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精神的三间小屋》同步练习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162592802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6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1-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精神的三间小屋》同步练习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1-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精神的三间小屋》同步练习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1-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精神的三间小屋》同步练习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2021-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精神的三间小屋》同步练习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精神的三间小屋》同步练习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1-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精神的三间小屋同步练习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10.精神的三间小屋 一、积累与运用(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襟怀(jn)宽宥(yu)麾下(hu)自惭形秽(su) B.云霓(n)憎恶(zng)轻觑(q)金戈铁马(g) C.积攒(zn)几案(j)坍塌(dn)悄无声息(qio) D.广袤(mo)挟持(ji)沼泽(zho)抽丝剥茧(b) 2.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游弋抛骋形销骨立李代桃僵 B.惊骇腐蚀鸠占雀巢俯拾即是 C.灰烬泥泞不知所措喜怒哀乐 D.儒养矗立羊肠小道可望而不可即 3.下列加点成语使

2、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王的男中音和老张的手风琴的伴奏相得益彰,极富艺术感染力。 B.他们两人的关系一直亲如兄弟,难怪人们说他们两人间不容发。 C.几个少先队员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给抱小孩的阿姨让座。 D.这件事发生得非常蹊跷,他决心要把真实情况弄个水落石出。 二、提升训练(12分) 4.下列各项与例句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A.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B.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C.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D.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治疗炎症的中药,与西药相比,它不但能与一般抗菌类媲美

3、,而且副作用小,成本也较低。 B.这份期刊的阅读对象,主要是面向中文专业的研究生、本科生、中小学语文教师及其他语文工作者。 C.法国著名小说家巴尔扎克以毕生的精力完成了小说人间悲剧编写。 D.“确诊者未按种疫苗”“的消息,无疑给所有人敲呐警钟:要构筑免疫屏障。疫苗接种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6.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于那些弑亲罪犯,有的人却无动于衷,真够善良的。 B.许多年轻人用非常“潮”的方式来纪念“五四运动102周年”。 C.需如何积攒每一粒泥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霓? D.古代戍边将士常常会发出“将军白发征夫泪。”的慨叹。 7.下列名著内容表述有误的

4、一项是()(3分) A.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明代小说家。 B.范爱农是鲁迅朝花夕拾里刻画的一个人物。 C.水浒传中的宋江因怒杀阎婆惜被官府判了死罪,在法场被梁山好汉搭救。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在朱赫来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 三、课外古诗词阅读(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10)题。 长相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注释】纳兰性德:字容若,满族正黄旗人。本词写于康熙二十一年,当时作者伴随康熙帝出山海关,祭祀长白山。榆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 8.“聒碎乡心梦不成”中“聒”在

5、诗句中的意思是。(1分) 9.词中“一程”“一更”用得很妙,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2分) 10.这首词风格婉约,请从思想感情与语言特点两个方面对此作简要分析。(2分) 四、综合性学习(10分) 11.学校开展以“岁月如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对学校全体初三学生及其家长“升学理想”情况进行调查后的结果: 普高及以上职高社会 学生78%17%5% 家长90%6%4% (1)从表格内容中,你得出什么调查结论?(2分) (2)中考即将来临,高杰对计算机专业很感兴趣,为此,成绩并不理想的他在初三时非常努力,但他的妈妈总想让他考普高,对此他很苦恼。如果你是他的同学,你将如何劝

6、说他妈妈?(4分) (3)初三即将毕业,校学生会准备出一期“感恩母校”的专刊。请你从班主任、任课老师、保安、食堂阿姨中任选一个,表达感谢的心意。(80字左右)(4分) 五、现代文阅读(27分) (甲)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16分) 留守乡村的爷爷 蒋曼 孩子的爷爷在乡下,八十多岁了,嗓门宏亮,身体硬朗,还能参加各种劳动。他似乎从未有退休打算,每天都很忙碌,忙着照顾他的鸡、鸭、蔬菜和庄稼。 前不久,接他到城里住过几天,可他老是记挂着乡下:菜该灌肥,该撒点草木灰,寄养在邻居家的看门狗还是天天回来睡,水沟要刨刨,不然树苗的根要烂了,母鸡们都下蛋在山上,便宜了黄鼠狼。在他的土地上,有太多需

