: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包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借物抒情):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借古讽今、用典抒情。衬托(衬托有两种,一是正衬、二是反衬,反衬有以声衬静和以动衬静)、渲染、象征、托物言志、抑扬、以小见大。明确这些,结合诗歌具体内容找出哪里是直接抒情,哪些是间接抒情即可。 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7、回答下题。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4、【答案】(1)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 (2)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解析】(1)先表明观点,再阐述理由。不矛盾。这首诗是抒发征人思念亲人之情的。抓住“边愁”“别情”就能体会到征人的思乡之情。首句“琵琶起舞换新声”与“总是关山旧别情”构成对照。“新声”无

8、法排遣战士的“旧别情”,而“旧别情”就是“边愁”。我们已经知道“旧别情”就是“边愁”,“新声”无法排遣边愁别情,两相对照只能使思念之情更加沉重,所以二者并不矛盾。 (2)前三句均就乐声抒情,最后诗人这里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这里离情入景,使诗情得到升华。正因为情不可尽,诗人“以不尽尽之”。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

9、阳)西北颍河、清河等交汇处的天然湖泊。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第一句有总摄全篇、照应题目“采桑子”、直抒赞美之情的作用,也表明全词是以“轻舟”作为观察风景的基点,用舟动景换的方法来展现西湖美景的。 B.上片主要写堤岸风景,“短棹”写词人的船桨不趁手,所以舟只能缓慢地漂荡在湖面上,游人也才有足够的时间来观赏两岸春色。 C.“绿水逶迤,芳草长堤”描写了由湖心到堤岸、由近到远的画面,“隐隐”句从视觉角度刻画了西湖欢乐的情调。 D.全词描绘了春日西湖绿水婉蜒曲折、长堤芳草青青、游人笙歌声不断、水面光滑如琉璃、小船在春波上缓慢移动的清丽活泼之景。 (2)词的下片主要使

10、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来描写西湖春色?抒发了词人的什么感情? 5、【答案】(1)D (2)下片主要使用了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的手法,来描写西湖春色。下片一、二句写西湖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光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三、四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动静结合,使画面富有美感。抒发了词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和游玩西湖的愉悦之情。 【解析】(1)A项,“采桑子”是词牌,不是题目。B项,“短棹写词人的船桨不趁手”错误,“短棹”意指船小,体现的是词人悠闲的状态。C项,“视觉角度”错误,应为听觉角度。 (2)这首词是采桑子组词中的一首。写的是春色中的西湖,风

11、景与心情,动感与静态,视觉与听觉,两两对应而结合,形成了一道流动中的风景。全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以“轻舟”作为观察风景的基点,舟动景换,但心情的愉悦是一以贯之的。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读来清新可喜。 上片主要写堤岸风景,笔调轻松而优雅。“西湖好”是一篇之眼,“短棹”二字已将休闲的意思委婉写出,因为是短棹,所以轻舟缓慢而悠闲地漂荡在湖面上,游人有足够的时间来观赏两岸春色。“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两句写由湖心经水面到堤岸,再整体向远处推进的动态画面。而隐隐笙歌处处随”一句又从听觉的角度将西湖的欢乐情调刻画了出来,“隐隐”和“处处”都凸显出轻舟的流动感。

12、下片的视点收束,主要写“绿水逶迤”。过片写水面平滑,“无风”二字为枢机所在,盖正因无风,方使得西湖水面清澈而平滑,也方使得游人“不觉船移”,其间不仅有诗情,而且合乎逻辑。结拍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为这一趟悠闲之旅平添了一个兴奋点。大概沙禽久已习惯于西湖的平滑,所以轻舟带来的小小涟漪,就足以惊起沙禽而掠岸飞过。视点也因此由近到远,再向高处延伸,将立体而富有动感的西湖呈现在读者面前。 全词以轻舟的行进为线索,渐次写出堤岸和湖面的景物特征,并将游人之悠闲意趣融入其中,轻舟短棹、绿水芳草、游人笙歌与惊飞沙禽,“西湖好”在这一背景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 6、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题。 鹧鸪天

13、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本词为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林断山明”一句有远景有近景,远处树林尽头山峰明晰,近处有竹林掩墙。 B.“乱蝉衰草”一句用蝉、衰草和池塘三种意象,说明词人所处环境有点荒凉。 C.“杖藜徐步”勾勒出傍晚时分村旁的小道上,词人拄着藜杖徐徐漫步的画面。 D.“殷勤昨夜三更雨”用拟人手法说明天公毫无情义,故意在昨夜送来一场雨。 (2)“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一句写景巧妙,动静结合,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这种