7、要他的物和事,从未有被生活丢弃的感觉。 从孩子的爷爷身上,我看到这样一个老人,面目黝黑,衣衫褴,在与土地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大自然慷慨地把尊严和自豪传给他,二十四节气镌刻进他的血脉,知道什么时候劳作,什么时候休息。 平常日子,他会仔细地安排家里地里的活计。菜长出来了,鸡长大了,就在它们之间编一道竹篱笆;赶场时,买点不常见的菜苗,种出来,看着都感觉稀奇。天燥地早,他不着急;“没啥,油菜今年长得好,天干油分足。”如有阴雨,他也会安慰家里人:“稻子灌浆的时候,雨水多,不空壳。”某年洪水来犯,他也如此淡定:“这土肥沃啊,明年又种嘛。”数十年与土地亲密相守,其经验足够让他从容不迫。 乡村老人对死亡有一种独

8、特豁达,生死本是自然轮回,荣衰不只是庄稼和草木。爷爷能在一岁一枯荣的山野田间洞悉生命秘密。在乡村,死亡从来不是禁忌,到了高龄岁数,他们会早早地请来风水先生,选好墓地,准备好寿木,放在堂屋里,每年会亲自刷一遍漆,红色的或者黑色的,平时用来储存需要干燥的粮食,最后,存放自己。 孩子的爷爷喜欢种树。我老公考上大学,他高兴地在村里小学种下一排香樟树,现在还都郁郁葱葱,生长在已被废弃的小学校里。我们结婚时,他建议我们种一棵树,然而在水泥森林的城里,连人都难以安顿,我们在哪里可以种下属于自己的树呢。 有了小孙女,爷爷说:“我在乡下给孙女种了棵香樟树,以后她大了,树也大了。”爷爷说不来动听的话,小孙女却记住

9、了爷爷的礼物。这个城市出生的孩子,从此与遥远的乡村老家有了心灵相通的所在:一棵树,一棵和她一起成长的树。 有一次,我们回老家时,女儿终于见到了这世界上属于她的那一棵树。爷爷领着孙女,骄傲地走在自家的土地上,满怀一个勤劳庄稼人的自豪感,大声地告诉孙女:“这地是我的,也是你的,小池塘是你的,大公鸡是你的,坡上的柏树全是你的,那只叫团团的狗也是你的” 不由地凝神驻足,聆听又感动。我们给了孩子生命,留守乡村的爷爷则给了她广袤而丰盈的故乡,豁然开朗,哀而不伤。(选自长春日报,有删改) 12.文中“爷爷”做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4分) 13.结合全文,揣摩第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4.

10、请简要概括文中“爷爷”的形象特点。(4分)_ 15.爷爷为什么要在乡下给孙女种一棵香樟树?谈谈你的理解。(4分) (乙)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11分) 信 胡耕 人言即信。从字的结构可见,仓颉老祖用意深远。在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理念中,有五个非常重要。的字“仁、义、礼、智、信”,可以说这五个字涵盖了中国人理想的人格精神。其中“信”字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其它四个字的基础。“言而无信,不知其可”,很难想象一个不诚实的人能够有仁爱之心,做义气之举,讲礼貌之言。因此可以说,“信”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最推崇和最依赖的精神理念。它是超越了时代和阶级的一种至高人格标准。 中国历史上就不乏“信”的经

11、典。孔子的学生曾子,因为妻子随口答应要杀猪给孩子吃,他不愿言而无信,也不管乡亲笑他迂腐,说服妻子,并一起杀猪,煮了肉分给孩子和乡邻们吃;喻世明言中的汉朝书生范式与张劭约定两年后在他家见面,范式游魂千里迢迢赶来赴约;商鞅在秦国变法时,宣布谁能搬动立在门口的木头就有赏金,后来他果然给搬动木头的人以重赏 言而有信,行而有果。信,必然使人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古人云,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必衰。当今社会,“信”尤显重要。一个人要时刻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说了就要做,做不到就不要说。“言而不信,何以为言。”“一言百系”就须“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可以说,在人际交往中,“君无戏言”,更不可信口开河,信口

12、雌黄。失信必寡,寸步难行。时下,流行信用卡,有人说,它是一种时尚潮流、个人身份的象征,有人却戏谑:有信不用卡,无信才用卡。信用被卡住了,就需要这张卡片当通行证。 “信”的丧失,常常让人言中的陷阱机关显得太多。现如今,很多时候人言不仅不可信,而且是“人言可畏”。怎样让人言不仅不可畏而且可信呢?前日,与一位诗友谈论信息,他高深莫测地进行了一番剖析,让人醍醐灌顶:“人言”为信,“自心”为息。对信息发布者来讲,若想确保自己的信息算得上可信的“人言”,就要进行一番“自心”的检点。对信息的接受者来说,“人言”是否有诈,是否可信,尚需用“自心”做出冷静清醒的判断。信息能让你发达,也能让你败家破产、身陷图圈。

13、人言固然不少,鬼言也很多,否则怎么会有“信息垃圾”和“信息战”之说呢? 人言若非信,自心当忏悔。如今懂得“信”的人太少了。许许多多的人一方面在谴责社会种植感免疫使用高速温度的能力,每个人得着激一m,其丈夫口就得清清楚楚,只是人们在一旁谁也不愿意去揭穿而已。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我们在召唤“信”的回归时,切莫忘了自己。 16.第段列举中国历史上“信”的经典事例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17.文章通篇围绕“信”展开论述,其中第、段的顺序能否调换?并说明理由。(3分) 18.说说文章结尾段有什么作用?(2分)_ 19.当前形势下该如何营造“信”的社会风气?请写出你的建议。(3分

14、) 10.精神的三间小屋 一、积累与运用(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襟怀(jn)宽宥(yu)麾下(hu)自惭形秽(su) B.云霓(n)憎恶(zng)轻觑(q)金戈铁马(g) C.积攒(zn)几案(j)坍塌(dn)悄无声息(qio) D.广袤(mo)挟持(ji)沼泽(zho)抽丝剥茧(b) 答案:B【解析】A.“秽”应读作“hu”;C.“坍”应读作“tn”;D.“挟”应读作“xi”。 2.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游弋抛骋形销骨立李代桃僵 B.惊骇腐蚀鸠占雀巢俯拾即是 C.灰烬泥泞不知所措喜怒哀乐 D.儒养矗立羊肠小道可望而不可即

15、 答案:C【解析】A.“弛”应写作“驰”;B.“雀”应写作“鹊”;D,“儒”应写作“濡”。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王的男中音和老张的手风琴的伴奏相得益彰,极富艺术感染力。 B.他们两人的关系一直亲如兄弟,难怪人们说他们两人间不容发。 C.几个少先队员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给抱小孩的阿姨让座。 D.这件事发生得非常蹊跷,他决心要把真实情况弄个水落石出。 答案:B【解析】“间不容发”形容事物之间的距离极小,此处不能用来形容关系亲密。 二、提升训练(12分) 4.下列各项与例句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A.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6、,B.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C.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D.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答案:A【解析】例句和A项是互文修辞,B项是对偶和借代,C项是拟人,D项是对偶、夸张。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治疗炎症的中药,与西药相比,它不但能与一般抗菌类媲美,而且副作用小,成本也较低。 B.这份期刊的阅读对象,主要是面向中文专业的研究生、本科生、中小学语文教师及其他语文工作者。 D.法国著名小说家巴尔扎克以毕生的精力完成了小说人间悲剧编写。 D.“确诊者未按种疫苗”“的消息,无疑给所有人敲呐警钟:要构筑免疫屏障。疫苗接种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答:D【解析】A项,主语

17、赘余,去掉“它”。B项,谓语赘余,去掉“面向”。C项,宾语赘余,去掉“编写”。 7.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于那些弑亲罪犯,有的人却无动于衷,真够善良的。 B.许多年轻人用非常“潮”的方式来纪念“五四运动102周年”。 C.需如何积攒每一粒泥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霓? D.古代戍边将士常常会发出“将军白发征夫泪。”的慨叹。 答案:C【解析】A项,“善良”是反语,当用引号。B项,引号标示范围过大,后引号前提至“运动”后,D项,引言结束不停顿,去掉引号内句号。 7.下列名著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明代小说家。 B.范