14、手法的一项是 A.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唐.温庭筠商山早行 B.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唐.王维鸟鸣涧 C.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D.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宋.翁卷乡村四月 (3)本词与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都写于词人谪居黄州期间,但是描写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却有些不同。请简要分析这两种不同。 6、【答案】(1)D (2)C (3)描写内容不同: 鹧鸪天写夜雨后第二天散步,定风波写散步途中遇雨;鹧鸪天词人眼中所见既有衰败的景象,如乱蝉衰草,也有充满生机的景象,如翻飞的白鸟、淡淡香味的荷花,定风波词人眼中所见是“穿林打叶”的雨景,“山头斜照”的雨后

15、转晴之景。 表达情感不同: 鹧鸪天写谪居时于无奈之中,词人有短暂的闲适和愉悦,定风波写谪居时,词人能看淡身世浮沉、人事变迁,体现了一份旷达洒脱。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D项,“殷勤”二字,犹言“多承”。细细品评,在这两个字里,还含有某些意外之意,即是说:有谁还能想到几经贬谪的词人呢?大概世人早已把我忘却了,唯有天公还想到我,为我降下“三更雨”。所以,在“殷勤”两字中还隐藏着词人的无限感慨。“毫无情义”理解有误。 (2)本题主要考查表达技巧的分析。题干提示“动静结合”,C项,“惊鹊”“鸣蝉”,两句均为动景。 (3)本题主要考查词的内容及表达情感分析。属于比较阅读,需要分析

16、本词和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内容:“沙湖道中遇雨”,定风波写散步途中遇雨;“昨夜三更雨”,鹧鸪天写夜雨后第二天散步。定风波词人眼中所见是“穿林打叶”的雨景,“山头斜照”的雨后转晴之景;“乱蝉衰草”,所见衰败的景象,“翻空白鸟”,有充满生机的景象。情感:“一蓑烟雨”,是说整个蓑衣都在烟雨中,实际上是说他的全身都在风吹雨打之中。这“一蓑烟雨”也象征人生的风雨、政治的风雨。而“任平生”,是说一生任凭风吹雨打,而始终那样的从容、镇定、达观。“浮生”,是说人生飘忽不定,是一种消极的人生哲学。“又得浮生一日凉”中的“又”字,分量很重。表现词人有短暂的闲适和愉悦。 7、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列问题。 编集拙

17、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 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 (1)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答案】 (1) (1)对自己的文学才华的自信。 (2)对自己有才无任的遭遇的不平、无奈。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这是针对全篇设题,考生要

18、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作者、诗中的内容等分析情感态度。 从诗歌标题来看,“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这说明本诗既是诗人为自己的诗集题记,又是赠友之作,而且是“戏赠”,即兼有与友人戏谑的意思。从诗歌的内容来看,首联诗人举出自己全部诗作中最有名气、流传最广的代表作,表明自己的创作用心。先列出长篇叙事诗长恨歌,强调其情感文采;再列出讽喻组诗秦中吟,强调其社会价值:接近诗经之“正声”。白居易特意列举出了自己的这些作品,意在表明自己的以诗歌干预现实的思想和自己成功的实践。颔联以朋友间的戏谑既表明了友好的关系,也流露出对自己才华的肯定;颈联“身后文章合有名”包含对自己文章的自诩;

19、尾联“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诗人以故作自傲的语气,夸饰自己新编诗集后的得意心情。这些内容都是诗人对自己文学才华的肯定和自信。颈联前一句“世间富贵应无分”意思是“世间的富贵我大概没有缘分”,充满不平、辛酸和自嘲。诗人在这首诗中所蕴含的感情是复杂的,表面上是自矜自诩,是对自己文章的夸耀,是对友人的戏谑,但实质上充满不平、辛酸和自嘲,当然也不乏对自己才能的自豪。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野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0、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3、【答案】(1)B (2)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 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主要集中对诗意、思想主旨、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查,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将各个选项带入原诗句中进行分析即可。 B项“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错误,诗中“穷”意为“身受压抑遭遇理想困窘,处境艰难”,而不是生活的贫困。属于诗意理解错误。 (2)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评价。对诗歌语句含义的理解,首先要借助重要意象把握诗歌描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作者人生经历,考虑诗句表达的思想情感。本题中需注意“寒风变春柳”“烟濛濛”两个关键词,展现了柳条的朦胧多姿。这个意象的深层含义就是希望,所以可知作者在困境中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