18、爱农是鲁迅朝花夕拾里刻画的一个人物。 C.水浒传中的宋江因怒杀阎婆惜被官府判了死罪,在法场被梁山好汉搭救。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在朱赫来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 答案:C【解析】宋江被叛死罪是因为在浔阳楼题反诗。 三、课外古诗词阅读(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10)题。 长相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注释】纳兰性德:字容若,满族正黄旗人。本词写于康熙二十一年,当时作者伴随康熙帝出山海关,祭祀长白山。榆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 8.“聒碎乡心梦不成”中“聒”在诗句中的意思是。(1分) 答案

19、: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9.词中“一程”“一更”用得很妙,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2分) 答案:“一程”写出了路途的艰难遥远。“一更”写出了风雪交加,环境的恶劣。作者巧用数量叠词,含蓄地表达了孤寂凄凉的思乡之情和对从军生活的厌恶。【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词“炼字”效果的能力。鉴赏“炼字”效果,第一步,解释词语在诗词中的意思。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词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第三步,结合修辞、对比、衬托、融情于景等表现手法,说明这个词写出了事物外在的特点或状态,表现了事物内在的精神、品质、情感,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揭示了生活道理,反映了社会现实(横线部分有几条写几条)。 10.这首词风格婉约,请从思

20、想感情与语言特点两个方面对此作简要分析。(2分) 答案:从思想感情方面说,本词描写了夜深人静,风雪交加,远在塞外宿营的词人思念远方的亲人,辗转反侧,卧不成眠,感情细腻,主要是抒发词人小我之情。从语言风格来说,本词音律谐婉,自然清新,有着柔婉之美,如“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 四、综合性学习(10分) 11.学校开展以“岁月如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对学校全体初三学生及其家长“升学理想”情况进行调查后的结果: 普高及以上职高社会 学生78%17%5% 家长90%6%4% (4)从表格内容中,你得出什么调查结论?(2分) 答案:学生或家长大都希望自己或子女

21、读普通高中,而不愿读职业中专,希望进入社会的则更少。 【解析】看图表有三个步骤:第一步:审与定。市题干、审标题、审项目、审数据;定对象、定主题。第二步:比与看。横比、纵比、纵横比;看相同,看不同,看变化,看过程、看趋势。第三步:结。结现象、结现状、结观念。 (5)中考即将来临,高杰对计算机专业很感兴趣,为此,成绩并不理想的他在初三时非常努力,但他的妈妈总想让他考普高,对此他很苦恼。如果你是他的同学,你将如何劝说他妈妈?(4分) 答案:(2)示例:阿姨,您好!高杰在这一年很认真,就是因为他有计算机专业这个目标在,职高培养出来的是技术型人才,而现在国家缺少的就是这类人才,对他来说这也是一个机遇。

22、【解析】“劝说”类口语交际,可参考口诀回答。话好听(要有称呼,语气委婉);事说清(说清利害);将心比心(有时可以理解一下对方);建议可行(提出合理建议)。 (3)初三即将毕业,校学生会准备出一期“感恩母校”的专刊。请你从班主任、任课老师、保安、食堂阿姨中任选一个,表达感谢的心意。(80字左右)(4分) 答案:示例:亲爱的老师:感谢您在这三年给予我的帮助和鼓励!当我犯错误时,是您让我迷途知返;当我沮丧时,是您用温暖的话语鼓励我;当我生活遇到困难时,是您伸出援助之手。在您严厉、清澈的目光注视下,我渐渐成长为一个正直的少年。感恩您,我最亲爱的老师。 六、现代文阅读(27分) (甲)阅读下面的文章,完

23、成1215题。(16分) 留守乡村的爷爷 蒋曼 孩子的爷爷在乡下,八十多岁了,嗓门宏亮,身体硬朗,还能参加各种劳动。他似乎从未有退休打算,每天都很忙碌,忙着照顾他的鸡、鸭、蔬菜和庄稼。 前不久,接他到城里住过几天,可他老是记挂着乡下:菜该灌肥,该撒点草木灰,寄养在邻居家的看门狗还是天天回来睡,水沟要刨刨,不然树苗的根要烂了,母鸡们都下蛋在山上,便宜了黄鼠狼。在他的土地上,有太多需要他的物和事,从未有被生活丢弃的感觉。 从孩子的爷爷身上,我看到这样一个老人,面目黝黑,衣衫褴,在与土地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大自然慷慨地把尊严和自豪传给他,二十四节气镌刻进他的血脉,知道什么时候劳作,什么时候休息。 平常

24、日子,他会仔细地安排家里地里的活计。菜长出来了,鸡长大了,就在它们之间编一道竹篱笆;赶场时,买点不常见的菜苗,种出来,看着都感觉稀奇。天燥地早,他不着急;“没啥,油菜今年长得好,天干油分足。”如有阴雨,他也会安慰家里人:“稻子灌浆的时候,雨水多,不空壳。”某年洪水来犯,他也如此淡定:“这土肥沃啊,明年又种嘛。”数十年与土地亲密相守,其经验足够让他从容不迫。 乡村老人对死亡有一种独特豁达,生死本是自然轮回,荣衰不只是庄稼和草木。爷爷能在一岁一枯荣的山野田间洞悉生命秘密。在乡村,死亡从来不是禁忌,到了高龄岁数,他们会早早地请来风水先生,选好墓地,准备好寿木,放在堂屋里,每年会亲自刷一遍漆,红色的或

25、者黑色的,平时用来储存需要干燥的粮食,最后,存放自己。 孩子的爷爷喜欢种树。我老公考上大学,他高兴地在村里小学种下一排香樟树,现在还都郁郁葱葱,生长在已被废弃的小学校里。我们结婚时,他建议我们种一棵树,然而在水泥森林的城里,连人都难以安顿,我们在哪里可以种下属于自己的树呢。 有了小孙女,爷爷说:“我在乡下给孙女种了棵香樟树,以后她大了,树也大了。”爷爷说不来动听的话,小孙女却记住了爷爷的礼物。这个城市出生的孩子,从此与遥远的乡村老家有了心灵相通的所在:一棵树,一棵和她一起成长的树。 有一次,我们回老家时,女儿终于见到了这世界上属于她的那一棵树。爷爷领着孙女,骄傲地走在自家的土地上,满怀一个勤劳

26、庄稼人的自豪感,大声地告诉孙女:“这地是我的,也是你的,小池塘是你的,大公鸡是你的,坡上的柏树全是你的,那只叫团团的狗也是你的” 不由地凝神驻足,聆听又感动。我们给了孩子生命,留守乡村的爷爷则给了她广袤而丰盈的故乡,豁然开朗,哀而不伤。(选自长春日报,有删改) 12.文中“爷爷”做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4分) 答案:(1)仔细安排家里地里活计;(2)从容安排后事;(3)在村里小学种下一排香樟树;(4)种一棵香樟树当作礼物送给孙女;(5)领着孙女看自家的土地。(答出任意四点即可) 【解析】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根据主要人物的活动,从“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

27、”这个方面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 13.结合全文,揣摩第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答案:“镌刻”原指雕刻。在文中指爷爷与大自然、与土地不可分离的紧密关系。 【解析】揣摩词句含义这一考点,主要考查根据文章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义及作用。要求能结合文章的背景、内容和中心,结合上下文、上下句以及句子本身的内在联系,理解词语的表层意思、深层含义、言外之义,并能评价其表情达意的效果。 14.请简要概括文中“爷爷”的形象特点。(4分) 答案:(1)年龄大但身体硬朗;(2)热爱乡村生活;(3)有豁达从容的人生态度;(4)爱子女。(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解析

28、】本题考查学生体会人物形象的能力。把握人物形象特点思维角度如下:故事有很多情节(不一样的事),情节当中又有很多细节(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答题时,要先看准这些情节和细节,然后针对这些情节和细节分析:人或物本身特点。人物对别人(全文中所有人)的情感态度反映这个人的特点。人物对生活、人生、自然、学业、事业、那段时光、家庭、故乡的情感态度所反映出的特点。人物对国家、民族、社会、世界、宇宙的认识态度,反映出的人物特点。作者对人物的评价。 15.爷爷为什么要在乡下给孙女种一棵香樟树?谈谈你的理解。(4分) 答案:(1)爷爷把香樟树当作礼物送给孙女。(2)让孙女与遥远的乡村老家有心灵相通的所在:

29、香樟树,和她一起成长。(3)爷爷送给孙女的不仅仅是一棵树,也是告诉孙女,她与故乡、与土地血脉相连,故乡和土地是我们心灵的起点和归宿。(4)爷爷希望孙女像树一样能茁壮成长。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主题的把握,统观全文,从中筛选出能够直接表现作者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的语句。主要是抓“文眼”,找关键句和中心句。从文中第段“这个城市出生的孩子,从此与遥远的乡村老家有了心灵相通的所在:一棵树,一棵和她一起成长的树。”可知答案。 (乙)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11分) 信 胡耕 人言即信。从字的结构可见,仓颉老祖用意深远。在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理念中,有五个非常重要。的字“仁、义、礼、智、信”

30、,可以说这五个字涵盖了中国人理想的人格精神。其中“信”字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其它四个字的基础。“言而无信,不知其可”,很难想象一个不诚实的人能够有仁爱之心,做义气之举,讲礼貌之言。因此可以说,“信”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最推崇和最依赖的精神理念。它是超越了时代和阶级的一种至高人格标准。 中国历史上就不乏“信”的经典。孔子的学生曾子,因为妻子随口答应要杀猪给孩子吃,他不愿言而无信,也不管乡亲笑他迂腐,说服妻子,并一起杀猪,煮了肉分给孩子和乡邻们吃;喻世明言中的汉朝书生范式与张劭约定两年后在他家见面,范式游魂千里迢迢赶来赴约;商鞅在秦国变法时,宣布谁能搬动立在门口的木头就有赏金,后来他果然给搬动木头的

31、人以重赏 言而有信,行而有果。信,必然使人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古人云,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必衰。当今社会,“信”尤显重要。一个人要时刻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说了就要做,做不到就不要说。“言而不信,何以为言。”“一言百系”就须“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可以说,在人际交往中,“君无戏言”,更不可信口开河,信口雌黄。失信必寡,寸步难行。时下,流行信用卡,有人说,它是一种时尚潮流、个人身份的象征,有人却戏谑:有信不用卡,无信才用卡。信用被卡住了,就需要这张卡片当通行证。 “信”的丧失,常常让人言中的陷阱机关显得太多。现如今,很多时候人言不仅不可信,而且是“人言可畏”。怎样让人言不仅不可畏而且可信呢

32、?前日,与一位诗友谈论信息,他高深莫测地进行了一番剖析,让人醍醐灌顶:“人言”为信,“自心”为息。对信息发布者来讲,若想确保自己的信息算得上可信的“人言”,就要进行一番“自心”的检点。对信息的接受者来说,“人言”是否有诈,是否可信,尚需用“自心”做出冷静清醒的判断。信息能让你发达,也能让你败家破产、身陷图圈。人言固然不少,鬼言也很多,否则怎么会有“信息垃圾”和“信息战”之说呢? 人言若非信,自心当忏悔。如今懂得“信”的人太少了。许许多多的人一方面在谴责社会种植感免疫使用高速温度的能力,每个人得着激一m,其丈夫口就得清清楚楚,只是人们在一旁谁也不愿意去揭穿而已。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

33、成。我们在召唤“信”的回归时,切莫忘了自己。 16.第段列举中国历史上“信”的经典事例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答案:列举这些“信”的经典事例,用来论证“信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最推崇和最依赖的精神理念”或“它是超越了时代和阶级的一种至高人格标准”。用摆事实的论证方法可以使论证更有力、更可信。 17.文章通篇围绕“信”展开论述,其中第、段的顺序能否调换?并说明理由。(3分) 答案:不能。理由:第段阐明“信”的重要性,第段论述怎样做到人言可信不可畏。内容上先讲原因后讲做法,逐层深入,符合认知规律。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只要把握两段的主要内容,说清楚二者之间的关系就可以了。两段由重要性谈到怎么做,是逐层深入的关系,所以不能调换。 18.说说文章结尾段有什么作用?(2分) 答案:引用孔子的话,充当道理论据,再一次证明中心论点,同时呼唤人们让“信”回归到自己的心里。【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议论文结尾段的作用的能力。议论文的结尾段有如下作用:深化和强调中心论点,突出的重要性。发出的号召,展望前景,希望人们怎么做。总结全文,得出中心论点。提出问题,引人深思,引发人们关注并思考。首尾照应,照应标题,使文章结构严谨。引?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